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李威;孙晓卫;徐大志;关远祥;詹友庆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区别于老年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对79例45岁以下(青年组)和120例65岁以上(老年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6).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患者早期无特异症状、病程较短(165 d vs 400 d,P=0.029)、并以胃下部癌多见(49.4%vs 41.7%,P=0.038);病理分期两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总的中位生存时间,青年、老年组分别为1006 d和530 d(P=0.108);根治术后,青年、老年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97 d和91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结论 青年人胃癌具有症状无特异性、恶性度高、发展迅速等特性,但通过恰当的治疗,效果与老年患者无异.

  • 醋酸奥曲肽在恶性肿瘤肠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李健;金懋林;沈琳

    目的 探讨醋酸奥曲肽对恶性肿瘤致肠梗阻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1996年8月至2004年6月间收治的51例恶性肿瘤并发不全肠梗阻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 常规治疗组19例,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灌肠、肛管排气、营养支持和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醋酸奥曲肽联合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予以醋酸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1次/8 h;合并上述常规治疗.对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胃管是否拔除以及不同梗阻部位对醋酸奥曲肽疗效的影响等指标.联合治疗组症状缓解20例(63.1%),常规治疗组仅4例(2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胃肠减压量(398±152)ml/d,常规治疗组(834±306)ml/d,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奥曲肽对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可明显缓解肠梗阻,减少胃肠减压量.

  • 胃类癌生物学行为及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勇;梁寒;刘宁;张汝鹏;崔青皓

    目的 分析胃类癌特有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总结196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26例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胃类癌病例资料,对其肿瘤大小、胃壁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术后辅助化疗和5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8岁.其中18例(69.2%)肿瘤侵犯胃浆膜;12例(46.2%)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0例(38.5%)术后接受辅助化疗;14例(53.8%)在随访中出现肝转移.肿瘤大小与胃壁侵犯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发生及5年生存率无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影响生存时间(P<0.05).有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16.7%和0,预后较差;化疗与否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类癌术后辅助化疗并无益处,其预后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

  • 氟尿嘧啶免疫聚乳酸纳米微粒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作者:黄开红;刘建化;王凌云;朱兆华;陈其奎;闵军;陈汝福

    目的 利用载氟尿嘧啶(5-FU)免疫聚乳酸(PLA)纳米微粒(NPs),观察其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鼠人胃癌移植模型的治疗效应.方法 超声乳化法合成的载5-FU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建立SCID鼠人胃癌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药物对高表达VEGF胃癌移植肿瘤模型的治疗效应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空白对照组、未载药空纳米微粒组、5-FU组(20 mg/kg)、抗VEGF单克隆抗体-未载药空纳米微粒组、抗VEGF单克隆抗体组、载5-FU纳米微粒组、5-FU(20 mg/kg)加抗VEGF单克隆抗体组及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20 mg/kg)的抑瘤率分别为0、6.61%、24.26%、27.94%、35.29%、37.50%、39.71%和52.21%,且载5-FU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组和未载药纳米微粒组的血白细胞数量及肝肾功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含5-FU原药组血白细胞数量较空白对照组和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下降34.43%和37.38%(P<0.05):而肝转氨酶升高93.17%和66.56%.治疗组与对照组癌细胞凋亡指数相比,以抗VEGF单克隆抗体-载5-FU纳米微粒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抗VEGF抗体的实验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含5-FU药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载5-FU抗VEGF单克隆抗体纳米微粒可提高5-FU的抑瘤率,并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疗效,有效降低5-FU的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作用,是一种安全的新型药物纳米级靶向制剂.

  • 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实践中的问题

    作者:师英强

    我国系胃癌的高发区域,但胃癌疗效至今并不理想.现就有关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胃癌的腹膜转移及其对策

    作者:胡祥

    腹膜转移复发所致的死亡是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死因[1].因此,提高浆膜浸润性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不仅应合理清扫区域淋巴结,还应深入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 推动临床基础结合规范胃癌诊治研究

    作者:季加孚

    胃癌和大多数的实体肿瘤一样,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了大量基因的改变,因此胃癌也同样被认为是一类基因异常的疾病.2003年,我们与斯坦福大学就胃癌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了合作研究,采用代表大约30 300不同基因的cDNA芯片,发现在胃癌组织中大约5200个基因表达水平至少改变了2.5倍,其中2656个基因的改变在胃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存在明显不同.多数基因涉及了细胞周期、染色体扩增、转录调节以及信号传导通路等胃癌进展的诸多环节.虽然许多经典遗传学、表观遗传学以及蛋白水平的变化不能通过cDNA芯片显示出来,但是这2000多个基因基本代表了胃癌发展过程中基因改变的主体.如何将这上千个基因应用到临床胃癌的诊断和治疗(from bench to bedside)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虽然基础研究进展迅速,以致于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些新基因或新基因功能的发现,而真正在临床上应用的却屈指可数.不可否认,肿瘤患者将终从基础研究中受益.

  • 谈胃癌外科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所剑

    近年来,胃癌好发部位渐由胃窦部移至胃底贲门部,且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总体疗效未获明显改善[1].在胃癌外科治疗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一些崭新的技术及治疗理念正不断接受外科临床实践的检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提高老年人胃癌患者的疗效日渐受到关注.

  • 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与思考

    作者:陈凛;李涛

    我国每年胃癌发病率约为60/10万,病死率约为30/10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胃癌患者多数在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不足10%[1].近些年来,对进展期胃癌治疗的重点不断强调根治性手术的规范化及相关辅助治疗的合理性.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进展期胃癌治疗现状的重点问题做一论述.

  • 试论远端胃癌根治术保留迷走神经的可行性

    作者:房学东

    近年来,胃癌治疗的各方面研究均有进展,尤其手术方面,也有了新的观点并面临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手术不仅要求根治、还要考虑术后的生活质量.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的胆囊炎、胆囊结石、残胃功能障碍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避免出现胃癌根治术后胆系并发症的问题,谈谈在胃癌根治术中如何保留迷走神经肝胆支.

  • 阑尾类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西山;吕翔隆;贾树范;刘茂荣;陈鸿强;智续亭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手术治疗的27例阑尾类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术前均误诊,但术后均经病理确诊阑尾类癌.18例肿瘤直径小于1 cm者及2例肿瘤直径1~2 cm且肿瘤局限于浆膜内、不伴淋巴结转移者,采用单纯阑尾切除术,均生存5年以上;4例肿瘤直径1~2 cm且位于基底部伴淋巴结转移,采用回盲部切除,其中3例存活超过5年,1例术后28个月死于肝转移;3例肿瘤直径大于2 cm,且位于基底部伴淋巴结转移者,其中2例采用右半结肠切除,辅以术后化疗,1例存活,1例5年内死于肝转移;1例伴肝转移,采用姑息性回盲部切除加肝转移灶酒精注射,3年内死亡.结论 阑尾类癌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确定切除范围.

  •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刘世松

    目的 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7年9月至2006年6月诊治的7例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X线钡餐检查均可见十二指肠第3段钡剂通过障碍.4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1例症状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至3年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3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有其自身特点,治疗应首选非手术疗法,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选择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 黑斑息肉病合并恶变一例

    作者:尹勇;李兆丽

    患者 女,17岁.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3年于2005年7月22日入院.患者1岁左右即出现口唇、口腔黏膜黑斑且颜色逐渐加深.3年前曾因上腹部隐痛不适行胃镜检查:胃及十二指肠多发性息肉.家族中共有4代8人有唇、手、足底黑斑和小肠息肉病史,其中已有4人死于绞窄性肠梗阻.查体:一般情况好,口唇、口腔黏膜、手指末端、足底见散在黑斑,大小0.2~1.2 cm.腹软,上腹部深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肠鸣音存在,肛检未见异常.胃镜检查:胃体、胃角、胃窦多枚0.5~0.8 cm广基息肉,十二指肠球部见两枚3.0cm大小息肉,肠腔轻度狭窄.

  • 胃癌扩大根治性切除术应用进展

    作者:袁锡裕;何裕隆

    胃癌扩大根治切除术自应用至今已有数10年历史,上世纪60-70年代曾盛行一时,但其后数年总结的病例资料中欠缺肯定的支持数据,于是又一度受质疑.近年来,由于进展期胃癌的比例大、手术技巧与仪器设备先进性提高、并发症率降低等原因,胃癌扩大根治切除术又渐受关注.

  •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作者:顾晋;杜长征

    近年来,直肠癌的综合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RCT)的应用,配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经使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综合治疗对直肠癌手术后的远期生存率的影响临床上并无定论,仅有少数作者认为,直肠癌术前辅助放化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1,2].因此,当前对直肠癌的治疗,特别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术前辅助放化疗结合TME手术已经成为治疗的标准模式,被写进各种直肠癌的治疗指南[3,4].随着直肠癌术前辅助治疗和TME的应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的并发症、特别是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有所增加.

  • 应进一步提高胃癌综合治疗的疗效

    作者:朱正纲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仍处于所有恶性肿瘤的前位.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众多的临床医疗中心已逐渐形成以手术为主并辅以化疗、放疗、生物免疫疗法的综合治疗模式.大多数临床报道显示,胃癌的整体疗效已有所改善,总体5年生存率达到30%左右,根治性手术后可提高至50%以上.但就胃癌外科综合治疗而言,仍有不少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现就此提出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供讨论与交流.

  • 胃癌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秦新裕;刘凤林

    目前认为,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研究这些基因,不仅能提高我们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确定性,并为临床上进一步提高基因或靶向治疗等手段的疗效提供理论基础.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一样,多次基因突变结果的累积,导致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抑癌基因的失活、DNA错配修复功能缺失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分子基础.在胃肠道肿瘤中常见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DNA错配修复基因见表1,胃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见表2.

  • 如何规范胃癌手术的根治范围

    作者:万远廉;王鹏远

    胃癌根治手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术后5年生存率已经提高至50%~70%[1-3].但是对于手术根治范围还存在争议,现就几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 厦门便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新概念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陈小宇

    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北京中科健星医药科技研究院承办的"便秘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新概念学术会议"于2007年8月10-13日在厦门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名誉组长喻德洪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区约200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上海胃肠肛门良性疾病外科对策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康亮;王磊

    2007年7月13-15日,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及<中华外科杂志>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医院)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承办的"胃肠肛门良性疾病外科对策研讨会"在上海浦东假日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名誉组长喻德洪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组长秦新裕教授主持,来自沪宁杭地区约15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胃癌根治术D1与D2淋巴结清扫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作者:汪学非;孙益红;梁德基;王聪;方勇;刘天舒;秦新裕

    目的 系统评价胃癌根治术中D1与D2两种不同范围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检索近20年来有关胃癌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荟萃分析专用软件包RevMan(4.2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初始相关文献394篇,经质量评估后其中4篇文献符合本研究要求,共1316例患者被纳入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D1术式,标准D2术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远期生存[RR 1.35,95%CI(1.12~1.62);NNT=9];若同时纳入联合脾脏或胰体尾脾切除的病例,D2术式只对已突破浆膜(T3)的胃癌患者有意义[RR 1.80,95%CI(1.03~3.15);NNT=13];D2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R 1.72,95%CI(1.46~2.03);NNT=6]及死亡率[RR 2.12,95%CI(1.39~3.25);NNT=21]高于D1术式.结论 与D1术式相比,标准的D2根治术可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而同时联合胰体尾和(或)脾脏切除的D2根治术只能改善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D2根治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D1根治术.

  • 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在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晓江;张连海;宗祥龙;武爱文;步召德;李子禹;季加孚

    目的 探讨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在胃癌D2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观察在胃癌D2根治手术中使用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和传统结扎方法止血效果和便捷程度以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2005年1-10月间行胃癌D2根治手术的62例患者使用传统丝线结扎结合电刀止血,2005年11月至2006年7月间的62例手术患者应用LigasureTM结合电刀止血.总体手术时间LigasureTM组(187.3 min)明显短于传统结扎组(210.5 min),P<0.05;而在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安全可靠,与传统结扎方法相比可提高胃癌D2根治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在胃癌手术中推广应用.

  • 2335例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凛;张勇;卫勃;赵向阳;李涛

    目的 探讨胃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应用我院建立的胃癌数据库资料,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2335例胃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男性患者占81.0%,女性19.0%;男女之比4.3∶1.0.50岁以下患者占22.8%,50岁以上者占77.2%.早期胃癌275例,占11.8%;其余88.2%均为进展期胃癌.72.8%的患者肿瘤直径超过4 cm,69.6%的患者其肿瘤呈低分化.1690例(72.4%)患者进行了根治性切除手术,其余为姑息性切除或探查;术后予以综合治疗者1538例(65.9%).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9%、45.3%和40.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胃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是手术方式(P<0.01)、TNM分期(P<0.01)和综合治疗(P<0.01).结论 手术根治程度、肿瘤TNM分期和综合治疗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和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胃癌有效的手段.

  • 丙戊酸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作者:时昌文;赵霞;曹莉莉;孙京杰;刘爱武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通过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的活性和蛋白表达变化探讨VPA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蛋白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 3、caspase 8、caspase 9活性改变.结果 VPA 0.75~4.00 mmol/L干预BGC-823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生长被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VPA 0.75 mmol/L,24 h时细胞凋亡率为(7.2±0.5)%,48 h时为(9.2±1.0)%;VPA 4.00 mmol/L,24 h时为(16.7±2.2)%,48 h时为(20.4±1.6)%],与对照组[24 h时细胞凋亡率为(4.9±0.2)%,48 h时为(5.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呈时间、剂量依赖趋势;caspase 3、caspase 9蛋白表达被明显上调,活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aspase 8活性及蛋白表达在VPA作用24 h后未见明显改变,48 h后仅轻度增加.结论 VPA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凋亡,而且该作用主要通过激活caspase 9介导的内源性凋亡途径实现:caspase 8介导的外源性细胞凋亡途径未参与或仅部分参与了该诱导过程.

  • 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作者:刘彩刚;路平;鲁阳;王舒宝;陈峻青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4年间102例伴肝转移的Ⅳ期胃癌病例的手术方式,评价不同术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肝转移H1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9%、44%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肝转移H2的胃癌病例姑息切除术后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6%、13%和6%,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肝转移H3的胃癌病例行姑息切除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5%、13%和0,与改道手术、开腹探查术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有或无腹膜转移的病例,其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 肝转移H1的胃癌患者,无论伴与不伴腹膜转移,均应尽量行姑息性切除手术.肝转移H2、H3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切除性手术无益于预后.

    关键词: 胃肿瘤 肝转移 预后
  •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宁;陈凛;卫勃;赵向阳;鲁文静;沈丽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IHC染色)检测ABCG2在45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胃切缘正常胃黏膜ABCG2的mRNA表达.结果 ABCG2在胃癌原发灶组织中有较高程度的表达,其阳性率为62.2%;而3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两者比较P<0.05.ABCG2在低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腺癌(P<0.05);胃癌组织中ABCG2 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黏膜(P<0.05),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ABCG2在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以作为胃癌肿瘤干细胞研究的重要分子.

  • 共刺激分子B7-H3 mRNA和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洁敏;吴昌平;王荣朝;许军;朱江;魏江;罗光华;石亮荣;谈敏;谈炎

    目的 研究B7家族的新成员B7-H3 mRNA和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8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B7-H3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7-H3 mRNA在胃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邻近正常组织.B7-H3 mRN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B7-H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9.5%,其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也无关(P>0.05).B7-H3蛋白表达随肿瘤临床分期的递增而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病理分级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7-H3阳性表达组无病生存期明显优于B7-H3阴性表达组(P=0.009),B7-H3阳性表达组总生存期亦明显优于B7-H3阴性表达组(P=0.010).结论 B7-H3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反映患者免疫状态和预后的一个新的指标,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对胃癌细胞形态及侵袭移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朱金明;余佩武;吴淼;李翠芳

    目的 观察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 1)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染对胃癌细胞形态及体外侵袭、移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45细胞株(MO)中筛选获得高侵袭转移亚株(MH).以脂质体介导将Tiam 1 ASODN转染至MH细胞中,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Tiam 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细胞骨架蛋白染色、扫描电镜技术及Boyden小室法分别观察转染与未转染MH细胞在形态学及体外侵袭、移行能力方面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0.43μmol/LTiam 1 ASODN转染可特异性抑制胃癌MH细胞中Tiam l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Tiam 1ASODN转染MH细胞较未转染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同时转染MH细胞较未转染MH细胞膜表面突起及伪足变稀疏或缩短、细胞骨架结构紊乱程度降低、斑点状肌动蛋白小体减少.结论 特异性ASODN转染可有效抑制Tiam 1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削弱其体外侵袭、移行能力,这可能是通过调整胃癌细胞骨架结构重组、降低其变形、游走能力而实现的.

  • 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的价值

    作者:杨秋蒙;朱正纲;川村泰一;坂东悦郎;米村丰

    目的 评价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的价值.方法 4420例接受剖腹胃癌D2根治术的早期胃癌,常规方法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并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状况作比较.结果 全组早期胃癌患者中,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诊断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5%、82.0%、78.9%、27.4%和93.5%;其中2426例局限于黏膜内者分别为14.5%、98.0%、95.8%、15.8%和97.8%;而1994例侵及黏膜下层者则分别为60.3%、57.8%、58.3%、28.1%和84.2%.黏膜下淋巴管浸润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相关(P<0.01);但与早期胃癌的预后无关(P>0.05).黏膜下淋巴管浸润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和87.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998 d和7237 d,平均生存期分别为6163.9 d和6042.6 d(P=0.2495).结论 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准确度过低,不适合于诊断早期胃癌黏膜下淋巴管浸润状况.

  • 淋巴结外软组织阳性胃癌预后相关分析

    作者:王晓娜;丁学伟;张李;张晖;刘宁;张汝鹏;梁寒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软组织阳性(EM)与胃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年1-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治疗和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共计276例.回顾性分析这组病例的临床资料,确定EM的相关因素及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276例手术标本中有58例(21.0%)EM.无EM者和有EM的胃癌患者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55.4%、45.1%和24.1%、15.5%、8.0%(P=0.000);EM与胃癌病理分类(r=0.163,P=0.008)、浸润深度(r=0.215,P=0.003)、淋巴结转移(r=0.368,P=0.000)、远处转移(r=0.375,P=0.000)、TNM分期(r=0.441,P=0.000)、肿瘤大径相关(r=0.167,P=0.00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EM为胃癌独立预后因素之一.结论 EM与多种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是胃癌独立预后因素.

  • 淋巴结转移率对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冯润华;朱正纲;燕敏;陈军;项明;尹浩然;林言箴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在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38例接受胃癌D2根治术治疗且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大于或等于15枚的T2~T3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是否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具有相关性和淋巴结转移率等病理因素对胃癌预后的影响,判定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准确性,并与淋巴结转移阳性个数的预测结果比较.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无相关性,而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与检出的淋巴结总数则具有相关性.单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淋巴结转移率是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ROC曲线下面积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扫的淋巴结总数大于或等于15枚时,T2~T3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低与清扫的淋巴结总数不相关;淋巴结转移率是T2~T3期胃癌患者预后主要独立性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率预测T2~T3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与否的准确性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枚数的预测能力相同.

  • S100A4细胞核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仲西瑶;张连海;贾淑芹;石涛;杜红;胡颖;张桂国;陆爱萍;李吉友;季加孚

    目的 探讨S100A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细胞内定位及其表达情况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分离10对新鲜胃癌组织及配对的正常胃黏膜的核蛋白及浆蛋白,用蛋白印迹法检测S100A4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1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20例转移性淋巴结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 S100A4蛋白在胃癌组织细胞核的表达阳性率为24.4%(32/131),细胞浆表达阳性率为38.2%(50/131).在32例S100A4核表达阳性的胃癌病例中,30例(93.8%)有淋巴结转移.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S100A4细胞核表达阳性率(29.1%)显著高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S100A4细胞核表达的阳性率(7.1%)(P=0.016).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发现细胞核表达S100A4,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 结直肠癌化疗新进展——2007第43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报道

    作者:钟芸诗;许剑民;秦新裕

    2007年6月1-5日,第43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在芝加哥顺利举行,本届大会报道了许多有关结直肠癌化疗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和该领域内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新进展,现介绍给大家以供临床参考.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