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片断干扰RNA抑制保罗样激酶1基因的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作者:兰斌;刘炳亚;陈雪华;瞿颖;张晓青;蔡劬;朱正纲

    目的观察抑制保罗样激酶基因 (polo like kinase1,plk1)表达对胃癌细胞-- MKN45凋亡的诱导,探讨 plk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生存力的作用.方法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 RNA( siRNA)阻断 MKN45细胞 plk1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 PCR及 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前后 plk1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MKN45细胞微管改变 ,流式细胞仪检测 MKN45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 pro-caspase3水平的变化.结果经靶向 plk1的 siRNA作用后, plk1 siRNA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 MKN45细胞纺锤体结构变得模糊,失去完整性;较多 MKN45细胞呈现 G2期细胞 DNA含量 (P< 0.05); MKN45细胞在 48、 72 h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P< 0.05);伴随 pro-caspase3水平在 72 h出现下降.结论抑制 plk1基因表达可导致 MKN45细胞凋亡,凋亡机制可能通过 caspase3途径; plk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存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丁曙晴;陈永田;丁义江;刘飞;叶辉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1985年 5月至 2005年 5月收治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 7例,女性 3例.年龄 14~ 40岁.10例均有便秘史,均经钡灌肠检查确诊, 5例肛门直肠测压均未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无神经节细胞段在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 2例,直肠 7例,未明 1例.手术方法:乙状结肠造口 1例, Ikeda法 6例, Rehbein法 2例,改良 Swenson法 1例.根治手术后排便功能:优 7例,良 1例,差 1例.结论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史、钡灌肠检查和 /或肛门直肠测压.拖出型手术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应个性化.

  • 内镜介入治疗胃肠道癌性梗阻

    作者:徐美东;姚礼庆;钟芸诗;高卫东;周平红;何国杰

    目的探讨经内镜介入治疗胃肠道癌性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在 X线辅助下经内镜介入治疗 32例胃肠道癌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梗阻部位分别为胃出口 8例、十二指肠 7例、直肠 13例、乙状结肠 4例.30例( 93.7%)放置支架成功,术后 1- 3 d梗阻症状均得到缓解或消除.其中 15例胃出口及十二指肠梗阻均为永久性姑息治疗; 15例结直肠梗阻中, 12例为姑息治疗, 3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行Ⅰ 期肿瘤切除术.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伴盆腔广泛转移者治疗失败, 1例乙状结肠癌广泛转移者术中穿孔而急诊行 Hartmann术.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移位;有 1例放置十二指肠支架者,术后 2个月肿瘤浸润支架远端导致梗阻复发,置入第 2根支架后缓解.结论 经内镜介入治疗胃肠道癌性梗阻是一种简单可行、经济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 真空敷料装置在暂时性关腹中的应用

    作者:姜金波;戴勇;朱民;寿楠海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暂时性关腹方法--真空敷料装置的临床应用.方法 用聚丙烯薄膜、手术巾、塑料黏贴膜和引流管等构建真空敷料装置.记录使用此装置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和并发症.结果有 13例患者共使用真空包扎 15次进行暂时性关腹,其中 5次( 33.3%)是因为腹内压增高无法获得无张力的筋膜对合, 4次( 26.7%)是为了再次手术探查, 2次( 13.3%)是因为损伤控制, 4次( 26.7%)是上述多个因素的联合.7例( 53.8%)患者终完成腹壁全层对合关闭, 5例( 38.5%)患者无法直接对合腹壁缺损,后行创面断层皮片植皮; 3例( 23.1%)患者出现腹腔内脓肿,无 1例出现消化道瘘,无内脏脱出.1例( 7.7%)在试图关腹之前死亡,与真空包扎无关.结论真空包扎可使患者获得直接腹壁肌肉筋膜层关闭,并发症发生率低、易于掌握,是一种较好的暂时性关腹方法.

  • 胰高糖素样肽2对肠道缺血再灌注小鼠黏膜免疫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杭;吴国豪;陈吉

    目的观察胰高糖素样肽 2(GLP-2)对小鼠肠道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免疫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0只 ICR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 N组)、缺血再灌注组( C组)和 GLP-2治疗组( T组) (200 μ g/kg皮下注射, 2次 /d).于术后 1、 3、 5 d处死动物,检测肝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易位率、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道灌洗液免疫球蛋白( Ig) A水平,并测定肠黏膜 Th1/Th2因子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C组动物的细菌易位率( 100%)和血浆内毒素水平 [( 0.753± 0.044) EU/m]明显高于 T组,也显著高于 N组 (均 P=0.000).C组 IgA水平在 I/R后 1 d降至低谷, 3、 5 d仍处于低值.T组 IgA水平下降后, 3、 5 d迅速回升至正常范围,显著高于 C组水平.C组 Th1因子( IFN γ、 IL-2)在 I/R后持续升高, Th2因子 (IL-4、 IL-10)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T组 Th1/Th2细胞因子的时间变化曲线和 C组相似,但是 Th1因子的升幅小于 C组, Th2因子的降幅小,并在 5 d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 GLP-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免疫功能,这可能和它维护肠黏膜 Th1/Th2因子平衡有关.

  •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CT检测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建东;于金明;郭洪波;孙晓蓉;刑力刚;黎功

    目的评价 18F-2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 PET-CT)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复阅并分析 2003年 6月至 2004年 6月同期行 PET-CT和 CT检查的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 31例的 PET-CT和 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本组 31例患者共检查出 43处病变部位.PET-CT用于本组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 97.7%,敏感性为 100%,特异性为 85.7%; CT分别为 77.3%, 61.7%和 78.6%, PET-CT敏感性高于 CT(χ 2=4.161,P=0.041).结论 PET-CT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高于 CT,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 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后胃狭窄

    作者:杨弘;傅剑华;胡袆;黄伟钊

    目的分析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狭窄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 1998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收治的 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出现胃狭窄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内镜检查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 8例,女 1例.年龄 49~ 71岁,中位年龄 62岁.症状主要为术后吞咽困难.狭窄部位以吻合口以下的胃黏膜缺失,纤维瘢痕增生为主要特征,其长度为 1.5~ 5.0 cm,中位长度 2.0 cm;宽 0.1~ 0.5 cm,中位宽度 0.3 cm.有 7例采用单纯食管扩张术均无效, 8例施行经口食管支架置入术,可正常饮食.随访期 5- 60个月,中位时间 12个月.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11例次(包括 6例次支架脱落, 1例次支架移位, 4例次肉芽生长阻塞),颈部切口化脓感染 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 1例.结论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狭窄应结合临床症状、钡餐和内镜检查进行诊断;治疗首选放置非自扩支架或全覆膜自扩支架.

  • 口服谷氨酰胺对化疗患者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姜海平;刘春安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准备行化疗的 39例患者分成观察组 (22例 )和对照组 (17例 ),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 5-FU)加四氢叶酸( CF),连续 5 d.观察组化疗同时口服谷氨酰胺颗粒 30 g/d,分 3次服,连续 7d;对照组仅化疗.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和尿中乳果糖 /甘露醇( L/M)比值.结果观察组化疗后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为( 594.44± 81.26)μ mol/L,较对照组的( 535.42± 53.75)μ mol/L明显增高 (P< 0.01);尿中 L/M比值治疗组 (0.0321± 0.0052)较对照组 (0.0453± 0.007)明显降低 (P< 0.01).结论 口服谷氨酰胺颗粒能够提高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血谷氨酰胺浓度,减轻化疗后肠黏膜损伤程度,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 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研究

    作者:王国范;张百江;杨文锋;王绍平;申洪明;于素娟

    目的研究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后胃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对 68例无外侵的早、中期食管和贲门癌患者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加胃底重建(观察组);随机选择 68例未保留迷走神经、未加胃底重建的常规手术者作对照组.术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自觉症状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及上消化道压力、 24 h胃 pH值及基础胃酸分泌量、胃排空时间、血清胃泌素含量检测结果.结果 (1)临床症状:在厌食、嗳气、反流、烧心、恶心、腹泻、餐后饱胀感方面,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01).(2)24 h胃 pH 值、基础胃酸分泌量、空腹血清胃泌素和胸腔胃排空检测结果: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1个月与术前比较,均 P >0.05;术后 1年与术前比较,也均 P >0.05.(3)上消化道压力:观察组吻合口上方食管静息压增加,术后 1个月和 1年时与术前比较, P< 0.01;而对照组则没有增加,术后 1个月和 1年时与术前比较, P >0.05;观察组吻合口上方食管体部收缩压高于对照组,术后 1个月和 1年时与对照组比较, P< 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萎缩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01).结论 对于早期无周围外侵的食管贲门癌患者保留迷走神经的食管、贲门癌切除并胃底重建术能防止术后胃的消化功能紊乱.

  • 胃癌根治术的规范与实施

    作者:陈凛

    虽然强调,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我国胃癌整体治疗水平的重要一环.但在我国以进展期胃癌占主要比例的现状下,胃肠道肿瘤外科医生如何做到规范的实施胃癌根治性手术,是改善胃癌手术疗效和预后的关键.充分切除胃癌原发病灶、合理进行淋巴结清扫和彻底消除肿瘤脱落细胞是胃癌手术过程中强调的基本原则.然而,当前国内外从事胃癌研究的外科学者们对合理的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标准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现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讨论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问题.

  • 扩大根治术在胃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正纲

    迄今,外科手术仍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由于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胃黏膜切除术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等微创手术正逐渐成为外科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方式,并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 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的选择

    作者:何裕隆

    随着胃肠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概念的提出和人们认识的加深, GIST作为一种少见疾病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 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肺结核的治疗

    作者:肖隆斌;王文卫;吴文辉;龙硕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法总结 17例合并肺结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 1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 11例术前 2周及术后予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后均能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1例术后第 8天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有 6例完成 6个月的化疗,无结核扩散表现.5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术前未服用抗结核药物;有 1例在术后第 3个月化疗时出现结核复发.结论 合并肺结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正确的处理,可限期手术并进行进一步治疗.

    关键词: 结核 胃肠肿瘤 治疗
  • 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作者:张超;吴强;余佩武;王自强;钱锋;吕伟;刘伟;郝迎学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将 2002年 6月至 2004年 6月收治的 160例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分腹腔镜组 (68例 )和开腹组 (92例 )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者.腹腔镜组中有 4例( 5.8%)中转开腹.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164± 52) min和( 141± 31) min( P >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80± 20) ml和( 120± 40) ml( P< 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 2.2± 1.2) d和( 3.4± 1.0) d( 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1.7%和 20.6%( P< 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4.2%和 5.1%( P >0.05).两组在肿块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 TME治疗低位直肠癌能取得与开腹手术同样的肿瘤根治性效果,并具有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急诊腹腔镜检查与治疗

    作者:吕忠船;马春丽;荆鹏程;胡金晨;郭吉田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急诊腹腔镜检查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1年 1月至 2003年 6月收治的经急诊腹腔镜诊治的 28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 224例行常规开腹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开腹手术组)的诊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行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 257例;中转手术 27例;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确诊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 P< 0.05, P< 0.01.结论急诊腹腔镜的检查与治疗对于入院诊断不确定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早期诊治、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的优点.

  •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6例诊治分析

    作者:崔庆;冯延昌;沈超;魏本尊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16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经胃镜检查及活检有 13例,其中仅 6例( 46.2%)确诊.予以远端胃次全切除术 14例,全胃切除术 2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5例患者在术后行辅助 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化疗, 1例放疗.8例( 50.0%)获得 5- 20年的随访,其中 6例存活 5年, 1例存活 16年,另 1例存活 20年.结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应积极行根治或姑息性手术,术后辅以化疗可减少复发.

  • 贲门癌根治术中切脾与否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银祥;周建炜;章宏欣;洪堂灿

    目的探讨切脾与不切脾对进展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进展期贲门癌患者 45例随机分为两组:贲门癌根治术联合脾切除( 24例)和单纯行贲门癌根治术组( 21例).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 Ig) A、 IgM、 IgG和 C3、 C4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体液 IgA、 IgM、 IgG、 C3、 C4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切除脾脏对贲门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 腹腔镜辅助下早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七例

    作者:张雪峰;李瑾;金红旭;吴国强;王希泽;李永双;宗修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早期远端胃癌根治的手术方法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 7例早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 19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 150 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 51 h.均于术后 6- 9 d出院.无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 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迹象.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早期远端胃癌根治安全、可行,近期效果满意.

  • 阑尾类癌九例临床分析

    作者:贾忠;贺冠海;封光华;方欣

    目的总结阑尾类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 1994年 1月至 2004年 10月间确诊阑尾类癌的 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2例癌灶大于 2 cm; 7例小于 2 cm,其中 6例小于 1 cm.4例肿瘤位于阑尾头端部,有 3例行阑尾切除术, 1例急诊行回盲部切除.3例肿瘤累及阑尾根部者术后 1-3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手术后无肿瘤残留.2例肿瘤位于阑尾中上段,但未累及根部且直径小于 2 cm,仅行阑尾切除术.随访 0.5~ 2年,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肿瘤直径小于 2 cm,未累及阑尾根部和远处转移的阑尾类癌患者仅行单纯阑尾切除即可;累及根部或肿瘤直径大于 2 cm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四例

    作者:王海斌;王黔;于扬;谢海涛;沈祖楹

    术后精神障碍是老年人手术后一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 17.9% [1].

  • 原发性胃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汝鹏;梁寒;李强;王殿昌;郝希山

    患者男性, 57岁.上腹疼痛伴黑便 7 d于 2003年 6月 4日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腹部平软,上腹可触及 6 cm肿物,边界不清,压痛.血常规:血红蛋白 64 g/L,白细胞 27.7× 109/L,中性粒细胞 0.84.骨髓穿刺:大致正常骨髓象.

  •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并发肛门狭窄一例

    作者:张德枫;赵顺;赵乐平

    患者男, 75岁.以反复肛门部不适 30年,加重伴排便时肿物脱出、疼痛半个月于 2004年 6月 7日入院.

  • 结肠巨大黄色瘤一例

    作者:刘连新;宋宣;薛东波;姜洪池

    患者女, 5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疼痛 3 d于 2005年 6月 4日急诊入院.疼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伴发热,有里急后重感,但无黏液脓血便.检查:体温 38.2℃,心率 74次 /分,血压 135/85 mmHg(18/11.3 kPa),腹部稍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部压痛明显,以右下腹部为主,并伴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稍弱,直肠指检未及肿块.

  • 胃癌扩大切除术的现状

    作者:刘宁;梁寒;郝希山

    现今,胃癌的手术原则是:缩小与扩大切除并存,提高疗效与保存良好的生活质量并重.

  • 胃癌缩小手术与扩大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作者:陈峻青

    当今,胃癌手术可分为缩小手术 (用于治疗早期胃癌 )、标准根治术与扩大根治术 (主要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 )和非治愈手术 (为晚期胃癌的姑息治疗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缩小手术与扩大手术的适应证与术式.为此,应先弄清标准根治术的定义,比其小者谓之缩小手术,比其大者谓之扩大手术.

  • 提高我国胃癌诊治及学术水平之我见

    作者:詹文华

    胃癌在本世纪初是全球头号杀手的癌肿 (the leading cancer killer).虽然其发病率近几十年有所下降,但仍居肺癌之后排第二位.由于胃癌高发区总人口的增长及人口老化,在全球总发病率下降的情况下,其新发病例的绝对数还在增加.我国胃癌发病率仍居所有癌肿的第一位,因胃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该病死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因此,提高我国胃癌诊治水平,不但是我国从事胃癌防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重大健康保健课题.

  • 口服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引发急性肠梗阻三例

    作者:万厚民;李海;李强;赵丽花;刘志芳;王震宇

    口服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具有方便、准备时间短等优点,但甘露醇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 肠道灌洗法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手术患者的应用

    作者:胡永均;施金怡

    1994-2003年,我院对31例并发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手术患者采用术中肠道灌洗法,并与同期27例采用远端减压法去除结肠内积粪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 腹腔镜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体会

    作者:刁守志;朱安东;陈德兴

    腹腔镜下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能迅速确定穿孔与否、穿孔部位及大小,又能对溃疡穿孔进行修补,对患者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轻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作者:楼征;于恩达;孟荣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外显率近 100%.

  • 91届美国外科医师临床大会纪要

    作者:兰平

    91届美国外科医师临床大会于2005年10月17- 20日在旧金山举行,参会代表达15 000余人.

  • 应用齿状线上直肠黏膜瓣切除法处理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后残余外痔或皮赘

    作者:许宝琨;彭慧;萧俊

    1998年由 Longo首次介绍了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procedure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s, PPH),目前已成为外科治疗Ⅲ度或Ⅳ度脱垂痔的佳选择 [1].但是 Longo所描述的 PPH手术有时不能有效处理较大的重度脱垂痔,特别是巨大环状痔.

  • 全胃切除术后两种代胃术式的比较

    作者:杨培民

    目的探讨单腔空肠间置代胃术( Henley术)和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加 P袢型贮袋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在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将 31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 A组( 16例),单腔空肠间置代胃术( Henley术); B组( 15例),食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加 P袢型贮袋.术后随访 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营养参数及体重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都有一定的"代胃"功能.术后 A组血红蛋白( 102± 11) g/L,总蛋白 (6.8± 3.9)g/L,体重下降 (1.0± 1.7)kg; B组血红蛋白 (98± 12)g/L,总蛋白 (6.3± 3.0)g/L,体重下降 (4.0± 2.3)kg;两组总蛋白与体重下降数值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的血浆营养参数及体重增长指标优于 B组.结论 间置空肠代胃术是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理的术式.

  •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刚;詹文华;彭俊生;何裕隆;马晋平;严燕国;董文广;蔡世荣;汪建平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胃癌数据库中 1994年 8月至 2004年 8月 60岁以上的 131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有并存疾病、血红蛋白低于 80 g/L、白蛋白低于 35 g/L、体重指数( BMI)低于 18.5 kg/m2、术中失血量大于或等于 1000 ml、手术时间 5 h以上和联合脏器切除(脾 /胰体尾切除)是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57、 1.74、 2.97、 4.23、 2.21、 2.28和 3.80,发生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50、 1.90、 2.38、 2.12、 2.45、 1.66和 3.41.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朱正纲;汤睿;燕敏;陈军;杨秋蒙;李琛;姚学新;张俊;尹浩然;林言箴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 IPHC)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至 2001年手术切除的 T3、 T4胃癌 118例.将无腹膜转移的 96例作为预防性研究组,其中 42例行 IPHC, 54例单纯手术作对照,随访观察术后生存情况和 IPHC对腹膜复发的预防作用;将有腹膜转移的 22例作为治疗性研究组,其中 10例行 IPHC, 12例作对照,观察术后生存期.同时对全组 IPHC( 52例)和单纯手术者( 66例)进行总的生存分析比较.结果预防性研究组中, IPHC者术后 1、 2、 4年生存率为 85.7%、 81.0%和 63.9%,优于单纯手术者( 77.3%、 61.0%和 50.8%).Cox模型提示, IPHC是 T3、 T4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后腹膜复发率 10.3%,低于单纯手术者的 34.7%.治疗性研究组中, IPHC者术后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 10个月)较单纯手术者(中位生存期 5个月)长.全组 IPHC病例总的术后 1、 2、 4年生存率( 76.9%、 69.2%和 55.2%)高于单纯手术的病例( 66.2%、 49.7%和 41.4%).结论 IPHC可提高 T3、 T4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 胃癌根治术前后患者外周血Big内皮素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滕小军;沈志祥;向进见;沈磊;袁林;郭洁;王晓玲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 Big内皮素 (endothelin,ET)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胃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 ELASA法检测 106例胃癌手术前后患者及 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 Big ET-1水平.并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进行 5- 30个月随访,期间每 3个月复查 1次血浆 Big ET-1直至复发,比较患者手术后与复发前的 Big ET-1水平.结果 106例胃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及癌浸润突破浆膜者的血浆 Big ET-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未突破浆膜者(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展期(Ⅱ、Ⅲ、Ⅳ期)胃癌患者的血浆 Big ET-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早期胃癌(Ⅰ期)者( P< 0.01,P< 0.05),早期胃癌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期患者的血浆 Big ET-1水平在胃癌手术后第 1天均显著升高,第 3天下降至术前水平.术后第 10天,在Ⅰ、Ⅱ期患者, Big ET-1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 P=0.010,P=0.000),Ⅲ、Ⅳ期患者的 Big ET-1水平无显著性变化.在随访期间, 41例Ⅱ期患者中 14例复发,其复发前后 1次的平均 Big ET-1水平与手术后第 10天相比显著升高( P=0.011).结论胃癌根治术前后血浆 Big ET-1水平的变化可作为一个判定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监测胃癌根治术后Ⅱ期患者血浆 Big ET-1水平对于其复发具有预警作用.

  •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詹文华;韩方海;何裕隆;李玉明;彭俊生;蔡世荣;马晋平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该区域淋巴结清扫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 1994- 2004年胃癌数据库资料, 按 1999年日本第 13版胃癌规约的淋巴结清扫分类,行 D3或 D3+淋巴结清扫( D3组)共 126例,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从同一数据库中选择同一手术组施行 D2手术的患者 146例( D2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6a2区及 16b1区是 No16淋巴结转移常见部位.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率 T1为 3.8%, T2为 22.3%, T3为 46.8%, T4为 32.1%;腹膜播散阴性者其转移率为 16.3%,腹膜播散阳性者则为 69.5%;浆膜无侵犯者转移率为 16.3%,浆膜侵出阳性者则为 69.5%.D2和 D3组患者手术死亡各 2例,并分别有 4例和 6例出现并发症( P >0.05).D3组 No16淋巴结转移 3枚以下与 4枚以上者与 D2清扫组的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胃癌 D3与 D2手术后Ⅰ期、Ⅱ期、Ⅲ a期、Ⅲ b期、Ⅳ期患者平均生存期、中位生存及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侵犯深度和浆膜侵出程度密切相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 No16转移淋巴结在 3枚以内和阴性患者的 5年生存率.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