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중화위장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1.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0274
  • 国内刊号: 44-15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85
  • 曾用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汪建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P33ING1在肛管癌中的表达及与P53和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陈利生;李天煜;曹云飞;梁君林;张森;唐卫中;唐宗江;高枫

    目的探讨 P33ING1在肛管癌中的表达及与 P53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 42例肛管癌标本中 P33ING1和 P53的表达,同时检测其细胞凋亡,并与肛管腺瘤和乳头状瘤及肛周炎性肿块对照组比较.结果在肛管癌、肛管腺瘤及乳头状瘤、肛周炎性肿块组织中 P33ING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0.5%、 97.2%及 97.5%;P53分别为 50.0%、 22.2%及 27.5%;平均细胞凋亡指数则分别为( 10.27± 1.23)‰、( 42.67± 1.04)‰及( 42.75± 0.98)‰.肛管癌中 P33ING1、 P53阳性率及平均细胞凋亡指数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 P53表达阳性的 21例病例中有 18例 P33ING1表达阴性.结论 P33ING1在肛管癌组织中低表达,对肛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P33ING1和 P53互相协同,抑制细胞生长、促进调亡.

  • 胃癌周围淋巴结微量元素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敬成;李光昭;黄芸生;沈文英;齐朝阳;陈春来;李星洪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和癌旁淋巴结微量元素的变化及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 4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癌转移及无癌转移淋巴结组织进行铁( Fe)、镁( Mg)、锰( Mn)、钙( Ca)、铜( Cu)、锌( Zn)、硒( Se) 7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胃癌组织、癌转移与无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 Fe、 Mg、 Mn、 C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72~ 0.741,均 P 》0 05);胃癌组织与癌转移淋巴结的 7种微量元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5~ 0.59,均 P 》0 05);癌转移淋巴结与无癌转移淋巴结的微量元素比较, Zn、 Se明显下降, Cu及 Cu/Zn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0.009,均 P《 0 01);癌转移淋巴结中 N2站的 Zn含量低于 N1站 Z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7);肠型胃癌中癌转移淋巴结 7种微量元素与弥漫型胃癌中癌转移淋巴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49~ 0.758,均 P 》0 05).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伴有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Zn、 Cu、 Se含量的变化可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机制有关.

  • 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2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维良;闫朝岐;张东伟;马玉林

    目的探讨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 1972年至 2004年间 22例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在手术后 4- 6 d进食后出现上腹膨胀、恶心呕吐,吐物含有胆汁性胃液及食物.检查均发现上腹膨满、振水音明显和肠鸣音减弱.胃肠减压管每天可吸出 1000~ 3000 ml胆汁样胃液.行胃造影(稀钡或 60%泛影葡胺) 22例均显示胃无蠕动,呈松弛、静止状态;观察 5- 6 h造影剂仍滞留胃内.予以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采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100%的患者于胃瘫发生后 5- 25(平均 14.2)d恢复胃动力.结论腹腔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多种因素所致胃功能改变,经非手术可以治愈.

  • 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坤;余佩武;高朋芬;饶云

    目的为胃癌细胞-树突状细胞( DC)融合瘤苗免疫治疗胃癌患者提供实验依据及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胃癌细胞- DC融合疫苗,对融合疫苗影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及体内种植瘤组织细胞周期的特点进行研究. (1)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IL)- 4、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诱导分化获取 DC;(2)DC与 SGC7901细胞经聚乙二醇诱导融合, HAT/HT选择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疫苗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周期及体内种植瘤组织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可获得具备典型特征及细胞表型的 DC;(2)DC与 SGC7901细胞经 PEG诱导融合, HAT/HT选择培养获得纯净融合细胞;(3)体内应用融合疫苗组癌细胞周期比例: G0/G1间期( 76.77± 4.38)%, S期( 16.50± 2.90)%, G2/M期( 6.73± 1.59)%;与对照组比较,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内应用融合疫苗组种植瘤组织细胞增殖指数为 23.34± 3.51,与对照组( 65.73± 4.43)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细胞疫苗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可产生显著影响,明显减慢肿瘤生长速度,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是融合细胞疫苗发挥更强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之一.

  •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研究

    作者:钱立元;吴君辉;陈道瑾;李小荣;魏源水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在远期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将 1996年 1月至 2000年 9月间 215例需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本人意愿非随机地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 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及远期并发症.结果开腹组 128例,腹腔镜手术组 8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5年累计生存率开腹组 70%,腹腔镜组 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开腹组局部复发 33例,远处转移 34例,切口种植 2例,切口疝 4例,粘连性肠梗阻 30例;腹腔镜组局部复发 20例,远处转移 22例,切口种植 1例,切口疝 2例,粘连性肠梗阻 11例.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切口种植率和切口疝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 0.641、 0.505、 1.00和 1.00);但腹腔镜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开腹组少( P《 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似,但术后远期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 5-羟色胺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丁健华;傅传刚;赵荣华;孟荣贵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 (STC)与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 5- HTTLPR)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54例 STC患者 (STC组 )和 100例正常对照者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分布频率.结果 STC组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 S/S基因型和 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72.2%、 83.3%,对照组 S/S基因型和 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50.0%、 72.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STC组按性别、发病年龄(小于 45岁和等于或超过 45岁)分组后,比较 5- HTTLPR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按结肠运输试验 72 h后排出标志物是否达到 40%分组后,未达到 40%组 S/S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达到组( 71.7% vs 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5- HTTLPR的 S/S型可能参与了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

  • 结肠癌早期肝转移中缺氧诱导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梁浩晖;王成友;徐敏;程书榜

    目的研究结肠癌早期肝转移中缺氧诱导因子( HI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2000年 1月至 2002年 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 33例结肠癌患者,按术前及术后半年内有无肝转移分为早期肝转移组( 15例)和早期无肝转移组( 18例).收集结肠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 HIF、 VEGF的表达和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早期肝转移组 HIF和 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 MVD分别是 86.7%、 67.7%和 (57.9± 12.7)%;早期无肝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 44.4%、 27.8%和 (22.3± 10.2)%,早期肝转移组均显著高于早期无肝转移组( P《 0.05, P《 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的 HIF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与早期肝转移有关.

  • 血管生成抑制剂SU6668对SCID鼠胃癌生长和转移抑制的作用

    作者:蒋晓婷;陶厚权;邹寿椿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 SU6668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完整组织块 SCID鼠胃壁原位种植,建立类似于临床的胃癌转移模型.将裸鼠 48只随机分为 4组,每组 12只.移植后第 7天开始,分别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氟尿嘧啶( 5- FU组)、 SU6668制剂( SU6668组)、 5- FU和 SU6668制剂联合应用( 5- FU加 SU6668组),每日 1次,共 6周.种植后第 8周末处死动物,原位肿瘤切除称重,计算抑瘤率、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和细胞凋亡指数 (AI),并检查转移情况,计算转移抑制率.结果对照组、 5- FU组、 SU6668组和 5- FU加 SU6668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0、 47.5%、 64.1%和 69.2%;MVD分别为 13.4± 5.4、 11.6± 5.1、 6.6± 3.1和 4.8± 2.9;AI分别为 3.67± 2.93、 6.52± 4.19、 9.25± 5.11和 14.83± 7.95;肝转移抑制率分别为 0、 25%、 62.5%和 74.9%;腹膜转移抑制率分别为 0、 19.9%、 69.9%和 90%. SU6668组和 5- FU加 SU6668组胃癌生长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 以 5- FU加 SU6668联用组效果明显.结论 SU6668对胃癌生长和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与 5- FU联用可起协同抑制作用.

  • 胃癌根治术后动脉区域灌注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陆云飞;曾健;廖清华;林坚;黄源;陈俊强;田磊;解乃昌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进行的动脉区域灌注化疗是否优于全身静脉化疗.方法从 1997年 7月至 2002年 7月,将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术后 3周开始化疗.全身静脉化疗组: 188例,第 1天氟尿嘧啶( 5- FU) 750 mg、吡柔比星( THP) 50 mg和丝裂霉素( MMC) 8 mg;第 2天 5- FU 500 mg;第 8天 5- FU 1000 mg;第 29天 5- FU 750 mg、 THP 50 mg和 MMC 8 mg;第 30天 5- FU 500 mg;第 36天 5- FU 1000 mg;均经外周静脉滴注完成 1个疗程;间隔 2周再进行 1个疗程;共用 2个疗程.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组: 180例,按 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在 DSA电视荧屏监视下,将导管经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插入腹腔动脉,经导管注入 5- FU 1000 mg、 THP 50 mg和 MMC 8 mg;每 4周进行 1次共 4次.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组织学类型及 TNM分期、手术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动脉区域灌注化疗组术后 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3.3%、 72.2%和 53.6%;而全身静脉化疗组则分别为 87.2%、 53.7%和 43.1%;两组比较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在根治术后进行动脉区域灌注化疗其生存率高于全身静脉化疗.

  • 经阴道纵切横缝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

    作者:唐学贵;吴至久;杜丽娟

    目的提高直肠前突所致出口梗阻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减少直肠前突修补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方法将经过排粪造影检查证实直肠前突深度在 30 mm及以上的 1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74例)和对照组( 72例),观察组患者用改良设计的经阴道纵切横缝术,对照组患者用经典术式经阴道纵切纵缝术.结果观察组 1例无效,总有效率 98.7%;疗程( 11.0± 1.9) d,术后随访 1年,无感染及明显后遗症;对照组 8例无效,总有效率 88.9%,疗程( 17.4± 1.6) d, 40.3%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改良的经阴道纵切横缝术治疗直肠前突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后遗症少等优点.

  • 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因素及其预后分析

    作者:王昭;詹文华;何裕隆;蔡世荣;彭俊生;陈创奇;马晋平;郑章清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肝转移和腹膜扩散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和近远期预后以及姑息性手术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4年 8月至 2005年 7月间胃癌数据库资料中 79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全胃癌、未分化癌、 Borrmann Ⅳ型、女性患者因素与腹膜扩散相关,而 Borrmann Ⅳ型、淋巴结转移、腹膜扩散与胃癌肝转移相关( P《 0.05).肝转移患者 1年生存率低于腹膜扩散患者( P《 0.05);而 3、 5年生存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腹膜扩散组中姑息性切除术患者 1年生存率高于旁路手术 /喂食性造口术和剖腹探查患者( P《 0.05);而肝转移患者 3种手术者 1、 3、 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有肝转移的胃癌患者近期预后比腹膜扩散患者差;姑息性切除术可改善腹膜扩散胃癌患者的近期生存率,而对肝转移患者影响不明显.

  • 重组可溶性Fas偶联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结直肠癌细胞靶向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光;李世拥;于波;安萍

    目的针对复发转移结直肠癌细胞膜分子靶点,探讨可溶性 Fas偶联蛋白激酶 C(PKC)抑制剂对结直肠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采用 RT- PCR扩增、克隆 Fas胞外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 pGEX- 4T- 1- sFas,采用 GST融和蛋白纯化法纯化 sFas.采用化学偶联法连接 sFas与 PKC抑制剂 Calphostin C.通过细胞抑制率测定法( MTT法)检测偶联物对 FasL阳性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扩增、克隆 Fas胞外区 571 bp经限制性酶切和 DNA序列测定证实无误.转化宿主菌 BL21表达纯化,经 Western blotting确认 sFas蛋白产物.将 sFas与 PKC抑制剂 Calphostin C经化学偶联得到偶联物 sFas- Calphostin C.利用 PKC酶检测系统检测偶联物具有抑制 PKC酶活性作用.偶联物( 40 mg/L)对 FasL表达阳性结直肠癌细胞 HR- 8348癌细胞生长抑制率 (39.04% )较 FasL表达阴性 HR- 8348癌细胞( 33.69%)明显提高 (t=4.093,P《 0.05),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杀伤作用不明显( 23.08%),偶联物联合氟尿嘧啶对 FasL阳性 HR- 8348细胞的细胞抑制率( 68.38± 5.07)%明显高于氟尿嘧啶对 FasL阳性 HR- 8348细胞的细胞抑制率( 36.02± 1.50)%( t=14.05,P《 0.001).结论重组可溶性 Fas偶联 PKC抑制剂对侵袭行为较强的结直肠癌细胞具有较强的靶向杀伤作用.

  • 人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裸小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秋珍;脱朝伟;张宁;杨波;王承利

    目的为探讨结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结肠恶性淋巴瘤术中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块植入裸小鼠结肠黏膜层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率,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率.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人结肠淋巴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新鲜瘤组织均获得移植成功.依据 WHO新的分类标准,建成 1株人结肠原发性(原发灶)非霍奇金 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 HCBL- 0303)和 1株人结肠原发性(肝转移灶)非霍奇金 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肝转移模型( HCBL- 0304).移植瘤组织病理学为(非霍奇金 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显示 CD19、 CD20、 CD22阳性, CD3、 CD7阴性.染色体数目 55~ 59条;流式细胞 DI值 1.59~ 1.71,均为异倍体. HCBL- 0303肝转移率为 63.7%,淋巴结转移率为 56.4%;HCBL- 0304肝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率为 100%.移植瘤在裸鼠结肠内自主侵袭性生长,发生血液转移、淋巴转移和腹腔内种植性转移.结论 HCBL- 0303和 HCBL- 0304是首次成功建立的人结肠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自发性肝转移模型,可用于结肠恶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侵袭、转移及实验治疗的研究.

  • 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赵东兵;高纪东;单毅;周志祥;袁兴华;吴健雄;邵永孚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310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特点,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结肠癌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率为 23.2%( 72例),其中 3年内转移复发者占 76.4%( 55例).肝转移 28例( 38.9%),多脏器转移 16例( 22.2%).χ 2检验显示,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 Stage分期与转移复发相关.本组 5年生存率 64.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 Stage分期、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术后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为影响预后重要的因素.结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多在 3年内,肝脏是常见的转移部位.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是结肠癌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术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卫洪波;魏波;郑宗珩;郑峰;邱万寿;郭卫平;陈图锋;王天宝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 189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分别采用了 Orr式 Roux- en- Y空肠食管吻合术、 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 Roux- en- Y吻合术和 Moynihan式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对其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 1、 3年饮食状况和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3种术式的患者手术死亡率、术后 1年和 3年的饮食状况、腹泻和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均 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1、 3、 5年的累计生存率比较, P 》0.0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Orr式空肠食管 Roux- en- Y吻合术和 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 Roux- en- Y吻合术后均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明显优于 Moynihan式吻合术( P《 0.01). Orr式空肠食管 Roux- en- Y吻合术较 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 Roux- en- Y吻合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并发症也较少.结论 Orr式空肠食管 Roux- en- Y吻合术是胃癌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 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许剑民;钟芸诗;徐美东;周平红;刘枫林;韦烨;姚礼庆;秦新裕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 11月至 2005年 12月,对 15例急性完全性机械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 7 d后手术.结果 13例成功,患者术前腹围( 91± 4) cm, 7 d后缩小到( 82± 2) cm;导管内每天引流量减冲洗量为- 600~ 3200 ml;术后 7 d腹部平片显示肠管扩张较术前明显好转,气液平面减少.手术中发现肠壁水肿不明显,增加了局部切除的可能.有 2例治疗失败,其中 1例系导丝无法通过狭窄部,另 1例是肿块位于横结肠中部.结论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初步显示有效而安全.

  • 成人小肠胃黏膜异位致消化道出血11例

    作者:张维康;蒋春舫;张寿熙

    目的探讨小肠胃黏膜异位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 24年间收治的 11例小肠胃黏膜异位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发病中位年龄 29岁.其中 9例发病有腹痛.常规内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6例于手术前行放射性 99m锝核扫描均有放射性示踪剂吸收和浓集;1例肠系膜钡餐示末段回肠重复畸形;1例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近端空肠出血.本组病例均行病变部位小肠段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胃黏膜异位症,其中病变位于空肠者 5例,回肠者 6例. 11例病灶与肠憩室、肠壁炎性肿块、肠重复畸形并存. 11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放射性 99m锝扫描对小肠胃黏膜异位症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有效.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培仁;许林;张志明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EN)与肠外营养( P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 106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 EN组和 PN组,手术后第 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 1周,于术前 1 d、术后 8 d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N组体重、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氨酶下降幅度少于 PN组,两组比较 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EN组患者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 5.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 3.8%,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 5.7%,肺部感染发生率 28.3%,胸腔积液发生率 15.1%,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7.6%;两组比较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 EN比 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的炎性反应比较

    作者:毛志海;陈海珍;李健文;陆爱国;王明亮;胡伟国;郑民华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全身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差异,为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 51例 2004年 4- 8月间收治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 25例( LAP组),开腹手术 26例( OPEN组).术毕骶前留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炎性反应及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 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肿瘤 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 LAP组占有明显优势( P《 0.05).腹腔引流量在术后第 1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术后 2- 4 d, LAP组明显低于 OPEN组( P《 0.05). LAP组术后第 1天,周围血中性粒细胞 [(7.30± 2.62)× 109/L]、白介素 (IL)- 10[(19.46± 3.31)pg/ml]和 C反应蛋白 (CRP)[(2.76± 2.17)mg/dl]水平均显著低于 OPEN组( P《 0.05),术后第 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第 1天,两组腹腔引流液的 IL- 10、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 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第 4天 LAP组 IL- 10[(22.53± 15.47)pg/ml]明显低于 OPEN组( P《 0.05).结论术后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腹腔炎性反应与开腹手术相当,而全身炎性反应较开腹手术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上体现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的优势.

  • 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转导通路与胃癌发生机制的研究

    作者:马向涛;余力伟;付静;王杉;杜如昱;崔志荣

    目的本研究检测钙调神经磷酸酶( CaN)信号转导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CaN成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 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组织中 CaN Aα、 CaN Aβ、 CaN B与 Bcl- 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CaN在细胞水平的分布.结果胃癌组织中 CaN信号传导通路成员 CaN Aα与 CaN A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P《 0.05);CaN Aα与 CaN Aβ表达水平与肿瘤 TNM分期较晚(Ⅲ /Ⅳ)有关( P《 0.05).结论 CaN信号转导通路持续活化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 误诊的 11例食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肖永光;黄杰;程邦昌;王土生;吴晓建;胡浩

    目的探讨食管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对 1980年 1月至 2005年 1月收治的 11例食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结核确诊 4例,其中纵隔内淋巴结核 2例、增生型食管结核 2例;误诊 7例,分别为食管癌 4例、食管平滑肌瘤 3例. 11例中 2例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痊愈;9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其中 3例行食管结核切除加胃代食管术, 5例淋巴结清扫术, 1例结核性脓肿切开排除术.随访 1- 16年均无吞咽困难或结核复发.结论食管结核难以与食管癌和食管良性肿瘤鉴别.多采用抗结核药治疗有效,出现并发症则需手术治疗,术后仍需抗结核治疗 12- 18个月.

  • 二烯丙基二硫对人胃癌 MGC803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罗利飞;凌杰;王伟军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 (DADS)对人胃癌 MGC803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 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DADS对 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DADS对 MGC803细胞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 30、 60、 90 mg/L DADS分别作用于 MGC803细胞 72 h后,抑制率为( 31.58± 2.20)%、( 53.87± 4.50)%和( 81.58± 1.70)%;随着 DADS浓度的增加, MGC803细胞的 G0/G1期比率下降 ,G2/M期的细胞比率逐渐上升.结论 DADS对 MGC803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且能使其细胞周期阻滞于 G2/M期.

  • 盆腔紧固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 28例

    作者:孙军席;郭澎;王海霞;刘永光;杨建秀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而又能防治术后便秘发生的直肠脱垂手术方法.方法分析采用盆腔紧固术治疗 28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和腹部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 1- 7年症状无复发,合并便秘的 10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8例,基本缓解 2例,合并子宫脱垂的 1例症状无复发.结论盆腔紧固术能同时解决直肠脱垂和便秘两大问题.

  •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

    作者:李勇;马建华;龙跃平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EPO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 RT- PCR方法测定多种肿瘤细胞株 EPOR mRNA的表达.结果 16种恶性肿瘤细胞有 EPOR mRNA表达, 2种耐药恶性肿瘤细胞株和嗜铬细胞瘤无表达.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内表达,可能参与肿瘤贫血的发病机制.

  • 结肠癌患者外周血 CD4+ CD25+调节性 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晓光;金秀国;刘波;庄晓玲;方汉波;方国安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 CD4+ CD25+调节性 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 51例结肠癌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CD4及 CD25进行了检测.结果 (1)结肠癌组 CD4+ CD25+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 CD4+ CD25-细胞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5);(2)结肠癌组手术后患者 CD4+ CD25+、 CD4- CD25+细胞与手术前相比显著下降( P《 0.05);(3)结肠癌组淋巴结转移患者 CD4+ CD25+细胞明显高于未转移组( P《 0.001).结论 CD4+ CD25+调节性 T细胞数可以反映肿瘤患者免疫系统存在抑制状态,且可能与肿瘤的免疫耐受有关,并可反映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

  •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原因与外科治疗

    作者:韩少良;周宏众;程骏;陈哲京;姚建高;朱冠保

    目的总结腹型过敏性紫癜( HSP)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对 21例 H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前均误诊,误诊疾病依次为阑尾炎 7例( 33.3%)、肠梗阻 6例( 28.6%)、坏死性肠炎及肠坏死 4例( 19.1%)、消化道出血 2例( 9.5%)和腹膜炎 2例( 9.5%). 2例 (9.5% )既往有皮肤紫癜病史,术前出现皮肤紫癜 5例 (23.9% ),术后出现 12例 (57.1% ),同时发现 2例 (9.5% ). 10例行剖腹探查术, 7例阑尾切除术, 4例小肠切除术;术后应用激素、抗组胺药和复方丹参等剂.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HSP误诊原因主要是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有手术适应证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 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治疗早期中下段直肠癌

    作者:王为民;何远翔;赵伏义;查玮;王强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治疗早期中下段直肠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2月至 2005年 1月间 16例早期中下段直肠癌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管状腺癌 8例,乳头状腺癌 4例,绒毛状腺瘤癌变 4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发生;术后排便、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恢复良好;随访 6- 66个月,均无肿瘤复发.结论对早期中下段直肠癌行经直肠前括约肌途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肠系膜上动静脉瘘致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一例

    作者:许崇恩;李光新;于振海;张曙光;阮长乐;李兆亭

    患者女, 43岁.反复腹胀、腹痛、呕吐、伴黑便和呕血 3个月,加剧 3 d于 2005年 8月 6日入院.患者 1年前曾有右腹部钝挫伤史.入院前 3个月曾因突发上腹部疼痛,伴呕血及黑便以上消化道出血诊断而在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小肠系膜根部内有巨大的血肿,延伸至后腹膜;距 Treitz韧带约 1米处空肠壁淤血严重,行空肠部分切除术.入院查体:消瘦,无慢性肝病特征.腹部极度膨隆,胸腹壁可见轻度曲张的浅静脉 ,右侧腹壁可见切口瘢痕,右上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并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腹腔穿刺 3次共抽出 4000 ml腹水,可触及肿大的肝脏.

  • 胃壁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致胃梗阻一例

    作者:任培土;许焕建;鲁葆春;马玉亮

    患者,女性, 86岁.因右上腹部疼痛 10余天于 2005年 10月 13日入院.患者 1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满和隐痛,为持续性疼痛,向季肋部、腰背部放射,并在进食后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多为傍晚时呕吐,呕吐物为草绿色胃内容物,一次呕吐量约 1500~ 2000 ml,吐后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腹软,右上腹部隆起,可触及约 16 cm× 10 cm、质地中等伴有囊性感、边界不清、不能移动之椭圆形肿块,无压痛.

  • 小肠系膜根部疝一例

    作者:毕绪斌;王刚

    患者女性, 60岁.因腹痛、腹胀、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2 d于 2005年 8月 3日入院.既往有 30余年的慢性腹痛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下腹饱满,压痛明显;无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9.0× 109/L,中性粒细胞 0.83,淋巴细胞 0.17.腹部透视:中腹部数个液平面.入院诊断:机械性肠梗阻,腹膜炎.

  •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作者:林国乐;蒙家兴;邱辉忠

    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肿瘤的现代治疗中起着有限的但又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由于其具有创伤小,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消除永久性肠造口所带来的极大不便等优点,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

  • 重视肠瘘的早期诊断与快速治疗

    作者:任建安;黎介寿

    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肠瘘,尤如大江决堤,令人见之"色变".紧随肠瘘之后就是感染、出血和水电解质失衡.感染和出血失控又会进一步加重脏器功能损害,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整个病程中患者能量与蛋白质的摄入、消化与吸收均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营养不良随之发生.诸多并发症相继出现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病程迁延,终引起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的衰竭,导致治疗失败.

  •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 192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傅文安

    急性结肠假性梗阻常与许多非结肠疾病并存,尤其可继发于多种消化系疾病,症状可呈一过性,多在 1周内缓解 [1].若诊断及时、治疗正确、无并发症发生,但如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可发生盲肠或结肠穿孔,导致腹膜炎而死亡.现总结我科 1998- 2005年间收治的 192例急性结肠假性梗阻患者的临床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 手术治疗胃癌合并胰腺受侵 16例

    作者:覃谦;李洪;李君久;王力斌

    有报道,对胃癌合并胰腺受侵者采取联合胰腺切除的胃癌根治术,可延长生存期,甚至有生存 10年以上者 [1,2].我科自 2000年 3月至 2005年 1月,对 16例进展期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进行扩大胰体尾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单纯合并胰尾或加脾切除者不列入本组),初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指南

    作者:江滨;葛永胜;丁曙晴

    本指南以 2004年 9月通过收集 Medline、 PubMed、 Cochrane数据库的综述和相关文献进行的联合研究为基础修订.其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如下:

  • 克罗恩病合并瘘手术治疗 24例

    作者:汪建平;周军;宋新明;王磊;黄美近;吴小剑;杨祖立;兰平

    目的总结分析外科手术治疗克罗恩病( CD)合并瘘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对 1980年 1月至 2005年 4月期间收治的 CD合并急性穿孔和瘘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年间确诊 CD的 181例中,合并瘘或穿孔病例 24例( 13.3%). 8例患者( 33.3%)穿孔前明确使用过类固醇药物, 9例无激素治疗史,其余 7例情况不明.单一穿孔 18例, 2处游离穿孔 4例, 3处以上腹壁外瘘 2例.急诊手术 8例,择期手术 16例;有 20例在病变肠段切除的基础上,分别采取阴道或膀胱瘘口修补术 4例,瘘管一期扩创切除 12例,腹壁瘘管搔刮术 4例;还有 4例采取乙状结肠单腔造瘘加肛瘘切开术.术后 5例患者( 20.8%)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 2例,腹腔脓肿 2例,吻合口瘘 1例;均经外科引流、抗感染等保守措施治愈.死亡 3例( 12.5%), 2例死于出血和持续高热;1例为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并造瘘口出血死亡.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 18例获 6个月至 18年的随访, 5年瘘的复发率为 16.7%, 10年再手术率为 33.3%.结论激素的应用并非构成 CD合并瘘的主要因素, CD合并瘘应成为手术的明确指征.

  • 肠瘘并发第三类型腹膜炎的治疗

    作者:任建安;王革非;范朝刚;王新波;姜军;汪志明;顾军;黎介寿

    目的探讨肠瘘并发第三类型腹膜炎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 1998- 2001年收治的 153例肠外瘘并第三类型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第三类型膜膜炎的诊断标准是肠外瘘行外科引流术后 48 h、体温超过 38.5℃、血白细胞超过 12× 109/L时,再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腹腔引流液为脓性;(2)CT发现腹腔积液.结果男 114例、女 39例,年龄( 42± 19)岁.导致肠外瘘的原因分别为胃肠手术 62例( 40.5%),外伤 48例 (31.4% ),胰腺手术和重症胰腺炎 22例( 14.4%),肝胆手术 15例 (9.8% ),腹腔放疗或化疗术后 6例 (3.9% ). 79例患者(共获 157个标本)进行了脓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培养的细菌居前 5名的依次为大肠杆菌( 38株, 24.2%)、铜绿假单孢菌( 19株, 12.1%)、金黄色葡萄球菌( 17株, 10.8%)、阴沟肠杆菌( 16株, 10.2%)和肺炎克雷伯菌 13孢( 8.3%). 52例进行了再次剖腹探查清除了坏死组织和脓肿,术后进行持续滴水负压双套管引流和抗生素治疗;19例仅更换了引流方式;28例更换了引流方式并加用抗生素;36例仅予以抗生素和微生态免疫营养;18例仅予以微生态营养.入院后, 73例患者接受了全肠外营养, 50例患者接受了肠内加肠外营养, 30例患者接受了全肠内营养.结果 147例存活, 6例死亡.结论肠瘘并发的第三类型腹膜炎主要与残余感染、引流不畅有关.有效的诊断方法包括腹部 CT检查和经窦道的造影.处理措施为再次手术清除感染坏死组织、更换引流方式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微生态免疫营养.

中华胃肠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