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

儿科药学杂志

Journal of Pediatric Pharmacy 아과약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08X
  • 国内刊号: 50-11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3
  • 曾用名: 儿科药学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儿科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李廷玉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利巴韦林雾化治疗儿童病毒性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作者:陈勇;蒋宇桐;周波;黄龙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RBV)雾化吸入治疗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感染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HP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就诊的426例HPG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各21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RBV10 mg/kg加入生理盐水5 mL雾化吸入,安慰剂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雾化治疗,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7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RBV雾化吸入治疗CA16感染性HPG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HPG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法莫替丁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理想剂量探讨

    作者:王亚均;吴兆海;程明;谢咏梅

    目的:探讨法莫替丁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理想治疗剂量.方法:将180例儿童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A组与B组患儿均给予法莫替丁治疗,A组患儿给予法莫替丁每次0.9 mg/kg,B组患儿给予法莫替丁每次0.5 mg/kg,C组患儿给予奥美拉唑每次0.9 mg/kg,每天2次给药,三组用药疗程均为7d.结果:(1)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效果显著差于A组与C组(P<0.05),A组与C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患儿药物起效时间显著短于B组,疗效维持时间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药后30 min、lh、2h,A组患儿血药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用药后4h、8h、12 h,A组与B组患儿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白细胞下降、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0.9 mg/kg、每天2次给药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与安全性.

  • 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剑霞

    目的:比较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A组)和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记录入手术室时(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结束时(T2)各时间点患儿的HR、SpO2和MAP的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以及术中、术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于患儿苏醒时、术后2h和术后4h行FLACC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儿HR、Sp02和MAP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出现1例尿潴留;两组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全身麻醉复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或者骶管阻滞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但前者起效快、操作简单,更易满足日间手术安全、快捷的要求.

  • 56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体会

    作者:张玉玲;梁晓平;郝晓飞;李占文

    目的:通过分析56例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临床特点,总结RMPP早期识别和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小儿RMPP病例56例,统计分析患儿支原体抗体、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沉等多项实验室和影像学证据.结果:所有RMPP患儿出现高热、咳嗽、肺部体征及肺部影像学改变,19例患儿有心电图异常,17例患儿有肝功受损,13例患儿有心肌酶异常等肺外表现,18例患儿培养出其他病原体.诊断RMPP后应用阿奇霉素治疗2~4疗程,同时加用甲泼尼龙,重症或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给予免疫球蛋白治疗,合并细菌感染的病例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35例患儿给予支气管镜下灌洗,5例患儿采用了机械通气.3例患儿病情未缓解考虑抗菌药物耐药转上级医院换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好转.结论:RMPP的早期识别、诊断尤为重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证RMPP治疗效果.

  • 酪酸梭菌588预防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季伟;赵德育;沈照波;王莹;陈杰华;黄莉;刘红霞;汤昱;陆小霞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588对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选取199例6个月~3岁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酪酸梭菌588组(治疗组)65例,匹多莫德组(对照组)66例,空白对照组(空白组)6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口服相应药物2个月,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随访观察4个月,记录每个月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时间、咳嗽时间、喘息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儿在入组时性别、年龄、反复呼吸道感染类型、过敏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治疗组累计的呼吸道感染、发热、咳嗽和喘息发生率明显少于空白组,分别为26.15% vs 39.33%、12.31%vs28.68%、20.38%vs48.90%和6.15%vs19.12%;每次的发热、咳嗽或喘息的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空白组,分别为2.06 d vs2.97 d、4.47 d vs 5.91 d和3.60 dvs4.18 d.治疗组累计的咳嗽和喘息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0.38% vs 32.20%和6.15%vs 12.12%;每次发热和咳嗽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2.06 d vs 2.36 d和4.47 d vs 5.31 d.观察期间治疗组累计的抗生素使用率及每次使用时间明显少于空白组,分别为18.46% vs41.54%和4.02 dvs6.07 d,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期间未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588可有效预防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缩短发热、咳嗽和喘息的持续时间,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时间.

  • 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祁正红;邵启民

    目的:观察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并分析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8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94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1 9/(kg.d),连用2d,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 mg/(kg.d),连用3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检测联合治疗3d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氧合指数(OI)等肺功能指标及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8+1.21)d、(5.28+0.87)d、(3.81±1.05)d、(9.45±1.87)d,对照组分别为(4.85+1.34)d、(5.71+0.90)d、(4.72+1.18)d、(13.32+2.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aO2,PaCO2,OI、HR、EF及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3d后各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开喉剑喷雾剂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亚琼;羊钦裕;陈佳;余静;谢坚

    目的:观察开喉剑喷雾剂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方法:将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喉剑喷雾剂喷患处每3~4h1次,每次6~7喷,疗程5~7d.结果: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60±0.78)d,优于对照组的(2.75±0.75)d,口腔疱疹消失时间(4.81±0.71)d,优于对照组的(6.15±0.66)d,临床住院时间(6.1±1.3)d,短于对照组的(7.1±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喉剑喷雾剂辅助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锌制剂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作者:向容;唐清;云翔;黄国升;周虹均;单庆文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联合锌制剂治疗婴幼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肺炎继发性腹泻婴幼儿50例(病例组),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予口服培菲康和葡萄糖酸锌)及菲康治疗组(予口服培菲康).5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近期未服用锌制剂的同龄儿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血锌水平及病例组治疗前后的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oxidase,DAO)活性.结果: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前者血锌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锌水平(57.79±10.10) μmol/L及治疗总有效率92.00%,均高于培菲康治疗组的(49.95±13.41) μmol/L和68.00%;且联合治疗组血浆DAO活性(1.05±0.39) μ/mL,明显低于培菲康治疗组的(1.31 ±0.42) μ/mL.结论:培菲康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肺炎继发性腹泻能明显减少腹泻持续时间,促进受损肠道黏膜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 Excel 2013辅助计算静脉营养参数

    作者:李中;王松;刘雪梅

    目的:利用Excel 2013简化儿科静脉营养计算的过程,并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为患儿静脉营养方案的设计和审核提供帮助.方法:将静脉营养计算公式输入Excel 2013单元格中,并根据使用者输入的参数进行后台运算.结果:自动生成完整合理的个体化静脉营养配方.结论:利用Excel 2003计算静脉营养参数,计算迅速,结果准确,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我院阑尾炎手术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扣柱;洪远;洪荣;叶建林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阑尾炎手术患儿724例,其中脓液培养患儿348例,分析药敏试验结果.结果:阑尾炎手术脓液细菌培养阳性患儿183例,共检测出病原菌193株.大肠埃希菌占77.72%,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增加.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均敏感,而对头孢曲松、头孢唑林、氨苏西林/舒巴坦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在50%以上.结论:对阑尾炎患儿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可以经验性选用头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等作为抗感染治疗.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医嘱分析

    作者:徐晶;虎亚光;杨威虎;李兰兰;张福琴

    目的: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促进合理用药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2010版)、《新编药物学》(17版)、《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版),对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共210 664条医嘱进行审核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共358条,不合理率0.17%.其中给药浓度不当共153条,占42.73%;溶媒选择不当共170条,占47.49%;给药频次不当共14条,占3.91%;给药途径不合理共9条,占2.51%;其他不合理情况共12条,占3.35%.结论:药师应该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沟通技巧,同时善于利用新药学信息为静脉用药提高合理化服务.

  •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綦娜

    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例如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慢性肝脏疾病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1].出血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以从轻微、常见的表现(如瘀点、瘀斑)到罕见、严重的症状(如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对于急性严重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对症输注血小板是有效的治疗方法[2],但有限的血小板供给、反复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血小板无效输注及输血相关性疾病等,均限制了血小板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 receptor agonist,TRA)等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的研发逐步受到重视,其中Romiplostim和Eltrombopag于2008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难治性ITP的治疗,疗效确切,为其他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希望.本文就TRA的临床发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作者:刘玲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4/100 000~ 5/100 000.随着研究的进展,除体液免疫在ITP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免疫及遗传因素也参与其中.儿童ITP大多数预后良好,约20%的患儿有转换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的趋势,约30%的cITP患儿仍可在确诊后数月或数年自行恢复[1].2007年,国际工作协作组重新将cITP定义为血小板持续减少超过1年的患者[2],国内外众多学者对重新定义的cITP相关机制及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键词: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基因型和临床特征

    作者:秦玲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严重的表型,总体的发病率为1/50000~ 1/100000[1,2].SCID的特征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全面受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不久起病,通常表现为严重而持续的感染,如不早期进行免疫重建,大多数患儿在1岁内死亡.因此,SCID被认为是儿科急诊疾病[3].SCID可由多种基因缺陷所致,其中常见的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2、4、7、9、15和21(IL-2、IL-4、IL-7、IL-9、IL-15and IL-21)共用受体γ链突变导致的X-性连锁SCID(X-linked SCID,X-SCID),其他基因还包括白细胞介素7受体α链(IL-7 receptorαchain,IL-7Rα)、蛋白酪氨酸激酶3(Janus kinase-3,JAK-3)、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PNP)、突变激活基因1或2(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1and 2,RAG1或RAG2)或DNA交联修复蛋白(Artemis)、CD3d/CD3e/CD3z/CDg、CD45、Zeta链相关蛋白-70(Zetaassociatedprotein-70,ZAP-70)等.SCID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十分复杂,本文就SCID的常见的基因缺陷和临床特征的研究进行总结,旨在帮助儿科医生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更深刻认识该病.

    关键词:
  • Alport综合征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及影响机制

    作者:袁传杰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是一种由于编码Ⅳ型胶原α链的基因COL4An突变所致的遗传性肾脏疾病,主要临床表型为血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伴有高频感音性耳聋、眼部异常、食管平滑肌瘤等肾外症状.AS男性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大多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而X连锁显性遗传的女性AS患者临床差异较大,一部分重者发展为ESRD,而轻症者则仅表现为镜下血尿.近年来,有关AS基因型与临床表型表现之间的关系及机制阐述越来越多,有助于我们从基因角度预测患者肾脏损害发展及预后,并对产前诊断及未来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血清1,25-(OH)2 D3、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兆越;林荣军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血清1,25-(OH)2D3、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其中轻度哮喘患儿30例,中度哮喘患儿26例),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5岁以下的哮喘患儿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喷100 μg,2喷/次,3次/天,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每喷125 μg,1喷/次,3次/天,治疗时均加用储雾罐辅助,治疗1~2周,待症状控制后,停用硫酸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减量为2次/天;5岁以上的哮喘患儿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2次/天,按照病情控制情况逐步减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个月采集静脉血2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1,25-(OH)2D3、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个月患儿血清1,25-(OH)2D3、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骨骼的代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无明显影响,在临床上长期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安全有效的.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儿童烟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明光;李济世;邓星强;姚丹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儿童烟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烟雾病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血清VEGF及b-FGF水平.结果:烟雾病患儿血清VEGF和b-F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型烟雾病患儿血清VEGF和b-FGF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型(P<0.05);Suzuki级别与VEGF和b-FGF水平呈正相关(P<0.01);血清VEGF与b-FGF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b-FGF与烟雾病新生血管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血清VEGF及b-FGF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烟雾病患儿的血管病变程度.

  • 卡维地洛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邢淑华;朱志鸳;徐晓华

    目的:分析卡维地洛治疗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机制及安全性,探讨改善DCM患儿心功能的方法.方法:将92例DCM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量患儿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MDA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达药物大剂量耐受率为88.64%,高于对照组的72.09% (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小儿DCM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可逆转患儿心室重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氧化应激有关.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的意义

    作者:吴小磊;张慧玉;田玲;庞保东;付辉;杨晓莹;严慧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肺炎患儿150例,包括难治性MPP(RMPP)患儿40例(RMPP组)、MPP伴喘息患儿40例(MPP1组)、MPP不伴喘息患儿40例(MPP2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且不伴喘息的普通肺炎患儿30例(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亚群水平,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5、IL-6、IL-10、TNF-α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MPP组血清和BALF中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MPP1组、MPP2组及对照组(P<0.05);RMPP组BALF中CD8水平低于MPP1组、MPP2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CD8水平与MPP1组、MPP2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P1组、MPP2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和BALF中CD3、CD4、CD8、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MPP1组、MPP2组血清及BALF中IL-5、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MPP组血清及BALF中IL-6、IL-10、TNF-α高于MPP1组和MPP2组(P<0.05),MPP1组血清及BALF中IL-5高于RMPP组和MPP2组(P<0.05),MPP1组血清及BALF中IL-10低于MPP2组(P<0.05),MPP1组血清及BALF中IL-6、TNF-α高于MPP2组(P<0.05).结论:IL-5、IL-6、IL-10、TNF-α参与了MPP的发病过程,且在MP感染诱发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

    作者:邱双凤;张方向;祁兢晶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是由维生素A、D2、K1、E及辅料组成的复方制剂,为肠外营养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用于满足11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每日生理所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在其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记载为“偶见体温上升和寒战;经6~8周输注后,可能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减量或暂停药即可恢复正常”,其他不良反应未有记载.但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时有过敏反应的发生和报道.现就我院发生的2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严重过敏反应病例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分析如下.

    关键词:
  • 补益地黄丸中β-蜕皮甾酮含量分析

    作者:刘菁;李志浩;何培根

    目的:建立补益地黄丸中β-蜕皮甾酮含量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FORTIS-C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β-蜕皮甾酮在4.24 ~ 84.80 μ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8%,RSD为1.77%.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控制补益地黄丸质量的重要方法.

  • 利用品管圈方法提高儿科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率

    作者:刘红霞;孙华君;柴昱;王芳;姜志虎;沈阳

    目的:提高儿科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率.方法:利用品管圈方法开展主题活动,采用脑力激荡法,借助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对用药指导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选出要因,针对要因拟定对策并实施对策,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率由改善前的64.7%提高到改善后的90.6%,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凝聚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儿科门诊药房用药指导率.

  • 某儿童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的质量改进项目监测分析

    作者:张海霞;彭翠英;李静;何莉梅;杨智;龙荣;赵昕;何周康

    目的:探讨儿童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方法及质量改进项目监测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明确高危药品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的放置、使用和检查督导.以“提高高危药品标识合格率”为质量改进项目,减少和消除高危药品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品种差错和其他错误.结果: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在我院切实可行.高危药品标识合格率低时仅为51.1%,在药学部加强督导下,合格率逐步上升,大部分科室高危药品标识合格率达到目标值100%.结论:我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和质量改进项目使高危药品管理更加规范,使患儿的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

儿科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