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

儿科药学杂志

Journal of Pediatric Pharmacy 아과약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08X
  • 国内刊号: 50-11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3
  • 曾用名: 儿科药学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儿科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李廷玉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伤寒并发症临床分析

    作者:余荣华;彭小蓉;许红梅

    目的:分析儿童伤寒并发症的特点,以利于早期认识和防治儿童伤寒并发症.方法:对1993-2014年重庆地区154例儿童伤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伤寒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4例伤寒患儿中97例(63.0%)出现并发症,其中,中毒性肝炎60例(39.0%)、中毒性心肌炎34例(22.1%)、肺炎13例(8.4%)、支气管炎9例(5.8%)、中毒性脑病4例(2.6%)、肠出血3例(1.9%)、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1.9%)、肠穿孔和伤寒肾各1例(0.6%).结论:儿童伤寒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较常见的是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和肺炎.

    关键词: 儿童 伤寒 并发症
  • α-干扰素与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比较

    作者:熊寿贵;余更生

    目的:评价α-干扰素与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干扰素组、阿昔洛韦组和对照组各24例.干扰素组给予肌肉注射α-干扰素,疗程5~7d,<1岁患儿1~2μg/(kg·d),≥1岁患儿10 μg/d;阿昔洛韦组予以阿昔洛韦5 mg/kg,每8h一次静脉滴注,疗程5~7d;对照组患儿不采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干扰素组的退热时间(3.63±1.77)d,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5.25±1.28)d,肝脾肿大恢复时间(5.88±1.36)d,均较阿昔洛韦组及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轻(12.5%).结论: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及安全性优于阿昔洛韦,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蚂蚁咬伤35例临床分析

    作者:卢余洲;刘晓微

    目的:总结儿童蚂蚁咬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因蚂蚁咬伤在我院就诊的35例患儿,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儿均治愈.26例表现为局部变态反应,予抗过敏治疗后治愈.3例为表现严重过敏反应,其中2例患儿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予抗休克、相应抢救措施等处理后治愈.结论:蚂蚁咬伤后可出现轻重不同的变态反应,及早识别严重过敏反应,及时予对症、抗过敏等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 蚂蚁 咬伤 过敏反应
  • 神经节苷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作者:赵庭鉴;张佩林;韦定敏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轻、中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HI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水解物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患儿按疗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脑白质区域低密度病灶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BNA评分为(39.5±2.4)分,脑白质区域低密度病灶CT值为(19.5±1.8)Hu,对照组NBNA评分为(37.2±2.7)分,脑白质区域低密度病灶CT值(18.3±1.6)H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为(86.7±12.4) pg/mL,IL-6为(97.6±15.9) pg/mL,对照组TNF-α为(119.4±11.5) pg/mL,IL-6为(138.5±17.2)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观察组的肌张力、意识障碍、惊厥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2.0% (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轻、中度新生儿HIE较单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类偏肺病毒致儿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作者:杨滔;陈正荣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人类偏肺病毒(hMPV)所致婴幼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住院时间、肺功能的差异.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2012年收治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无菌负压吸引法吸取新鲜痰液1 ~2 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常见病毒抗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MPV的N基因,以明确诊断.选取其中RS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155例(RSV组)、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46例(hMPV组)进行临床分析,对部分RSV(50例)、hMPV(31例)感染患儿进行肺功能检测,并选取同龄健康儿童49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确诊为儿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共计653例,其中RSV感染占23.74% (155/653),hMPV感染占7.04% (46/653),二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低氧血症、发热、咳嗽、喘息、鼻塞、流涕、气促,但hMPV组低氧血症、发热、喘息、气促的发生率比RSV组低,住院时间比RSV组短(P均<0.05).RSV和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损,主要表现为小气道功能障碍,但两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MPV和RSV都是儿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常见病原之一.RSV、hMPV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表现、肺功能相似,但后者症状较轻、住院时间较短.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有利于评估RSV、hMPV感染后肺功能损害程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 41例学龄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代谢综合征分析

    作者:王小燕;刘志峰;金玉;李玫

    目的:研究学龄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儿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情况,探讨学龄儿童NAFLD与MS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NAFLD患儿41例作为NAFLD组,同期住院的60例单纯性肥胖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患儿体质量、身高、血压、腹围、血生化、空腹血糖,进行肝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儿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及生化改变.结果:NAFLD组和对照组比较,除甘油三脂(TG)外NAFLD组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AST及总胆固醇(TC)均较对照组升高,而NAFLD组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NAFLD组MS发生率为41.46%,高于对照组的2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3).结论:肥胖儿童若合并NAFLD,则其发生MS的风险明显增加.NAFLD早期应当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减轻体质量、调节血脂、控制血糖,使肝脏损害早期逆转,防止或减缓其进一步发展.

  • 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外阴血管瘤7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茜岚;钱秋芳

    目的:探讨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外阴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外阴血管瘤患儿7例,包括溃疡型2例和非溃疡型5例,均给予盐酸普萘洛尔:首日剂量n 50 mg/(kg·d),分2次口服;第二天剂量增加为0.75 mg/(kg·d),分2次口服;第三天剂量调整为1.00 mg/(kg·d),分2~3次口服;服药1周后复诊观察患儿皮损变化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酌情加量至1.50 ~2.00 mg/(kg·d)维持,连续服用6~12个月,每天分2~3次口服.服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复查血常规、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每2~3个月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撤药时逐渐减量,每月减量0.50 mg/(kg·d).患儿治疗前均完善影像学、生化检查及眼底检查,治疗过程中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皮损大小等以评价临床疗效及转归情况.结果:2例溃疡型血管瘤在服药1周后溃疡面逐渐愈合,1个月后完全愈合,形成瘢痕,溃疡外周红色斑块颜色逐渐变暗、消退.5例非溃疡型血管瘤患儿中4例疗效较好,另1例为多发性血管瘤患儿,B超示其肝脏10余个零星占位,服药1个月后复查B超示肝脏占位减少、缩小,2个月后完全消失,躯干及外阴皮损部位颜色明显变暗,但2个月后服药时有不规律,4个月后自行停药.患儿服药期间血常规、血糖、血压、心功能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口服盐酸普萘洛尔对各类型婴幼儿外阴血管瘤均有明显疗效.

  •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刘玉凤

    目的:观察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早产儿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的8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维生素K1、酚磺乙胺、西咪替丁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3~5d,若出血量大者可予输新鲜冰冻血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0.5 kU胃管注入,同时0.5 kU静脉推注,根据出血情况,1~6h可重复一次,共2~4次,直至出血停止.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早产儿消化道出血常规用药.

  • 布洛芬和曲马多口服缓解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光辉;梅海波;刘昆;伍江雁;唐进

    目的:对比布洛芬混悬液和盐酸曲马多片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50例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组(A组)和曲马多组(B组)各75例.A组麻醉苏醒后每8h口服布洛芬混悬液1次,维持48 h;B组麻醉苏醒后每8h口服盐酸曲马多片1次,维持48 h.如服用上述药物仍不能控制疼痛,则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15 mg/kg.第1次服药前、术后1h、8h、16 h、24 h、32 h、40h、48 h、72 h分别用改良面部表情法评估疼痛情况.观察并记录有无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头痛、便秘、瘙痒、药物过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第1次服药前及术后1h、8h、16 h、24h、32 h、40h、48 h、72 h改良面部表情法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中需要额外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镇痛的病例分别为6例(8.0%)和9例(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药物过敏、呼吸抑制的病例.A组中出现不良反应13例(17.3%),B组中出现不良反应27例(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的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与盐酸曲马多片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舌下脱敏治疗儿童间歇性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50例疗效分析

    作者:朱宝俊;李如霞;李孟荣

    目的:评估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尘螨致敏的间歇性过敏性哮喘、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单一脱敏对单一粉尘螨过敏和双螨过敏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儿科确诊的尘螨过敏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R)和过敏性哮喘(AS)患儿50例,按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将患儿分为粉尘螨组27例和双螨组23例.记录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症状评分、用药情况评分和视觉模拟(vA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部分患儿的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亚型4(sIgG4)水平.结果:(1)舌下脱敏治疗12个月后,患儿的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和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和舌下脱敏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儿的血清sIgG4水平脱敏治疗前为61.78(9.87,131.18),脱敏治疗12个月后为133.99(67.28,166.6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一粉尘螨舌下脱敏治疗单一粉尘螨和双螨过敏患儿12个月后,患儿的症状评分、用药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且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个月后,粉尘螨组和双螨组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脱敏治疗尘螨过敏引起的间歇性哮喘鼻炎患儿具有显著效果,单一粉尘螨脱敏治疗单一粉尘螨过敏和双螨过敏患儿的疗效相当.

  • 某儿童医院2011-2014年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作者:罗万军;徐润琳;陈莎

    目的:全面掌握某儿童医院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收集2011年至2014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儿童医院4年来共检出多重耐药菌4 777株,检出率18.11%,主要为ESBLs(+)大肠埃希菌、ESBLs(+)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送检的标本主要为痰液、分泌物、尿液,检出的病例多为社区感染,主要集中在内科区域,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超过30%.结论:针对上述分布特点,该儿童医院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 我院住院医嘱1236例不合理用药分析

    作者:杨智;彭翠英;张海霞;何莉梅;李静;何周康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住院不合理用药医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登记在册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 236例不合理医嘱.不合理医嘱主要涉及药物剂量不当(33.17%)、电脑输入错误(14.00%)、溶媒不当或无溶媒(11.49%)、药物浓度不当(8.09%)、出院带药无用法用量(7.77%)、静脉给药速度不当(7.61%)、给药频率不当(3.96%)等.结论:我院住院医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进行干预,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

  • 南宁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苛养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丽英;李东明;胡雪桦;吴莉;黄维真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苛养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 235例痰标本苛养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 235例标本共分离出肺炎链球菌226株、流感嗜血杆菌126株、副流感嗜血杆菌34株和卡他布兰汉菌21株.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喹诺酮类、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较敏感,对阿奇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超过90%.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敏感,对氨曲南耐药率均超过60%.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产p-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40.48%、38.24%和61.90%(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苛养菌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有其独特耐药谱,临床应明确病原学诊断,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药学服务及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郭惠娟;钟明;叶旭辉;郎新玲;王文明;江美芳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儿童哮喘知识知晓程度、用药依从性、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程度的影响,为改善哮喘患儿的药学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将126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进行知识知晓、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肺功能和哮喘控制的调查和测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为期6个月药学服务干预,干预结束后,实施电话或上门随访跟踪调查.结果:两组患儿在哮喘知识知晓程度、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途径、肺功能(FEV1%和PEF%)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但仍然存在气雾剂使用不正确(23.81%)、控制药使用不当(20.63%)、哮喘日记欠完整(19.05%)、过分担忧药物不良反应等(14.29%).结论:药学服务能显著改善患儿及家属对哮喘知识的知晓度,提高用药依从性和合理用药水平及肺功能和哮喘控制水平,药师应该更多提供和完善药学服务计划.

    关键词: 药学服务 儿童 哮喘
  • 临床药师参与儿童严重脓毒症药学监护实践

    作者:季兴;许静;徐进

    目的:通过参与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参与P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的治疗过程,参与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儿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患儿药物治疗过程的药学监护,使患儿获得完善的个体化治疗,及时发现患儿的药物治疗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后,将药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在医疗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与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张芸娟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为感染性心肌炎中常见的一类心肌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肌局灶性、弥漫性的间质炎性渗出,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细胞坏死,可伴有心包及心内膜的炎症改变.关于VMC心肌损伤的致病机制,一直是众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课题之一.大致可以概括以下几方面:(1)病毒的直接损伤: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病毒在心肌细胞内复制均是心肌受损的直接原因[1].(2)免疫病理机制:抗心肌抗体产生于宿主对病毒特异的免疫应答,溶解被感染的心肌细胞[2].有学者在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体内均发现了心脏的自身抗体(如抗肌球蛋白α和β重链的抗体、抗线粒体蛋白抗体、抗肌膜抗体、抗膜受体抗体等)[3].(3)生化机制:VMC患者急性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恢复期升高,给予抗氧化剂治疗效果明显[4],证明氧化自由基在心肌损伤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肌细胞的凋亡机制被认为可能是VMC发生、发展的另一重要致病机制.

    关键词:
  • 肠道病毒71型变异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云鸽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属于嗜神经的小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之一,同时也是引起重症HFMD的主要病原.自1969年EV71首次被发现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HFMD周期性的暴发流行,且与无菌性脑炎、急性非迟缓性瘫痪、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密切相关.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增长,EV71相关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亦逐年增多,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健康.目前尚无针对EV71的抗病毒药物及有效的疫苗.本文旨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肠道病毒EV71的流行病学演变、病原变异趋势进行综述,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EV71相关HFMD及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 辅助生殖技术母儿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月

    自1978年英国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起,目前全球已有近500万的辅助生殖技术儿出生,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的概率达到了2 361/1 000 000[1].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孕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宫内受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在IVF基础上衍生的胚胎冻融技术(cryopreserved embryo)、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atic sperm injection,ICSI)等各种先进技术.随着各种ART应用的增加,其安全性必然受到患者、医护人员的关注.

    关键词:
  • 新生儿发热非常见病因浅析

    作者:陶春燕

    新生儿正常体温为36.5~ 37.4℃,通常只有当体温高于正常并持续1h以上才有临床意义[1].新生儿常见发热病因主要为感染相关性病因,其中败血症可占64%[2],临床医师对于常见细菌、病毒、真菌等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并无困难,但对于导致新生儿发热的非常见病因,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临床医师经验少、检查手段缺乏或不成熟等诸多原因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将临床所报道的新生儿非常见发热病因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临床医师查阅借鉴.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收录于PubMed Database、CBM、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新生儿发热相关报道,通过查阅文献佐证,发现新生儿非常见发热病因主要见于虫媒传染病、特殊病毒感染、染色体相关性疾病、母体分娩硬膜外麻醉致新生儿发热等,该类疾病病例报道总数与所收录新生儿非常见发热病例报道总数的比值即为该疾病所占比例,分别为12/32、8/32、6/32、5/32.

    关键词:
  •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镇痛镇静剂的应用

    作者:周平;张敏;林鸿志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新生儿经常暴露于各种疼痛刺激中,尤其是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研究证实,新生儿的疼痛传导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已基本完备,新生儿疼痛如处理不当,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目前镇痛、镇静剂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比较普遍,但考虑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临床上对机械通气新生儿是否常规使用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镇痛、镇静剂仍没有定论.本文就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的疼痛生理、常用镇痛镇静剂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丙泊酚对幼鼠认知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应迪琪;严海雅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幼鼠认知以及神经细胞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5 ~18日龄的SD幼鼠48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12只.A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B、C、D三组分别注射丙泊酚50、100、200 mg/kg.连续注射6d,前5d做水迷宫实验检测幼鼠学习能力,第6天撤去平台检测幼鼠记忆能力.6d后处死幼鼠取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Blotting检测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D组的平台潜伏期长、上台前路程长、穿越平台次数少、上台前时间长、Caspase-3表达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剂量(100~200 mg/kg)丙泊酚可降低幼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神经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

  • 我院2013年儿童抗链球菌溶血素O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郭山春;徐传伟;刘云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儿童抗链球菌溶血素O(AS0)检测的阳性率,以便有效防治链球菌感染相关疾病.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就诊检测ASO的患儿4 052例,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ASO,从年龄、性别、季节三个方面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3年儿童ASO检测阳性率为17.18% (696/4 052),男童和女童的ASO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76% (472/2 389)和13.47% (224/1 663) (P<0.01);0~3岁、4~6岁、7~9岁、10~12岁、13~15岁儿童ASO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47%、7.94%、33.80%、42.02%、30.67%(P<0.01);第一、二、三、四季度儿童ASO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37%、16.69%、14.14%、18.84% (P<0.01).结论:ASO检测阳性多见于学龄期(>6岁)儿童,在婴幼儿(0~3岁)少见;男童ASO检测阳性率高于女童;链球菌感染好发于冬季和春季.

  • 脑脊液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计数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疗意义

    作者:朱娟;闫晶晶;乔继兵;徐连宝

    目的:探讨脑脊液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计数(WBC)对化脓性脑膜炎(PM)的诊疗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7例PM患儿,入院当天纳入急性期PM组,治疗后处于恢复期则作为恢复期PM组,选择同期无神经系统等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儿2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脑脊液和血清中IGF-2、TNF-α、WBC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PM组血清IGF-2水平较对照组低,TNF-α和WBC较对照组高(P均<0.05);PM组脑脊液IGF-2、TNF-α、WBC和蛋白均较对照组高(P<0.05).恢复期PM组血清IGF-2水平较急性期PM组增高(P<0.05),TNF-α和WBC较急性期PM组显著降低(P<0.05),脑脊液IGF-2、TNF-α水平较急性期PM组显著降低(P<0.05),WBC和蛋白与急性期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WBC和蛋白可能参与了PM的损伤,IGF-2参与PM的保护,脑脊液和血清中TNF-α、IGF-2、WBC和蛋白的联合检测在PM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我院门诊药房2014年1-6月用药咨询情况分析

    作者:吴庆涛;孙丽;王庆阳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敏感性均有别于成人,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1].为患儿家长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可以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确保患儿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减少药品服用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治愈率及医疗服务质量.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门诊药房设立了用药咨询窗口,安排专职药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对我院的用药咨询服务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儿服务.

    关键词:
儿科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