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

儿科药学杂志

Journal of Pediatric Pharmacy 아과약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08X
  • 国内刊号: 50-11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3
  • 曾用名: 儿科药学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儿科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李廷玉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刘艳红;赵先锋;梁桂娟;李远征;闫安平

    目的:观察采用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在28 ~ 32周的RDS早产儿共8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传统组采用INSURE技术,即先行气管插管后再将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注入完毕后拔出气管插管,改为持续正压通气(CPAP)辅助呼吸;微创组为出生后即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辅助呼吸,将胃管置入气管内,PS通过注射器针头缓慢经胃管注入,同时应用DuoPAP辅助呼吸,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DuoPAP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儿二次PS应用、药物反流比例,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胸部X线片改变、机械通气比例情况.结果:微创组发生药物反流的比例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需要二次应用PS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组5例需机械通气,微创组O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惠儿BPD、气漏发生率及胸部X线片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可有效缓解患儿呼吸窘迫,保证PS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机械通气率,避免气管插管导致的肺损伤.

  • 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其对脑脊液中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影响

    作者:兰德联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中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HIE患儿84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9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HIE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儿脑脊液中CK-BB变化,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和婴幼儿期智能发育评估.结果: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72 h后脑脊液中CK-BB较治疗前降低(P<0.05);亚低温组治疗72 h后脑脊液中CK-BB为(13.10±1.57) U/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出生14 d、28 d时NBNA评分均较出生7d时明显升高(P<O.05);亚低温组出生14 d和28 d时NBNA评分为(37.10±1.32)分和(38.10±1.30)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亚低温组出生后3个月和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别为(91.02±9.80)分和(99.10±7.53)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亚低温组出生后3个月和6个月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别为(87.22±6.72)分和(95.10±5.52)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HIE有较好的效果,能明显降低患儿脑脊液中CK-BB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晓燕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每次0.25 ~0.50 g.每天2次.结果:治疗组在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日平均体质量增长、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有显著疗效,药物安全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散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占桂香;黄新造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对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儿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RVE患儿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菌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分别为(2.34±0.54)d、(1.32±0.26)d、(2.56±0.4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3±0.56)d、(1.92±0.37)d、(3.49±0.64)d(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P<0.05).两组患儿IL-17和IL-10治疗前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可显著降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IL-17表达和升高IL-10表达,调节患儿免疫反应,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疗效分析

    作者:傅兰勇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110例,孕周28 ~ 30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对照组每天给予复方氨基酸,5% GNS 500 mL+维生素C2.0g,5% GS 500 mL+脂溶性维生素Ⅱ1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0.4 mL,qd,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50 mg/d,均治疗4周.结果:试验组孕妇平均每周宫高及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孕妇脐动脉血流指数降低,羊水指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孕妇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正常.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能提高围产儿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应用支气管镜治疗儿童肺不张407例临床分析

    作者:柳雪婷;李渠北;刘恩梅;莫诗;张瑶;高钰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儿童肺不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2015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经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检查诊断为肺不张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及灌洗治疗的儿童共407例,对其原发肺部疾病、病原学、肺不张部位等项目进行特征分析,并通过胸部X线片或胸部CT随访复张情况.结果:407例儿童肺不张原发肺部疾病包括肺炎297例(73%)、肺炎合并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57例(14%)、支气管扩张伴感染21例(5%)、哮喘急性发作15例(4%)等;除肺炎外,肺炎合并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见于<1岁组及1~3岁组,哮喘急性发作常见于>3 ~6岁组,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常见于>6岁组.常见的肺不张部位为右肺中叶.常规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率61%(247/407),检出病原体依次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支原体(主要在3岁以上患儿中检出)、病毒(主要在1岁以下患儿中检出)等.灌洗液培养阳性率34% (110/320),灌洗液与鼻咽抽吸物培养检出病原一致性为69%(55/80).术后失访率43% (177/407),随访复张率90%(206/230).肺炎、外源性气道异物、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复张率较高,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儿的复张率较低,病程越长复张率越低,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手术1次的患儿复张率90%,2次98%,3次及以上复张率逐渐下降.结论:支气管镜在明确儿童肺不张病因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根据临床情况尽早施行.

  • 健脾利胆合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仕超;汪莎莎;李敬风;丁娜;任建红

    目的:探讨健脾利胆合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胆汁淤积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和健脾利胆合剂,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清学生化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TBIL、DBIL、ALT、AST和GG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利胆合剂联合熊去氧胆酸能够明显提高婴儿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益生菌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霍开明;颜海峰;黄学晓;庄秀娟;王艳;朱中元;殷俊德;谢延群;韩栋光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s)的防治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RRTIs患儿85例,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分为益生菌组43例和安慰剂组42例.益生菌组给予益生菌片(每片重0.5g,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均≥0.5×106 CFU)2片,3次/日,口服3个月;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片剂外观、口味与益生菌片相同但无益生菌成分),用法同益生菌组.治疗后两组患儿均随访观察12个月,并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及咳嗽、发热、患病天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随访12个月,益生菌组与安慰剂组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分别为(3.8±1.6)次、(7.3±1.8)次,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2.1±5.6)d、(22.6±7.1)d,咳嗽时间分别为(11.6±4.6)d、(20.3±6.7)d,发热时间分别为(6.4±2.3)d、(13.5±4.2)d,患病时间分别为(13.2±6.0)d、(23.4±7.8)d,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防治小儿RRTIs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抗生素使用、咳嗽、发热和患病天数.

  • 1-3月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明;孟庆清;张光莉;田小银;陈云秀;田永露;罗征秀

    目的:分析重庆地区1~3月龄住院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病原检出情况及常见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治疗的367例l~3月龄重症CAP患儿的病原检出及常见细菌耐药情况.结果:(1)367例患儿深部痰液共培养出细菌2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9株(占检出细菌的78.0%),革兰阳性菌59株(22.0%),优势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副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眼衣原体、肺炎链球菌;(2)检出病毒173株,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47株(占检出病毒例数的85.0%);(3)混合检出118株(32.2%),以细菌、病毒混合检出常见;(4)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超过90%,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100%,对青霉素耐药率低于25%;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率较低,而对头孢噻肟等耐药率超过7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超过40%,对亚胺培南等耐药率低于10%;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但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耐药率超过50%.结论:重庆地区1~3月龄住院重症CAP患儿检出病原中细菌占首位,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临床需提高对沙眼衣原体肺炎的认识;呼吸道合胞病毒仍是重要病毒病原;混合检出以细菌-病毒混合检出常见;近年来通过对抗生素使用的严格控制,虽然细菌对有些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但整体形势严峻,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情况的监测,并根据本地区重症肺炎的病原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 学龄前儿童家庭用药安全认知及行为现况研究

    作者:尉耘翠;聂晓璐;彭晓霞;邢梅;贾露露;刘亦韦;张轩;李明霞;王晓玲

    目的:了解我国学龄前儿童家庭用药安全认知及行为现状,为指导家庭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式,在全国随机选择37家幼儿园,由专业药师入园调查,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回收样本3 276份,结果显示79.24%的学龄前儿童近半年内曾经生病,其中94.18%使用药物治疗;儿童家庭用药不规范行为主要包括随意停药(51.80%)、不经常阅读说明书(19.17%)、使用成人药物(8.55%)、不经常核对药名及有效期(7.33%)、送服方式欠佳(4.12%)等.家长参加药物不良反应宣教率较低(26.62%);7.42%的被访家庭发生过经医师确诊的药物不良反应,另有6.84%的家庭发生过来经医师确诊的药物不良反应,96.70%的家长支持建立家长配合上报的儿童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家长对儿童用药关注度非常高(78.17%),获取用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医师、药师及护师的指导(76.35%).结论:我国学龄前儿童家庭不规范用药行为仍较多,但家长对儿童用药安全关注度普遍较高.未来应充分发挥儿科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开展广泛、系统、规范的儿童用药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可建立家长配合上报的儿童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进一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 新生儿病区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豪;王云凤;司沛茹;邵艳;朱艳玲

    目的:通过对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珠海迪尔DL-96系统和手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部分药敏试验结合K-B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结果参照美国CLSI标准判读,将数据录入WHONET软件进行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住院的新生儿共检出阳性菌株1 754株,检出多重耐药菌337株,占19.21%.多重耐药菌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N)比例高,占45.70%;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且在新生儿和其他儿童病区中,CRKPN检出率高.N1CU与新生儿普通病区相比,多重耐药菌和CRKPN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病区与其他儿童病区相比,多重耐药菌和CRKPN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80.3%,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65.2%,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低为28.8%.结论:我院新生儿病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以CRKPN为主,提示应加强多重耐药菌株监测和抗菌药物监管.

  • 1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儿的抗感染治疗分析

    作者:湛敏;陈泽彬;欧阳珊;何艳玲;岑菡婧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儿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患儿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寻找疗效不佳的可能原因,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医疗机构相关性肺炎(HCAP)患儿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68 mg/kg,q 12 h)合理,但给药第5天起降低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45mg/kg,q12h)可能是导致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肺泡灌洗液提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药师建议更换抗生素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5 mg/kg,q6h),患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治愈出院.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儿病情评估为轻中度,可以选择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头孢哌酮/舒巴坦建议选择足量足频次(如50 mg/kg,q8h)的给药方案;如患儿病情评估为重度,建议选择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时要考虑不同药物之间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

  • 表观遗传学因素对转运蛋白ABCB1的影响及其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作用

    作者:卢金淼;李琴;李智平

    人体中的药物转运蛋白(drug transporter,DTR)多数是跨膜蛋白,可以通过细胞膜转运多种化学物质,包括药物以及其它内源性化合物等.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通常是由这类转运蛋白参与完成的[1-2].目前,已经在人体器官如小肠、肾、脑和肝脏中发现10余种DTR,其中主要的蛋白即ABCB1[3-4].对DTR基因表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解释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药物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其药代动力学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终导致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毒性改变[5-6].不同人群之间转运蛋白的遗传变异,导致其对药物的反应性改变.已知在编码DTR的基因中,存在多种遗传多态性,其中一部分已经被证实可以导致临床疗效改变[7-8].

    关键词:
  •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抗菌抗炎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余璐;李海燕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多重耐药菌已成临床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难题,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研发新型抗菌药物阻止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已迫在眉睫.姜黄及其多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具有广谱抗菌抗炎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证实,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细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并能通过与体内不同分子靶标相互作用在细菌介导的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1].

    关键词:
  • NKX2-5、TBX5、GATA4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杜佳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的心脏、大血管结构及功能异常,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4%~1.0%,是常见的出生缺陷类型.心脏是胚胎先形成的器官,心脏发育过程由基因调控,其任一基因的表达异常,均能引起心脏发育畸形.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发展,已证明胚胎心脏发育受到编码转录调节剂、信号转导和结构蛋白等基因调节,其中核心转录因子NKX2-5、TBX5、GATA4在心脏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作者:秦嫣然

    万古霉素(vancomycin)自20世纪50年代被首次发现以来,已有大半个世纪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主要治疗药物[1].目前,多个指南均将万古霉素作为治疗MRSA感染的金标准药物[2].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of America,IDSA)、美国药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ASHP)、感染病药师学会(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harmacists,SIDP)于2009年发布的《万古霉素治疗指南》,当存在复杂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推荐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维持在15 ~20 mg/L[3].并且该指南指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过低会引起治疗失败以及细菌耐药,而血药浓度过高则会加重肾功能损害,并引起耳毒性等不良反应.因此,监测血药浓度在万古霉素的临床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
  •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进展

    作者:欧少苹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可引起儿童死亡的结核病病型,其病死率高,幸存者往往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tuberculous meningitis hydrocephalus,TBMH)是儿童TBM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85%,严重性高于成人,常发生在病程第4~6周,但也可发生在疾病早期阶段[1],并且是导致TBM不良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TBM的治疗,特别是儿童TBM,尚无统一标准.由于结核感染与脑积水同时存在,使TBMH的治疗更加困难.对于儿科医师及神经外科医师来说,仍具有挑战.本文将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hs-CRP、PCT水平和血气分析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翔;李勇;刘万琼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02例HFMD患儿分为普通组(n=40)、重症组(n=35)和危重症组(n=27),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hs-CRP、PCT水平和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和酸碱度(pH)]指标.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四组患儿血清hs-CRP和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FMD患儿血清hs-CRP和PCT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患儿血清hs-CRP和PCT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hs-CRP和PCT浓度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患儿PaO2和pH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aCO2和Lac水平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PaO2和pH水平低于对照组,PaCO2和La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PaO2和pH水平略低于对照组,PaCO2和La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PCT水平和血气分析指标与HF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早期诊断HFMD的参考指标.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申天甜;高向东;蒋荣猛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4篇研究,干扰素组913例,利巴韦林组901例,共计1814例患儿.干扰素组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疱疹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86,95% CI(4.97,9.46);MD=-1.55,95% CI(-2.13,-0.96);MD=-1.71,95% CI(-2.31,-1.11);MD=-1.13,95% CI(-1.38,-0.88),P<0.05].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组.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用于小儿手足口病较利巴韦林联合常规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限于纳入研究质量总体不高,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 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门诊退药中的应用

    作者:韩兆欢;吴庆涛;姚志祥;孔超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率,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参与管理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圈员自愿参与的方式,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门诊药房退药由原来的42.58例/周下降至25.25例/周,下降率40.70%,目标达成率为101.76%.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品管手法、工作责任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荣誉感、自信心均有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减少门诊药房退药率,从而减少了药品资源浪费及用药安全隐患.

  • 过敏洗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肖淼生;朱海涛;张幼林;尹聪聪;黄良永

    目的:按照过敏洗浴方的生产工艺制备过敏洗剂,测定过敏洗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为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色谱柱Waters Sunfire C18(250 mm×4.6 mm,5 μm),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采用HPLC二元梯度洗脱法绘制过敏洗剂的指纹图谱.结果:11批过敏洗剂标定15个共有峰,指认5个已知峰为绿原酸、升麻苷、木犀草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甘草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过敏洗剂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专属性、重复性和实用性,色谱峰信息量大,为全面控制制剂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儿科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