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

儿科药学杂志

Journal of Pediatric Pharmacy 아과약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108X
  • 国内刊号: 50-11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33
  • 曾用名: 儿科药学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儿科药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李廷玉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食物干预治疗在儿童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硕;欧阳文献;游洁玉;段伯萍;徐斌

    目的:探讨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食物干预治疗与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BD患儿血清中食物过敏源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根据IgG浓度分为0级、+1级、+2级、+3级共4级.对0级判断为阴性,而+1级、+2级、+3级则判断为阳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7例IBD患儿纳入观察组,根据是否进行食物干预治疗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观察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B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健康饮食指导,即根据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0级、+1级、+2级、+3级分别采取“安全进食”、“轮替”、“忌食”的健康饮食指导,观察A、B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选取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结果:27例IBD患儿中24例有1~9种的食物过敏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25.0%(P<0.01).27例IBD患儿食物过敏特异性IgG阳性率不同,其中以牛奶、鸡蛋高(分别为77.8%和74.1%),而鸡肉、猪肉低(3.7%).单种食物IgG阳性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儿蟹、鸡蛋、牛奶、大米、虾、大豆、西红柿的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食物阳性率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健康饮食指导处理的观察B组患儿在第2、4、8周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0.0%、66.7%、86.7%,而常规治疗的观察A组则为16.7%、25.0%、41.7%,观察B组的临床缓解率高于A组(P<0.05).结论:在儿童IBD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升高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影响IBD的发生发展,进行食物干预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彭周杰;易明;段娓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51例)和nCPAP组(57例),所有患儿均常规使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0 mg/kg,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成功率、使用NIPPV和nCPAP时间、主要并发症及其预后结局.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RDS分级、产前是否使用激素及生后使用PS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成功45例,治疗成功率88.24%,nCPAP组治疗成功41例,治疗成功率71.93% (P<0.05).NIPPV组治疗后2h、12h的pH、PaCO2、PaO2比nCPAP组改善更明显(P<0.05).NIPPV组与nCPAP组治疗时患儿平均使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早产儿RDS效果优于nCPAP.

  • 2010-2014年成都市龙泉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陈勇;赵钰;赵咏梅;黄丽佳;廖凡

    目的:调查2010-2014年成都市龙泉驿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方法:调取2010-2014年成都市龙泉驿区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监测数据资料,分别统计早期新生儿(0~7 d)、新生儿(0~28 d)、婴儿(0~1岁)、5岁以下儿童(0~5岁)的病死率,分析死因.结果:2010-2014年龙泉驿区活产婴儿总数28 634例,5岁以下儿童共死亡200例.病死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总体病死率由2010年的9.32‰下降至2014年的5.63‰,婴儿病死率由2010年的5.27‰下降至2014年的1.98‰,新生儿病死率由2010年的7.50‰下降至2014年的3.65‰,早期新生儿病死率由2010年的3.65‰下降至2014年的1.67‰.死因依次为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意外事故(跌落、窒息、溺水)、先天性心脏病、细菌性败血症、出生时窒息、血液免疫疾病、产期呼吸道疾病、先天性畸形、其他(包括诊断不明).与2010年相比,2014年出生时窒息、细菌性败血症、意外事故构成比均下降(P均<0.05).结论:2010-2014年成都市龙泉驿区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先天遗传性疾病等是主要死因,应加强防治措施,以进一步降低婴儿病死率.

  • InSurE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作者:王美卿;林炜;管锡富;徐桂春;聂凤艳;包权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治疗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8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InSurE策略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期气管插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干预后常频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机时间、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SurE策略能明显改善NRDS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迅速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显著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吴景莲

    目的:研究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45例使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观察组,31例单用机械通气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乳酸水平、氧合指数、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转归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氧舍指数为284.48±48.11,与对照组237.88±4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95.46±17.41)h、总吸氧时间为(96.61±18.09)h、住院时间为(21.30±4.60)h,对照组分别为(112.58±20.21)h、(116.72±28.11)h、(27.12±5.14) h(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8.89%)、呼吸机相关肺损伤(2.22%)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03%、16.1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气胸发生率(4.44%vs 3.23%)、肺出血的发生率(2.22%vs 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95.56%)高于对照组(80.65%,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 丹芍汤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疗效观察

    作者:徐铁华

    目的:探讨丹芍汤辅助常规疗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03例HSPN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醋酸泼尼松片、雷公藤多苷片、双嘧达莫片、维生素C片),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芍汤口服(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8周(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进一步对观察组进行中医证型分型,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6周、8周,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8周,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4 h尿白蛋白水平和尿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观察组不同中医证型之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医证候评分、尿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芍汤辅助治疗HSPN疗效可靠,但在各中医证型中的差异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作者:童人杰;赵蓓;解雪君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均给予吸氧、纠酸、强心、利尿、抗感染、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每日0.05~0.15 mL/kg,大剂量6 mL)和磷酸肌酸钠(每次0.5~1.0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Ⅰ)、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心肌酶谱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75.00% (P<0.05).治疗后,两组CK、CK-KB、cTnⅠ、LDH、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

  • 脾氨肽辅助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观察

    作者:徐丽云

    目的:观察脾氨肽辅助治疗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及其对小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新治疗途径.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方法治疗,主要为止泻、抗感染、微生态药物(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及支持治疗等,实验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脾氨肽冻千粉治疗,每次2 mg,凉开水溶解后服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 d.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血,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8+、CD4+、CD3+)的变化,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评价实验组及常规组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停药1周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组患儿呕吐缓解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及痊愈时间分别为(1.4±0.7)d vs (3.1±1.3)d、(2.8±1.6)d vs (5.6±2.3)d、(7.9±1.7)dvs(10.7±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3.3%,高于常规组的76.7%(P<0.05);实验组复发率5.00%,低于常规组的20.00% (P<0.05);两组惠儿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冻干粉治疗,对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建有益,同时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 亚低温和川芎嗪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丽夏;任青;赵淑云;张勇军

    目的:通过测定亚低温和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痛(HI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水平及其行为神经评分(20项NBNA评分),研究亚低温和川芎嗪对新生儿HIE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4组: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亚低温联合川芎嗪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另取1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入选新生儿于生后24h、3d、7d检测血清NSE水平,生后3d、7d、14 d进行行为神经测定.结果:常规对照组各时间点NSE水平较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对照组各时间点NBNA评分均较亚低温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和川芎嗪对新生儿HIE有保护作用.

  • 医院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周俊;徐水清;涂斌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6 985例败血症患儿的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 985例血培养标本中共184例分离出病原菌,通过双侧不同部位采血进行血培养,剔除61例污染菌及非院内感染病原菌,共获得123例医院感染病原菌标本,检出率1.76%(123/6 985).新生儿败血症医院感染病原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27.64%,34/12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26.83%,33/123).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含酶抑制剂和碳青霉烯类较敏感.结论:医院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应加强血培养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儿科病区退药原因分析及干预前后的效果对比

    作者:房夏玲;尹小妹;顾英;王荣花;贾富平;史瑞明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痛区退药情况,查找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的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2014年病区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退药类别及原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并与2015年干预后的儿科退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儿科病区2014年退药总条目数416例,位居全院前列,退药金额29 820元;退药主要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23%)、医嘱错误(22%)、家属拒绝使用(21%)、病情变化(19%)等.给予对应性干预措施后,2015年儿科病区退药条目数182例,总退费金额13 622元,与2014年退费金额、退药条目数、退药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病区退药虽不可避免,但通过对退药原因的分析及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退药情况,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服务品质.

    关键词: 儿科 退药 干预措施
  • 1613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变迁及耐药特点

    作者:彭懿;舒畅;符州

    目的: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10年来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检测结果,了解CAP病原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 613例CAP患儿鼻咽抽吸物(或痰液标本)细菌培养、呼吸道7种病毒及支原体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1)检出前2住细菌为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与2003年及2009年比较,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检出比增加,流感嗜血杆菌检出比显著减少.婴儿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捡出比下降.(2)与2003年及2009年相比,各年龄组腺病毒及支原体检出率增加.(3)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有一定程度增高,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显著下降,为肺炎链球菌敏感药物.结论:儿童CAP病原构成和病原菌耐药性随时间发生变迁,所捡出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做好地区病原及药敏监测,有助于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我院抗菌药物医嘱专项点评分析

    作者:米洁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医嘱使用情况,评估我院病区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2015年1-7月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例共420份,对患儿抗菌药物医嘱进行分析点评.结果:2015年1-7月我院出院患儿为34 856例,其中使用抗菌药物20 336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34%.420份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医嘱共83条,占抗菌药物医嘱总条目数(576)的14.4%.主要问题为给药剂量、频次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分别占不合理医嘱的27.7%、21.7%.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医嘱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师、药师的专业知识培训,以确保抗菌药物用药安全.

  • 食物过敏分子诊断进展

    作者:易红;喻卢;罗晓燕;王华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是指某种食物引起的由IgE介导和/或非IgE介导的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表现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甚至全身性的症状.典型的食物过敏通常在摄入相应食物后2h内发生,轻者可仅表现为局部风团或口周的红斑瘙痒,重者可引起致命的过敏性休克.准确诊断食物过敏对预防严重威胁生命的过敏反应和避免不必要的饮食回避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慢性肉芽肿病治疗进展

    作者:李春震

    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或常染色体遗传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突变引起吞噬细胞还原型辅酶Ⅱ(NAPDH)氧化酶活性缺陷,导致产生活性氧的能力减弱,严重损害了吞噬细胞吞噬微生物的能力.具有反复感染、强烈炎症反应以及肉芽肿形成等表现的患者需高度怀疑本病,使用四唑氮蓝试验(NBT)或二羟罗丹明123 (DHR)试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可筛查本病,基因序列分析可明确致病基因.随着常规治疗方法及免疫重建技术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基因治疗的发展,CGD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笔者对近年有关CGD常规治疗、HSCT治疗和基因治疗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儿科医生对于CGD治疗的认识.

    关键词:
  •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

    作者:李章勇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的特征为直立10 min内出现心动过速,但无直立性低血压.POTS诊断标准为卧位转为直立后或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开始倾斜的第1个10min内,心率增加≥30次/分(儿童≥35次/分…或>40次/分[2])或心率≥120次/分,但血压下降<20/10 mm Hg,同时出现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OI)症状,这些症状在平卧后减轻或消失;且需排除严重贫血、心血管损伤和自主神经系统药物的影响,排除器质性心脏疾病、神经源性疾病和代谢及内分泌疾病[1-2].

    关键词:
  • 风湿性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作者:唐婷婷

    风湿性疾病是一大类可能引起关节和肌肉肿胀、疼痛的炎症性疾病的统称,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甚至残疾.继发于风湿性疾病的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主要是指由于疾病或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等原因产生的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点,致使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系统性骨病.常见发生OP的风湿性疾病,成人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及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1],儿童则主要为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幼年型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及幼年型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2].为进一步了解风湿性疾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笔者就风湿性疾病并发OP的流行病学研究、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手足口病患儿红细胞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潘智军;王兴民;傅锦坚;雷先强;张晶;易容松;李艳;莫胜福;韦兴高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在我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按照病情分组,行红细胞、血清铁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随着手足口病病情的加重,血液中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增加的趋势(P>0.05),血清铁含量也从1期的(5.60±4.18) μmol/L增加到4期的(13.13±4.70) μmol/L.同时,Pa02由1期的(91.30±19.50)mm Hg下降到4期的(80.71±27.57)mm Hg;pH由1期的7.42±0.04下降到4期的7.33±0.19;PaCO2由1期的(31.40±4.32) mm Hg增加到4期的(36.43±19.03) mm Hg;血乳酸含量由1期的(1.47±0.90) mmol/L增加到4期的(3.67±3.10)mmol/L.结论:红细胞可能参与了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随着手足口病病情的加重,红细胞铁利用和携氧功能障碍也加重.

  • 细胞因子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新桥;张永芳

    目的:探讨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2(IL-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新生儿感染患儿,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40例和轻症组33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所有患儿血清PC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2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感染组治疗前血清PCT、IL-12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t分别为6.293、5.294、3.199,P<0.05),感染组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68、1.037、0.548,P>0.05).重症感染组PCT、IL-12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感染组(t分别为5.559、4.376、3.927,P<0.05),轻症感染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6.627、5.937、3.839,P<0.05).单独检测时,以PCT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联合检测PCT+IL-12+hs-CRP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性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IL-12及hs-CRP能够明显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为临床工作提供早期的诊断依据.

  • 武当山区重楼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郑江萍;程镇;叶方;胡杨根;魏晋宝;张晨宁;孙良学;唐祖德

    目的:建立不同品种重楼属植物红外指纹图谱,为重楼药材的快速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FIR)测定不同品种的重楼属植物,运用Nicolet Omnic Ver 8.2红外光谱处理软件对所获指纹图谱进行特征峰指认和二阶导数图谱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品种重楼属植物的指纹图谱间有一定差异,二阶导数图谱比较差异较明显,可作为不同品种重楼属植物的鉴别特征.结论:红外指纹图谱法可快速鉴别不同品种重楼属植物,且操作简便、易行,对其他中药材的品种鉴定具有参考价值.

  • HPLC法测定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甘草酸含量

    作者:湛雯;徐进;景霞;孙芳

    目的:建立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Plus-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70∶30),检测波长250 nm,柱温25℃,流速1.0 mL/min,进样量20 μL.结果:甘草酸浓度在29.18~182.35 μg/mL范围内时,样品浓度与其相应色谱峰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2).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59%、0.66%和0.40%;样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7%,RSD为1.49%(n=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可用于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儿科药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