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儿童全视野和半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陈林义;王鹏;邵淑珍;余山;周逸峰

    目的对正常儿童和弱视儿童分别进行全视野和半视野棋盘格翻转刺激,观察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峰的潜伏期,进行有关视通路的研究.方法使用MVT视觉图形信号发生器和MVT16导视觉诱发电位仪在多个空间频率下对10例视力正常的7~8岁儿童和5例4~6岁弱视儿童进行半视野和全视野的棋盘格翻转刺激并记录VEP反应.结果(1)对正常儿童进行半视野刺激时,与刺激同侧的半球上电极测得的P100峰潜伏期比异侧要提前;(2)正常儿童与弱视儿童的第14导电极(Oz,位于枕部正中)测得的P100峰潜伏期与刺激野(指半视野或全视野,同侧视野)无明显关系;(3)弱视儿童的P100峰潜伏期较正常儿童有明显延迟.结论弱视儿童视觉传导通道障碍,视觉中枢存在发育和功能异常;VEP是检测弱视儿童视功能的客观方法.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不同渗漏点临床分析

    作者:胡亚丽;杨永福;曾涛;李玉波;刘艳萍

    目的探讨中浆患者视力、眼底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及荧光渗漏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眼底荧光造影以视盘面积为单位测量中浆早期、晚期的渗漏面积,以及渗漏点及晚期渗漏斑边缘到黄斑中心的近距离.结果神经上皮脱离范围愈大漏渗面积愈大,愈接近黄斑中心,视力损害愈严重.结论病变部位是中浆患者视力减退的主要因素,对预后及激光治疗有临床指导作用.

  • 玻璃体切除术对角膜形态的影响

    作者:魏文斌;张葵;王光璐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的单纯玻璃体切除手术对角膜表面曲率所造成的影响.方法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分析行单纯玻璃体切除手术20例(21只眼),观察术前、术后2~3周及术后3月的角膜表面形态变化.结果术后2~3周△Sim K值增加,P<0.05,正柱镜散光轴位改变与切口方向有关.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散光度数与轴位均无统计学意义改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可致角膜散光增加,但这种影响随术后伤口愈合而逐渐消失.

  • 角膜塑形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丁萍

    目的探讨角膜塑型术治疗近视眼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采用角膜塑型术治疗近视64例(127只眼),平均戴镜15.2个月.结果角膜病变54只眼,占42.5%,其中角膜染色32只眼,占59.2%,角膜知觉减退7只眼,占13.2%,角膜压痕12只眼,占22.2%,角膜划伤2只眼,占3.7%,角膜前弹力层水肿1只眼,占1.9%;重影35只眼,占27.6%;视力回退23只眼,占18.1%;结膜炎3只眼,占18.1%;虹膜睫状体炎1只眼,占0.8%.结论角膜塑型术是治疗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佩戴操作要规范,眼踪检查要及时,使矫治更安全有效.

    关键词: 角膜塑型术 并发症
  • 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内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梁先军;赵刚平;黄智

    目的回顾性分析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22只眼)眼外伤合并眼内异物患者施行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切除术、眼内异物取出、视网膜脱离复位及巩膜环扎等联合手术.结果所有病例眼内异物均一次性取出,术后视力多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05以上共14只眼),视力提高15只眼,不变4只眼,下降3只眼.结论应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取出眼内异物手术效果好,有利于及时处理并发症和恢复有用视力.

  • LASIK治疗近视术中并发症临床分析与处理

    作者:董平;栾洁;倪焰;黄佞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LASIK治疗581只眼近视的术中并发症.结果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相比,99.3%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不完全角膜瓣占0.52%,游离角膜瓣占0.52%,角膜瓣偏位占0.34%,角膜缘出血占7.3%.结论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熟练掌握手术技术和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丝裂霉素C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探讨

    作者:汪红

    目的探讨应用丝裂霉素C降低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率的佳安全剂量.方法60例(60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手术分为3组,以不同浓度给药随访12月.结果3组复发率均大大降低.术中使用0.2mg/ml丝裂霉素C复发率明显低于0.1mg/ml丝裂霉素C组.并发症明显低于0.4mg/ml丝裂霉素C组.结论术中使用0.2mg/ml丝裂霉素C是佳安全有效剂量.

  • 前房注BSS和粘弹剂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比较

    作者:薛国民;马庆祥;朱琦;吴学梅

    目的探讨前房注BSS和粘弹剂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8例(31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结束时前房注BSS形成正常前房.对照组28例(34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注粘弹剂形成正常前房.结果观察组术后浅前房3只眼,占9.7%;对照组术后浅前房3只眼,占8.8%.卡方检验,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无高眼压,对照组术后5只眼高眼压,卡方检验,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结束时,前房注BSS和粘弹剂,均能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效果相近;但前房注BSS方法安全,不需特殊材料.

  • 表面麻醉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忆;马小鹰;谭烨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施行眼科手术的可行性,主要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一初步分析.方法本组712例(763只眼)手术在表麻下完成.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术727只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16只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1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5只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支架置入术4只眼.男236例(257只眼),女476例(506只眼),年龄30~93岁,平均62.3岁.除4只眼鼻泪管支架置入术外,其余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表面麻醉剂为0.4%奥布卡因和1%丁卡因.结果几种手术中行表面麻醉,患者均能耐受和配合,达到了镇痛作用.结论表面麻醉避免了眼球穿破、视神经损伤、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黑朦、呼吸心跳停止、组织瘀血水肿、眼外肌麻痹等并发症的发生.表麻没有全身反应及麻醉过敏反应,对有凝血机制障碍、高血压病、伴有心率失常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手术安全.疗效显著.

    关键词: 表面麻醉 眼球手术
  • 青光眼滤过术中巩膜瓣燕尾状切开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莉娜;邵庆;卞春及

    目的研究和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燕尾状切开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35例(48只眼),对照组38例(48只眼),两组在性别、平均年龄、青光眼分类和术前平均眼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将两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有效滤过泡形成率及前房形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眼压控制率在观察组为95.8%,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效滤过泡形成率在观察组为91.7%,在对照组为75%(P<0.05);前房形成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技术能在术后早期灵活地控制滤过量,能更直接、长时间地建立良好的房水外引流通道,控制降低眼压.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 蓝光ERG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严良;陆豪;杨蕾;张茂英

    目的应用蓝光视网膜电流图(蓝光F-ERG)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方法术前采用暗适应蓝、白光(比标准闪光衰减2.5log单位的低强度光)视网膜电流图分别检查拟行白内障手术眼,将术后3月佳矫正视力、周边(黄斑中心凹10°以外)视网膜状况与术前两种F-ERG b波振幅分别作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蓝光F-ERGb波振幅与白内障术后3月佳矫正视力轻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2676,F=4.86,P=0.0323),蓝光F-ERGb波振幅与白内障术后周边视网膜状况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τ=0.2439,x2=12.6547,P<0.0001),其相关性大于白光F-ERG(相关系数τ=0.1600,x2=4.7717,0.01<P<0.05).结论蓝光F-ERG评价白内障眼术后周边视网膜功能的效果优于白光F-ERG,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白内障术后获得的中心视力,蓝光F-ERG是一种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有用方法.

  •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作者:徐岬;袁荔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进行透明角膜缘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2例(32只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同时对固定的小瞳孔进行扩张或采用括约肌切开.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5者占68.75%;眼压正常.结论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提高视力,同时可维持原滤过功能.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8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波

    目的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38例(41只眼),视力损害严重,视野缺损多与生理盲点相连.眼底视盘边界模糊,水肿、渗出及出血,部分呈现视盘缺血苍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盘及脉络膜充盈延迟,视盘低荧光.结果经多种方法治疗视力提高24只眼(58.6%),21只眼视野扩大,38只眼不同程度视神经萎缩.结论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应寻找早期预防、诊断的方法及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 摄影屈光检查自动分析系统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永勤;朱代安;陈立军;黄剑平

    目的根据温州医学院研制的双裂隙摄影验光仪原理,自行设计摄影屈光检查自动分析系统,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数码摄影与计算机相结合对我院门诊及库尔勒市雅亮眼镜行446例(932只眼)12岁以下屈光不正患者进行摄影验光检查,常规用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后先作检影验光,以作对照.结果630例(1260只眼)均显示角膜反光与瞳孔区不同形态的眼底视网膜反光,并通过计算机SQF软件程序处理得出屈光度,与检影验光结果基本相符,误差在±0.25D以内.结论此法为一种简单、快捷、敏感的验光手段,对学龄前儿童、婴幼儿作大规模的屈光状态普查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方便的检测手段.

  • 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视觉电生理检查

    作者:贾丽丽;王文清;方玲辉;杨建国;陈国辉;杨冠

    目的探讨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视觉电生理检查的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4例(68只眼)Stargardt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视觉电生理检查(EOG、FERG、PVEP).结果(1)Stargardt病患者中视力低于0.1者54只眼;0.2~0.4者10只眼;0.5~0.9者4只眼.(2)64只眼眼底黄斑区均有1.5~3.2PD大小的横椭圆形萎缩性病灶,呈金属样或银箔样反光;56只眼眼底有黄色斑点.(3)FFA检查:64只眼黄斑部病变为强透见荧光,典型者呈"牛眼"状;合并黄色斑点病变者多数为透见荧光,少数为遮蔽荧光;60只眼呈现脉络膜湮没征.所有病例均未见荧光素渗漏.(4)EOG:58只眼表现为光峰电位降低或Arden比降低;FERG:大部分患眼有不同程度的ERG波形异常,表现为ERGa、b波幅轻度、中度降低;PVEP:46只眼P100波幅降低和峰时延迟,18只眼为熄灭型.结论(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Stargardt病的诊断提供充分依据,尤其对此病的早期诊断优于其他方法;(2)视觉电生理检查对Stargardt病的诊断、病程演进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 边疆基层医院玻璃体手术23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小波;夏宏军;吐尔逊肉孜;张峰;关强;张皙

    目的探讨边疆基层医院利用国产器械,开展玻璃体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总结23例(23只眼)各种玻璃体手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出院视力较术前有很大的提高,随访1~16个月,平均9.5个月.有3只眼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余情况良好.结论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利用国产器械,边疆县级医院开展玻璃体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弱视治疗后视力回退因素分析

    作者:宋丽宁;朱美玲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弱视治疗后视力回退的因素.方法对临床确诊并基本治愈的44例(77只眼)弱视患者,随访1~4年,平均2年.根据弱视的类型、,治疗前弱视程度、治疗开始时年龄和巩固治疗时间进行分析.结果44例(77只眼)中31只眼发生视力回退,回退率为40.2%.其中斜视弱视型60%发生回退,屈光参差型33%发生回退,屈光不正型12%发生回退;轻度弱视者13.3%,中度弱视者53.6%,重度弱视者83.3%发生视力回退:巩固治疗半年者38%、1年者34.8%发生回退.结论弱视程度越重和斜视型弱视在弱视治疗成功后易发生回退,弱视治疗开始时年龄和巩固治疗时间与回退无明显关联.

    关键词: 视力 弱视 回退
  • 先天性泪囊瘘8例治疗分析

    作者:张立贵;李爽

    目的探讨先天性泪囊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9只眼)先天性泪囊瘘患者行瘘管烧灼联合缝合术治疗.结果6例患者一次成功,2例患者行再次手术,随访2.2月,全部成功.结论瘘管烧灼联合缝合术是治疗先天泪囊瘘简单有效的方法.

  • 改良的睑板-结膜-Muller氏肌部分切除术矫正上睑下垂

    作者:孙英;罗敏;徐乃江

    目的探讨轻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1991~2000年对15例(18只眼)行改良的睑板-结膜-Muller氏肌部分切除术(Fasanella-Servat operation),术后随访长9年,短半年.结果除1只眼上睑内侧矫正不足外,其余病例均获满意效果.术后有2只眼出现角膜刺激症状,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提上睑肌肌力≥10mm、下垂量<2mm者,用此法疗效良好.

  • 翼状胬肉与角膜散光的关系初步报告

    作者:段直光;林跃生;李汉钊;许寿芬;何亚妮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与角膜散光的关系.方法对50例(60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检查及翼状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测量,并对其散光度进行手术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60只眼均有程度不同的散光,其程度与翼状胬肉的侵入长度有关,术后随访2月,散光度下降.结论翼状胬肉可引起角膜散光,以顺规散光为主,其程度与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长度有显著相关性,手术摘除翼状胬肉可改善角膜散光,提高视力.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散光
  • 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作者:张浩润;黄旭东;徐成;孙先勇;尤力

    目的探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23只眼)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用新鲜尸眼角膜供体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结果23例患者22例治愈,21例植片透明,成功率91.3%,随访2~10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0.3~0.8,2例复发.结论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 单条外直肌大量后徙治疗小角度外斜视

    作者:张五岳;崔国义;李援东

    目的探讨单条外直肌后徙治疗小角度外斜视的效果.方法25例斜角15~20Δ外斜视病人,施行单条外直肌后徙10~12nm,平均手术量11mm,手术平均年龄8岁,术前平均斜视角18Δ,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术后6周眼位:正位或残留小角度外斜≤4Δ,平均矫正斜角16Δ.术后6个月后10例正位,9例-4Δ~-8Δ外斜视,6例外隐斜.结论单条外直肌大量后徙治疗15~20Δ外斜视是有效的,具有安全、简便及全麻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 外斜视 外直肌后徙
  • 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光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方;杨冠;陈英华;顾国唤;徐敏

    目的对使用角膜曲率计与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光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两种仪器各自在白内障术前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中提供K值的精确性.方法在无眼表疾病的38例(76只眼)分别使用美国生产的角膜地形图仪和日本生产的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屈光度,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结果略有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仪系统测量角膜屈光度更为准确、全面,尤其对角膜过陡、过平、有斑翳、云翳者的检测结果更有参考价值.

  •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泽宜;辜美山;刘晓辉;高创仲;叶培辉;黄曼莲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眼远期疗效.方法应用日本NIDEKEC-500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屈光度≤-6.00D近视眼患者172只眼,随访4年,其中53只眼随访5年以上.结果术后1年、4年、5年时.裸眼视力≥0.6者分别为98.3%、95.9%和94.3%;≥1.0者为91.8%、88.9%和88.6%;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佳矫正视力者为92.4%、87.2%和86.7%;等值球镜度为-0.09士0.44D、-0.18±0.26D和-0.18±0.24D;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为94.2%.93.6%和93.2%.在第4、5年时,佳矫正视力无下降者,角膜混浊度(Haze)均小于或等于1级.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眼较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远期疗效理想.

  • 贝复舒(重组bFGF)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平;梁慷;谢莉娜;邱孝芝

    目的评价贝复舒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64只眼)干眼症患者,双眼自身对照,随机分为贝复舒组和对照组.贝复舒组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对照组不用药或双眼点用珍珠明目液.连续用药一周后复诊.分别检查记录用药前后Schirmer-1试验、泪液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染色结果,并询问干眼症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分级结果及临床症状有明显差异(P<0.05);Schirmer-1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复舒滴眼液对干眼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贝复舒 干眼症 治疗
  • 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分析

    作者:金玲;谢冬倩;黄勇

    目的探讨LASIK术与视网膜脱离的相关性.方法对2468只眼行LASIK术及术后5只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只眼均为高度近视,眼轴25.37~30.10mm,3只眼术前有相应部位的周边部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发生时间:术后1.5~1.2月,对LASIK术中可能影响已存在高度近视病变视网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0.2%,裂孔多发生在术前相应变性区域.结论LASIK术中眼压变化及激光冲击波可能对存在周边部病变的视网膜具有一定的影响,术前充分散瞳查眼底,对可疑病变进行氩激光光凝可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 环扎加压放液与不放液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志广;吴乃川

    目的探讨环扎加压放液与不放液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1例(82只眼)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44例(44只眼)进行放液术,37例(38只眼)进行不放液术.结果环扎加压放液术占总数53.66%,一次手术成功率93.18%,总成功率97.73%,环扎加压不放液术占总数43.34%,一次手术成功率78.95%,总成功率94.57%.结论环扎加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放液术是一重要步骤,不放液术只要选择好适应证,亦有较高的一次手术复位率.

  • 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前视觉电生理测定的意义

    作者:李成霞;赵锡麟;贾绍友

    目的对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于手术前进行视觉电生理测定,以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68例(68只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前行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视网膜电图(ERG)测定并与术后一周的视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眼ERG与对侧眼比较大致相同者8只眼,轻、中度降低者36只眼,严重降低或计录不到者24只眼;而VEP大致相同者18只眼,轻、中度降低38只眼,重度降低或计录不到1 2只眼.与术后的视功能比较有较高的吻合性.结论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术后行视觉电生理测定对患者的术式选择及术后的视功能预测有较高的价值.

  • 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刘小宏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46只眼)老年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72.4%,3月后达95.7%;术后1周散光为1.86士0.83D,术后3月散光为0.89±0.61D,分别小于大切口(10~12mm)ECCE对照组(P<0.01).结论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实用价值.

  • 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7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秀云;苏艳;刘素美;党光福

    目的探讨氩离子激光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36例(802只眼)的中浆病人行氩激光治疗,根据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单点渗漏676只眼(84.3%),多点渗漏101只眼(1 2.6%),色素上皮脱离25只眼(3.1%).结果802只眼均达到临床治愈,其中激光一次治愈的755只眼(94.1%),二次治愈的47只眼(5.9%).结论氩激光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 同种异体骨义眼座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管宇峰;盛敏杰;俞世放;林安娟;屈晨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义眼座的制作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同种异体骨股骨头部分,经高温等处理,去除有机质,保留骨松质的无机质部分的三维、内联、多孔的结构形态,经材料测试杂质极少,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同种异体骨义眼座的动物埋藏1个月开始有纤维组织和毛细血管生长,6个月后义眼座孔内有丰富的组织长入.对22例义眼座一期、二期植入和2例填充植入,术后组织反应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同种异体骨义眼座可用于无眼球眼眶内填充物的患者.

  • 筛窦巨大囊肿致眼球突出1例

    作者:聂强;滕玉明;李军莉

    患者,男,33岁.因左侧鼻塞、流粘涕2年、左眼球突出半年入院.患者于1999年1月无诱因出现左侧鼻塞,有时流粘液性涕,无脓血、无头痛、发热,曾就诊于本院耳鼻喉科,行鼻腔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未做处理,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半年前,患者家人发现其左眼球向前突出,因患者双眼近视,且多年戴镜,患者疑为近视眼所致,未予就诊.半月前,因左眼球突出加重,伴左眼轻度胀痛、流泪,就诊我院眼科.查体:视力右4.2(-4.00DS→5.0),左4.2(-4.00DS→5.0),左眼睑无肿胀.眼球突出度:右14mm,左20mm,眶距97mm.左眼球向内、内上及内下转动均轻度受限,眶缘齐,眶压较右侧高,眶内侧可触及圆形肿物,边界清,表面光滑,无红肿及压痛.

  • 双眼先天性无虹膜1例

    作者:刘玲玲

    患儿,男,9岁.因自幼双眼视力较差,畏光,近2年影响学习.于2001年2月20日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0.1,左0.1,双眼不能矫正.双眼球大小正常,呈水平钟摆样震颤.裂隙灯检查:右眼7点方位一丝状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粘连,其它方位虹膜缺如,左眼虹膜基本缺如,周边部11至1点可见1mm残余虹膜根部,瞳孔与角膜等大.双眼晶状体皮质有少量散在灰白色点状混浊,玻璃体无混浊.眼底:双视乳头边界清,A:V=2:3,视网膜无缺损,黄斑部中心凹反光弥散,指测眼压Tn.

  • 远达性视网膜病变1例

    作者:夏云开

    患者男,19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天,于2000年12月14日入院.起病当天凌晨患者骑摩托车撞到树上,左腹部顶在树上.自觉左腹疼痛于本院外科急诊,诊断"腹部软组织挫伤",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因发现右眼视力下降于当天转诊本科并收住院.入院时患者神清,一般情况好.心肺检查无异常.左腹部皮肤擦伤,轻压痛.眼部情况:Vod:FC/40cm.眼前节无异常,散瞳,瞳孔 8mm时检眼底:视盘界清,血管弯曲,静脉充盈,动脉变细.视网膜反光增强,黄斑区灰白色水肿混浊,散在点状渗出,外下方动、静脉交叉处圆盘状出血,约1/2PD大小.左眼无异常.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无异常,平面视野检查:右眼颞侧视野缩窄10°,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右眼黄斑区拱环6、11点钟静脉期少许透见荧光,后期色退.提示黄斑区色素上皮脱失,左眼无异常.诊断:右眼远达性视网膜病变.

  • 兄弟同患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

    作者:陈凤月;徐辉

    例1男,4个月,因发现右眼似"猫眼"半个月,于1998年4月8日入院.眼部检查:右眼球明显增大,混合充血+,角膜轻度水肿,直径约12mm,前房无出血、渗出,瞳孔区可见黄白色反光,其上有血管爬行.B超检查:双眼球内实性占位病变,右眼伴有钙化团块,球后组织衰减.CT检查:双眼玻璃体内软组织团块,右眼伴钙化团块,且软组织肿块已突出眶外,并侵犯视神经.临床诊断为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于全麻下行右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未分化型,视神经有瘤细胞浸润),患儿家长不愿行放疗、化疗等治疗.术后2个月患儿死亡.

  • 自体髂骨板植入治疗眶下壁骨折1例

    作者:张发平;叶卫军;汪三平;李连洲;聂金和

    眼眶钝挫伤常致眼眶骨折并发有眼球、眼部软组织或视神经的损伤.临床上因挫伤的轻重和部位的差别而有不同的表现,需要及时作必要的检查及治疗.笔者遇到一例眼眶下壁骨折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板植入重建,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皮质盲2例

    作者:卞保芝

    例1,男,29岁.于1986年4月在野外打靶场附近作业时,被一粒跳弹恰中后背.当即被人急送入院抢救.病人当时呈外伤性休克状态,在急救手术中,发现子弹穿过心包造成心包积血,术中曾两次心跳停止.经心内按摩等急救措施,病人心跳恢复.待病人术后清醒时发现双眼失明.眼科会诊检查:双眼均无光感,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色正常,血管比例正常,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水肿.诊断:皮质盲.用维生素B族及脑细胞恢复药3天后视力恢复,至1个月出院时双眼视力均达1.2.

  • 白内障术后胃镜检查致虹膜脱出1例

    作者:王军

    患者男,73岁.因左眼视物模糊2年、视物不见半年,于2000年11月31日入院.查体:患者既往有高度近视病史.视力:右眼0.06,-18.0DS=0.2;左眼前40cm指数.左眼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进.眼压:右5.5/5=17.30mmHg(1mmHg=0.1333kPa),左5.5/5=17.30mmHg.冲洗泪道通畅.左眼光定位准确,辨色正常.

  • 乙脑疫苗、脊髓灰质活疫苗致眼睑弥漫性水肿1例

    作者:刘辉萍

    患者,女,6岁.因双眼睑浮肿,伴痒胀不适2小时.于2001年4月17日入院.其老师代诉患儿于当天上午9时接种乙脑疫苗、口服脊髓灰质活疫苗,30分钟后,见患儿左眼突然出现浮肿,如桃状,色略青暗,伴痒胀不适.

  • 肾细胞癌眼球后转移1例

    作者:雷玉

    患者,男,66岁.因左眼红痛、视朦伴复视1个月来我院就诊,经门诊使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拟"左眼眶蜂窝组织炎"于1999年1月25日收入眼科住院治疗.

  •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2例

    作者:陆家荣

    例1,女,75岁.因左眼白内障术后视力仍差于1996年8月30日入院.患者于8月28日曾在本院门诊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第一天换药时发现术眼视力一尺指数.裂隙灯下检查,术眼角膜尚透明,房水轻度混浊,瞳孔尚圆,人工晶状体在位.眼底检查,后极部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动脉细,黄斑区呈樱桃红伴有细小渗出.立即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注射液,第2天病情无好转即以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收住入院.患者以往有一过性高血压史,全身一般情况好.入院后又给予球后注射血管舒缓素,吸氧,体外反搏,静脉滴注丹参、三磷酸腺苷等,同时口服心痛定、激素等一系列治疗.26天后视网膜后极部水肿消退,黄斑区樱桃红变暗,视盘色趋淡,视力仅为0.02.患者出院.

  • 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

    作者:吴文新;彭寿雄;陈碧容

    颈动脉海绵窦瘘又称海绵窦动静脉短路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以眼部症状为突出表现的颅内血管疾病,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告如下.

  •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0年继发青光眼1例

    作者:曹惠

    患者,男,57岁,农民.因左眼剧烈疼痛伴视力急剧下降1周,于2001年5月12日收入院.左眼曾因外伤性白内障于1980年在某医院行白内障摘除加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不放液视网膜脱离复位术3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陶伟;刘晓娟

    我院自1995年4月~2000年5月间采用单纯巩膜环扎加压不放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39例,报告如下.

  • 克拉玛依市中学生视力调查分析

    作者:张艳秋;郭瑛;帕丽妲

    克拉玛依市为多民族地区,为了解本地区学生屈光不正的发病情况.笔者于2000年5~6月间对3293名中学生屈光不正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儿童白内障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切与后囊切开术后的后发障比较

    作者:王红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巧的日益提高,儿童白内障的手术预后日益进步.但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障为一大问题.近年来手术中对后囊进行了一些处理,部分患者的后囊切开.部分患者的后囊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切,近年来对这些患者作了随访,现将随访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贝复舒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森林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为眼科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已居角膜炎之首,且易于复发,致盲率高,笔者近来应用贝复舒滴眼液结合抗病毒中西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板层下周边虹膜切除并嵌顿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焦健;王家顺;夏琳杰

    受空军总医院李莉[1]所介绍的虹膜根部板层嵌顿术的启发,作者对这一抗青光眼手术方法加以改良.即在巩膜瓣下作周边虹膜切除,同时于切口一侧行虹膜嵌顿.以保证滤过道通畅而又不致引流过多.使房水维持在接近生理要求的动态平衡之中.达到较恒定的降压效果.我们称之为板层下周边虹膜切除并嵌顿术.经32例临床观察.降眼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曼氏裂头蚴致眼球突出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建芬;苏诵年

    曼氏裂头蚴感染眼部致病较少,而致眼球突出更为少见,本文对经病理检查证实的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孙梅;玄振英;于锡存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常见的类型,多为单眼发病,有明显的代替头位.上斜肌麻痹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通过27例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总结作者体会,报告如下.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周萱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目前治疗此病较多采用手术,但手术后仍然难以避免其复发,多数报道指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有30~50%的复发率[1].我科从1994年~1999年应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翼状胬肉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羊膜移植对杯状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戴三友;陈逖;朱美玲

    目的探讨保存的人羊膜移植于兔眼表后对结膜上皮杯状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把保存的人羊膜移植于兔眼表,观察羊膜的生长情况并用印迹细胞学方法检测生长于羊膜表面的上皮杯状细胞的数量及形态.结果移植的羊膜生长良好未发生排斥反应,羊膜上的杯状细胞数量在1、2、3、4、8周时分别是正常结膜的0.67、2.13、5.07、2.66、2.12倍.结论羊膜能促进结膜杯状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是一种良好的结膜重建材料.

    关键词: 羊膜移植 杯状细胞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秦力维;金婉容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角度,对与PVR有关的细胞因子及其可能作用机理加一综述,从而为PVR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 外伤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翟文娟;郑曰忠

    外伤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继发于各类眼外伤的严重眼病,常见于眼球穿孔伤、眼内异物或眼球破裂伤等[1,2].随着人们对眼内炎的重视,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外伤后眼内炎的发病率和致盲率在逐年下降.由于眼内炎对视力危害极大,能否及时诊断和适当治疗将直接影响预后.在此,对外伤后眼内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 老年黄斑变性的早期检查(二)

    作者:陈松

    五、色觉检查色觉检查可提供比视力更为敏感的视功能监测指标测定色视力,在AMD是极为有用的工具,尤其视力变化不易觉察或微小的疾病过程的早期阶段,或视力下降缓慢难以正确估计,用色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观察病情进展.Bowman用Farnsworth色相配列检查315例AMD患者,发现对早期视力降低的病例,FM100-色调试验是估计辨色力的较好方法,早期AMD主要表现为蓝色觉异常.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