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RESTOR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拟调节力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玉枝;李海祥;但婷婷

    目的:研究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拟调节力。方法将180例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1周后、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远近视力和裸眼视力,以及两组患者的拟调节力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矫正远视力、矫正近视力和裸眼视力均稳步提高,手术3个月后,裸眼视力合格的比例达到87%。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周视力即稳定,大约有70%患者的矫正远视力和矫正近视力达标,裸眼视力只有10%的患者达标。手术1周后,实验组患者的拟调节力可以达到-2.5,而对照组患者的拟调节力仅有-0.8。手术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拟调节力可以达到-3.2,而对照组患者的拟调节力仅有-1.1。生活质量方面,实验组患者有95%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达标,而对照组患者的这一比例仅为61%。结论接受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手术的患者的拟调节力明显提高。

  • 可疑房角关闭24 h眼压变化规律的观察

    作者:赖钟祺;李惠娜;李维娜

    目的:通过24 h眼压测量对可疑房角关闭眼( PACS)的眼压变化规律进行观察。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可疑房角关闭的患者43例(86只眼)以及正常志愿者46例(92只眼)。从7 am起每隔2 h测量1次进行24 h眼压监测。结果两组之间峰值眼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7, P >0.05),均主要集中在1am~7am,门诊时间的峰值眼压出现比率只有36.5%。 PACS组平均谷值眼压和日间的平均眼压与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754,0.959,均P >0.05),而平均峰值眼压、平均眼压的波动值和夜间的平均眼压均高过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4.450,7.751,4.382,均P <0.05)。结论相对于正常眼,可疑房角关闭眼眼压的变化范围更大,峰值的眼压和夜间的眼压水平更高。24 h眼压的检查可以为可疑房角关闭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近视眼患者近视程度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祁晓红

    目的:探讨不同近视程度对于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 )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测,然后根据测评结果将其分成3组,即低度近视40例,中度近视40例,高度近视40例,选取同期进行视力检测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OCT对4组受检者的RNFL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近视程度对于RNFL厚度的影响。结果低度近视组患者的RNFL数据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其他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近视程度越高则患者的RNFL厚度逐渐降低。通过对RNFL厚度检测可判断患者的近视程度。

  • 白内障患者血液学指标与年龄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玲玲;贾义军;张海涛

    目的:明确白内障患者血液学指标与患者年龄的关系,以期为此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依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0岁)及对照组(<70岁)。检测两组外周血相关指标,并分析与年龄的关系。结果共纳入观察组42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t =3.153, P =0.002)。观察组过氧化脂质(LPO)( t =2.530, P =0.01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t =7.544, P <0.01)及丙二醛(MDA)( t =2.329, P =0.0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SOD与年龄呈现显著负相关( r =-0.935, P <0.01);观察组LPO( r =0.955, P <0.01)、VEGF( r =871, P <0.01)及MDA( r =0.951, P <0.01)水平与年龄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的年龄与外周血氧化应激水平明显相关,抗衰老、抗氧化治疗有望成为辅助治疗白内障的途径。

  • 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特点

    作者:王林丽;王希振;梅军;汪瑞娟;李志

    目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观察马凡综合征的眼前节改变特点。方法对已确诊为马凡综合征者进行UBM检查,观察眼前节的结构改变。结果4例(8只眼)晶状体全部半脱位,2只眼偏向鼻侧,6只眼偏向鼻上方。虹膜根部附着偏前;睫状体变薄,睫状突不明显。结论马凡综合征具有明显的眼前节改变,UBM是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检查,能较好地显示晶状体半脱位情况及睫状体形态改变。

  • 超常量后徙并直肌移位术在治疗重度外斜视合并 DVD 中的体会

    作者:杜玲芳;何芳

    目的:探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和上直肌后徙并移位治疗重度外斜视合并垂直分离性斜视( DVD)的效果。方法回顾近3年来对18例(36只眼)大于25°的外斜视合并DVD的患者施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9~12 mm,上直肌后退6~10 mm并鼻侧移位半个或一个肌腹的手术,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术后眼位:15例正位,2例外斜视欠矫,1例外斜视过矫,DVD治疗效果基本满意。有4只眼外转不足1~2 mm,其余眼球运动协调。结论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和上直肌后徙并移位治疗重度外斜视合并DVD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小,一次手术成功率高,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应防治措施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金宝

    目的:分析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VO)的危险因素,并考察相应防治措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CRAO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86例受试者进行试验。试验前,对所有86例CRAO患者的基本病情进行调查,总结CRAO的病因、病理及相应的临床防治措施,通过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结果和视网膜电流图( ERG)检查结果评价相应防治措施(侵入性治疗、保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CRAO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及全身性疾病有密切关系,与性别无关。 CRAO患者中伴随全身性疾病者占80.23%,主要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为主要原因,分别占到26.74%、20.93%、16.28%。另外,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周围炎症也是引发CRAO的重要因素,占到10.47%;动脉痉挛、CRA外部压迫等也是CRAO发生的危险因素。②溶栓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种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溶栓治疗后,侵入性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及视力恢复情况(总有效率高达84.78%)优于保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50%),说明侵入性治疗对CRAO疾病的预后和恢复情况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中老年人心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异常均是导致CRAO的重要因素,发病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保守治疗或侵入性治疗,大程度上改善患者视力。

  • 直肌后徙可调缝线术在儿童共同性斜视中的应用

    作者:李彬;张伟;吕平;龚咏梅;黄晨晨;张大传

    目的:观察直肌后徙可调整缝线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儿童共同性斜视在全麻下采用直肌后徙调整缝线术治疗,术后1~2 d内进行缝线调整,随访6~24个月,观察手术效果。结果34例儿童共同性斜视患者中,11例达正常眼位,23例因欠矫或过矫需要调整,其中过矫9例及欠矫11例均调至正位,有3例欠矫者经集合训练后得到改善。在6~24个月随访中,未调整的患者中欠矫1例,经过调整的患者中欠矫2例,术后视功能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采用可调整缝线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是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再次手术风险,使儿童全麻斜视矫正手术的成功率获得较大的提高。

  • 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司长峰;杨达珍;王佳;项燕;张万峰

    目的:研究532 nm激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532 nm激光对72例(122只眼) PDR患者进行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 PRP)。所有患眼按2002糖尿病视网膜国际临床分期均为PDR。结果 PRP术后患者视力提高,视网膜新生血管好转及消退均较明显,黄斑水肿有所减轻,总有效率达75.4%( P <0.01)。结论研究表明532 nm激光在治疗PDR,特别是伴有局部新生血管的患者有着较为明显的疗效。但新生血管部位不同,效果有明显差异。

  •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治疗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

    作者:柳国华

    目的: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切削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9例(10只眼),均为LASIK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偏中心或不规则散光。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比较手术前后视力、散光度、角膜不规则指数( CIM)及高阶像差均方根( High RMS)。结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由平均0.50±0.13变为术后3个月平均0.98±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手术前散光绝度值1.00 D~2.50 D,平均为(1.78±0.39)D,术后3个月平均(0.62±0.22)D,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CIM及High RMS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0)。结论 CRS-MASTER平台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治疗LASIK术后不规则散光安全、有效。

  • 开放性眼外伤的分区及各区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刘美麟;陈晓隆

    目的:研究开放性眼外伤分区特点,评价不同外伤区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性分析178例(178只眼)开放性眼外伤受伤区域,统计分析各区域手术前后眼球保留程度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Ⅰ区、Ⅱ区、Ⅲ区的手术成功率分别是74.0%,60.9%,56.1%;眼球保留率分别是94.0%,89.1%,64.6%。结论开放性眼外伤手术治疗后Ⅰ区预后佳、Ⅱ区次之、Ⅲ区预后差,但各区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 飞秒激光制作薄角膜瓣和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裸眼视力相关性

    作者:朱登峰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薄角膜瓣和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裸眼视力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科屈光门诊的患者178例,依据薄角膜瓣制作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飞秒激光组( n =89)和机械角膜刀组( n =89),对两组患者的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裸眼视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飞秒激光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率10.1%(9/89)显著低于机械角膜刀组19.1%(17/89)( P <0.05),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在术后2周比例显著低于机械角膜刀组( P <0.05),发生在术后1个月比例显著高于机械角膜刀组( P <0.05),平均直径显著短于机械角膜刀组( P <0.05),术后1 d、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机械角膜刀组( P <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薄角膜瓣和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裸眼视力密切相关。

  • 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

    作者:韩彦辉;孟繁超;李曼;胡琳琳;王东林

    目的:比较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定量分析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全层、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2例(23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1个月内行黄斑频域OCT检查,按ETDRS黄斑分区分别测量中心凹、黄斑内环、黄斑外环4个象限视网膜全层厚度,黄斑内环、黄斑外环4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行23G玻璃体切除术,术后1个月时同样行黄斑频域OCT检查,测量术前相应区域视网膜全层、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术前术后相应位置指标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OCT检查裂孔闭合率100%。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全层厚度(256.83±23.27)μm,与术前(361.39±62.14)μm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黄斑内环鼻侧、颞侧、上侧、下侧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99.26±28.51)μm、(271.43±15.56)μm、(286.61±19.20)μm、(282.30±24.71)μm,与术前(344.83±54.27)μm、(324.57±42.14)μm、(319.74±36.42)μm、(347.48±49.07)μm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1);黄斑外环鼻侧、颞侧、上侧、下侧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86.96±17.52)μm、(243.39±35.47)μm、(257.04±19.63)μm、(264.65±16.58)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黄斑内环鼻侧、下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20.70±9.30)μm、(21.87±12.07)μm,与术前(30.39±19.50)μm、(34.70±19.34)μm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颞侧、上侧分别为(18.13±11.10)μm、(28.43±11.05)μ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黄斑外环鼻侧、颞侧、上侧、下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42.30±14.47)μm、(19.52±14.30)μm、(36.30±15.05)μm、(38.26±15.04)μ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能使裂孔有效闭合,术后能减轻黄斑中心凹、黄斑内环视网膜水肿,黄斑内环鼻侧、下侧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亦有所减少,黄斑形态趋于正常。

  • Aangio-OCT测量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厚度

    作者:高付林;罗灵;胡莲娜;赵宏伟;郭惠玲

    目的:用血流成像相干光断层成像术( Angio-OCT)测量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和视乳头( ONH)参数、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GCC)厚度,并进行分析。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解放军306医院眼科就诊的27例(54只眼)散瞳眼底照像诊断为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用Angio-OCT检查受试者视盘形态学参数,整体平均RNFL厚度( RNFL-Avg)、上方平均RNFL厚度(RNFL-Sup)、下方平均RNFL厚度(RNFL-Inf)、整体平均GCC厚度(GCC-Avg)、上方平均GCC厚度(GCC-Sup)、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结果 Angio-OCT测得的视盘形态学参数:视盘面积=(2.24±0.314)mm2,盘沿面积=(1.45±0.4)mm2,视杯容积=(0.11±0.09)mm3,杯盘比=0.327±0.1,杯盘纵比=0.47±0.16,杯盘横比=0.76±0.58;整体平均RNFL厚度(RNFL-Avg)(102.35±13.50)μm,上方平均RNFL厚度(RNFL-Sup)(104.20±14.475)μm,下方平均RNFL厚度(RNFL-Inf)(100.31±13.55)μm;整体平均GCC厚度(GCC-Avg)(105.02±26.45)μm,上方平均GCC厚度(GCC-Sup)(104.06±23.25)μm,下方平均GCC厚度(GCC-Inf)(106.07±32.28)μm。结论 Angio-OCT能更精确的观察糖尿患者视盘周围RNFL厚度及GCC厚度,为客观评价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严展军;邢敏艳

    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6例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实验组予以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部综合症状评分、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部综合症状评分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相应的治疗后实验组3、12、24个月的眼部综合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对症用药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实验组患者对症用药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3.59%,显著高于对照组82.05%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可改善患者的眼部综合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了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的应用。

  • 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治疗大范围晶状体脱位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彪;杨奉玲;杨旭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缝线固定联合虹膜拉钩治疗大范围晶状体脱位白内障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晶状体脱位范围>180°的白内障患者17例(17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术中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植入囊袋张力环及折叠人工晶状体,并将囊袋张力环缝线固定在脱位侧巩膜。结果17例均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并顺利植入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佳矫正视力≤0.4者5只眼,0.5~0.8者10只眼,0.8~1.0者2例。所有病例的人工晶状体均正位,无明显偏位及倾斜,无囊袋破裂及撕裂等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缝线固定联合虹膜拉钩应用于大范围晶状体脱位的患者,能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患者的视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与房水中TGF-β2、FGF及 MCP-1的研究

    作者:宋蔚;赵帅;任百超;郅瑛

    目的:探讨房水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联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白内障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将术后出现黄斑水肿的39例列为观察组,未出现黄斑水肿的4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视网膜厚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房水中细胞因子( TGF-β2、FGF及MCP-1)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TGF-β2、FGF及MCP-1与视网膜厚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黄斑区全层视网膜各部位厚度中中心凹、鼻内侧、颞内侧及平均厚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研究对象TGF-β2、FGF及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房水中TGF-β2、FGF及MCP-1与视网膜平均厚度值呈正相关。结论房水中TGF-β2、FGF及MCP-1与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关系紧密,可作为评价其相关的特异性指标,为临床上预防及减轻黄斑水肿的发生提供有关依据。

  • 中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 Meta分析

    作者:亢泽峰;陶方方;景军;徐笑梅;宿蕾艳

    目的:分析1989~2014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获取中国青少年近视的流行病学资料,用R 3.2.3 for Windows对患病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8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为38.37%(95% CI=29.06%~48.6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北方、南方、西部地区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9.77%、40.00%、42.75%。2001~2007年、2008~2014年合并患病率为40.55%和36.23%。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2.53%、51.07%和65.44%。轻度、中度和重度近视合并患病率分别为24.75%、12.60%和2.39%。结论我国高中生的近视患病率较高,轻度近视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患病类型,防治近视,刻不容缓。

  • 泪小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晓钊;杨华;刘先宁;郑璇;张懿;刘超

    研究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探索泪小管炎治愈率高、损伤小、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32例(32只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泪小管内排除的硫磺颗粒碾开涂片;用搔刮泪小管+挤压泪小管排出硫磺颗粒+抗生素凝胶注入泪小管+敏感抗生素点眼联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32例泪小管炎患者中,有31例挤压泪小管见硫磺颗粒经泪点排出,取硫磺颗粒涂片均见放线菌。32例患者取泪小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31例为阳性,共培养出菌株37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其他菌种少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用泪小管搔刮+挤压排出硫磺颗粒+抗生素凝胶注入泪小管+敏感抗生素点眼联合方法治疗泪小管炎,治愈率可达84%以上。结论放线菌为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大部分存在与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治疗泪小管炎敏感性高。用联合方法治疗泪小管炎治愈率高,且损伤小,患者依从性高。

  • 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黄斑功能

    作者:乔锋;成云翠

    目的: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方式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方法对36例POAG患者和36例正常人进行mfERG检查,记录以黄班中央凹为中心5个环状视网膜区域R1(0°~2.5°)、R2(2.5°~5°)、R3(5°~10°)、R4(10°~15°)、R5(15°~20°)一阶反应 N1、P1波反应密度(单位面积的反应幅度即振幅密度值)及P1潜伏时,将一阶反应N1、P1反应密度取算术平均值产生N1-P1平均反应密度,测量POAG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 MD),所得数据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斑区R1、R2环内POAG患者N1、P1平均反应密度明显减少,P1潜伏时明显延长。 R1、R2环N1、P1平均反应密度减少与平均视野缺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由于N1、P1主要起源于外层视网膜,因此mfERG能很好的显示POAG患者黄班区外层视网膜功能损害,并与青光眼病程进展相关,为青光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改变与角膜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少维;黄毅;李琴

    目的:定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的角膜密度值并评估角膜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比较性临床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240只眼)和正常对照组100例(200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散瞳后未见任何眼底异常有52只眼(A组),非增生期DR 112只眼( B组),增生期DR 76只眼( C组)。利用Pentacam眼前节全景仪定量检测角膜密度,用方差分析比较糖尿病患者人群与正常人群角膜密度值的差异。用偏相关系数控制年龄因素之后,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角膜密度值与DR级别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值平均为(24.78±4.98),健康对照组角膜密度值平均为(21.17±3.45)。非增生期及增生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密度值与DR别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密度较正常人群高,且与DR级别存在统计学相关性,角膜密度值可能是一种潜在的DR早期的筛查指标。

  • 对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术后垂直眼位变化的探讨

    作者:刘媛

    目的:探讨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术后垂直眼位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68只眼)术前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斜视22例(32只眼),外斜视26例(36只眼),患者均行缩短及水平后徒手术,未行垂直肌及水平肌垂直移位手术。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垂直眼位的变化。结果内斜视患者术前平均垂直斜视角为(7.10±2.12)°,术后平均垂直斜视角为(3.45±1.24)°,垂直斜视角减少量为(3.82±1.04)°,手术前后垂直斜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外斜视患者术前平均垂直斜视角为(7.05±2.09)°,术后平均垂直斜视角为(2.52±1.22)°,垂直斜视角减少量为(4.52±1.12)°,手术前后垂直斜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内外斜视患者术后垂直斜角减少量与术前垂直斜角大小均呈正相关( P <0.05)。内、外斜视患者术前黄斑中心凹与视盘几何中心相对角度( FDA)手术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水平斜视合并小度数垂直斜视患者行水平肌手术治疗后能改善垂直眼位,且改善效果与患者术前垂直斜视角呈正相关。

  • Coats病伴眼内钙化灶形成1例

    作者:陈向东;刘悦;彭清华;李少波;刘志敏;聂辅娇;覃艮艳

    患者男性,7岁。因右眼视物不见1 d于2015年1月4日入院,患者家属代诉6d前右眼溅入辣椒水,自行用茶叶水清洗,后未见明显不适。入院时专科检查:视力:Vod:无光感,Vos:0.8,眼压:右眼:59 mmHg,左眼:17 mmHg。右眼睑轻度下垂,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 KP(-),前房中深, Tyndall征(+),虹膜见新生血管,瞳孔缘色素外翻,瞳孔圆,散大,直径约7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在位,核透明,眼底模糊可见视网膜椭圆形隆起。左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及手术史,否认肿瘤遗传病史。入院后查眼部B超(图1),结果提示:右眼横向纵向扫描显示漏斗型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及玻璃体内可见大量中低回声光点,后极部呈结节状小肿块,球壁内侧回声欠光滑;眼部CT(图2)结果示:右侧眼球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占据眼球大部,病灶内可见多发条状致密影,眼球壁尚完整,球后脂肪间隙尚清晰,眼外肌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球未见明显异常。全组副鼻窦黏膜增厚。 MRI (图3)示:右眼球内见不规则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1抑脂序列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T2抑脂呈接近脑实质等信号,内并见小点片状T1 WI及T2 WI均低信号病灶,并见其前方边缘见似呈“V”形低信号线状影受压向前房移位,未累及前房,增强扫描后病灶强化不明显,眶内眼肌及右侧视神经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左侧眼球及球后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改变。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内部黏膜增厚,未见明显骨质破坏。检验报告回报:三大常规、血生化、癌胚抗原测定、甲胎蛋白、肿瘤标志物筛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1)右眼Coats病?(2)右眼视网膜母细胞瘤?(3)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住院期间于同省知名三甲医院检查,眼部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眼内占位性病变不能排除。 UBM示:右眼前房混浊,虹膜萎缩,房角关闭。建议行眼球摘除术。本院眼科会诊后考虑Coats病可能性大,建议行眼内注药术,与患者家属再三沟通后,于11月13日在全麻下行右眼前房穿刺术(抽取0.15ml房水,并送病检)+前房内注药(注入康柏西普注射液0.05ml)。病检回报:房水乳酸脱氢酶1743U/L;未见肿瘤细胞。术后第1天,患儿术眼胀痛,伴头痛。专科检查:Vod无光感,Vos 0.8,眼压:右眼:57 mmHg,左眼:14 mmHg。右眼角膜雾状混浊,眼底窥不清。11月30日检查:Vod 无光感,Vos 0.8,右眼眼压:40 mmHg,左眼:14 mmHg。右眼角膜水肿减轻,但眼内结构仍看不清,再次全麻下行右眼前房内注药(注入康柏西普注射液0.05 ml )。12月3日,患儿无眼胀痛、头痛等不适。检查:右眼眼压45 mmHg。右眼睑轻度下垂,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明显减轻,KP(-),前房中深,Tyndall征(-),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瞳孔圆,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在位,核透明,眼底模糊可见视网膜椭圆形隆起,表面可见弯曲扩张的血管。于12月4日出院。12月25日,患儿前来复查,右眼眼压:16 mmHg,瞳孔7mm,瞳孔缘色素外翻;上下周边视网膜仍有隆起,血管有扩张,黄斑下网膜可见大量黄白色胆固醇结晶。眼部B超(图4)示:右眼玻璃体内见中低回声光点、光带及光团,球壁不平整。左眼后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照相见(图5);眼部OCT(图6)示:屈光介质模糊,视网膜增厚水肿,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外层可见较多高反射光点光团,遮蔽下方组织信号;FFA(图7)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正常。右眼屈光间质模糊,后极部视网膜前见片状遮蔽荧光,眼底血管迂曲,下方视网膜浮起,中周部和周边部毛细血管扩张和无灌注区及吻合支形成,造影后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染料弥漫性渗漏。左眼造影未见荧光渗漏。根据患者患病年龄,临床表现,结合眼部B超、OCT、FFA及CT、MRI等检查结果确诊为Coats病。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致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过敏性前葡萄膜炎1例

    作者:杨玉倩;施炜;魏伟

    患者女性,81岁。主诉“左眼疼痛伴视力下降半月余,加重3 d”入院。患者于2015年9月初突感左眼疼痛不适,伴视力下降,9月8日至外院就诊,眼科检查:Vod:0.15, Vos:手动,右眼角膜清亮,左眼角膜混浊,左眼前房浅,瞳孔中等大,晶状体混浊呈乳白色、膨隆,眼压:右眼17 mmHg,左眼71.0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B超示:左眼玻璃体混浊。诊断为“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左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9月23日患者复诊,查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60 mmHg,诊断及治疗用药如前,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因患者用药后左眼自觉症状改善,故未予重视,未行手术治疗。11月20日左右,患者又感左眼疼痛,随即至当地社区医院就诊,具体治疗不详,左眼疼痛加重,视物模糊不清症状渐进性加重,左眼分泌物增多,伴左侧头痛加重。12月4日患者因左眼疼痛剧烈,视物模糊不清,夜不能寐来我院眼科就诊并收治入院,眼科检查:Vod:0.15,Vos:手动,左眼球结膜混合充血,左眼角膜水肿,角膜中央可见溃疡灶,大小约3 mm,溃疡灶底部干净平整,鼻上及鼻侧溃疡灶边缘可见大小约0.5 mm的基质混浊灶,混浊灶位于瞳孔缘处,角膜后灰白色KP (+++),前房浅,前房少许絮状混浊,下方白色积脓,高度约2 mm,瞳孔欠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晶状体全混浊,呈乳白色,晶状体囊膜膨隆(图1),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T+3。左眼B超检查示:左眼玻璃体混浊。

  • 单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开角型青光眼1例

    作者:薛秋萍

    患者男性,50岁。无意间发现“左眼视物不见3 d”于2015年3月31就诊,无眼痛、眼红,无夜盲,无视网膜色素变性及青光眼家族史,无外伤史及梅毒、病毒等感染史,7~8年前左眼视物模糊,曾于外院诊断为左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具体不详,未进行治疗。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CF/20 cm,眼压:右眼21.7 mmHg,左眼39 mmHg(1 mmHg =0.133 kPa),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3CT,周边>1CT,瞳孔圆,直径2~4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左眼视盘蜡黄色,边界清楚,黄斑水肿,中心反光消失,视网膜血管变细,赤道部以外视网膜青灰色,有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右眼C/D约0.6,视网膜、黄斑未见明显异常(图1,2)。 OCT检查:左眼视杯大、深,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NFL)明显变薄,黄斑部隆起,神经上皮层间多处囊样无反射暗区,视网膜外层结构(外核层、IS/OS、RPE反射带)萎缩变薄,右眼颞上、下RNFL变薄,视网膜、黄斑未见明显异常(图3,4)。视野:左眼视野完全丧失,右眼视野上、下方弓形缺损。诊断:左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双眼开角型青光眼。给以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滴眼,乙酰唑胺口服,2 d后,视力右眼1.2,左眼0.05,眼压:右眼20 mmHg,左眼28 mmHg。嘱继续用药,定期复诊。

  • 结核性脉络膜炎1例

    作者:郗晓云;刘茹;武正清

    患者女性,19岁。因右眼视物不清、逐渐加重2 d来我院首次就诊。眼部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1,左眼矫正1.0,双眼外眼均无异常,眼前节(-)。右眼视乳头色泽正常、界限清晰,视网膜血管静脉增粗,A:V约1:3,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黄斑旁鼻侧可见一个约1PD大小黄白色隆起病灶(图1);左眼眼底正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右眼病灶早期呈现高荧光,晚期有明显荧光素渗漏(图2)。眼部B超检查:显示右眼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 OCT示:右眼黄斑鼻侧视网膜有一约1 PD大小渗出性隆起病灶,神经上皮层脱离。纯化蛋白衍生物试验(0.1ml,5IU)呈强阳性。血常规、血沉、TORCH十项病毒血清学检查均正常。 X胸片未见异常。拟诊为结核性脉络膜炎疑似病例,给予抗结核治疗,口服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同时口服泼尼松龙30mg,每天1次,共14 d。

  •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误诊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作者:刘娜;张春侠;于广委;郑秀云

    患者男性,51岁。2014年3月16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右眼无明显诱因视物不清,20多天来加重并伴有视物遮挡,右眼视力:光感。 OCT示:黄斑囊样水肿(右),视网膜劈裂(右);FFA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右Ⅵ期);眼科B型超声示:右眼玻璃体混浊、出血伴机化增生;眼压:14 mmHg。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0余年,血糖控制不佳。查体一般情况好。入院诊断: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右)、白内障(双)。在空腹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患者于球内注射抗VEGF治疗,8 d后采用23 G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全部玻璃体、视网膜前大面积增生膜,眼内镊撕除增生膜,气液交换,视网膜复位后注入硅油,全视网膜光凝,术闭。术后视力光感,眼压正常,角膜透明,前房适中,房水闪辉,瞳孔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腔硅油透明,眼底视盘界清,色红润,动静脉细,部分血管呈白线,视网膜在位,大量激光斑,术后第5天出院。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见表1。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徐丹;秦梅

    许多眼底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因其眼底缺血缺氧,终可能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发生。随着眼底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NVG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治疗原发病,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控制眼压是治疗的主要原则。本文对近几年关于NVG的研究及治疗方法予以综述。

  • 屈光晶状体植入及联合手术的临床现况

    作者:董子献;廖荣丰

    伴随着屈光晶状体的发展,屈光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稳步提升,术后视觉质量更趋理想。晶状体植入联合激光手术、基质环植入以及胶原交联技术进一步拓展了该术式的临床应用。而生物学测量技术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更好地筛选病例和选择晶状体。屈光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高度近视手术的主流术式之一,为患者及医生提供了新的选择。

    关键词: 近视 角膜 晶状体
  • 微量元素硒与眼病

    作者:邢怡桥;杨琳;李拓;宋秀胜;李家璋;但汉东;李印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对于维持眼睛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硒的缺乏或增多都会引起眼生理生化功能紊乱,导致各种眼科疾病,本文综述了硒与眼病的关系及相关致病机制。

    关键词: 近视 青光眼 白内障
  • 苦碟子注射液对兔眼玻璃体积血疗效机制的研究

    作者:王俊芳;梅立新;刘银萍;徐进

    目的:通过建立玻璃体积血动物模型,检测苦碟子注射液对玻璃体积血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兔中随机选择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36只建立玻璃体积血模型后随机分为苦碟子组、丹参组和模型对照组,3 d后开始药物干预,各组分别于用药14 d、28 d、42 d进行B型超声检查玻璃体混浊程度,测玻璃体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铁(Fe2+)含量,第42天每组分别取材制作视网膜病理切片。结果 B型超声示在治疗后期(42 d)苦碟子组玻璃体混浊程度优于丹参组并接近空白对照组。病理切片显示模型对照组视网膜有明显氧化损伤改变,苦碟子组和丹参组优于模型组,苦碟子组更接近空白对照组。苦碟子组和丹参组玻璃体中IL-6、Fe2+含量较模型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二者之间差异在治疗前期(14 d)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后期(42 d)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苦碟子组优于丹参组。结论与丹参注射液相比,苦碟子注射液能更有效地促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减轻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的氧化损伤。

  • 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 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芳;白晨;余锦强;李凌;谭可;李岱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 TFF)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花总黄酮小剂量组( TFFⅠ)、中剂量组( TFFⅡ)和大剂量组( TFFⅢ)。糖尿病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 STZ)建立I型糖尿病模型。 STZ诱导后第5周开始给药,第15周处死小鼠取眼球,采用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葛花总黄酮小、中剂量组视网膜厚度稍变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不明显,神经节细胞稍减少,神经纤维层可见少量空泡样变性,内核层与外核层细胞排列基本整齐;葛花总黄酮大剂量组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视网膜厚度基本正常,神经节细胞稍减少,神经纤维层未见空泡样变性,内、外核层细胞排列整齐。给予葛花总黄酮治疗组VEGF免疫阳性产物表达较模型组减弱。葛花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VEGF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35.53±3.12、25.42±3.60、16.43±4.89)与糖尿病模型组(55.54±8.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葛花总黄酮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病理形态,并可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一书出版

    作者:于燕

    由石一宁、方严教授主编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形成机制以及预测与防控》一书已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构思框架,直视近视,特别是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因为,近视问题作为小眼科专科的小专业--眼视光学的一部分,已从单纯的临床医学问题演变为备受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民族健康素质的问题,甚至成为关乎国防的战略问题。

  • 《近视·远视·弱视》一书出版

    作者:董子献

    由董子献博士、周行涛教授主编的《近视·远视·弱视》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从视光学专业的角度科普读物的口吻,介绍了近年来青少年及儿童屈光发育认识的新观点及前沿的知识。全书共11篇,从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常见表现及诊断入手,阐述了当下近视眼成因研究及防控的新进展,并对近视眼非手术矫正及手术方式进行了系统而清晰的描述,由此形成了预防与控制,矫正与预测为一体的屈光评本系。书中插图都是具有科学趣味性的经典图片,通俗易懂,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近视、远视、弱视的真正涵义。

  • 《青光眼诊断图谱》一书出版

    作者:李建军

    青光眼作为复杂、顽固、善变的眼病,如何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减少或避免其误诊?《青光眼诊断图谱》是一本图文并茂、体现我国人群眼病特征的诊断图谱,具有近千幅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青光眼诊断图片,包括剥脱综合征、色素性青光眼、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Fuchs综合征等疾病的外眼像、眼前节像、眼底像、视野、超声生物显微镜图片,全面并具特色。本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出版,各地新华书店有售,单册售价118元。购书联系人:梁静,电话010-58268289。

  • 《视盘病变》一书出版

    作者:丁瑜芝

    由刘庆淮教授、方严教授主编,南京医科大学从事眼科学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一线科技人员撰写,我国著名眼底病专家黎晓新教授作序,国内第一部《视盘病变》一书将于2015年11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共分十七章,内容涵盖视盘的发育、解剖、生理、形态功能检查,以及各种视盘病变涉及的疾病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本书紧扣近年来国际上新的眼科疾病检查手段和近的治疗进展,注重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把关于视盘病变的专业知识系统化,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作为各级眼科医生和学习眼科专业的医学生的参考书籍。

  • 《图解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一书出版

    作者:张秀兰

    由张秀兰、王宁利著,葛坚、叶天才审校,国内著名青光眼学家李美玉、蒋幼芹、葛坚、叶天才、彭大伟教授亲笔作序,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的《图解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著作,已于2016年8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收录2500余张精美图片、回答350个与手术相关的临床问题、输入网络增值码可观看108个手术视频、扫描封底二维码可查看手术视频目录。系统、全面传授青光眼手术操作与技巧。写作风格独特、表述细腻,极具特色。大16开本,98.2万字。与《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是姊妹篇。适合青光眼专业医师、医学生、研究生、各级眼科医师阅读。购书途径:人民卫生出版社销售部(Tel:13910668535,010-59787226);或登录www.pmph.com人民卫生出版社官网在线购书;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京东、当当、亚马逊等网上书店;中山眼科中心郭老师020-87334247。零售价:398元(50本以上可获6.5折优惠)。

  • 《儿童青光眼共识》一书出版

    作者:张秀兰

    由王宁利教授为丛书主译,张秀兰教授、吴仁毅教授为分册主译,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全体委员共同翻译编写的《儿童青光眼共识》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世界青光眼协会组织编写、由荷兰Kugler Publi-cations出版的9篇青光眼共识之一。该书共分10章,对儿童青光眼的定义、分类和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判断、遗传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主要儿童青光眼类型的发病机制、诊治进展共识等均有详尽叙述。

  • 《临床眼科杂志》2017年征订启事

    作者:《临床眼科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临床 眼科杂志
  • 《临床角膜病学》一书出版

    作者:

    本书著者为眼科惟一院士、我国资深眼科教授谢立信。本书根据转化医学大背景的需要和现阶段临床医师的需求,参考国内外眼科专业领域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规范,结合主编从事角膜病专业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有一定循证医学依据的内容加以整理编写,帮助眼科临床医师特别是角膜专业医师尽快掌握临床知识和规范化操作。本书包括角膜检查法、角膜疾病和常见的角膜手术,但主要部分是角膜疾病。在疾病的表述中,病因和发病机制只简单扼要的叙述该病的现代研究结论,给临床医师一个基础理论提示,主要内容是临床诊治,以便临床应用。书中插图都是作者近年来在临床中拍摄的,和以往出版的插图基本上没有重复。本书的阅读对象是临床眼科医师、研究生,也可以作为不同医学专业的医师的参考用书。

  • 《中华眼科学》(第3版)一书出版

    作者:李海凌

    由李凤鸣教授、谢立信院士担任主编,各学组首席专家担任分卷主编的《中华眼科学》(第3版)于2014年9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第1版原名为《眼科全书》,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7)"和"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影响深远。
      本次再版,分卷主编、编委、作者增补了目前我国眼科学界有影响的新生代眼科专家,编者由第2版的190余人增补为257人。新版保持了原著风格,分上、中、下三册,内容更加全面系统,包括眼科学基础、眼科学总论,眼睑、泪器和眼眶疾病,结膜、角膜和巩膜疾病,晶状体病、青光眼,葡萄膜、视网膜和玻璃体病,眼屈光学,斜视与弱视,神经眼科学,眼外伤和职业性眼病,眼与全身病共12卷。书末附有详细的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本书可供各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 《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出版

    作者:谢驰

    由方严教授、石一宁教授主编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作者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临床研究资料并系统复习病理性近视眼相关文献,分别从病理性近视眼概论、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分类及演变、豹纹状眼底、后葡萄肿、视盘改变、视网膜脉络膜改变、黄斑改变(综合)、周边眼底改变、玻璃体后脱离、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有意对病理性近视眼的眼底改变这一专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旨在对病理性近视眼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为大16开,共10章,20余万字,插图400余幅,进口铜版纸彩色印刷。在眼底改变各章节的描述中,力求文字简练,图表随文而插,病例典型,便于理解。书后备有中英文索引,以便查阅,可直接帮助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教学。本书定价88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销售。

  • 《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一书出版

    作者:张秀兰

    由张秀兰、王宁利著,圳天才审校,葛坚作序,国内著名青光眼学家李美玉、蒋幼芹、赵家良、葛坚、叶天才、孙兴怀、陈晓明等教授推荐的《图解临床青光眼诊治》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专著,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本完全以图片形式诠释青光眼的著书。两位著者用长达20余年青光眼临床诊治过程中自己积累的、珍贵的2000多帧病例组图,遵循青光眼临床诊治思维,按青光眼病种,原发性与继发性,青光眼药物、激光和手术治疗等10章编著,既体现了以疾病问题为中心的叙事方式,又融汇了当下国内外青光眼诊疗的新进展,以长期积累的临床图片为主线,系统介绍各类青光眼的体征、诊断与治疗过程,分享两位著者的诊疗经验和独特心得,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开卷有益,殊为难得。正如葛坚教授在序中提到“该书的出版具有里程碑式的蕴意,因本书拓展了青光眼临床专著的编者模式,不仅适合青光眼专业的眼科医师阅读,而且适合对青光眼领域有兴趣的年轻学者和眼科医师参阅”。是医学生、研究生、各级眼科医师(尤其低年和高年住院医师)十分有用的学习参考书。

  • 《临床眼底病·外科卷》一书出版

    作者:

    本书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文教授主编,文峰、易长贤教授任分卷主编,是《临床眼底病.外科卷》的姊妹卷,本书图片精良,介绍了先进的眼科检查法,以及各种以非手术治疗主的常见眼底疾病,分为基础篇和单个疾病的各论。本书在基础篇,简单介绍了眼底内科疾病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在各论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见眼底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治疗效果。本书的特点是用了大量先进检查仪器的图片来解说临床表现,包括精选出的2220幅眼底疾病图片和80个典型病例,方便读者理解和处理各种眼底疾病。本书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图文并茂,由浅入深的编写方式。很适合于各级眼科医师、大中专医学生、研究生、眼科教学及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全书200余万字,大16开,精装,定价428.00元;姊妹篇《临床眼底病.外科卷》总字数150余万字,大16开,精装,定价328元。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医药书店、当当网( www.dangdang.com.cn)、卓越亚马逊网( www.amazon.cn)、易文网( www.ewen.cc)均有销售。如需购买,也可登陆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站(http://www.pmph.com),或联系人民卫生出版社销售部人员,电话:13910668535,010-597872265/010-59787074。

  • 《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一书出版

    作者:黄大海

    为促进眼科学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使国内医师能够阅读到优秀的眼科学海外专著,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海外优秀医学专著引进项目编辑部于2012年8月组织出版了《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一书。
      该书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张丰菊、宋旭东教授主译,魏文斌教授主审,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宁利教授作序。

  • 《波前像差与临床视觉矫正》一书出版

    作者:

    由王雁教授、赵堪兴教授为主编,国内、外视觉领域著名专家和知名学者参与共同编写的《波前像差与临床视觉矫正》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视觉科学领域发展较快,许多新的视觉理论和知识已渗透到眼科各个专业中,在我国目前尚缺少一本系统介绍人眼视觉光学基础及波前像差等临床应用的专业书籍。本书从临床角度较全面地阐述了现代光学基本理论及原理,包括眼球光学结构、视觉成像的光学基础等内容,同时结合临床对波前像差基本概念、人眼波前像差的特点、波前测量、波前屈光等内容进行了较系统阐述,并将"波前屈光"的概念引入国内。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