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球面像差的比较及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评估

    作者:张勇;乔光;孔玮

    目的 研究白内障手术前后角膜球面像差的变化,并评估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术后的临床表现.方法 90例(120只眼)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角膜球差;植入非球面IOL者84只眼,植入球面IOL者36只眼,比较两组术后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及明暗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结果 术前平均角膜球差为(0.498±0.189) μm,术后为(0.491±0.135) μm,(P>0.05);植入非球面IOL组在6、12、18cp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优于球面IOL组(P<0.01),且裸眼视力略优于后者.结论 植入非球面IOL可以获得更好的视功能,且白内障手术不改变角膜球差.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后眼前节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比较

    作者:陆炯;邢茜;顾正

    目的 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节测量了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前节组织空间结构变化.方法 对20例(21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UBM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结果 术前与术后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睫状突距离、虹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角开放距离、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房角开放距离增加,瞳孔阻滞缓解,但睫状突前位没有改变.UBM是一种客观的、有效的随访工具.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青光眼的治疗

    作者:于海生;王禹;翟刚

    目的 探讨氩激光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间住院和门诊就诊的CRVO继发青光眼21例(21只眼)患者,选择性进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每只眼1300~1600点,分2~3次完成,随访疗效.观察眼压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 超全视网膜光凝21只眼,随访2个月至2年,眼压得到控制17只眼,2只眼发生了玻璃体积血,再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1只眼行小梁切除手术,另1只眼行睫状体光凝术,术后患者眼压均得到控制.结论 氩激光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CRVO继发青光眼安全、有效.

  • 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岚;马玉龙

    目的 观察 Moria One use-plus SBK操作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 方法 选取我院屈光科病例60例(120只眼)用SBK进行前弹力层下制作超薄角膜瓣, VISX STAR S4 IR准分子激光设备施行手术.术后1 d、1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 (1)术后恢复快,反应轻,散光小.(2)超薄的角膜瓣拓宽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治疗范围,使更多的高度近视和角膜厚度不足患者接受了手术. (3)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ASIK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生. 结论 SBK角膜成形术能更好地制作光滑平整的角膜瓣,是LASIK手术患者的佳选择.

  • 21~40岁中青年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及相关生物参数演变趋势

    作者:方严;石一宁;谢驰

    目的 观察国人高度近视眼形成后,21~40岁年龄组间青春发育后期中青年人群的眼底表现和其演变趋势,以及相伴随的眼生物参数的变化.方法 入选包括:21~40岁、屈光度≥-6 D、眼轴≥25 mm.并将年龄分为4组:~25岁组,~30岁组,~35岁组,~40岁组.对门诊查体和就诊人群144例(144只眼)进行眼底照相、A/B超、验光、眼压等相关眼科检查,记录并归纳整理.SPSS10.0统计.根据眼底镜、眼底照相、Heidelberg HRA2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荧光素/吲哚氰绿血管造影检查,将眼底形态分为4组:无变化、黄斑局限病灶、豹纹状眼底、后极广泛病灶或混合(即病理性近视).BVI A/B超仪测量眼轴,并将眼球形态分为无变化、均匀扩张、后巩膜葡萄肿3组.复方托比卡胺散瞳,主观检影验光测定眼屈光度.使用Topcon CT 60自动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 (1)144只眼中,不同眼底改变的构成年龄基本近似(31~38只眼,21%~26%).①71.6%眼底改变呈现非病理性改变,其中42.4%为豹纹改变,25%无眼底变化、并且集中于25岁以下组(44.7%);②28.5%为病理性改变(较前期研究的20岁组的15.8%明显升高),主要形成于25岁以后,并随年龄增加而构成比加大.(2)①~25岁组平均-8 D、眼轴26.3 mm.眼轴28 mm、屈光度-9 D呈现豹纹状改变.②~30岁组、~35岁组平均-10.5 D、眼轴28.3 mm.29 mm以上眼轴呈现病理性眼底改变.③~40岁组平均-11.5 D、眼轴28 mm.眼底变化呈多样.④21~40岁年龄段稳定在-7 D以内眼底可以无改变;豹纹状改变可以耐受较高近视度数达10 D以上、较大眼轴变化27~30 mm;病理性眼底基本分布在12 D左右.四组间,~25岁组与~20岁组相似,~30岁组与~35岁组呈平台状,~40岁组又呈多样性改变.⑤眼压呈现较低平均眼压水平(平均16.28 mm Hg).结论 21~40岁年龄段的高度近视形态变化与年龄、度数有着内在的规律.(1)进入青春发育后期和成年期的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仍在持续;(2)发育期后形成的近视度数控制在-8 D、眼轴27 mm以内眼底可长期保持在豹纹状改变;(3)40岁组在较短眼轴可以出现病理性眼底改变提示正常的机体衰老与高度近视的退行性病变可以重叠,从而加速、加重后者的发生;(4)由于豹纹状改变可以耐受较高近视度数达10 D以上、较大眼轴变化27~30 mm,故豹纹状改变应作为重要的病理前改变标志,控制豹纹状改变的不同阶段,可能阻止进入中老年龄段后病理性改变的演变和发生;(5)应采用校正眼压以排除球壁的影响,各个阶段控制眼压在正常平均值以下1~2个标准差可能是安全控制眼底豹纹状改变向病理性改变转移的指标.

  • 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偏心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剑铭;王登廷;郝保安;苏兰萍;汝亚琴

    目的 观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偏心状况及囊袋变化,探讨发生机理. 方法 选择96例(9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中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根据植入类型分为:A组14只眼(折叠型)、B组34只眼(硬质硬襻型)和C组48只眼(硬质软襻型),在术后2~4个月观察比较各组人工晶状体的偏心距离,以及偏心与前囊膜形态的关系. 结果 A组、B组和C组偏心≥0.5 mm的发生率分别为50%、19%、15%,A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和4.84,P<0.05),偏心≥1.0 mm的发生率分别为21%、6%、3%,两两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偏心≥0.5 mm的人工晶状体中有81%前囊膜未完全遮盖光学部,有24%形成囊膜夹持,人工晶状体向前囊膜遮盖较宽或皱缩明显的方位偏移并基本与两襻支撑方向相垂直. 结论 囊袋皱缩是造成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偏心的主要原因,张力不适宜的襻和不规则的撕囊都可能造成术后囊袋不对称皱缩导致偏心,术中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在LASIK术中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

    作者:王军;陈惠英

    目的 探讨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2126例(4226只眼)LASIK术中采用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结果 LASIK术中并发症有角膜瓣形成不全、角膜瓣完全游离、角膜瓣偏位、角膜瓣下基质床出现"岛屿现象"、发生走空刀、角膜瓣周边渗血、球结膜下出血、小角膜瓣.结论 法国Moria-M2显微角膜板层刀安装方便,安全性、稳定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前后视盘形态和视野的变化

    作者:郭斌;杨新光;范钦华;刘钊

    目的 观察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视力、眼压、视盘形态和视野指数的影响,评估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RT-Ⅱ)在NTG随访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NTG患者32例(47只眼),其中17只眼进行滤过性手术治疗(S组),另30只眼未进行手术治疗(C组),正常对照30例(60只眼)(N组),N组、S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C组在首诊时和6个月后分别进行眼科常规检查、HRT-Ⅱ和Humphrey视野计检查,记录视力、眼压、屈光度以及视盘形态和视野的参数,包括视杯面积(CA)、视盘面积(DA)、盘沿面积(RA)、视杯容积(CV)、盘沿容积(RV)、杯盘面积比(CDAR)、线性杯盘比(LCD)、平均视杯深度(MCD)、大视杯深度(MaxCD)、视杯形态测量(CSM)、视杯高度变异轮廓(HVC)、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T)、视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RCSA)和平均视野缺损(MD)等参数,对比分析各组不同时间点各参数的差异. 结果 S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明显降低(P<0.05),C组在首诊和随访6个月后的视力和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6个月和C组随访6个月之间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MD变化率比较,S组 29.22%(17.07%)和C组27.28%(22.8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前和C组首诊时CA较正常组大(P<0.05),6个月CA变化率比较,S组3.12%(1.10%)小于C组12.38%(4.54%)(P<0.05).S组术前和C组首诊时RA较N组RA小(P<0.05),S组变化率-1.33%(2.54%)与C组3.18%(3.3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后6个月的CDAR较C组随访6个月小(P<0.05),S组变化率13.19%(7.10%)和C组变化率8.82%(12.1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前和C组首诊时之间CSM、HVC、MRNFLT、RC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HVC变化率4.19%(2.55%)小于C组变化率7.33%(3.66%)(P<0.05),S组MRNFLT变化率1.79%(4.35%)小于C组变化率16.31%(11.57%)(P<0.05). 结论 HRT-Ⅱ可以直观反映NTG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细微变化;与药物治疗相比,滤过性手术可能更加有效延缓视神经改变的进一步发展.

  • Epi-LASIK与LASIK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的对比

    作者:李招娜;胡明;曹丽君;刘蕾;张亚丽

    目的 观察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改变,并评价Epi-LASI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40只眼的临床资料,Epi-LASIK和LASIK手术均采用德国鹰视世纪波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6个月,对术后haze、屈光状态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8~25岁,术前佳矫正视力均≥0.8,所有病例均无其他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他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结果 比较术后6个月时Epi-LASIK和LASIK两组手术后haz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与LASIK基本一致,但Epi-LASIK适应证宽,尤其适用于角膜相对较薄、角膜曲率较大的患者,并且能明显减少角膜瓣并发症,较LASIK更为安全有效.

  • 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中的应用

    作者:李娟娟;黎铧;盛智超;胡竹林

    目的 探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患者睫状体脱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确诊为VKHS的患者采用Visante OCT进行0°、90°、160°、180°、340°等方向连续扫描,进行脱离范围和脱离高度的分析. 结果 21例(42只眼)有睫状体脱离, 5只眼可见前部脉络膜脱离,2只眼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沟通.13只眼脱离范围小于90°,7只眼脱离范围为90°~180°,1只眼为360°全周脱离.脱离高度平均值为50%巩膜厚度.睫状体脉络膜脱离高度和范围随治疗好转.结论 前节OCT能发现较为轻微的睫状体脱离,提供激素用量调整的临床依据,是一项有效手段.

  • 先天性黄斑缺损的相干光断层扫描图像分析

    作者:张红;李娟娟;盛智超;胡竹林

    目的 探讨先天性黄斑缺损的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分析OCT对先天性黄斑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先天性黄斑缺损患者15例(20只眼)的眼底照片和OCT图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OCT可显示后巩膜葡萄肿的范围和程度;(2)缺损区域脉络膜层毛细血管层光带消失;(3)缺损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变薄,伴有神经上皮内外层间的分离,层间有低反射带;(4)缺损边缘紧密粘连;(5)缺损累及视盘时呈类似青光眼样视盘改变. 结论 OCT能够显示先天性黄斑缺损患者视网膜细微的形态学改变,结合眼底彩照可对该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

  • 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文芳;宋蓓雯;吴强;杜新华;陈颖

    目的 比较分析小量巩膜外垫压术与巩膜环扎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0例(20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小量巩膜外垫压术(A组)的临床资料,并在同期住院行巩膜环扎垫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40只眼)作为对照组(B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网膜首次复位率A组为90%,B组为95%;佳矫正视力A组为0.48±0.33,B组为0.48±0.28;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展者A组占5%,B组占10%,两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4642、0.9662、0.5089).术后A组出现复视1只眼, B组出现短期高眼压3只眼,黄斑水肿1只眼,复视1只眼;两组术后屈光度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019),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散光度的变化均没有显著差异(P= 0.5444、0.8732、0.0582).结论 外加压手术是一种有效复位脱离视网膜的手术方式,小量巩膜外垫压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而对眼球创伤小、仅改变眼局部形态结构,能避免传统巩膜环扎垫压术的一些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巩膜环扎术治疗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徐婷婷;张晓峰

    目的 探讨巩膜环扎术治疗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分析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后行巩膜环扎治疗的26例(2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只眼为下方视网膜脱离;早期复发者2只眼,中期8只眼,晚期16只眼;其中2只眼为原裂孔未封闭,24只眼为出现新的裂孔.其中14只眼出现视网膜前增殖.行巩膜环扎术后24只眼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者13只眼,不变者11只眼,下降者2只眼.结论 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多发生于下方,巩膜环扎术对有明确周边裂孔, 且增生不明显的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有良好的疗效.

  • 硅胶鼻泪道支架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作者:汪传梅;程意农

    目的 探讨鼻泪道支架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用硅胶管制成鼻泪道支架,在鼻粘膜表麻下经鼻腔植入泪道治疗鼻泪管阻塞及慢性泪囊炎26例(31只眼). 结果 术后平均随诊7个月,溢泪症状消除,冲洗泪道通畅者26例(占83.37%),溢泪、冲洗泪道通畅2例(占6.45%),2只眼植入支架失败,1只眼1周后支架脱出,再次手术植入支架后冲洗通畅.总有效率90.32%.结论 硅胶鼻泪道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 应用冷超声乳化技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观察

    作者:谢冀晖;肖今

    目的 观察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48例(52只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冷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屈光度数的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 结果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0.5者24只眼(46.1%),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34只眼(65.3%),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40只眼(76.9%).有2只眼视力无提高.术中后囊膜破裂2只眼,术后角膜水肿3只眼,后囊膜混浊4只眼.结论 应用冷超声乳化术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要求较高的手术操作技巧.

  • 新鲜多层羊膜移植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荭;朱勤;胡竹林;郑志坤

    目的 观察新鲜多层羊膜移植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15只眼)细菌性角膜溃疡进行新鲜多层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病灶愈合情况及角膜透明程度.结果 15只眼溃疡均达到临床治愈,角膜面残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结论 新鲜多层羊膜移植能促进角膜重新上皮化,抑制炎症和纤维化,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是治疗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

  • 小梁切除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对比研究

    作者:毛彦琪;彭伟;杨飞;王艾萍;孙建西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和丝裂霉素C(MMC)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3例(70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分为LMWH组和MMC两组,各35只眼.LMWH组(实验组)术后用5%LMWH滴眼液点眼,4次/d,共2个月,对照组在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为0.2 mg/ml,时间4 min.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术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完全成功率分别是85.7%与88.6%,条件成功率分别是88.6%与91.4%,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应用LMWH,能有效防止滤过泡瘢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以达到和术中应用MMC近似的临床效果.

  • 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赵伟;孙建初;臧涵怡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临床特点及特殊手术方法. 方法 采用双手切线轮转"削梨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对27例(27只眼),对玻璃体切除手术8~27个月后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结果 术后佳矫正视力≥0.5(0.5~0.8)者15只眼(55.6%),后囊破裂率3.7%.结论 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行"削梨法"超声乳化摘除,眼内组织损伤小,后囊膜破损发生率低,并发症少,是一项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

  •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梅;周本阳;谢驰

    目的 观察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58例(58只眼)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术中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精确的裂孔定位、适度的冷凝和恰当的放置外垫压物.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视网膜复位55只眼,失败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54只眼,不变3只眼,下降1只眼.眼压升高3只眼,服药后恢复正常.冷凝过度1只眼.结论 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非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单可靠、手术成功率高.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观察

    作者:田旭;李明;姚建新

    目的 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34只眼)行全视网膜光凝或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新生血管青光眼病例资料.结果 随访3~29个月,眼压控制良好、<21 mm Hg者19只眼;眼压控制一般但症状基本缓解(21~30 mm Hg)11只眼;眼压控制不佳,>30 mm Hg者4只眼.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或冷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青光眼患者人格特征对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莉;杨新光

    目的 评价青光眼患者个性特点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患者的个人资料,如性别、年龄、婚姻、教育程度及治疗情况,应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和A型行为问卷对10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SCL-90 评分中,非依从组的抑郁和偏执因子评分高于依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型行为问卷测评结果,依从组TH量表得分高于非依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森克评分中,依从组的内外向因子得分高于非依从组,而神经质因子得分低于非依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病程、抑郁和使用的药物种类时患者非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光眼患者的抑郁情绪与治疗的非依从性相关,因此青光眼患者的人格特点对非依从性有一定影响.临床医生对青光眼患者进行准确的人格评估并给予正确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减少非依从性问题的重要因素.

  • 低温冷冻治疗睑缘色素痣疗效观察

    作者:范军华;李学喜

    目的 观察低温冷冻疗法治疗睑缘色素痣的效果.方法 对65例(65只眼)睑缘色素痣患者,将-75 ℃低温冷冻头置于色素痣表面进行多点冷冻,冷冻范围包括色素痣及痣缘健康组织,每点冷冻时间30 s.每周冷冻1次,连续3次.结果 术后随访1年,26例色素痣消失,色素痣基底脱色素,无疤痕形成.33例色素痣明显缩小,不同程度脱色素.4例色素痣无继续长大.2例色素痣略有增大.总有效率90.8%.结论 低温冷冻治疗睑缘色素痣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费用低、无明显并发症等优点.

  • LASIK术前眼底周边视网膜病变检查及处理的价值

    作者:胡入虎;王莉勇;陈鑫;江鑫;蒋文强;陶黎明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LASIK术前1260只眼扩瞳后行眼底检查并作详细记录,对明显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15只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 15只眼光凝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对拟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并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和视网膜裂孔者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 不同类型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囊袋旋转稳定性的临床比较

    作者:苏定旺;钟丘;岑志敏;刘水;毕苏欣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后的囊袋旋转稳定性.方法 将79例(83只眼)随机分为4组,A组25例(26只眼),选择植入Alcon公司SA60AT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B组22例(22只眼),选择Amo公司AR40e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C组21例(21只眼),选择Canon Staar公司的KS-X丙烯酸酯预装式折叠IOL;D组13例(14只眼),选择Bausch&Lomb公司的Akreos-ADAPT一片式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IOL,记录术后IOL襻的位置,计算并比较IOL襻的旋转角数.结果 术后3个月时旋转角度小于或者等于5°者A组为84.6%,B组为86.4%,C组为100%,D组为92.9%;术后第1周、1个月、3个月的IOL平均旋转角数A组分别为(2.04±2.32)°、(2.27±2.13)°和(2.62±2.71)°, B组分别为(2.18±2.11)°、(2.41±2.40)°和(2.73±2.57)°,C组分别为(2.00±1.95)°、(2.05±1.50)°和(2.14±1.71)°,D组分别为(1.29±2.09)°、(1.43±2.34)°和(1.50±2.31)°,各组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人工晶状体的旋转度数3个月内均出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平均增加不到1°.结论 四种型号的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均具有良好的囊袋旋转稳定性.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心理量表测量值变化比较

    作者:李兴育;杨新光;陈蕊;陈莉

    目的 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心理量表测量值变化,探讨焦虑、抑郁两种心理因素在不同类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变化的差别. 方法收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在手术治疗前后测量.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各35例顺利完成心理量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焦虑总分及抑郁总分的差别. 结果手术治疗前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和抑郁总分分别为46.9±7.3、53.8±8.6,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和抑郁总分分别为43.8±7.1、53.8±9.8,两者焦虑及抑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和抑郁总分分别为41.3±5.4、49.7±5.9,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总分分别为47.2±5.9、56.4±6.9,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较术前减轻;然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较术前加重.结论 焦虑及抑郁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发生不同变化,对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治疗.

  •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临床观察

    作者:顾莉莉;王琦;吴栋;杜秀梅;刘洋;秦曦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脉络膜破裂的临床特征、分型及眼底血管造影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17只眼)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临床资料.17例(17只眼)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8只眼同时行脉络膜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果 FFA检查,17只眼中9只眼FFA早期病损部位呈条状或弯月形透见荧光或弱荧光, 晚期呈现强、弱荧光或着染, 或由于出血遮蔽难以显示破裂部位、大小及形态.ICGA检查,5只眼视网膜出血不多,早期表现为破裂灶周围脉络膜充盈缺损,破裂处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断裂,大血管连续性良好,或者大血管亦断裂,晚期可清晰显示脉络膜破裂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多少.3只眼合并浓厚的出血,造影早期亦看不到明显改变,晚期则可见破裂灶.结论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如果合并眼底出血时,ICGA检查优于FFA,并可以根据ICGA检查将其分为脉络膜全层破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玻璃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CBRC)断裂.

  • 倍频532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建国;齐世欣

    目的 观察倍频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倍频532 nm激光对30例(54只眼)增生前期和增生期DR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伴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部光凝治疗.术前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术后定期复查,并记录视力变化及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光凝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 治疗后18只眼(33.3%)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32只眼(59.3%),视力下降4只眼(7.4%),有效45只眼(83.3%),随病变程度加重疗效降低.经FFA检查,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者16只眼,经光凝后水肿完全消退者10只眼(62.5% ),部分消退者5只眼(31.3%),不变者1只眼(6.3%).结论 倍频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安全、有效的方法.

  • 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与LASEK术后干眼症发病率的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黎明;王绍飞

    目的 探讨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OR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干眼症的差异.方法 患者术前均排除干眼症.随机行ORK手术200只眼, LASEK 手术200只眼,分别于术后1 d、10 d、1 个月测定记录泪液分泌(Schirmer1) 和泪膜破裂时间(BUT) .结果 术后1 d,两组Schirmer1 实验和BUT 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周和术后1 个月两组Schirmer 1 实验和BUT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ORK术后10 d和1个月分别有52只眼(26%) 和74只眼(37 %) 符合干眼症的诊断,而LASEK术后10 d和1 个月分别有14 只眼(7 %)和28只眼(14 %) 符合干眼症的诊断.结论 ORK术后干眼症发生率高于LASEK术后干眼症发生率.

    关键词: LASEK ORK 干眼症
  • 视乳头毛细血管瘤1例

    作者:郭建强;吕沛霖

    患者女性,34岁.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9年8月31日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1.0,双眼眼前节正常.右眼散瞳后见视盘颞上侧淡红色球形隆起,直径约1 PD,隆起3 D,表面毛细血管可见.

  • 脉络膜骨瘤1例

    作者:薛秋萍

    患者女性,30岁.发现左眼视物模糊3 d于2009年6月23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指数/40 cm(自诉两侧可以看清),加镜不提高,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正常,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无混浊.眼底:右眼未见异常,左眼视盘边界清,色正常,视盘上方及颞侧可见约6 PD大小的黄白色不规则病灶,稍隆起,表面不平,并有灰色色素沉着,累及黄斑区,黄斑区病灶周围可见半环形出血,黄斑中心凹反光不见.

  • 眼眶蜂窝组织炎致视力丧失1例

    作者:陈洪峰

    患者男性,57岁.突发左眼眶疼痛、眼睑肿胀5 d,4 d前就诊于某医院,诊为"左眼眶蜂窝组织炎",给予克林霉素0.6 g、地塞米松10 mg,每天1次静点",不见好转,症状加重,且出现视力下降.3 d前出现左眼视物不见,遂来我院.入院时查:体温37.8 ℃,左眼视力:无光感,左眼球突出,眼球突出度:左15 mm,右12 mm,眶距97 mm.

  • 下颌瞬目综合征1例

    作者:何利东;向伟;马雅玲;王玮玲;李娜

    患者男性,16岁.主因"自幼发现左眼上睑抬起受限16年"就诊,患者自出生时发现上睑抬起受限,其母发现在吃奶时左眼一睁一闭,随年龄增长症状渐减轻,且发现患儿左眼上抬程度与患儿张口咀嚼说话相关联,张口咀嚼时左眼睁眼程度较好.

  • 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致角膜后弹力层、内皮层脱离1例

    作者:侯桂梅;刘彩辉

    患者女性,28岁.配戴隐形眼镜双眼干涩不适,要求做准分子近视治疗手术.于2009年7月29日来诊.双眼远视力下降16年,配戴框架眼镜6年,近10年连续无间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初期,曾到当地医院检查,被告知正常.近3年时常自觉眼干、眼红、异物感.无眼外伤及手术病史.

  • 先天性无虹膜一家系

    作者:崔敏政

    先天性无虹膜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作者在2009年10月残疾人换证体检中发现先天性无虹膜一家系. 先证者女性,18岁.自幼畏光、视物模糊.父母非近亲结婚,有明显家族史,家族三代中有9人患相同眼疾.查体:全身发育正常,智力正常.

  • 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2例

    作者:杨唐健;曾秀燕;牛勇;张雪平

    例1男性,64岁.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外眼无异常.双眼晶状体皮质轻混浊.双眼视盘色淡红,双眼围绕视乳头周围可见浓密的白色髓斑,从视乳头边缘向外扩展呈羽毛状, 部分视网膜血管隐没于髓斑下,C/D≈0.3,血管行径走向正常,动脉稍变细,A/V≈1:2,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未见明显出血、渗出、水肿灶.

  •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致心功能不全1例

    作者:李真

    患者男性,46岁.既往患II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2007年7月因糖尿病性白内障住院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经过顺利,术后视力恢复好,手术反应轻.

  • 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治疗分析

    作者:连丽英;张志宏;任芬花

    间歇性外斜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斜视.我院1999年6月至2007年6月共诊治12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 爆裂性眼眶骨折CT检查分析

    作者:庞海涛;李霞;赵宁宁

    随着交通、建筑及体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创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爆裂性眼眶骨折的发生,在临床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和影像学技术发展,特别是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普及,手术及药物治疗经验的积累,人们对爆裂性眼眶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有了更深的了解.

  • 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内科合并症用药问题及其相关对策

    作者:许亚静;廖荣丰

    白内障多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这些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内科疾病.对于这类特殊人群,需要在白内障围手术期评估处理相关的手术风险,同时需要考虑合并用药的问题及其处理对策.为此,本文将主要根据这几种疾病及其常用药物与白内障手术的相互影响进行综述,希望能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研究

    作者:骆玮;李静敏

    青光眼滤过手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青光眼滤过泡术后瘢痕化是术后眼压失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青光眼术后抗瘢痕化的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由以往单纯的药物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发展为多种治疗方法方式相结合,为抗青光眼术后瘢痕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及前景.

  • 99TC-MDP不同剂量对兔实验性葡萄膜炎的影响

    作者:张开颜;冼文光;陈海波;赵普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云克)对兔实验性葡萄膜炎的不同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兔10只随机分为99TC-MDP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分别测定兔葡萄膜炎动物模型制模前、制模后5 d、99TC-MDP给药后10 d、停药后5 d两组兔眼前段炎症变化.结果 以眼前段炎症评分作为检测指标,小剂量与大剂量99TC-MDP均能减轻兔葡萄膜炎的眼前段炎症,(P<0.05).但大剂量99TC-MDP对减轻兔眼前段炎症的效果比小剂量更为明显(P<0.05).结论 大剂量99TC-MDP对减轻实验性葡萄膜炎兔眼前段炎症比小剂量更为有效.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