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评价

    作者:李文娟;单武强;张小强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2例(172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86)及研究组(n =86),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加用丝裂霉素与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视力提高、新生血管全部回退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3%(P﹤0.05).结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促进患者新生血管消退,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及应用.

  • 显微镜直视下跨结膜直肌吊线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宏杰;蔡如远;张德志

    随着我国近视人群的增加,与近视相关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病率上升,已成为眼科患者中常见的严重致盲疾病之一.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来说,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使视网膜裂孔封闭,进而使视网膜复位.手术方法分为内路和外路两种,传统的外路手术方法主要步骤:开睑、角膜缘结膜剪开、直肌牵引线、裂孔定位、冷凝、放或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加压等.传统外路手术剪开结膜范围大,手术暴露巩膜面积大、分离结膜下组织及眼外肌、组织损伤大,术后缝线多,结膜水肿重、瘢痕大,恢复慢.自2015年10月以来,我院对不需要巩膜环扎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成功开展了在显微镜直视下跨结膜直肌吊线微创的手术,该手术方法无需大范围打开结膜,无需分离肌肉,患者术后创伤反应小,效果良好.

    关键词:
  •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双微创联合手术临床研究

    作者:韩宇;汤静;叶宏权;杨君

    目的 评价1.8 mm透明角膜微切口晶状体针吸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应用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1例(30只眼)2~11岁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分别行1.8 mm透明角膜微切口晶状体针吸+人工晶状体植入+25 G晶状体后囊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双微创联合手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膜混浊、虹膜粘连及眼压等情况,随访6~12个月.结果 全部手术均顺利,术中前房稳定、操作控制性好,术后炎症反应轻、术源性散光小、视力明显改善,无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偏位或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双微创联合手术应用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对眼表和眼内创伤轻微、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有效.

  • 扫频域Sirius与OCT测量前房深度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陈浩

    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是眼球解剖结构的重要参数,在眼科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如青光眼的诊治和研究,白内障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Sirius通过Scheimflug相机拍摄眼前节的三维图像,可以对角膜,前房虹膜进行精确检测,是眼前节生物测量的利器.扫频域OCT (SSOCT)是新一代的扫频OCT成像更清晰,扫描深度更深.但国内尚无关于SSOCT测量眼前房深度的研究.本研究对Sirius和SSOCT测量志愿者的前房深度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 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蒋勤花;于妍娉

    目的 探讨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丝状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本院眼科以丝状角膜炎为诊断进行治疗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50只眼),予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26例(50只眼),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卷丝数量和症状、体征评分和治愈时间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角膜卷丝数量和症状、体征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角膜卷丝数量和症状、体征评分水平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治愈时间(12.77 ±2.01)d及复发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2.77 ±2.01)d/18.00%,P <0.05;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 =-2.339,P <0.05),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2.00%),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2.439,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显著(2=10.000,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200,P <0.05).结论 自体血清滴眼液可有效减少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后丝状角膜炎患者角膜卷丝数量、缩短治愈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观察

    作者:李善雨;韩冬;李丽;杜哲;王献辉;李杰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住院的IMEM患者34例(34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观察术前、术后1、3个月术眼的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对比敏感度及视物变形程度手术前后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3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 <0.05).术后1、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显著减少(P <0.05),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后1个月显著减少(P <0.05).术后1、3个月对比敏感度各频率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 <0.05).术后1、3个月视物变形程度较术前显著减轻(P <0.05).结论 IMEM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前膜剥除术治疗可提高患者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减轻黄斑水肿及改善视物变形,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比敏感度检测可用于评价IMEM手术治疗效果.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梅;谢驰;于燕;方严

    目的 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从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44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佳矫正视力≤0.5,眼底C/D≤0.6,动态下前房角镜检查房角关闭范围≤270°,房角镜检查(Scheie):房角呈窄Ⅲ、Ⅳ,晶状体按Emery分级标准为Ⅱ~Ⅲ度,在降眼压药物治疗下眼压≤21 mmHg,瞳孔基本恢复正常者]均常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1d、1周,1、3、6个月不同时间段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结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 40例(43只眼)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提高、眼压下降、中央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结构加深、开放度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神经纤维层OCT检查、视野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角膜水肿9只眼,前房炎性渗出6只眼,经治疗均在3~7d内好转、消退.无后囊破裂及玻璃体溢出、无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病例.1例(1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提高、前房深度加深、前房角开放,但眼压持续在30~40 mmHg,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干眼疗效观察

    作者:朱江;李石磊;黄振平

    目的 探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干眼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SLE相关干眼患者35例(70只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17例(34只眼),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B组患者18例(36只眼),使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泪膜稳定性(OSI)值.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 治疗前A、B两组患者的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6、1.60、-0.95、1.59,P >0.05);A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25.62、112.79、36.84、15.25,P =0.00);B组患者用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Schirmer I test、BUT、MTF cut off、OS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60.80、230.00、42.32、38.18,P =0.00);A、B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时间段比较,Schirmer I test 在治疗一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6,P =0.04),BUT、MTF cut off、泪膜OSI在治疗1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64、-3.03、4.52,P <0.01).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SLE相关干眼较单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效果更佳,可以增加泪液基础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膜质量,提高视觉质量.

  • 手术量范围公式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潘美华;杨梅

    目的 探讨斜视手术量范围公式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手术量范围公式设计手术,追踪随访观察患者,比较术后早期和晚期眼位变化,分类观察眼位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早、晚期正位率分别为94.6%和85.0%.术前的斜视类型、斜视度及立体视功能状态均对术后早、晚期眼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手术量范围公式可为斜视手术设计提供良好的借鉴.

  • 非糖尿病患者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病因分析

    作者:郝琳娜;毕春潮;马为梅

    目的 查找非糖尿病患者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方法 采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在本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非糖尿病患者258例(262只眼),经玻璃体切除术及术后检查,包括FFA、ICGA、OCT等相关检查明确玻璃体积血病因,并通过统计学比较.主要指标病因分类及根据年龄的病因分类.结果 非糖尿病患者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病因主要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占61.5%;其次为视网膜裂孔,占14.5%;青年组中常见病因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占45.8%;中年组中常见的病因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占58.0%;老年组中常见的病因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占69.0%.结论 引起非糖尿病患者非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主要病因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其次为视网膜裂孔,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病因不同,青年组中常见病因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年组及老年组中常见病因为视网膜静脉阻塞.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啸;贺涛;程谷萌;邢怡桥

    目的 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法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观察术后黄斑裂孔解剖结构及视力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IMH患者31例(31只眼),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23例(23只眼),患者年龄范围:42~82岁,平均(65.68 ±8.39)岁,行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及注气术.于术后5 d,2周,1、3、6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眼手术前后行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眼底广角眼底照相,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检查.观察手术后患者黄斑裂孔愈合率,手术前后BCVA变化情况,黄斑裂孔的愈合类型,翻转覆盖的内界膜与裂孔的位置关系,椭圆体区缺损直径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黄斑裂孔愈合率为100%.手术前后BCVA有显著性差异(t =8.50,P <0.05),术后视力提高.30例裂孔呈"U"型愈合,1例裂孔呈"V"型愈合.29例内界膜瓣完全贴附于视网膜,2例内界膜未完全贴附视网膜并成桥样附着在裂孔正上方.术后椭圆体缺失直径逐渐减小.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瓣翻转覆盖术治疗IMH可以取得较高的解剖学复位率和裂孔愈合率,提高视力患者视力,是治疗IMH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226例角膜及结膜肿物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杜满;张莉;李鹏;齐洪梅;李晓凤;鹿秀海;王婷

    目的 分析角膜及结膜肿瘤的构成、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 对我院病理科2011年至2017年6年间收集的226例角膜及结膜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9.7岁,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大于良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41,P﹤0.001),本研究中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良恶性肿瘤的病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 =-0.618,P=0.537).从发病部位来看,角巩膜缘肿物常见98例(43.36%),其次是球结膜肿物68例(30.09%).不同部位新发肿物的恶性率以穹隆结膜的恶性率高(33.3%),其次是角膜(25.0%)、睑结膜(15.4%)、角巩膜缘(13.3%)、内眦(12.5%)和球结膜(4.4%).良性肿瘤202例(89.4%),恶性肿瘤24例(10.6%).良性肿瘤中以皮样瘤多见65例(32.2%),其次是囊肿43例(21.3%)、色素痣21例(10.4%)等多见.恶性肿瘤中以上皮内瘤变多见15例(62.5%),其次为原位癌4例(16.7%)、淋巴瘤和鳞状上皮细胞癌各2例(8.3%).结论 本研究发现不同角结膜肿瘤具有各自的临床病理特征,以良性肿瘤为主,角巩膜缘部位肿瘤常见,以穹隆结膜新生肿物的恶性率高,这些不同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角膜和结膜肿瘤的诊断.

  •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杨翠华;陈玲;陈春霞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并发症及手术选择要点.方法 收集我院眼科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4例(84只眼)为研究对象,分为A、B、C 3组,分别行白内障摘除+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比较3组病例的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B、C 3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分别为7.4%、75.9%、96.4%,C组的视力明显优于A组和B组,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平均眼压分别为(12.67 ±6.30)mmHg、(10.72 ±4.37)mm-Hg、(13.89 ±3.03)mmHg,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但C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和B组;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6.75 ±2.79)d、(5.52 ±1.21)d、(2.03 ±0.58)d,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0),C组术后住院天数少.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应根据临床病态发展并结合多种因素而设计,既要能快速降低眼压及保存或提高视力,又要能做到创伤小;对于早中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显著的特点.

  •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效果评价

    作者:汪静;杨昊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超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经我院检查确诊为超高度近视患者84例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框架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屈光度、视力恢复情况、眼轴长度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 d、1周、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均优于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别(P >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视力改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预后.

  • 针刺分离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恒丽;唐广贤;李凡;闫晓伟;马丽华;耿玉磊

    目的 对比分析针刺分离治疗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和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2在石家庄市第一眼科医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随访中连续出现的无功能滤过泡者69例(81只眼),其中,30例(34只眼)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引流钉组);39例(47只眼)为复合小梁切除术后(小梁组).分别对青光眼术后无功能滤过泡者行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或氟尿嘧啶联合针刺分离.观察针刺分离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针刺分离前引流钉组和小梁组的眼压分别为(33.96 ±4.10)mmHg和(32.50 ±3.63)mmHg,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针刺分离后1个月和6个月,引流钉组患者眼压分别降至(12.15 ±3.53)mmHg和(13.56 ± 3.15)mmHg,小梁组分别降至(12.64 ±3.08)mmHg和(14.60 ±4.27)mmHg,与针刺分离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01),针刺分离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分离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分离后功能滤过泡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针刺分离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结膜下出血、前房延缓形成、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引流钉组明显低于小梁组,差异有显著性(χ2=6.26,P =0.01).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滤过泡渗漏、滤过区结膜糜烂等并发症.结论 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或氟尿嘧啶联合针刺剥离对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无功能滤过泡的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与正常年轻人眼视觉质量对比分析

    作者:安琳;连慧芳;陈琛;韦秋红;曾悦;高伟娜

    目的 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眼与正常年轻人有晶状体眼视力、高阶像差(HOAs)及调制传递函数(MTF),分析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眼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5~10月就诊于我科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中植入多焦点IOL患者13例(21只眼),对照组为正常有晶状体眼的年轻人14例(26只眼).术后3个月检查各组纳入眼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佳矫正远视力(BCDVA),视远矫正下的近视力(BCNVA)、屈光状态(球、柱镜度数)以及使用iTRACE全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s)及调制传递函数(MTF).结果 MIOL组术后裸眼远视力与对照组裸眼远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组间裸眼近视力、佳矫正远视力及远视矫正下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OL组术后3个月球镜、柱镜度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mm瞳孔下MIOL组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三叶草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慧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510152025及30 cpd各空间频率下,MIOL组与正常年轻人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近全程视力、高阶像差及调制传递函数均接近正常年轻人眼水平,明显改善了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预后特征相关性分析

    作者:曹端荣;龚静青;金玲;邓铤明

    目的 探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CSC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BMI)、文化水平、病程以及FFA检查结果(渗漏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规律治疗6个月复查视力和FFA,统计患者预后及病情转归.分析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与FFA诊断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各因素中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可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2、7.61、15.77、20.46和14.72,P均<0.05);而性别、BMI、病眼数量和分布、文化水平不影响CSC预后,各因素不同组别预后不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2、2.89和1.27,P均>0.05).对年龄、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墨渍样、多病灶渗漏类型,渗漏面积>1/3 PD,渗漏位置靠近黄斑区域是CS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影响CSC预后的危险因素中,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和渗漏面积与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P <0.05),而年龄与预后不良无明显线性关系(P >0.05).结论 多种因素可影响CSC患者预后,FFA诊断类型与CSC预后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渗漏类型、面积和位置与CSC预后不良呈线性相关关系,在临床上可作为预测CSC预后的指标.

  • Lucentis玻璃体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近远期疗效和稳定性研究

    作者:姬明利;贾俊

    目的 研究Lucentis玻璃体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F)的近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就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70例(70只眼),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眼,试验组进行Lucentis玻璃体注射治疗,对照组进行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DME情况计量表、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水肿OCT图像特征、中央黄斑厚度(CMT)变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稳定性等,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4个月后开始,4个月至12个月期间随访,试验组中患者的BCVA-ET-DRS letters分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试验组提高分数≥1、≥10、≥15和≥20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1).(2)1、3、6、9和12个月后随访,试验组OCT示CMT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P <0.01).(3)6、12个月后随访,试验组的FFA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4)试验组治疗注射3、4、5、6和8次的病例数都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5)试验组治疗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Lucentis玻璃体注射治疗,对糖尿病黄斑水肿的近远期疗效和稳定性优于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移植治疗重症眼表烧伤

    作者:杨子建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培养自体口腔黏膜代替角膜上皮细胞治疗重症眼表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化学伤和热烧伤患者7例(8只眼),取自体口腔下唇黏膜约10 mm×5 mm培养21~38 d,培养方法:新鲜标本用氯霉素冲洗3遍,PBS充分洗3遍后,将标本放入dispase中消化,4℃过夜,第2天将口腔黏膜上皮与皮下组织分开,将上皮组织剪碎后放入酶中37 ℃消化10~20 min后离心1000转5 min,弃上清,培养液重悬细胞后接种.手术方法:冻干羊膜为载体,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面向下,羊膜面向上平铺于眼球上并填塞于结膜下,术后每日点滴0.1%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绷带加压包扎,共2周.2周后术眼点滴人工泪液治疗,未使用抗生素、抗排斥等药物.结果 8只眼术后角膜炎症浸润反应减轻,角膜光滑,荧光素染色无着色.但随访显示所有角膜终仍发生不同程度的血管化.1例患者半年后行角膜移植术,切除角膜组织病理检查报告:纤维组织内多量淋巴细胞,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可见成排毛细血管,部分区可见条状红染匀质物,部分区域有少量复层鳞状上皮覆盖.结论 组织工程自体口腔黏膜移植在治疗重症眼表烧伤和眼表重建中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改进培养技术,才能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燕;吴建华;严立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为PCV的患者15例(16只眼),所有患者均行佳矫正视力、前置镜下眼底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彩色照相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常规内眼手术操作要求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0.5 mg/0.05 ml,注射后3 d联合PDT治疗,随访6个月.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视力变化,以及黄斑区出血渗出吸收和息肉样病灶消退情况.结果 15例患者16只眼在治疗前的平均视力为(0.92 ±0.62)logMAR,经治疗6个月后的平均视力为(0.53 ±0.27)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了(0.39 ±0.32)logMA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416, P <0.05).治疗前患者的平均CRT厚度为(358.17 ±141.29)μm,治疗6个月后的平均CRT厚度为(218.29 ± 50.23)μm,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38.29 ±129.33)μ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492,P <0.05).经FFA及ICGA检查结果显示,有3只眼(18.8%)息肉样病灶表现为减少,有13只眼(81.2%)息肉样病灶表现为完全消退.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PCV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视力,减轻视网膜水肿,降低CRT,减少病灶渗漏.

  • 对比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作者:严欢;龚立艳;李立

    目的 对比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探讨视网膜各层次厚度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我院就诊并通过临床检查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0例(30只眼),分别为康柏西普治疗组(A组)16只眼、雷珠单抗治疗组(B组)14只眼.两组患眼分别行0.05 ml康柏西普或0.05 ml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2、3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注射眼佳矫正视力(BCV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视网膜外核层厚度(ONLT)、平均光感受器层厚度(PLT),以及治疗后3个月BCVA与CMT、ONLT及PLT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1、2、3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BCVA提高2行及以上者,A组有8只眼(50%),B组有9只眼(64%);维持于就诊时水平者,A组有8只眼(50%),B组有4只眼(29%);A组中无视力下降者,而B组中有1只眼(7%).A、B两组治疗后1、2、3个月, CMT、ONLT及PLT较治疗均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CMT、ONLT及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O.05).相关性分析显示,A组治疗后3个月BCVA与治疗后3个月ONLT及PLT均具有相关性,分别为(r =0.667,P =0.005;r =-0.604,P =0.013);B组治疗后3个月BCVA与ONLT及PLT均具有相关性,分别为(r =0.649,P =0.012;r =-0.771,P =0.001);A、B两组治疗后3个月BCVA与CMT无相关性(P >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雷珠单抗治疗BRVO所致黄斑水肿有相似疗效,视网膜ONLT及PLT与BCVA具有相关性.

  •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在FEMTO-LASIK术前行优化脉冲光治疗的前瞻性评价

    作者:张青;王静;许育新;陶黎明

    目的 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行优化脉冲光(OPT)治疗对飞秒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FEMTO-LASIK)术后眼表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7月来我院拟行FEMTO-LASIK手术并有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28例(56只眼).所有患者均行双眼FEMTO-LASIK手术,随机选取一眼为实验组,术前行OPT治疗联合睑板腺按摩,另一眼为对照组,不予OPT治疗,单纯予睑板腺按摩.术后1周、1个月分别完成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脂质分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等检查.结果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睑缘形态、分泌物性状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眼评分低于对照眼.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两组眼部评分有统计学差异,且实验眼评分低于对照眼.5项指标中除睑缘形态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F =14.67,P <0.01)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睑缘形态实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OPT联合睑板腺按摩较单纯睑板腺按摩更易使MGD患者睑脂排出,进而改善了睑板腺功能及泪膜的稳定状态.

  • 眼科首诊的全身转移性小细胞肺癌1例

    作者:王娟;姚瑶;冯丹丹

    患者男性,49岁.因"右眼视物遮挡伴视力下降20余天"就诊.2017年5月20日至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密度稍增高.查右眼眼底后极部视网膜实性隆起,色灰白,视网膜表面可见弯曲爬行的血管,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未见视网膜裂孔,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B型超声检查提示:右眼后极部可见数个不规则低回声隆起区,右眼继发性视网膜合并脉络膜脱离.头颅MRI提示:右眼球壁异常信号,考虑肿瘤合并视网膜脱离(图1,2).胸腹部CT检查提示:(1)右肺下叶背段肺癌伴右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图3).(2)肝内多发转移灶(图4).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26.6mg/L;血生化检查:白蛋白39.8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4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4U/L、乳酸脱氢酶344U/L.收住我院肿瘤内科治疗,入院肺功能检查:中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支气管纤支镜提示:右肺癌(累计右下叶背段及基底段).病理活检示:低分化癌,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考虑小细胞癌.行核医学(ECT骨骼)检查提示:胸5、腰5、右侧股骨中下段异常浓聚灶,考虑骨转移癌可能.明确诊断后,行EP方案化疗.

    关键词:
  • 以内斜视首发的视神经胶质瘤误诊1例

    作者:赵丽娟

    视神经胶质瘤是发生于视神经内胶质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早的临床表现是慢性进行性视力减退,但由于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常不引起注意,甚至由于视力较差,出现失用性斜视,才引起家长注意.进而以斜视为首诊就诊小儿眼科.我院于2015年出现门诊以内斜为首发的视神经胶质瘤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视网膜巨大裂孔伴视网膜脱离1例

    作者:刘彩辉

    视网膜巨大裂孔是指大于1/4眼球周径[1]的视网膜裂孔,临床少见,约占全部视网膜脱离的0.5%左右,视网膜裂孔较小、单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超声检查大多可以明确诊断,但裂孔较大,裂孔边缘视网膜翻卷后的超声表现明显异于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声像图表现,应引起临床医生及特检医生的注意,本院遇到一例巨大视网膜裂孔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就其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男性患者,56 岁.因外伤后左眼视物不清1 个月来诊,查体双眼角膜透明,房水清,右眼前节大致正常,眼底视盘边界清,玻璃体内见少量白色絮状混浊,左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玻璃体内絮状混浊明显,颞侧见带状黄白色隆起,其后未见视网膜血管,超声检查可见左眼颞侧球壁前见带状中等回声,其前方见片状等回声,形态不规则(图1),颞侧周边轴位扫描,可见"钩状"中等回声与球壁相连(图2),缺乏动度及后运动,广角眼底照相显示玻璃体腔内见带状病变,其上见扭曲血管(图3),散瞳检查,见颞侧周边巨大裂孔,裂孔鼻侧视网膜向玻璃体腔内卷曲.

    关键词:
  • 双向Glenn术后一过性失明1例

    作者:秦霖;王侃;林宇;林冬群

    患者男性,9个月.因"发现心脏杂音8个月"于2016年11月28日入院.入院后心脏彩超提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狭窄,卵圆孔未闭,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二、三尖瓣少量返流.心脏CT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不定型单心室,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下狭窄,房间隔缺损.血气分析示:pH:7.38,PaO2:51.7 mmHg,PaCO2:28.4 mmHg,SaO2:83.1%.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16年12月6日行双向Glenn术(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肺动脉环缩术,术前测主肺动脉压为19mmHg,术中测主肺动脉压(上腔静脉压)为18 mmHg,术后氧合差,予维持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氧浓度50%~90%,PaO2波动在36.7~52.7 mmHg,SaO2波动在65%~85%,予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镇静,先后予头孢呋辛钠、亚胺培南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液、氟康唑注射液等抗感染,西地那非降肺动脉压.经治疗后于12月22日拔除气管插管,SaO2波动在76%~86%.12月27日发现患儿双目向左上方凝视,目光不能追随物体及人脸移动,用手电筒照射患儿双眼无反应,对声音反射灵敏,四肢活动正常.眼部检查见双眼角膜透明,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眼底视乳头色淡红,边界清,A/V 约2/3,黄斑中心凹反光(+).经呼吸湿化氧疗、利尿后,患儿SaO2波动在83%~92%,CVP波动在9~13 mmHg.12月28日患儿双目凝视症状缓解,手电筒照射患儿双眼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灵敏.12月30日患儿视觉基本恢复,目光可追随物体及人脸移动,可辨认亲人,对细小物体反应灵敏,无目光直视、眼颤等症状.

    关键词:
  •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

    作者:戴青;高自清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称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已成为全球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nAMD的特点是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并导致渗出、出血、视网膜水肿等,严重损害视力.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眼部相关因素和全身因素等.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nAM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抗VEGF药物在眼部的临床应用,使nAMD患者的视觉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抗VEGF药物已成为nAMD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就nAMD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