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及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谌金金;严涛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超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12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9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1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CRP水平,同时行眼科mfERG检查.结果 随着DR病程分级的进展,hs-CRP逐渐增高,PDR组hs-CRP显著高于NPDR和NDR组(P<0.05),NPDR组hs-CRP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4、5上均比对照组、NDR组和NPDR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NP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上与NDR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5),NDR组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在环1、2、3上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hs-CRP的水平与DR分级呈正相关(r=0.782,P<0.05);mfERG的N1波及P1波反应密度与DR分级呈负相关(r=-0.734,P<0.05).结论 不同程度的DR的C反应蛋白和多焦视网膜电图有变化,而且有相关性.DR患者mfERG功能与hs-CRP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fERG检测联合hs-CRP检测在DR疾病的早期诊断、随访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血清ET-1、VCAM-1在视神经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宝华;刘平;王新

    目的 观察视神经炎患者血清中内皮素-1(ET-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浓度,探讨其在视神经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 法检测60例急性视神经炎患者(患者组)确诊当日(治疗前)与糖皮质激素治疗后3个月末血清中ET-1、VCAM-1水平,并与50 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给予空白对照.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血清ET-1、V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ET-1、VCAM-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血清ET-1、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36,P<0.05).结论 血清ET-1、VCAM-1在视神经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于视神经炎预后的评价.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汤代文;荣瑜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临床确诊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0例(20只眼).对照组单纯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只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定期随访半年.结果 对照组中17例(17只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手术成功率70.00%;治疗组20例患者中,19例(19只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成功率9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视力大于0.5为12例,占60%,对照组术后视力大于0.5为5例,占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前房出血、葡萄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多层羊膜移植治疗重度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柯兰;杨燕宁

    目的 观察多层羊膜移植治疗重度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重度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患者经局部相关药物治疗后无效、角膜溃疡形成或角膜溃疡经久不愈11例(11只眼),采用多层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给予睑缘清洁、局部人工泪液及红霉素眼膏治疗,随访2~3个月.结果 11例重度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患者外层羊膜溶解时间为4~11 d,内层羊膜溶解时间为9~25 d.11只眼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多层羊膜移植应用于重度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可以促进溃疡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疗效观察

    作者:马玲

    目的 观察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治疗各类型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行双眼外直肌后退术的5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记录比较每一位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眼位及视功能,分别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看远和看近的平均斜视度,以及远近斜视度差值的改变.结果 52例患者中,基本型28例,外展过强型11例,集合不足型13例,均行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术前、术后斜视度数变化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眼外直肌后退手术是治疗各类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

  • 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后囊破裂中的应用

    作者:单保生

    目的 探讨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处理后囊破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例(233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36只眼后囊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发生后囊破裂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白内障后囊破裂中的手术技巧.结果 36只眼出现后囊破裂(1.54%),其中27只眼运用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处理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和残余皮质,有效防止残余皮质坠入玻璃体腔.结论 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一种处理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和残余皮质的安全、有效的技术.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术后黄斑下积液的OCT观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永卷;李寿玲

    目的 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外路复位术后进行黄斑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术后黄斑区积液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到我院就诊,均采取巩膜扣带手术治疗且术后视网膜均复位成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有40例(40只眼),分别于术后半个月、1、3、6个月行佳矫正视力(BCVA)、OCT检查.按积液情况及积液吸收时间长短分组,术后半个月黄斑下无积液,即无积液组;术后1个月黄斑下积液吸收,即1个月组;术后3个月黄斑下积液吸收,即3个月组;术后6个月黄斑下积液吸收,即6个月组,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半个月黄斑下无积液19只眼(无积液组).有积液21只眼,其中1个月组10只眼,3个月组6只眼,6个月组5只眼.手术前患者平均logMAR视力为1.29±0.72,术后各组平均logMAR视力分别为0.31±0.23、0.35±0.26、0.55±0.39、0.71±0.34,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集术后各组OCT扫描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得出,视网膜脱离范围和脱离时间为影响黄斑下积液吸收的因素(rs=0.544,rs=0.716).结论 视网膜脱离范围和脱离时间对术后黄斑下积液吸收有影响;黄斑下积液吸收时间长短可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积液持续时间越长对患者视力损害越大.

  • 0.1%他莫克司滴眼液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症疗效的评估

    作者:顾正宇;廖荣丰

    目的 探讨0.1%他莫克司(FK506)滴眼液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7例14只眼)和B组(7例14只眼).A组使用0.1%FK506滴眼液、0.3%玻璃酸钠滴眼液及佩戴角膜绷带镜进行治疗.B组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佩戴角膜绷带镜进行治疗.A组和B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各时间点对患者进行主观指标检测:眼表疾病指数(OSDI)以及客观指标检测:Schirmer I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L).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主观和客观指标的改善情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OSDI评分、BUT和FL在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在A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得到改善,A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0.1%FK506滴眼液治疗cGVHD相关干眼症,在改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方面有更显著的效果.

  • 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卢文胜;王晓冰;韩冬;赵云;郝翠霞;高宁洲;高雅梅;吕建华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继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白内障术后继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病例,其中单纯白内障术后6例,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术后11例,采取Nd:YAG激光切开晶状体后囊及前部玻璃体,使玻璃体水囊与前房沟通.3只眼接受3次激光治疗,5只眼接受2次激光治疗,9只眼接受1次激光治疗.检查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1周,1、3个月的眼压及前房深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1 d眼压明显下降,前房加深,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 d眼部情况趋于稳定,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白内障术后继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及时采取Nd:YAG激光治疗,沟通前房与玻璃体水囊,重建房水正常流出通道,可有效缓解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降低眼压,保护视功能.

  • 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春丽

    目的 观察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100例,根据本院临床研究中心经过双盲法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使用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使用3.0 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散光等恢复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矫正情况,研究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膜地形图散光比较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微切口在患者散光的矫正率中随时间变化增长.检测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目.术后7 d,研究组角膜内皮细胞单位密度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30 d、90 d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角膜内皮细胞增长长期随访中,微切口与小切口无明显差异.通过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7 d、30 d、90 d眼内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变化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统计学显示无意义.结论 同轴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有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对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影响

    作者:刘卫华;王军

    目的 观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对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4至10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选取60岁以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78例(78只眼),术后1~7 d所有患者均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4次/d,术后8~30 d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4次/d, 按信封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B、C 3组,各为26例.A组为对照组不再加药;术后1~30 d B组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C组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观察A、B、C 3组术前、术后7 d、30 d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I).结果 A、B、C三组术前BUT、FL、Schirmer 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A组FL较术前增加,BUT较术前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7 d C组FL分值较A组B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7 d B组BUT较A组、C组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5).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早期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应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更利于术后早期角膜上皮的修复,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术后早期可延长BUT,加快术后早期泪膜恢复.

  • 联合疗法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

    作者:郭黎霞;申然;郭志远;王艳娜;王延岭;武静;范肃洁

    目的 观察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随机对照临床回顾性研究,65例(65只眼)经眼科常规检查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非缺血性CRVO患者纳入研究.按治疗方法分两组:一组为康柏西普+激光组(CL组),一组为康柏西普组单纯注射组(C组),分别为31例(31只眼)、34例(34只眼).CL组只注射康柏西普次数1次,随访时间(4.12±1.81)个月,C组注射次数1~3次,随访时间(3.98±2.02)月.比较术前、术后1、2、3个月两组间以及各组内部的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结果 CL组、C组视力提高率分别为51%、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L组患者CMT为(638.31±174.23)um,C组患者CMT为(619.65±176.08)um,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不同观察时间点平均CMT(F=14.157,16.4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L组治疗后不同观察时间点平均CMT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有效的促进黄斑水肿吸收,同时减少了玻璃体腔注射次数.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应用纳吸绵治疗慢性泪囊炎

    作者:许育新;蒋正轩;刘东伟;陶黎明

    目的 评价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En-DCR)联合应用纳吸绵(Nasopore)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慢性泪囊炎90例(96只眼)随机分成两组:纳吸绵组和支架组各48只眼.两组均行En-DCR,纳吸绵组应用纳吸绵置入吻合口,支架组应用泪囊鼻腔引流支架(NLDS)支撑吻合口.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吻合口愈合情况及肉芽、瘢痕组织形成情况.结果 终完成随访者84例(90只眼),纳吸绵组41例(45只眼)和支架组43例(45只眼).随访至术后6个月,纳吸绵组手术成功率97.8%(44/45)高于支架组88.9%(40/45),吻合口肉芽组织形成率6.7%(3/45)低于对照组24.4%(11/45),瘢痕组织形成率8.9%(4/45)低于28.9%(13/45).结论 En-DCR联合纳吸绵应用能够减少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亦减少鼻内镜下随访换药次数,简便高效.

  • 不同屈光手术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高娜;武正清;何芳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行LASIK与LASEK两种手术方式对双眼视功能(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影响,以寻求导致LASIK与LASEK术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的原因,同时为近视眼患者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量的设计提供另一参考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来我院行LASIK术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作为LASIK组,选取例来我院行LASEK术60例(120只眼)近视眼患者作为LASEK组,LASIK组和LASEK组所有病例近视度数<-6.00 D,年龄<30岁.观察LASIK组和LASEK组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的变化,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术前戴镜比较,LASIK组和LASEK组在手术后1周、1个月的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术后1周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个月、3个月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ASIK和LASEK术后双眼调节幅度、AC/A及调节灵敏度均呈一过性的降低,然后逐渐恢复,与早期近距离阅读困难和视疲劳有关.

  • 曲安奈德重复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作者:王艳辉;冬敏;李云环;李善雨;路璐;王莉菲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A)重复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40只眼)因IMEM接受TA重复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照相、OCT检查,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病史长短,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主观症状变化、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对各项指标进行正态性分析,正态数据的采用t检验.结果 40例患者中,36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视力改善2行者为25只眼,占62.5%;视力改善3行以上为11只眼,占27.5%,4只眼视力未提高,无视力下降眼.手术前视力,手术后1、3、6个月的BCVA分别为0.97±0.33、0.89±0.27、0.75±0.22、0.63±0.20,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3.167,7.722,12.227,P<0.05).手术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手术后1、3、6个月黄斑区厚度分别为(482.22±77.369)μm、(438.22±70.317)μm、(388.02±50.452)μm、(343.52±39.577)μ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t=14.692,12.934,14.279,P<0.05).所有视物变形患者的症状消失或好转.结论 TA重复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IMEM安全有效,术后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物变形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 二种负压吸引方式硅油取出术临床观察

    作者:侯泽江;刘少勤;张进松

    目的 观察二种负压吸引方式硅油取出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以及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两个阶段在本院行硅油取出术的临床连续病例.采用二种负压方式:前一阶段是采用负压吸引器恒定负压硅油取出28例(28只眼).后一阶段是采用20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10 ml后固定住活塞,利用此产生的递减负压取出硅油29例(29只眼).结果 前组病例中有硅油泡残留8只眼,脉络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再脱离2只眼,后组无明显硅油泡残留,有1只眼视网膜再脱离,术中、术后无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一次性注射器抽吸所产生的递减负压较负压吸引器产生的恒定负压更有利于眼内硅油的安全有效取出,硅油残留少.

  • 五水头孢唑林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彦超;吴一湘

    目的 探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入河北省邢台市眼科医院眼科治疗且被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的患者200例,按患者病例号分为两组:病例号为奇数者归为对照组(n=100),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7 d;病例号为偶数者归为观察组(n=100),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左氧氟沙星联用治疗7 d.依据:患者眼睛的异物感、前房积脓情况、疼痛、畏光、结膜及睫状出血、分泌物情况等方面评价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评分;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不良反应率、患者的预后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等.结果 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眼睛的异物感、前房积脓、疼痛、畏光、结膜及睫状出血、分泌物多等症状均明显减轻(P<0.05);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治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的治愈率(χ2=15.27, 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12.0%的不良反应率(χ2=4.348, 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眼部刺痛;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0%明显高于对照组90.0%(χ2=4.031, 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预后因素分析发现:高龄、基础病、照顾者的文化程度和对角膜炎的认识程度、及时治疗的程度均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P<0.05).结论 五水头孢唑林钠联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症状改善明显,同时加强对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家属的宣教将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眼眶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MRI成像特征及临床分析

    作者:韦超兵;赵立宇;方严;吴昌凡

    目的 探讨眼眶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MRI成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眼眶MALT淋巴瘤病灶在MRI中的形态、大小、部位及与临近组织的关系,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注意要点.结果 11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35~76岁,平均63.8岁;临床表现中眼球突出4例,眼部包块7例;MRI示肌锥外间隙8例,肌锥内外间隙3例;9例结节状生长,2例呈弥漫性生长.所有例病T1WI、T2WI均呈等信号,信号均中等强化;病理组织特点,11例患者CD20、CD45部分CD79a表达均(+)、bcl-2(+):9例(81.8%)、MUM-1(+):6例(54.5%);Ki-67(+):8例(72.7%).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或部分活检,局部放疗治疗5例,随访1~4年,均无复发或再生长.结论 眼眶MALT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多位于肌锥外间隙,MRI 成像T1WI、T2WI均呈等信号,均匀强化.结节性病灶者可手术治疗,弥漫性病灶可在手术治疗后需辅以局部放疗治疗,复发率较低.

  • 相干光断层扫描术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陈吉利;曹婷怡;许斐平;王莎莎;郑策

    目的 运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术(OCT)研究无手术并发症的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临床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共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的佳矫正视力<0.3的患者72例(72只眼),于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佳矫正视力(BCVA),并于术后1个月行OCT检查.结果 入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8.2岁.患者术后1个月BCVA小于0. 3者占5.1%.OCT检查提示,导致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有高度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黄斑前膜、视网膜劈裂症、黄斑孔、视网膜色素变性.Logistic 回归模型提示患者年龄是照成术后1个月低视力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本研究中,术后1个月OCT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原发病.

  • Nd:YAG激光联合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植入治疗难治性泪道阻塞临床观察

    作者:傅同圣

    目的 探讨难治性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门诊的难治性泪道阻塞患者41例(58只眼),对所有入组患者行泪道激光联合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植入的治疗,随访1年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计纳入患者41例(58只眼),其中治愈38只眼,占65%,好转14只眼,占24%,无效6只眼,占10%.

  •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佳

    目的 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34例(34只眼),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38只眼),给予常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0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阻力指数(RI)参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SV、EDV与眼压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r=0.664,0.506, P<0.05),RI与眼压水平呈现负相关(r=-0.392, P=0.0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4,P=0.793).结论 曲伏前列素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降低眼压机制可能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治疗效果有效、安全.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裴世林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用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眼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4例(84只眼),随机分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术前眼压及视力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本组术前,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组术前(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高于观察组7.1%(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明显降低眼压并改善视力,值得推广.

  • 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伴后巩膜葡萄肿患者眼轴的测量

    作者:龙波;赵国平

    目的 比较研究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伴后巩膜葡萄肿患者的眼轴测量方式.方法 纳入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伴有黄斑区后巩膜葡萄肿的患者进行研究,共48例(72只眼),分别采用IOL-Master、注视下接触式A型超声和普通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其眼轴,并依据IOL-Master测量值将眼轴分为A段(26.0~28.0 mm)和B段(≥28 mm),比较各种方式测量下眼轴的差异.结果 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较IOL-Master的测量值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在注视下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中,A段与IOL-Master测量的差值较B段眼轴段的测量差值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普通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中,A段与IOL-Master测量的差值较B段的测量差值小(P<0.01).结论 A型超声和IOL-Master在测量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伴有黄斑区后巩膜葡萄肿患者的眼轴时,测量值存在差异,但是注视下接触式和普通接触式A型超声测量之间无明显差异.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底改变临床分析

    作者:张小妮;王玉瑾

    目的 了解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眼底改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选择325名出生后窒息新生儿经颅脑CT检查确诊的57例SAH患儿纳入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Ⅱ)于生后24~72 h内行眼底检查,观察SAH患儿眼底特点及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情况.眼底出血程度分Ⅰ、Ⅱ、Ⅲ、Ⅳ级.设正常足月适于胎龄儿20例为对照组.结果 ①57例SAH患儿中,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84.2%(48/57),主要表现为视乳头水肿18例(37.5%)、视网膜出血27例(56.3%)和血管痉挛3例(6.2%),对照组眼底异常改变阳性率为5.0%(1/20),仅表现为视乳头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0,P=0.001).出血程度Ⅰ级者10例(37.1%)、Ⅱ级者7例(25.9%)、Ⅲ级者6例(22.2%)和Ⅳ级者4例(14.8%).②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严重程度与SAH程度呈正相关(r=0.632,P<0.05).结论 ①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56.3%;②动态用RetCamⅡ监测SAH患儿视网膜出血情况可能有助于SAH患儿颅内病变的早期判断和预后,并客观指导临床治疗,其方法方便、直观、安全.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房水及玻璃体中TF、VEGF的定量检测及分析

    作者:徐晨;苗林;陈丽娟;陈辉

    目的 测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房水及玻璃体中的组织因子(T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及与DR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眼科住院就诊的拟行白内障手术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B组)、DR组(C组),增生型DR组(D组),玻璃体对照组(E组).收集A、B、C、D组房水标本、D、E组玻璃体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房水及玻璃体中TF和VEGF含量.结果 房水中的TF与VEGF浓度随着DR的不同程度呈增高的趋势,在增生型DR病变组TF与VEGF浓度明显增高(P<0.001),该组患者玻璃体TF与VEGF含量明显增高,与玻璃体对照组(E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组中房水及玻璃体中的VEGF与TF二者有显著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F和VEGF高表达可能在DR病程进展及病情严重程度中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

  •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抗青光眼术后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郭黎霞;张志宏;崔宏宇;吕爱国;范肃洁

    目的 评价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抗青光眼术后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邯郸市眼科医院行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34只眼).对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中央、鼻侧、颞侧、上方及下方共五方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测量.结果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抗青光眼术后五方位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均无损伤(P均>0.05).结论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抗青光眼术后对五方位角膜内皮无影响.

  • 高度近视患者的视野改变及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百珂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的视野改变特点,并对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术后效果进行探讨与评价.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本院接受屈光性角膜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共214只眼)为研究对象.视野检查总结视野改变特点.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3只眼)与对照组(111只眼)各60例.观察组采用SMILE术,对照组采用LASIK术.对比两组术后的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被检查214只眼中53只眼(24.8%)视野正常.161只眼(75.2%)视野显示不同程度的缺损.视野缺损特征包括:上方缺损59只眼(36.6%),下方缺损28只眼(17.4%),与盲点相连的束状缺损15只眼(9.3%),盲点外露11只眼(6.8%),向心性缩小9只眼(5.6%),旁中心暗点5只眼(3.1%),不规则缺损44只眼(27.3%).术后3个月时两组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78±0.31)、(0.62±0.24),矫正视力分别为(0.12±0.39)、(0.79±0.33),角膜屈光力分别为(39.74±5.63)、(32.13±5.04),屈光度分别为(-0.23±0.06)、(-0.74±0.23);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屈光力及屈光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7.4%,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的视野变化以颞上方缺损为多见,同时具有多样性、不规则性等个体差异.SMILE对于患者视力的改善效果要优于LASIK.

  • 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赵晓金;朴勇虎;丁相奇;钱立峰

    目的 观察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手术中临床应用效果及人工晶状体轴位稳定性.方法 对59例(89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矫正近视力、残留散光度、人工晶状体的轴位稳定性.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矫正近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0.45±0.13)D与术前散光(2.18±0.58)D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57,P<0.05);人工晶状体平均旋转度为(2.14±1.78) °.结论 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提供良好远、近视力,提高患者术后视远脱镜率及视近脱镜率,患者满意度高.

  • 曲安奈德联合抗VEGF药物球内注射治疗脉络膜结核瘤1例

    作者:惠巧艳;李晶明;郭省香;秦莉

    患者男性,1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1个月就诊,无眼痛眼胀、恶心呕吐,有肺结核病史.入院眼科查体: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02,矫正不提高,右眼眼压:13 mmHg 左眼眼压:12 mmHg,双眼屈光间质清,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底视盘色淡红,边界清楚,C/D=0.2,黄斑中心凹上方可见一直径约2 PD大小的黄白色病灶,呈半球形隆起状,周围有渗出,水肿明显,中央可见斑点状色素沉着及少量点状出血点,病灶下方5~8点及上方10~12点处周边部视网膜呈放射状皱褶样改变,波及黄斑区,黄斑水肿明显,中心凹反射不清(图1A,1B).

    关键词:
  • 脉络膜缺损伴双视乳头1例

    作者:刘彩辉;孙源;吕欣昱

    患者女性,47岁.因左眼前黑影飘动3 d就诊,患者自述左眼前有黑影飘动3 d,右眼自幼视力不佳,查:右眼外斜约15度,视力手动不能矫正,左眼位正,视力0.8,-0.75 DS/-0.5 DC×70°可矫正至1.0,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底可见视乳头发育异常,隐约见2个视乳头,均见独立的视网膜血管自视乳头穿出,向周边走行,下方见较大脉络膜缺损,可透见瓷白色巩膜组织(图1),左眼玻璃体见白色絮状混浊,黄斑区见小的斑片状色素脱失灶.

    关键词:
  • 结膜鳞癌眼球摘除1例

    作者:陈星;于建春;周丹英;沈健

    患者男性, 72 岁.因"左眼不适感半年余"于2015年9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结膜溃疡"行"结膜瓣覆盖术",术后3个月自觉有左眼异物感.患者因"左眼痛伴异物感4月余"在我院诊断左眼角结膜新生物,于2016年4月6日行左眼角结膜新生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鳞状上皮增生,部分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变,浅层间质内见癌细胞浸润".

    关键词:
  • 激光前囊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曾琨;冯其高;马大卉;田汝银

    自50多年前第一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开展以来,这项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推广.而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CCC)是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关键步骤,这项技术的完成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保证了人工晶状体的光学居中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 后巩膜加固术研究新进展

    作者:高婷婷;邴启斌;龙琴

    后巩膜加固术是用异体巩膜等材料加固变薄的眼球后极部的一种手术方法.自开展以来,在手术方式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和发展,尤其在治疗病理性近视方面已有深入研究.本文对后巩膜加固术在作用机制、材料和术式、临床应用和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后巩膜加固术的临床意义及前景.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