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田裕民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量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年龄、斜视类型、融合功能、有无同视机训练分组进行研究并观察疗效.结果 86例随防时间为术后1周、8周和1年,正位68例(79.07%),轻度欠矫或过矫14例(16.28%),明显欠矫或过矫4例(4.65%),眼位正位率与年龄、斜视类型无相关性(P>0.05),而与术前融合功能有关(P<0.05),手术后进行了同视机训练,对患者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有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 早期手术及术后同视机训练,可获得双眼单视功能,术前融合功能对术后眼位有明显影响.

  •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蕾;王兴民;邱红;刘春艳

    目的 评价氪多波长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1例(31只眼),分别多次氪多波长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结果 观察及随访1~12个月,22只眼眼压<21 mm Hg,成功率占70.96%,5只眼视力有提高,占16.13%,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达100%.未见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氪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突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疗效确切、成功率高的治疗方法.

  • 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的比较

    作者:成拾明;周霞;许玲

    目的 比较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前房深度(ACD)及晶状体厚度(LT)的差异及重复性.方法 对正常人49例(49只眼)分别用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散瞳后的ACD及LT.结果 Pentacam测量的ACD为(3.81±0.22)mm,A型超声测量结果为(3.70±0.31)mm,两者相差0.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ntacam测量的LT为(3.43±0.23)mm,A型超声测量结果为(3.54±0.34)mm,两者相差0.1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ntacam测量ACD及LT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00和 0.92~0.97,变异系数分别为0.09 和0.10;A型超声测量测量ACD及LT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是0.98~0.99和0.99~1.00,变异系数分别为0.16 和0.18.结论 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屈光不正患者ACD、LT的差值较小,但两者能否相互替代仍需进一步研究.

  • 中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使用0.01%丝裂霉素预防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莉;卢薇;李玉茹;税丹;毛科

    目的 探讨根据激光切削深度选择0.01%丝裂霉素C(MMC)作用时间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形成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240只眼)行LASEK,术中用0.01%MMC滤纸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后的基质床上,切削深度75~100 μm浸润10 s,101~130 μm浸润15 s,131~160 μm浸润20 s,161 μm以上者浸润25 s.观察术后1、3、6个月时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个月20只眼出现0.5级Haze,6只眼出现Ⅰ级Haze,术后3个月16只眼出现0.5级Haze,4只眼出现Ⅰ级Haze,至术后6个月6只眼0.5级Haze,未见Ⅱ级以上Haze出现.不同的切削深度经MMC处理后Haze的出现在各组间差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EK术中应用0.01%MMC并根据切削深度选择作用时间能有效地抑制Haze的形成.

  • IOL Master与Pentacam对角膜曲率及前房深度测量的比较

    作者:宋超;孟觉天

    目的 比较IOL Master与Pentacam测量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的差异.方法 纳入166例(332只眼)正常眼,分别采用IOL Master、Pentacam测量角膜曲率(K1、K2)和前房深度(ACD)与角膜中央厚度(CCT)之和.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平均角膜曲率(K)[K=(K1+K2)/2]及ACD与CCT之和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IOL Master和Pentacam测得的K值分别为(43.49±1.41) D,(43.39±1.4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测得的ACD与CCT之和分别为(3.78±0.25) mm、(3.80±0.31) mm,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16).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均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1,P<0.001;r=0.721,P<0.001.结论 IOL Master和Pentacam均可较准确的测量正常眼的角膜曲率与前方深度,两种仪器在临床应用上可相互替代.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谷晨;王婷;史伟云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角膜植片低内皮细胞密度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方法 PKP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500个/mm2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5例(15只眼),根据晶状体核硬度分别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行相应的围手术期处理,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裂隙灯观察角膜植片情况.结果术前内皮细胞计数为(1195±315)个/mm2,术后3个月内皮细胞计数为(1044±3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内皮损失率为12.6%.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分别为0.06±0.09和0.35±0.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提高>5行标准视力表.白内障术后6个月之内无一例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结论 PKP术后角膜植片内皮细胞计数<1500个/mm2的患者,只要注意围手术期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注意术中保护角膜内皮细胞,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 激光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治疗全泪道阻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华;肖湘华;杨晓钊;朱秀萍

    目的 观察新型材料制成的泪道全管与激光联合治疗全泪道阻塞(泪小管+鼻泪管)的治疗效果.方法 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泪小管或泪总管加泪囊阻塞的患者69例(69只眼)均接受激光疏通+鼻腔逆行置管的方法治疗,观察患者的症状和泪道疏通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观察3~6个月,治愈56例(81.2%),有效5例(8.4%),无效8例(11.6%).结论 激光联合泪道逆行置管(全管)治疗全泪道阻塞,疗效满意,手术安全,简便,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外展神经麻痹非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

    作者:甫拉提·阿布都热衣木;刘黎明;陈星

    目的 探讨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通过对9年间22例(24只眼)因外伤致麻痹性内斜视采用Jensen直肌等联结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24只眼术后均获得正位眼,复视症状,代偿头位消失.22例(24只眼)术后随访时间1~4年,第一眼位正,外展功能得到部分恢复.结论 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眼采用Jensen直肌联结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 自体眶骨膜替代睑板植入修复外眦部眼睑缺损

    作者:吕慧验;付婷婷;张守英

    目的 观察自体眶骨膜修复眼外眦部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眶骨膜替代睑板联合滑行结膜瓣和眶周旋转滑行皮瓣修复外眦部眼睑缺损.共6例(6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 术后眼睑形态及功能满意,无收缩性上睑内卷,睑内外翻,植入骨膜瓣无吸收、移位及感染.结论 自体眶骨膜替代睑板植入修复外眦部眼睑缺损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少.自体眶骨膜是理想的睑板替代物.

  • 泰州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冯斐;刘晓娟;赵培泉

    目的 了解泰州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患病情况并分析与ROP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泰州市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286例(572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6例(572只眼)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共筛查出36例(72只眼)患有不同程度的ROP,ROP检出率约为12.6%,所有患儿均为双眼患病,其中包括ROP 1期12例(24只眼),ROP 2期14例(28只眼),ROP 3期4例(8只眼),ROP4期2例(4只眼),AP-ROP 1例(2只眼),ROP 5期3例(6只眼),提示早产、低出生体重、缺血和缺氧性脑病、胎盘早剥等影响胎儿发育的相对缺氧因素与ROP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及相对缺氧因素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ROP致盲的关键.

  • 氪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预防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薇;贾红艳;孙競

    目的 分析氪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将75例(78只眼)视网膜裂孔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47例(49只眼);一组随访观察28例(29只眼).结果 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周边变性单纯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49只眼,成功100%;随访组28例(29只眼),22只眼裂孔无变化.有8只眼于24个月内出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两组比较P<0.01.对失败病例立即行激光治疗,8只眼全部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结论 使用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单纯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条件好时可以随访观察,但应缩短随访时间,长时间密切观察;对视网膜裂孔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试用激光治疗.

  • 泪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姜兴华;徐文烽;杨丹;宋玉伟

    目的 分析经药物及手术治疗的泪小管炎病例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探讨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14例(14只眼)泪小管炎,采用泪小管分泌物细菌及真菌培养鉴定进行诊断,联合2~3种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泪小管切开,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并观察治疗过程.结果 14例中,分泌物培养共5例有真菌生长,菌种鉴定示念珠菌属2例,曲霉菌属2例,镰刀菌属1例.细菌培养3例为放线菌,3例为葡萄球菌,2例莫拉氏菌属.未找到致病菌的1例.有泪小管结石6例,病理检查有2例为念珠菌,1例为曲霉菌,3例为放线菌.抗菌药物治疗疗程18~56 d,5~7 d开始显效,表现为泪小管分沁物减少,泪点开口红肿减轻.13例治愈后无复发,治愈率92.9%,1例治疗无效.结论 泪小管分泌物细菌、真菌培养及泪小管结石病理检查是早期诊断泪小管炎的有效方法;抗菌药物治疗及泪小管切开可取得良好疗效.

  • 水平肌移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黄蔚茹

    目的 探讨水平肌移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患者56例(83只眼),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取水平肌移位术治疗,选择行内外直肌止端的上下移位量<3 mm的患者为观察组A,共32例(51只眼);选择行内外直肌止端的上下移位量为5~7 mm的患者为观察组B,共24例(32只眼),再选择10例(12只眼)无进行内外直肌移位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视力矫正效果.结果 观察组A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为1.76°±0.45°;观察组B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为4.57°±0.79°;对照组平均矫正的垂直斜视度数为1.24°±0.36°,3组患者平均矫正垂直斜视度数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水平肌移位术治疗水平斜视并伴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显著,水平肌的移位量均在5mm以上,平均矫正垂直斜视度数为明显,安全可靠.

  • 虹膜拉钩辅助的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

    作者:潘颖喆;高丰;王慧

    目的 评价虹膜拉钩辅助的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的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13例(14只眼),术中不使用囊袋张力环,进行虹膜拉钩辅助的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随诊至术后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中均无晶状体后囊破裂、晶状体核块下沉或明显玻璃体脱出,人工晶状体均位于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及囊袋位置良好、居中.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随访至6个月时,裸眼视力0.3~0.4者7例(7只眼),0.5~0.6者5例(6只眼),0.8~1.0者1例(1只眼),无低于0.3者.人工晶状体位置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虹膜拉钩辅助的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对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进行治疗安全、可靠、经济,效果良好.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置换42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亮;李敏;邢怡桥;吕明良;杨珂;曾思明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置换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42例(42只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原因及方法.观察手术前后人工晶状体位置、佳矫正视力、角膜、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在42例人工晶状体置换病例中,人工晶状体全脱位与不全脱位39只眼;人工晶状体度数错误1只眼;瞳孔夹持1只眼;人工晶状体混浊1只眼.经角巩膜缘切口直接取出人工晶状体27只眼;联合玻璃体切割15只眼.人工晶状体置换联合睫状沟襻固定38只眼;单纯人工晶状体置换4只眼.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视力有所提高,眼压稳定.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晶状体置换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正确置换人工晶状体,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功能.

  • LASEK术中应用0.01%丝裂霉素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郝更生;税丹;李玉茹;毛科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0.01%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临床病例研究.87例(172只眼)行LASEK,术中用0.01% MMC滤纸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后的角膜基质床上,切削深度75~100 μm浸润10 s,101~130 μm浸润15 s,131~160 μm浸润20 s.按残余角膜基质厚度分为3组,≤340 μm为A组,341 μm~370 μm为B组,≥371 μm为C组.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检测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观察角膜上皮下浅表混浊(Haze)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残余角膜基质厚度下不同MMC作用时间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 Haze发生率5.8%,以0.5级Haze为主.在不同残余角膜基质厚度组中,不同的MMC作用时间没有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产生影响.结论 LASEK术中应用0.01% MMC,根据切削深度选择MMC作用时间未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 两种计数方式在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分析中的一致性评价

    作者:胡俊;叶瑞珍;刘丽娜;蔡泽煌

    目的 探讨计算机自动计数和手工辅助计数在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分析中的差异,为较准确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记录来本院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患者53例(100只眼),应用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种计数方法所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中、低密度组(<2500 cell*mm-2),两种方法测得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Scv)和细胞密度(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内皮细胞数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高密度组(>2500 cell*mm-2),两种方法测得的角膜内皮细胞数、S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CD和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中、低密度组角膜内皮细胞数、Scv、CD和H%的一致性均欠佳,高密度组角膜内皮细胞数、Scv和CD的一致性良好,而H%一致性仍欠佳.结论 Bland-Altman分析给出了更合理的结果,对于高密度的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行自动计数能提供较可靠的结果,对于自动计数错误的细胞(尤其是低密度细胞)行辅助计数,能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角膜内皮细胞生物学参数.

  • 角膜瓣上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临床研究

    作者:蒋炎云;黄馨仪

    目的 观察在角膜瓣上使用不同光区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视力变化及像差差异,研究对一些LASIK术后屈光回退而角膜已不足够厚的病例,进行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方法 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病例48例(84只眼),因残余角膜薄而不能在角膜基质床行增强治疗,将84只眼分5组,在角膜瓣上分别使用4.5 mm、5.0 mm、5.5 mm、6.0 mm、6.5 mm的光区进行激光切削,对各组术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力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的像差变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光区组术后短期内(1个月以内)裸眼视力均可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P>0.05),但4.5 mm、5.0 mm、5.5 mm的光区组术后3个月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回退,而6.0 mm、6.5 mm光区组视力稳定;术后6个月各组的球差均较术前增大,而5.5 mm以下组像差增加又明显高于6.0 mm以上组(P<0.05).结论 在角膜瓣上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LASIK术后屈光回退而角膜薄的问题,但其应用也有一定范围,在角膜瓣上进行切削好使用6.0 mm以上光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屈光再回退及高阶像差增加的问题.

  • 白内障手术中使用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治疗规则性角膜散光

    作者:陈毕峰;叶应嘉;王勇;张立;徐曼;周伟

    目的 探讨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 回顾汉口爱尔眼科医院2008年3月到2011年3月术中植入Toric IOL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患者48例(60只眼),观察项目包括术前以及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散光度及术后IOL的稳定性.随访时间为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平均随访时间为7.2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80%患者裸眼视力>0.5,68.3%患者裸眼视力>0.8.术后角膜散光由术前的(2.53±0.83)D降至(0.43±0.39)D (P<0.01),而术前预期残余散光(0.33±0.3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Toric IOL术后第l天平均偏离轴位2.3°±4.3°,后一次随访时平均旋转3.9°±6.7°.结论 Toric IOL植入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可靠,SN60T Toric IOL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用于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安全有效.

  • 空勤飞行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李平;罗英;练海东;任兵;曹小鹏;郭月英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对空勤飞行员这一特殊群体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于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男性空勤飞行员26例(32只眼),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3岁,初次发病15例(18只眼),复发者11例(14只眼),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TTT激光、PDT激光等综合治疗方式,观察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32只眼中,治愈26只眼(81.3%),显效4只眼(12.5%),有效2只眼(6.25%).选择视网膜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远近程度不同采取积极有效、安全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控制及预防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复发和提高疗效,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综合治疗对空勤飞行员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取得良好疗效,改善患者视力及促进黄斑区水肿的消退.

  • 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先平;刘华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术后眼压大于25 mm Hg的86例(86只眼)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 61只眼(70.9%)经药物治疗眼压控制.14只眼(16.2%)经前房穿刺术后眼压控制.8只眼(9.3%)出现虹膜周切口阻塞,其中6只眼经激光打孔再通,2只眼只行手术切除周边虹膜.3只眼(3.4%)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中1只眼行睫状体冷凝,2只眼行睫状体光凝联合硅油取出后眼压控制.眼压控制后,84只眼(97.6%)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及时发现并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

  • 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作者:孙冬敏

    目的 探讨应用氩绿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6例(66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区行弥漫性光凝,如合并黄斑水肿眼行黄斑区格栅状光凝,3个月后复诊,仍有渗漏者行2次或3次光凝.结果 3个月后,70 %患者视网膜水肿、渗漏消失.72 %视力提高,86%新生血管消退,83%无新生血管出现.结论 氩绿激光光凝视网膜可使多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渗漏、水肿、无灌注区获得缓解,减少新生血管发生.

  • 小梁切除术中分别应用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及生物羊膜的比较研究

    作者:余梓逵;李佩玲

    目的 比较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在初次小梁切除术中分别应用丝裂霉素C(MMC)、5-氟尿嘧啶(5-FU)或生物羊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1例(49只眼),随机分为3组,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应用抗代谢药物者,在完成板层巩膜瓣后接受结膜瓣下放置浸渍浓度为0.2 mg/ml的MMC棉片3 min,或25 mg/ml的5-Fu棉片5 min,取出后用200 ml生理盐水冲洗结膜下及巩膜瓣下.应用生物羊膜者,在巩膜瓣下及结膜瓣下分别置单层羊膜.其他步骤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3组病例在眼压控制及手术成功率上均未见显著差异.MMC组滤过泡以微囊型为主(68.8%);5-Fu及羊膜组以弥漫扁平型占优(分别为53.3%和61%),但羊膜组较易发生包裹型滤泡倾向.MM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主要为浅前房、结膜瓣渗漏、低眼压和黄斑水肿.结论 三种方法均可应用于首次小梁切除患者,但需注意应用MMC者并发症较多;使用羊膜者需注意滤过泡的无功能化.

  • 波前像差仪与综合验光仪测量近视屈光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杜玲芳;陈庆德;何芳;李国桥;张艳丽

    目的 通过波前像差仪和综合验光仪测量近视屈光度的对比观察,探讨波前像差仪测量近视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近视眼矫正术术前常规行综合验光检查并行波前像差检查的患者586例(1160只眼),年龄18~40岁.按其综合验光屈光度分为轻度组(0~-3.00 DS),中度组(>-3.00 D~-6.00 D),高度组(>-6.00 D以上)分别应用综合验光仪和波前像差仪检查其球镜度、柱镜度和散光轴位,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轻度近视组综合验光与波前像差仪球镜检查结果分别为(-1.83±0.76)和(-1.88±0.7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分别为(-4.47±0.75)和(-4.38±0.9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分别为(-7.04±0.86)和(-7.16±0.8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综合验光与波前像差检查结果分别为(-0.63±0.63)和(-0.69±0.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轴位综合验光与波前像差检查结果分别为(129.76±62.95)和(125.76±64.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前像差仪在准确测量眼的高阶像差的同时能准确地测量近视患者的低阶像差,可以很好的反映整个眼球屈光系统的异常.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血管瘤1例

    作者:李岩;成拾明;杨欣;王勤美

    患者女性,46岁.主诉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约半年.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8(+0.5=0.9), 左眼FC/40cm (矫正无提高);双眼前节(-),玻璃体絮状混浊;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盘边界清,C/D=0.3,上方视网膜平伏,3~10点钟位视网膜青灰色隆起,累及黄斑,视网膜下大片黄白色结晶样渗出物(图1).B超示:左眼视网膜血管瘤可能,左眼视网膜脱离.OCT示:左眼黄斑中心凹下见裂隙样神经上皮层浅脱离、颞下见色素上皮层局限性隆起,色素上皮层反射紊乱,右眼未见明显异常.FFA示:左眼下方近赤道部见数根视网膜静脉囊样扩张,融合成团块.FFA诊断为"左眼视网膜血管瘤".临床诊断:(1) 左眼视网膜血管瘤;(2) 左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行"左眼玻璃体切除+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视网膜激光光凝+视网膜血管瘤切除+眼内电凝+气液交换+硅油填充术",术中见视网膜远周边区6点位一1.5 PD大小灰黄色视网膜血管瘤,下方近赤道部4~7点钟位见视网膜颜色改变呈深黄色.电凝封闭视网膜血管瘤滋养血管,23G玻切头切除视网膜血管瘤,切开下方近赤道部4~7点钟位视网膜,见视网膜下大量黄色清亮液体流出,玻切头吸引视网膜下积液,电凝出血点,掀起视网膜,显微眼内镊取出黄斑区及部分周边区视网膜下大部分黄白色结晶样渗出物,送组织病理学检查,注入重水平伏视网膜,激光光凝以加固下方近赤道部切开的视网膜,行气液交换,注入硅油4.5 ml.术后予常规全身激素及眼部抗炎预防感染治疗.术后3个月行"左眼硅油取出+视网膜激光光凝+气液交换术",取油术后1周复查,左眼视力+0.50 DS-2.50 DC×165°=0.05,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0.3,视网膜平伏,下方散在激光斑,视盘鼻、颞侧视网膜下散在黄白色结晶样沉着,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图2).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为胆固醇结晶样物.

  • 双眼真性小眼球伴自发性脉络膜渗漏1例

    作者:吴宪巍;马俊;蒋莉

    患者男,65岁,农民.以"双眼视力下降2个月"为主诉来诊.既往史: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自幼双眼视力差,一直未予系统检查及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2,左眼视力0.05,双眼视力矫正不应;右眼压12 mm Hg,左眼压15 mm Hg;双眼睑裂小,结膜血管迂曲扩张明显,角膜横径8.5 mm,前房轴深浅,周边虹膜膨隆,房水闪辉(-),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核呈棕色浑浊,玻璃体浑浊明显,后部玻璃体可见细胞悬浮,右眼视乳头呈黄白色胶样隆起,隆起度约2 D,边界模糊,左眼视乳头小,边界清楚,色略淡,双眼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双眼视网膜下见薄层清亮液体,尤以靠近视盘处为甚,视网膜散在分布小灶性色素增生,未查见明确视网膜裂孔.A超检查示右眼轴14.3 mm,左眼轴15.2 mm.B超检查示双眼脉络膜明显增厚.CT检查见双眼球体积小,眼环厚2.8 mm,双眼晶状体、玻璃体密度增加.临床诊断:(1)双眼真性小眼球,(2)双眼自发性脉络膜渗漏,(3)双眼并发性白内障.治疗:患者要求行白内障手术,但考虑患者存在自发性脉络膜渗漏,故建议其暂时先采取保守治疗,给予胰激肽酶口服.半个月后复诊,复诊时见视网膜下液减少,B超示脉络膜厚度变薄,视力提高到右眼0.05,左眼0.1,但考虑手术风险过大建议患者继续保守治疗.

  • 新生儿泪囊囊肿继发泪囊炎伴骨质破坏1例

    作者:李健;樊伟英;郭建新;李明新

    患者女性,30 d龄.因"右眼内侧红肿、流脓1个月"于2010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出生后即被家长发现右眼内眦部肿块,数天后出现红肿、流泪伴流脓,无发热,在当地医院应用头孢地嗪钠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无好转,来我院就诊.患儿系足月顺产,无外伤及窒息史,无缺氧史,生后母乳喂养.入院查体:T 36.6 ℃,P 120次/分,R 22次/分,W 4.5 Kg.神智清楚,母乳喂养好,头颅、颈部、心肺腹部、四肢检查未见异常.右眼泪囊区触及肿块,约1.5 cm×1.5 cm大小,质软,可触及波动感,表面皮肤发红,患儿哭闹时呈青紫色,表面见直径约1 mm大小破口,白色分泌物附着,睑结膜充血,球结膜无充血,角膜清亮,前房(-),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灵敏.左眼未见异常.双眼光追随实验(+).入院后行右侧泪道冲洗时肿块变大并有脓液自皮肤破溃口流出,伴冲洗液流出,患者无呛咳反应.2010年10月21日眼眶CT:右眼眶内眦部示类圆形囊性肿块影,CT值约22 Hu,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右侧眼球及眶内壁内下缘受压,局部骨质吸收征象,肿块穿越眶内壁、右侧筛窦进入右侧鼻道内;右侧眼球除受压外,未示其它改变;右侧球外、眶内诸结构未示明显改变.左侧眼球、球后、眼眶及眶内结构未见异常影像.2010年10月22日眼部彩超:右眼内眦部探及囊性包块,边界欠清晰,內示细密光点,未示血流信号.双眼层次清楚,眼内及球后未示异常信号.

  • 牵牛花综合征合并黄斑劈裂1例

    作者:管丽丽;管学刚;薛君;徐丽丽

    患者女性,36岁.因左眼视物变形8年于2011年8月8日来我院就诊,8年来病情变化不大.1年前曾在外院就诊为先天性异常眼病建议观察,因诊断不明确而来.身体健康,否认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8,眼压(NCT):右眼14 mm Hg,左眼15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浅可,瞳孔约3mm,光反应灵敏,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少量灰白色絮状混浊,视盘较大,对比对侧眼约近4 PD,底部凹陷,被不透明白色组织填充,边缘欠规整,隆起成环形嵴,断续见少量色素沉着,盘周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带(图1),血管自嵴环处或不透明组织爬出,走形较直,分支较对侧眼少,视盘下方及鼻上暴露脉络膜血管,黄斑区呈放射状隆起.相干光断层扫描(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示视盘扩大凹陷,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劈裂,外核层内核层间的柱状组织(图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荧光染色增强,外周见荧光环.B超视盘向后凹陷低回声暗区.诊断:左眼牵牛花综合征合并黄斑劈裂.

  •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3例

    作者:刘甜;周炼红;叶美红;陈长征;郑红梅;张俊涛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FEVR)是一种以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为主的遗传性疾病,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新生血管形成及其继发性眼病如玻璃体混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临床上较少见,且临床表现差异大,可无症状或因继发眼病而就诊,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我们近来收集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如下.

  • 眼球挫裂伤致眶尖综合征1例

    作者:马凌葵

    患者女性,10岁.骑直行车时不慎摔倒在地,当时感右眼疼痛,流血不止,急到当地卫生院行右眼睑清创缝合,5 h后因右眼视物不清于2011年5月7日23时到我院就诊,门诊头颅CT示右眼视神经鞘积血,右眼眼外肌损伤,眶内积气.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2,右下睑可见2 cm左右的皮肤全层裂伤(已缝合),右眼睑肿胀,淤血(++),结膜水肿,眼球向前突出,眼球固定,眼睑上举受限,角膜透明,前房下方积血约3 mm,瞳孔7 mm,瞳孔圆,呈麻痹性散大,光反射消失,右眼底:颞侧视网膜水肿,视乳头色淡.诊断:(1)右眼眶尖综合征;(2)右眼睑挫裂伤;(3)右眼前房积血.入院后给予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及降低眼内压,止血,营养视网膜及视神经的药物对症治疗,于次日8 h赴上级医院治疗.

  • 泪小管炎2例

    作者:李耀峰

    例1男性,75岁.左眼流泪,内眦部痒、红肿,有分泌物半年,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左眼结膜炎、睑腺炎给与抗生素滴眼液(具体药物不详)点眼,稍有好转,反复发作,于2010年9月16日来我院就诊.10年前因慢性泪囊炎行泪囊摘除术.检查:左眼下睑睑缘部红肿,泪小点水肿呈灰白色隆起,表面有脓样分泌物,内眦部结膜充血,挤压泪小管区有脓样分泌物自泪点溢出.诊断:左下泪小管炎.左氧氟沙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点眼,庆大霉素、氟美松冲洗泪小管,7 d后下睑红肿减轻,行下泪小管切开.手术方法: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将泪道探针自泪小点插入泪小管作支撑,沿泪小管切开,可见泪小管扩张,管内有大量质地较硬的结石,将结石取出后用刮齿将泪小管内皮刮除,开放泪小管,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随诊8个月无复发.

  • 全景200广角激光眼底镜筛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

    作者:王军;陈惠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我院引进了英国生产的全景200广角激光眼底镜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805例(1610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筛查并指导治疗.现报告如下.

  • 3~7岁弱视患儿的Conners父母用问卷调查分析

    作者:梁小琼;王国平;夏徵;王丹玲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病,其患病率国外为2%~3%[1,2],我国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统计为 2.8 %[3] .在视觉发育过程中,弱视引起的视觉抑制会导致双眼视觉功能的异常,尤其是立体视觉的发育障碍,故弱视患儿不可能有完善的立体视觉.目前关于斜视患儿的心理方面的调查研究已经有很多的报道,但是对弱视患者的行为心理调查还没有,本文研究了弱视患儿行为表现的分布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及时干预,对弱视患儿身心健康发育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婴幼儿眼科检查前应用水合氯醛的技巧

    作者:徐燕;卞薇

    小儿患眼科疾病,入院后医生在实施治疗方案前会对患儿进行各项检查,如眼B超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等等,往往这些检查要求患儿身体制动,双眼固视,但绝大部份患儿难以配合,致使检查不能进行或检查结果不准确,为使患儿保持安静顺利完成检查,临床常使用水合氯醛对患儿进行镇静,待患儿入睡后进行检查,患儿往往不愿服药,我们根据患儿的特点,对不同年龄的患儿不同给药途径采用各种技巧,使水合氯醛顺利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角及眼压变化情况研究现状

    作者:刘玉青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晶状体不断增厚,晶状体虹膜隔的位置可向前推移,造成前房角狭窄、前房变浅,从而导致青光眼的发生率增高.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以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测量术眼前房角宽度均增加,可缓解周边虹膜前粘连,有效降低老年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 影像学检查在Terson综合征眼部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黄晓波

    Terson综合征不是在眼科首诊的常见疾病,但是伴随玻璃体出血的Terson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却很高,所以早期诊断Terson综合征对判断预后极为重要,而超声检查在Terson综合征的诊断中有独特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影像学检查在Terson综合征眼部检查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反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安芳

    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包括人在内的脊椎动物视网膜中主要的大胶质细胞,从形态和功能方面维持视网膜内外环境的稳定,对正常视觉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在不同视网膜病变中,Müller细胞有不同的病理反应及机制,从分子、代谢、电活动和功能学等角度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变化,对于认识Müller细胞在这些病变中作用有重要意义,以期将来获得通过以该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方法.

  • 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矫正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宁

    随着白内障手术由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的转变,角膜散光已成为影响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控制手术源性散光,是解决白内障术后因散光导致的术后视力不佳的有效方法.本文将对控制和矫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FK506在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局部免疫调控的作用

    作者:方旺;钟晖;陈凌燕;张莉;冀建平

    目的 研究FK506对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局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Balb/c鼠10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PBS)诱导动物模型.试验动物分设4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25只、地塞米松滴眼组(DXM组)25只、FK506滴眼组(FK506组)25只和阴性对照组(正常组)25只.动物模型诱导成功后第15天开始,地塞米松组和FK506组分别给予局部0.1%地塞米松滴眼液和0.1% FK506滴眼液,每天4次.结果 模型组IL-4、IL-6、IL-10、IL-2、IL-12、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F=10.586,P=0.000),而且IL-4/ IFN-γ、IL-6/ IFN-γ、IL-10/ IFN-γ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组(F=9.374,P=0.000).DXM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5.340,P=0.000),IL-12水平上升(F=6.213,P=0.003),IL-2和 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1.549,P=0.256).FK506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2.537,P=0.000),IL-12水平上升(F=9.834,P=0.002),IL-2和 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2.672,P=0.459).FK506组IL-4、IL-6、IL-10水平较DXM组明显降低(F=10.017,P=0.001),IL-12水平上升(F=7.829,P=0.004),IL-2和 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0.853,P=0.297).结论 FK506可促使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局部Th1/Th2淋巴细胞失衡向Th2方向漂移,而且效果其效果强于地塞米松.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