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俐娜;陈海波

    目的 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苏为坦)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难治性青光眼20例(20只眼),所有患眼均经1次以上手术未能有效控制眼压.对上述患者单独应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用药后1个月及6个月在同一时段复查眼压1次,用药6个月后在同1天的8、11、14、16点钟分别检查眼压.观察用药前后的眼压、眼底及视野情况.结果 用药前眼压24~33mm Hg,平均27.8mm Hg,用药1个月后眼压16~24 mm Hg,平均18.6mm Hg,用药6个月后眼压15~25mm Hg,平均18.3mm Hg,治疗6个月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视神经及视野未见明显进展.结膜充血是常见副作用,见于本组所有眼.但仅3只眼达3级,其余均为1~2级,并随时间延长减轻.2只眼出现眼周皮下色素沉着,2只眼睫毛长长.未发现严重副作用,所有患者均未因副作用停药.结论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能安全有效的降低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其降眼压效果可靠,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副作用小.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视野改变分析

    作者:朱兰香

    目的 探讨近视眼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后的视野变化.方法 采用DICON TKS-4000型计算机自动视野分析仪TRS检测程序对40例(80只眼)近视眼患者于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视野检查,比较视野改变.结果 术后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野平均缺损(M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视力与各自视野MS、MD无显著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MS和MD平均差值与术前屈光度数、切削百分比、激光切削时间、负压吸引时间等行等级相关分析均显示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LASIK后视野敏感度下降主要是由于屈光性因素影响,虽然有导致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基础,但还不足以导致临床上显著的形态和视功能上的改变,对视网膜组织正常生理功能没有明显影响.

  • 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张鹏;李丹;章剑;陈金鹏

    目的 探讨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溃疡50例(50只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只眼,所有患者于手术显微镜下清除溃疡灶,再行单层或多层生物羊膜移植于创面.试验组术后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观察对比两组角膜创面愈合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50例(50只眼)术后5 d急性感染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创面10 d内愈合,试验组术后6个月4只眼形成角膜血管翳;对照组术后6个月16只眼形成角膜血管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安全.能明显减轻角膜混浊程度,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 自体游离睑板结膜和带蒂皮瓣移植再造下睑

    作者:杨冬梅;刘亚男

    目的 评价中重度下睑缺损I期手术再造的效果.方法 应用自体游离睑板结膜和带蒂皮瓣移植修复中重度下睑缺损.手术治疗下睑缺损11例(11只眼),随访6个月至5年.结果 术后下睑形态功能良好,效果满意.除缺损区睫毛缺失外,1例出现轻度睑外翻.结论 自体游离睑板结膜和带蒂皮瓣移植再造下睑,效果确切,达到了眼睑形态及功能的恢复.

  • 眼蜂蜇伤致失明临床观察

    作者:陈光约

    目的 观察眼部严重蜂蜇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了3例眼部蜂蜇伤的眼前段和眼底改变及预后.结果 蜂蜇伤后角膜混浊、角膜上皮脱落、前房积血、晶状体混浊、视网膜血管变细及视网膜水肿,晚期出现视网膜血管闭塞及视神经萎缩.经治疗视功能未能恢复.结论 严重蜂蜇伤可造成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神经萎缩,预后很差.

  •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应用

    作者:吴敏;李娟娟;胡竹林;盛志超;张晓帆

    目的 探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ZeissVisante OCT对14例(14只眼)疑为睫状体脱离病例进行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眼前节OCT发现全部病例在睫状体和巩膜之间存在宽窄不等的腔隙,脱离的范围在90°~360°之间,脱离高度平均0.62 mm.所有病例经过手术证实了睫状体脱离的存在.结论 眼前节OCT检查为非接触无创检查,操作方便,对睫状体脱离的检出率较高,同时可以精确地观察和定量测量眼前段组织.

  • 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治疗中高度散光的疗效观察

    作者:雷晓华;张青松;谢秀丽;江霞;喻长泰

    目的 分析比较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治疗中高度散光后的视功能、Q值差异及患者满意度,探讨非球面切削治疗中高度散光的疗效.方法 将中高度近视散光(散光≥-2.00 DC)37例(74只眼)随机分为两组.Q值调整组20例(40只眼),行非球面切削引导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标准组17例(34只眼),行传统LASIK手术.观察并分析术后10 d,1、3、6个月的视力、屈光度、Q值的变化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各期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后Q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Q值调整组术后Q值增加较标准组小.两组术后患者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Q值调整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治疗中高度散光均安全有效,但非球面切削能更好地维持角膜形态,与标准切削比效其术后视觉质量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

  • 双层巩膜帽式覆盖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王冬梅;施晓江;赵薇

    目的 观察双层巩膜帽式覆盖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眶内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36只眼)眼内容剜除及眼球摘除术后患者采取将HA义眼台植入后部肌圆锥,义眼台前行双层巩膜呈帽式覆盖.结果 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义眼台无暴露、感染及滑脱,外观饱满,义眼跟随运动好.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并发症少.

  • 内蒙地区40岁以上人群干眼病患病状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胡丽兴;张玉秋;聂清;王敏;贾翠荣;杜志英

    目的 调查内蒙地区40岁以上健康人群干眼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眼科门诊及全年内蒙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的大样本问卷调查,共12573例,选择40岁以上有干眼症状者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检查,共595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317例.结果 干眼总患病率为31.93%,女性(38.8%)高于男性(24.1%)(P<0.01);眼部不适症状中多见的是干涩感186例(31.2%)其次为视疲劳132例(22.2%),少见的症状是眼红36例(6.1%).不同职业中使用电脑者患病率高为46.6%,其次为退休人员、户外工人及文字工作者,分别为35.7%、30.4%及29.5%.结论 干眼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及职业相关.

  • 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应用于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珂;李敏;赵昕;雷考华

    目的 探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12只眼)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资料.所有手术均采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联合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治疗,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 12只眼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手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11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1只眼视力不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1.6%.结论 应用广视野镜倒像装置系统进行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手术,使一次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显著提高.

  • 近视眼中央前房深度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刘彦;王育良

    目的 探讨近视眼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OrbscanⅡz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对63例(125只眼)近视眼患者中央前房深度(ACD)、角膜横径(WTW)、瞳孔直径进行测量,并测量等效球镜度(SE)、角膜屈光力、中央角膜厚度(CCT)和非接触眼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ACD(3.18±0.21)mm,男性平均ACD(3.24±0.22)mm,女性平均ACD(3.10±0.18)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深度与WTW、瞳孔直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1、0.229,P=0.000、0.01,ACD与SE、CCT、眼压相关系数分别为r=0.043、0.047、0.087,P=0.633、0.605、0.334,ACD与年龄、角膜中央平均K值相关系数分别为r=-0.351、-0.275,P=0.000、0.002.结论 ACD与WTW、瞳孔直径正相关,与年龄、角膜中央平均K值呈负相关,与SE、CCT、眼压无相关性.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非对称角膜近视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兵;陈威;赵蓉;何佳;文香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通过非对称切削初次治疗角膜地形图为非对称的近视眼的疗效.方法 应用美国雷赛准分子激光机(5.3版;300 Hz),采用AstraPro Planner 2.2 Z个体化切削软件进行LASIK手术.对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157例(294只眼),平均术前裸眼视力0.11±0.06(0.02~0.5),等效球镜(-6.01±1.87)D,Q值-0.19±0.18;随访(6.47±5.73)(1~28)个月;术后平均裸眼视力1.12±0.16(0.4~1.5),等效球镜(-0.22±0.72)D;Q值0.40±0.45.结论 美国雷赛AstraPro Planner 2.2 Z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进行的非对称切削,初次治疗角膜地形图为非对称性的近视眼安全、有效,术后屈光状态稳定,同时节省角膜组织,提高视觉质量.

  • 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疗效观察

    作者:吴旭琴;庞斌;杨建华;孟闯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23只眼)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移植和丝裂霉素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2个月,视力改善12只眼(52.2%),视力不变9只眼(39.1%),眼压控制正常20只眼(86.9%),功能性滤过泡22只眼(95.7%).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羊膜和丝裂霉素可以减少滤过泡疤痕的形成,提高滤过功能,降低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 双路法与环形法插管在泪小管吻合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陶爱平;刘正明;赵艳;秦毅

    目的 比较双路法和环形法两种不同泪道插管方法在一期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47例(47只眼)在伤后48 h内行吻合手术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23例双路插管法,24例环形插管法,均采用外径10 mm的硅胶管留置于泪道内12周,对比双路法和环形插管法的异同.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操作的耗时、术后不适症状和拔管后12周时的通畅情况.结果 双路插管法操作耗时(14.4±3.0)min,环形插管法操作耗时(15.5±1.4)min,t=1.060,P=0.302;两组术后均有少数患者有不适症状,经过恰当的处理后,均坚持到12周拔管;拔管后12周的通畅率,双路法20/23(86.96%),20/24(83.33%),X2=0.122,P=0.727.结论 采用环形或双路插管均效果较好;手术耗时相近,但操作难易的环节不同;双路法引起的不适症状较多,环形法引起的不适症状较重,但均可控制.

  • 颧眶骨折局部小切口手术复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云峰;赵学武;单蕾

    目的 探讨颧眶骨折合并颜面畸形局部小切口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27例颧眶骨折患者,采用下睑缘皮肤切口联合颧面皮肤切口,或颧面弧行切口,将骨折断端显露,眶下壁、眶外侧壁、颧弓同时复位,钛板固定外侧眶壁及颧弓,利用咬肌和颧肌所形成的三角力,稳定骨折对位,修复颧眶骨折畸形.结果 27例患者手术后颧眶骨折复位好,患者术后眼球运动基本到位,眼球无明显内陷,咬合功能基本正常.结论 局部小切口手术是一种良好的矫正额眶骨折合并颜面的方法.

  • 特发性黄斑前膜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作者:祃红燕;钱勇;刘菊;段文静;卢颖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图像的形态特征,探讨3D-OCT对IER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5月间确诊为IERM的患者35例(40只眼),行视力、裂隙灯、眼底彩照和OCT检查.OCT检查采用TOPCON 3D-OCT1000 MARKII,扫描速度27000A 扫描/S,扫描面积6.0 mm×6.0 mm,扫描模式128×512,分析中心凹厚度、中心凹形态及感光细胞(IS%OS)情况.结果 IERM的3D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表面薄厚不一的高反光带,绝大多数伴程度不同的中心凹厚度增加.在40只眼中,弥漫性水肿或囊肿20只眼,假性黄斑裂孔3只眼,板层裂孔3只眼,玻璃体黄斑牵拉4只眼,中心凹形态正常者10只眼.结论 3D-OCT可提供更多的IERM中心凹形态的信息,在IERM确诊方面有很高的灵敏性.

  • 深圳地区低视力人群康复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陈璐;何磊;曾慧;黄小菊;夏鹤飞;梁茵茵

    目的 通过对深圳地区低视力人群的康复状况调查,为在深圳地区的低视力人群康复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政策制定、医疗导向.方法 2008年2月至2008年8月,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深圳市登记在册的886例低视力残疾人进行了调查.临床调查包括病史、家族史、双眼视觉功能检测以及眼前、后节形态学检查.问卷调查包括眼病相关知识、经济来源、独立生活能力、就读、就业、婚姻、康复需求及助视器验配.调查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白内障(53.72%)仍是低视力的首要病因,其它主要病因依次为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0.83%)、青光眼(10.16%)、角膜病(6.32%)、屈光不正/弱视(5.76%)等.886例低视力者中一级低视力占13.32%,二级低视力人占86.68%.助视器验配率14.11%.20岁以上低视力残疾人中,就业率36.63%.6~20岁低视力残疾人已经上学的占64.86%.经济上靠个人劳动收入生活的占30.81%,靠家庭、亲戚供养的占56.43%,靠国家、集体救济的占12.75%.结论 目前白内障仍然是低视力的首要病因,其它主要病因依次为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屈光不正/弱视等.低视力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逐渐上升.低视力者就业率、就学率低,助视器验配率低.半数以上靠家庭、亲戚供养.

    关键词: 低视力 康复 调查
  • 异体巩膜移植治疗眼睑全层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敏;李国培;赵刚平;余建洪;虞林丽;陈燎原

    目的 探讨异体巩膜移植替代睑板重建眼睑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8例(18只眼)因肿瘤切除术或外伤造成的眼睑缺损患者,用保存巩膜行异体移植,部分联合羊膜移植,重建眼睑.结果 术后随访5个月至2年,18例眼睑修复重建后均未发生排斥反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异体巩膜移植治疗眼睑全层缺损,取材方便,手术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减少患者多处手术的痛苦,能达到恢复眼睑功能和美容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减压阀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郁民宝;张伟英

    目的 观察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例(32只眼).青光眼控制标准为6mm Hg≤眼压≥21mm Hg.结果 手术总成功率81.25%,术后随访3~36个月,眼压从术前平均(54.66(±)9.30)mm Hg下降为术后平均(17.30±6.70)mm Hg.主要并发症:术后早期低眼压10只眼(31.25%),浅前房8只眼(25.0%),前房出血1只眼(3.12%),脉络膜脱离2只眼(6.25%),前房导管口阻塞2只眼(6.25%).术后视力无改变.结论 应用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相对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眼底改变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刘新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眼科45例(48只眼)DR合并RVO的患者的眼底图像及FFA特征.结果 45例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3例,其余为单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多,31只眼(64.6%);其次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8只眼(16.7%);其它分支静脉阻塞9只眼.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视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遮蔽荧光,静脉迂曲扩张和管壁渗漏,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患眼DR的改变,对侧眼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结论 糖尿病并发RVO是又一特殊体征,也是严重损害视力的因素之一,应与单发的DR或RVO相鉴别,并应长期定时对眼底进行检查治疗.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梅军;魏花;辛欣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CE综合征)的眼前节改变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为ICE综合征者,进行UBM检查,观察眼前节的结构改变.结果 对13例(13只眼)ICE综合征患者进行UBM检查可见,大部分患者有明显的角膜水肿、虹膜变薄,部分患者有虹膜裂孔形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结论 ICE综合征具有明显的眼前节改变,UBM是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检查,尤其适用于角膜明显水肿、无法直接观察眼前节的患者.

  •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45岁以下非典型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炯;喻长泰;张莹;朱斌

    目的 探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对45岁以下的非典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为非典型CSC的患者81例(81只眼),应用TOP-CON 3DOCT-1000+COLOR对其进行OCT检查,根据OCT图像对FFA进行分析.结果 81只眼FFA的3D-OCT结果如下:(1)荧光影略扩大("微漏")43只眼,提示神经上皮浅脱离(部分伴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而3D-OCT扫描却发现了5只眼有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2)荧光影未见扩大共31只眼,其荧光积存和透见荧光提示色素上皮脱离和色素上皮脱失,而3D-OCT却发现了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3只眼.(3)FFA中未见任何异常荧光7只眼,而3D-OCT扫描却发现了6只眼为限局性浆液性神经上皮浅脱离.81只眼中,3D-OCT扫描结果,发现了FFA中未显示的病灶,包括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8只眼和限局性浆液性神经上皮浅脱离6例,共14只眼,占总数的17.3%.结论 3D-OCT以快捷断层扫描方式,能发现45岁以下的非典型的CSC所包含的深层隐匿的病灶,有利于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疾病的准确诊断.

  • 57例垂体瘤患者视野分析

    作者:卜曙旸;徐国旭;兰青;杨焕

    目的 分析垂体瘤患者的视野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57例垂体瘤患者的视野报告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早期垂体微腺瘤患者,视野大多正常.随着肿瘤增大,典型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垂直性颞侧、双颞侧偏盲.视野缺损与视交叉自身解剖位置密切相关.视交叉位置正常者,视野缺损呈典型改变.视交叉前置或后置者,视野表现为同向偏盲、视敏度下降、中心暗点或交界性暗点.结论 双颞侧偏盲是垂体瘤视交叉受压上抬典型的视野改变.视野缺损与视交叉解剖位置相关,前置型、后置型的视交叉者,视野缺损趋于多样性.

    关键词: 垂体瘤 视野 视交叉
  • 疑似青光眼患者24小时眼压变动规律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捷;陆斌;陈颖;方建;韩晓凤;宋蓓雯;吴强

    目的 研究疑似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变动规律.方法 选择疑似青光眼患者158例(316只眼),进行24 h眼压测量,测量自清晨9:00开始至第2天清晨7:00,每2 h测1次眼压.结果 进入研究的316只眼中,只有113只眼(35.8%)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且昼夜眼压波动小于8 mm Hg(1 mm Hg=0.133 kPa),80只眼(26.1%)出现昼夜眼压波动过大或峰值眼压高于21 mm Hg,123只眼(39.1%)出现昼夜眼压波动过大且峰值眼压高于21 mm Hg.眼压高峰常出现在11AM和11PM到次日 5AM,眼压低谷常见于5PM和9PM.结论 24 h眼压波动个体差异较大,但其仍是发现夜间异常眼压和昼夜眼压波动异常的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 24h眼压测量 青光眼
  • 眼科激光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彭华琮;袁媛

    目的 观察Nd:YAC激光及532nm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分别对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以及后囊膜切开术的患眼和532 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患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结果 所有行Nd:YAG激光治疗患者激光术后14 d,中央角膜细胞密度(CD)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虹膜切除术后14 d,中央部位CD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周边爆破处平均细胞面积(AVE)、小细胞面积(MIN)、CD及六边形细胞百分率(6A)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后7 d及14 d中央部位及爆破处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32 nm激光光凝治疗CSC、DR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532 nm激光治疗CSC及DR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的长度和宽度对术后角膜水肿的影响

    作者:张孝嵩;蔡蕾;夏洁;周红金

    目的 探讨隧道切口的长度和宽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影响.方法 抽取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3年内,由同一人完成的单纯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病例共486例,按隧道切口的长度和宽度不同分为3组.第1组:切口宽3.2mm,隧道长2.75~3mm,共132例;第2组:切口宽3.2 mm,隧道长1.75~2mm,共158例;第3组:切口宽2.75衄,隧道长1.75~2mm,共196例.分别统计3组病例术后角膜水肿发生情况.并排除了其它种种影响角膜水肿的原因.结果 第1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2组,而第2组又高于第3组,说明角膜缘隧道切口的长度和宽度明显影响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结论 长为1.75~2.0mm、宽为2.75 mm的隧道切口,能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且此手术切口同样安全可靠.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云海;龚永祥;刘海;董建芝;胡竹林;杨忠昆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特点.方法 对104例(10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2、3、6个月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细胞形态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角膜内皮细胞术前与术后3、6个月对比细胞密度下降不明显,差异没有显著性.细胞形态改变不大,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严重的损伤发生于术后2个月,在3个月时细胞的修复基本完成,术后半年以后细胞和形态基本恢复至术前的水平.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孙云玲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2例(22只眼).结果 术后17只眼眼压控制在13~21 mm Hg.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提高2~4行.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和近成熟期的白内障尤为适合.

  •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临床观察

    作者:杨勤;张为中;吴秀萍;虞灵梅

    目的 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法 观察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无晶状体眼患者11例(11只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晶状体位置,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观察手术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结果 患者术后UCVA优于术前BCVA,术前术后眼压无明显变化,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术后1个月时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无统计学意义,黄斑区厚度比术前无明显增加.结论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无晶状体眼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在虹膜组织足够支撑晶状体时可作为常规术式予以考虑.

  •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功能性视力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智;赵刚平;何锦贤;吴晓云

    目的 评估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功能性视力恢复情况.方法 将283例(30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138例(150只眼)植入Tecnis Z9001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45例(150只眼)植入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行眼科检查,包括远近视力(裸眼和矫正)、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术后3个月对佳矫正视力≥0.8者进行对比敏感度(CSF)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脑及综合验光仪验光检查,术后视力随访3个月,试验组佳矫正远视力≥0.8者142只眼(94.7%),对照组139只眼(92.6%),两组间无显著差异(χ2=0.907,P=0.341).CSF检查结果,试验组(142只眼)和对照组(139只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明显提高白内障术后CSF,有效恢复患者的功能性视力.

  • 眼睑淀粉样变性的手术治疗及眼睑缺损修复观察

    作者:朱惠敏;孙英;范先群;林明;李政康

    目的 观察眼睑(结膜、睑板)淀粉样变性的手术治疗及肿块切除后眼睑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15只眼)眼睑淀粉样变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眼睑无痛性肿胀肥厚,结膜呈蜡黄色增厚,累及上睑者尚伴有上睑下垂.手术均采用彻底切除肉眼所见淀粉样变性组织,切除物送病理检查,一期修复眼睑后层缺损(游离黏膜片移植、睑板结膜瓣滑行移植或硬腭黏膜移植)及矫正上睑下垂.结果 病理诊断符合淀粉样变性.随访时间为6~50个月,其中1只眼因早期手术未完全切除有残留而复发外,其余14只眼未见复发,眼睑外形无畸形.结论 眼睑淀粉样变性临床上较少见,可导致眼睑肿胀肥厚、上睑下垂等外观及功能障碍.彻底切除病变组织,同期修复眼睑缺损,对于减少复发、恢复眼睑外形及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鼻内镜行鼻窦术致内直肌断裂1例

    作者:马荣庆;李永亮;武光祥;林珊

    患者女性,41岁.鼻内镜行鼻窦手术后复视1个月来诊.患者于1个月前因鼻窦炎在外院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出现复视,左眼外斜且不能内转,视物时面向右转.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双眼不充血,屈光间质清,眼底未见异常.眼位映光:左眼外斜30°.眼球运动:左眼内转不到中线.代偿头位:面向右转.三棱镜加马氏杆:右眼注视5 m~-60.33 cm-80△.三棱镜耐受斌验:左眼加-60△底向内第一眼位复视消除及头位消除.眼眶CT示左眼内直肌在球后中断.

  • 侵及眼眶、额窦、泪囊、筛窦巨大囊肿1例

    作者:段先艳;张明烜;张发平

    患者女性,66岁.2009年5月11日以右眼眼眶肿物收治眼科.该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眶肿物.半月前曾出现右眼眶睑红肿生长,泪囊区压痛(+),可触及实性包块,按压后见脓性分泌物,用药后略好转.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视力:右眼0.6,左眼0.5,角膜映光法示右眼轻度外斜.右侧泪囊区可触及约2.5 cm×3.5 cm囊性肿块,压痛(-).双眼结膜稍充血,角膜光滑、透明,双眼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球略向外下突出,突出计测量较左眼高出4 mm,眼球运动外展受限,有复视.双眼眼压正常,B超探查显示为无回声性囊肿,大小约2.3 cm×3.7 cm×3.5 cm.CT示右侧筛窦肿瘤样变,多为粘液囊肿(图1).于2005年5月14日局麻下行右眼囊肿摘除术.按内侧开眶切口,切开至肿物,以骨膜剥离子将眶内软组织向外分离暴露肿物,肿物为淡红色,接近圆形,质软光滑.

  • 结膜囊蝇蛆病1例

    作者:刘洪波

    患者男性,22岁,建筑工.2007年8月3日在室外就餐时,有一虫体从眼前飞过,约10 min左右,左眼刺痒,蚁走感,睁眼受限,清水冲洗左眼数次,蚁走感加剧,于当日下午来本科就诊.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5.右眼正常,左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裂隙灯下见内眦有数条虫体向穹隆重深处快速蠕动,0.4%盐酸奥布卡因表面麻醉,用棉签捻出8条幼虫,屈光间质及眼底正常.托百士及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交替点左眼,每日8次,典必殊滴眼液点左眼每日4次.

  • 眼部铁质沉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黎铧;李娟娟;胡竹林;吴敏

    铁质异物长期存留于眼内时易形成铁质沉着症,可导致视功能的严重破坏丧失甚至眼球萎缩.我们收治了15例眼部铁质沉着症的患者,分析其眼部特征、视网膜功能情况、包裹物的病理学特征,现总结如下.

  • 外伤性前房积血369例临床分析

    作者:阿依努儿·吐尔地;徐晓燕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正确处理,预后较好.现将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住院369例(421只眼)外伤性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 氧化应激反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王泓;许迅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致盲率高.DR发病的确切机制和途径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新研究显示,在DR诸多致病因素中,氧化应激反应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的损害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明确过氧化物在DR中所起的作用,为拓展DR的治疗提供一崭新和有效的途径.

  • 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层间上皮植入及处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单保生;李镜海;程振英;李艳;李建桥

    目的 利用兔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上皮植入的动物模型来探讨LASIK术后上皮植入的发病机制、自然转归、治疗及预防严重上皮植入的方法.方法 对2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LASIK治疗,人为地使角膜瓣轻度移位,做成上皮植入的动物模型.然后按Probst和Macha分级方法选取其中严重上皮植入(Ⅲ级)的20只兔(40只眼)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0只眼,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方法,观察各种处理方法的效果.A组:作为观察组,不做处理,仅给以0.1%氟米龙滴眼液点眼;B组(单纯刮除组):重新掀开角膜瓣,刮除角膜瓣基质面和基质床上植入的上皮,复位角膜瓣;C组(刮除+50%酒精处理组):刮除角膜瓣基质面和基质床上植入的上皮,50%酒精棉片贴敷1 min,复位角膜瓣;D组(刮除+角膜瓣边缘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角膜瓣边缘连续缝合组),重新掀开角膜瓣,刮除角膜瓣基质面和基质床上植入的上皮,复位角膜瓣,然后用PTK以3 mm直径光斑沿角膜瓣边缘切削,每处切削10个脉冲,共50~70脉冲,重点在角膜瓣的边缘与正常上皮交界处,后以10-0尼龙线连续缝合角膜瓣边缘于基质床.各组随访3个月观察角膜水肿程度、上皮缺损和荧光素染色情况、角膜瓣融解情况,并行光镜检查.结果 三种处理方法相比较B组和C组均有较高的复发率,与D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荧光素染色D组和B、C两组比较(P<0.01),D组术后1周荧光素着色点较B、C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1周角膜水肿情况,D组与B、C两组比较明显减轻(P<0.01),有显著意义;病理切片显示所有复发眼上皮植入均与角膜瓣周围的上皮层相连,并伴有角膜瓣边缘融解,处理成功者1周后可见,层间仍有微小的空隙,但瓣的边缘附着良好,层间镜下未见上皮细胞,3月后角膜恢复正常形态.结论 对LASIK术后的严重角膜上皮植入,如果不及时、恰当的处理,很容易出现角膜瓣的融解,严重影响视力的恢复.故应于术前、术中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刮除+17PTK+角膜瓣边缘连续缝合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处理严重上皮植入的方法,可以防止角膜瓣继续融解,能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