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的临床价值

    作者:康震雷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ACM)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8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将手术中应用黏弹剂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超声乳化时间、超声乳化能量、手术前后视力水平、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散光、术源性散光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乳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散光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水平、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源性散光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多孔灌注前房维持器临床价值高,能在维持前房动态稳定基础上,提高患者视力水平,调节眼压,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利于视觉功能恢复.

  • 微脉冲小梁激光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军;罗灵;赵宏伟;许倩倩;石圆圆;宫玉波

    目的 观察微脉冲小梁激光成形术(MLT)在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于我院长期治疗的POAG患者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61.17±14.47)岁,选择病情较重的眼,进行577nm MLT激光治疗.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眼压及视力,并观察前房反应,结果 在MLT治疗后1周,大部分患者的眼压有所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3.42±1.73) mmHg,降幅15.89%,与治疗前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眼压与治疗后1周的眼压比较,无明显的进一步下降,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发现一例患者出现前房炎症反应.结论 ML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法,但其降压程度有限,需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

  •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回顾性观察分析

    作者:高健;赵冰莹;许亚静;郑洁;付安琪;刘伦

    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4例(24只眼),初始3个月,每个月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以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决定是否重复注射治疗.随访6个月,常规眼科检查、眼底照相、相干光断层扫描等,记录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1、2、3、6个月,各时间点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1、2、3、6个月,各时间点CRT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6个月,BCVA与治疗前基线BCVA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08,P=0.000).治疗后6个月BCVA与治疗前CRT(r=0.334,P=0.111)、治疗后6个月CRT(r=0.295,P=0.162)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在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视力预后与治疗前基线视力呈正相关.

  • 聚乳酸防粘连膜在结膜囊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武犁;周芸芸;陈樱

    目的 探讨结膜囊狭窄患者运用聚乳酸防粘连膜重建结膜囊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只眼)结膜囊狭窄患者行结膜囊重建术.术中运用聚乳酸防粘连膜包裹薄壳义眼片,穹隆部采用埋线法固定在眶壁骨膜,上下睑缘粘连缝合.术后3~6个月剪开上下眼睑粘连缝合,定制合适的义眼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4只眼Ⅱ度结膜囊狭窄患者全部治愈;10只眼Ⅲ度结膜囊狭窄患者8只眼痊愈,1只眼好转,1只眼无效,半年后重新行结膜囊成形术.3只眼结膜囊闭锁患者2只眼好转,1只眼无效,半年后重新行结膜囊成形术.完成治疗的患者无义眼座暴露、感染、睑球粘连等并发症,配戴义眼片后患眼外形良好.结论 对于Ⅱ度、Ⅲ度结膜囊狭窄和结膜囊闭锁患者采用聚乳酸防粘连膜行结膜囊成形术,方法简单、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患者房水中sCD200、VEGF表达

    作者:许畅;黎智

    目的 观察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伴发黄斑水肿患者房水中sCD200与VEGF浓度,并探讨其与黄斑厚度关系.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连续就诊的33例(33只眼)CRVO伴发黄斑水肿患者,同时选取30例(30只眼)无眼部及全身疾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收集伴有黄斑水肿的CRVO患者球内注射雷珠单抗前房水.同时还收集白内障患者手术前房水作对照.用ELISA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房水以及血浆中sCD200和VEGF的浓度.结果 CRVO组房水中sCD200和VEGF的含量分别为(109.64±33.18) pg/ml、(323.30±245.40) pg/ml,对照组房水中sCD200和VEGF的浓度分别为(42.55±28.27) pg/ml、(151.43±68.40) pg/nl.CRVO组sCD200和VEGF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血浆中SCD200和VEGF的浓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VO组sCD200和VEGF浓度呈正相关,sCD200以及VEGF浓度与伴有黄斑水肿的CRVO患者的黄斑中央凹厚度呈正相关.结论 伴有黄斑水肿的CRVO患者房水中sCD200与VEGF表达明显上调,而且sCD200与VEGF含量与黄斑水肿的程度相关.

  • 曲伏前列素对大部分房角关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作用

    作者:陈云福;孙红;袁志兰

    目的 在其他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部分开放但小于1/2)患者中评价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单种或多种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不佳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有部分开放但小于1/2)患者26例,加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每晚点药1次,每次1滴.将连续点药后1、4、12周的眼压与基线眼压进行比较研究.根据房角情况分为A组(房角开放程度在1/4到1/2之间)和B组(房角部分开放但小于1/4),比较两组间的降眼压效果.同时观察血压、心率等全身及局部副作用及其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使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后眼压明显下降.连续点药1、4、12周眼压下降幅度分别为:A组(7.38±3.12)mmHg、(8.92±5.21) mmHg、(8.74±4.12) mmHg(P<0.05);B组(8.25±5.22) mmHg、(7.15±3.78) mmHg、(7.71±3.56)mmHg(P=0.000).两组间用药后相同时间点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视力、视野、视乳头杯盘比、血压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均为轻度,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结膜充血,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患者依从性好.结论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治疗其他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不佳、大部分房角关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张晓城;陈茂盛;谭吉林;秦艳;周晓虹;李红梅

    目的 检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其意义,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纳入同期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外周血MMP-9及TNF-α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MMP-9及TNF-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观察组92例,对照组93例.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7.6±1.5 mmol/L vs4.5±1.3 mmol/L;t=9.979,P<0.01).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NF-α(18.9 ±4.3 ng/L vs 12.5 ±2.9 ng/L;t=7.862,P<0.01)水平与MMP-9 (58.9±9.6 pg/mg vs 31.7±7.3 pg/mg;t=14.390,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与MMP-9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 =0.659,P<0.01).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外周血TNF-α(r=0.703,P<0.01)与MMP-9(r=0.571,P<0.01)水平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相比,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外周血MMP-9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血糖水平正相关,提示两者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徐朝阳;刘光辉;郑永征;潘铭东;邹国莹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患者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随访5年以上的CE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视力、屈光检查、眼底彩色图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资料.结果 共36例(37只眼)CEC患者,随访时间5~15年,平均9.1年.男性10例(27.8%),女性26例(72.2%).FFA检查典型性36只眼,隐匿性1只眼.末次随访,佳矫正视力0.04~1.5,平均0.62±0.28.视力提高者27只眼(73.0%),稳定者9只眼(24.3%),下降者1只眼(2.7%);患者视力预后与初诊视力、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位置、OCT表现IS/OS完整性、治愈时间有关(P<0.05),与治疗方法无关(P>0.05).结论 CEC患者视力预后较好,其视力预后主要与初诊视力、病变位置、OCT形态、治愈时间相关,治疗干预缩短愈合时间是改善其视力预后的可控性因素.

  • 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手术时机与术后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磊;秦虹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行结膜切口入路修补眶壁骨折且复查资料完整的82例以复视为主要症状的单侧眼眶爆裂性骨折病例.依据伤后距离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组、中期组、中晚期组、晚期组,分别于术后2d、1周、1个月、3个月观察视力、复视的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2d,术眼视力不同程度下降,随着眼刺激症状减轻,结膜组织水肿消退,眼睑肿胀的消退,视力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个月后视力稳定;术后3个月早期组的治愈率高于中晚期组和晚期组,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v=2,P<0.01),早期组与中期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x2 =0.26,v=1,P>0.05);术后不同观察时间4组病例复视治愈例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早期组及中期组3个月达到高.除2例视力轻度下降、1例植入物轻度移位,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不缓解的复视,应早期手术治疗.

  • 辛伐他汀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作者:范玲玲;刘伦;龚健杨;廖荣丰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以及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NPDR患者60例(117只眼)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 mg/d,连续3个月.实验前后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EPCs数量,并行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干预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外周血EPCs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干预组眼底病变分期进展率为3.45%,小于对照组21.05%;且干预组缓解率为12.07%,对照组无患眼缓解.干预组治疗后佳矫正视力提高率为24.14%,对照组均无视力提高.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动员NPDR患者体内EPCs入血,对NPDR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 高度近视与巩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源性散光的相关研究

    作者:孙国庆;汪浩;张炜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是否会因其高度近视巩膜病变产生额外的术源性散光.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白内障患者105例(117只眼),其中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63例(70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42例(47只眼).两组均行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Jaffe/Clayman矢量分析法计算两组术源性散光,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两独立样本秩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术源性散光.结果 两组患者术源性散光比较(P =0.418 >0.05)提示两组患者术源性散光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不会因其巩膜病变而产生更多的术源性散光.

  • 累及后节开放性眼外伤二期微创玻璃体手术时机临床观察

    作者:刘锐;刘磊;犹爱林;王刚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累及后节开放性眼外伤的疗效以及玻璃体手术的时机.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经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6例(36只眼)复杂性开放性眼球伤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16例(16只眼)和晚期手术组20例(20只眼),所有的患者均采用一期眼球清创缝合术和二期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早期手术组玻璃体切除术在外伤1周内进行,晚期手术组玻璃体切除术在外伤10 ~ 14 d后施行,术后随访4~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29只眼(80.6%)其中脱盲17只眼(47.2%)(佳矫正视力>0.05),失败7只眼(19.4%).早期手术组术中注入硅油者14只眼(87.5%),晚期手术组术中注入硅油者17只眼(85.0%),两组无统计学意义(χ2=0.046,P>0.1).随访期末早期手术组脱盲率68.8%(11只眼),晚期手术组脱盲率30.0%(6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结论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大部分视网膜能解剖复位.为节约患者就医成本,缩短就医时间,对于累及后节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建议外伤后1周内采用二期微创玻璃体手术.

  • MTDH、Tmem16a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宝华;刘平;王新

    目的 研究异粘蛋白(MTDH)和跨膜蛋白16a (Tmem16a)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5例(25只眼)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术后组织为实验组,另取瘤旁正常脉络膜组织15例(15只眼)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MTDH 、Tmem16a蛋白表达情况,分析MTDH、Tmem16a蛋白表达情况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MTDH、Tmem16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DH、Tmem16a蛋白表达与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巩膜浸润程度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MTDH、Tmem16a在脉络膜黑色素瘤中呈高表达,且与巩膜浸润程度及远处转移相关,可能成为临床诊治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重要指标.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林再雄;李科

    目的 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1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治疗,并且测定所有D-二聚体水平数据,另于1个月后以Rankin (mRS)量表展开评分,对比各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且分析预后的效果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对比结果和评分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的患者(mRS分小于2分)有96例即标识为A组,预后不好的患者(mRS分高于3分)有84例即标识为B组,而在D-二聚体的指标对比方面,A组患者平均为(391.25 ±29.17)μg/L,而B组患者平均为(372.19±28.21) μg/L.以上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以上预后情况以及D-二聚体的指标对比可知,D-二聚体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效果,甚至产生隐患问题.

  • 色素上皮来源因子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机制初探

    作者:李德坤;邵杰;刘珍凯;汪艳;穆迎涛

    目的 探究色素上皮来源因子(PEDF)对晶状体内皮细胞(LECs)增殖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82例(82只眼)白内障患者收集中央晶状体前囊(直径5.0~5.5 mm),根据HE染色结果,分成晶状体上皮细胞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每组20例.RT-PCR检测LECs中PEDF 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细胞体外实验中,分为加PEDF实验组和不加PEDF对照组,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50 ng/ml的PEDF培养72 h.用Annexin V-FITC/7-AAD复染法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LECs在G0和S期的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表达VEGF的mRNA.结果 中央前囊下的LECs密度以及PEDF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高密度组,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168),PEDF实验组的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凋亡率(P<0.001).PEDF实验组VEGF mRNA表达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更低.结论 在人眼中,PEDF可能是通过抗凋亡和降低VEGF表达来促进LECs的增值.降低LECs的PEDF浓度可能调节晶状体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 康柏西普的两种给药方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富莉莉;荣翱;苗林;陈丽娟;宋鹤翔;赵易;徐晨

    目的 对比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的两种不同给药方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及同济医院眼科被诊断为RVO黄斑水肿的患者共33例(33只眼),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分为2组,A组共18例(18只眼),采用1+ prn的给药方式,B组共15例(15只眼),采用3+prn的给药方式.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期为6个月,通过眼科常规检查、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等,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以及6个月内的总注射次数,观察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短期疗效对比.结果 随访6个月,组内差异结果显示,A组、B组不同时间BCVA、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都表现为治疗后1、2、3、6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差异结果显示,治疗前、治疗后1、2、3、6个月,A组和B组BCVA、CMT水平基本相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A组18只眼共注射28次,患者接受注射次数为1~3次,平均注射次数1.56次.B组15只眼共注射47次,患者接受注射次数为3~4次,平均3.13次.6个月内,A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通过对两种治疗方案短期内疗效对比观察,发现康柏西普治疗RVO黄斑水肿短期内疗效确实可靠,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差异,且1+ PRN治疗方案能显著减少注射次数,因此对于非缺血型RVO黄斑水肿短期内1+prn治疗方案更优.

  • 双眼外直肌超常量后退治疗外斜视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宋伟琼;周明稳;何芳;邝国平

    目的 比较常规双眼外直肌后退加内直肌缩短手术方式与双外直肌超常量后退手术方式在大角度外斜视治疗中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采用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手术治疗外斜视患者96例,并与同期行常规手术的大角度外斜视患者63例对比,比较2组患者术后2年的疗效包括成功率、欠矫率、过矫率以及眼球运动受限情况.结果 术后2年,超常量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分别为82.3%、74.6%),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分别为2.1%、14.2%),欠矫率明显低于传统组(分别为11.5%、23.8%),过矫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分别为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眼球运动受限.超常量组有2例早期眼位正常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内斜.传统组3例过矫患者术后采用非手术治疗后2例恢复正位,仅1例再次手术.超常量组6例过矫患者术后采用保守治疗无效均再次手术.结论 在大角度外斜视患者中,双眼外直肌超常量后退术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降低,但其矫正过度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临床发现超常量组过矫患者很难用非手术方法恢复双眼正位.超常量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治疗大外斜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减少外斜视的复发率有具有临床价值,但在手术设计中应尽量避免过矫.

  • 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

    作者:殷孝健

    目的 评价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192例(196只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预劈核组98例(99只眼)和拦截劈核组94例(97只眼).预劈核组:不进行水分离,采用撕囊镊直接将核分成4块后直接进行超声乳化;拦截劈核组:水分离后,采用传统拦截劈核法进行劈核和超声乳化.术中设定负压和能量均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角膜水肿和视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预劈核组与拦截劈核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丢失率分别为(10.52±9.12)个/mm2和(17.26±19.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预劈核组与拦截劈核组分别为Ⅲ级(35.45±4.9)s、Ⅳ级(47.1±9)s和Ⅲ级(46.78±5.5)s、Ⅳ级(60.21±15)s,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后角膜水肿程度:预劈核组术后1d和1周发生角膜水肿者分别为37只眼和22只眼,明显低于拦截劈核组60只眼和42只眼(P<0.05);④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1d和术后1周2组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预劈核组恢复更明显(P<0.05).⑤术中并发症:无悬韧带断离、后囊膜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所采用的撕囊镊预劈核技术具有明显缩短超声乳化时间、操作简单方便、减少术中并发症、患者术后角膜水肿轻、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少和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自芳;管得宁;李一壮;秦勤

    目的 观察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THS)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特点,并探讨其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首发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患者31例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6~87岁,平均(57.42±13.99)岁;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颅MRI、血常规、血红蛋白、生化全套、尿常规及自身抗体等检查,必要时行腰椎穿刺.确诊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预后特点,并分析其发病的原因.结果 31例患者起病不同,发现3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患有干燥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差别不大,均首先出现头痛,随后出现同侧眼眶痛、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等,支配眼球的颅神经以动眼神经受累多见,占77.4%,其次为外展神经,占19.4%;滑车神经受累较少见,占3.2%.入院治疗后,31例患者头痛均于7d内完全缓解,平均时间(3.64±1.58)d;29例患者眼球症状于8周内完全缓解,平均时间(4.90±2.18)周;2例患者遗留痛性眼肌麻痹后遗症.完全恢复未复发者共26例,占83.9%;完全恢复又复发者共3例,占9.7%;未完全恢复者共2例,占6.5%.结论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主要临床表现相似,糖皮质激素冲击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但可能复发,临床需定期随访.

  • 内生型睫毛异位症1例

    作者:李燕飞;孟元通;范晓聪

    患儿女性,6岁.3年前发现左眼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在外院就诊,发现左眼上睑结膜睫毛1根,予以拔除,之后反复拔睫毛.今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8;双眼上下睑睫毛排列整齐,无倒睫,睑板腺开口正常,左眼结膜充血,翻转上睑可见睑板中央一根异常毛发,根部呈火山口状(见图1,箭头标注处),略灰白色,角膜下1/3弥漫性点状上皮脱失,荧光素染色,角膜着色,其他眼部检查未见异常.患儿入院后于全麻下行左眼睑病灶切除,术中发现毛发长入睑板较深,粘连紧密,显微镜下完整切除毛发及深部部分睑板,标本大小约2 mm×2 mm,毛囊清晰可见,病理结果提示:可见完整的毛囊及毛根结构(图2),随访3个月无复发.

    关键词:
  • 眼球半脱臼1例

    作者:赖钟祺;李惠娜;李维娜

    患者男性,31岁.因醉酒右眼不慎撞击金属栏杆后眼球突出1h于2017年4月27日晚急诊入院.入院时神智清楚,生命征平稳.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1,眼球高度外凸内转,颞侧可见球结膜弧形裂伤口,长约4 mm,角膜完整、透明,前房深,瞳孔圆,直径约4 mm,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透明,余眼内结构暂无法配合检查,眼球各方向运动明显受限.

    关键词:
  • 蛋白质组学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媛;金玮;杨安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过去常认为DR的发生及进展与糖尿病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及高血脂有关.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不伴有这些危险因素仍然发生DR,甚至一些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发生DR.事实上,DR的病理变化是涉及微血管病变、神经退化、免疫及继发性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标志物能客观地预示疾病的发生,监控疾病的进展,评估治疗的疗效.研究DR发病的分子机制能有助于找到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新的治疗靶点.蛋白质组学是通过高通量、快速鉴定与定量分析细胞、组织、体液中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功能及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该文就新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以及近几年运用该技术发现的DR生物分子标志物进行一综述.

  • 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彩琼

    近视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可能引起一系列眼部并发症,进而导致患眼严重的视觉丧失.调节力减弱、视网膜离焦或形觉剥夺等导致的视网膜成像不清使眼轴代偿生长,这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本文对调节功能、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及形觉剥夺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田园

    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眼部良性肿瘤,好发于眼睑和眶周部位.病变可因上睑下垂遮挡视轴,或眼球移位散光,影响患儿视力发育.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需要掌握恰当的时机和适应症,并结合这一时期的生理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免疫调节剂)、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糖皮质激素、硬化剂、α干扰素)、以及激光和手术治疗.本文对上述婴幼儿眼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和进展予以综述.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及造模前后CREB的表达

    作者:隋源;李雪丽;勾晓梅;周丽霞

    目的 观察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及造模前后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情况.方法 90只C57/BL6J小鼠分正常对照组及视网膜再灌注模型组.采用前房灌注法提升眼压使其高度至136 cm(110 mmHg)持续1h.各组分别于7、14、21 d取材,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Müller细胞的改变.Westemblot和Real-TimePCR检测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节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与对照组相比,GFAP标记的Müller细胞增生明显.免疫切片显示,内核层与外核层发生相似比例损伤.Westernblot结果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CREB在7、14 d CREB表达下降,21 d表达上调.Real-timePCR结果显示RIR模型后CREB基因表达均下调.在14 d时低.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会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大量丧失,CREB呈现下调表现.

  • 丝裂霉素C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中抗瘢痕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碧青;陶黎明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在兔眼硅胶垫植入术后的抗瘢痕作用以间接评估丝裂霉素C(MMC)在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后的抗瘢痕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獭兔21只(42只眼),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双眼均于颞上方行硅胶垫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0、30、90 d取标本,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以评估组织的纤维化程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10、30、90 d的一个高倍镜视野下TGFβ1阳性细胞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5.80±2.39、28.20±1.48、41.60±2.70,对照组术后平均值分别为27.80±1.64、50.80±3.35、114.80±4.15,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10、30、90 d的一个高倍镜视野下dSMA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169±0.010、0.519±0.031、0.877±0.033,对照组术后平均值分别为0.252±0.021、0.519±0.031、0.877±0.03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C在兔眼硅胶垫植入术中具有显著的抗瘢痕作用,可用于临床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中,以抵抗瘢痕组织形成.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