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隐翅虫性眼睑、结膜、角膜炎

    作者:陈积中;宋汝庸

    目的探讨隐翅虫性眼睑、结膜、角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方法对眼科门诊所见的资料完整的隐翅虫性眼睑、结膜、角膜炎30例(30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结果本组30例均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隐翅虫性眼睑皮炎.其中3例合并结膜炎,2例合并结膜炎、角膜炎.经皮肤科鉴定8例病人带来的拍死的致病飞虫为隐翅虫.经治疗均痊愈且疗程短.结论眼科此病并非少见,因眼科医生缺少皮肤病学有关知识及临床经验、难免容易误诊.掌握此病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十分必要.

  • 小梁切除联合改良烧灼虹膜孔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梁玉伟;刘武装;李攀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改良烧灼虹膜孔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采用玻璃套管、Bowman泪道探子,对12例(12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改良烧灼虹膜孔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果经6~26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12例患者中11例为功能性滤过泡,12例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前房出血发生1例,7例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改良烧灼虹膜孔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 Nd:YAG激光治疗膜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永超;吴宇平;欧卫

    目的观察Nd:YAG治疗膜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将204例(209只眼)膜性白内障施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进行术前术后视力的比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8月,术后195只眼(93.3%)视力有不同程度增进,14只眼(6.7%)视力无增进.结论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目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 人眼晶状体悬韧带的张力测定

    作者:饶惠英;王丽天

    目的进行人眼晶状体悬韧带部位及其张力的测定.方法对41只离体尸眼进行测定.悬韧带的大张力规定为:在其放松及大伸张情况下,从睫状突到嵌入晶状体前囊膜内的悬韧带的距离的差值.另外,利用张力仪,通过换能传导及放大记录下造成部分悬韧带断裂时的张力.结果悬韧带在拉断之前平均能被拉长4.48±1.78mm,年轻组为5.33±1.19mm,老年组为2.17±0.70mm.无韧带区老年组为6.98±0.70mm,年轻组为7.66±0.42mm,平均为7.48±0.58mm.使部分悬韧带断裂的平均张力为47.8±9.8g,压强为54.82mmHg.结论悬韧带具有一定的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悬韧带有向囊膜中心生长的趋势,无韧带区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悬韧带的张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悬韧带的张力约为正常眼内压的3倍.

    关键词: 晶状体 悬韧带张力
  • 400例儿童弱视同视机治疗观察

    作者:张安娜;秦丹

    目的评估儿童弱视应用同视机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日常门诊年龄在3~12岁、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者,充分睫状肌麻痹后客观检影法检查屈光状态,矫正视力≤0.8者,并排除眼器质性病变.以确诊为弱视并能坚持应用同视机治疗超过3个月的400例(718只眼)做为观察对象,坚持每天应用同视机治疗.分别从患儿年龄、弱视程度及疗程长短三方面评估它们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基本治愈率为42.76%,总有效率88.72%.其中3~5岁年龄组基本治愈率为51.25%,在各年龄组中治愈率高,与6~8岁年龄组及9~12岁年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弱视治愈率64.97%,总有率97.46%,其基本治愈率与中度及重度弱视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时间坚持在12个月以上者治愈率位于各疗程组之首,为54.61%,总有效率为97.05%.疗程>12月与疗程7~12月组及疗程3~6月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视机治疗儿童弱视,疗效是肯定的、治疗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治疗12个月以上者,疗效好.提示早期发现,坚持合理治疗是弱视的关键.

  • 三联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作者:陈瑛;陈金华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佳手术方法.方法总结31例(31只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的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2±5.9月,术后29只眼(93.5%)眼压正常,视力1.0者2只眼,0.5~0.8者15只眼,≥0.5共17只眼,占54.8%.结论采用三联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良好.

  • 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作者:陆斌;王文清;陈蕾;陈颖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对263例(292只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292只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1周佳视力≥0.5者为82%,术后1月佳视力≥0.5者为93%.主要并发症:后囊破裂12只眼(4%),中度角膜水肿8只眼(2.7%).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表面麻醉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应用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严重的前房积血

    作者:高永杰;李援东;丁相奇;陈永森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严重前房积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2例(32只眼)严重的前房积血(Ⅲ级以上)患者,用玻璃体切割器,经角膜缘两侧的小切口,行施切割及抽吸手术治疗.结果 32例(32只眼)患者均一次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不良反应,出院视力≥1.0者占59.4%;≥0.5者占90.6%;<0.05者占3.1%;2例儿童不合作.结论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严重的前房积血,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滑行结膜角膜瓣移植术

    作者:李春霞;张士倩

    目的探讨复发性翼状胬肉手术的新方法.方法对17例(18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先在其角膜上、下缘作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角膜瓣,再移植到切除胬肉的巩膜创面上,缝合固定.结果术后局部反应轻微,刺激症状小,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胬肉切除联合滑行结膜角膜瓣移植术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儿童白内障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临床观察

    作者:邵庆;谢莉娜

    目的探讨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对儿童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对42例(48只眼)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前施行Ⅰ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有21只眼,占48.3%,随访期间有40只眼(83.3%)保持中央视轴区透明或基本透明.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施行Ⅰ期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安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 可调式硅胶带额肌悬吊术矫治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周雄;金中秋;周和政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将1.0mm宽的硅胶带以"U"字型分别缝合在上睑板中部和额肌腱膜上,依靠硅胶带的弹性作用抬高上睑,硅胶带伸张又不影响眼睑闭合,且术后可拉出眉弓处硅胶带残端进行反复调整.共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46例(59只眼),并随访观察6个月~2年,平均1年.结果 51只眼一次手术成功,上睑缘弧度美观自然,双睑裂对称,眼睑开闭功能正常;6只眼术后分别出现过矫或欠矫,2只眼并发睑内翻倒睫,经调整或再次手术后得到满意效果;16只眼遗留轻度眼睑闭合不全,无一例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结论可调式硅胶带额肌悬吊术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手术年龄以3~6岁较适宜.

  • 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82例病因分析

    作者:邱德来;武桂芳

    目的分析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致病原因及相关因系.方法对82例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病人进行分析,观察其伤后高眼压的原因.结果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伤后就诊时间,一天以内就诊者仅16例.钝挫伤58例,穿孔伤17例.终视力低于0.05者42例.所有病人均找到眼压升高原因.结论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是严重并发症之一,致盲率高,治疗效果差.伤后就诊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重要因素.

  • 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治疗

    作者:楼六一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疗效.方法行小梁切除术、巩膜咬切术及小梁切除+晶状体摘除术.结果 40例(43只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2.8kPa以下,观察2年以上,效果均满意.结论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治疗成功率高,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 外伤性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作者:王新萍;张在宪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33例(33只眼)外伤性玻璃体出血合并视网膜脱离进行了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复位术.结果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33只眼(100%),角膜内皮皱褶30只眼(90%),玻璃体出血3只眼(0.09%);视力低手动/20cm,高0.4.结论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 一期玻璃体切割术在PVR高危眼中的应用:全玻璃体切割集取物细胞学初步观察

    作者:石一宁;王煊;王卉芳

    目的探讨PVR增生早期活性因子、细胞成份、细胞外基质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对于尚属炎症期-增生期的PVR B级的PVR高危眼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中采集的全部玻璃体成分浓缩后进行形态学分析,从微环境的整体状态的角度对有关介入的细胞成分进行了半定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的细胞外基质含量与RPE细胞、成纤维细胞数量有关.MCP-1的表达率均为阳性;CD3实验组阳性率为75%,CD68实验组阳性率为57%;CD68表达阳性的PVR等级多为C2级以下;而C3级以上的组织中多为MCP-1和CD3的染色阳性.玻璃体内存在着Ⅰ、Ⅲ型等新生胶原.结论 (1)人们裸眼或显微镜下观察到的PVR B级的玻璃体内细胞构成已经改变.(2)MCP-1在PVR的过程中参与了炎症反应的整个过程,而巨噬细胞只是在初中期过程中参与,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PVR后期的瘢痕化过程.(3)PVR B级眼的玻璃体内的移行细胞可以合成Ⅰ、Ⅲ型胶原.(4)对PVR高危眼早期去除富含多种趋化因子的玻璃体胶原,可能中断细胞移行的启动趋化因子、去除细胞增生网架及集聚活性因子的分子筛,阻止PVR的发展,还可能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进而防止了视功能的不可逆损害.

  • 眼球壁先天异常声像图表现

    作者:李舒茵;靳伟民;郭茜如

    目的探讨眼球壁先天异常声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126眼)眼球壁先天异常声像学表现.结果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声像图表现为自视盘上缘或下缘向下的局限性球壁向后膨突;膨突后缘陡峭、前缘平滑,与极周边球壁无明显界限.先天性视盘缺损和牵牛花综合征声像图上视盘处球壁弧形光带中断,该区眶内梯形低回声区,视神经回声与梯形区底部相连,二者间为强回声带状物并伴彗星征.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表现为眼球各径线缩短,眼眶内见大的无回声液性暗区,透声良好,可压缩性明显.结论声像学检查可为眼球壁先天异常的诊断提供依据.

  • 注气法联合其他术式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方丽华;方臻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气术联合其他术式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21只眼)施行玻璃体腔内注气(C2F6、C3F8)联合环扎术、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术.术后俯卧位.全部病例随访4~6月.结果 18例(19只眼)手术成功,痊愈率90.48%,2只眼失败.结论玻璃体腔内注气联合其他术式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可靠、方便、有效.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因素的分析

    作者:刘晓宁;陈新宇;谈祥玲;石春和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而使手术失败的各种因素.方法对21例(21只眼)视网膜脱离术前情况、手术方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1只眼均因严重的PVR使手术失败视网膜脱离复发,时间为10天~2月.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发生严重的PVR与裂孔的数目、大小,术前PVR的情况,术式的选择,手术操作等因素均有关.

  • 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原因的探讨

    作者:朱弼珺;李佩娟;蔡文泉;张皙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998年7月~2001年7月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病例共39例(39只眼).男性26例,占66.67%;女性13例,占33.33%.年龄从13岁~68岁,平均49.33岁.复发时间从0.5月到26月,平均4.66月.右眼23只,左眼16只.玻璃体手术前赵氏膜分级:Ⅱ级膜18只眼,ⅢA膜14只眼,ⅢB1膜4只眼,ⅢB2膜2只眼,ⅢB3膜1只眼.复发后分别采用巩膜外冷凝环扎加压手术、玻璃体剥膜手术、气液交换手术眼内注入C3F8、气油交换手术.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后经检查发现视网膜皱襞形成和前部PVR导致再脱离的有16只眼,因出现新孔导致视网膜再脱离的有15只眼,因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有8只眼.PVR导致再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7.13月,出现新孔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2.09月,原孔未封闭导致再次脱离的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6月.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多因视网膜前膜增生、前部PVR发展和裂孔未封闭而致.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罗恒;冯其高;成洪波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有联合手术适应证的12只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10个月(平均6.9个月).结果术后眼压8~13mmHg,12只眼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9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8,3只眼术后矫正视力0.2~0.3.结论本组病例治愈率100%,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追踪.术前积极控制眼压,成熟的超声乳化技巧避免术中并发症出现,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韩梅;陈松;张树丽;时冀川;王兰惠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对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血流的影响及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中黄斑部脉络膜血管充盈时间(choriocapillaris filling phase,CFP)、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的关系,评价胰激肽原酶肠溶片(pancreatic kininogenase tablets,商品名:怡开)对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30例(60只眼)早期DR及49例(98只眼)正常对照组进行ICGA与荧光素血管同步造影及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分析仪(heidelberg retina flowmeter,HRF)检查.结果早期DR组的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的血流量、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经怡开治疗后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的血流量、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CFP与黄斑视网膜的血流量、流速及红细胞移动速率呈负显著相关(P<0.05).结论早期DR视盘及黄斑部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已发生改变,怡开可能改善DR患者的微循环障碍,HRF可评价其治疗效果.

  • 丝裂霉素C不同放置方法对滤过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作者:彭寿雄;刘玉华

    目的比较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放置在结膜瓣下与巩膜瓣下这两种不同方法的降眼压效果和合并症的发生情况,以便从中筛选出一种较佳的方法.方法将67只接受滤过性手术并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丝裂霉素C放置于结膜瓣下,B组丝裂霉素C同时放置于巩膜面上和巩膜瓣下.二组丝裂霉素C浓度和放置时间相同.观察二组病人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全部病人观察12个月.结果 (1)A、B二组病人均有明显的降眼压效果;(2)A、B二组间的降眼压效果没有明显差异;(3)A、B二组病人的手术并发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鉴于二种不同的放置方法对滤过手术都具有相同的良好降压效果,且在降压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二者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滤过手术中丝裂霉素C放置在结膜瓣下可能会减少它对眼内的穿透力,从而降低药物对眼内组织的毒性影响.

  •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牛俊扬;王志华;胡闻;王晓秋;吴红阳

    目的观察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部分病例检测了S100、HMB45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55.4岁;均为单眼患病:右眼12例,左眼7例;影像学检查示眼内占位.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双循环"现象.组织学表现以梭形细胞为主.免疫表型6例,S100、HMB45均为阳性.3例电镜下显示了肿瘤细胞内数量不等的黑色素小体.结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应综合临床及辅助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细胞类型、侵犯范围等有关.对无色素型者要做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帮助确诊.

  • 药物治疗黄斑水肿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虹

    目的探讨黄斑水肿非手术疗法的可行性.方法治疗组运用达纳康、都可喜、弥可保、胞二磷胆碱、泰甘等肌注和口服.对照组采用维生素类、烟酸酯和明目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在指定观察期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8.38%,对照组35.85%,(SPSS t=23.09,P<0.05)治疗组病程14天~78天,平均39.25天,比对照组35~241天,平均104天明显缩短(SPSS t=3.251,P<0.05).结论近年的一些新药物确能通过改善视网膜脉络膜微循环,提高神经节细胞和双突细胞的兴奋性,改善局部的膜通透性,促使水肿吸收.新型药物治疗优于传统的药物疗法.

    关键词: 黄斑 水肿 药物治疗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平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3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术后3天开始按摩眼球,持续7~8周,观察视力、眼压、视野变化.结果随访4~9.5个月,平均6.41±2.53个月.术前平均眼压28.14±8.4mmHg(1mmHg=0.133kPa),术后4个月平均眼压14.9±2.3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视野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前房出血1只眼,浅前房2只眼;无炎症、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NPTS是一种治疗POAG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改变

    作者:师自安;戴虹;崔宝华;龙力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多焦视网膜电图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方法正常对照组17例(30只眼),糖尿病患者68例(114只眼)进行矫正视力、眼压、散瞳眼底、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30只眼P波潜伏期为27.8ms±2.57ms,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P波潜伏期为27.89ms±3.25ms,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P波潜伏期为30.90ms±3.25ms,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P波潜伏期为34.90ms±4.18ms,正常对照组与NDR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DR、PDR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波振幅密度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分期间也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黄斑区无荧光渗漏的P波潜伏期为29.82ms±2.34ms,有荧光渗漏的P波潜伏期为32.98ms±4.25ms,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无荧光渗漏的振幅密度为11.27ms±3.65ms,有荧光渗漏者为8.24ms±3.68ms(P<0.05).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客观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检测,特别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诊断、预后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 复方氢溴酸樟柳碱对眼压已控制青光眼的视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作者:李超;卢娜

    目的了解复方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对青光眼术后病人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通过应用复方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对2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已控制的患者进行治疗,随访疗效6个月.结果所有病人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结论复方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可提高青光眼术后病人的视功能.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皮质的处理

    作者:梁勇;谭少健;黄明汉;梁式森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有效清除晶状体皮质的方法.方法 249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前房维持灌注、分体抽吸皮质的方法清除晶状体皮质.结果在所有病例手术中容易将切口位置下方的晶状体皮质清除.结论这种方法便于操作,快捷、有效清除皮质,并发症少.

  • 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顽固性青光眼探讨

    作者:马丽华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手术治疗顽固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1例(22只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及结膜瓣下置丝裂霉素C浸泡棉片后,将羊膜植于巩膜床,并观察术后阻止瘢痕性滤过泡形成的效果及降眼压作用.结果 22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9只眼,无功能滤过泡3只眼,术后降眼压效果良好.结论羊膜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用于治疗顽固性青光眼切实用效.

  • 儿童单眼视力缺陷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作者:盛迅伦;庄文娟;郗淑红

    目的研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判断儿童单眼视功能的三种方法(波幅差异比率法、波幅比率法、潜伏斯差异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寻找一种可靠、有效的发现儿童单眼视力缺陷的VEP视力评估手段.方法用P-VEP检查了178名正常儿童,建立每一种方法的正常值范围.用P-VEP测定两组具有单眼疾患的儿童(一组患眼视力正常,另一组患眼视力异常).评估每种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三种方法在各年龄组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0.83~0.94).波幅差异比率法的敏感度在各年龄组均明显高于波幅比率法和潜伏期差异法.结论 VEP波幅差异比率法估计视力,在各年龄组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而是发现单眼视力缺陷的较好的分析指标.

  • 进行性先天性前极白内障一家系

    作者:张婷珍;蔡立水;蒋燕

    先天性白内障是较常见的眼病之一,而先天性前极白内障多为双侧、静止性,对视力影响不明显.但我们在工作中曾遇一家系三代均为女性患病,视力损害的严重程度逐代年龄提前,且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现报告如下.

  • 0.5%美多丽滴眼诱发青光眼1例

    作者:冯春阳

    患者,男,64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年于2000年5月23日来诊.查:Vod=0.8(+1.00DS→1.0),Vos=0.1(+1.00DS +0.50DC×180°→0.3),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见视盘颞侧色较淡,凹陷较深.

  • 颞颌关节注射强的松龙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作者:王振岚

    患者男,38岁.1999年9月27日在某地段医院行右颞颌关节注射强的松龙悬浊液2ml,当注射至药物半量时,感注射部位疼痛加重,注射完毕后,即觉头晕、恶心,右眼视物不见.操作医生嘱其平卧,放松精神,全身给予扩张血管药物,半小时后,视力有所恢复,但仅有1m数指,头晕减轻,恶心消失,后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注射液5天,眼部症状无甚变化.故来我科会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1.5,内外眼未见异常.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腹产术后双眼视网膜脱离1例

    作者:卓晓

    患者,女,26岁.因"停经37+2周、全身水肿10天、头痛1小时",于2001年3月29日住我院产科.入院时血压190/120mmHg,尿蛋白(+).既往有近视,戴-3.00D眼镜.眼科会诊双眼眼底未见异常征象.入院诊断:37+2周,妊高征、先兆子痫.治疗以解痉、镇静、降血压、脱水为主,血压波动不稳定(160/120mmHg左右),4月3日行剖腹产术,术程顺利.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视网膜脱离1例

    作者:刘艳;张倩;黄丹琳;李莹;夏江南

    患者,女,28岁.因孕39周,双下肢水肿1月,头昏眼花7天于2001年9月17日入妇产科.既往无其他病史记载.入科检查:血压23/13kPa,体重77.5kg,双下肢水肿(++),高危评分25分.B超示脐带绕颈2周.尿分析PRO(++),入科后予MgSO4解痉,复方降压片1片,3次/日降压,安定镇静后于9月18日行剖腹产,产时血压波动于22~25/13~16kPa,产后1天诉双眼视物不清明显加重,检查:BP22/13kPa,颜面部水肿(++),右眼视力数指/50mm,球结膜水肿(++),充血(+),瞳孔直径3mm,眼底:视盘界不清,色稍淡,视乳头隆起度1D,后极部视网膜反光增强,颞侧视网膜6~11点隆起6D,边界清,色青灰,无明显视网膜皱褶,黄斑水肿,中心凹反光不清.

  • 滴用托品酰胺眼药水致过敏性皮炎1例

    作者:徐峰

    患者,女,14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于1999年7月28日随其母来我科就诊.检查:右眼视力0.4/1.5,左眼视力0.5/1.5.插片验光:右眼-1.75DS=1.0,左眼-1.50DS=1.0.双眼前后节正常.予以0.25%托品酰胺眼药水,嘱其每晚睡前滴用,一周后复诊.次日患者即随其母来复诊,诉全身发疹搔痒不适.追问用药史,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除昨晚滴用眼药水外,近半月来未使用其它药物.遂请皮肤科医师会诊,检查见全身散在大小不等、条索状鲜红色皮疹,下肢多见.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处理停用托品酰胺眼药水.口服息斯敏片.

  • 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作者:李晓芳;包秀丽

    患者女,2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半,来院就诊.患者1年半年前因诊断为"肺结核病"服用雷米封后发生昏迷,经治疗3日后清醒,改用其它抗痨药物继续治疗,自觉双眼视力逐渐下降,伴头晕、阵发性昏厥、记忆力减退、无力.体检:血压60/40mmHg,颈动脉和桡动脉搏动减弱,锁骨上区血管杂音,余未见异常.

  • 502胶水致眼部损伤4例

    作者:魏洪林;马庆红

    我院眼科在2001年2~10月,门诊收治4例502胶水致眼部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4例(7只眼)均为男性,3例从事装璜工作,1例为学生.

  • 电击性白内障1例

    作者:赵志峰;王淑玲;张改茸

    患者,男,22岁,农民.以头部被电击伤后双眼视力下降1年之主诉于2001年8月24日入院.一年前在劳动中不慎头顶部触电(110千伏),当时枕顶部头皮烧伤,昏迷,曾在外院住院治疗头部烧伤后全愈,愈后发现双眼视力下降,并呈进行性.无眼红、眼疼等症状.

  • 先天性无虹膜症一家系

    作者:朱忠桥;叶璐;刘红卫

    无虹膜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眼先天发育畸形,而在同一系中多人发病则更为罕见.现遇见此症一家系,特报道如下.先证者:女,36岁.自幼双眼视力不佳,全身检查无明显异常.视力右眼指数,左眼光感.

  • 房水引流物植入术治疗复杂类型青光眼

    作者:张雪翎

    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复杂类型的青光眼,用常规滤过手术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自从Motlteno的青光眼引流植入物被应用临床以来,这一现状有了显著的改观.现将我科应用Ahmed青光眼减压阀治疗复杂类型青光眼的工作总结如下.

  •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作者:黄斌

    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自1998年5月~2001年7月对10例(15只眼)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男4例,女6例,年龄在18~26岁之间,平均22岁.下垂量在3~4mm者4只眼,在4~5mm者8只眼,在6~7mm者3只眼,提上睑肌肌力均在2~4mm之间,所有病例眼部无其它异常,均收为住院病例.

  •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东豪;陈锦琼

    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治疗效果的报告也不一致.作者采用闪烁刺激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31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100例分析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白内障手术切口连续缝线方法

    作者:庄鹏;林映竑;刘明玉

    白内障囊外摘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仍然是我国白内障手术的主要方式,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尽快恢复较好视力,一直是手术改进的目的.我们应用一种连续缝线关闭白内障手术切口,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自制异物针取角膜异物体会

    作者:付德华;倪彩云

    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85例(96只眼).男69例,女16例;右眼66例,左眼30例;工人45例,农民30例,学生10例.

  • 两组药物治疗初中期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分析

    作者:田桂花

    老年性白内障多发生于45岁以上,调查研究认为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环境因素如日照、紫外线辐射;糖尿病和摄入某些药物如类固醇、酚噻嗪等;吸烟及饮酒;饮食及营养[1].本文自1999年11月~2001年2月对初、中期的老年性白内障点用麝珠明目液(musk pearl eyesight-improving eye drops简称MPD)及白内停眼水(pirenoxine sodium简称PSD),分别口服维生素类药物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改制针头行泪道冲洗探通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作者:刘彦斌;董玉萍;姜颍;刘艳

    新生儿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多因其亲属发现患儿泪溢或脓性分泌物而就医,以往多行点抗生素眼水、泪囊区按压或泪道冲洗等治疗.我们采用改制普通注射器针头在清醒状态下行新生儿泪道冲洗加探通治疗新生儿泪囊炎,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 自制冲洗针头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

    作者:王桂虎;马师强

    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即泪囊区按摩;手术治疗,即泪道冲洗及探通术二种,绝大多数患先天性泪道阻塞的患儿需行手术治疗.我院门诊自1997年10月至2001年4月采用自制冲洗针头兼探针行泪道探通、冲洗术治疗19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钢丝管逆行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疗效观察

    作者:谭恒永;周育易;谭旭;朱海兰

    对于泪道阻塞或需要重建泪道有多种手术方案,但效果均不甚理想,笔者从1999年以来,对上述病症用激光光纤或机械扩通泪道后,植入不锈钢弹性钢丝管,永久留置,疗效甚佳且简便易行,现报告如下.

  • 急性视网膜坏死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贾瑛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近年来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急,预后差.我院收治急性视网膜坏死5例患者,均采用静脉点滴无环鸟苷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报告如下.

  • 老年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长征;吴乐正;黄时洲

    回顾了近年来老年黄斑变性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有关危险因素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杆细胞易感生学说提出了新的发病机制,新的治疗方法如光动力治疗、局限性黄斑转位术、经瞳孔温热治疗及基因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作者:张士胜;王康孙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使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但往往导致严重的不规则散光等屈光不正.研究表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矫正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屈光不正安全而有效,本文就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LASIK术的病例选择、术前准备、术后处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了综述.

  •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的眼科应用

    作者:汪玲;朱秀萍

    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是一种省时快速的检测视网膜厚度的方法,它对后极部视网膜厚度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治.正常人群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变异小,视觉敏锐区黄斑位于此处,所以RTA广泛用于黄斑疾疾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后极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又是青光眼早期损害部位之一,RTA可用于检测青光眼所致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损害,有助于青光眼早期诊断.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丽娜;张晓光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手段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术中术后常常配合使用药物,使用基因方法已成为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新研究方向,一种趋势.

  • 玻璃体后脱离临床和超微结构诊断

    作者:王志良;张皙;孙晓东;许迅;王方

    目的通过临床、B超和扫描电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情况,评价各种检查手段诊断PVD的价值.方法 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6、4只兔,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0.1ml 1U联合透明质酸酶20U,B组注射0.1ml纤溶酶1U,C组注射透明质酸酶20U,所有对照眼玻璃体腔内注射0.1mlBSS液.术后7天内裂隙灯前置镜、直接检眼镜、B超观察PVD,术后7天摘除眼球扫描电镜检查PVD.结果 A组实验眼临床诊断完全性PVD66.7%(4/6),B超诊断完全性PVD87.5%(5/6),扫描电镜确诊完全性PVD100%(6/6).临床和B超诊断之间及它们分别与扫描电镜诊断PVD的非参数Z检验无明显差异(分别P=0.180,P=0.317,P=0.157).B组实验眼临床检查无PVD(0/6).B超仅发现一例部分性PVD(1/6),扫描电镜确诊部分性PVD87.5%(5/6),一例完全性PVD.临床和B超诊断的非参数Z检验无明显差异(P=0.317),它们分别与扫描电镜诊断部分性PVD的非参数Z检验差异显著(分别P=0.020,P=0.034).C组临床、B超及扫描电镜诊断均无PVD.结论临床结合B超检查对于诊断伴有玻璃体液化的PVD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及可靠性较好的手段.扫描电镜由于能精确分辨玻璃体后界膜及视网膜内界膜组成结构及粘连情况,是证实PVD可靠的手段.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