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厚度与眼压关系的相关分析

    作者:乔芳;刘畅;傅培;刘颜;贺美;乔诗凝;杨潇

    目的 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1、3、6、12个月中央角膜厚度(CCT)与眼压的关系.方法 行LASIK术 89 例(89只眼).按LASIK术后时间分为术后1、3、6、12个月4组.采用非接触压平式眼压计(CANON TX-F,NCT)测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眼压,用TPMEY SP-3000测量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CCT.LASIK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眼压及LASIK术前、术后不同时间CCT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LASIK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CCT与眼压的关系行双变量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CCT与眼压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472,P<0.001.LASIK术后CCT平均减少80.56 μm,眼压平均减少5.61 mm Hg.术后1~6个月CCT增加13.10 μm.眼压增加0.58 mm Hg.结论 LASIK术前、术后不同时间CCT与眼压呈正相关关系.术后1~6个月CCT逐渐轻度增加、眼压相应增高.6~12个月CCT未再增加.

  • 视路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后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

    作者:赵军;胡莲娜;王宗烨;戴卓婕;高付林;闫洪欣;仇长宇

    目的 观察累及视路的颅脑肿瘤在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后,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方法 选取16累及视路的颅脑肿瘤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6、12个月进行VEP检查.结果 放疗后、放疗后6、12个月VEP的P100波波幅及潜伏期与放疗前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颅脑肿瘤的方法,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以大程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

  • 改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分析

    作者:查敦传;许刚;刘后仓

    目的 探讨改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187只眼)近视患者接受LASEK手术.术前等效球镜度平均为(-6.01±2.61) D(-0.50~-13.75 D);围手术期应用0.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术后应用小牛血取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手术中20%乙醇溶液浸泡时间平均8 s,三步法制作角膜上皮瓣.术后1、5 d观察眼部反应情况,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随访,分别检测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Haze、眼压等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均上皮瓣制作成功,其中3.21%上皮瓣剥离较为困难.术后第1天和5天眼部反应情况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占60.43%、25.13%、14.44% 和97.86%、2.14%、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 UCVA平均分别为0.89±0.17、1.03±0.21、1.12±0.22;术后各时间点UCVA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Haze情况:依据Fants分级法,术后3个月:0.5级10只眼(5.34%)、1级 0只眼.术后1~3个月发生高眼压者12只眼,占6.42%.结论 改良LASE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合理的围手术期用药有利于LASEK术后减轻刺激反应、促进视力恢复.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刘兰;余爱华;王海涛;宋寅伟;焦峰;蔡小军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7只眼)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ION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分别行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予以激素、扩管、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7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盘水肿减轻或消失,出血部分吸收或完全吸收,5例视野得到改善,无1例发生视神经萎缩.结论 白内障术后眼压与睫状后动脉以及筛前毛细血管灌注压平衡破坏可导致ION,表现为突然视力障碍,眼底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乃至视神经萎缩.术后及早发现、尽早使用激素、血管扩张剂等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并促进恢复.

  • 全周和半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马盈;富名水;王莹

    目的 比较应用全周和半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6例(126只眼),分别采用532 nm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以光斑400 μm,脉冲时间3 ns,能量0.4-0.8mJ行全周和半周小梁成形术.观察治疗后眼压、视力、前房反应等.结果 全周小梁成形术54例(54只眼)18个月时眼压平均下降(8.8±4.1) mm Hg,半周小梁成形术50例(50只眼)18个月时眼压平均下降(7.8±3.1) mm Hg,术后1 d和2个月时下降幅度大.22例(22只眼)术后1 d及以后眼压仍超过30 mm Hg者加用降眼压药物.术后雾视、前房反应均为一过性,视力均无变化.结论 全周和半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均可以持久有效地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关键词: 青光眼 激光
  • 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伴有睫状体脱离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保松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在治疗伴有睫状体脱离的复杂眼外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7只眼)严重眼外伤患者中,3只眼钝挫伤,外伤性瞳孔散大、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玻璃体出积,4只眼眼球破裂伤,清创缝合术后,合并视网膜脱、脉络膜脱离和脉络膜上腔出血.7只眼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查所有外伤眼睫状体360°全周脱离,离断口的范围在1~2个象限.术前视力光感至眼前手动,平均眼压(6.03±3.25) mm Hg.2只眼钝挫伤患者先行睫状体复位,二期施行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另5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视网膜复位+巩膜外穿刺放液等.结果 硅油取出后随访UBM显示所有患眼睫状体复位.所有外伤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19.33±5.05) mm Hg.结论 对于合并睫状体脱离的严重眼外伤患者,分期或联合手术均可有效恢复眼球的解剖结构,并保存有效的的视功能.

  • 房角虹膜前粘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桥;王育良

    目的 探讨房角虹膜前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9只眼)闭角型青光眼行房角虹膜前粘连分离术,观察术后眼压、房角及并发症的情况.随访时间6周至4个月.结果 9例(9只眼)术前平均眼压(39.44±12.86) mm Hg,至后1次随访,术后平均眼压(13.33±1.80) mm Hg,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示:术后房角大部分或全开放.并发症:3例发生前房出血渗出,逐渐吸收,无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房角虹膜前粘连分离术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硅油填充术后硅油取出时机选择

    作者:刘存宁;李玉涛;张怀强;刘淑伟;王怡兰

    目的 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硅油充填期间及硅油取出术后并发症,进而探讨硅油取出的适宜时机.方法 对连续就诊的伴有视网膜脱离的48例(48只眼)ARN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联合硅油填充术,对于确认视网膜已经复位,没有活动性的增生病变及视网膜裂孔,并在视网膜变性区域补充激光光凝的所有患者经不同时长的硅油填充期后实施硅油取出术,回顾分析其硅油填充期间及硅油取出术后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变性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硅油填充术后视力总体上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硅油填充时间为3~15个月,平均5.8个月.取出硅油之后,总体视力无明显改变;8例于取硅油术后随访期内发生视网膜再脱离;1例角膜变性的病例,在硅油取出之后无明显改变;5例并发性白内障取油时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例发生脉络膜脱离经药物治疗后痊愈;24例在硅油取出之后晶状体混浊程度较硅油取出术前无明显改变;3例无晶状体眼患者取油术后裸眼视力下降,但佳矫正视力同硅油取出术前.结论 硅油填充及硅油取出术的并发症主要为视网膜再脱离、脉络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乳化、角膜变性、低眼压等.对于ARN而言,硅油填充时限4~6月时取油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较低,取油较为适宜.

  • 相干光断层成像检查对视盘小凹的临床意义

    作者:陶绍武;多丽荣;李蕙

    目的 探讨相干光断层成像(OCT)检查对视盘小凹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例(6只眼)视盘小凹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采用OCT进行扫描,详细分析患者视盘、乳头黄斑束区及黄斑区的结构改变.结果 OCT显示全部6例患者视盘表现为颞侧筛板组织缺失,呈无组织反射的暗区,5例视盘小凹与视网膜劈裂腔之间有光学空腔相连,伴有黄斑区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2例有脉络膜缺损.结论 由于OCT是横截面成像,能在活体上观察视盘小凹患者的视盘、乳头黄斑束区、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的改变;因而OCT在视盘小凹的发病机制、诊断、随访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 真性小眼球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王琼;邢怡桥;贺涛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对7例(12只眼)真性小眼球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3~48个月.结果 术后所有患眼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11只眼佳矫正视力大于0.1,2只眼佳矫正视力达0.3以上;无人工晶状体异位及夹持;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2只眼角膜内皮水肿,7只眼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囊膜混浊,3只眼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手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真性小眼球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视力.

    关键词: 真性小眼球 白内障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剥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尹小磊;袁容娣;叶剑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剥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4例(16只眼)明确诊断黄斑前膜及黄斑水肿行手术剥膜患者,于术后次日开始服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视力、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变化.结果 服药3个月后,视力明显提高,黄斑水肿显著减轻,服药6个月后较3个月后视力及黄斑厚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短期内有助于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剥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暗环境下低中度近视优势眼与非优势眼及双眼对比度视力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婧;沈政伟;尹禾;叶娅;李丽;吴金桃

    目的 比较暗环境下低中度近视优势眼与非优势眼、双眼对比度视力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拟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低中度近视患者47例(94只眼),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卡洞法确定优势眼,应用多功能视力检查仪分别测量优势眼、非优势眼和双眼在暗环境暗背景条件下,对比度分别为100%、25%、10%和5%的佳对比度视力.对所有受试者以及区分低中度近视的优势眼、非优势眼及双眼各对比度视力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以及区分低中度近视的双眼对比度视力在对比度为25%、10%、5%均优于优势眼和非优势眼(P<0.05),在对比度为100%时,双眼对比度视力与优势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非优势眼(P<0.05).随着对比度的下降,单、双眼的对比度视力亦随之下降.结论 在暗环境屈光矫正条件下,高对比度时优势眼的对比度视力优于非优势眼,但低对比度时双眼优于优势眼和非优势眼.

  • 独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观察

    作者:王雨生;田超伟;张朝霞;张晓光

    目的 探讨独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复习西京医院眼科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间住院的、资料完整的、一眼已失明而残存眼(独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病例资料,分析对侧眼失明原因,总结独眼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观察其治疗效果.共包括105例独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其中42例首次行巩膜外垫压(包括环扎)术,44例首次接受玻璃体手术,8例行单纯玻璃体内注气(C3F8)术,4例激光光凝术治疗;7例未行特殊治疗而失访.经治疗的98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 本组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中一次手术后有72例视网膜复位(76.6%).其中42例行巩膜外垫压术,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为74.0%(31/42);44例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复位率为82.0%(36/44);8例行玻璃体内注气术后,5例视网膜复位(62.5%).经再次手术后,终视网复位率为93.6%(88/94只眼).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中,66.3%(65/98只眼)术后视力提高.结论 尽管独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疾病特点与一般视网膜脱离无明显差别,但在社会学和人文方面有其特殊性,在选择治疗时,建议采取尽量保守的手术方案更符合患者长远利益;对经选择的病例,巩膜外垫压术的远期效果可靠.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独眼
  • 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

    作者:闫爱珍;谢娟;常欣;侯佳;袁虹

    目的 观察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科医人公司生产的NOVUS Varia多波长激光对视网膜大动脉瘤16例(16只眼)进行治疗.选黄光对瘤体先进行光凝,200 μm光斑,0.2 s曝光时间;然后选红光对瘤体周围出血进行光凝,200~300 μm,0.2 s曝光时间,激光反应斑Ⅱ级.结果 经3个月至1年随访,视力提高1~3行者8例,视力不变者5例,视力下降1~2行者3例.视力下降和不变的患者,眼底检查黄斑区有前膜形成,出血、水肿、渗出未完全吸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显示:13例瘤体完全萎缩,无荧光素渗漏,3例动脉瘤变小,但仍有渗漏,给予了2次激光治疗.结论 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安全、有效.

  • 两种自体结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晓耘

    目的 探讨自体单纯结膜瓣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门诊行单纯结膜瓣移植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病例共56例(56只眼),其中单纯结膜瓣移植的35只眼,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的21只眼,比较两者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 随访6~24个月,单纯结膜瓣移植术治愈32只眼,复发3只眼,有效率93.8%;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愈20只眼,复发1只眼,治愈率95.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组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疗效相近,复发率低,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频域OCT检测青光眼视乳头及黄斑区容积改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钱勇;刘菊;段文静;祃红燕;赵淼焱;张丽筠;卢颖

    目的 通过比较青光眼和正常人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容积及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容积的差异,分析青光眼患者视乳头和黄斑立体结构特征,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ED-OCT)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FD-OCT对33例青光眼患者和33例正常人行视乳头及黄斑区视网膜三维立体扫描,比较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视乳头旁和黄斑区立体结构参数差异;采用直线回归分析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值的相关性;计算各参数诊断青光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青光眼组和正常对照组黄斑区容积比较除黄斑中心凹直径1 mm范围内的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8个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容积(mm3)比较颞(青光眼组0.29±0.02,对照组0.32±0.04)、上(青光眼组0.49±0.28,对照组0.55±0.06)、鼻(青光眼组0.34±0.17,对照组0.35±0.05)、下(青光眼组0.47±0.29,对照组0.56±0.06)四个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高的是黄斑区内环下象限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r=0.58,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黄斑区外环下象限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容积(AROC 0.79;敏感度82%)与视乳头旁下象限神经纤维层容积(AROC 0.81;敏感度81%)具有大面积及佳敏感度.结论 FD-OCT检测黄斑区及视乳头旁神经纤维层立体结构特征和容积等参数的改变,有助于临床青光眼的诊断.

  • 慢性睑缘炎患者泪膜功能的临床分析

    作者:佟锦;吴秀荣

    目的 探讨慢性睑缘炎患者的泪膜功能与正常人泪膜功能的差异,分析与干眼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8年4月~2010年6月在本院眼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慢性睑缘炎患者34例(64只眼)作为睑缘炎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21例.另选择32例(64只眼)排除外眼疾病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每位符合入选条件者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I(SIt).结果睑缘炎组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慢性睑缘炎患者角膜染色阳性率高,泪膜稳定性差,是蒸发过强性干眼症的易患人群,也是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迁延不愈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睑缘炎 泪膜 干眼
  •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临床研究

    作者:刘李平;任兵;练海东;曹芃;曹小鹏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明确诊断为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病例共56例(64只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TA注射液,联合散瞳药物等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眼前后节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TA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P <0.001),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明显变薄,由术前的平均(568±94)μm降至约(238±41)μm (P <0.001),黄斑水肿减轻,未见与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TA可安全、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炎症及预防并发症.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纪惠谦;梁敏;李玲丽;刘新敏

    目的 了解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状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124例(248只眼)早产儿(出生体重≤2500 g或胎龄≤35周)进行ROP的筛查.所有患儿瞳孔散大后,通过巩膜外顶压详细检查患儿视网膜情况.按照ROP国际分类法的规定记录检查结果.将患儿全身状况及吸氧、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进行统计.结果 124例患儿全部完成了眼底筛查,在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或病变退化后终止随访.9例(13只眼)出现ROP,发生率分别占患儿例数和眼数的7.26%和5.24%.其中6例(8只眼)ROP患儿未达到阈值前病变,3例(5只眼)为阈值前Ⅰ型病变,此3例ROP患儿给予间接检眼镜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所有激光治疗患儿术后随访观察,直至膜病变静止、消退,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与ROP发病无关.结论低体重是ROP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并对发现的ROP早期进行有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 飞秒激光制瓣发生前房气泡的处理探讨

    作者:雷玉琳;郑秀云;侯杰;孟小丽;党光福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发生前房气泡的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飞秒激光制瓣1586例(3052只眼).结果 发生前房气泡52例(55只眼),其中48只眼少量前房气泡,在自动跟踪下完成手术;6只眼气泡量较多,遮盖患者部分瞳孔,通过调整手术照明度,改变瞳孔直径,仍在自动跟踪下完成手术;1只眼前房大量气泡,第2天待前房气泡吸收后行激光切削.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发生前房气泡,术中积极处理至关重要.

  • 儿童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作者:曾思明;李莉;钟海彬;李敏

    目的 探讨儿童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6例(26只眼)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进行超声截囊仪进行后囊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后囊嵌顿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结果 26只眼后发性白内障切除和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膜夹持复位成功,术后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轴混浊,人工晶状体位置无偏离,位置稳定,仅出现短期的炎症反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再次混浊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儿童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后发性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复位是安全、有效的办法.

  • AIDS患者眼病损害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湄;欧穗珍;沈念

    目的 了解AIDS患者眼部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眼科首诊为眼部病变、实验室检测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的患者24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4例均有视力下降,其中18例HIV视网膜炎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周边部血管闭塞,后极部视网膜微血管瘤、绵絮斑、斑片状出血.3例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眼底为视网膜广泛变白,边缘颗粒状,大片状出血、大量黄白色渗出.3例为全葡萄膜炎,表现为前段虹膜睫状体炎,瞳孔模样渗出,玻璃体内可见大量炎性颗粒,视网膜血管迂曲扩张,视盘境界不清.结论 AIDS患者的首发症状无特异性,首诊误诊率很高,在临床中应高度注意这类眼部病变的临床实验室检测,使这类患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关键词: HIV感染 眼部损害
  • 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视觉质量的临床分析

    作者:凌萍;孙康;黄玉娟;陆强;罗书科;陈瑞

    目的 通过分别植入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Rezoom MIOL)和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Tecnis ZM900 MIOL),观察植入术后的视力、对比敏感度、焦点深度及问卷调查,比较植入 Rezoom MIOL和植入Tecnis ZM900 MIOL术后视觉质量.方法 将52例(58只眼)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按照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两组:Rezoom组25例(28只眼)植入Rezoom MIOL,Tecnis组27例(30只眼)植入Tecnis ZM900 MIOL,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中间视力;并检查暗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焦点深度测量及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力比较,Tecnis组优于Rezo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 cm中距离视力比较,Rezoom组优于Tecn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暗光(3 cd/m2)背景光线;1.5、3、6、12、18 c/d五种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比较,Tecnis组优于Rezoo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Rezoom组的焦点深度为4.56 D,Tecnis组焦点深度为5.10 D;Tecnis组与ReZoo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zoom MIOL能提供较好的远、中距离视力;Tecnis ZM900 MIOL能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个性化的选择人工晶状体才能更好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伍尚贤;何雅微;黄永洪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所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92例(92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发不同程度的翼状胬肉,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后角膜创面及角膜缘切口愈合良好.术后视力0.3以上86例,脱残率93.4%,复明率100%.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操作性强.

  • 先天性视盘前血管襻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求红;余杨桂;詹宇坚

    目的 回顾性研究先天性视盘血管襻9例(9只眼)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眼别、视力、初诊主诉.根据检眼镜眼底检查、眼底照像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分析血管襻在视盘的部位、血管性质(动脉性或静脉性),襻的数目,玻璃体及视网膜状况,除血管襻外的其它眼部合并症.结果 共9例(9只眼),其中右眼5例,左眼4例,均为单眼性;以血管性质分:动脉性血管襻7只眼,静脉性2只眼;襻状血管与视盘关系:以上方及颞上多见共6只眼,下方3只眼.血管襻数目为单个6只眼,2襻1只眼,3襻以上2只眼,以单个多见.初诊主诉(自觉症状):飞蚁症6只眼,视矇2只眼,眼科检查中偶然发现1只眼,以飞蚁症(眼前飘动性黑影)常见.眼底检查发现:玻璃体混浊5只眼,血管襻出血3只眼,分枝静脉阻塞1只眼.出血病例均经中医辨证内服中药治疗,分枝静脉阻塞者行激光光凝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均获临床治愈.结论 本病初诊自觉症状(主诉)以飞蚁症常见,视矇(视力下降)及因其它病眼底检查中也可发现.发现时年龄多为青壮年,无男女差别.本病单眼、双眼均可发病,本组病例均为单眼,可见单眼应常见.血管襻多为动脉性,多在视盘表面或盘缘附近,以上方(颞上、上)为多见.

  • 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钟志伟;孙康;杜云

    目的 评价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视觉效果、预测性及其轴位移动稳定性.方法 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26例(31只眼),所有患者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预计残余散光及术后残余散光、AcrySof Toric IOL轴位移动稳定性.结果 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90.3%(28只眼),≥0.8者占80.6%(25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平均值为(-2.03±0.43)D,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平均值为(-0.52±0.22)D,术后残余散光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移动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人工晶状体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4.64±1.98)°、(4.87±1.94)°、(5.64±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7,P >0.05).术后只有1个患眼轴位移动度>10°.结论 AcrySof Toric IOL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轴位移动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方法.

  • 国人61岁以上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及相关生物参数演变趋势

    作者:石一宁;方严;杨乐;石蕊;李静;孙烨;胡笳;陈研明;于燕

    目的 对国人61岁以上高度近视眼形成的眼底退行性病变自然病程进行观察,即该年龄组屈光度、眼轴、眼压、眼球形态下的眼底改变演化趋势.方法 入选包括:61岁以上、屈光度≥-6 D、眼轴≥25 mm.并按年龄分为3组:~65岁组,~70岁组,71岁以上组.对门诊查体和就诊人群89例(89只眼)进行眼底照相、A/B超、验光、眼压等相关眼科检查,记录并归纳整理.SPSS10.0统计.根据检眼镜、KOWA眼底照相、Heidelberg HRA2激光扫描眼底荧光造影系统进行荧光/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将眼底形态分为4组:无变化、黄斑局限病灶、豹纹状眼底、后极广泛病灶或混合(即病理性近视).BVI A/B超仪测量眼轴,并将眼球形态分为无变化、均匀扩张、后巩膜葡萄肿3组.复方托比卡胺滴眼液散瞳,主观检影验光测定眼屈光度.使用Topcon CT60自动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 (1)89例(89只眼)中,非病理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豹纹状改变,占34.8%,无眼底变化仅占1.1%,与~20岁以下组的36.8%、~40岁以下组的25%、~60岁以下组的11.7%相比,呈现阶段性减少趋势;病理性改变明显升高达64%,70岁以上组达81%,与~20岁以下组的15.8%、~40岁以下组的28.5%、~60岁以下组的46.8%相比,呈现阶段性增加趋势.(2)平均近视度数-10 D,平均眼轴27.65 mm;-6.9 D、眼轴26.54 mm时眼底呈现豹纹状改变,-12.6 D、眼轴28.5 mm时呈病理性改变.结论 61岁以上的老年高度近视眼底形态变化与年龄、度数有着内在的规律,病理性眼底呈持续进展趋势,呈现出与机体衰老过程叠加加剧.眼底病理性改变的屈光度与眼轴的偏差加大、分布离散,病变程度继续加重.

  • 不典型分支杆菌致睑板腺囊肿1例

    作者:王静波;盛豫;赵娟;关娟

    患者男性,29岁.因"发现左眼下睑肿物4个月余"于2011年3月来我科就诊.否认既往结核病和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全身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1.0,左1.0.左眼下睑略偏内眦部可触及一3 mm×3 mm肿物,质中,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对应的睑结膜面轻度充血.

  • Fuchs综合征误诊1例

    作者:葛庆曼;林会儒

    患者男性,30岁.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前检查被诊断为右眼"葡萄膜炎"4年.曾先后在当地县级医院诊断为"葡萄膜炎",并给予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间断治疗3年;当地市级医院诊断为"青睫综合征",给予局部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治疗.

  • 泪道阻塞治疗致反复眼心反射1例

    作者:赵长霖;杨冠;张长红;朱行侠

    患者男性,61岁.因双眼流泪3年,左眼加重半年,于2011年2月17日就诊.平素体健,因"甲状腺结节" 分别于2003年和2009年行"左甲状腺全切术"和"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眼科检查:双眼正位,眼球活动自如,挤压双侧泪囊区无分泌物溢出.

  • 桥状皮瓣加自体软骨移植术在全上睑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周和平;赵德明

    眼睑肿瘤是眼科常见肿瘤,而手术切除是常用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眼睑成形重建在眼睑肿瘤切除术后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年来,我院对7例上睑肿瘤切除术后全上睑缺损修复中运用桥状皮瓣加自体软骨移植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合并水平斜视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

    作者:雷秀丽;白玉;连丽英;任芬花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为常见的一种冲动型眼震,手术治疗相对复杂.本院收治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患者12例,均获得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1.对象:2003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病例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5~24岁,平均17.2岁.所有病例眼球震颤均为水平冲动性,具有明显的代偿头位,同时合并水平共同性斜视.

  • 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袁启贤;霍灿明;伍妙婷;黄汉超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超声能量可对晶状体周边组织产生损害,特别是对角膜内皮产生损伤,术后可发生房水混浊、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失代偿、大泡性角膜病变,严重影响视力恢复[1].成熟期白内障患者由于晶状体核较硬,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对角膜内皮产生的损伤也较大.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早期干预价值

    作者:臧涵怡;赵伟;张自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而导致婴幼儿视力严重丧失的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低体重的早产儿[1].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2500 g,或患有严重疾患的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 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作者:刘晓庆;廖荣丰

    准分子激光手术不仅要改善屈光不正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及佳矫正视力,同时也要保证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视觉质量主要是通过近视患者手术后的客观视力、像差、对比敏感度与眩光敏感度、非球面参数(Q值)、主观视觉生活质量、优势眼改变以及双眼视功能等方面来评价,本文就此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3H-TdR掺入法测定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高自清;岳晓丽;方丽;李娟;李宁

    目的 用3H-TdR掺入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TGF-β1(0.1、1.0、5.0、10.0、100.0 μg/L)对细胞进行处理,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放射性强度.结果 0.1、1.0、5.0、10.0浓度的TGF-β1作用后活细胞数增加,细胞3H-TdR摄入量增加.100.0浓度的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作用相反.结论 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双相调节性,其不同作用的发挥依赖TGF-β1的浓度,TGF-β1的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是PVR的诱发因素.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