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项道满;黄业贤;冯光强;熊新云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获取先天性内斜视患者的数码图像,观察患儿的双眼水平、垂直眼位,对眼球运动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垂直肌功能异常的类型.采用特殊电脑软件,分析得出水平斜视度数.根据检查结果,设计斜视矫正手术.结果6例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病人术前容易发现代偿头位,歪头实验(+).本组病人水平斜视角度24~43度,合并单眼或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全部病人在手术后,4例病人水平斜视与垂直斜视获得矫正.2例病人术后残留内外斜.结论引入数码影像分析手段,有助于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的诊断.先天性内斜视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病人,早期手术时,垂直斜视与水平斜视可以一并进行.

  • 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

    作者:秦梅;王庆生;方丽

    目的探讨晶状体脱位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9例(33只眼)晶状体脱位眼采用不同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一期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病人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29只眼(87.87%)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达0.2及以上者20只眼(60.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是行之有效的,尤其在一期人工晶状体或睫状沟固定者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选择不同手术的适应证及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头孢唑啉钠与妥布霉素联合应用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作者:战莉娟;宋瑞霞

    目的观察头孢唑啉钠与妥布霉素联合应用对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5%头孢唑啉钠滴眼液与0.8%妥布霉素滴眼液交替点眼,对照组应用5%头孢唑啉钠滴眼液与0.8%庆大霉素滴眼液交替点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5%,对照组治愈率为78,9%,经x2检验,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头孢唑啉钠与妥布霉素联合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贫困地区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作者:饶惠英;郜忠海;杨德万

    目的探讨在贫困地区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方法120例白内障患者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者共114例,脱残率为92.5%,≥0.5者106例(88%).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结论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其良好的复明效果仍可作为我国贫困地区的首选手术方式.

  • 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病变及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作者:陈家彝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所见.方法通过3例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黄斑病变的FFA检查小结此病的FFA所见的荧光现象.结果FFA可观察到眼底血管样条纹有下述荧光现象:①比较细小的条纹或宽条纹的两侧可见高荧光带,早期高荧光是透过条纹表面萎缩的RPE见到脉络膜背景荧光(窗样缺损),晚期高荧光是破裂的玻璃膜边缘和脉络膜的着色所致;②条纹中心带可见低荧光,这是由于玻璃膜破裂后裂隙中央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或断裂形成的充盈缺损,这在邻近视盘较宽的条纹中可见到;③条纹中有时可见斑点状低荧光,这可能由于色素增厚(色素遮挡)所致.黄斑病变的FFA所见与其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的FFA所见相同.结论此病的FFA有助于从解剖异常角度理解眼底血管样条纹,有助于明确诊断.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作者:邓娟;李奇根;戚朝秀;夏小平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手法切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3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与同期50只眼10~12mm大切口手术相比较.结果小切口组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78.9%,1月矫正视力≥0.5者占86.8%.术后1周角膜散光为1.67±1.03D,术后1月角膜散光0.75±0.86D,均小于大切口组(P<0.05).小切口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能显著减少术后角膜散光,迅速恢复视力.适用于中等硬度核的白内障.

  • 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李田

    目的通过严格规范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来减少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误诊率.方法对角膜感染性疾病同时行真菌、细菌培养.结果25例角膜感染性疾病病原菌检测阳性率70%,总共占18例;细菌性感染占52%,13例;真菌性感染16%,4例;混合性细菌感染占4%,1例.其中13例细菌感染者被误诊为真菌4例,病毒性5例,蚕蚀性角膜溃疡1例,诊断不确定3例,4例真菌均被误诊为细菌性感染,1例混合性感染者被误诊为细菌感染.结论实验室控制的正确取材方法可减少感染性角膜疾病的误诊.

    关键词: 角膜 实验室 细菌 真菌
  • 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红艳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o-neuropathy,ION)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葛根素注射液200m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一个疗程.测量患者应用前后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CRV)、视网膜中央动脉平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视野的改变.结果应用葛根素后CRV和PSV均有显著提高,视野正常.结论葛根素对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应予以重视.

  • 82例儿童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张世杰;李佩娟;张皙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998~2002年4年间收治的82例儿童视网膜脱离患儿(年龄≤15岁)发病年龄、性别、脱离时间、裂孔类型、位置、形态和手术方法、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88.64%.玻璃体手术所占比例较高,为38.64%.术后视力得到一定程度上恢复.结论儿童视网膜脱离是一类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疾病.男性患儿多见,与外伤关系紧密.环扎加压手术为首选手术方式,成功率较高.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与丝裂霉素C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金伟;宫蔷

    目的评价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寻找抗滤过泡瘢痕化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施行标准的小梁切除术,将30例(5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MMC)组各25只眼,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MMC,浓度0.2~0.4mg/ml,时间3min,随访6个月.结果手术成功率:羊膜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84%和96%,MMC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60%和80%(P<0.01).功能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羊膜组为88%,MMC组为6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视力:MMC组术后视力下降者12只眼(48%),羊膜组则只有4只眼(1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羊膜组眼部的副作用小,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白内障等.结论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且并发症较MMC少.

  • 眼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作者:张长河;信鸽;李兵;牛贺平

    目的评价B超、CT、MRI对眼内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6例临床诊断为眼内恶性肿瘤病人的门诊初步诊断、B超诊断、CT诊断、MRI诊断和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各种诊断的误诊率.统计106例病人的并发症.结果106例中临床诊断(术前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80例、脉络膜黑色素瘤18例,脉络膜转移癌8例,获得病理证实分别为79例、18例和7例.各阶段诊断误诊率分别为门诊初步诊断44.34%、B超诊断4.72%、CT诊断16.09%、MRI诊断误诊率为0,术前诊断1. 89%.继发青光眼占33.96%、继发视网膜脱离占30%、屈光间质混浊占24.53%.结论眼内恶性肿瘤并发症较多,易造成误诊.B超、MRI影像技术各有优势和不足,合理选择配合使用能大大降低误诊率.

  • 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应用

    作者:张皙;张喜梅;蔡文泉;李佩娟

    目的观察含地塞米松(DEX)的缓释微粒治疗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9只眼)视网膜脱离伴PVR患者进行常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在玻璃体腔内植入1粒DEX微粒(含地塞米松1mg),观察术后反应及视力、PVR发展、DEX的位置及形状变化等.结果术后炎症反应轻,7只眼视网膜复位,3只眼后极部视网膜前有增生;2只眼视网膜局限性脱离,终3只眼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随访视力有8只眼较术前提高(P=0.015).DEX未见对视网膜有不良影响,仅在附着处有少量色素吸附,4~6月后吸收.结论DEX抑制PVR术后炎症反应及较远期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对手术未完全清除的视网膜前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治疗大度数外斜视

    作者:张叶青;印卓;周琼

    目的探讨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治疗大度数外斜视的效果.方法对36例(72只眼)大于25°的共转性外斜视患者施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8~¨mm,加或不加内直肌缩短,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后眼位,29例正位,5例欠矫,2例过矫.32只眼外转不足2~4mm.结论该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小,效果满意.

  • 首诊于眼科的脑梗塞

    作者:宋瑞霞

    目的减少脑梗塞在眼科的漏诊、误诊.方法回顾脑梗塞表现的眼征及CT检查结果,分析其发生机制.结果起病缓慢、缺血范围较小的脑梗塞可首诊于眼科,根据特定形态的视野缺损,可判断梗塞部位.结论脑梗塞可首先出现眼征,眼科医师应注意查视野及CT,以减少误诊.

    关键词: 脑梗塞 视路 视野
  •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李洪磊;丁秀婷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10例(210只眼)青光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对其中35例(35只眼)发生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治疗观察.结果35例(35只眼)浅前房主要原因是滤过引流过强引起.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分级:浅Ⅰ度23只眼,浅Ⅱ度11只眼,浅Ⅲ度1只眼.结论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并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结构参数的探讨

    作者:石一宁;杨华;伊恩晖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球结构异常及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B超检测71例(7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47例(47只眼)正常眼的活体眼结构,并对两组测量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7只眼.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角膜小、前房浅、眼轴短、晶状体厚,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相比,前者前房更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与其身的解剖特点有关.

  • 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作者:梁玉伟;张凡;张君

    目的探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49例(63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治疗组24例(30只眼)和对照组25例(33只眼),前者为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者为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视力有显著差异(x2=4.58,P<0.05);功能性滤过泡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t=3.88,P<0.05).治疗组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0.23%和97.36%,对照组的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76.8%和83.27%,两组有显著差异(u=2.36,P<0.05).结论隧道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显著延长了滤过泡的功能,有效降低了眼压,术后并发症少.

  • 羊膜移植重建眼表的随访报告

    作者:石英;殷汝桂;汪英姿;陈蔚;王培英

    目的评估羊膜移植重建眼表的远期疗效.方法对66例(79只眼)不同类型眼表疾病患者行羊膜移植,随访时间8~30月,观察眼表上皮的完整性、充血状态、新生血管、炎症反应、视力等.结果66例(79只眼)眼表上皮全部愈合.新生血管生长5.06%(4/79);翼状胬肉复发率4.11%(3/73);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上皮修复良好,无一例复发,感染性角膜溃疡炎症控制;视力提高63.29%(50/79).结论羊膜是一种良好的眼表缺损修复材料,较好的结膜替代物,具有抗感染、抑制新生血管、减少疤痕的作用,同时是上皮生长的良好基底膜,远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 眼表重建 羊膜移植
  • 集中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分析

    作者:张步渠;邵剑萍

    目的观察集中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308例弱视儿童,集中治疗198例,分散治疗110例.对两组在弱视程度、治疗时间、治疗年龄上进行统计对照.结果集中治疗的治愈率为76.26%,分散治疗的治愈率为52.72%,有显著差异(P<0.01).一年内基本治愈率:集中治愈率为45%,分散治疗为24.55%,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集中治疗明显优于分散治疗.提倡儿童弱视治疗好在4~6岁期间集中治疗为好.

    关键词: 集中 治疗 儿童弱视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作者:缪和芬;张伟英;金怡萍;黄蓓芬;蔡慕蓉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01年3月~2002年8月期间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80例(83只眼)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8mmol/L以下,术后随访观察视力、前房反应、角膜情况.结果80例(83只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9只眼视力<0.1者多数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术后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房水混浊、前房纤维素膜样渗出及前房积血均在一周左右消退,对术后视力无影响.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 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后囊混浊相关手术因素分析

    作者:刘娜

    目的探讨与超声乳化手术有关的引起后囊混浊的因素,从而减少因手术因素而引起后囊混浊的发生.方法对58例(58只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后发生后囊混浊的病例进行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分析,如撕囊的方法、大小、位置;乳化时间;皮质吸出的程度及后囊抛光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8例发生后囊混浊的眼中前囊孔为CCCC的有19只,与前囊孔为CCC和开罐式的39只眼相比后囊混浊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x2=6.832,P<0.01;而乳化时间和I/A时间在本组中未表现出对后囊混浊的发生有影响;在PCO组中有7只眼进行了后囊抛光,占12.1%;NPCO组中则有15只眼进行了后囊抛光,占25.9%.结论后囊混浊的发生与手术中撕囊的方法、大小、位置,以及后囊膜抛光、残留皮质的吸出程度有关,因此为了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手术中应尽量做到环行撕囊时边缘整齐地覆盖于人工晶状体边缘;充分吸出残留皮质、囊袋及后囊膜抛光.此外好选择能够减少后囊混浊发生的特殊人工晶状体.

  • 探讨显微镜下的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

    作者:于海生;翟刚;谢聪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行性及结果.方法对36例(36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监控下行放液,巩膜外冷凝,裂孔定位,硅海棉或硅胶局部垫压或环扎,必要的眼内注入过滤空气,追踪效果.结果视网膜解剖复位34只眼,再次眼外路手术1只眼,再次眼内注气1只眼.视力提高32只眼,无变化2只眼,下降2只眼,术中出现视网膜出血1只眼,低眼压6只眼.所有病例显微镜下操作便捷,眼内观察不受轻度角膜及玻璃体混浊的影响.冷凝及垫压准确无误.结论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方便、可靠、效果良好等优点.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暴露与手术技巧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华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进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的效果.方法对44例(44只眼)行不同方法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手术,随访1年以上.结果行留置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手术方法23例,随访其中8例义眼台暴露,9例结膜囊退缩,结膜下可透见义眼台;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直接植入肌圆锥内手术方法21例,术后半年随访无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直接植入肌圆锥内,比留置巩膜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方法好,有明显的优越性.

  • 眼内容物摘除术后义眼座Ⅰ期植入的改良方法

    作者:叶信海;王开元;倪建新;王勤美;瞿佳

    目的评估眼内容物摘除术后义眼座Ⅰ期植入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因各种原因导致失明、疼痛患者,行眼内容物摘除术后Ⅰ期眼座植入,在后巩膜松驰切口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后巩膜切口充分扩大,使义眼座能够顺利通过后巩膜直接进入肌锥内,同时使后巩膜和前巩膜都成为义眼座的前层.术后随访期6个月.结果28例接受了18mm~22mm义眼座植入术术后1例术眼疼痛持续2个月,1例术后上睑沟加深,无1例出现假体暴露,术后运动功能良好,,术后义眼座有钻孔的病例,运动功能尤佳.结论此术式的优势超过以往的手术方法,是目前义眼座植入术中为安全可靠方法.

  •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视功能维护作用

    作者:张琦;陈毅华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维护的作用.方法对62例(73只眼)眼压已控制的青光眼患者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视力、视野的变化.结果90.4%的患者视力得到保护或改善,86.30%的患者视野扩大或得以维持.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在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中,有保护与提高患者视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 角膜板层移植结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作者:杜诚;余其智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治疗性角膜板层移植术结合中药治疗重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8例.结果所有病例植片均成活,除一例复发外,其余病例治愈,而且视力明显提高.结论角膜板层移植术结合中药治疗重症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可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不但缩短病程,大大减少复发率,同时可明显提高视力.

  •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王泓;王方;黄璐璐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伴或不伴环扎术的疗效.方法连续性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11例(111只眼),均为单纯黄斑孔,行玻璃体切除术及气液交换术,术后随访1~6月.对比分析环扎及无环扎组的1次手术复位率及视力变化.结果111只眼中,环扎组90只眼,1次手术治愈率70%;不环扎组21只眼,1次手术治愈率90.4%.两组1次手术治愈率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力提高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近视度数高、眼轴长、又无严重赤道部病变的病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无需同时行环扎术,不仅可避免环扎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且提高1次手术治愈率.

  • 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宝文

    目的观察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方法自1999年开始,陆续随机地在部分抗青光眼手术患者中,使用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术后6个月内对其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了密切的观测,截止到2002年3月共获得41例(44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为治疗组.以同期的常规小梁切除术为对照组,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第一天,35%患眼视力保持不变和增进,眼压均值为2.02±0.73kPa(1kPa=7.5mmHg),未见有浅前房和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90%患眼视力保持不变和增进,眼压均值为1.96±0.52kPa,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法小梁切除术较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可使前房尽早形成、视力尽快恢复、且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和并发症;并能够使眼压得到有效地控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

  • 中心30-2视野检查程序及PVEP P100波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阳桥生

    目的探讨中心30-2视野检查程序及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在青光眼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umphrey750型视野分析仪中心30-2程序及PVEP对50例(87只眼)青光眼、100例(170只眼)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青光眼组视野及PVEP异常率100%,可疑青光眼组视野及PVEP异常率85.28%.结论视野缺损中以鼻侧阶梯和颞侧扇形缺损多,管状视野及颞侧视岛次之,而PVEP中以P100波峰时延长为主.因此,鼻侧阶梯及颞侧扇形缺损及PVEP P100的异常可作为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指标.

  •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作者:郁民宝;张伟英

    目的评价高度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30例(372只眼)高度轴性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植入低度数人工晶状体372只眼,眼轴长度为25.99mm~34.37mm,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为-10D~+15D,术后视力≥0.5者186只眼(50%).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轴性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视力较差的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的眼底病变.

  • 眼部罗阿丝虫病39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活文;C.Edjang

    目的观察眼部罗阿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9例眼部罗阿丝虫病临床表现,并手术取出虫体,结合药物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39例经手术取出成虫,呈白色扭曲索状,虫长50~80mm,宽约0.7mm.3例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患者术后治疗4周视力恢复到0.8~12.随访5~11月均未见复发,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罗阿丝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皮下组织,频死的微丝蚴可以阻塞视网膜血管.

  • 两种方法保存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作者:陶祥臣;牟国营;李新;袁中芳;朱丽贞;国纪林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保存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采用两种方法保存的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30例(31只眼).A保存法15例(16只眼),B保存法1 5例(15只眼).随访5~19月,平均12月.结果羊膜植片及自体角膜缘植片全部存活,无排斥反应发生.随访期内,A组无复发,B组复发一眼.无角膜缘并发症发生.结论保存羊膜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可有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但不同方法保存羊膜间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刘新泉;王丽天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1010例(¨36只眼)老年性、先天性、并发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52月.结果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及后囊膜混浊等.结论并发症发生与超声乳化本身的损害因素、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术前应了解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症状,以便预防和处理.

  • KTP激光泪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吕红玲;孙康;陆强

    目的观察KTP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KTP激光疏通泪道,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和典必殊眼膏,随访3~18个月.结果随访96例(109只眼),其中鼻泪管阻塞51只眼,治愈率90.2%;慢性泪囊炎35只眼,治愈率54.3%;泪总管阻塞12只眼,治愈率91.7%;泪小管阻塞5只眼,治愈率80.0%;义鼻泪管逆行植入术后阻塞3只眼,治愈率33.3%;外伤性泪道阻塞3只眼,治愈率33.3%.结论KTP激光治疗单纯性泪道阻塞简单、有效.

  • 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作者:韩冰;古洵清;黄丽娜;曾键;赵铁英;余宝花

    目的探讨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idiopath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IC-SC)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改变的诊断特点与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上诊断为ICSC的40例(41只眼)患者做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测量和分析.结果40例(41只眼)IC-SC的OCT图像均表现为黄斑中心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脱离,脱离范围在705~5720μm(平均3050.8049±1337.5619μm),高度55~491μm(平均269.8537±114.2796μm).4只眼合并有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并经统计表明脱离范围、高度与视力相关.结论OCT作为一种客观的无损伤的视网膜断层扫描技术,其高分辨率的特性在ICSC的诊断、定量分析和病程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特别的优势.

  • 安藤式黄斑外顶压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1例

    作者:徐丽;杨庆才;刘驰

    对高度近视眼发生黄斑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患者,治疗方法主要有黄斑外顶压、巩膜缩短术、单纯眼内气体注入术,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本文报告采用安藤式黄斑外顶压器[1](以下称外顶压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1例.

  • 人工晶状体植入6年后发生虹膜挟持1例

    作者:杨渝华;方钢

    患者,男,30岁.左眼先天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6年,因被他人手撞击眼部,出现视物模糊来院复查,检查发现虹膜挟持.6年前,患者因双眼先天性自内障,左眼近一年来视力逐渐下降来我院检查.

  • 恶性淋巴瘤并发眼前房积脓1例

    作者:王静波;惠延年;黄蔚;马吉献

    患者,女,53岁.因右眼视物模糊、自觉眼前有云状物遮挡2天,于2002年11月14日前来就诊.检查:双上下肢皮肤多处红色结节,左鼻腔粘膜新生物.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0;眼压:双眼9mmHg(1kPa=7.5mmHg);右眼球结膜轻度充血,下方角膜内皮呈三角形分布的羊脂状沉降物,前房积脓,白色,粘稠,高约3mm,房闪(-),房水中细胞(-),眼底未见明显变化.左眼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病史回顾:患者于2002年3月发现双下肢皮肤多个红色结节,于当地医院行皮肤结节组织活检提示"结节性皮炎".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综合治疗3例

    作者:马盈;王莹;吴乃川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公认的难治性青光眼,本文报导采用M0lteno引流管植入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和术后应用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保留有用视功能,保持有效滤过,促使新生血管回退,有效缓解疼痛,并取得了良好的眼压控制效果,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 产后原田病继发性青光眼失明1例

    作者:李苏镇

    患者,女,32岁,农民.因"产后双眼胀痛、视物不见22天",于1996年11月30日收住院.有原田氏病史5年.患者于1992年8月因头痛、耳鸣、间歇性双眼视物模糊1年来院初诊.

  • 鼻窦肿瘤合并高度近视1例

    作者:刘忠红;李鸿翎

    患者,男,15岁.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5年,左眼视力严重下降1年半,于2000年7月25日到我院门诊就诊.5年前患者在我院检影配镜,右-4.0DS=0.5,左-4.5DS=1.0.

  • 0.5%噻吗心安滴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1例

    作者:尹连平

    患者,女,72岁.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近成熟期)、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驱期)",于2001年12月13日收入我院,拟行"右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既往患支气管哮喘6年,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

  • 0.5%噻吗心安滴眼发现先天性心脏病1例

    作者:吴劲松;王华

    患者,男,30岁.因"双眼反复胀痛、流泪半年",于2001年9月16日来本院眼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史,否认先天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史.

  • 枕叶梗塞CT检查阴性2例

    作者:陈正伟;陈志敏;冀天恩

    枕叶梗塞常出现视野同侧偏盲或象限盲,CT可见梗塞区低密度改变,其部位范围多能与视野相吻合,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诊断依据.我们遇到2例具有典型视野损害而CT检查阴性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硬皮病眼底改变1例

    作者:陈前;胡亚丽;杨永福;曾涛

    患者,女,30岁.因"全身皮肤肿胀3年、硬化1年、双眼视力下降7天",于2000年8月26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硬皮病并视网膜病变收住院.检查:体36.7C,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

  •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脱位2例

    作者:岳飞龙

    例1,女,68岁.右眼因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5天第2次复查时发现右眼人工晶状体下部脱位于虹膜前,人工晶状体光学中心无明显移位.取平卧位,应用双星明眼液散瞳30分钟后,表麻,以虹膜恢复器轻压角膜使人工晶状体退于虹膜后方,缩瞳.患者无不适.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渗漏部位分布与视力变化

    作者:李英泰;陈艺霞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是损害视力的黄斑部疾病.荧光素渗漏是中浆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主要表现.为了解渗漏点与视力关系,我们将224例中浆病人患眼荧光素渗漏部位与视力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分析

    作者:于俊利;赵志凛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病变,是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局部因素多为血栓形成,与视网膜动脉粥样硬化压迫有关,全身因素主要是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疾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我院自1995年共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近百例,有详细资料记录,观察时间超过半年的53例,分别采用静脉用药和口服中药治疗,取得不同疗效.现分析如下.

  • 黄色瘤病变区皮下注射肝素的疗效观察

    作者:邓淳阳;余秀莲

    我科自2000年10月~2002年4月,行黄色瘤病变区皮下注射肝素15例(29只眼),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外伤性白内障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1例

    作者:赵忠锋;赵秋丽;王怀发

    外伤性白内障是常见眼病,常由于伤情较重,而需要Ⅱ期手术.1998年以来,我们对21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斯皮仁诺联合碘酊、二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沈咏梅;张元钧;王伦斌

    角膜外伤的增多以及大量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使真菌性角膜病有明显上升之势,因早期诊断困难、病程缓慢、治疗手段有限、疗程长,使之成为感染性角膜病中致盲率较高的疾病之一.

  •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李惠玲;杨鹤超;于荣国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眼肌发育不良或变性的疾病,不仅累及眼球运动功能,而且还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和眼睑位置的异常.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占先天性婴儿麻痹性斜视的38%,居首位,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先天性外直肌麻痹.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收集治疗的7例(8只眼)报告分析如下.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43例分析

    作者:张鹏;赵永海

    自1994年~1999年间,我科为43例(56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了额肌瓣悬吊术,随访2~5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人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莉莉;刘彦红;孔新萍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而侵犯的一种疾病,它可以引起美容缺陷,眼部刺激症状,甚至损害视力,而产生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导致睑球粘连、穹窿部结膜变短、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

  • 轮匝肌移位治疗复发性下睑内翻

    作者:张华

    下睑内翻是一种多发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但中青年先天性患者,主要原因则是在其生长过程中下睑发育不良或轮匝肌作用过强所致.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下睑皮肤肌肉切除、皮肤-睑板固定术予以矫治,但效果不甚理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曾多次行此手术矫正治疗,仍再次复发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经过长期临床探寻,采用下睑轮匝肌移位、褶短、固定等手术方法予以矫正治疗,并跟踪随访,获得满意效果.分析探讨如下.

  • 高龄白内障改良囊外摘除术

    作者:辛勤辉;张龄洁;麻张伟

    我院对2001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7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177例(193只眼)行白内障改良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老年人眼部带状疱疹与颅神经损害临床分析

    作者:蒋自强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院1990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眼部带状疱疹42例.老年人38例,占90.5%.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60~81岁,平均70.5岁.右眼21例,左眼17例.均为单眼发病.就诊时间短4天,长20天.

  • 金银花汤剂眼浴治疗卡他性结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东

    一、对象与方法1.2000年7月~2002年6月,眼科就诊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病人69例(118只眼),采用双盲法给药,一组金银花+洛美沙星滴眼液;另一组0.1%羟苄唑+洛美沙星滴眼液滴眼.并拟定了金银花治疗组的临床观察表.

  • 垂体腺瘤的眼部改变

    作者:刘晓玲

    垂体腺瘤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而居第三位,占10.4%~11%,由于蝶鞍位于颅底,远离脑组织和脑室系统,如发生肿瘤常缺乏颅内高压征和神经系统体征,尤以早期为甚,但蝶鞍区是视神经交叉的重要部位,早期即可出现视力和视野障碍,故一般患者多先就诊眼科[1].本文总结了41例垂体腺瘤的眼部改变,供眼科和神经外科临床诊治参考.

  • 循证医学的眼科临床实践(一)

    作者:汪枫桦;邹海东;张皙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遵循证据的医学),作为一种新的医学思维方式正在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识.其核心思想是"认真的、明智的、深思熟虑的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新、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1].

  • 角膜矫形术的发展史

    作者:项燕;张惠成;赵江浩;钟建光;董映

    近视是常见的屈光不正,多年来眼科医生一直在探索各种治疗近视的方法.矫正近视需要考虑三个主要屈光因素:角膜、晶状体和眼球轴长,改变三者之一就会改变眼的屈光状态.

  • 短波视野检查法

    作者:钟一声

    短波视野检查法(short-wavelength automated perimetry,SWAP)是新近兴起的一种视野检查方法.本文就SWAP的理论基础、其在青光眼视功能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检查的影响因素、检查策略及其阈值变异情况进行介绍.作为一种新的视野检查方法,其应用价值还需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其在检测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敏感性等方面尚需要前瞻性的研究.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