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

临床眼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phthalmology 림상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8422
  • 国内刊号: 34-114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6-11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陈逖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视网膜色素上皮瘤1例

    作者:蔡凤梅;王卉芳;金丽英;上官学芬;杨东光

    患者女,13岁.以左眼失明、眼球变小11年之主诉,于2004年10月收住我院.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同类病史.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听诊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无光感.左眼球小、内陷,结膜无充血.

  • 青光眼合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

    作者:李玲;张慧芳

    患者,男,54岁.因右眼间断性胀痛,视物不清伴头痛1年、加重2天,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入院.人院时血压100/60mmHg,视力:右眼4.0,左眼4.8;右眼压43.38mmHg,左眼压18.86mmHg.右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状混浊,前房浅,虹膜周边萎缩,瞳孔4.0mm,光反射(一),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左眼大致正常.应用降眼压药物对症治疗,眼压下降至24.3mmHg,左眼视力4.2.

  • 酒精致角结膜损伤1例

    作者:郑涂芳

    患者女,43岁.于半小时前因右眼飞入小虫子在当地门诊求治,不幸被值班人员误将酒精(瓶身未贴标签,浓度不详)当作生理盐水予冲洗右眼,当既感疼痛、视物模糊、畏光流泪、不能睁眼.未作何处理,急来我院门诊.查:右眼视力0.2,眼睑轻度肿胀,球结膜充血、水肿,以颞侧为甚.

  • LASIK术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4例

    作者:严宗辉;胡建荣;黎霞;张醇;黄丽娜;孙勉;杨丽琼;钱洁珍

    例1,女,34岁.手术后15个月发病,诉熬夜工作后左眼视力下降、眼红.眼部检查:裸眼视力OD 1.2、OS 0.1.左眼角膜雾状水肿,后壁羊脂状KP(+),瞳孔直径3.0mm,对光反射略迟钝,眼底杯/盘0.3,眼压OD 11mmHg、OS39mmHg,角膜地形图曲率读数OD K1 40.65、K2 41.86;OSK1 43.37、K2 46.65.

  • 刮宫术致眼内炎3例

    作者:范大军

    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科急症,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眼外感染源通过血源性播散而引起的严重致盲性眼内感染,是一种少见疾病.本人于2004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进修时曾遇到3例因刮宫手术而致眼内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Purtscher综合征1例

    作者:鲍斌

    患者男,58岁.因车祸致颈部、双耳、全身多处损伤,疼痛活动受限30分钟来我院就诊.伤后有短暂昏迷史.经X线、CT等检查,入院诊断为:第一颈椎粉碎性骨折;左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左第九肋骨骨折;双侧血胸;下颌骨骨折;全身软组织损伤;双耳撕裂伤.入院后给予颅骨牵引,颈托制动,支架固定,双耳廓清创缝合,胸腔闭式引流,消炎脱水,消肿止痛,冬眠及能量合剂等治疗.

  • 先天性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一家系

    作者:田裕民;李济华

    先天性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是少见的先天性异常,为遗传性家族性疾病,大多数或所有眼外肌纤维化,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和外观[1].我科遇到1例患者,有家族病史,家系中共有13人患病.

  • Graves眼病合并急性球后视神经炎1例

    作者:罗兴中;杨爱维

    患者女,46岁.因左眼眼球突出14个月,于2002年8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3月开始,出现心慌、乏力、体重下降,曾查T3、T4增高,诊断为"甲亢".2001年6月份开始发现眼球突出,当地医院给予强地松50mg/d,逐渐减量.2002年8月4日左眼视力急剧下降,8月6日下降至光感,遂来我院治疗.既往无肺结核,无糖尿病,无其他传染病病史.体检:血压125/80mmHg,心率79次/分,左眼睑轻度浮肿,眼球突出度:右17mm,左20mm,眶距96mm.左眼球结膜轻度充血水肿,眼球运动稍受限,尤以向外活动受限为甚.甲状腺Ⅰ°度肿大,质软,未闻及杂音.心律齐,双肺未闻及湿罗音,四肢无特殊,三大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 双眼原发性恶性青光眼1例

    作者:高静;任可华;杨玉荣

    患者女,47岁.因"双眼视物不清、胀痛2月",于2003年7月2日来诊.全身查体未见异常,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02.双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双眼角膜轻度水肿,极度浅前房,双眼四象限均为N4,双眼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前膨隆,眼底窥不清.眼压:右眼10/3=50.62mmHg,左眼10/3.5=46.86mmHg.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形成因素分析

    作者:吕旭菁

    我院2002年12月至2Q04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0例(356只眼),其中术后低视力者32只眼,现分析报告如下.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作者:洪彬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2月共施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50例(60只眼),其中16例(16只眼)发生术后持续性浅前房,现分析如下.

  •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105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春梅;高捷;赵志惠;景晓彬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105例,其中男性61例(115只眼),女性44例(84只眼),年龄6~68岁.

  • 白内障乳化术的新进展

    作者:雷剑琴;雷功祖

    新科技给眼前节手术医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使白内障手术创伤更小、视力恢复更快,各种微穿刺口、低能量的乳化仪器相继诞生.本文着重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新技术,包括激光乳化、声波乳化、白星技术、涡流式乳化及液体乳化技术.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鑫;周希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许多眼部疾病的共同特征是视网膜或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近年来发现的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一起控制了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PEDF有抑制新生血管、营养神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作用.本文主要综述其上调下调规律、其作用的研究现况及应用前景.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光达;王建波;牛膺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近几年有许多相关文献发表,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内皮细胞、周细胞、神经细胞三大研究方面.细胞凋亡的研究为从根本上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开辟了新的途径.

  •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马玉胜;韩莉;杨伟光

    目的探讨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对6例(6只眼)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中央连续环形撕囊(CCCC)拦截劈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内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术后视力均在0.6以上,术后反应轻微.结论中央连续环形撕囊(CCCC)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 数码摄影验光法在儿童眼病与屈光异常普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梁平;张玉玲;汪滔;贾亮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数码摄影验光系统在儿童眼病和屈光异常诊治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使用特殊光路设计的数码摄影系统对120例7个月到71个月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使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图片得出结果,与临床检查和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对比,并以标准分析法进行评估.结果数码摄影验光系统视力筛查在远视、近视、散光、屈光参差及斜视的灵敏度分别为87.62%、93.94%、80.77%、84.62%、91.67%;特异度分别为96.80%、97.46%、96.71%、99.07%、100%.结论数码摄影验光系统视力筛查是一种安全、快速、经济、有效的儿童眼病筛查方法.较常规检查能更早地发现儿童眼病及屈光异常.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作者:廖萱;兰长俊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3年10月186例(262只眼)的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检查前房深度、滤过泡情况和眼压.随访观察时间3~42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87%(18只眼).术后早期滤过泡均形成良好,保持功能型滤过泡者81.68%(214只眼).以眼压≤21.05mmHg为手术成功标准,手术成功率82.44%.无结膜房水渗漏和感染性眼内炎.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 改良显微镜直视下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周希瑗;胡晓鹏

    目的探讨改良显微镜直视下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疗效.方法视网膜脱离患者28例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次成功率达到92.86%.结论同轴光高倍显微镜直视下行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精确、安全等优点,但需具备一定条件.

  • 非典型单纯疱疹性盘状角膜炎诊治38例分析

    作者:邓黎明;何春燕

    目的探讨非典型单纯疱疹性盘状角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8例(47只眼)诊断为疱疹性角膜炎患者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物较长时间治疗无效者,在抗病毒药物基础上应用皮质激素眼液滴眼观察.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短期内症状明显好转,视力迅速提高,角膜基质炎症明显减轻,荧光染色检查角膜上皮损害进行性好转、愈合.结论对诊断为疱疹性角膜炎而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物较长时间治疗无效,角膜基质炎变明显而又无典型盘状角膜炎表现患者,在抗病毒药物基础上应用皮质激素眼液滴眼治疗效果明显,角膜病变逐渐好转,应考虑为非典型表现性盘状角膜炎.

  • 球结膜下浸润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作者:孙林;王敏

    目的评估和比较结膜下麻醉和球后麻醉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3例(120只眼)青光眼患者采用结膜下麻醉实施小梁切除术,与98例(109只眼)青光眼患者采用球后麻醉实施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对照分析两组麻醉方法的并发症、患者术中的配合程度及手术的安全性.结果结膜下麻醉组115只眼(95.83%)、球后麻醉组中107只眼(98.16%)麻醉效果佳,球后麻醉组中有4只眼球后出血,1只眼光感消失,而球结膜下麻醉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球结膜下麻醉对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 一针气液交换法补充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

    作者:孙晓东;张皙;陈凤娥;许迅;黄璐璐

    目的研究采用一针气液交换法补充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确诊为孔源性RD并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次进行气液交换的患者146例(146只眼).术前PVR分级B级10只眼,C1~C3级45只眼,D1~D3级91只眼.玻璃体切割采用传统的三切口闭合式玻切.气液交换法采用一针法,患者取侧卧位,将患眼处于下方,颞侧角巩缘后3.8mm进针,将针管内预置的10%~40%浓度的C3F8气体与玻璃体腔的眼内液体进行交换.术后进一步采用硅油置换、光凝、冷凝等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结果本次治疗时间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后5~128d,平均12.2d.进行气液交换的指证主要为术后PVR轻度增生导致RD复发需换硅油、原眼内气体量不足、发现新孔或原孔封闭不良、玻璃体腔有出血或渗出眼底模糊.术后无1例出现眼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非硅油注入眼为98.6%,注硅油眼94.7%.结论一针气液交换法较传统的两针法具有简单、方便、实用和安全的特点,是玻璃体切割术后一种常用的补充治疗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RD手术治愈率.

  • 36例重度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杨得雄

    目的探讨重度角膜碱烧伤的早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6例(41只眼)重度角膜碱烧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角膜水肿消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只眼因角膜穿孔并发眼内炎行眼球摘除,4只眼行结膜瓣转移遮盖,其余36只眼平均角膜上皮修复时间(8.56±4.62)天,视力不同程度恢复.随访6~12个月,12只眼不同程度角膜新生血管侵入,2只眼并发白内障,1只眼并发青光眼.结论重度角膜碱烧伤的早期治疗应多措施并举,前房穿刺有利于恢复眼内组织的正常代谢;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利于角膜水肿的消退,恢复角膜的透明性;羊膜移植可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抑制角膜新生血管侵入,防止睑球粘连.

  • 中老年屈光参差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及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先军;林英杰;雷玉;余建洪

    目的通过对中老年屈光参差患者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近视力及立体视觉的研究,探讨Array SA-40NBTM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中老年双眼近视合并屈光参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中老年双眼近视合并屈光参差(部分合并白内障)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病例,排除合并有其他眼病及伴有可能影响视力的全身疾病者,研究其术后远、近视力、立体视觉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前近视为-2.50D~-12.5D,平均(-6.50±3.50)D;散光为0~1.50D,平均(0.75±0.50)D.双眼屈光度之差:近视为2.5D~6.5D,平均(3.5±1.25)D,散光为0~1.50D.术后随访3月~2年.术后20例患者的屈光参差均好转.两眼术后屈光度之差为0~1.25D,平均(0.5±0.5)D,14只眼(70%)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佳矫正视力有显著提高.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屈光参差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作者:王莹;陈松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D)视功能客观评价的意义.方法应用VERIS ScienceTM 4.2mfERG检测仪对80例复杂性RD患者的双眼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复杂性RD患者的对侧眼、患眼在6个环的N1波、P1波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潜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严重玻璃体积血组的N1、P1波振幅密度在2~6环高于无严重玻璃体积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VR组的N1、P1波振幅密度低于轻度PVR组,在6个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裂孔组在所有6个环的N1、P1波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潜时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fERG能客观定量评价复杂性RD患者的视功能.严重的玻璃体积血、黄斑裂孔、PVR对视功能有明显影响.

  • 球周及球后麻醉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临床分析

    作者:闻慧;陈璐;黄丽娜;古洵清;成洪波;杜冰;冯其高

    目的探讨球周及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9例(9只眼)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病例的临床表现、VEP及FFA检查所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途径.结果本组病例于注射麻药后5~80min发现无光感,VEP显示潜伏期及振幅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及降低,5例患者FFA显示视网膜动脉痉挛变细,其中2例伴视网膜水肿,经及时处理后均获得了较理想视力恢复,复查VEP均恢复至术前状态,FFA未见异常.结论球周或球后麻醉致暂时性失明可能与其引起视网膜血循环障碍、阻断视觉传导及对视神经机械性损伤等途径有关,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复方樟柳碱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玲;王训刚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行眼睑痉挛者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36例.结果36例中治愈31例(86%),好转5例(14%).随访1月到2年无复发.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眼睑痉挛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操作简单,无并发症.

  •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完全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作者:雷帅臣

    目的观察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完全性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21只眼)完全性上睑下垂患者施行额肌瓣悬吊术.平均随访18个月,观察其睑裂高度、上睑弧度、闭眼状态和角膜情况.结果15例(17只眼)效果理想,3例(4只眼)效果显著,总有效率100%.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完全性上睑下垂效果良好,并有其独特优势.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

    作者:韩冰;古洵清;黄丽娜;李志;余宝花

    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黄斑部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应用OCT技术对12例CEC患者进行检测,测量CNV大小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结果CEC的OCT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CNV,呈类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的团块,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起,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间隙,呈强反射.12例中7例伴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或RPE脱离,占58%;11例伴有视网膜水肿和增厚,占92%.结论OCT检查可以确定CEC病变中CNV的形态、大小及位置,是对FFA检查的有效补充.

  • 巩膜长隧道Ahmed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作者:黄明灿

    目的探讨经巩膜长隧道Ahmed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19例(19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颞上或颞下象限经巩膜长隧道植入Ahmed阀.结果眼压由术前(36.4±7.8)mmHg下降到术后(18.6±5.4)mmHg,平均下降17.5mmHg,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巩膜长隧道植入Ahmed阀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有效控制眼压,避免使用异体材料,减少操作步骤和并发症.

  • AC/A基本概念、惯用检测法和计算公式的研究

    作者:安玮;林肯;路美霞

    目的探讨AC/A概念及有关问题.方法用隐斜法、梯度法和同视机法检测10例年龄从15~36岁、视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人的AC/A率.结果诸贯用检测法测量结果不统一且与临床实践矛盾.结论通过对该率基本概念的分析和诸检测方法计算公式的数学考证,找出了矛盾的原因.为远梯度法和注视眼前加镜片且固视正前方的同视机法设计了新的计算公式.解释了调节性共同性内斜视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 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吲哚青绿前囊膜染色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蓓莉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对晶状体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白色白内障50例(50只眼)随机分成二组,各25只眼.其中染色组采用吲哚青绿辅助撕囊技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染色组25只眼全部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25只眼有7只眼撕囊没有成功,改为开罐式截囊,其中2只眼在以后的操作中出现后囊破裂.结论吲哚青绿辅助撕囊技术,对于没有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降低了撕囊难度,提高了连续环行撕囊的成功率,减少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这类患者的超声乳化手术更加安全.

  • 西安市城区重点中学2002~2004年度高中一年级学生动态眼屈光状况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石一宁;宋国玲;杜晓琨;王懿

    目的对在校中学生眼健康状况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为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设计,对高一学生眼眼压、动态眼屈光状态等指标进行采集,输入编辑的专项应用程序,用SPSS11.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高一学生(平均年龄16岁)在正常动态情况下,近视眼的患病率93.8%,其中低度近视为46.4%,中度近视34%,高度近视13-4%,正视眼4.0%,远视眼2.1%.平均屈光度为(-3.29±2.49)D,其中低度近视平均(-1.79±0.75)屈光度(D),中度近视平均(-4.34±0.88)D,高度近视平均(-7.77±1.46)D.较初一年级相比,男女生屈光度数之间、左右眼远视组有显著性差异,左右眼之间已无显著性差异,各近视组度数明显增加.结论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人群的的屈光度状态较初一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与初三、高三的各项指标近似,提示初中三年级的屈光发育对以后的近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三各项指标均高于高一这一结果提示,高中升学考试对学生的屈光状态有着一定的影响,也间接证明过度近距离用眼导致眼过度调节,形成调节性(假性)近视,这种近视可通过长时间的休息得到一定缓解和恢复原有屈光度.提示应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这一人群的用眼状态采取综合、简易的手段,对其近视度数进行医疗干预.

  • 硅油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再手术治疗

    作者:项振扬;林咸平;李辉君;陈海兵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24只眼)硅油填充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再手术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只眼选择视网膜冷凝联合扣带术,7只眼视网膜复位;15只眼选择硅油取出、剥膜、再次眼内填充术,其中视网膜切开达4个象限2只眼,3个象限1只眼,2个象限2只眼,局部松解性切开3只眼,10只眼视网膜复位.结论增生膜的形成是硅油填充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但只要根据视网膜裂孔及增生膜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 中西结合治疗重症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海涛;黄明汉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重症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的重症小柳-原田综合征15例(30只眼)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3~5天后改口服强的松与火把花根片,辅以疏肝祛风汤剂以及局部用药的治疗方法.随观时间平均为6个月,观察的指标为自觉症状、视力变化、眼前节(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压以及荧光血管造影.结果15例(30只眼)中,有效:25只眼(83.3%);好转:3只眼(10%);无效:2只眼(6.7%).其中矫正视力达0.5以上者19只眼(1.0者6只眼);0.3~0.5者8只眼;低于0.3者3只眼.出现并发白内障6只眼(20%),继发性青光眼:其中激素性青光眼(用药物可控制)7只眼(23.3%),由于眼前节原因(控制炎症后行抗青光眼术)2只眼(6.7%),后粘连4只眼(13.3%).眼底晚霞状改变16只眼(53.3%).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与火把花根片为主的中西结合治疗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台盼蓝染色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作者:齐世欣

    目的观察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台盼蓝染色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30例(30只眼)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以0.1%的台盼蓝进行前囊膜染色,然后行连续环形撕囊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及房水情况.结果30例白内障术中29例撕囊口边缘清晰可见,连续环形撕囊获得成功,手术顺利完成.1例术中囊膜染色不充分,囊口出现放射状撕裂,经补救撕囊,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术后随访未发现与染色有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以台盼蓝进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后再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贝复舒滴眼液对角膜浅基质层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永波;王山红;何陈亮;崔晓明

    目的观察角膜浅基质层异物剔除术后滴用贝复舒(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角膜上皮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16例(116只眼)角膜浅基质层异物剔除术后有创面损伤者随机分为2组,61只眼应用贝复舒加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作为治疗组,另55只眼只滴用氧氟沙星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在角膜创面愈合时间上,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为主要成份的贝复舒滴眼液,对角膜浅基质层异物剔除术后的角膜创面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贝复舒 角膜创面
  •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在矫正因散光引起的弱视中的作用

    作者:潘冰心;叶国宁;楼倚天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在因中高度散光引起弱视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在我院眼科就诊的中高度散光弱视患者40例(80只眼)给以配戴RGP,并观察戴RGP的矫正视力(当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矫正视力).结果配戴RGP矫正视力都较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佳,且在戴RGP当天矫正视力≥1.0者为33.75%,戴RGP1个月后矫正视力≥1.0者为90.00%,3个月为98.75%,6个月为100%.戴镜1~2周后感觉较舒适,中心位置及活动度均可.结论RGP能积极矫治因中高度散光引起的弱视,降低弱视的发生.

  • 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前ERG及VEP检查对术后视力预测价值

    作者:罗添场;赵闽芳;阮敏毅;刘明玉

    目的观察闪光视网膜电图(flicker electroretinogram,F-ERG)及闪光视诱发电位(flicker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测定对眼后段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预测价值.方法对42例(42只眼)眼后段外伤伴玻璃体混浊或积血的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前两周内行F-VEP及F-ERG检查,并分析其与术后1个月佳矫正视力的关系.结果F-ERG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25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3只眼(92.0%),中度异常或重度异常和记录不到波形17只眼,术后视力提高7只眼(41.2%).F-VEP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27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4只眼(88.9%),中度异常或重度异常和记录不到波形15只眼,术后视力提高5只眼(33.3%).F-VEP及F-ERG均正常或轻度异常的18只眼,术后视力均提高,且术后视力均恢复至0.1以上.F-VEP及F-ERG均重度异常或记录不到波形的2只眼,术后视力1只眼下降,1只眼不变.结论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前联合检测F-VEP及F-ERG对术后视力预测有重要意义.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光胜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期间共收治的24例(24只眼)葡萄膜炎合并症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根据病情联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或经睫状体平坦部的晶状体切除,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24例(24只眼)中,术后3月所有患者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内前房纤维素性渗出8例(8只眼),经药物治疗后很快吸收,未见葡萄膜炎复发.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葡萄膜炎合并症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65例早产儿眼底检查分析

    作者:刘瑶;汪峻岭;徐楠;郑意楠;李海浪

    目的观察南京及周边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并有明确吸氧治疗史的早产儿共65例,按患儿出生体重共分为4组,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各组患儿眼底情况,并详细记录眼底异常所见.结果4组患儿中未见体重小于1000g者,其余各组病例中均见有ROP的改变及其他眼底异常.结论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存在低体重早产儿高发ROP的较大风险,同时,高体重早产儿也有较高的眼底异常检出率,应引起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 早产儿 ROP 眼底检查
  • 放线菌性泪小管炎5例

    作者:聂天祥

    目的探讨放线菌性泪小管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回顾分析20年来所遇见的5例放线菌性泪小管炎病例,5例均施行了泪小管切开术,清除泪小管内结石.结果泪小管切开术后,5例放线菌性泪小管炎皆治愈;结石病理检查均发现放线菌菌落.结论泪小管结石的形成,是放线菌性泪小管炎的特征,及时发现并清除泪小管结石,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结石的病理检查是确定致病菌的可靠方法.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T-Flux植入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谭烨;郭文毅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T-Flux植入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19只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丝裂霉素C(MMC)并植入T-Flux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内反应、眼压、视力、眼底及并发症.随访时间3周~30月,平均(8.9±7.7)月.结果患者术前眼压21~50mmHg,平均(37.7±9.5)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9.6±3.4)mmHg(19只眼),术后1月平均眼压(15.5±3.3)mmHg(15只眼),术后6月平均眼压(14.0±3.0)mmHg(10只眼),术后10月平均眼压(15.0±2.9)mmHg(7只眼),术后1年平均眼压(14.8±3.8)mmHg(5只眼),术后2年平均眼压(18.0±2.0)mmHg(3只眼),术后2年半平均眼压(19.0±0)mmHg(1只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复发需再手术1只眼,其余眼压均在21mmHg以下,成功率94.4%.视力与视乳头杯盘比(C/D)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前房出血2只眼(10.52%)、Ⅰ度浅前房2只眼(10.52%),未见滤过泡漏及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术中发生部分穿透5只眼(26.31%).结论NPTS+MMC+T-Flux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少年型青光眼的理想方法.

  • 视网膜大动脉瘤临床观察

    作者:李志;古洵清;陈青山;魏花;谢秀英

    目的总结视网膜大动脉瘤(retinal arterial macroaneurysm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首诊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3例(13只眼)首诊诊断为其他眼底病的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全身系统及眼科常规检查,重点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眼底彩色照相+FFA,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部分行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检查.结果13例患者均为单眼;12例患者为单个大动脉瘤,1例患者有2个大动脉瘤;瘤体均位于颞侧,颞上支6只眼,颞下支8只眼(有1例患者的大动脉瘤1个位于颞上支,另1个位于颞下支);动脉瘤位于第1级分支1只眼,第2级分支9只眼,第3级分支3只眼.13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病史者11例,有糖尿病病史者2例;眼底可见动脉硬化10例,伴视网膜动脉血管先天异常2例.6例行OCT检查,发现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包括囊样水肿)6只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2只眼,黄斑区视网膜前膜形成2只眼.结论眼底血管造影及眼底彩照有助于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早期正确诊断,OCT有助于发现轻微的黄斑形态改变.

  • 不典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红;袁志兰;李艳

    目的探讨不典型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渗)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0例自1999年至今临床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中浆)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其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照片.结果11例(2.3%)原临床诊为中浆病例者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证实为中渗.所有病例视力均较好(≥0.5),病变均位于黄斑中心凹外或近黄斑中心凹,均没有出血,呈不典型眼底表现.年龄17~39岁,平均27.5岁.男性多见.结论不典型中渗易误诊为中浆,FFA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78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泽贤;黄楚珠;张爱斌

    目的探讨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对78例(78只眼)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中71例经保守治疗后积血吸收,视力恢复;7例须手术治疗.其并发症主要为外伤性瞳孔散大、虹膜根部离断、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震荡、晶状体半脱位及角膜血染.结论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经早期止血、降眼压、抗炎及促进积血吸收等治疗后多数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前房积血吸收,视力恢复.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根据病情及时手术以恢复视力、减少及预防并发症.

  • 黄斑中心凹微血管统计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张贻转;陈利荣;高波;周宇;袁铸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黄斑中心凹微血管分布特点及其临床相关意义.方法在我院所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胶片1600例中,随机取出连续的600例,在读片机上选出黄斑区拱环清晰或黄斑无血管区、微血管的显影走向清晰者34例(34只眼).统计黄斑中心凹微血管、中心凹旁区微小血管.t检验.结果黄斑中心凹及其水平上、下象限微血管平均支数分别为:6.74±1.48(4~10枝)、2.53±0.79(1~4枝)、4.18±1.11(2~6枝).下象限微血管、微静脉的支数都显著多于上象限(P<0.01).中心凹旁区小血管参与中心凹微血管的可能性为55.87%(219/392).结论近二分之一的中心凹旁区微小血管参与中心凹微血管的组成.中心凹水平下象限微血管、微静脉显著多于水平上象限(P<0.01),这可能是临床上视网膜颞下静脉塞阻时,预后较视网膜颞上静脉阻塞差的原因之一.

  • 腱膜性上睑下垂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杨丽;孔宇;徐乃江

    目的根据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寻求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2例(26只眼)腱膜性上睑下垂的术前检查及术中观察,针对术中发现的病理改变,完善手术方法.结果22例(26只眼)患者中,19例(23只眼)(88.5%)术后效果满意,2例(2只眼)矫正不足,1只眼出现过矫.结论腱膜性上睑下垂如诊断明确,手术方法适当,效果良好.

临床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