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중국항생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689
  • 国内刊号: 51-1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文杰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吸水链霉菌NND-52菌株胞内抗生素M1分离、纯化及结构确定

    作者:严淑玲;黄为一;王世梅;武济民

    吸水链霉菌NND-52菌丝体,经溶媒浸提,粗结晶,梯度洗脱的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主要组分M1,通过对其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和UV、IR、1H-NMR、13C-NMR、DEPT等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与阿扎霉素B相同,为一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的不饱和的非典型大环内酯抗生素。

  • 阴沟杆菌外膜通透性改变与其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贾蓓;钱元恕

    用头孢噻肟梯度平板法多步诱导一株阴沟杆菌达稳定耐药,经药敏测定表明其对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交叉耐药。对耐药株外膜蛋白行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36、39、40kD等外膜蛋白带含量下降,与文献报告一致。用扫描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阴沟杆菌的敏感株与耐药株,结果诱导耐药菌菌体变短,外膜皱褶明显,间隙加宽,胞内空泡减少,提示外膜屏障功能加强,细菌代谢不活跃,进一步以HPLC测定细菌耐药前后对环丙沙星的摄取量,耐药菌与敏感菌摄取曲线峰浓度比1∶1.28且耐药株中环丙沙星浓度低于临界耐药浓度1mg/L,这和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本实验结果提示阴沟杆菌外膜通透性的下降可导致菌株对各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耐药菌结构变化与功能性变化是一致的。

  • 人型枝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机理研究

    作者:吴移谋;向斌;张文波;尹卫国;余敏君;武济民

    为了解人型枝原体(Mh)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临床标本中100株Mh对9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对交叉耐药Mh菌株旋转酶A亚单位(gyrA)的基因进行扩增,将扩增的DNA片段测序。结果,Y98-37、Y98-23、Y98-31、Y98-32显示出强大的抗Mh作用,其MIC50为0.0625mg/L,MIC90为0.125~0.5mg/L;其次为SPLX 和LVLX,MIC50为0.25、1mg/L,MIC90为0.25、2mg/L,OFLX与CPLX呈现耐药,MIC50为4mg/L,MIC90为8mg/L。NAL高度耐药,其MIC50与MIC9 0为128mg/L。选出3株对9种喹诺酮类药物呈交叉耐药Mh株,PCR扩增gyrA后得到一大小为350bp的目的DNA,测序后将结果与标准敏感株MhPG21的gyrA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 3株耐药株中均有113位碱基C→T的改变,使其编码的8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亮氨酸。提示 Mh gyrA的113位C→T突变,可引起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土霉素及其相关物质的方法研究

    作者:黄志东;郭福庆;杨洁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土霉素及其相关物质。方法:以含1mmol/L的EDTA的25mmol/L柠檬酸钠溶液(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液调pH值至11.5)作为运行缓冲液;未涂层毛细管柱为70cm×50μm i.d.,有效长度为64cm;采用压力方式由毛细管柱的阳极端进样5s;运行电压为15kV;分离温度为20℃;检测波长为254nm。并将本方法测得的结果与药典规定方法测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所确定的实验条件可使土霉素与数种相关物质得到令人满意的分离。其分离效率较法定方法的为高。结论:本方法可使土霉素与数种相关物质分离,分析时间较短,能有效地控制我国现行工艺生产的土霉素质量以及监控储存条件对质量的影响。

  • 解脲尿枝原体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

    作者:黄长征;林能兴;涂亚庭;刘志香;张弦;刘道凡;张德美

    为研究解脲尿枝原体(UU)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采用UU培养和药敏试验盒测定10种抗生素对36例UU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10种抗生素总的耐药发生率为94.44%(34/36),耐药2种及2种以上者69.44%。耐药率高的为红霉素58.33%(21/36),其次为米诺环素52.78%(19/36)、四环素33.33%(12/36)、螺旋霉素33.33%(12/36)和氧氟沙星30.56%(11/36)。其中螺旋霉素、红霉素和米诺环素有用药史者明显高于无用药史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0种抗生素发生耐药在病程>半年组与≤半年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患者四环素与螺旋霉素耐药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多西环素和左氧氟沙星显示了良好的敏感性。提示UU耐药发生率高,并存在多重耐药。

  • 国产盐酸加替沙星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

    作者:王琪;康子胜;李家泰

    研究国产盐酸加替沙星(gatifloxacin)与氧氟沙星(ofloxacin)对细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抗菌作用。 盐酸加替沙星与氧氟沙星对临床分离金葡球菌、肺炎双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败血症的体内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盐酸加替沙星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氧氟沙星,尤其是对肺炎双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抗菌作用更显著优于氧氟沙星。比较试验两药ED50及ED95值结果,盐酸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株金葡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3.77、3.94与11.17、12.54及8.86、8.25与29.18、36.30mg/kg(两药ED50值与ED95值的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氧氟沙星的ED50值及ED95值比盐酸加替沙星大2.95~3.2倍及3.3~4.4倍。盐酸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株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2.89、3.38与20.47、23.36及8.82、8.06与62.10、62.45mg/kg(两药ED50值与ED95值的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氧氟沙星ED50及ED95值比盐酸加替沙星大6.9倍及7.1~7.7倍。盐酸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2.79、3.39与16.16、24.42及9.07、8.06与41.48、74.83mg/kg(两药ED50值和ED95值的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ED50值及ED95值氧氟沙星比盐酸加替沙星大5.8~6.3倍及4.6~9.24倍。盐酸加替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ED50及ED95值分别为21.88、37.49与54.02、73.81及140.73、118.12与199.5、335.88mg/kg(两药ED50值、ED95值的P值<0.01,具有显著差异),氧氟沙星的ED50及ED95值比盐酸加替沙星大1.97~2.47倍及1.42~2.84倍。

  • 湛江地区淋球菌质粒谱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国明;陈群;王胜春

    为了解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谱,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对广东省湛江地区1998~1999年分离鉴定出的98株淋球菌流行株,应用碱裂解和溶菌酶双重处理,进行质粒抽提及质粒谱分型研究。利用K-B法测定淋球菌流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检出4种不同分子量的质粒,其中分子量为4.2kb和7.4kb的质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7.32%和59.16%。质粒谱型共12种,以7.4kb+4.2kb、39.5kb+7.4kb+4.2kb、39.5kb+4.2kb三种类型为主,分别占21.42%、17.34%和15.30%;耐药谱型42型,以CPLXR、TCR+CPLXR、CPLXR+CPR菌株为主,分别占12.24%、12.24%和7.14%。将三型主要的耐药谱与相应的质粒谱进行比较,结果CPLXR菌株以39.5kb+4.2kb质粒谱为主;TCR+CPLXR菌株以7.4kb+4.2kb质粒谱为主;CPLXR+CPR菌株以7.4kb和39.5kb+7.4kb+4.2kb质粒谱为主。从而提示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的质粒谱与其相应的耐药谱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 铵离子抑制avermectin生物合成的机理

    作者:郑梦杰;白秀峰

    实验中发现铵离子(NH+4)对avermectin的生物合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铵离子对avermectin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同时作用于avermectin产生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糖代谢过程中的多个位点而实现的:发酵培养基中含有的少量铵离子,造成了avermectin链霉菌胞外淀粉酶的总活力降低;发酵液中的丙酮酸积累量明显降低;菌丝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力降低;琥珀酸脱氢酶活力显著提高。终造成了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可用于avermectin生物合成的短链脂肪酸数量减少,进而抑制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 氨肽酶抑制剂——Bestatin诱导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林茂芳;何静松;钱文斌;麦文渊

    目的:研究国产氨肽酶N抑制剂bestatin对人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bestatin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13的表达;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DNA凝胶电泳、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以分析细胞凋亡;Rhodamin(Rh)123染色后,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结果:(1)Bestatin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半数抑制(IC50)约为13.03μg/ml,而K562细胞的敏感性较差,IC50大于400μg/ml,其抑制作用均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2)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段化,DNA末端原位标记的检出及FCM结果,均证实bestatin能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3)10μg/ml bestatin作用24h即可明显诱导HL60细胞凋亡,K562细胞的凋亡敏感性显著低于HL60细胞,两者凋亡率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经bestatin作用后,细胞出现G1期阻滞;(5)经bestatin处理的HL60细胞出现线粒体跨膜电位(△Ψm)下降。结论:Bestatin能抑制K562、HL60细胞生长,诱导凋亡是其机制之一,该效应可能与线粒体△Ψm下降有关。

  • Avermectins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作者:宋渊;李季伦;王得明;刘世宽

    以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ATCC31272和它的突变株为试验菌株进行avermectins发酵培养基的研究。初筛选到的发酵培养基中必需加入番茄酱和鲜酵母,进一步通过对170多种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实验,选择出一种以淀粉、酵母粉、豆饼粉和无机盐为营养物的培养基,并以它为基础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对avermectins生物合成的影响。经多次培养基的优化试验,突变株Sa-76-9摇瓶发酵效价达3500~4000μg/ml。

  •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内导管生物被膜的结构和病原学特征

    作者:蔡少华;张进川;钱桂生;俞森洋

    目的:确定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内导管(ETT)细菌生物被膜(BF)形成的结构和病原学特征。方法:前瞻性研究了25支来自22位平均插管62d(范围1~169d)机械通气病人的拔除ETT,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用于检查ETT-BF的结构特征,同时进行ETT-BF定量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检测。结果:22支ETT(88%)分离出一系列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定量研究显示其密度可高达4×108cfu/ml,铜绿假单胞菌在1个管子内占优势而且存在于大部分ETT中;SEM显示EET(插管>15d)的内腔面覆盖一层融合的非结晶含菌基质,可见团状聚集的丛生细菌突出于管腔内;TEM显示在ETT-BF广泛的基质中,散在分布着大量球菌和杆菌,在形态、大小和密度上有所不同,处于分裂相的细菌散布BF全层,未发现核固缩现象;ETT-BF的累积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及重力相关过程。结论:ETT内的细菌寄殖和BF形成可能是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持续存在的一个病原来源。

  •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评价

    作者:汪波;蒋红;李秀清;熊辉;陈旭岩;谭伟

    目的:观察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疗效并评价其细菌学的结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的方法,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病人共34例,每日总量1.2g,治疗平均10.2d,观察其症状体征变化及细菌清除情况。结果:34例病人中32例治愈及显效,总有效率94.1%,临床未见肝肾功能损害,治疗后细菌的总的清除率为92.9%。结论: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临床效果满意,且经济安全。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惠莉;王亚岚;周伊南;龚瑾

    为探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9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采用双纸片法检测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28株和大肠埃希氏菌株16株,并以是否产ESBLs分为四组,对四组的抗生素耐药性、预后和本次发病前3个月抗生素使用情况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肺炎克雷伯氏菌产ESBLs率为47.5%,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率为48.5%;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和部分氨基糖苷类有极高的耐药性,与不产ESBLs组相比耐药性高(P<0.05),但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相当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和头孢西丁尚有一定的敏感性;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两组患者本次发病前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使用多于不产ESBLs组(P<0.05);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患者死亡率高于不产组(P<0.05)。结果提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出现可能与各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ESBLs菌引起的感染预后差。治疗ESBLs菌引起的感染可用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头孢西丁以及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

  • 天然有机氮源对珊瑚状珊瑚球菌Cc9736生物活性组分产生的影响

    作者:胡玮;李越中;张禹清;周璐;张勇;吴斌辉

    分析了珊瑚状珊瑚球菌(Corallococcus coralloide) Cc9736菌株在不同的天然有机氮源培养基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能力,结果表明菌株产生的代谢物随氮源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如以胰蛋白胨为唯一碳氮源,产物的抑菌活性高,但组分较多,而以酪蛋白胨等为唯一碳氮源时则仅产生CcC活性组分。因此,通过适当的选择,我们可以简化发酵产物,或更有效地提高代谢物中单组分产量。

  • 假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verticillus产生的Elaiophylin类新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II. 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

    作者:崔承彬;王浩;韩冰;蔡兵;骆爱群;宋幼新;周培瑾

    通过X-线晶体结构解析及光谱学数据分析,将从假轮枝链霉菌Streptomyces pseudoverticillus发酵物中分得的三个elaiophylin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laiophylin (1)、11-O-monomethylelaiophylin (2)和efomycin G (3)。化合物1~3在高浓度区均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而在低浓度区均呈很好的细胞周期抑制和细胞凋亡诱导活性,系elaiophylin类新的细胞周期抑制剂及细胞凋亡诱导剂。

  • 喹诺酮类药物抗结核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沂;段蕴铀;张沂扬

    喹诺酮药物以其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及耐受性良好等特点被临床作为一线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并且不断有更深入的临床应用研究及新一代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在抗结核治疗,特别是在抗多重耐药结核治疗中的作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抗结核治疗中常用治疗方案失败的原因——细菌的耐药性、喹诺酮药物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药物的构效关系以及基因学等;总结了国内外应用喹诺酮药物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研究状况,认为在治疗多重耐药结核中,合并喹诺酮药物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盐酸林可霉素结晶工艺研究

    作者:朱立元

    探索盐酸林可霉素共沸结晶工艺,与丙酮结晶工艺进行对比研究。

  • 庆大霉素提取工艺中洗涤条件的研究

    作者:王建勋;严希康

    在审定庆大霉素现行提取工艺时发现影响其收率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洗涤工艺,本文分析了庆大霉素提取工艺中洗涤条件与产品质量、收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交叉试验,确立了用15倍量的0.1% NH4OH、0.05mol/L NH4Cl混合液替代原来不同的试剂分步洗涤的新工艺条件,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既缩短了一半的洗涤周期,又使产品收率提高了10%,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氧氟沙星片的含量

    作者:臧志和;陈代勇;辛志伟;朱卫东;何晓蓉

    目的:建立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氧氟沙星片的含量。方法:依据氧氟沙星导数光谱选择283.0和302.5nm作为测定波长。结果:氧氟沙星浓度在2~10mg/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为99.6%,RSD为0.24%(n=5)。结论: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本制剂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 恩诺沙星缓释片释药性质研究

    作者:尹宗宁;韦凤华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恩诺沙星缓释片体外释放度,平均回收率为101.62%,RSD为2.86%(n=9)。处方8在1h释药达33%,12h释药达75%以上,具有较好的释药性能。该制剂体外释药行为符合双指数方程。

  • 薄层色谱法检测阿奇霉素及其有关物质

    作者:余立;王俊秋;王国兰;庞青云;陆岩

    比较了多种阿奇霉素的薄层色谱条件,确定了分离效果较好、Rf值适宜的展开系统和灵敏度较高的显色剂,设计了系统适用性实验方法和三个浓度的对照品,从而确定了较理想的阿奇霉素及有关物质薄层色谱检测法。市售硅胶G预制版,展开剂为乙酸乙酯-正乙烷-二乙胺(5∶5∶1,v/v)显色剂为苯酚3g、硫酸5ml、无水乙醇95ml混匀,均匀喷至板上后80℃加热数分钟。该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特别是系统适用性实验和多浓度点对照液的设计,弥补了薄层色谱法测定阿奇霉素及其有关物质时结果的准确性易受薄层色谱条件影响,且量化功能较差的弱点,具有一定的特色。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拉定含量

    作者:吴美珍;娄小娥;田秀华

    目的: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定的含量。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60nm波长处测定。结果:头孢拉定在260nm波长处吸光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1.05%。结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拉定注射液含量,与HPLC法比较,此法更具简单、易操作,仪器及试剂要求低等优点,适用于药检室和制剂室对头孢拉定制剂含量的快速测定。

  • 综合治疗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

    作者:李学辉

    抗病毒药物伐昔洛韦(valacicolvir)和免疫增强剂卡介苗(BCG)等联合运用综合治疗尖锐湿疣,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将符合标准的117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激光组(A组)和综合治疗组(B组)。综合治疗组采用激光加术后抗病毒药伐昔洛韦口服,每次300mg,每日二次,连服21d,免疫增强剂卡介苗(BCG)穴位注射,每次2ml,隔日一次,共12次;另在激光伤口局部用0.1%雷凡诺液湿敷,每次15min,并在伤口边缘外涂5%阿昔洛韦霜,每天2~3次,直至伤口局部皮肤完全恢复正常。治疗结束后3个月及6个月各随访1次,记录复发情况。3个月时,复查单纯激光组(A组)复发15例(24.19%),综合治疗组(B组)复发3例(5.45%),两组间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6个月时复查,A组复发11例(17.74%),B组复发1例(1.82%),两组间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病毒药伐昔洛韦加免疫增强剂卡介苗等综合治疗尖锐湿疣,能显著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中国抗生素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