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중국항생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689
  • 国内刊号: 51-1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文杰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性分析

    作者:钟桥石;胡龙华;熊建球;章白芩;张黎明;胡晓彦;贾坤如

    目的 了解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6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本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血培养标本采用美国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Vitek-32型仪进行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头孢西丁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菌球菌,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共分离出5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82株,占47.2%;革兰阴性杆菌289株,占48.3%,真菌15株,占2.5%.常见的感染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3.9%和87.9%,其对青霉素耐药率均>95.0%,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低,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3.8%和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6.7%,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63.6%,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结论 本单位血流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表皮葡萄球菌较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严重,非发酵菌比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严重,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无经验抗菌药物可选,必须在药敏试验指导下用药.

  • 抗生素产生菌核糖体相关基因改变与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作者:胡莎莎;刘春磊;孙秀秀;冯军;陈代杰

    利用抗生素抗性筛选方法及定点突变方法可以得到引起抗生素产生菌核糖体相关基因改变的突变株,这些突变对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产生深刻影响,如能够显著地提高抗生素的产量也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次级代谢产物.这种方法不仅对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为获得新的抗生素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抗生素产生菌核糖体蛋白基因、核糖体RNA基因、核糖体修饰相关基因及核糖体相关蛋白基因的改变引起次级代谢改变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密度感应系统——细菌信号分子研究进展

    作者:周雯;刘岚

    细菌利用散在的细胞间信号分子产物介导细胞间通讯的这个整个过程被叫做密度感应系统.这些信号分子在细菌基础水平时产生,生长过程积累.当细菌密度达到阈值时信号分子则激活或抑制相关系列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毒力因子、生物膜等的产生.在抗生素耐药及多重耐药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研究者们希望明确此系统作用机制,了解可否寻找抑制它的物质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协同抗生素治疗.但密度感应系统远比预想的复杂,不同细菌甚至是同种细菌不同分型可能有差异,同一细菌也可能有不同密度感应系统.故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多种细菌的密度感应系统及其信号分子作用机制.

  • 复方酮替长效阴道黏附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秦凌浩;王晓明;胡巧红

    目的 制备复方酮替黏附性阴道片,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对HPMC 60SH-4000,90SH-4000,60SH-10000,90SH-10000黏附材料进行溶胀率和黏附性的考察基础上,选用HPMC 60SH-4000为黏附剂,加入泡腾剂,PEG-6000,F68设计8种复方酮替黏附片处方,比较不同处方的溶胀率、黏附力、体外释放度等指标.结果 处方佳组成为HPMC 60SH-4000300mg,PEG-6000 50mg,泡腾剂50mg(摩尔比NaHCO3∶Citric acid =3∶1),替硝唑和酮康唑24h累积释放度为90.07%和86.54%.结论 复方酮替黏附性阴道片制备方便,具有缓释的效果,有望成为治疗妇科感染的新剂型.

  • 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红霉素的含量

    作者:李满秀;杨雅琼;张红丽

    目的 建立在水溶液中测定红霉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 红霉素在λex =262nm、λem=65n处能产生荧光,经β-环糊精增敏后,荧光强度大为增强,通过测定荧光强度可得出红霉素含量.结果 药物制剂中红霉素含量的测定值与标示值相吻合.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检测水溶液中红霉素含量的常规方法.

  • 阿奇霉素囊泡体外释放行为的初步研究

    作者:钟萌;谭群友;冯悦;廖红;张景勍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囊泡(AM-N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 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阿奇霉素囊泡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特性,并对其释放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不同释药曲线间的相似因子.结果 AM-NS在pH7.4的PBS溶液、pH6.8的PBS溶液、0.1mol/L盐酸溶液(前2h)和pH 6.8的PBS溶液(2h后)中的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但在0.1mol/L盐酸溶液中释药符合Retrer-Peppas模型.AM-NS之间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都大于50,但是其与AM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也均小于50.结论 AM-N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别.与AM相比,AM-NS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别,说明AM-NS改变了AM的释放行为,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头孢哌酮杂质C的含量测定

    作者:马明欣;李冰;傅蓉;张亚杰

    目的 建立HPLC外标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的头孢哌酮杂质C.方法 使用C18色谱柱,以0.005mol/L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乙腈(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柱温为30℃.结果 头孢哌酮杂质C与相邻杂质、主成分与有关物质间达基线分离,头孢哌酮杂质C在3.19~25.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45%,RSD为2.4%0=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制剂中头孢哌酮杂质C的含量,更有效的控制药品质量.

  • 新来源棘白霉素B脱酰基酶产生菌的筛选和转化条件优化

    作者:丁彦博;可爱兵;蔡超靖;穆云龙;单越琦;李业英;石英;崔晓兰;徐岩;朱京童;路新华

    目的 筛选放线菌来源的棘白霉素B脱酰基酶产生菌,并对其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根据菌株转化产物对白念珠菌的抑制活性进行初筛,再以HPLC、LC-MS检测确定目的菌株;对目的菌株转化棘白霉素B的培养基、转化温度和时间、缓冲液、甲醇含量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转化率.结果 筛选得到4株可产生脱酰基酶的阳性菌株,其中,N07W-61为小单孢菌属菌株,其余3株为链霉菌属菌株;通过转化条件优化,菌株N07W-61对棘白霉索B的转化率从2.60%提高至61.24%.结论 小单孢菌属菌株产生棘白霉素B脱酰基酶为首次报道;该属菌株N07W-61在优化转化条件下对棘白霉素B的转化率有了大幅提高.

  • 头孢匹林钠的合成研究

    作者:黄金龙;赵经伟;丰理象;任凤英;游莉

    以7-ACA为原料,三步反应合成头孢匹林钠,该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收率高,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NMR和MS得到了确证.

  • 盐酸洛美沙星光降解的部分杂质研究

    作者:李菊;李晶晶;黄青;姚其正

    目的 确定控制盐酸洛美沙星光降解杂质的必要性.方法 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盐酸洛美沙星的两个光降解杂质,并化学合成了两个化合物:脱羧洛美沙星[(±)-1-乙基-6,8-二氟-1,4-二氢-7-(3-甲基-1-哌嗪基)-4-氧代喹啉(简称DCLM)]和氯代洛美沙星[(±)-1-乙基-6-氟-8-氯-1,4-二氢-7-(3-甲基-1-哌嗪基)-4-氧代喹啉-3-羧酸(简称CLLM)].比较DCLM和CLLM与盐酸洛美沙星相应光降解杂质的液相色谱和质谱.测试洛美沙星、DCLM及CLLM体外细胞毒性.结果 化学合成的DCLM和CLLM的液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结果分别与盐酸洛美沙星相应光降解杂质一致.洛美沙星、DCLM和CLLM的IC50分别为1.9mmol/L,2.2mmol/L,0.7mmol/L.结论 确证了盐酸洛美沙星的两个光降解杂质分别为:DCLM和CLLM.DCLM的体外细胞毒性与洛美沙星相近;CLLM的体外细胞毒性显著强于洛美沙星,可能是导致洛美沙星临床不良反应的物质.

  • 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常东东;戴好富;左文健;梅文莉

    目的 研究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胞嘧啶核苷(1),尿嘧啶核苷(2),对羟基苯乙酸(3),对羟基苯乙醇(4),尿嘧啶(5),desaeetylaustin (6)和thiomethisosildenafil (7).结论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的活性,首次发现化合物7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 变叶海棠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测定

    作者:蔡光华;林燕;胡海清;韩贺东;王晓玲

    目的 分离鉴定变叶海棠中内生真菌,并检验其抗病原真菌,抗肿瘤,抑制蛋白酶活性.方法 传统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种,采用杯碟法,MTT法,和BRpNA法测试真菌活性.结果 内生真菌按形态学归为26类,其中Non-sporulating(27.0%),Alternaria(18.0%),Cladosporlum(12.8%),Pestalotlopsis(7.6%),Fusarlum(6.2%),Aspergillus(6.2%),Cunninghamella(4.7%)是主要群落.通过对ITS rDNA测序,确定了有活性Non-sporulating的种属.活性测试结果显示15.6%的菌株对至少一种植物病原菌有活性,1.4%和2.4%的菌株分别具有细胞毒和蛋白酶抑制活性.结论 变叶海棠内生真菌有很大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对其进行了首次系统的分离、鉴定和活性筛选工作.

  • 一株采自新疆虫草体内的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马赟;索菲娅;黄罗冬;王傲立;李萍;叶星;张琳

    目的 研究从新疆虫草(Ophiocordyceps gracilis (Grev.) G.H.Sung,J.M.Sung,Hywel-Jones & Spatafora)体内分离得到一株真菌SFYC003.方法 经生理生化特征、形态学和ITS序列对比分离鉴定菌株,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该菌株的菌体及其发酵液对6株供试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所得菌株属于青霉属真菌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的一个变种,命名为SFYC003,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供试菌的抑菌活性较强.结论 菌株SFYC003具有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

  • 枸骨内生真菌IFB-GLP-4的鉴定

    作者:郭也;刘敏;谭仁祥;宋勇春

    从药用植物枸骨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抗芽孢杆菌活性且能产生新骨架化合物的内生真菌,该菌命名为IFB-GLP-4,综合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座囊菌目(Dothideales),球座菌属(Guignardia),芒果球座菌(Guignardia mangiferae).

  • 苔藓内生菌Bacillus megaterium z12的分离、鉴定和抗菌活性筛选

    作者:张鑫;王婷;崔灵芝;刘新利

    目的 从无纹紫背苔(Plagiochasma intermedium)叶片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广谱抗菌活性的内生菌z12.方法 根据菌落和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对内生细菌z12进行了分析鉴定,并研究了它对14种供试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分析鉴定该菌属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抑菌实验表明,内生细菌z12对7种供试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抑制作用较强.研究了z12菌株粗提物对水稻纹枯病原菌(Corticium sasakii)的抑制作用.结论 该菌株具有开发成农用抗生素的价值.

  • 暗紫贝母产生物碱内生真菌的筛选及生物碱抑菌活性的测定

    作者:陈鹊;王元彪;刘正琼;邵金凤;代勇;向丽;吴卫

    目的 从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内生真菌中筛选产川贝母类生物碱及产活性生物碱的菌株.方法 利用生物碱沉淀试剂和薄层层析(TLC)技术检测发酵液中的生物碱,采用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生物碱碱粗提液的抑菌活性,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鉴定筛得的真菌.结果 筛得5株能产生物碱的内生真菌(A1、A2、A3、A11、A14),其总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A1、A3、A14为镰刀属Fusarium sp.真菌,A2、A11属于粘帚霉属Gliocladium sp.真菌.结论 筛选出的内生真菌产生的生物碱与暗紫贝母的不尽相同,但其抑菌效果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 不同作用机制的5-脂氧化酶抑制剂筛选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朱京童;郑智慧;路新华;赵广荣;任晓;马瑛;范玉玲;蒋沁;段宝玲

    目的 拟建立体外高通量的用于筛选不同作用机制的5-脂氧化酶(5-1ipoxygenase,5-LOX)抑制剂的方法.方法 以花生四烯酸为底物,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为荧光反应物,建立荧光测活方法,并通过不加Fe3+和外加10mmol/L Fe3+的方法建立两种不同的5-LOX酶反应体系.结果 5-脂氧化酶在不加Fe3+和外加10mmol/L Fe3+的反应体系中的信号/本底(S/B)值分别为5.02和37.81,两种反应的Z’因子值均约为0.7.5-脂氧化酶铁离子螯合抑制剂齐留通在未加Fe3+的反应体系对酶有强的抑制活性,其IC5o值为0.21μM,在外加10mmol/L Fe3+的反应体系对酶无抑制作用.非铁离子螯合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在两种反应体系对酶均有抑制作用,其IC5o值分别为0.52和0.93μM.利用该方法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到两个活性化合物WF-5239和Trivaric acid,其中化合物WF-5239在未加Fe3+的反应体系对酶有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2μmol/L,在外加10mmol/L Fe3+的反应体系对酶无抑制作用,推测可能为铁离子螯合型抑制剂.化合物Trivaric acid在两个筛选体系对酶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其IC50值均约为5.36μmol/L,推测可能为非铁离子螯合型抑制剂.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灵敏、稳定的可用于筛选不同作用机制5-LOX抑制剂的方法.

  • 行为干预对瘙痒症患者瘙痒及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

    作者:徐佩红;袁定芬;丁徐安

    目的 探索行为干预对瘙痒症患者瘙痒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评价210名瘙痒症患者行为干预前后瘙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结果 瘙痒症患者行为干预后瘙痒评分从6.66下降至2.46;生活质量评分从11.7下降至3.8,均有明显改善(p<0.001),且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 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症状和生活质量,为安全有效地方法管理瘙痒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中国抗生素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