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중국항생소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689
  • 国内刊号: 51-11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19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抗生素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文杰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的遗传毒性研究

    作者:冯兴磊;金磊;贾剑伟;李茂

    目的 检测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TDF)的遗传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鼠伤寒沙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体外培养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检测该药物的遗传毒性.结果 该药物对鼠伤寒沙门菌无致突变性,对体外培养CHL细胞染色体无致畸变作用,对昆明小鼠无诱发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三个试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 TDF不具有遗传毒性.

  • 2007-2009年安徽省痰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费君;李家斌

    目的 分析2007-2009年安徽省临床分离痰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采用2009年美国CLSI推荐的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计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敏感率和中介率,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送检的痰标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492株.来自ICU的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70.0%和61.3%,其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菌株.来自ICU与非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均在50%以上.来自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ICU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30%.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30%以下,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氨曲南、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大于50%.结论 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省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 70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分析

    作者:陈科帆;冯秀娟;吕晓菊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耐药情况以及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尿培养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70例,回顾分析相关临床与实验室数据.结果 70例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者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尿路刺激征、腰背部酸痛、下肢水肿,恶心呕吐和肾区叩击痛等,老年女性多见,多有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等的耐药率较低,对氟喹诺酮类等其它常用抗菌药耐药率较高,体外耐药者经验用药疗效不佳.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发生与患者基础疾病和危险因素等有关,对疑有尿路感染且伴有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者应尽早做尿培养,经验选择能覆盖ESBL菌感染的药物,应慎用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治疗产ESBL细菌尿路感染.

  •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作者:倪舒芳;钱雅芬;孙婷婷;滕艳文;毛翠;周洪昌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A)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存在的关系,探讨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标本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测定细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和rmtD 5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全部耐药,1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另外4种表现为中度耐药.基因检测显示armA阳性率为90%,且armA基因存在变异,未检测到rmtA、rmtB、rmtC和rmtD基因.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为本次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的主要原因,且armA基因存在变异.

  • 我院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及与Mohnarin报告对比分析

    作者:王怡鑫;蒋刚

    目的 了解我院2009-2010年院内常见致病菌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并与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Mohnarin)2008年度报告作对比,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常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洛菲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将其耐药率进行分析,并与2008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逐个抗菌药物进行X2检验,比较其总体差异性.结果 除了洛菲不动杆菌外,我院抗菌药对几种常见细菌耐药率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MRSA检出率为35.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菌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2.8%和23.8%,未检测出超广谱耐药菌株.结论 我院细菌耐药情况较好,继续开展细菌耐药监测,防止耐药菌产生,以及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以及经验应用抗菌药具有重要意义.

  • 275例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晓晖;梁卫芳;严智敏;郭仲辉;简梦华

    目的 了解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血培养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血液标本在BacT/Alert 3D240全自动培养仪中培养,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系统作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75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出细菌2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3株,占62.9%,革兰阳性菌89株,占32.4%,真菌14株,占5.09%,感染率高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88株,占32.0%.血液感染中ICU高,55株,占20.0%,其次为肿瘤血液科,42株,15.3%;外科感染中高的为泌尿外科,14株,5.09%;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派拉西林/三唑巴坦较为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较敏感.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愈率,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青雪;程东庆

    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所产β-内酰胺酶种类较多、特性各异,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的选择压力下,不断有新的β-内酰胺酶产生.文中对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AmpC、碳青霉烯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 PLA-PEG-PLA的微波合成及其磁性载药微球的表征、释药性

    作者:李亚瑜;甄卫军;汪凌;刘月娥;庞桂林

    目的 采用微波法合成PLA-PEG-PLA,并以该嵌段共聚物为基质制备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考察磁性载药微球和非磁性载药微球的药物缓释性能.方法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NMR)对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ASA/PLA-PEG-PLA载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载药微球的佳制备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微乳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制备了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和性能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载药微球进行了微观结构的表征和分析.结果 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是一种三嵌段共聚物.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20μm.体外模拟释药试验表明ASA/PLA-PEG-PLA载药微球和ASA-Fe3O4/PLA-PEG-PLA载药微球24h释药率分别为69.16%和100%.结论 以微波法合成的PLA-PEG-PLA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ASA-Fe3O4/PLA-PEG-PLA磁性载药微球比ASA/PLA-PEG-PLA非磁性载药微球具有较快的药物释放速率.

  • 采用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中的有关物质

    作者:吴晓敏;王明娟;胡昌勤

    目的 建立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HPLC方法,色谱柱为XBridge Shield RP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mol/L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4.5)-甲醇(80:20);检测波长254nm;流速为0.8mL/min;柱温:25℃.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已知杂质5-巯基-1-甲基四氮唑与其它杂质、各杂质峰与主峰之间的分离均良好,头孢美唑钠和5-巯基-1-甲基四氮唑的检测限均为2ng,在o.5~50μg/mL的浓度范围内,头孢美唑钠和5-巯基-1-甲基四氮唑的线性均良好,r分别为0.9999和0.999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可用于注射用头孢美唑钠中包括特异杂质5-巯基-1-甲基四氮唑在内的有关物质的测定.

  • 盐酸万古霉素生物效价测定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薛兰;梁梅;郎风敏;舒红

    目的 确定盐酸万古霉素欧洲药典(EP)[1]方法对美国药典(USP)[2]方法生物效价测定结果的校正系数.方法 取盐酸万古霉素工作标准品和30批样品分别采用EP和USP两种微生物检定方法进行效价测定;取盐酸万古霉素USP标准品采用EP微生物检定方法进行效价测定.结果 EP生物效价对USP生物效价测定结果的校正系数为1.072.结论 校正系数的确定,有利于EP生物效价与USP生物效价之间的相互转换.

  • 真菌Drechslera catenaria聚酮类代谢产物及聚酮合成酶基因的初步研究

    作者:史彦斌;宋中枢;Tom J Simpson;支德娟

    目的 分离分析内脐蠕孢真菌(Drchslera catenaria)的次级聚酮类代谢产物,初步分析其非还原型Ⅰ型聚酮合成酶基因组成,为该菌株中大黄酚生物合成机制的阐明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Czapek Dox培养基发酵培养,酸化乙酸乙酯提取,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制备等方法,对该菌株产生的聚酮类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紫外(UV),液相-质谱联用(LC-MS)和核磁共振谱(1H-NMR)鉴定化学结构;基于真菌聚酮合成酶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与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聚酮合成酶基因.结果与结论 从试验菌株菌丝体及发酵液中分离获得4个芳香聚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大黄酚(chrysophanol),长蠕孢素(helminthosporin),冰岛青霉素(islandicin),链蠕孢素(catenarin),其中后3个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得到.从基因组DNA中得到一段非还原性聚酮合成酶(PKS)基因序列(约5.3kb),与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Pt-1C-BFP中黄色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片段有较高类似度,很有可能与内脐蠕孢真菌中大黄酚的生物合成有关;在距离该基因2.5kb处克隆到一段基因序列(0.79kb),与P.triticirepentis Pt-1C-BFP中β-酮酯酰基-ACP-还原酶(KR)基因完全相似,其很可能负责大黄素的6位羰基经还原形成大黄酚.

  • 产抗生素角毛壳菌CH21的诱变育种

    作者:王俊;谭红;钟娟;周金燕;舒丹;杨杰

    以角毛壳菌(Chaetomium cupreum)CH21的萌发孢子作为诱变材料,采用微波辐照和紫外线照射进行诱变处理,用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作为测试菌株,结合PDA双层平板法初筛和管碟法复筛,选育高产抗生素的突变株.结果表明:佳微波诱变条件为500W、2450MHz、15s,紫外诱变条件为15W、30cm、300s.对出发菌株CH21进行一轮微波诱变和一轮紫外诱变,筛选得到5株高产菌株,其中CH21-2-20抑菌圈直径大,为20.20mm,较抑菌圈直径为12.50mm的出发菌株增大了62%.连续传代5次,CH21-2-20抑菌圈直径稳定在19.40~20.38mm.

  • 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

    作者:严凌斌;洪文荣;方志锴;封成军

    目的 构建绛红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a)的接合转移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优化.方法 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染色体DNA为模板,经PCR扩增甲基化酶基因gntK的上下游序列各2000bp左右作为同源交换臂,并将红霉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插入两交换臂之间.以温敏型质粒pKC 1139作为基本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FD306.借助接合转移技术,将该质粒导入绛红色小单孢菌G1008.结果 经抗性筛选,得到一株阳性菌株,命名为GK1008,经PCR鉴定和测序,验证了重组质粒已整合到染色体上.GK1008菌株对红霉素和安普霉素的抗性均超过500μg/mL.结论 绛红色小单孢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达到了预期目的,并实现了对该体系的优化,这为其它小单孢菌的分子遗传学操作提供了借鉴.

  • 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

    作者:孟国庆;赵林;戴秀君;李越中;李世旭;刘新利

    目的 优化推理选育条件,获得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方法 根据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途径和代谢调控机制设计菌种推理选育方案,原始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采用托盘琼脂柱筛选法依次对铜离子、丙二酸及头孢菌素C耐受菌株进行选育.结果 终获得一株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TBC-68071,其产量较原始菌株提高了154.6%,且高产特性稳定.结论 对铜离子、丙二酸及头孢菌素C耐受的顶头孢霉菌株可以高产头孢菌素C,推理选育克服了随机筛选的盲目性,提高了菌种筛选的效率.

  •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液中多拉菌素的脱色工艺

    作者:邹泽先;张晓琳;陈新;韩伟;汪洋

    目的 研究多拉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工艺,简化后续提取过程及提高多拉菌素成品的质量.方法 用UV检测发酵液的脱色率,以HPLC检测多拉菌素的损失率,以脱色率和损失率考察活性炭对多拉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效果.先以单因素实验确定因素水平范围,然后再以响应面法优化脱色工艺参数(添加量,脱色温度及溶液pH).结果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脱色时间为40min后,通过响应面方法对其它脱色工艺参数加以优化,得到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的添加量1.0%(W/V)、温度33℃、pH3,该条件下多拉菌素发酵提取液的脱色率为70.35%.验证试验中脱色率达到68.78%,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脱色工艺简单可靠,脱色效果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抗癌药凡德他尼的合成

    作者:刘宇;夏超;刘媛

    目的 合成凡德他尼(vandetanib)并改进其合成工艺.方法 以N-Boc-4-哌啶甲醇为起始原料,经磺化、缩合、N-甲基化、硝化、还原、环合、氯化、胺化反应制得凡德他尼.结果 所得产物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等确证了结构.结论 改进后的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收率高,易于实现工业化.

  • 两株牛肝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初步研究

    作者:丁小维;刘开辉;邓百万;陈文强

    目的 从牛肝菌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组织培养法从秦巴山区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内生真菌,基于形态特征及ITS系统发育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检测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并对其绿豆芽的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分离获得2株内生真菌L3和L5,L3和黄瘤孢菌(Hypompces chrysosperums)序列同源性为99%;L5和毛霉属序列同源性为100%;两株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与黄瘤孢菌和毛霉属形态特征一致.结论 内生真菌L3和L5,分别鉴定为黄孢瘤菌和毛霉属;这两株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绿豆芽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中国抗生素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