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远期治疗与随访管理

    作者:谢利剑;黄敏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中小血管炎,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成为儿童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目前我国K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对KD并CAL的长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加深,对该病的长期随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些方面的认识,KD的规范随访工作对临床医师而言尤为重要.现就KD冠脉损害的组织学改变、远期治疗与随访管理作一概述.

  •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陈树宝

    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与心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系统有关.在未经治疗的川崎病病例中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占20%~30%,在经过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例中约占5%.超声心动图已成为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诊断及随访评估冠状动脉扩张等心血管并发症的标准诊断技术.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管壁周围回声增强.冠状动脉内径测值与正常值比较对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关键作用.冠状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受年龄、体表面积的影响,并存在地区人群间差异.超声心动图诊断远端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敏感性不够高.近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技术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心血管诊断方法.多层CT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效果优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多层CT显像受心率及呼吸影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风险.

  • 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芳

    自1967年首例川崎病(KD)报道以来,至今已有40余年,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探讨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观察提示KD由感染因素引起,而且病原可能是一种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定是哪一种病原体为KD的直接病因;更多学者认为KD是超抗原介导的致病过程.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细胞因子的级联放大效应引起全身血管炎性损伤,导致急性期、恢复期甚至更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障碍.遗传因素在KD发生、发展中亦起到一定作用.

  • 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综合征并幼年特发性关节炎1例

    作者:唐盈;曾萍;李丰;谢颖;曾华松

    目的 探讨定位于9号染色体的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的遗传因素.方法 报道本院1例染色体病并JIA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del(9)(q12),符合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综合征,其染色体三倍基因重复区域包含了干扰素-I基因簇.同时患儿并多关节肿痛,并具有类风湿关节炎影像学改变,符合JIA的诊断.结论 9号染色体上,具有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相关基因,该染色体结构或数量的异常可能导致各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 病毒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作者:李白;吕艳琦;曾利;于润红;刘玉峰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儿童ITP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ITP患儿血清病毒抗体,包括EB病毒(EBV)及巨细胞病毒(CMV)等,比较病毒抗体检测在病毒感染组及非病毒感染组ITP患儿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病毒血清学检测:病毒感染36例,非病毒感染24例.病毒感染组与非病毒感染组比较:(1)皮肤黏膜出血点及瘀斑例数、鼻出血例数及消化道出血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2组Hb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3)治疗2个月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初始疗效较非病毒感染组治疗有效率低.(4)治疗6个月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病毒感染组无效13例,39.4%呈慢性倾向,明显高于非病毒感染组(10.0%).结论 多数ITP患儿伴有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相关的ITP疗效较非病毒感染的ITP疗效差,导致病程迁延.对并病毒感染的TTP患儿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 中国癫痫患儿门诊诊疗相关成本初步分析

    作者:相婷;吴晔;桑田;朱赛楠;臧莉莉;高静云;赵海娟;黄琼辉;王颖慧;王丽;姜玉武

    目的 了解目前北京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小儿癫(痫)中心就诊的癫(痫)患者治疗相关成本情况,以期为医疗卫生政策的制订以及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4月-2011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科门诊就诊的癫(痫)患者,所有癫(痫)患者治疗至少1a以上.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疾病相关信息、治疗相关信息及治疗相关成本.问卷内容所涉及的癫(痫)发作频率和治疗相关成本等针对1 a以来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在治疗成本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分别对因变量[直接成本、抗癫(痫)药物(AEDs)费用、交通费和检查费]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自变量包括:年龄、体质量、地区、1 a以来有无癫(痫)发作、病程、AEDs种数、是否使用新型AEDs).结果 209例患者1 a的治疗相关的总成本中位数为7 336元(660~88 808元),其中直接成本中位数为6 680元(400~86 728元),间接成本中位数364元(0~3640元).总成本构成比(以中位数表示):直接成本占94.59%(50.85% ~ 100.00%),间接成本占5.41% (0 ~49.15%).直接成本的构成中AEDs费用、检查费和交通费是主要组成部分.1 a以来有无发作、是否服用新型AEDs、居住地区、年龄、病程从不同方面对于直接成本产生影响.结论 本研究是针对国内癫(痫)患者治疗成本的首次较大样本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癫(痫)患者的治疗成本非常昂贵,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28.68%.政府部门亟待制定政策,降低患者家庭的治疗成本.

  • 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100例疗效与安全性随访观察

    作者:郑岚婷;陶拉娣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LEV)单药或添加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00例于山西省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专科门诊2008年8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应用LEV单药或添加治疗的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研究方法.LEV给药起始剂量为10mg?kg-1 ?d-1,分2次口服,每周增加上述剂量1次,3~4周增加至目标剂量20~40 mg?kg-1?d-1,随访6 ~.24个月,以发作频率减少的百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观察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变化、脑电图改变,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入选癫(痫)患儿100例,失访4例.发作完全控制49例(占51.0%);有效27例(占28.1%);无效17例(占17.8%);加重3例(占3.1%).总有效率为79.1%.脑电图明显改善者8例.14例(14.6%)患儿出现包括情绪异常,7例(7.3%)出现乏力,6例(6.3%)出现嗜睡,1例(1.0%)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未发现严重过敏及血液系统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2例因不良反应停药.结论 LEV治疗小儿各种类型癫(痫)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广谱抗癫(痫)药物.

  • 儿童复发性肾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作者:陈嘉波;杨体泉;董昆;谭志忠;罗意革;王红;唐咸明;董淳强

    目的 探讨儿童复发性肾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7例儿童复发性肾母细胞瘤临床资料.其中9例采用手术联合术前术后化疗、放疗治疗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按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织(MWTSG)临床分期分为Ⅰ期4例、Ⅱ期8例、Ⅲ期3例、Ⅳ期1例、V期1例.原发瘤与复发瘤病理类型一致,其中预后良好型12例,预后不良型5例.全组有9例共接受12次再次手术,其中根治性切除1次,肿瘤单纯切除11次,术后化疗9例,放疗3例.再次手术组1 a累积生存率高于未再次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肾母细胞瘤可能反复复发,但病理类型仍然与原发瘤保持一致.治疗策略在于尽可能完整切除复发瘤和转移瘤,同时联合术前术后化疗、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 神经母细胞瘤发生胰腺转移1例

    作者:刘颖;付大军;程士凯;张锦华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小儿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1],是转移频度高、转移时间早的肿瘤,可通过淋巴途径转移,也可通过血液途径早期远处转移.2009年本院收治1例小儿NB胰腺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因反复发热、贫血、下肢疼痛,诊断为滑膜炎,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能缓解.行骨髓活检,初步诊断为NB、骨髓转移.行骨骼扫描、股骨MRI检查提示骨骼转移,腹部增强CT扫描,示左侧腹膜后6.0 cm×5.8 cm占位病变,见图1,确诊为NB 4期.

  • 少见的川崎病2例

    作者:冯杰;吴悦;王子川;黄栋;黄玉瑛;许天兰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且病因不明的血管炎,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急性期治疗方案是在发病10 d内静脉输入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同时加服阿司匹林,对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临床尚有争议[1].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少见川崎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岁,因左小腿热油烫伤8d,发热伴皮疹6d,腹胀5d入院,高体温达40℃.曾院外使用抗生素治疗6d,仍发热,腹胀加重,皮疹稍减轻.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温38.5℃.全身皮肤见散在、鲜红色丘疹.颈部扪及数枚花生至蚕豆大小淋巴结.口唇红、皲裂,舌面红,舌乳头突起(杨梅舌),咽部充血,扁桃体I度大.

  • 有益菌与儿童变应性疾病

    作者:李艳华;张建华

    有益菌为具有活性的微生物,一定数量的有益菌可调整肠道微生物组成,刺激免疫系统成熟,诱导Th1、Treg,抑制Th2,调节Th1/Th2平衡.多个试验研究提示有益菌对儿童变应性疾病有防治作用,但具体的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还需进行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启;白丽

    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健康.近年来,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对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特别是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的基因情况,对指导临床的诊断、治疗均有积极意义.

  • 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

    作者:马金海;刘静;刘玢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与单独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首次本院就诊的6 ~ 14岁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临床发作哮喘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予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对照组仅予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治疗6、12个月测定其肺功能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随访35例,对照组随访32例,治疗6个月观察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a<0.05),治疗12个月2组疗效相近(Pa>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6岁以上哮喘在治疗阶段临床控制率及肺功能改善优于单纯吸入激素,治疗12个月2组临床控制率及肺功能指标相近,主张哮喘仍以单独吸入激素治疗为主或联合治疗,临床控制后尽早改为单独吸入激素维持治疗.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合并感染的疗效

    作者:袁秀丽;李春富;吴学东;冯晓勤;何岳林

    目的 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早期合并感染的疗效.方法 本院儿科2008年10月-2010年7月共收治Allo-HSCT患儿75例.其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0.8~15.0岁.对75例儿童Allo-HSCT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部位及时间、临床标本病原菌分布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后的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治疗效果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感染发生于Allo-HSCT后0~10 d.75例患儿经抗感染及支持治疗,痊愈52例(69.3%);显效+进步9例(12.0%);总有效61例(81.3%).结论 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儿童Allo-HSCT合并早期感染,疗效可靠,具有疗效快、作用显著的特点.

  • 小干扰RNA干扰人CD4+ CD25-T淋巴细胞MLL1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兴花;何敏;于艳辉;陈宁;卢思产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 siRNA)对体外人CD4+ CD25-T淋巴细胞MLL1基因表达的抑制效果及体外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eg)的影响,为治疗与Treg失衡相关的临床疾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出CD4+ CD25-T淋巴细胞(纯度>85%).MLL1基因的SET区对组蛋白3上的第4个赖氨酸位点的甲基化起重要作用,针对其设计并合成了不同的siRNAs,分别为带绿色荧光的siRNA( siRNA-FAM)、3个实验组(siRNA-1、siRNA-2、siRNA-3)与1个阴性对照组(siRNA-NC).采用脂质体法转染分选后培养24h的人CD4+ CD25-T淋巴细胞.先转染siRNA-FAM,于转染后的6h,用荧光显微镜观察siRNA的转染效率,寻找佳的转染条件.按照上述转染条件转染siRNA-1、siRNA-2、siRNA-3、siRNA-NC.于转染后的48 h,每组取2×106个细胞,提取细胞内RNA,然后反转录为c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片段,用琼脂糖凝胶检测扩增后的DNA.在MLL1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的情况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诱导72 h iTreg的比例.结果 当siRNA为100 pmol,脂质体为5×10-6L时,siRNA的转染效率高为(50.80 ±0.61)%.该实验条件下,发现实验组siRNA-2对MLL1基因mRNA较对照组有明显削弱作用(F=5.820,P<0.05).在MLL1基因表达削弱的情况下,TGF-β1诱导72 h iTreg比例有明显降低(F=4.046,P<0.05).结论 siRNA可以有效抑制人CD4+ CD25-T淋巴细胞中MLL1基因的表达,找到了具有较高转染效率的siRNA.TGF-β1体外诱导的iTreg受核因子MLL1的调节.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水平变化的意义

    作者:邹峥;徐琨

    目的 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血清IL-17及可溶性核因子(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2例JIA活动期患儿(全身型24例、多关节型20例、少关节型18例)及26例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的健康儿童血清IL-17和sRANKL水平;抗风湿病治疗4~8周,采用同样方法复查患儿血清IL-17及sRANKL水平.结果 活动期JIA患儿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全身型患儿血清IL-17水平稍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关节型及少关节型患儿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活动期JIA患儿组血清sRANK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全身型、多关节型及少关节型患儿血清sRANKL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多关节型及少关节型JIA患儿血清IL-17水平与血清sRANKL水平呈正相关(r=0.347、0.228,Pa<0.05).抗风湿药物治疗4~8周复查,JIA活动期患儿血清IL-17及sRANKL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且伴有受累关节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明显改善.结论 IL-17及其诱导而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具有较强的致炎性和具有强的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同时sRANKL则有促使破骨细胞产生的作用;血清IL-17和sRANKL测定是判定JIA患儿病情的重要生物学标志之一.

  • 转录因子T-bet、GATA-3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王强;任淑红;董巍;曹枚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本院儿科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急性期HSP患儿46例(HSP组)以及健康对照儿童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 mRNA、GATA-3 mRNA的表达.应用Luminex-100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其血浆细胞因子IL-2、IL-4、IFN-γ水平.结果 HSP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 mRNA相对表达水平(53.98±35.79)低于健康对照组(181.56±96.90)(P<0.001).GATA-3 mRNA相对表达水平(964.30±655.18)高于健康对照组(78.09±57.20)(P <0.001).HSP组血浆细胞因子IL-2[( 16.54±7.38) ng?L-1],IFN-γ[(11.31±8.02) ng?L-1]的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5.73±22.66) ng?L-1,(30.67±21.29) ng?L-1](P<0.001,0.05),IL-4[(74.66±26.15) ng.L-1]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51.81±27.76) ng?L-1].IFN-γ水平与T-bet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82,P<0.01);IL4水平与GATA-3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86,P<0.01).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存在Th1/Th2失衡,主要表现为Th2优势活化,该失衡与其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 mRNA表达降低、GATA-3 mRNA 表达增高有关,本研究为阐明Th1/Th2失衡的分子机制之一提供了实验依据.

  •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的影响

    作者:李志鸿;任颖;陈爱斌;顾勇

    目的 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MP-1)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降低呼吸道重塑的机制.方法 哮喘患儿5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每吸含布地奈德80 μg、福莫特罗4.5 μg,每日2次,疗程12周,采用ELISA法测定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吸入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大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的变化,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后,哮喘患儿血清MMP-9水平由吸入前的(43.25±13.26) μg?L-1下降至(29.62±12.47) μ.g? L-1,TIMP-1由吸入前的(119.88±32.56)μg?L-1上升至(143.15±45.36) 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PEF及FEV1变异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由吸入前的(76.15±3.26)%,(73.12±4.63)%,上升至(85.42±4.73)%,(86.49±3.72)%,PEF及FEV1变异占预计值百分比与MMP-9/TIMP-1比率均呈负相关(r=-0.402、-0.364,Pa<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调节MMP-9/TIMP-1的平衡,降低胶原沉积,从而干预呼吸道重塑的发生.

  • 丹参酮ⅡA辅助治疗川崎病的疗效

    作者:张庆;李晓静;周敏;徐鸣;史宏;于洁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1例住院K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5~7d.观察治疗过程中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CRP、ESR、心肌同工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为(16.27±3.42)h,对照组患儿为(22.78±7.53)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CRP降至(9.72±2.82) mg?L-1,对照组患儿CRP降至(14.68±2.90) 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疾病初诊时冠状动脉扩张率分别为20.69%、21.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3周、1个月、2个月治疗组冠状动脉扩张率分别为6.90%、3.45%、3.45%,在病程3个月冠状动脉扩张全部恢复正常;在病程2~3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对照组冠状动脉扩张率分别为18.75%、12.50%、3.13%、3.13%、3.13%,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恢复的快,但2组比较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联合阿司匹林治疗KD可缩短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降低CRP水平,一定程度的促进冠状动脉损害修复;用药过程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HLA-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作者:甄宏;谢庆玲;洪梅;温志红;谭颖

    目的 探讨HLA-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广西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发病的关联性.方法 对广西哮喘患儿88例(哮喘组)及112例健康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了HLA-G基因SNP的分型变化(SNP位点包括rs1736936、rs3115630、rs1632947、rs1233334、rs1736933、rs1736932、rs1631950、rs1704和rs1063320),探讨HLA-G基因SNP与哮喘发生的关联.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rs1063320、rs1632947共2个位点的基因型构成比在哮喘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rs1631950、rs1736932、rs1736933、rs1736936共4个位点的基因型在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有临界性差异(P =0.05~0.06).其中rs1063320位点的CC基因型携带者与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哮喘危险性增加了1.27倍(P<0.05).rs1632947位点的TT基因型携带者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哮喘危险性增加了1.59倍(P=0.02).结论 HLA-G基因SNP与广西儿童哮喘的发病相关.rs1063320位点的CC基因型和rs1632947位点的TT基因型是儿童哮喘的易感基因型.

  • 学龄儿童川崎病89例

    作者:杜莉;赵晓莉;潘凯丽

    目的 分析学龄儿童川崎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提高对学龄儿童川崎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比较6个月~5岁儿童及≥6岁确诊为川崎病患儿有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高年龄组患儿临床表现:球结膜充血、口唇改变、指(趾)端改变、手足硬肿、皮疹、颈部淋巴结大的发生率较低年龄组低.实验室检查:高年龄组中白细胞[(5~10)×109 L-1]、CRP( >5 mg?L-1)、ESR[(20~80)mm?(1 h)-1]3项指标的发生率较低年龄组低;高年龄组中白细胞( >10 ×109 L-1)、CRP(0-5mg?L-1)、ESR[0 ~20 mm?(1 h)-1]3项指标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心脏彩色多普勒:高年龄组冠状动脉瘤、心脏结构改变、心包积液的发生率较低年龄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儿童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早期诊断特异指标,易造成漏诊及延误治疗,导致冠状动脉瘤发病率较高.对学龄期儿童发热应引起足够重视,必要时进行全面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是确诊川崎病心脏病变简单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学龄期 川崎病 儿童
  • 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意义的比较

    作者:许峥;黄小兰;吴凤岐;崔小岱;黄峰;张江林

    目的 比较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和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患儿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探讨抗CCP抗体在JIA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2009年2- 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风湿免疫科确诊的JIA患儿72例.男33例,女39例;年龄(7.58 ±3.93)岁,全身型29例,少关节型27例,多关节型16例.同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确诊的RA患者共65例.男14例,女51例;年龄(47.38±14.28)岁.健康对照组22例,为同期健康查体儿童.男10例,女12例;年龄(14.10±0.38)岁.选用英国Axis- shield Diagnostics Limit公司、德国欧蒙公司和上海富莼科芯公司生产的CCP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JIA患儿、RA患者和健康儿童血清CCP抗体水平.结果 英国Axis- shield Diagnostics Limit公司检测JIA患儿血清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12.5%(9/72例),RA患者血清阳性率高达73.85%(48/65例),健康对照组无阳性(0/22例).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JIA患儿(P<0.01),其中JIA组中多关节型阳性率31.25%(5/16例),少关节型阳性率14.8% (4/23例),全身型阳性率为0(0/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2家公司试剂盒检测结果.HA患儿血清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15.3%(11/72例),RA患者血清阳性率为73.85% (48/65例),健康儿童无阳性.RA患者血清和健康儿童血清结果3家公司检测试剂盒完全一致.JIA患儿3种抗CCP抗体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较为稳定可靠,抗CCP抗体在JIA患儿中血清阳性率低于成人RA,抗CCP抗体在JIA各亚型分布差异显著,抗CCP抗体与多关节型相关.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15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

    作者:姜晶;陆彪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CRP水平变化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40例作为HSP急性期组研究对象,40例患儿经正规治疗2周左右,在皮疹、腹痛、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后作为缓解期组研究对象.采用EH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选取门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组血清仅I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IL-15及CRP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HSP患儿存在IL-10、1L-13、IL-15及CRP的分泌紊乱,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其中IL-10和IL-13可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 广州市儿童变应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黄穗;王金华;黄顺开;孙丽红;陈爱欢;湛洁谊;陈汉英;邱秋霞;杨翠珍;肖雪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变应性鼻炎及湿疹等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状况,为今后儿童变应性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社区0~14岁儿童4072名,通过变应性疾病国际通用的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thergies in Childhood( ISAAC)调查书面问卷的核心问卷对儿童哮喘、变应性鼻炎及湿疹等变应性疾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儿童变应性疾病的患病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09%,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59:1.00,其中2~6岁儿童患病率高,首次发作年龄<3岁者占60.00%.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7.83%,3岁后逐渐上升,以6~9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儿童湿疹患病率为7.22%,且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哮喘并变应性鼻炎占34.83%,并湿疹占19.10%.结论 广州市社区儿童变应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可溶性CD146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检测的意义

    作者:刘剑锋;胡擎鹏;肖启亮;陈芬芳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146(sCD146)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SP患儿(急性期42例、缓解期39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30例)外周血浆sCD146、sVCAM-1水平,比较HSP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急性期肾脏受累组、无肾脏受累组之间的差异,并对HSP患儿急性期血浆sCD146与sVCAM-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sCD146、sV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缓解期sCD146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sVCAM-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肾脏受累组sCD146、sVCAM-1水平高于无肾脏受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HSP患儿急性期血浆sCD146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 sCD146与sVCAM-1在HSP和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HSP患儿血浆sCD146、sVCAM-1水平对于判定其病情发展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 201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治疗建议

    作者:屠志强;蔡宇波;曹兰芳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一大类以关节损害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多系统累及的儿童慢性风湿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虽然不断更改治疗方案,但预后仍不理想.因此,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更新了JIA治疗建议.该建议中强调了JIA患儿的病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治疗自始至终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该建议将JIA患儿分为5种治疗组别,针对不同的组别,明确提出了不同的治疗计划,为儿科临床医师提供了很好的诊疗指南.同时该建议还针对各个组别描述了不良预后的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状况的评估标准,可为疾病的预后判断和更改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线索.

  • 甘草甜素及地塞米松干预嘌呤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丽娜;于生友;吴汪丽;于力;余治奇

    目的 观察甘草甜素(GL)及地塞米松(DEX)对受损足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细胞学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嘌呤霉素(PAN)致足细胞损伤模型,应用不同水平PAN(12.5mg?L-1“、25.0mg?L-1、50.0 mg?L-1、75.0 mg?L-1、100.0 mg?L-1)作用于足细胞,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凋亡率,选取合适的PAN作用质量浓度.将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对照组、PAN组、DEX1组、DEX2组、DEX3组、GL1组、GL2组、GL3组,对照组加入等体积RPMI 1640培养液培养;PAN组加入PAN,终质量浓度50 mg?L-1;DEXL、2、3组同时加入PAN(终质量浓度50 mg?L-1)和DEX(终浓度分别为0.1μmol?L-1、1.0 μmol?L-1、10.0 mol?L-1);GL1、2、3组同时加入PAN(终质量浓度50.0 mg?L-1)和GL(终质量浓度分别为400 n1g?L-1、600 mg?L-1、800 mg?L-1),培养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50.0 nmg?L-1 PAN诱导足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75.0 mg?L-1、100.0 nmg?L-1PAN诱导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大部分足细胞死亡(Pa<0.01).DEX1组、2组足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PAN组(Pa<0.05),DEX 3组(10.0 μmol?L-1)干预后足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AN组(P<0.01).不同质量浓度GL组干预后足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PAN组(Pa<0.01),随GL质量浓度升高,其抗足细胞凋亡作用降低(P<0.05).结论 PAN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足细胞损伤,50.0 mg?L-1 PAN为诱导合适的质量浓度.GL及DEX对PAN诱导足细胞损伤均有保护作用,DEX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足细胞凋亡,GL发挥抗足细胞凋亡作用与剂量有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