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新生儿糖尿病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巩纯秀;曹冰燕

    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是出生6个月内出现的一种罕见的单基因糖尿病。根据转归分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 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TNDM)和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PNDM),二者约各占50%。TNDM 婴儿期缓解,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复发, PNDM 无缓解期。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有重叠,需要长期随访进行分型。PNDM 的致病基因有20余种,其中常见的是编码 ATP 敏感钾通道(KATP )Kir6.2和 SUR1亚单位的 KCNJII 和 ABCC8,其次为 INS。TNDM 的70%由6q24印迹区域父源基因的过度表达引起,26%由 KCNJII、ABCC8、INS 和 HNFIB 突变所致。磺脲类药物通过关闭 KATP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可以治疗 KATP突变引起的高血糖,并且改善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但仍有10%的KCNJII和15% ABCC8突变者不能实现胰岛素到格列苯脲的转换。分子诊断有助于 NDM 的分型、判断预后及实现个体化治疗。

  • 先天性及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

    作者:李秀珍;黄新疆

    脂肪营养不良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以机体脂肪组织不同程度缺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患者往往会合并多种代谢紊乱,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肝脏脂肪变性。通过可观察到的脂肪缺失程度和分布情况,本病可分为全身性、部分性和局部性3大类,而根据病因不同又进一步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2类。目前为止已报道了11个基因( AGPAT2、BSCL2、CAVI、PTRF、PPARG、LMNA、ZMPSTE24、AKT2、CIDEC、PLINI、WRN)与先天性脂肪营养不良发病相关。常见的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是长时间应用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为核心药物的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所致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脂肪营养不良。其他获得性脂肪营养不良与自身免疫有关,常伴补体异常。脂肪营养不良患者可以通过整容手术来改善外观,大部分患者在早期就出现多种代谢并发症,治疗上需要饮食、运动、降糖药和降脂药等多方面的配合,重组人瘦素类似物美曲普汀对治疗伴低瘦素血症的脂肪营养不良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 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治进展

    作者:刘戈力;姜丽红

    随着肥胖的流行,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加,对高危人群的筛选和诊断 T2DM 非常重要。儿童和青少年 T2DM 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外,推荐的佳药物治疗为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为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充分认识儿童和青少年 T2DM 和并发症,并更好地评价和管理。

  •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诊治进展

    作者:梁黎;王春林

    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 MODY)属单基因类型的糖尿病。迄今公认的MODY(突变基因)至少有8种:MODYl[肝细胞核因子4A(HNF4A)]、MODY2[葡萄糖激酶(GCK)]、MODY3[肝细胞核因子1A (HNFIA)]、MODY4[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PDX)]、MODY5[肝细胞核因子1B(HNFIB)]、MODY6[神经元分化因子1(NEUR0DI)]、MODY7[羧基酯脂肪酶(CEL)]和MODY8[胰岛素基因(INS)]。不同MODY的分子病理学、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各有不同。

  • 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

    作者:李桂梅

    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性多腺体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二者存在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诱发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衡,受影响的器官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机体产生针对靶器官相应的自身抗体,终导致受累器官功能破坏,表现出相应临床症状。

  • 软骨发育不全一家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G1138A 突变研究

    作者:张龙江;陈蔚;刘霞;张琴;赵岫

    目的:检测和分析一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ACH)家系4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突变位点,并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 ACH 患儿身高的改善作用。方法采集该家系成员4人外周血样本,应用 PCR-DNA 测序方法,对该家系各成员 FGFR3基因第10号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并对先证者给予 rhGH[0.15 U/(kg·d)]治疗。结果 DNA 测序显示该家系中患儿-患儿母亲及患儿姐姐 FGFR3基因第10号外显子上均发生 c.1138G ﹥ A 杂合突变,使得其所编码蛋白 FGFR3的第380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其父亲第10号外显子未发生突变;给予 rhGH 治疗6个月,先证者身高增加了3.8 cm。结论FGFR3基因跨膜区1138位核苷酸 G ﹥ A 转换突变是该 ACH 家系的主要发病原因,说明了该突变为热点突变。在该家系中,先证者母亲表现为新发突变,然后遗传给其2个女儿。rhGH 对 ACH 患者的身高增长近期疗效较好。

  • 发作性睡病伴肥胖患儿的临床特征

    作者:彭晓音;李尔珍;王立文;刘肖宇;张烨

    目的:分析发作性睡病伴肥胖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肥胖对发作性睡病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首次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儿40例,参照中国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生长曲线中关于肥胖的诊断标准分为伴肥胖及不伴肥胖2组。对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2组患儿肥胖的相关代谢指标、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组患儿男女比例3:1,伴肥胖组21例(52.5%),不伴肥胖组19例(47.5%)。所有患儿 BMI 为(21.55±3.11)kg/ m2。伴肥胖组 BMI(23.09±2.46)kg/ m2,不伴肥胖组 BMI(19.85±2.89)kg/ m2。伴肥胖组患儿发病年龄及就诊年龄[(7.94±2.22)岁、(8.76±2.36)岁]均低于不伴肥胖组患儿[(10.75±3.10)岁、(12.51±2.88)岁]。所有患儿空腹血糖及血脂三项均未见异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肥胖组患儿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及快速眼球运动(REM)期比率[(397.45±53.76)min、(68.70±8.90)%、(18.37±4.39)%]均明显低于不伴肥胖组[(449.95±86.49)min、(76.58±13.60)%、(22.19±6.34)%]。从睡眠结构来看,伴肥胖组患儿的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Ⅰ期占(20.90±6.38)%,较不伴肥胖组[(16.26±4.22)%]增加,Ⅱ期所占比率在伴肥胖组[(42.59±5.52)%]与不伴肥胖组[(38.54±8.74)%]之间未见明显差异。Ⅲ+Ⅳ期(慢波睡眠期)比率伴肥胖组[(18.14±6.97)%]明显低于不伴肥胖组[(22.60±5.69)%]。结论肥胖症是发作性睡病常见的共患病之一,影响了50%以上的患儿,容易出现在低年龄段的发作性睡病患儿中。伴肥胖的睡病患儿夜间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效率降低,睡眠结构紊乱更加明显。提高对发作性睡病伴肥胖患儿的认识,及早合理用药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患儿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欢欢;洪舒婷;陈素清;林希;吴斌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CNS)病毒感染患儿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临床诊断为急性CNS 病毒感染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2组患儿临床资料与其近期预后间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301例患儿纳入研究,近期预后良好组278例(92.36%),预后不良组23例(7.64%)。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前病程、发热总时间、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血钙值、早期意识障碍、多次惊厥发作、惊厥性癫持续状态、脑膜刺激征阳性、肌力异常、脑电图(EEG)重度异常、颅脑影像学(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或磁共振成像)异常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约0.05);多因素分析筛选出4个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意识障碍(0R =4.885,95% CI:1.523~15.670,P =0.008)、多次惊厥发作(0R =6.352,95% CI:1.905~21.178,P =0.003)、EEG 重度异常(0R =4.269,95% CI:1.708~10.666,P =0.002)、颅脑影像学异常(0R =9.740,95% CI:2.360~40.192, P =0.002)。结论早期意识障碍、多次惊厥发作、EEG 重度异常、颅脑影像学异常是小儿急性 CNS 病毒感染近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 MiR-125a-5P 通过靶向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0调控髓母细胞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

    作者:楚冬梅;刘晓智;高心静;刘翠苹;张岩;李艳霞;姜忠敏;姚玲

    目的:探索 miR-125a-5P 在髓母细胞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 TargetScan 和 Sanger 软件在 EGFR 信号通路中预测 miR-125a-5P 的潜在靶点,脂质体介导细胞基因转染,共分3组:对照组、无义组和 miR-125a-5P 组。荧光素酶实验验证 miR-125a-5P 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DKN2B)、E2F 转录因子3(E2F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和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10(GRB10)间的靶矢关系;转染髓母细胞瘤 D341细胞 miR-125a-5p 寡核苷酸,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341细胞中 miR-125a-5p 的表述水平,噻唑蓝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Transwell 实验检测瘤细胞迁移能力, Western blot 法检测 GRB10、EGFR、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和 Ras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GRB10是所检测基因中唯一的 miR-125a-5P 靶基因;获得 miR-125a-5P 转染后 D34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miR-125a-5P 组的细胞迁移率与对照组[(38.16±7.47)%]和无义组[(36.79±8.94)%]比较, miR-125a-5P 组低[(13.59±4.41)%],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495,P 约0.05)。miR-125a-5P 转染可致 EGFR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1.67倍,GRB10、PI3K 和 Ras 的水平分别降低至23%、61%和42%。结论miR-125a-5P 通过靶向沉默GRB10的表达抑制髓母细胞瘤EGFR 下游信号通路,发挥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作者:蔡仕俊;郑鸿雁;张智伟

    目的:观察并分析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儿科行经皮 VSD 封堵术后出现 CLBBB 的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 CLBBB 出现的时间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并随访观察其预后。结果11例患儿手术时中位年龄3.9岁(3.4~17.5岁),术后出现 CLBBB的中位时间为2.8个月(1 d ~25.4个月),其中4例为术后1周内出现,1例为术后1周~1个月,6例为术后1个月以上,迟出现为术后25.4个月。11例患儿中,5例经药物治疗早期心电图恢复正常;3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其中2例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修补 VSD,术后1例恢复正常心律,1例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另外1例未行手术取出封堵器,仍为 CLBBB;3例患儿因 CLBBB 出现时间晚(≥6个月)且无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至随访结束,4例患儿心电正常;4例持续存在 CLBBB;1例转为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转为正常心电后再次复发 CLBBB,其中1例复发病例出现左心室增大,后因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VSD 封堵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均有可能发生 CLBBB,早期出现的 CLBBB 经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心电;持续存在的 CLBBB 可致心肌收缩不同步引起心功能不全。对 VSD 封堵术后出现的 CLBBB 应及时予适当治疗,并长期密切随访。

  • 以反复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 Williams-Beuren综合征1例

    作者:吕俊健;周伟;陈珊

    Williams-Beuren 综合征(WBS)是由于7q11.23邻近基因杂合性丢失所致的部分单体性综合征。临床表型包括心血管疾病、特殊面容、神经行为异常和一过性婴儿期高钙血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7500~1/25000,多数为散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现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4年8月确诊的1例以频发恶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 WBS 病例报告如下,以提高对其认识。

    关键词:
  • 儿童异位促皮质素综合征追踪发现支气管肺不典型类癌1例

    作者:姚辉;丰利芳;杨禄红;黄小力;李瑞珍;秦原;陈晓红

    库欣综合征(CS)是肾上腺产生皮质醇过多(内源性)或持续摄入糖皮质激素(外源性)引起的临床症候群[1-2]。内源性 CS 包括3种不同的病理来源:垂体、肾上腺和异位性。CS 中约15%为异位 CS( ECS)[3-4],由垂体外恶性肿瘤自发分泌促皮质素(ACTH)引起。皮质醇增多症在儿科少见,异位 ACTH 综合征(EAS)就更少见。手术切除是 EAS 的根本治疗方法,但寻找肿瘤的过程有时十分困难。现将1例皮质醇增多症患儿诊断 EAS,临床表现严重,全身反复影像学检查寻找异位肿瘤病灶无结果,为缓解临床症状,进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双侧肾上腺,追踪3年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现将肿瘤的诊疗经过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
  • 静息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琳;李晓南

    静息能量代谢指安静状态下维持机体细胞、器官正常功能所消耗的能量,受年龄、性别、脂肪分布及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确定个体能量的消耗有助于指导合理营养支持,预防营养不足或过度营养。间接能量测定值是评价能量代谢的金标准,但受条件限制,不能广泛开展。临床实践中,常利用各种预测公式推算静息能量消耗。但不同公式估计值差异较大,仍需发展新的、简便可行的能量代谢测定方法,从而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可靠依据。

  • 维生素D调控儿童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剑清;刘艳明

    维生素 D 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维生素 D 不足和缺乏通过影响炎性反应、脂肪细胞因子、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等途径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引起糖脂代谢紊乱,与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就维生素 D 与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其影响糖脂代谢和调控胰岛素抵抗可能的机制进行阐述。

  • 宁夏地区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宁娟;闫有圣;戴宁兰;王东芳;王钢;焦海燕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分布特征,了解其热点突变位点及区域。方法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首先对30例宁夏地区 PKU 患者 PAH 基因6个热点突变外显子3,5,6,7,11,12进行测序,对未检出突变的患者再进行外显子1,2,4,8,9,10,13测序。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方法对于通过测序方法未能明确突变基因型的患者进行外显子大片段缺失突变检测。结果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全部外显子序列突变分析,在60个等位基因中明确了58个突变等位,检出率为96.7%。其中在外显子3、5、6、7、11、12检出了49个突变,检出率为81.6%。这58个突变等位分属于23个突变位点,包括错义突变9种、剪接突变9种、无义突变2种、微小缺失突变2种、大片段缺失突变1种。其中 R243Q 突变频率高(18.3%),其次是 IVS4-1G ﹥ A(11.7%)和 R111X(11.7%)。在外显子11的测序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缺失突变 N393del。采用 MLPA 技术在3例患者中检测到了大片段缺失突变 c.-1932+3402del,其中1例为纯合缺失,2例为杂合缺失突变。结论宁夏地区 PKU 患者 PAH 基因突变具有明显的热点突变和突变热点区域。宁夏地区 PKU 患者存在 PAH 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MLPA 技术是检测 PAH 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有效手段。

  •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肥胖关联性的 Meta 分析

    作者:王红清;徐佩茹;李敏;刘新彩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基因 Trp64Arg 变异与儿童肥胖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超星 Medlink、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维普和 CNKI 数据库,检索1995年1月至2014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β3-AR 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肥胖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统一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 RevMan 5.1软件对各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及效应值合并,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偏倚估计。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2篇,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9篇,其中肥胖儿童1494例,正常体质量儿童1623人。等位基因 T 与 C 比较,中国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约0.05),同样 TC + CC 与 TT 比较及 TC 与 TT + CC 比较得到相似的结果;日本的研究结果与中国相似,但匈牙利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研究的敏感性分析比较稳定,且漏斗图形基本对称。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证实上述 Meta 分析结果是稳定和可靠的。结论 TC + CC/ TT、TC/TT + CC 基因型和 T/ C 等位基因均与中国、日本儿童肥胖的发生有关,但与匈牙利儿童肥胖的发生无明显相关。β3-AR 基因 Trp64Arg 变异与儿童肥胖遗传易感性存在地区差异性。

  • Alagille 综合征2例临床特征及 JAGI 基因分析

    作者:郭红梅;郑必霞;李玫

    目的:对慢性胆汁淤积症患儿开展 JAGI 基因检测,以提高对 Alagille 综合征临床特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例慢性胆汁淤积症伴多器官受累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肝素抗凝血2 mL,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技术对 JAGI 基因26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突变基因检测。结果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慢性胆汁淤积、心脏杂音和特殊面容,肝穿刺病理检查显示胆管上皮缺乏,JAGI 基因检测6号外显子新 c.809809delG(p. G270Dfs*142)杂合突变,为异常氨基酸代替 JAG1蛋白,导致 JAG1蛋白截断,表皮生长因子(EGF)样重复序列部分丢失以及富含半胱氨酸区完全丢失;1例患儿典型的临床表现仅包括慢性胆汁淤积和特殊面容,JAGI 基因检测第20内含子剪切位点已知 IVS20-25delTAAG 杂合突变,导致剪切位点改变。结论发现1种尚未报道的 JAGI 基因新突变 c.809809delG(p. G270Dfs*142)。对慢性胆汁淤积症伴多器官受累患儿开展 Notch 信号通路 JAGI 致病基因筛查,有助于临床 Alagille 综合征的诊断。

  • 家族性低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4个家系PHEX、FGF-23、DMP-I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振彪;张继要;董伟;史丹丹;王怀立;罗强

    目的:分析来源于中国的4个家系6例家族性低磷性抗维生素 D 佝偻病(FHVDRR)患者的PHEX、FGF-23和 DMP-I 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集4个 FHVDRR 家系成员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样,提取基因组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采用 DNA 直接测序法及 TA 克隆进行 PHEX、FGF-23、DMP-I基因的外显子及侧翼序列测序,分析其基本突变。结果家系1中先证者及先证者姐姐在 DMP-I 基因第6外显子处发现 DMP-I 基因纯合同义突变(c1218 C ﹥ T,c1230 G ﹥ A),先证者母亲发现 DMP-I 基因杂合同义突变(c1218 C ﹥ T,c1230 G ﹥ A)。家系2中先证者在 PHEX 基因第12外显子处发现 PHEX 基因突变(c1333-1334 GC ﹥ TT,p. A445F),TA 克隆确认其为杂合突变,其父母及健康对照未发现相同突变;先证者及其母亲在FGF-23基因第3外显子处发现杂合突变(c716 C ﹥ T,p. T239M)。家系3中先证者在 DMP-I 基因第6外显子处发现 DMP-I 基因纯合突变(c205 A ﹥ T,p. S69C);同时发现在先证者和其父的 FGF-23基因第3外显子处 c716 C ﹥ T,p. T239M 突变。家系1、3、4中先证者及其他受累者未发现 PHEX、FGF-23、DMP-I 基因致病突变。结论PHEX 基因 c1333-1334 GC ﹥ TT,p. A445F 突变可能是家系2中先证者患病病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家系2和家系3中发现的 FGF-23基因 c716 C ﹥ T,p. T239M 突变,尚不确定其为发病原因,认为其不引起表型异常。

  • 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臧红伟;董丽萍;臧玉翠;柴建;阎胜利;刘世国;葛银林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甲状腺发育不全(TD)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CH)患儿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基因突变类型及特点,为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山东省新生儿筛查系统选取山东省60例 TD 的 CH 病例,提取患儿外周静脉血白细胞全基因组 DNA,用8对序列特异性引物对 TRβ基因的第6-12外显子进行 PCR 扩增,扩增后运用一代测序法(Sanger 测序法)对 PCR 产物直接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 DNA MAN 软件与 TRβ基因的参考序列[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Reference Sequence:NC 000003.12]进行比对,结合比对结果分析是否存在基因突变。结果分析外显子测序结果,在60例患者中并未发现 TRβ基因突变,但在第9外显子和第6外显子区分别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rs3752874,c.735C ﹥ T;rs79220627,c.162G ﹥ A),经分析,这2个 SNP 位点均为同义突变( Phe→Phe;Ser→Ser),并未引起相应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山东地区 TD 的 CH 患者中 TRβ基因突变率低,可能不是该地区TD 的 CH 患者的主要突变类型。

  • X 连锁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全家系的基因诊断

    作者:侯巧芳;廖世秀;王玉;张磊;李涛;郭谦楠

    目的:对2个临床拟诊为 X 连锁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全(XLHED)的家系进行 EDA 基因突变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的方法,对2个家系的患者、可疑携带者、健康人及随机正常对照样本的 EDA 基因编码区及侧翼序列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家系1中先证者 EDA 基因胶原蛋白样重复结构域存在 c.659676del18碱基缺失,导致 p.220225del(Gly-X-Y)6氨基酸缺失,影响了 EDA-A1蛋白的完整性。家系2中先证者 EDA 基因膜内区与跨膜区交界处插入 T(c.118-119insT),导致 EDA-A1蛋白从40位氨基酸开始发生移码突变。2个家系中发现的突变均符合突变-表型共分离原则,正常对照样本中未发现相同突变。对家系1中Ⅲ-1的胎儿羊水标本进行 EDA 基因分析,未发现与先证者相同突变,产后随访为正常婴儿。结论 EDA基因 c.118-119insT 突变为首次报道的突变。EDA 基因检测是 XLHED 患者和携带者明确临床诊断的有效手段, EDA 基因诊断有利于 XLHED 患儿的临床诊治和家族遗传咨询,产前基因诊断有助于该疾病的遗传阻断。

  • 单纯型甲基丙二酸尿症126例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研究

    作者:刘玉鹏;丁圆;李溪远;宋金青;吴桐菲;王立文;李梦秋;秦亚萍;黄昱;杨艳玲

    目的:探讨单纯型甲基丙二酸尿症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基因特点。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的126例单纯型甲基丙二酸尿症患者,男81例,女45例。其中60例行基因分析。对患儿的临床经过、生化特点、影像学异常、基因型及预后等进行研究。结果126例患儿中仅3例(2.4%)为新生儿筛查发现,于1个月左右开始饮食与维生素 B12、左卡尼汀支持治疗,无症状;123例(97.6%)患儿为临床高危筛查发现,于出生后数小时~7岁11个月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喂养困难、发育落后、嗜睡、呼吸困难、昏迷、抽搐、皮肤损害、黄疸等。27例(21.4%)有异常家族史,有同胞不明原因死亡或残障。一般辅助检查常见异常为代谢性酸中毒、贫血。头颅 MRI 异常以双侧基底核对称性损害及白质改变为主。60例接受基因分析的患者中,MUT 缺陷58例,MMAA 缺陷、MMAB 缺陷各1例。MUT 基因缺陷中共检出46种突变,其中12种为新突变。112例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但仍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障碍及多脏器损伤。11例(8.73%)患儿死亡。仅3例智力运动发育正常。结论单纯型甲基丙二酸尿症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易出现代谢危象,MUT 基因缺陷是主要病因,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至关重要。新生儿筛查是早期发现甲基丙二酸尿症的关键。

  • 苯丙酮尿症患者32例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陈雅芬;蒋新液;陈忠海;贾海涛;裴晶晶;仇亚丽;吴志君;王静

    目的:检测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及其父母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谱,并探讨 PAH 基因突变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本地区 PKU 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来自江苏省无锡和宿迁的32例 PKU 患儿及其父母的 PAH 基因13个外显子及其附近内含子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32例 PKU 共检测出61个突变位点,33种突变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5.31%(61/64个)。本地区 PKU 患儿常见致病突变位点为 c.721C ﹥ T、c.1068C ﹥ A、c.611A ﹥ G、c.1197A ﹥ T、c.728G ﹥ A、c.331C ﹥ T 和 c.442-1G ﹥ A,其突变频率均在5%以上。首次报道1个新的突变基因位点 c.699C ﹥ G 和3个汉族人口中新的突变基因位点 c.265C ﹥ T、c.722G ﹥ A 和 c.1194A ﹥ G。Guldberg AV 系统分析显示38.0%(8/21例)的 PKU 患者基因型与实际生化表型相一致,其中预测表型为中重度的与实际生化表型的一致率为92.3%(12/13例),轻度的与实际生化表型的一致率为50.0%(4/8例)。结论江苏地区 PKU 患儿的 PAH 基因突变集中在外显子7上,其中频率高的基因位点是 c.721C ﹥ T,并首次发现1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 c.699C ﹥ G;PKU 患者基因型与生化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 慢病毒介导的 KiSSI-微 RNA 对雌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董红;周莎莎;李嫔

    目的:通过慢病毒载体介导的 RNA 干扰(RNAi)技术抑制雌鼠下丘脑 KiSSI 基因表达,分析KiSS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mRNA 表达变化,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探讨靶向沉默 KiSSI 基因对性发育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21日龄 Sprague-Dawley 雌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干扰病毒组、病毒对照组、9 g/ L 盐水对照组。干扰病毒组侧脑室注射携带 KiSSI-微 RNA(microRNA)的慢病毒,病毒对照组侧脑室注射无干扰作用的对照病毒,9 g/ L 盐水对照组侧脑室注射9 g/ L 盐水。在青春期前(30日龄)、青春发育早期(35日龄)、青春发育晚期(45日龄)时分别处死各组动物10只,留取下丘脑组织,实时定量(RT) PCR 检测下丘脑 KiSSI、GnRH mRNA 的表达,并同时留取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结果干扰病毒组的 KiSSI mRNA 与9 g/ L 盐水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30日龄0.106±0.018;35日龄0.218±0.025;45日龄0.215±0.033,P 均=0.000);干扰病毒组的 GnRH mRNA 表达在30日龄及35日龄显著下降(0.230±0.040、0.407±0.030,P 均=0.000),45日龄时 GnRH mRNA与9 g/ L 盐水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55±0.054,P ﹥0.05)。干扰病毒组 LH 水平[(0.101±0.004)IU/ L]在35日龄低于9 g/ L 盐水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P =0.467);干扰病毒组 FSH 水平[(0.235±0.014)IU/ L]在35日龄低于9 g/ L 盐水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P =0.015);干扰病毒组 E2水平在35日龄[(171.750±11.050)IU/ L]及45日龄[(192.310±13.100)IU/ L]时低于9 g/ L 盐水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P =0.000,0.010)。结论侧脑室注射携带 KiSSI-microRNA 的慢病毒载体,可下调 KiSSI mRNA 水平,进而影响 GnRH mRNA 及下游性激素的表达水平、推迟雌鼠的性发育进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