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癫(痫)治疗失败的原因

    作者:陈燕惠

    癫(痫)凫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合理、规范的抗癫(痫)治疗可以使得绝大多数癫(痫)发作得到有效控制.癫(痫)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涉及诊断不正确,抗癫(痫)治疗不规范,病因和诱发因素未去除,忽视社会、心理、经济因素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对抗癫(痫)药物耐受性等因素.现就常见癫(痫)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强调正确的诊断和尽早进行个体化的抗癫(痫)治疗是提高癫(痫)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 耐药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作者:蒋莉;洪思琦

    耐药性癫(痫)是全球癫(痫)治疗的难题,目前有20% ~ 30%的癫(痫)患儿为耐药性癫(痫),可导致患儿心理行为、学习认知、社会交往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耐药性癫(痫)发生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耐药基因的表达、特殊的神经病理改变、特殊的癫(痫)综合征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是否为耐药性癫(痫).近年来,随着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应用、癫(痫)外科手术的开展、迷走神经刺激术及生酮饮食等治疗为耐药性癫(痫)患儿提供了治疗的希望.

  • 抗癫(痫)药物治疗的选择

    作者:黄绍平

    目前抗癫(痫)药物种类较多,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对于控制癫(痫)发作、避免或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合理选药的主要依据包括癫(痫)的发作类型与综合征、各种抗癫(痫)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与不良反应特征、癫(痫)患儿机体功能情况及药物价格等因素.

  • 超敏C-反应蛋白对支气管哮喘严重度分级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丽君

    目的 评估不同严重程度及控制水平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的儿童哮喘患者80例,分为2组:40例为非激素治疗组(非激素组),40例为吸入性激素治疗组(激素组).测定患儿hs-CRP水平和经校正年龄和性别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的预计值,并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同时纳入8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哮喘患儿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非激素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激素组.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患儿血清hs-CRP水平均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结论 尽管肺功能检查和临床分类作为哮喘分级的金标准,但hs-CRP可作为评估哮喘严重程度及控制水平的新指标,其可在哮喘患儿中用来间接监测呼吸道炎症、疾病严重性和对激素的治疗反应.

  • 新生儿期高氨血症的临床筛查

    作者:钟丽霞;王鷁超;曹蓓;吴虹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高氨血症的病因学.方法 选择2010年9月- 2011年2月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病房和儿童康复科门诊收治的458例符合筛查条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适量静脉血进行血氨分析,对高氨血症患儿经过3d的对因对症治疗后血氨不下降或不降反升者行血气、血生化、尿酮体、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串联质谱法血液酯酰肉碱谱和血氨基酸谱分析,必要时行肝活检和酶学检测.结果 共检出高氨血症患儿172例,总发生率约为37.5%.其中先天性高氨血症10例(包括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5例,双羧酸尿症3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2例),新生儿一过性高氨血症162例.结论 新生儿期高氨血症的病因复杂,以新生儿期一过性高氨血症为主,其发病多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感染、胃肠外营养有关.先天性高氨血症发病率较低.对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等相关症状及存在血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血氨检测有积极意义.

  • Fanconi-Bickel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乐嘉;邱正庆;丁国芳;王薇

    目的 分析Fanconi- Bickel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影像学表现及DNA直接测序结果,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中国首例Fanconi- Bickel综合征患儿,对其症状、体征、个人史、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测序结果进行描述,评价对症治疗3个月后疗效,并结合文献复习对Fanconi - Bickel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 本例为2岁女性患儿,存在严重的生长发育落后、腹胀,体检及影像学检查发现幼稚面容、肝大及佝偻病,实验室检查证实患儿存在低磷性佝偻病、近端肾小管酸中毒,餐前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尿中存在蛋白、氨基酸及糖.DNA直接测序提示内含子8+5的位置纯合G>C剪切突变.经过3个月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可独自站立及扶物行走,复查碱性磷酸酶(ALP) 430 U·L-1,空腹血糖3.7mmol·L-1.影像学检查示双手、双足手足镯及串珠肋逐渐消失.结论 对于存在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同时存在低血糖、佝偻病、氨基酸及蛋白尿的患儿,应考虑Fanconi- Bickel综合征,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患儿生长发育落后、佝偻病等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夏曦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心电图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12例VMC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检查,并进行心肌酶学检查,对各项检查的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MC 112例患儿中,102例出现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为常见,其次为ST-T改变和QRS低电压;心脏X线检查心影无改变者73例,出现病理性表现者39例;超声心动图出现异常改变者42例,出现酶学改变81例.心电图检查异常率显著高于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和酶学检查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经治疗后痊愈94例(83.9%),好转15例(13.4%),死亡3例(2.7%).结论 小儿VMC心电图改变以心律失常为常见,心电图检查对VMC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若患儿出现多项心电图改变则预后较差.

  • 早产伴反应性依恋障碍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和行为问题的追踪研究

    作者:孟灵博;杨思渊;徐桂凤;麦坚凝

    目的 探求早期反应性依恋障碍对早产儿婴幼儿期社会生活能力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307例早产儿,将其中确诊为反应性依恋障碍的6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选择无依恋障碍且无其他各类疾病的早产儿66例作为对照组.2组儿童均追踪随访至2岁.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家庭环境状况.儿童的社会能力评定采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并选用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定其情绪及行为问题.结果 在行为方面,除了攻击行为因子,其他各因子分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0.05),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早产伴反应性依恋障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产伴反应性依恋障碍组儿童的社会生活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伴反应性依恋障碍儿童较无依恋障碍早产儿童有更多的行为和心理问题,提示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对更好地促进早产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首发精神分裂症在校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庞礼娟;宋学勤;李幼辉;李雪;高金松

    目的 探讨在校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应用利培酮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对106例在校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进行一般资料采集.入组后单一应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症状及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和实验室监测等进行安全性评定,并分析各因素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患儿起病年龄、病程、受教育情况及阳性家族史均无性别差异(Pa>0.05),首次住院或就诊年龄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Pa<0.05),女性患儿多表现为阳性症状,而男性患儿则多表现为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总分无性别差异(Pa>0.05).利培酮治疗总有效率为58.5%,不良反应少;利培酮疗效在性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a<0.05),病程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校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儿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存在性别差异.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存在性别及文化程度差异,安全性高.

  • 哌甲酯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作者:韩颖;秦炯;姜玉武;边旸;侯绍荣;李明

    目的 观察哌甲酯对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找潜在的疗效影响因素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入组标准为符合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中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给予系统的哌甲酯剂量滴定.以父母填写的ADHD评定量表、Conners'量表和对儿童进行的持续性操作测试(CPT)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随访观察6个月.收集潜在的疗效影响因素资料,包括就诊时症状严重程度、智商、学习成绩等.结果 1.总的疗效指标分析:父母填写的ADHD症状评定量表分、Conners'量表分、儿童进行的CPT治疗前后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各亚型疗效比较:(1) ADHD症状评定量表总分的减分率:混合型与注意障碍为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动冲动型及混合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动冲动型与注意障碍为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Conners'量表减分率:混合型、注意障碍为主型、多动冲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CPT平均分的减分率:混合型、注意障碍为主型、多动冲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有效率和显效率:混合型有效率68.25%,显效率55.56%;注意障碍为主型有效率75.82%,显效率56.04%;多动冲动型有效率63.64%,显效率45.45%.3.疗效影响因素:就诊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韦氏智商评分与疗效相关.结论 哌甲酯治疗儿童ADHD安全有效,对混合型和注意障碍为主型的ADHD患儿的疗效可能优于多动冲动型.疗效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治疗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韦氏智商评分等.

  • 地塞米松对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的干预作用

    作者:吴小满;姚辉;刘智胜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DXM)对热性惊厥(F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LFA-1)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FS组患儿16例分为FS对照组和DXM干预组,DXM干预组采用1.0μmol·L-1的DXM进行干预;健康对照组16例,为年龄和性别与FS组患儿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常规方法进行FS组和健康对照组的PBMC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CAM-1、LFA-1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CAM-1、LFA-1水平.结果 FS对照组在体外培养的PBMC表面ICAM-1、LFA -1表达水平分别为(19.78±8.93)%和(43.05±15.8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3.88±6.73)%,(30.43±16.25)%] (Pa<0.05);DXM干预组的PBMC表面ICAM-1、LFA-1表达水平分别为(17.14±7.98)%和(33.93±19.76)%,与FS对照组比较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FS对照组PBMC的ICAM-1、LFA-1分泌水平分别为(6.73±3.88)%和(4.84±2.9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24±2.42)%,(2.76±1.36)%](Pa<0.05);DXM干预组PBMC的ICAM-1、LFA-1分泌水平[(4.34±1.82)%,(3.06±2.81)%]明显低于FS对照组(Pa<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DXM干预后ICAM-1、LFA-1的表达被抑制,抑制FS患儿ICAM-1、LFA-1的高表达可作为其治疗的新靶点.

  • 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2家系GABRG2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建华;王家勤;郭学鹏

    目的 收集2个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 GEFS+)家系,分析中国人GEFS+的遗传特点.并对2个GEFS+家系进行GABRG2基因突变检测,以期发现新的突变位点.方法 对参与本研究的2个GEFS+家系成员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参与调查、体检和血样本采集.另取2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对先证者及患者和健康对照组GABRG2基因全部9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将患者基因组各外显子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正常序列和健康对照组外显子片段测序结果通过互联网(BLAST)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GEFS+2个家系成员共40份外周血中均未发现K289M、R43Q、Q351X、IVS6+ 2T→G、R139G、W390X等6种已知突变位点,仅在外显子5第40碱基处发现1个已知C/T多态性.结论 GABRG2基因很可能不是我国汉族人群GEFS+家系主要的致病基因,其与国外报道的GEFS+的主要致病基因存在种族及地域差异.

  • 抽动障碍患儿432例血铅水平对脑电图活动的影响

    作者:田广燕;梁向荣;高在芬;刘勇

    目的 探讨抽动障碍患儿血铅水平变化对脑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比不同血铅水平患儿脑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本院2005年1月- 2011年4月临床确诊的432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血铅水平及脑电图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其血铅水平,并进行t检验.将432例抽动障碍患儿分为3组,Ⅰ组:血铅水平<50μg·L-1;Ⅱ组:血铅水平50 ~ 100μg·L-1;Ⅲ组:血铅水平> 100 μg·L-1.结果 1.Ⅰ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14%(2/28例),Ⅱ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4.23%(40/281例),Ⅲ组患儿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46.34%(57/123例).Ⅰ组与Ⅱ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Ⅲ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除年龄≤4岁患儿外,脑电图异常患儿较脑电图正常患儿血铅水平明显升高(P<0.01,0.05).结论 血铅水平升高会加重抽动障碍患儿的脑功能损伤.及早进行驱铅治疗可能对抽动障碍患儿脑功能损伤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 血浆铁相关抗氧化物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预测价值

    作者:姜红;王萃;薛学温;李向红;李亮亮;舒志荣;宋振风

    目的 评估血浆铁相关抗氧化物(铜蓝蛋白、转铁蛋白及铁蛋白)对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0月胎龄≤32周住院早产儿60例,均于出生3~7d行头颅MRI检查,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将60例早产儿分为2组:PVH-IVH组(21例)为头颅MRI显示PVH-IVH早产儿,对照组39例为头颅MRI显示无PVH-IVH早产儿.所有早产儿于出生24h内检测血浆铁蛋白、转铁蛋白和铜蓝蛋白,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检测结果.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胎龄≤32周早产儿PVH-IVH发生率为35%(21例),按Papile分级法将PVH-IVH进行分级:Ⅰ度5例,Ⅱ度10例,Ⅲ度4例,Ⅳ度2例.2.PVH-IVH组血浆转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VH-IVH组血浆铜蓝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浆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PVH-IVH早期血浆抗氧化物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明显低下,检测血浆抗氧化物转铁蛋白、铜蓝蛋白对预测早产儿PVH-IVH有一定价值.

  • 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表面肌电特征

    作者:许晶莉;潘速跃

    目的 探讨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在大自主等长收缩( MIVC)过程中的表面肌电图(sEMG)的特征变化.方法 采用患、健侧自身对照试验方法设计.选择2008年9月-2010年7月在广州市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康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年龄(10.09±2.47)岁.采用FexComp型表面肌电仪及Ag/Agcl表面电极,在康复训练前对受试者进行测试,采样时令所有受试者保持相同姿势.将EMG的表面电极固定于其双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体表上,在进行肘关节屈肌、膝关节伸肌MIVC时,同步记录其健、患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进行频域特征量化分析,包括中位频率(MF)及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MIVC状态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健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MPF值均明显大于患侧(P <0.01,0.05),健、患侧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M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患儿健侧功率谱sEMG信号明显强于患侧.结论 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存在sEMG信号异常,提示表面肌电仪对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的评价具有实用价值.

  • 婴儿痉挛症患儿先天性代谢异常筛查

    作者:刘晓鸣;李瑞;薛颖;陈盛植;桑艳;赵家强

    目的 探讨婴儿痉挛症(IS)患儿中不同先天性代谢异常情况,以利早期进行病因及对症治疗.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30例IS患儿尿标本进行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糖、核苷酸等代谢异常筛查,并进行尿常规、肝功能、血生化、脑部影像学及脑干听、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 30例IS患儿中,23例(76.67%)尿筛查异常,其中甲基丙二酸尿症及酮性双羧酸尿症各4例(13.33%),非酮性双羧酸尿症3例(10.00%),苯丙酮尿症、戊二酸尿症、乳酸尿症和丙酸尿症各2例(6.67%),焦谷氨酸尿症、4-羟基苯丙酮酸尿症、色氨酸尿症及乳糖和半乳糖代谢异常各1例(3.33%).23例尿筛查异常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100%).其中头颅CT或MRI异常12例(52.17%),脑干诱发电位异常20例(86.96%),肝功能异常3例(13.04%),血生化异常4例( 17.39%),尿常规酮体阳性(+~++)3例(13.04%).结论 先天性代谢异常是IS重要致病原因,对IS患儿应尽早进行先天性代谢异常筛查和遗传咨询,以助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

  • Tourette综合征患儿家长知识、信念、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作者:孙中运;衣明纪;冉霓;傅芃;冯雪英;杨暖

    目的 了解Tourette综合征(TS)患儿家长对TS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知信行)水平现状,分析影响家长知信行的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知信行调查问卷,对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就诊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的207例TS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接受调查的家长中,70.5%(146/207例)认为TS是一种不良行为习惯,12.6%(17/207例)认为TS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73.9%(153/207例)采取过责备惩罚的方式干预患儿不自主行为,92.8%(192/207例)认为TS对儿童的影响主要是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导致的形象问题.长期在三级医院就诊者占55.1%(114/207例);3个月内至少复诊一次者占53.6%(111/207例).48.8%(101/207例)的家长按医嘱定时复诊;46.4%(96/207例)的家长对患儿的生活习惯遵从医嘱实施干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家长受教育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复诊频率及患儿就诊医院等级对于家长的知信行有影响.其中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就诊医院等级与对患儿是否责骂惩罚(β'=2.056、-1.152,Pa<0.05)、是否规范患儿生活方式(β'=0.736、1.518,Pa<0.05)、危险因素知晓率(β'=-0.044、0.639,Pa<0.05)相关;患儿的复诊频率与TS危险因素知晓率相关(β'=2.217,P<0.05);患儿症状严重程度与症状消失时是否坚持用药相关(β'=-0.249,P<0.05).结论 TS患儿家长对TS的知信行水平不理想,为更好地防治TS,必须改善患儿家长的知信行水平.

  •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存活婴儿1例

    作者:张新颖;王翠艳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AHLE)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有学者将其作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暴发型,发病约占ADEM的2%[1].本病特点是快速进展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并伴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预后差,病死率高;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青壮年;有时也累及儿童,文献报道小的患者分别是5个月和8个月的2个同族男性婴儿,均死亡.国内尚未见有关AHLE婴儿的报道.本院小儿神经科收治1例AHLE婴儿,治疗后存活.现报告如下.

  • 两同胞共患孤独症

    作者:郭晓琳;周国岭;杜亚松

    孤独症是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PDD)的一种类型[1-3],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3/4的患者伴有明显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者在智力普遍低下的背景下,智力的某一方面相对较好或非常好.

    关键词: 孤独症 共患 斜视
  •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新生儿疾病

    作者:张茜;程欣茹;盛光耀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磷脂信号分子,主要通过细胞膜表面的PAF受体(PAF-R) ——G蛋白耦联受体,将细胞内信号传导至多种类型的细胞效应器.PAF在多种有害刺激下与PAF-R结合并发生磷酸化,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及细胞内第二信使,如环磷酸鸟苷、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磷酸肌酸激酶及钙离子等生物效应,并可介导转录因子如核因子(NF) -κB的活化,激发并扩大急性炎症和凝血反应等,从而介导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在脓毒症、休克、创伤中,PAF信号系统失调,中断效应器反应会引起好的结果.随着研究深入,发现PAF与新生儿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现就PAF的结构、代谢、功能及其与新生儿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MicroRNA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刘浩书;屈艺;母得志

    MicroRNA(miRNA)是一组20 ~ 24个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单链RNA,在转录后水平抑制或诱导靶基因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miRNA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依赖或非依赖途径,快速可逆地调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修复过程.现就HIF-1d、miRNA功能及HIBD后其相互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总结miRNA在HIBD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小鼠血脑屏障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陈凤钦;徐剑文;周琳瑛

    目的 探讨小鼠血脑屏障(BBB)的发育特点.方法 取出生第1天、第14天、第28天、第42天各2只昆明小鼠脑组织顶叶,切成1 mm×1 mm×1 mm小块,30 mL·L-1戊二醛和15g· L-1多聚甲醛前固定,10mL·L-1锇酸和15 mL· L-1亚铁氰化钾后固定,乙醇、丙酮脱水,环氧树脂618包埋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铀、柠檬酸铅染色,在日立Hu - 12A型透射电镜下观察出生后不同天数小鼠BBB的生长发育特点.结果 出生第1天、第14天、第28天、第42天昆明小鼠BBB的脑毛细血管内皮、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基膜、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胶质膜)等超微结构呈现明显差异.出生第1天脑组织内微血管壁厚,未见完整基膜,仅见到围绕毛细血管周围,呈不连续性、厚度和电子密度不均的基膜样物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胞体靠近内皮细胞;随着生长发育,出生第14天、第28天昆明小鼠微血管壁变薄,基膜逐渐清晰完整;至出生第42天,昆明小鼠BBB进一步发育,基膜厚且密度高,神经元及胶质细胞胞体远离血管.结论 新生小鼠BBB未发育成熟,是易发脑损伤的一个关键环节.

  • 儿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分类、脑电图及临床诊断

    作者:梁锦平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NCSE)指大脑持续(痫)性放电活动>30 min,同时伴某些精神、意识或行为异常,但缺乏惊厥性症状的临床病理情况.NCSE的分类较复杂,传统分为全面性与局限性,如失神癫(痫)发作和复杂局限发作持续状态,目前公认以起病年龄为特征的临床分类.临床表现为轻微或不显性运动、情感、唤醒、认知、记忆、视觉或意识障碍.典型脑电图包括节律性、全脑同步性3.0 ~3.5 Hz棘-慢复合波;不典型者为节律或非节律性<3.0 Hz棘-慢复合波、多棘-慢复合波,节律性δ慢波兼有棘波或小尖波持续发放.边缘性脑电图可能代表一种发作与发作后、发作期与发作间期,甚至(痫)性与非(痫)性之间的代谢或器质性脑功能动态异常状态,又称为周期性放电脑电图,包括周期性单侧(痫)性放电( PLEDs),双侧独立同步周期性单侧(痫)性放电(B1PLEDs),伴一过性节律性放电的周期性单侧(痫)性放电,广泛性周期性(痫)性放电和三相波,刺激诱导节律周期性或发作性放电等.NCSE的临床诊断较困难,主要根据不典型神经症状与异常行为,进行性神经心理功能异常,持续或反复阵发性(痫)性放电,缺乏明显的运动性发作表现;其次,依据静脉或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症状或缓解病情.脑电图包括频繁或持续广泛性或局灶性棘波或棘-慢波放电,伴波幅、频率和分布的异常变化;全面惊厥性发作或癫(痢)持续状态后昏迷伴PLEDs或BIPLEDs.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