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及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作者:田新;王亚丽;陈晶佩;刘晓雯;孙晶;杨春会

    急性白血病是我国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包括原癌基因的转化、抑癌基因畸变、细胞凋亡受抑等.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染色体通过点突变、缺失、重排或基因扩增等方式,导致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结构变异,产生新的融合基因.这些基因中有些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衰老、死亡的转录因子,当基因发生变异,直接影响了下游信号传递途径,导致细胞增殖增强、凋亡和/或分化障碍等,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白血病预后基因展现在公众视野,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复发等中.

  • 免疫缺陷病的血液学表现

    作者:王鸿武;马廉

    儿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某些临床表现与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常导致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的改变,易合并感染及继发恶性肿瘤.临床医师加强对免疫缺陷病血液学表现的认识,对疾病鉴别诊断、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判断,以及对疾病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儿童血液肿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作者:王天有;陆继冉;郑胡镛

    肿瘤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表达的某种生物标志物、采用相应的特异性药物结合靶点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儿童血液肿瘤的治疗已由传统化疗、放疗的细胞攻击模式向靶向性治疗模式转变.现重点针对细胞表面分子的单克隆抗体、针对特异融合基因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的免疫疗法等进行综述.

  • 地中海贫血的规范化管理

    作者:何志旭;金姣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由于珠蛋白生成障碍而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常见的为 β和α肽链合成障碍而出现的 β-地贫和 α-地贫.这2类地贫的中间型和重型患者均出现较为明显的贫血,对患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影响极大,需要依赖持续输血维持生命.该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高达7%~20%,危害较大,因此,对地贫的预防和规范性治疗,以及目标人群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地贫患者的输血、驱铁治疗、健康教育及地贫的出生干预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

    作者:宋立孝;陶善东;张丽娟;丁邦和;何正梅;王春玲;于亮

    治疗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或实体肿瘤治疗所致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位潜伏期一般为 3 ~5 年,近年来随着肿瘤放、化疗治疗技术的提高,患儿的生存时间延长,该病的发病率有所升高,占 AML 的 10% ~20%[1 ].常规化疗效果欠佳,缓解后短期内复发,预后差,因此,儿童患者需引起高度的关注,现报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收治的 1 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治疗后继发 AML 患儿的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特点及预后因素,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再认识

    作者:马慧慧;俞海国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生命威胁的、多继发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失控的自身炎症性反应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肝、脾淋巴结大、血细胞减少、高铁蛋白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凝血功能障碍以及骨髓中可见吞噬血细胞.现总结继发于sJIA的MAS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诊断和治疗上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免疫抑制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预测指标研究进展

    作者:卢双龙;谢晓恬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类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和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严重血液病.目前对缺乏全相合同胞供者的AA患者,多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的免疫抑制治疗(IST),约1/3的患者IST无效,且IST存在一定临床风险,严重不良反应可致ATG治疗相关死亡.因此,有必要开展有关IST的疗效预测研究,为临床提供较为明确的疗效预测指标,使IST病例选择更为合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现就近年来国内外IST疗效预测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IST提供参考,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金属硫蛋白1H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侯新芳;李帅;吴晨;徐淑宁;李克;王居峰

    目的 检测金属硫蛋白1 H(MT1H)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分析MT1H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MT1H对人骨肉瘤细胞U2OS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T1 H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和骨良性疾病中表达情况,分析MT1H表达和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在体外将MT1H基因转染人骨肉瘤细胞U2OS,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T1 H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核因子(NF)-κB、抑制性 κB(IκB)-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1H在骨良性疾病和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52)μg/L和(2.17±0.78)μg/L,其在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8.966,P<0.05).MT1 H在Ⅰ~ⅡA期、ⅡB~Ⅲ期骨肉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8±0.69)μg/L、(2.45±0.82)μg/L,其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5).转染MT1H基因后,骨肉瘤细胞MT1H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MT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相比,MT1H真核质粒转染骨肉瘤细胞系U2OS 72 h后,细胞增殖加快.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MT1H转染组A值分别为0.38±0.03、0.36±0.03、0.42±0.03;与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相比,MT1H转染组A值升高(F=4.213,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MT1H转染组细胞中NF-κB的相对表达量分为0.56±0.05、0.53±0.05、0.92±0.07,IκB-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06、0.62±0.09、0.34±0.08,与空白对照组、空质粒转染组相比,MT1 H转染组NF-κB蛋白表达上调、IκB-α蛋白表达下调(F=44.581、14.927,均P<0.05).结论 MT1H在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血清中表达升高,并且分期越晚,表达越高,体外可能通过增强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

  • CT显示瘤体内无钙化的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20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华丽;王一卓;黄东生;张伟令;张谊;胡慧敏;周燕

    目的 探讨CT显示瘤体内无钙化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710例RB患儿中,初次就诊CT提示瘤体内无钙化的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诊断方法:眼球摘除患儿根据病理结果进行确诊;未行眼球摘除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Retcam机眼底检查结果、眼B超等辅助检查,并结合化疗后复查眼底和影像学检查出现明确肿瘤缩小进行诊断.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进行随访.结果 20例瘤体内无钙化的RB患儿中,男14例(70.0%),女6例(30.0%);发病年龄<5岁者19例(95.0%),<3岁者14例(70.0%),<1岁者1例(5.0%);单眼发病者18例(90.0%),双眼发病2例(10.0%);RB国际分期:D期17例(77.3%),E期4例(18.2%),C期1例(4.5%).5例(25.0%)患儿直接手术摘除眼球,术后病理证实为RB;9例(45.0%)患儿行术前化疗,并定期复查眼底,发现玻璃体及网膜下瘤灶未消失或复发后,家长要求行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RB;5例(25.0%)化疗后肿瘤稳定,未行手术、定期复查眼底,1例(5.0%)患儿不规律化疗后未定期复查.14例行眼球摘除手术的患儿中,3例(21.4%)术后存在病理学高危因素,11例(78.6%)无病理学高危因素;未行眼球摘除的患儿,化疗后复查眼底均提示肿瘤缩小或出现钙化,12例复查眼眶CT出现钙化,临床上支持诊断为RB.随访结果:1例(5.0%)患儿失访,19例成功随访的患儿,定期复查均提示病情稳定.13例(68.4%)无病生存,6例(31.6%)带瘤生存.结论 对于眼眶CT显示瘤体内无钙化的疑似RB,应积极根据临床表现、Retcam机眼底检查结果、眼B超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避免延误治疗.

  • 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43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分析

    作者:漆佩静;郑杰;马洁;张利强;张莉;苏雁;张蕊;秦茂权;吴润晖

    目的 观察儿童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诊治的儿童HAAA的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 HAAA患儿43例,男25例,女18例;中位发病年龄6岁(1~14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5例(34.9%),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25例(58.1%),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3例(7.0%).肝炎发生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个月(0~7个月),3个月内39例(90.7%).病毒学检测示非血清型肝炎为主(42例,97.7%).免疫学检测示IgM水平降低37例(86.0%),CD4+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34例(79.1%),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27例(62.8%).胆红素升高组的胆红素、肝酶、铁蛋白、IgE、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高,肝炎至再生障碍性贫血间隔时间较短(均P<0.05).3例NSAA予对症支持治疗有效.在40例SAA/VSAA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9例)或免疫抑制治疗组(6例)的治疗有效率(80%)、2年生存率[(74.2±13.2)%]均高于其他治疗组(25例)[24.0%、(25.2±10.7)%](χ2=11.236,P=0.001;χ2=10.619,P=0.001).发病年龄<6岁组患儿的2年生存率为(77.9±9.9)%,较>6岁组[(18.9±9.5)%]明显延长(χ2=8.410,P=0.004).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我国儿童HAAA重型/极重型多见,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可改善预后.

  • 伴骨转移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郝腾;李斯慧;李兴军;金眉;黄程;王欣迪;郑杰;张大伟;张瑞东

    目的 总结较大样本伴骨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的临床特征,初步分析伴骨转移NB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NB患儿发生骨转移的原因、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及改善患儿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13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初诊并系统治疗的伴骨转移的NB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入组NB患儿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标准均根据北京儿童医院-神经母细胞瘤方案(BCH-NB-2007).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伴骨转移的NB患儿治疗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特征,并对其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规律治疗和随访的88例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和生存率分析,随访时间至2014年12月31日.结果 共130例伴骨转移的NB患儿,男87例,女43例;年龄8~147个月,中位年龄41个月,<5岁共94例,占72.3%.原发部位主要为腹膜后及肾上腺区域(106例,81.5%)和纵隔(17例,13.1%),就诊主要症状为发热(81例,62.3%)、骨痛(51例,39.2%)、腹痛(29例,22.3%)、腹部肿物(14例,10.8%)等.共88例患儿接受系统治疗和随访,1例确诊时年龄8个月,原发瘤灶为腹膜后,伴骨髓和颅骨转移,无MYCN基因扩增,按中危组给予卡铂+依托泊苷及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多柔比星方案交替8次,化疗4个疗程后行肿物切除,目前已经随访20个月,病情稳定.其余87例全部为高危组,用BCH-NB-2007方案规律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52例(59.1%)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其中41例患儿死亡,1例死于麻疹感染外,40例死于肿瘤相关疾病.预计3年总生存率为49.5%,5年总生存率为41.3%.结论 NB伴骨转移多见于18个月以上的患儿,临床以发热、骨痛和贫血为常见表现.80%以上原发瘤灶位于腹膜后及肾上腺区,且大部分患儿同时伴骨髓转移.这些患儿总体预后差,临床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以进一步研究NB患儿骨转移的原因,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采用HIT-2000方案治疗的41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疗效分析

    作者:武万水;杜淑旭;任思其;张金;李舒婷;唐泓;龚小军;李苗;孙艳玲

    目的 对41例髓母细胞瘤患儿给予HIT-2000方案治疗,分析其5年无病生存率和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探讨适合国内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髓母细胞瘤患儿共41例,年龄1.3~15.5岁.所有患儿均为手术切除肿瘤后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儿科采用HIT-2000方案治疗.综合分析患儿的放化疗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结果 截至2016年1月,随访时间1.1~6.1年,中位随访时间4.4年,其中肿瘤完全消失26例(63.4%),进展7例(17.1%),复发4例(9.7%),稳定1例(2.4%),骨髓转移2例(4.8%),继发第二肿瘤1例(2.4%).3年、5年OS率分别为(78.0±6.5)%、(68.0±8.9)%;EFS率分别为(56.1±7.8)%和(53.7±7.8)%.3岁以上患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OS率为(75.6±7.7)%,EFS率为(60.06±8.3)%,较OS率偏高.随访期内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放射性脑坏死及放射性脊髓炎.放疗期间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34例出现血常规下降.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血细胞减少,15例由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其中10例为肺部感染,5例为肠道感染,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大肠杆菌感染3例,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 HIT-2000方案适合国内髓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后序贯治疗,且疗效显著,患儿可耐受.

  • 单中心儿童血友病A抑制物累积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作者:魏琪琪;唐凌;陈振萍;李刚;甄英姿;吴心怡;张宁宁;王岩;张纪水

    目的 了解北京儿童医院单中心血友病A患儿抑制物累积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儿童血友病A抑制物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顺序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友病专业门诊就诊≤20暴露日(exposure day,ED)的血友病A患儿资料,并自2012年11月起至2015年4月止对上述患儿进行连续性抑制物检测,了解其抑制物累积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到48例患儿,入组时中位月龄为30(14~71)个月、中位ED为7(1~20)d;轻型3例(6.3%),中间型17例(35.4%),重型28例(58.3%).抑制物累积发生率:经过中位24(15~29)个月、20(5~150)ED的随访和172次抑制物连续检测,抑制物累积发生率为27.1%(13/48例),其中低滴度占30.8%(4/13例),高滴度69.2%(9/13例).抑制物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首次暴露原因为抢救危及生命出血[OR=6.67,95%CI(1.31~33.94),P<0.05]和20 ED之内[OR=5.19,95%CI(1.02~26.94),P<0.05];而高滴度抑制物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仅为20 ED之内[OR=8.53,95%CI(1.46~50.05),P<0.05].结论 该单中心儿童血友病A抑制物累积发生率达27.1%、高滴度占2/3,危重症抢救首次接触因子及20 ED之内是抑制物及高滴度抑制物产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儿童 血友病A 抑制物
  • 儿童髓母细胞瘤组织中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的相关接头蛋白-1、胶质瘤相关肿瘤基因同源物-1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江贤萍;徐金永;陈乾;张欢;缪秋玲;麦惠容;宋建明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的相关接头蛋白-1(Gab-1)、胶质瘤相关肿瘤基因同源物-1(Gli-1)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其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Gab-1、Gli-1在40例儿童髓母细胞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运用Chi-square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分析Gab-1、Gli-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型的关系,结合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Gab-1及Gli-1蛋白在儿童髓母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5.0%和55.0%.髓母细胞瘤患儿肿瘤组织Gab-1阳性表达率在不同性别[男:30.4%(7/23例)比女:41.2%(7/17例)]、年龄[<3岁:40.0%(6/15例)比≥3岁:32.0%(8/25例)]、肿瘤部位[小脑:25.0%(5/20例)比第四脑室:45.0%(9/20例)]及病理类型[经典型:33.3%(7/27例)比促纤维增生/结节型:50.0%(5/10例)比间变型/大细胞型:66.7%(2/3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96、0.264、1.758、3.289,均P>0.05).不同年龄段[<3岁:80.0%(12/15例)比≥3岁:40.0%(10/25例)]和不同病理分型[经典型:40.7%(11/27例)比促纤维增生/结节型:90.0%(9/10例)比间变型/大细胞型:66.7%(2/3例)]髓母细胞瘤患儿Gli-1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7.333,均P<0.05);不同性别[男:60.9%(14/23例)比女:47.1%(8/17例)]及肿瘤部位[小脑:55.0%(11/20例)比第四脑室:55.0%(11/20例)]髓母细胞瘤患儿之间Gli-1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53、0.000,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患儿年龄、Gab-1、Gli-1蛋白表达均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预后相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患儿年龄、病理分型和Gli-1阳性表达是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Gab-1、Gli-1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预后相关,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预后不良的指标.

  • CD163对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

    作者:陈容欣;熊熙;崔云;李江;单怡俊;朱光耀;张育才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163(soluble CD163,sCD163)和外周血单核细胞膜性CD163(membrane-bound CD163,mCD163)表达对儿童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nfection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IAHS)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IAHS患儿26例(IAHS组)和脓毒症患儿2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儿血清sCD163水平和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63表达率.选择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sCD163和mCD163临床诊断价值,Youden指数法确定佳工作点,并与铁蛋白等传统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IAHS组、脓毒症组及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sCD163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63表达率分别为(1264±538)mg/L、(862±332)mg/L、(610±316)mg/L和(88.3±9.7)%、(68.5±18.3)%、(28.9±5.2)%,IAHS组血清sCD163水平及mCD163表达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1,P=0.048;t=3.191,P=0.002);脓毒症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8,P=0.002;t=4.049,P=0.000).mCD163在诊断IAHS中ROC曲线下面积高为0.853(P=0.013),sCD163及铁蛋白分别为0.762(P=0.004)、0.755(P=0.049).mCD163以83.7%为阈值时,敏感度为81.8%,特异度为72.4%;sCD163以888 mg/L为阈值时,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63.3%;铁蛋白阈值为2880μg/L时,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54.5%.IAHS组患儿急性期血清sCD163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63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后病情好转患儿[(1553±542)mg/L比(866±92)mg/L,t=2.456,P=0.036;(91.0±6.4)%比(79.0±4.6)%,χ2=3.419,P=0.007];9例IAHS死亡患儿sCD163和mCD163表达水平高于存活患儿[(1748.91±518.17)mg/L比(909.69±171.35)mg/L,t=3.070,P=0.018;(93.50±8.42)%比(77.30±3.28)%,χ2=3.005,P=0.024].结论 血清sCD163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63表达水平可能是诊断儿童IAHS的特异性指标,对预测IAHS疗效及评估预后有参考价值.

  •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梁云梅;何电;吕燕松;张金;任思其;呙芳;李春德

    目的 探讨髓母细胞瘤(MB)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有明确组织病理学亚型的MB患儿83例,回顾性分析其组织病理学亚型、发病时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复发及肿瘤复发部位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3例(男53例,女30例)患儿中,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岁,69例(男44例、女25例)年龄>3岁;复发28例(男19例、女9例),非复发55例(男34例、女21例).中位发病年龄为80.2(13.1~184.7)个月.MB患儿组织病理学亚型分布构成比:经典型(CMB)组织病理学亚型占48.2%(40/83例)(≤3岁2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DMB)24.1%(20/83例)(≤3岁6例),大细胞/间变型(LC/AMB)12.1%(10/83例)(≤3岁1例),广泛结节型(MBEN)3.6%(3/83例)(≤3岁1例);混合型12.1%(10/83例)(≤3岁3例).发病时年龄与组织病理学亚型,性别与肿瘤原发部位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14、0.013,均P<0.05).结论 男童MB发病率高于女童.CMB是3岁以上MB患儿主要组织病理学亚型.女性MB患儿肿瘤原发部位易累及小脑蚓部或小脑蚓部及第四脑室.男性MB患儿肿瘤原发部位常见于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小脑蚓部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高糖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辛毅;李娜;黄然然;崔巍;刘飒;王超;黄益民;张颖;周玉杰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外泌体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功能的影响.方法 酶消化法原代培养hUMSCs和hUVECs,传代扩增至第3代,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鉴定2种细胞表面标志物;收集培养的第3代hUMSCs无血清培养基,提取外泌体,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用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其表面标志物;体外培养第3代hUV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20 mmol/L)、外泌体+高糖组(20 mmol/L)、miR-22抑制剂(50 nmol/L)+高糖组(20 mmol/L),孵育24 h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hUVECs凋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系统中观察各组细胞的迁移功能,成血管实验检测各组内皮细胞功能.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hUMSCs的表面标志物CD105、CD73、CD90呈高表达;同时检测第3代hUVECs表面标志物CD309、CD31、CD34呈高表达,提示分离培养的hUMSCs和hUVE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s)特异性表型特征.外泌体扫描电镜观察可见大小不一的球状膜性结构,且流式细胞仪检测CD63、CD105、CD73、CD90、CD44呈阳性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结果:对照组、高糖组、miR-22抑制剂+高糖组、外泌体+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9.0±1.6)%、(75.0±2.2)%、(66.0±1.8)%、(95.0±2.6)%,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miR-22抑制剂+高糖组细胞增殖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71,P<0.05;t=43.213,P<0.01),外泌体+高糖组细胞增殖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0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高糖组、miR-22抑制剂+高糖组、外泌体+高糖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4%、52.67%、45.92%、17.58%,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miR-22抑制剂+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56、-16.489,均P<0.01),外泌体+高糖组细胞凋亡率略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82,P>0.05).Transwell系统中观察细胞的迁移功能:对照组、高糖组、miR-22抑制剂+高糖组、外泌体+高糖组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834.5个、295.8个、252.2个、779.5个,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miR-22抑制剂+高糖组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80、27.266,均P<0.01),外泌体+高糖组细胞迁移数量略有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5,P>0.05).体外成管实验结果:对照组、高糖组、miR-22抑制剂+高糖组、外泌体+高糖组细胞成管数量分别为29.8个、13.3个、11.3个、29.6个,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miR-22抑制剂+高糖组细胞成管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30,P<0.05;t=10.671,P<0.01),外泌体+高糖组细胞成管数量略有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3,P>0.05).结论 hUMSCs外泌体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hUVECs的凋亡、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再生作用,为寻找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 核转运信号蛋白1选择性抑制剂KPT-330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作者:杜薇薇;李之珩;李晓璐;曹岚;陶燕芳;徐利晓;任俊丽;潘健;卢俊

    目的 探讨核转运信号蛋白1(CRM1)选择性抑制剂KPT-330对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白血病细胞株[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对照组(不予KPT-330处理)和KPT-330处理组(予终浓度0.01、0.10、0.20、0.50、1.00、5.00、10.00μmol/L KPT-330孵育细胞).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比色法观察KPT-330对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KPT-330诱发白血病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KPT-330诱发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RM1表达量及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DNA修复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的表达水平和活化状态;基因芯片分析KPT-330对急性白血病细胞基因表达谱及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的影响.结果 KPT-330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并使CRM1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异常,较低浓度的KPT-330(0.2μmol/L和1.0μmol/L)即可导致白血病细胞的明显凋亡,0.2μmol/L KPT-33024 h处理组NB4、K562、HL-60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5±0.21)%、(14.05±0.07)%、(4.95±0.63)%;0.20μmol/L KPT-33048 h处理组(6.10±0.56)%、(20.75±0.21)%、(5.85±0.07)%;1.00μmol/L KPT-33024 h处理组(41.15±0.21)%、(35.45±0.35)%、(15.65±0.07)%;1.00μmol/L KPT-33048 h处理组(52.45±0.35)%、(47.45±2.47)%、(16.80±1.98)%,与对照组[24 h NB4、K562、HL-60:(3.30±0.28)%、(9.50±0.56)%、(2.00±0.14)%;48 h NB4、K562、HL-60:(3.70±0.14)%、(3.50±0.28)%、(2.15±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多种白血病细胞中均出现G2期细胞显著减少,以及subG1期细胞的增加,活化型Caspase-3、Caspase-9和PARP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基因芯片分析表明KPT-330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能与Toll样受体(TLR)信号及谷胱甘肽代谢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结论 CRM1抑制剂KPT-330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KPT-330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能与TLR信号以及谷胱甘肽代谢信号通路等相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