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儿科学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실용아과림상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8X
  • 国内刊号: 10-1070/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6-102
  • 曾用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郭学鹏
  • 类 别: 儿科学
期刊荣誉:
  • 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作者:张秋业;柏翠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识别自身/非己的适应性免疫耐受机制破坏导致的自身组织炎性损害,以体内出现自身抗体和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为特征;自身炎症性疾病是一组遗传性复发性非侵袭性炎症性疾病,以发热、皮疹、关节痛、关节炎、眼部病变和急性期蛋白增高为突出特征,可影响多器官系统.上述疾病起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多样,各种疾病间症状和体征相似并有重叠,也常易与其他系统性疾病相混淆,临床上极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正确认识和掌握儿童自身免疫性和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至关重要,对上述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 警惕儿童常见风湿病的诊断陷阱

    作者:唐雪梅

    儿童风湿性疾病因种类繁多,多数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涉及多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复杂,给诊断带来极大困扰.认识儿童风湿病的分类,梳理主要诊断思路,从局部到全身,除外感染及肿瘤,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加以甄别,才可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的疫苗接种

    作者:姚开虎;杨永弘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是一组由不同先天和遗传因素导致的一个或多个固有和/或获得性免疫功能受损的疾病,影响疫苗接种决策,而感染可能是影响PID患儿终预后的关键因素.PID患儿因为其免疫功能受损,接种疫苗后可能并不能产生保护免疫效应,有些免疫缺陷患儿对接种疫苗均不产生反应,甚至因疫苗含有的活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疾病.现主要介绍不同类型PID的疫苗选择和密切接触者的疫苗接种等方面的状况.

  •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筛查与诊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作者:赵晓东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是一组由单基因突变所致的免疫遗传性疾病.单基因突变导致的免疫功能变化和疾病临床表型是揭示人体免疫系统工作原理的绝佳模型.由于高通量测序(HTS)技术逐步广泛地应用于遗传性疾病领域,其在PID新病种及其致病基因发现、PID的人群筛查和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对前期HTS用于PID效果进行简要分析,以使儿科医师了解HTS技术,并能够在临床工作中更加合理、规范地应用这一新技术,提高我国PID的防治水平.

  • 食物过敏的免疫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晓川

    食物过敏的免疫机制涉及过敏原与宿主自身的免疫反应,不同的过敏原种类和不同的免疫反应类型对食物过敏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影响.深入了解食物过敏的免疫机制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临床实践.

  • 初诊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52例骨髓miR-155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徐丽华;胡绍燕;岑建农;何海龙;沈宏杰;洪丹

    目的 探讨miR-155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儿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从标本库抽取52例初诊AML患儿骨髓标本,进行总RNA抽提及miR-155特定的cDNA反转录,以30例非恶性病儿童骨髓作为对照.按照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2013 AML预后分组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中等组和不良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miR-155的表达水平(以2-△△Ct表示).结果 miR-155在AM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Z=-5.391,P<0.001);miR-155在预后良好、中等和不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86,P=0.002),预后良好组呈低表达;在不同突变类型之间miR-155的表达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1.216,P=0.024),以FLT3-TKD基因突变组低,FLT3-ITD基因突变组高;在不同融合基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54,P=0.016),AML-ETO组高,PML-RARa组低;按法-美-英(FAB)分型后,各亚型间的miR-155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14,P=0.013),M3组较非M3组明显降低(Z=-3.291,P=0.001).结论 miR-155在初诊儿童AML中呈现非常显著的高表达现象,低水平的miR-155与良好预后相关.

  • 无脑回-巨脑回畸形24例患儿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作者:兰兴会;蒋莉;胡越;陈锦;徐娜

    目的 分析总结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征,为本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就诊,经CT或磁共振(MRI)诊断为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患儿24例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24例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患儿中,广泛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18例,局限性6例.临床表现以精神行为发育迟滞(24例)、运动发育迟缓(24例),癫(痫)(18例)为主.24例患儿脑电图均异常.主要表现为3种模式:Ⅰ型:全脑广泛性分布或者以额中央区、顶枕区为著高波幅α样或β样节律(14例);Ⅱ型:广泛性高幅5 ~7 Hz慢尖节律阵发(7例);Ⅲ型:广泛性或多灶性高波幅尖/棘波或尖/棘-慢波与δ、θ波混合图形(12例).9例患者在一次脑电图检测中可呈现2~3种异常模式.本组病例经过1~8年随访,广泛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引起癫(痫)发作的13例患儿中,药物难治性癫(痫)12例,主要为婴儿痉挛症和LGS综合征;局限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引起癫(痫)发作的5例患儿中,药物难治性癫(痫)1例,为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中、重度智力及运动功能障碍20例,其中18例为广泛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患者,2例为局限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无脑回-巨脑回是一种神经元移行异常所造成的大脑发育畸形,广泛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临床表现严重,预后较差.局限性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智力及运动损伤相对较轻,癫(痫)发作可以通过抗癫(痫)药物或癫(痫)外科手术得到基本控制.特征性脑电图改变结合临床表现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模型鼠脑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朱丽华;施燕;王诗雨;郭晓菁;刘慧娟;蒋犁

    目的 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早产鼠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模型鼠脑白质中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选取出生3日龄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氧缺血(HI)组和EPO治疗组.HI组和EPO治疗组幼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0 mL/L的氮氧混合气体4h,Sham组幼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EPO治疗组术后即经腹腔给予大剂量rh-EPO(5 U/g)1次,Sham组和HI组给予等量的9 g/L盐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术后48 h及96 h大鼠脑白质中微血管密度(MVD)、CD34蛋白、动静脉标志物(ephrinB2和EphB4)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48 h,HI组CD34蛋白(0.54±0.05)较Sham组(0.42±0.05)增加(P<0.05),但HI组MVD、ephrinB2和EphB4与Sham组比较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 >0.05);EPO治疗组CD34蛋白(0.74±0.07)、ephrinB2(2.07±0.58)和EphB4 (2.13±0.44)表达则较HI组(CD34蛋白:0.54±0.05,ephrinB2:0.70±0.23,EphB4:0.67±0.07)均明显增加(P均<0.05),但是MVD未见明显增多(P>0.05).术后96 h,HI组CD34蛋白(0.85±0.06)、MVD(3.14±1.21)、ephrinB2(7.51 ±1.89)和EphB4(4.58±0.82)较Sham组(CDs蛋白:0.62±0.06,MVD:1.50±1.04,ephrinB2:1.28±0.24,EphB4:1.21±0.22)均明显增多(P <0.05);EPO治疗组CD34蛋白(0.98±0.07)与MVD(4.71±1.38)表达较HI组(CD34蛋白:0.85±0.06,MVD:3.14±1.21)增多(P<0.05),但ephrinB2和EphB4表达未见增多.结论 未成熟鼠脑HI损伤后出现了内源性的血管新生反应,且rh-EPO可进一步促进该反应.

  • 脂联素后处理对3周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赵林静;白瑞樱;陈正跃;杨保胜;张金盈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P)后处理对3周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将雄性3周龄SD大鼠分为4组(n=6).假手术组:开胸后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后并不断流;MIRI组:LAD穿线后用蚊式血管钳断流30 min,然后松钳再灌注120 min;ADP后处理组(ADP组):LAD再灌注前20 min经股静脉注射ADP,其余操作同MIRI组;ADP/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ADP/PDk/Akt)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组(LY294002组):LAD再灌注前20 min经股静脉注射ADP和LY294002,其余操作同MIRI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丙二醛(MDA)水平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DA的水平.结果 MIRI组血清LDH、cTnI和MDA水平分别是(732.11±111.29) IU/L、(38.05±6.17) g/L和(4.49±0.17) nmol/L,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P组血清LDH、cTnI和MDA水平分别下降为(581.72±68.41)IU/L、(20.70±5.43) g/L和(3.10±0.20) nmol/L,均较MIRI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7、1.804、2.961,P均<0.05),LY294002组血清LDH、cTnI和MDA水平分别升高为(701.10±99.59) IU/L、(33.13±4.32) g/L和(4.19±0.46)nmol/L,较ADP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7、1.804、2.961,P均<0.05).心肌SOD水平比较:MIR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降低,ADP组较MIRI组升高,LY294002组与ADP组相比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MDA水平比较:MIRI组较假手术组升高,ADP组较MIRI组降低,LY294002组较ADP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P后处理可以通过减少脂质氧化和增强自由基清除来减轻低龄大鼠的MIRI,ADP/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作用.

  • 小分子干扰RNA对肝癌细胞株MHCC-97H增殖和凋亡及Survivin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朝霞;刘子勤;陈燕飞;玄立田;王天有

    目的 探讨小分子干扰RNA (siRNA)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 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Survivin基因序列特异性siRNA,用脂质体包裹转染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实验分为3组:Survivin siRNA转染组(Si-survivin组),无关siRNA转染组(NC组)和无转染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urvivin mRNA及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终浓度为12.5、25.0、50.0 nmol/L的siRNA作用于细胞后24h,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后48 h,Si-survivin组、NC组、正常对照组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5±0.16、0.85±0.28、0.93±0.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4,P<0.01);Si-survivin组低,与NC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6、-28.37,P均<0.001).siRNA转染48 h后,Si-survivin组、NC组、正常对照组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2±0.005、0.835±0.007、0.993±0.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38,P<0.01);Si-survivin组低,与NC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7、-66.03,P均<0.001).转染后72 h和96 h,Si-survivin组细胞抑制率[(19.5±3.6)%、(12.0±0.9)%]显著高于NC组[(3.6±0.9)%、(-1.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8、42.53,P均<0.05).不同浓度siRNA作用于细胞后24h,12.5、25.0、50.0 nmol/L siRNA组、NC组和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64±2.54)%、(35.37±3.28)%、(53.28±4.35)%、(8.77±i.25)%、(9.72±1.37)%]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3,P<0.01),不同浓度siRNA间细胞凋亡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38.57,P均<0.001).结论 Survivin特异性siRNA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 Survivin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小鼠棕色脂肪成脂分化功能随年龄增加的变化

    作者:陈建涛;崔县伟;季晨博;郭锡熔;王家勤

    目的 探讨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成脂分化功能随着年龄增加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0周(初生)、4周、8周、12周C57BL/6J雌雄小鼠各4只,分别取其肩胛部的棕色脂肪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来鉴别其棕色脂肪,之后提取棕色脂肪的总RNA,并对总RNA的质量进行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0周、4周、8周、12周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成脂分化相关基因PPARα、C/EBPα、PGC-1α、PPARγ、FOXC2、BMP7的表达水平.结果 解耦联蛋白-1(UCP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着色较深的为C57BL/6J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成脂分化基因的表达量随着小鼠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ARα(F=11.96,P<0.000 1)、C/EBPα(F =9.39,P<0.000 1)、PGC-1α(F=17.21,P<0.000 1)、PPARγ(F=13.11,P<0.000 1)、FOXC2(F=12.23,P<0.000 1)、BMP7(F=16.44,P<0.000 1)].结论 小鼠棕色脂肪成脂分化能力随着小鼠年龄增长逐渐减退,活性逐渐降低.但其功能的调控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 microRNA-709负性调控线粒体功能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作者:倪佳佳;郭燕;杨玲云;王荣;林加娟;丁桂霞;张爱华;黄松明

    目的 探讨microRNA-709(miR-709)在顺铂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予不同浓度(0、1、5、10、20 μmol/L)顺铂刺激24 h,以10 μmol/L顺铂刺激不同时间(0、2、6、12、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细胞miR-709的表达变化.实验组分为上调对照组、miR-709过表达组、下调对照组、miR-709下调组,其中miR-709下调组和下调对照组加顺铂刺激.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含半肮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上皮细胞标志蛋白E-cadherin及其mRNA的变化.JC-1(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mitoSOX)生成,PCR检测线粒体基因(mtDNA)拷贝数.结果 miR-709在5 μmol/L顺铂刺激小管上皮细胞后开始明显升高(F =22.17,P<0.05),10μmol/L顺铂刺激12 h开始明显升高(F=33.462,P<0.05);过表达miR-709后细胞凋亡数目、Caspase-3活性较上调对照组增加,E-cadherin表达较上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凋亡:1.54±0.20比1.00±0.23;Caspase-3活性:1.27±0.08比0.97 ±0.08;E-cadherin:0.47 ±0.15比1.00±0.10;t=-3.086、-5.882、5.671,P均<0.05);线粒体功能指标线粒体膜电位、mtDNA拷贝数较对照组降低,mitoSOX生成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C-1:0.80±0.04比1.05±0.08;mtDNA:0.58 ±0.15比1.00±0.75;mitoSOX:1.31±0.16比1.00±0.05;t =4.687、4.943、-3.694,P均<0.05).而顺铂刺激后,miR-709下调组细胞凋亡数目、Caspase-3活性较下调对照组降低,E-cadherin表达较下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凋亡:1.35±0.10比1.86±0.44;Caspase-3活性:1.04±0.12比1.30±0.09;E-cadherin:0.86±0.08比0.54±0.05;F=18.489、20.932、33.323,P均<0.05);线粒体膜电位、mtDNA拷贝数较对照组增加,mitoSOX生成较下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C-1:0.94±0.06比0.75±0.05;mtDNA:0.68±0.09 比0.27±0.12;mitoSOX:0.91 ±0.09比1.22 ±0.08;F =21.726、59.330、23.813,P均<0.05).结论 miR-709可能通过负性调控线粒体功能参与顺铂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 MicroRNA-22和microRNA-1825在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孙娟;吴凤岐;鲁杰;何峰;刘哲伟

    目的 探索microRNA (miR)-22和miR-1825在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SLE)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JSLE患儿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肾病综合征(NS)、川崎病(KD)、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为病例对照组,选取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研究组患者、病例对照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中miR-22和miR-1825表达水平,分析3组间miR-22和miR-1825表达水平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iR-22和miR-1825作为诊断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用Targetscan、PicTar、miRanda 3个数据库预测miR-22和miR-1825靶基因,使用基因本体(GO)分析预测靶基因的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KEGG通路)分析预测靶基因参与的相关免疫学通路.结果 研究组JSLE患儿血浆miR-22和miR-1825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6、-9.054,P<0.01、0.000 1),亦低于病例对照组sJIA、NS、KD、HSP患儿表达水平(t=-4.410、-4.477、-4.494、-2.971,P均<0.000 1;t=-9.043、-6.045、-10.416、-8.712,P均<0.000 1),病例对照组患儿血浆miR-22和miR-1825 miRNA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iR-22健康对照组和研究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miR-1825健康对照组和研究组ROC曲线下面积为1.000.miR-22:JSLE患儿与sJIA、NS、KD、HSP患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 ~1.000;miR-1825:JSLE患儿与sJIA、NS、KD、HSP患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 ~1.000.JSLE患儿外周血miR-22的表达水平与补体C3具有相关性(r =0.493,P=0.027).结论 血浆中miR-22和miR-1825表达水平对JSL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miR-22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活动性.

  • 麻疹患儿Toll样受体2-p38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途径缺陷与免疫抑制的研究

    作者:付强;于会娜;黄飞;余孔贵;唐临飞;封其华

    目的 检测麻疹患儿外周血Toll样受体2(TLR2)、p38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TLR2-p38 MAPK信号途径在麻疹急性期导致的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住院的麻疹患儿30例为麻疹组,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TLR2mRNA、p38 MAPK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IL)-12、IL-6、IL-10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1.麻疹组PBMC TLR2 mRNA、p38MAPK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麻疹组血浆中IL-12、IFN-γ 、TNF-β均明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IL-10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麻疹患儿组PBMC CD3+、CD4+、CD4 +/CD8+、IgG、IgA均明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19+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及Ig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LR2 mRNA、p38 MAPK mRNA在急性期麻疹患儿PBMC中呈低水平表达.急性期麻疹患儿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抑制及细胞因子紊乱.TLR2-p38 MAPK信号途径缺陷可能参与了麻疹免疫抑制的形成.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余燕娟;张迎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易感性的关系及HSP的发病机制,为诊断、治疗及判断HSP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检测郑州市儿童医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住院的112例HSP患儿(HSP组),其中包括39例紫癜性肾炎患儿(HSPN组)和184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的IL-10基因rs1800872、rs3024490、rs3790622、rs1518111、rs1554286、rs3024498等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基因分布,并进行单倍型分析及连锁不平衡检验.同时检测HSP组与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IL-10水平.结果 HSP组患儿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L-10基因的6个SNPs位点在HS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SNP位点所构建的单倍型中,ATCATA、AGCGCA单倍型常见,其次为ATTATA、CGCGCA和CTCATA单倍型.HSP组AGCGCA、ATCGCA、CTCATA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8.41e-012、0.003 536、1.30e-011).HSP组ATCATA、CGCGCA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519、4.94e-005).在rs3790622位点,HSPN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SP与血清IL-10水平有着密切关联.未发现IL-10基因多态性与HSP的发病存在相关关系.单倍型ATCATA、CGCGCA可能对儿童HSP的发生具有保护性作用.在rs3790622位点,T等位基因及CT基因型的存在可能是HSPN发病的保护因素.

  • 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李文根;古奕文;张科;何春媚;何雪春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12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分型和疾病活动.结果 发热、皮疹、关节炎、肾脏损害和贫血为儿童和成人SLE常见的临床表现,儿童SLE发热、肝脾淋巴结大、贫血、肾脏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成人SL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85,P=0.024;x2=6.027,P=0.014;x2=4.261,P=0.039;x2=4.221,P=0.040;x2=4.566,P=0.033;x2=4.346,P=0.037).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儿童SLE血清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高于成人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5,P=0.169).其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低于成人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23,P=0.028);其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成人SL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21,P=0.040;x2=7.977,P=0.004).肾脏病理分型中以Ⅲ型和Ⅳ型为常见,儿童SLE肾脏损害更为严重,其Ⅳ型的发生率高于成人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8,P=0.042);SLE疾病活动以中度为常见,儿童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高于成人S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2,P=0.031).结论 儿童与成人SLE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儿童SLE疾病活动性更强,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严重,需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 初始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预测指标

    作者:蒋勇;赵梦;李维禧;谢蒙;赵东赤

    目的 探讨初始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川崎病的临床特征和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11例确诊为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对初始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反应,分为敏感组和无反应组,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心脏超声影像学特征,对2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相关因素,并且以丙种球蛋白疗效分组作为标准,以独立相关因素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初始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的参考指标.结果 1.敏感组90例(81.1%),无反应组21例(18.9%).2.与敏感组比较,无反应组发生超高热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增高[超高热:66.7%(14/21例)比34.4%(31/90例),x2=7.334,P=0.007;冠状动脉病变:47.6%(10/21例)比23.3% (21/90例),x2 =4.989,P=0.026].3.丙种球蛋白单次2 g/(kg·d)给药与1 g/(kg·d)分2次给药相比,患儿发生无反应的比例明显降低[12.5%(9/72例)比30.8%(12/39例),x2=5.504,P=0.019],但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无差异[23.6%(17/72例)比30.8%(12/39例),x2=0.672,P=0.412].4.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比例[(0.72±0.06)比(0.76 ±0.04),t=-2.84,P=0.005]、血小板[(352.38±42.18)×109/L比(373.14±36.93)×109/L,t=-2.076,P=0.040]、C反应蛋白[(74.38±12.92) mg/L比(92.05±11.17) mg/L,t=-5.780,P=0.000]等指标,无反应组均明显高于敏感组,但血清清蛋白明显降低[(34.09±3.19) g/L比(31.61±2.03) g/L,t =4.442,P=0.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18)、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0.000)和血清清蛋白降低(P=0.040).6.经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得出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和血清清蛋白可作为初始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有价值的预测指标,临界值分别为0.72、78.5 mg/L和33.11 g/L.结论 当川崎病患儿出现以下情形之一:中性粒细胞比例≥0.72、C反应蛋白≥78.5 mg/L或血清清蛋白≤33.11 g/L时,应警惕初始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能无反应.

  • Wiskott-Aldrich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

    作者:赵惠君;谢晓恬

    目的 归纳与分析我国儿童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的临床特征,为提高WAS早期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全面归纳与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经治病例,以及近6年来国内文献中临床资料基本完整的共18例儿童WAS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患儿均为男性,平均起病年龄和确诊年龄分别为出生1.9个月和10.8个月,均存在湿疹、感染倾向、血小板减少伴血小板体积缩小等WAS临床特征.18例患儿中,10例(55.56%)诊断时已达重症程度(评分4~5分),且存在随诊断时年龄增大,重症比例增高的趋势.常规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缺乏特异性诊断价值,典型临床表现和WAS基因检测为主要诊断依据.7例患儿曾被误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接受糖皮质激素和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4例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治愈,1例死于移植相关间质性肺炎,其余14例后续治疗和预后不明.结论 典型临床表现和WAS基因检测是WAS的主要诊断依据.需要提高临床对WAS的认识,加强对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诊断,以提高WAS早期诊断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 白细胞介素35+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赵俊山;王勤;温鹏强;徐明国;齐中香;李成荣;王国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调节性B淋巴细胞(IL-35+ Breg)在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期KD患儿32例,同年龄体检健康儿童28例为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35+ Breg、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CD169、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43、IL-12p35、EB病毒诱导基因3(IL-27EBI3)、IL-12受体β2(IL-12Rβ2)、IL-27受体α(IL-27 Rα)、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pSTAT1)、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9+细胞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av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IL-3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水平.结果 1.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IL-35+ Breg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5.79±2.60)%比(12.65±5.34)%;F=19.23,P<0.05],其胞内IL-12p35、IL-27EBI3、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9.70、14.30、7.08,P均<0.05),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显著上调[IL-35+ Breg:(10.52±4.95)%;P<0.05].2.急性期KD患儿Treg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I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reg:(4.12±1.51)%比(8.06±3.32)%;F=19.70、17.69、38.22,P均<0.05],其中Treg与IL-35+ B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9,P<0.05),血浆IL-35水平及CD19+B淋巴细胞IL-12Rβ2、IL-27Rα、pSTAT1、pSTAT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8.09、7.54、7.69、5.89、12.59,P均<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增高[Treg:(7.39±2.85)%;P均<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过表达PD-L1、CD169(F=24.94、16.53,P均<0.05),CD19+细胞表面相关配体PD-1、CD43及其下游分子SHP-2、PTEN、Vav表达显著降低(F=6.43、5.57、19.52、10.37、11.37,P均<0.05),血浆TNF-α、IL-1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34.71、19.51,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均<0.05).结论 IL-35+B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 防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全社会的责任

    作者:杨锡强;赵晓东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属儿童免疫系统罕见病,虽然发病率低,但致死致残率极高.挽救PID患儿生命和提高其生存质量需要全社会,包括全部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新生儿筛查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干预手段的合理使用方面,作为PID利益相关者的核心方,儿童免疫专科医师应着力产出关键数据,为政府决策、社会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