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崔立春;许世成;商子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先后出现了CT、MRI,尤其是近年来,出现了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及PET/CT,并成功地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寻找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病灶,确定肿瘤的分期,选择佳治疗方案、指导肿瘤治疗等等.由于放射肿瘤治疗学的不断进步,PET/CT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作用尤为突出,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PET/CT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PET/CT
  • 细胞培养技术在胸苷磷酸化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金俊硕;李林虎;高英兰;钟秀宏

    体外细胞培养是指将活体细胞从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繁殖的方法.从1907年实验胚胎学家R Harrison较完善地建立了体外活体组织的培养体系开始到现在细胞培养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建立"培养物银行".从各类细胞系、培养瓶皿、培养系统、操作器械、仪器设备、试剂等等也都有专业化生产厂家供应.细胞培养技术几乎在所有的生命科学领域被应用.如在细胞形态学、生理、遗传、肿瘤、生物制药、体外受精、细胞的诱导分化、细胞融合、基因转染、杂交瘤和抗体制备等方方面面上都有广泛的应用[1~3].

  • 结直肠癌发生的基因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旭东;王亚杰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呈上升趋势.近十余年,有很多关于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和基因机制的研究报道.随着研究的进展和很多新的相关基因的出现,对结直肠癌的基因机制认识不断完善.本文对结直肠癌的分类、相关基因以及发病机制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基因机制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和全脑预防性照射(PCI)

    作者:冯慧玲;刘晓晴

    1前言肺癌是对人类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5%[1].由于全身和局部治疗的进步,随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脑转移的发生机率增加.因此,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发生、预防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 泛素-蛋白酶体及其抑制剂

    作者:沈子珒;许啸声;李稻

    蛋白酶体与泛素化信号系统一起构成的泛素-蛋白酶体(UPP)是哺乳动物细胞内主要的蛋白水解酶体系,参与和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蛋白酶体是一个由20S催化颗粒、11S调控因子和2个19S调节颗粒组成的ATP依赖性蛋白水解酶复合体.蛋白酶体的活性状态对细胞功能正常维持是非常重要的.26S蛋白酶体对蛋白的降解依赖于靶蛋白的泛素化和泛素化蛋白识别.蛋白酶体抑制剂能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进而干扰和影响细胞原有的功能,尤其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改变蛋白酶体的酶切位点活性也成为免疫、炎症等研究的热点.蛋白酶体的抑制剂可分为天然化合物和合成化合物两类,其中Bonezomib(Velcade,PS-341)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

  •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沈雯雯;章宜芬

    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s)是胃肠道间叶性肿瘤中常见的类型,表达Kit蛋白,向Cajal细胞分化(或起源于Cajal细胞).诊断GISTs需结合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目前正确诊断GISTs主要而简便的方法.本文阐述了GISTs的病理机制、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

  • 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赵岚;张永庆;魏益群;杨淑梅

    目的:评价健择(GEM)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NSCLC患者38例给予GP方案化疗,GEM 1000 mg/m2iv d1,8;DDP 80 mg/m2 iv d1,28天为一周期,应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有效率46.9%,无CR病例,鳞癌和腺癌有效率分别为44.0%和46.1%,初治、复治有效率分别为46.9%、33.3%,Ⅲ、Ⅳ期有效率为47.6%、41.2%.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68.4%,其次为消化道症状为42.1%.结论:GP方案治疗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 CD105标记的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明;刘霞;刘运江;高鹏志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105表达,探讨其与相关生物学因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105、IL-8、VEGF、ER、PR表达水平.结果:①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值(MVD)在乳腺癌组织中计数值范围为0~17.67,中位数为5.33;②MVD与VEGF及IL-8表达均呈现一定正相关性,rs值分别为0.361、0.359,P=0.000;③M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④MVD与乳腺癌预后有关(P=0.004);⑤MVD与ER、PR、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CD105标记MVD与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某些生物学因子及临床指标相关,MVD高表达,预后差,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指标.

  • CXCR4单克隆抗体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

    作者:马大昌;武力;王育成;马宇光;张煦

    目的:探讨CXCR4单克隆抗体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以CXCR4单克隆抗体作用于MCF-7细胞,通过DNA梯状电泳、Hochest 33258/PI荧光染色进行凋亡定性分析,以Annexin V/PI双染法定量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XCR4单克隆抗体作用后MCF-7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CXCR4单克隆抗体明显促进MCF-7细胞的凋亡,提示CXCR4/SDF-1生物学轴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也有重要影响.

  • 多西他塞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彬;温福刚;周立中;刘君

    对32例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并有可测量病灶、多程化疗后复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给予多西他塞(Docetaxel)3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异环磷酰胺(Ifosamide,IFO)1.2g/m2静脉滴注,第2~4天,21天为1周期,平均2~4周期.32例患者中无CR,PR8例,SD14例,PD10例,总有效率(CR+PR)25.0%(8/32),临床受益率(CR+PR+SD)68.8%,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1年生存率31.3%.主要毒性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其发生率为90.6%,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占9.4%.初步临床观察结果为多西他塞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晚期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 健择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附50例)

    作者:邢国臣;沈爱忠

    目的:评价健择(Gemzar)联合顺铂(C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GP联合方案化疗,健择1000mg/m2,静滴半小时,第1,8天;顺铂25mg/m2,静滴1小时,第1天~5天,每21天为1周期,至少2周期.结果:50例中,CR 0例,PR 19例,CR+PR为38%.在初治的23例中11例达PR,RR为47.8%;在27例复治病人中,8例达PR,RR为29.6%,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绝大部分病人均能耐受.结论:健择联合顺铂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作为一、二线治疗方案.

  • 食管鳞癌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马天有;刘文康;楚雍烈;安润;郑建武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食管粘膜(NEM)和62例食管鳞癌(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结果:在15例NEM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均为6.7%(1/15),而COX-2和CD44v6在ESCC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1.6%(32/62)和50%(31/62),两者在NEM和ESCC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标本之间,Ⅱ级和Ⅲ级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两者在Ⅰ级ESCC中的表达率(P<0.05),而Ⅱ级和Ⅲ级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率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Ⅰ级和Ⅱ级ESCC中,COX-2和CD44v6则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Ⅲ级的ESCC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不同浸润程度的肿瘤中,COX-2和CD44v6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COX-2和CD44v6的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ESCC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X-2和CD44v6均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COX-2和CD44v6在食管鳞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相互影响或共同作用导致肿瘤的浸润和转移,COX-2可能成为治疗食管鳞癌以及预防肿瘤转移的一个新靶点.

  • 治疗乳腺增生常用药物疗效比较

    作者:吕晶;吴迪;宋再

    目的:比较乳腺增生治疗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乳腺增生症的患者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给予乳癖消、乳康片、平消胶囊、三苯氧胺治疗各100例,对比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33%、40%、89%、85%.前三种中药制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三苯氧胺有不良反应.结果:对于保守治疗的乳腺增生症应根据具体情况,主要选择中药制剂,慎用三苯氧胺.

  • 乳癌术后引流管口复发的治疗

    作者:李有怀;李会齐;张保平;沈兰皖;唐铁雷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引流管口复发患者的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2~4年患者引流管口复发灶的确诊和治疗并加以讨论.结果:6例患者除引流管口局部复发外无其它地方转移,通过再次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结论:乳腺癌引流管口属于远离原发病灶区域,仍有种植复发的可能,在术后门诊复查的过程中局部也同样要引起注意,如果确诊后通过综合治疗疗效可靠.

  • 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26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新平;张立文;孙华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在临床上的诊治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2003年收治的26例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行乳腺肿块切除术9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16例,25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因囊肿继发性感染而行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经换药后伤口愈合.结论:非哺乳期育后乳腺积乳囊肿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以防继发感染.

    关键词: 积乳囊肿 诊断 治疗
  • p63和TT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顾学文;陈月香;王翠梅;肖芹;朱长仁;田秀春

    目的:探讨p63和TTF-1蛋白在肺癌不同组织类型中的表达特点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6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63和TTF-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63在肺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100%(47/47),而在其他组织类型肺癌中基本不表达.TTF-1在肺小细胞癌和肺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14/15)和93.5%(43/46),而在鳞癌中未见表达.结论:p63可作为肺鳞状上皮源性肿瘤标记物,是判断鳞癌的可靠指标.TTF-1可作为肺小细胞癌、腺癌的特异性标记.联合检测p63和TTF-1对肺癌不同组织类型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可作为鉴别分化差的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的指标.

  • 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入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王远东;赵健

    目的:探讨胸腔微创置管引流灌注高聚金葡素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方法:胸腔内置管引流胸水后,分次注入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和单用顺铂分次注入,比较两者之疗效区别.结果:高聚金葡素联合顺铂组有效率高于单用顺铂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结果:胸腔置管注入高聚金葡素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 食管癌切除术后生存质量改变的研究

    作者:朱以芳;闫小龙;谷仲平;张涛;王小平;余咏;朗红娟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近期存活质量的改变及其与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关系.方法:行食管癌根治手术存活一年以上的155例患者分为A组:89例行食管癌切除胸内食管胃吻合及两野淋巴结清扫术;B组:66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及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采用EORTC QLQ-C30及EORTC QLQ-OES24测评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与术前相比,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所下降,在3月~12月之内逐渐恢复.两组间比较,整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及角色功能A组优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近期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术后一年逐渐恢复;食管大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加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较食管部分切除、胸内吻合及二野淋巴结清扫对患者躯体及角色功能等生存质量影响较大.

  • 应用SELDI-TOF-MS技术分析南通地区食管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

    作者:施民新;刘茶珍;刘继斌;强福林;朱佩云;廖萍;王文静;张一心;杨磊

    目的:应用SELDI-TOF-MS技术寻找食管鳞癌血清中相关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用WCX2芯片分析了24对食管鳞癌和正常对照的血清蛋白表达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发现其中6个血清蛋白在食管鳞癌和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食管鳞组低表达的有M/Z为4623,5012,5809和9422,而高表达的有5910,11681.结论:SELDI-TOF-MS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易行且高通量的分析方法,不仅能直接筛选出食管癌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潜在标记物,而且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人CIDE-3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姚丽;李青;张静;王淑芳;叶菁;陈广生;李烦繁

    目的:制备人诱导细胞死亡的DFF45样效应因子-3(CIDE-3)蛋白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IDE-3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CIDE-3蛋白,经Ni-NTA Agarose纯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人CIDE-3蛋白兔抗血清,并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抗体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表达、纯化了人CIDE-3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高效价的人CIDE-3蛋白兔抗血清,ELISA结果证实该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证实该抗体能够与人CIDE-3蛋白特异性结合,是一种细胞质蛋白.结论: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较强的人CIDE-3蛋白兔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人CIDE-3奠定了实验基础.

  • 重组tBid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及其在HeLa细胞中的分泌表达

    作者:裘秀春;许彦鸣;于翠娟;赵晶;孟艳玲;杨彤涛;龙华;马保安;周勇;王成济;杨安钢;范清宇

    目的:构建重组的Immuno-tBid基因,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分泌表达.方法:将肿瘤表面抗原HER2的单链抗体基因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的转膜结构域基因(PE253-364aa)和tBid基因连接,并在5'端连接前导肽基因,构建成Immuno-tBid(e 23 sFv-PEⅡ-tBid61/tBid76)基因.将其克隆到pCMV载体并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Genomic-PCR和RT-PCR分别扩增相应的重组基因片段.建株的HeLa细胞培养上清进行蛋白G琼脂糖凝胶免疫沉淀,Western Blot检测.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观察建株的HeLa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的Immuno-tBid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e23sFv-PEⅡ(253-364)-tBid61/tBid76).稳定转染HeLa细胞,获得G418抗性的阳性HeLa细胞克隆,Genomic-PCR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细胞培养上清进行蛋白G琼脂糖凝胶免疫沉淀,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建株的HeLa细胞可以通过分泌途径产生Immuno-tBid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核染色结果显示,分泌Immuno-tBid蛋白的HeLa细胞呈标准的S型曲线生长,形态正常.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的Immuno-tBid基因,建株的HeLa细胞可以通过分泌途径产生Immuno-tBid蛋白.

  • 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钱晓萍;刘宝瑞;胡静;邹玺;邹征云;胡文静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环磷酰胺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Ⅱ作为对照,分别采用MTT法、三维血管模型、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对体外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增殖、迁移和体内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40μl/ml参麦注射液和0.4mg/ml环磷酰胺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8%、11.2%,联合应用为39.1%;而对HepG Ⅱ增殖的抑制率仅分别为1.2%、3.6%,联合应用为11.8%;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抑制出芽的作用,联合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结论: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μl/ml)、环磷酰胺(0.4mg/ml):在体内外具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而对肝癌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在体外具有抑制血管增殖和迁移的协同作用和体内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协同作用.

  • 养阴抗毒胶囊Ⅱ对放射损伤大鼠防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儒;梁军;侯颖;朱少军;史恒军

    目的:研究养阴抗毒胶囊Ⅱ对重度造血型放射损伤大鼠的防护作用.方法:以6GyX射线照射30只SD大鼠造成重度造血型放射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照射对照组(B组);照射中药组(C组).外周血红、白细胞计数;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骨髓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的WBC、T-AOC、Cat、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MDA水平下降(P<0.01);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增大,具有显著差异(P<0.01).光镜下B组大鼠骨髓切片可见满视野大量脂肪细胞,细胞肿胀变性,细胞间联系不清,细胞核固缩、浓染;C组可见少量细胞变性.结论:养阴抗毒胶囊Ⅱ对辐射损伤大鼠具有防护效应.

  • 蟾蜍毒素的部分分离纯化及其抗白血病作用

    作者:金波;刘云鹏;朱志图;石晶;刘静;张凌云

    目的:研究蟾酥不同成分对白血病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硅胶层析法部分纯化蟾蜍皮脂腺分泌物的提取物;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部分纯化物的组分;苔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硅胶层析部分纯化,制备了4种混合物,其中乙醇提取物中含有6种组分,可能含有蟾蜍灵.4种混合物均可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其中3种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单用蟾蜍灵.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4种混合物均可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不引起细胞周期阻滞.结论:蟾蜍皮脂腺分泌物的部分纯化物可能通过诱导不伴有细胞周期阻滞的凋亡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参与三氧化二砷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凋亡

    作者:郑天虎;郭庆杰;王福梅;刘兴汉;赵世光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在三氧化二砷诱导的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中的作用,为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胶质瘤奠定基础.方法:50μmol/L三氧化二砷作用U251细胞,不同时间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半定量PCR检测ERK1/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1/2蛋白表达;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转染ERK1/2上游激酶MEK1,应用ERK1/2激酶抑制剂U0126观察ERK1/2通路在肿瘤凋亡及增殖中的作用;比色分析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明显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增加ERK1/2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阻断ERK1/2信号通路后胶质瘤细胞凋亡受到抑制,Caspase-3活性下降.结论:ERK1/2信号通路在三氧化二砷诱导的胶质瘤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莪术醇修饰的肿瘤疫苗抗MFC效应的研究

    作者:徐立春;边可君;卜平;许祥裕;周娟;刘志敏;孙振华;陈平

    目的:研究中药莪术提取的有效成分-莪术醇生物修饰构建的肿瘤细胞疫苗对荷瘤(MFC)小鼠的免疫功能变化及治疗效应.方法: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修饰构建瘤苗,观察莪术醇-MFC细胞瘤苗体外激活脾淋巴细胞的能力,体内成瘤性变化及作为瘤苗对荷瘤胃癌的小鼠治疗作用.结果:莪术醇-MFC细胞瘤苗在体外能有效诱导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和特异性CTL活性的产生,体内的成瘤能力明显下降,免疫接种瘤苗后对荷瘤鼠胃癌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莪术醇修饰的肿瘤细胞瘤苗能明显增强其免疫原性、对荷瘤胃癌小鼠有较好的治疗效应.

  • 胰岛素对人乳腺癌细胞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田春桃;焦顺昌;魏秀芳

    目的:探讨胰岛素能否促进人乳腺癌细胞增殖.方法:将胰岛素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543),运用四氮唑盐,直接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等方法观察胰岛素对MDA-MB-543细胞株活力,细胞总数,细胞周期等的影响.结果:胰岛素(0.5~16mu/ml,8~18小时)使MDA-MB-543细胞株活力,细胞总数增加,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流式检测证实胰岛素(7.5mu/ml)使S期细胞增多.结论:在体外,胰岛素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543增殖.

  • 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张全胜

    目的:总结分析青年与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对96例胃癌病人进行分析,对比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①青年组多发于女性,老年多发于男性;②青年人以胃窦部多见,老年贲门部癌比例逐年增高;③青年人病理组织分化差,内镜下分型以Ⅱ、ⅱⅢ型多见老年组Ⅳ女子多于老年组;④病理类型青年组分化差的多于老年组.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预后较差,提高警惕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作者:何敬波;易铁男;张小灵;张凌云

    目的:研究草酸铂(L-OHP)与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CF)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FOLFOX4方案,即L-OHP100mg/m2,静脉滴入2h,d1;CF200mg,静脉滴入2h,d1.d2;注射后立即静脉推注氟尿嘧啶(5-Fu)400mg/m2,d1.d2;5-Fu600mg/m2持续静滴d1.d2;每2周重复,28天为1周期.2个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为37.5%,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感觉神经毒性为主,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53.1%,神经毒性发生率40.6%,无Ⅳ度毒副反应.结论:L-OHP、5-Fu、CF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能耐受.

  • 经皮穿刺碘油-EADM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

    作者:谢印法;谭学芬;吕晓春;杨波平;刘玉欣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碘油-表阿霉素EADM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在B超、CT引导下定位穿刺,注射碘油-EADM的混悬液,EADM 20mg~40mg,共4次.结果:12例患者完全缓解(CR)41.66%(5/12),部分缓解(PR)41.66%(5/12),稳定(SD)8.33%(1/12),进展(PD)8.33%(1/12),总有效率(CR+PR)83.33%.结论:经皮穿刺碘油-EADM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不失为临床可选用的治疗手段.

  • 得力生诱导直肠癌细胞凋亡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立武;杜建;黄铭涵;陈文列

    目的:观察复方中药针剂得力生对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经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术前应用得力生静脉滴注及生理盐水稀释保留灌肠,对照组26例仅应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肠.用药后两组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取新鲜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治疗组有17例便血、肛门坠胀感减轻,7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腹痛减轻,术后电镜观察标本可发现凋亡的癌细胞;对照组无上述改变.结论:复方中药得力生可诱导直肠癌细胞凋亡,术前尽早应用可提高疗效.

  •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治体会

    作者:宋茂力;邹小明;李刚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2003年~2004年我院收治23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CD34阳性20例(87.0%),CD117阳性20例(87.0%).结论:胃肠道间质肿瘤好发中老年人,常以腹痛和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呕血黑便为主要表现.肿瘤大小是判断良恶性重要指标之一.完整的局部切除或扩大切除是有效的手段.对无法切除或肿瘤残留者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 胃恶性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德巍;高英;杨大业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2005年间收治的9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胃恶性间质瘤患者多表现为反复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纤维胃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钡透、腹部CT检查有助于手术前诊断.本组患者肿瘤大直径为5.5cm~21cm,平均为11.8cm,根治性手术7例、姑息性减瘤手术2例,根治性手术患者中2例术后复发接受二次手术,4例无瘤生存5年以上,姑息性手术2例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9例(100%)、CD34阳性7例(77.8%)、Vimentin阳性7例(77.8%)S-100阳性5例(55.6%),Actin阳性4例(44.5%).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可确诊胃恶性间质瘤,根治性手术减少手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

  • 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建春;董卫平;蒋民军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病检证实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结论:血尿、高血压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及膀胱镜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 近侧胃癌胃裸区受侵及淋巴结转移的手术前判断及临床价值

    作者:王跃生

    目的:研究近侧胃癌(PGC)侵犯胃裸区(GBA)的术前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PGC病人的CT、B超及病理等临床资料,并经手术证实是PGC侵犯GBA,观察其术前影像特征,分析其解剖基础.结果:37例CT及B超表现为肿瘤侵犯GBA内可见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融合成团,左膈肌脚或胃膈韧带不规则增厚并与肿瘤分界不清.结论:PGC侵犯GBA术前能够作出正确判断对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及术中癌灶的完整切除、相关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改善PGC的预后.

    关键词: 近侧 胃癌 胃裸区 预后
  • 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及结直肠癌的疗效

    作者:李勇;黄瑞文;李绮云;陈思现

    目的:观察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及结直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草酸铂(OXA)140mg/m2,静滴2h,第1天;亚叶酸钙(LV)150mg/m2,静滴后续5-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脉持续输注24h,第1至第5天,为一周期,3周后重复.经4周期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本组46例,CR3例(6.5%),PR21例(45.7%),SD14(30.4%),PD8例(17.4%);RR52.2%(24/46),其中初治55.6%(19/36),复治40%(4/10).不良反应为3或4度的12例,其中白细胞减少9例(19.6%),血小板减少3例(6.5%).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及结直肠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且安全.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罗宏;周宏;李元;王传麟;刘南;朱葆捷;毛林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7例采用TURBT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86个月,平均26.4个月.手术参照根治性TURBT手术原则,切除深度均达肌层或膀胱壁外脂肪层.结果:复发12例,总复发率44.4%(12/27).死亡11例,死亡率41%(11/27)(其中3例死亡原因非膀胱肿瘤所致).肿瘤复发后再次行TURBT者22例次,多的病例达8次.结论:对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膀胱全切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可施行TURBT,以达到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TEP1,CDK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晓波;谭建明;陈坚

    目的:研究TEP1和CDK4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0例正常膀胱粘膜及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标本中的TEP1,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TEP1和CDK4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在正常膀胱粘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同临床分期间TEP1和CDK4表达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间TEP1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CDK4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EP1和CDK4蛋白的表达无相关(r=-0.3394,P>0.05).结论:TEP1表达缺失及CDK4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TEP1,CDK4蛋白可成为反映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估计的参考指标.

  • 胃癌组织p53、p63、p7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伍楚蓉;黄红东;JIANG Hai-xing;姜海行

    目的:探讨p53、p63、p7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57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胃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的p53、p63、p73蛋白表达,同时用Tunel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胃癌组织p53、p63、p7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胃癌旁组织(P<0.05);低、未分化型腺癌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型腺癌(P<0.05);有淋巴转移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p53、p63、p73高表达的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减少,早期胃癌凋亡低于晚期胃癌(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p63、p73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延缓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机制障碍可能是胃癌增生失控的基础.

    关键词: 胃癌 P53 P63 p73 凋亡
  • 希罗达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武兵;杨文;古伟光;伍楚蓉;罗海涛

    目的:国内外推荐希罗达为晚期或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一线用药.本研究探讨希罗达在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服用希罗达每日1500mg/m2,分2次口服,服用14d,停药7d,每21天为一个疗程,至少服用2个疗程以上.对照组:16例采用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3.3%、0;临床获益率为53.3%、0;肿瘤缩小率为40.0%、0;甲胎蛋白(AFP)下降率为45.5%、12.5%;中位生存期为9.6月、4.7月,P均<0.05.服用希罗达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腹泻、骨髓抑制及转氨酶增高.结论:希罗达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优于支持治疗.

  • 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刚;何三虎;白岫峰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灌注化疗影响插管成功率、导管保留时间的因素及保留导管失败的原因.方法:对143例上颌骨区恶性肿瘤行颞浅动脉逆行插管化疗其中32例,采用了双侧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累计插管175侧.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在143例中,74例(其中双侧17例)仅行一周期化疗即拔除导管,51例随后行手术治疗,23例放弃治疗.其余69例(其中双侧15例)坚持动脉灌注化疗直至动脉导管不能再使用.在69例中,导管保留短31天,长78天,平均49天.共11例患者完成了第3周期动脉灌注化疗.导管保留失败的主要原因是:①输注液体沿导管与血管壁之间外渗至组织间或切口外;②输注阻力增加,液体无法输入;③导管前端阻力增加,推注液体时导管部分或全部脱出;④导管封闭不严或导管内回血未及时处理,导致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切口选择、血管迂曲、血管分支、血管痉挛是影响插管成功率的重要因素.100u/ml浓度的肝素盐水,每6小时1次冲管,及时处理导管内回血、活血化淤药物及激素的应用是延长导管保留时间的重要因素.化疗药物化学性刺激引起血管闭锁是保留导管失败的主要原因.

  • 咽喉部软骨样脊索瘤(附2例报告)

    作者:刘晖;许珉;吴保俊;马伟军;员勇刚

    目的:探讨咽喉部软骨样脊索瘤的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分析两例咽喉部软骨样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两例分别随访8月和1年均无复发.1例侵及环状软骨,行气管切开术.结论:咽喉部软骨样脊索瘤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彻底切除肿瘤是治疗关键.

    关键词: 软骨样脊索瘤 咽喉
  • 胸骨后甲状腺肿物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施友元;林秀安;黄加兴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物手术切除的入路及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5年来外科治疗的全部患者共46例的资料.结果: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4例占73.9%;甲状腺腺瘤4例占8.7%,甲状腺恶性肿瘤8例占17.4%.通过颈部入路手术切除的占91.3%(42/46),胸骨正中劈开切除的占4.4%(2/46),颈前切口加开胸切除的占4.4%(2/46).良性甲状腺肿物大都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入路,按甲状腺切除的方法给予处理.其中2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在胸外科行胸骨正中劈开入路,胸骨后甲状腺乳头状癌,大都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部分与纵隔大血管关系密切者加胸骨正中纵切口,行肿瘤姑息切除加气管切开术.46例患者中,10例(21.7%)出现并发症;5例(10.8%)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出血4例(8.6%);气胸1例.结论:颈部低领式切口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理想入路,由于颈部入路相对并发症少、损伤小、建议对良性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物和部分恶性肿物行颈部低领式切口手术.

  • 鼻咽癌放疗近期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高力英;王小虎;赵林;张秋宁;张春林;任锦霞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76例经病理证实的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初治患者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体积、放疗结束时残留肿瘤体积、原发肿瘤大截面积、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与放疗50Gy时肿瘤退缩率(V50/V0、S50/S0)的关系.通过对原发肿瘤体积(V0)、50Gy肿瘤退缩率(V50/V0)、放疗结束时残留肿瘤体积(V70)进行均数统计分析,并对以上因素和放疗50Gy残留肿瘤体积(V50)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随T分期渐晚,肿瘤原发体积增大,T4期肿瘤退缩未达PR.肿瘤病理类型中未分化癌原发肿瘤体积大,腺样囊性癌体积小,但V50/V0中高分化鳞癌、腺样囊性癌未达PR,分别为(0.68、0.55),显示肿瘤病理类型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P=0.000),V50/V0(体积退缩率)与S50/S0(大截面积退缩率)在反映肿瘤近期疗效时,密切相关,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50Gy时肿瘤退缩率是评价近期疗效的较可靠指标,可部分反映肿瘤放射敏感性.肿瘤大体积退缩率与肿瘤大截面积退缩率均可作为评价近期疗效的指标.

  • 肿瘤相关物质群水平对鼻咽癌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高娟;刘陶文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对鼻咽癌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71例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及42例健康人的血清TSGF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x)±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8.7±14.1)U/ml vs(59.1±3.6)U/ml,P<0.01];肿瘤转移患者血清TSGF水平高于局部复发组[(72.0±14.6)U/ml vs(64.7±12.6)U/ml,P<0.05],尤其是骨转移癌患者;以64U/ml为临界值时,TSGF检测复发转移癌的敏感性为70.4%(50/71)、特异性为95.2%(40/42).结论:血清TSGF水平对鼻咽癌的监测具有高度敏感性、高度特异性,是监测其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

  •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von Hippel-Lindau病(附2例家系报告)

    作者:施辉;江伟;周辉;孙维晔;马逵;陈覃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von Hippel-Lindau病(VHL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6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7例VHLd患者进行CT、MRI、检查和手术治疗,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7例患者均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织细胞瘤,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瘤、肾囊肿等.4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显微手术全切除6例,痊愈出院;次全切除1例,术后1月死亡.结论:MRI增强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VHLd的检查极其敏感,手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应长期随访,并防止遗漏颅外病变.

  •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趋势及术式选择

    作者:余迅;李树业;赵华;赵继元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0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01例患者中除失访13例外,余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84.8%.在随访期内,术后颈部复发率为3.59%.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不恒定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采用合理的区域清扫术对减少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 人乳头瘤状病毒DNA载量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作者:万磊;李隆玉;张燕玲;汪灿花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的载量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病例来自我院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的住院病人,收集其子宫颈脱落细胞,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病毒载量由样本的相对光单位(RLU)与标准阳性对照(PC)之比(RLU/PC)来衡量,按照log10RLU/PC分为阴性(0)、低度载量(0~1.14)、中度载量(1.15~2.28)和高度载量(2.29~3.44).子宫颈病变按照病理诊断分为正常、CIN1、CIN2和CIN3.采用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与子宫内瘤变(CIN)的关系.结果:98.0%(50/51)的CIN3、93.3%(28/30)的CIN2、72.2%(13/18)的CIN1、50%(161/322)的正常组HR-HPV DNA检测阳性,各组阳性对象的中位log10RLU/PC分别为2.18、1.59、1.49和1.47.从低度病毒载量与CIN1的相对危险度(OR)为1.7(0.5~7.2)至高度病毒载量与CIN3的OR值为88.6(11.6~676.7),显示出感染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子宫颈HR-HPV病毒载量是影响子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 PTEN,Bcl-2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李海;刘琴;冯一中

    目的:研究PTEN、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Bcl-2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8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Bcl-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子宫内膜腺癌中Bcl-2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PYEN和Bcl-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它们的检测可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预后的判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 胃肠外营养在胃肠癌肿术后围化疗期的应用

    作者:鲁会侠;岳媛;孙晓茹

    目的:探讨胃肠外营养在胃肠癌术后围化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胃癌、结肠癌术后病人采用自身前后交叉对比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化疗者,另一组在接受化疗的同时给予胃肠外营养.结果:胃肠外营养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病人如期接受化疗.结论:胃肠癌术后围化疗期给予胃肠外营养是必要的.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后脑脊液鼻漏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冯桂萍;冯春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是近代神经外科的一项常用技术,它较经颅手术安全、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脑脊液鼻漏仍是本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轻者可使病程延期,重者可引发颅内感染,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本院自1997年9月~2005年12月经蝶垂体瘤切除术8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2例.护理体会如下.

  • 循证护理在肿瘤疼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文艳;杨志华;亓芳迎;陈广育;杨茹;李涛;宋娟荣

    用循证护理方法对20例癌痛患者进行护理实践,综合评价.其中95%的患者疼痛得到完全缓解.

  • 射频透热综合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护理

    作者:黄颖;刘文超

    肿瘤热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的又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手段.近年来,许多热疗方法开始用于恶性实体瘤的治疗,其中射频透热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1].热疗在肿瘤治疗中有明显增敏效果,热疗联合化疗能明显增加肿瘤的缓解率与治愈率.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18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进行射频透热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心理干预对癌症化放疗病人焦虑的影响

    作者:李文兰;王艳丽

    46例肿瘤放化疗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在入院后和放化疗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放化疗前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后,焦虑总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系统正确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焦虑情绪.

  • 大剂量化疗治疗结合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5例实体瘤患者的护理

    作者:廖建鄂;谷小燕;汤艳兰

    对5例实体瘤病人实行大剂量化疗结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移植中做好预处理及干细胞回输的护理,移植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使患者很快重建造血与免疫功能.

  • 镇痛泵在妇科术后应用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连向群;黄爱玉;张风贞

    传统的术后止痛方法是根据病人的需要间断地皮下注射吗啡或肌肉注射强痛定,这种被动的镇痛效果难以收到满意效果.镇痛泵(PCA)是一种全新的术后镇痛方法,具有使用简便,镇痛效果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将其在妇科术后应用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 得力生注射液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

    作者:宋爱英;高磊;姚家琪;毕俊芳;高晋生

    目的:对比观察得力生注射液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中药组:得力生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21天,休息1周,再继续21天.化疗组:盖诺25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快速),第1,8天,DDP(顺铂)50 mg/m2静脉滴注,第2~3天,28天重复完成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71例可评价疗效,近期疗效和临床获益率两组相近,无显著差异.症状缓解方面(咳嗽、咳痰、胸痛、乏力),中药组分别为70%、60.6%、100%、83.3%,化疗组分别为62%、48.4%、43.3%、8.5%.KPS评分,中药组治疗前后分别为71.3和82.6,化疗组分别为72.0和70.9.毒副反应方面,Ⅲ-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在中药组均为0,化疗组分别为11.43%、2.86%、5.71%.结论:得力生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大致相似,得力生在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NP方案组,毒副反应低于NP组.

  • 扶正解毒方药联合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疗效观察

    作者:王莉珍;张红卫;沈晓燕;胡艳;孙行家;黄燕莉;高红芳;周维;施倩;陆菲菲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中药与微波凝固联合治疗肝癌的增效解毒作用.方法:设治疗组21例:采用扶正解毒中药内服、参麦针、清开灵针剂静滴,配合微波对肝肿块凝固治疗;对照组20例:在微波对肝肿块凝固治疗基础上,配用肌苷保肝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症、KPS评分、肿瘤标志物、肝功能、血常规、瘤灶变化、生存期等.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有效率75.21%,KPS评分提高率23.1%,高于对照组的52.79%和7.01%(P<0.05).治疗组在降低r-GT,AKP,转氨酶和胆红素方面疗效比对照组好;在降低AFP和CEA方面两组相似且疗效显著,升高血浆白蛋白两组均无明显效果.治疗后两组血象均有改善,治疗组更明显.两组肿块缩小率(20.5%比20%)和1、2年生存率(38.1%,23.8%,比50.0%,1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解毒中药联合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可以起到明显的增效解毒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得力生注射液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巫正伟;李高峰

    目的:观察得力生注射液与TP方案化疗联合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得力生注射液+TP方案治疗,对照组用TP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0%,对照组有效率为56%,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增强者占66%,对照组增加者占40%,治疗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P<0.05).消化道反应治疗组Ⅰ、Ⅱ、Ⅲ度占80%(24/30),对照组占50%(15/3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对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化疗副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较好作用.

  • 残胃癌伴直肠囊样积气症1例

    作者:柯传庆;李春安;李婷婷

    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2003年7月底因上腹部烧灼样不适诊断为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为低分化腺癌,术后半年内正规化疗6周期.

  • 宫颈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

    作者:胡小青;李隆玉;罗兵;吴云燕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32岁,已婚,因阴道排液1个月入院.患者近1个月来出现阴道排液,色黄,量中,近3~4天阴道出血,鲜红,少于月经量,不伴腹痛等,门诊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逐以"宫颈癌"收入院.

  • 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军;侯立朝;熊利泽;陈绍洋;王强;朱萧玲;胡文能;计根林;陈敏;王雅丽

    目的:研究多巴胺用于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病情相近、病因相同、年龄相仿的原则选择1998年以来在我科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分为3组:其中A组23例,B组23例,C组22例,3组多巴胺大泵注速率依次为(1~5)μg·kg-1·min-1、(6~9)μg·kg-1·min-1、(10~15)μg·kg-1·min-1.测定、记录所有患者MAP、HR、尿量、BUN、CRE、U-ALB和Uβ2-MG定量及A-PACHE Ⅲ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均表现有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少尿,多数患者CRE、BUN、U-ALB、Uβ2-MG和APACHE Ⅲ评分高于正常值上限.经过抗休克治疗,所有患者的MAP、HR、尿量及BUN、CRE均恢复到正常范围(P<0.05或<0.01),U-ALB、Uβ2-MG定量及APACHEⅢ评分也有所恢复(P<0.01),但仍高于正常.结论: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应以恢复脏器血流灌注为首要目标,以容量复苏为主,必要时辅以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循环稳定.

  • 日本早期胃癌临床研究进展(一)

    作者:姚德茂;陈武科;Takashi Aikou

    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高的国家之一.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在日本,由于市民公开讲座的普及及推广,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及完善,消化道内视镜的普及及应用,对高危人群及易患人群的定期筛查,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达45%~55%.日本胃癌的临床外科治疗形成了明显的两大格局:即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外科治疗.胃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因素分析显示,贲门癌发病率增加,小的胃癌以局限型胃癌增加明显;相反,分化型胃癌、年青型胃癌有减少趋势,其年龄构成70岁以上高龄者约占发病率的30%~35%.

  • 人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

    作者:杨彤涛;张勇;李存孝;黄立军;马保安

    目的:研究surviv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4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urvivin抗体对上述患者的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标本中58例为阳性,总阳性率为78.4%.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骨肉瘤亚型无明显关系.但与Enneking外科分期有关,Ⅰ~ⅡA与ⅡB~Ⅲ之间,肿瘤survivin表达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survivin在骨肉瘤组织中有较高比例的表达,并与肿瘤的外科分期密切相关.

  • 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63例临床分析

    作者:范向辉;段玉龙;史中州;丁照黎;刘桂玲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63例97处骨转移灶采用6MV-X线放射治疗.A组DT36~50 GY/18~25次/28~33天;B组DT30~39 GY/10~13次/12~17天;C组DT30~40 GY/6~10次/10~22天.结果:全组总有效率95.8%,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96.9%、100%,各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放射治疗骨转移癌疼痛临床疗效肯定、迅速、安全、经济、方便,采用DT30~39 GY/10~13次/12~17天的放射治疗模式较为理想.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陈银霞;刘捷;马肖容;杨云;张王刚;何爱丽;田玮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M患者外周血CD3、CD4、CD8、B细胞、NK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初发期及进展期MM患者CD3细胞、CD4细胞、B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CD8细胞明显升高(P<0.01);除B细胞明显减少外,稳定期MM患者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正常;NK细胞的比例在初发期患者明显高于正常(P<0.01),稳定期患者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进展期患者显著低于正常(P<0.01).结论: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不同,细胞免疫调节与MM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 15例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邓志勇;李海;张阳;陈芳;丁敏;陈金珍

    目的:分析原发于胃粘膜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关系.方法:采用HE光镜诊断结合免疫酶标结果,回顾性分析15例胃原发性粘膜相关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分型.结果:本组恶性淋巴瘤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误诊时间为半个月~2年,平均2个月.其中B细胞肿瘤来源为80%(12/15),占同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预后虽较其他类型淋巴瘤好,但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论:免疫组化检测或基因表型分析在恶性淋巴瘤的分型及其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胃粘膜恶性淋巴瘤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