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HuR在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发;蔡忠林;梁梦天;李文娟;魏绪磐;周逢海

    人类胚胎致死异常视觉蛋白HuR属于RNA结合蛋白Hu家族中的一员.在过去的十几年中,HuR因其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癌症相关靶mRNA的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生成、侵袭、转移以及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uR的沉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本文就HuR在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能为临床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方向.

  • 白细胞介素3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文丽;姜汉国;曾超

    IL-32已发现9种mRNA剪接变异体以及4种主要蛋白亚型,作为新晋促炎细胞因子,IL-32与炎症的关系已逐步明确,但是与肿瘤之间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IL-32虽然有促癌和抑癌两种作用,但仍以促癌为主.因此,进一步研究IL-32各蛋白亚型与NK-κB的作用机制,探究促癌与抑癌作用转换的关键环节,有望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 乳腺癌预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荣国;田野;田振

    乳腺癌是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对预测乳腺肿瘤恶性程度、转移情况和复发情况,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乳腺癌预后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为有效预测乳腺癌预后状况提供了更多依据.本文将对乳腺癌预后分子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 胃肠间质瘤的基因分型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谢伟;王阁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常规化疗无效,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和靶向治疗.分子检测作为推荐的诊断标准化流程,还可以预示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甚至发生附加肿瘤的风险.本文对其基因型分型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NPM1与人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杰;王玉明;肖成;尹冶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以不成熟的髓细胞在骨髓中聚集和骨髓造血抑制为特征,针对AML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化疗,但对人体有很大的毒副反应.因此对AML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据大量的研究表明,NPM1的异常突变与AML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NPM1通过促进相关癌基因的表达和转化、相关染色体易位、异常的细胞质定位来促进AML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NPM1的异常表达与AML的相关染色体易位、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新研究作一综述.

  • 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癌的进展

    作者:张洪博;纪凤颖;张亚南;王正通;张莹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之一,目前诊断出胰腺癌的患者大多都错过了佳手术时机.胰腺癌的早期且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关键.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已成为胰腺癌诊断、肿瘤分期、治疗计划制定和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检查方式.然而,大约11%的胰腺导管腺癌在多层螺旋CT图像中由于病变和邻近胰腺实质之间密度差异仍出现漏诊情况.本文总结当前的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进展、限制及其它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临床应用.

  •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泌尿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高鑫;张淑芳

    CRISPR/Cas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nuclease 9)基因编辑技术是源于细菌和古细菌介导抵御外源性遗传物质入侵的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可以实现对基因组的定点修饰.相对于传统的基因编辑系统,该系统具有设计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和更加高效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包括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筛选肿瘤细胞耐药相关基因及肿瘤治疗等多方面.本文就CRISPR/Cas9在泌尿系统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CTC及ctDNA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赵赫;燕飞虎;唐洁冰;陶冀

    在近年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中,精准治疗已然兴起,其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及循环肿瘤脱氧核糖核酸(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作为“液体活检”,具有低创伤性,高可靠性,且能够根据检测到的基因变异情况来指导治疗方案、检测治疗结果,目前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并已展现出其突出的能力.本文将重点分析利用CTC及ctDNA来检测早期肺癌、预测治疗应答、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及疾病的复发和耐药机制的识别的研究.并探讨了ctDNA可以补充组织活检和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标志物.

  • 头颈部鳞癌合并同时性食管癌的临床特征

    作者:李思涵;陈智琴;何天宇;李光

    头颈部鳞癌合并同时性食管癌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双重癌.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鳞癌合并同时性食管癌的诊断率越来越高,但是有关头颈部鳞癌合并同时性食管癌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查阅头颈部鳞癌合并同时性食管癌的相关文献,对其发病因素、诊断、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作一综述.

  • 转移性循环肿瘤细胞的特征

    作者:李卫平;张百红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肿瘤转移的潜在种植者.这些引起肿瘤转移的CTCs具有干性、转化、簇群、亲器官性和变形等特征,终在靶器官形成转移灶.研究CTCs的特征可能揭开肿瘤转移的机制.

  • 术后辅助化疗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

    作者:李冉华;田野;杨桂学;曾涛;田大力

    目的:探讨术后辅助化疗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78例行肺癌根治术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研究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无瘤生存的影响;以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血管侵袭、脏层胸膜侵袭危险因素将患者进行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Ⅰb期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行术后辅助化疗组无瘤生存期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危险因素的分层分析显示:对于肿瘤分化程度低和肿瘤直径>4 cm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组与观察组的无瘤生存期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因素:肿瘤分化程度低(OR=23.983,P=O.005)、血管侵袭(OR=15.411,P =0.027) OR >1,为危险因素;术后辅助化疗(OR =0.040,P=0.007)OR<1,为保护因素.结论:对肿瘤分化程度低或肿瘤直径>4 cm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建议使用术后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是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可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概率.

  • 食管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作者:汪林宝;王英禹;李小飞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3 815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52(44~75)岁.食管中段癌15例,食管下段癌16例.所有患者均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仅有1例有镜下胃溃疡.所有患者均行左胸路径食管癌根治术.结果:其中26例保守治疗,治愈21例,死亡5例;5例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必须根据出血情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经保守治疗后出血量仍> 700 ml/d,颜色鲜红;胃管引流不通畅,胸胃显著膨胀;出血量大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者应及时尽早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 miR-27a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耐药的影响

    作者:杨海松;张萌萌;陈腾祥;徐澍;毛大华

    目的:探讨miR-27a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QRT-PCR检测TNBC细胞株及非TNBC细胞株中miR-27a及P-gp的差异表达;上调TNBC细胞中的miR-27a的表达,通过CCK8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同时收集TNBC患者化疗前后血液标本,将其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QRT-PCR检测患者血液标本中miR-27a及P-gp的表达,分析miR-27a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miR-27a在TNBC细胞株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非TNBC细胞株,上调TNBC细胞株中miR-27a的表达能够降低P-gp的表达,增加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此外TNBC组中miR-27a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非TNBC组中miR-27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miR-27a参与调节TNBC细胞耐药,miR-27a可作为评估乳腺癌化疗敏感性及临床预后的潜在靶基因.

  • 不同VATS切除术式对T1期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肺功能及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军;郭红霞

    目的:探讨VATS肺段和VATS肺叶切除术式对T1期NSCLC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肺功能及炎症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T1期NSCLC患者共13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65例)和肺段切除组(65例),分别采用VATS肺段和VATS肺叶切除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炎症反应实验室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肺叶切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肺段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肺叶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实验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VATS肺叶切除术式,VATS肺段切除术式治疗T1期NSCLC可有效加快病情康复进程,保护肺部通气功能,并有助于抑制术后全身炎症反应;而VATS肺叶切除术式则能够缩短手术用时,降低医源性创伤程度.

  • 食管癌患者术后自我饮食管理的质性研究

    作者:郝楠;康莉;张昊;朱琨

    目的:深入了解食管癌患者术后自我饮食管理中遇到的困扰,为有效制定术后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46名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访谈.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自我饮食管理中遇到的困扰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日常饮食受限,缺乏信息支持与治疗信心,社会功能减退.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饮食管理方面存在复杂的问题,术后指导需注重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饮食管理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ML4-ALK和EGFR共存突变的检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王惠宇;夏丹丹;王润洁;刘超英;许隽颖

    目的:检测无锡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和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亚型,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10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诊治的NSCLC患者病例资料188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EML4-ALK基因和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结果:在188例NSCLC患者中,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为9.0%.其中,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9% vs 5.8%,P=0.036),但阳性率与年龄(P=0.294)、远处转移(P =0.464)、病理类型(P=0.302)及吸烟史(P =0.096)无显著相关.纳入患者中184例同时完成EGFR突变检测,突变阳性率为39.1%.其中,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65.6% vs 25.0%,P<0.001),腺癌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 <0.001),无吸烟史患者高于有吸烟史患者(45.3%vs 28.4%,P=0.023),Ⅰ期(P=0.045)和瘤体直径≤5 cm(P =0.020)的患者突变阳性率亦偏高.但EGFR突变阳性率与年龄(P =0.853)、远处转移(P =0.921)无显著相关.184例同时检测EML4-ALK基因和EGFR基因的患者中,有3例为双突变阳性,发生率为1.63%.结论:无锡地区NSCLC的EML4-ALK融合基因、EGFR基因突变、共存突变的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与国内外报道相仿.EML4-ALK融合基因及EGFR基因突变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共存突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 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量与PD1单抗疗效关系的分析

    作者:齐晓光;祁春艳;王李杰;康馨丹;胡毅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突变量与PD1单抗疗效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PD1单抗免疫治疗肿瘤患者,筛选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入组患者须行基因突变检测,剔除其中合并EGFR、ALk等驱动基因突变患者;分析基因突变数量是否与免疫治疗疗效有关,同时分析对于是否带有基因突变,两组患者有效率、无进展生存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带有非驱动基因突变,对于应用PD1单抗免疫治疗疗效,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带有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因突变数量与PD1免疫治疗疗效关系,结果提示,多基因突变患者疗效(有效率50%)有优于单基因突变患者疗效(有效率29%)的趋势,但统计分析显示,多基因突变患者疗效并不优于单基因突变患者,且未见统计学差异(P=0.576).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有多基因突变患者的疗效有优于单基因突变患者疗效的趋势,或许更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但结果有待进一步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证实.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胡煜;信涛

    目的:探索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5年03月到2017年0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138例病例资料,总结其诊断准确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成功获取138例患者组织标本,其中130例获得明确诊断,定性诊断率94.2% (130/138),一次活检阳性率81.9%(113/138);二次活检阳性率76.5%(13/17);三次活检阳性率100%(4/4).并发症发生率为14.5%(20/138),其中胸膜反应1.4%(2/138)、气胸3.6%(5/138)、小咳血8.0%(11/138)、针道渗血1.4%(2/138).所有并发症均经临床观察和对症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价值高,适用于肺部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创伤性小、确诊率高、安全性较好的方法.

  • 沉默ACY-1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作者:郭魁元;罗昭峰;郭晓磊;姚坤厚

    目的:初步探索氨基酰化酶1(ACY-1)与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小干扰RNA(siRNA)技术沉默结直肠癌细胞中ACY-1基因的表达,转染至SW480细胞中,分为对照组、si-NC组、si-ACY-1组,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MTT)实验检测干扰ACY-1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Western Blot检测Ki-67、Caspase-3、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蛋白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ACY-1组细胞中ACY-1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ACY-1表达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和Ki-67蛋白水平,促进其凋亡(P<0.05),增加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si-ACY-1组细胞中β-catenin、c-Myc、Cyclin D1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沉默ACY-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诱导其凋亡,其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的激活有关,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FTY720对耐顺铂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洋;陈明伟;胡婷华;周红;任徽;杨岚

    目的:检测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对耐顺铂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检测耐顺铂A549细胞株在FTY720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15 μmol/L和20 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 h和48 h)后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5μmol/L、10 μmol/L和20 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h和48 h)后耐顺铂A54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耐顺铂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程度和促进凋亡的程度均与FTY720呈时间依赖及剂量依赖性.结论:FTY720以时间依赖及剂量依赖模式对耐顺铂A549细胞呈现出抑增殖及促凋亡作用.

  •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刚;向小龙;刘莹;种铁;王子明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人肾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人肾癌细胞系中eIF4E和phospho-eIF4E蛋白的表达水平.siRNA转染肾癌细胞敲除eIF4E,检测肾癌细胞生长.Western blot法检测雷帕霉素处理过的肾癌细胞中phospho-eIF4E和Akt的表达.结果:在肾癌细胞系中786-0、769-P和OS-RC-2中,eIF4E和phospho-eIF4E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人肾细胞系组(P<0.05).敲除肾癌细胞eIF4E基因可抑制肾癌细胞的生长.雷帕霉素处理过的肾癌细胞phospho-eIF4E和Akt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eIF4E和phospho-eIF4E在肾癌细胞中高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生长,与肾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 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转染对卵巢癌细胞中HER2/neu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娟娟;齐跃;郝莹莹;林蓓

    目的:探讨α1,2-岩藻糖转移酶(α1,2-fucosyltransferase,FUT1)基因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中HER2/neu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Real time 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中HER2/neu在基因、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和磷酸化情况,利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HER2/neu蛋白上是否有Lewis(y)结构.结果: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转染后细胞中HER2/neu mRNA表达明显增高.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共沉淀结合Western blot检测到转染后卵巢癌细胞中HER2/neu蛋白和Lewis(y)抗原的表达均较转染前显著增加,HER2/neu蛋白上有Lewis(y)抗原结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基因转染后HER2/neu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结论:Lewis(y)抗原是HER2/neu结构上的一部分,其表达增加不但促进卵巢癌细胞中HER2/neu的表达,还激活了HER2/neu受体酪氨酸激酶.

  • 全氟己烷脂质体纳米粒在超声造影方面价值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鹏;汪洋;朱斌

    目的:研究并评价基于全氟己烷的新型纳米超声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本实验首先设计并成功制备了一种全新的全氟己烷(PFH)-光敏剂(IR780)脂质体纳米粒[LIP(PFH+ IR780)].该纳米粒可在近红外光激发下,由IR780产热升温,触发PFH气化产生大量微泡.对LIP(PFH+ IR780)进行粒径测定、光镜成像,明确性质.并在体外及体内对该纳米粒子进行超声成像,验证LIP(PFH+ IR780)的超声增强效果.结果:通过体外表征,证实该纳米粒粒径为250 nm左右.经过体外超声实验发现,LIP(PFH+ IR780)较对照组使得超声回声明显增强.荷瘤小鼠体内实验发现,LIP(PFH+ IR780)可以有效蓄积在肿瘤部位,并且同样使得超声图像得到显著增强.结论:LIP(PFH+ IR780)纳米粒子在超声造影成像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pAKT在恩度诱导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张世军;李里;金英华;申维喜;姜秋颖;韩楠楠;于静;高雨歌

    目的:检测经不同浓度的恩度处理后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453中pAKT的表达量,初步探讨pAKT在恩度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体外培养MDA-MB-453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μg/ml、200μg/ml、400 μg/ml、800 μg/ml的恩度处理细胞24h,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浓度恩度处理后细胞的pAKT表达量.结果:随恩度浓度增加,细胞中pAKT表达量逐渐下降.与0μg/ml恩度组相比,200 pg/ml组与之无统计学差异(P=0.306),400μg/ml和800 μg/ml组与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400 μg/ml组与800μg/m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91).结论:pAKT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介导恩度诱导的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凋亡.

  • 奥希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对人肺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洋;熊志成;孙鑫;马洁韬;孙丽;张树玲;孙婧;张晓诺;韩琤波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初步探究奥希替尼联合两种不同机制的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肺腺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肺腺癌细胞PC-9(E19 del)和H1975(E21 L858R/E20 T790M),CCK-8法检测奥希替尼及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处理肺腺癌细胞48 h后的抑瘤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9和H1975肺腺癌细胞对奥希替尼敏感且呈剂量依赖性.奥希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较同等浓度的单药奥希替尼可增加对PC-9和H1975细胞株的抑瘤率(P<0.05).低浓度奥希替尼联合高浓度阿帕替尼(1 000 nmol/L)的抑制作用与高浓度奥希替尼相当(P>0.05).随着联合的阿帕替尼浓度的升高,对PC-9和H1975细胞抑瘤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不同处理因素对PC-9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H1975细胞(P<0.01).随着奥希替尼浓度的上升,p-EGFR、p-AKT、p-ERK磷酸化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会进一步增强对EGFR敏感突变或T790M突变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奥希替尼与阿帕替尼联合使用具有很强的抑瘤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奥希替尼单药或与抗血管形成药联合作用可能是进一步下调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活化.

  • CD44v6通过Akt信号通路调节胶质瘤细胞生长

    作者:胡军;程妮;钟占强;冯华;周建军

    目的:探讨CD44v6对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A172细胞中CD44v6表达情况及其表达部位.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172细胞中CD44v6以及siR-NA下调CD44v6表达的情况,MTT检测CD44v6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nnexin Ⅴ-FITC/PI染色检测CD44v6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Akt水平.结果:A172细胞表达CD44v6,表达部位在细胞膜.siRNA下调CD44v6表达后,细胞生长显著减缓,细胞凋亡增加.CD44v6配体-骨桥蛋白促进A172细胞Akt的磷酸化,下调CD44v6表达后,骨桥蛋白的这种效应被显著抑制.进一步,骨桥蛋白促进A172细胞生长,下调CD44v6表达后,骨桥蛋白促进A172细胞生长的效应消失.结论:CD44v6增加A172细胞活力,抵抗细胞凋亡,其促进细胞内Akt的磷酸化是其中的一个机制.

    关键词: 胶质瘤 CD44V6 AKT
  • 抑制热休克蛋白90活性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和相关机制

    作者:万幼峰;刘涛;郭春华;王静;刘蕾

    目的: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90 (heat shock protein 90 beta,Hsp90β3)的活性,检测其对HepG2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使用已知的Hsp90抑制剂Ganetespib靶向抑制Hsp90β蛋白活性,检测Hsp90β抑制后细胞内Akt介导的细胞迁移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RT-PCR实验检测Ganetespib对MMP-9及COX-2基因的调节作用;划痕实验检测抑制Hsp90β活性对细胞浸润侵袭作用的影响.结果:Ganetespib对Hsp90的表达量影响较小(P>0.05),但能有效降低Akt的磷酸化程度,且该程度与Ganetespib用量呈正相关(P<0.01);对Akt/NF-κB信号通路检测发现Ganetespib能显著降低IκB的磷酸化水平,进而阻止NF-κB入核发挥转录作用;此外,RT-PCR检测显示受Ganetespib的影响,NF-κB的下游转录基因MMP-9及COX-2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MMP-9下降(42.7±3.7)%,P<0.01;COX-2下降(45.3±5.2)%,P<0.01];划痕实验表明,HepG2细胞的迁移率受Ganetespib的影响,与其剂量呈正相关.结论:Hsp90β对HepG2细胞迁移活性有重要的影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Akt/IKK介导的NF-κB转录活性实现的.

    关键词: Hsp90 AKT 细胞迁移
  • Sirt3对肝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作者:贾皑;张璐;任莉;范修德;秦洁

    目的:探讨线粒体去乙酰化酶Sirt3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Sirt3载体,利用腺病毒感染方法建立Sirt3过表达的肝癌细胞(AdEasy-Sirt3),并设置相应对照(AdEasy-EGFP).采用PCR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别鉴定病毒载体构建以及病毒感染后Sirt3蛋白过表达效果.采用EdU增殖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观察评价Sirt3对肝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作用.结果:Sirt3腺病毒载体以及Sirt3蛋白过表达的肝癌细胞构建成功;与对照Ad-EGFP相比,Ad-Sirt3腺病毒感染的肝癌细胞增殖速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EGFP组与Ad-Sirt3组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表达Sirt3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LF与HLE细胞株)增殖和侵袭,提示Sirt3可能是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左、右半结肠癌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曹云;李烜;史碧霄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左、右半结肠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58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脾曲为界分为左、右半结肠,A组:左半结肠癌27例,B组:右半结肠癌31例,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A组CR0例,PR 17例,SD5例,PD5例;B组CR 0例,PR 10例,SD 10例,PD 11例.A组和B组的RR、DCR分别为63.0%vs 32.3%、81.5% vs 64.5%.长期疗效:A组和B组PFS分别为8.9个月vs 6.0个月(P<0.05);A组的中位TTP为13个月,明显高于B组的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B组较A组发生血细胞下降、腹泻发生更为多见,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FOX4方案在治疗晚期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左半结肠癌较右半结肠癌的整体疗效更为明显,但仍须大量样本进行验证.

  •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Bmi-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柯金;周水阳;包维莺;范燕琴;陆翠;朱锐锋;王恒石;刘媛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Bmi-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癌旁和正常组织中CD133、Bmi-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病理分级、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Bm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 (30/60)和73.33% (44/60),显著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1);CD13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Bmi-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相关(P<0.01),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CD133和Bmi-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CD133+肿瘤细胞,即肿瘤干细胞;CD133+肿瘤细胞和Bmi-1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Bmi-1表达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结肠癌患者血清fibulin-3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杨洋;陆雄;李华;马蓉

    目的:比较结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fibulin-3水平,研究血清fibulin-3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结肠癌患者[平均年龄(58.99±5.47)岁,男性42例]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57.75 ±6.01)岁,男性27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fibulin-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术前结肠癌患者的血清fibulin-3水平(35.91±27.14)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96.61±45.52) ng/ml(P<0.001).血清fibulin-3水平随患者的肿瘤程度(淋巴血管侵袭、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减轻明显降低(P<0.001),从T1到T4期肿瘤fibulin-3血清水平显著减少(P<0.001).血清fibulin-3水平和肿瘤的大小、T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淋巴血管侵袭显著相关(P<0.01).结论:fibulin-3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且与结肠癌的肿瘤程度显著相关,fibulin-3的下降可作为晚期结肠癌的标记.

  • 肝、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涛;郭启振

    目的:探讨肝、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诊疗过程及其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肝、肾多中心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结果:本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切口痊愈出院,随访三个月未见进展.结论:肝、肾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同时存在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初诊多以影像学检查为主,确诊依靠病理.治疗尚存争议,预后较好.

  • sCD44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唾液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

    作者:李想;穆森;王艳;张梅兮;张瑞敏

    目的:比较口腔扁平苔藓(OLP)(网纹型和糜烂型)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和唾液中的sCD44表达水平.方法:收集23例健康对照者、46例OLP患者(23例网纹型和23例糜烂型)及23例OSCC患者的血清和唾液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的sCD44,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OLP组(网纹型和糜烂型)和OSCC组的血清中sCD44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中sCD44表达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是:健康对照组,网纹型OLP组,糜烂型OLP组,OSCC组,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中sCD44的表达水平,OSCC患者高于糜烂型OLP;糜烂型OLP高于网纹型OLP,其均高于健康人表达水平.血清中sCD44的表达水平,OLP和OSCC患者与健康人无差异.唾液中sCD44有望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相关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I治疗时间选择对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日信;李建芳;曾凤伟;谢良骏;程木华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I治疗时间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首次接受131I治疗的DTC患者329例.根据2013年国内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131I治疗剂量为30~200 mCi,131I治疗后6个月行疗效评估,疗效分为临床治愈、好转、稳定、进展.根据2015版ATA指南将131I治疗前患者分为中危、高危;按手术与131I治疗时间间隔分为四组:A组(<1个月)、B组(1~3个月)、C组(>3~6个月)、D组(>6 ~ 12个月).分析四组不同时间间隔的DTC患者疗效是否有差异.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数据.结果:各组中年龄及性别构成比等无显著性差异.中危DTC患者中不同时间间隔的四组疗效无差异(P =0.937).高危DTC患者中不同时间间隔的四组疗效有差异(P =0.017),D组的疗效差于其他各组,其余各组间疗效无差异.结论:中危DTC患者手术后12个月内行首次131I治疗时间间隔对疗效影响不大.高危DTC患者中时间间隔>6~12个月组的疗效较其他组差,建议高危DTC患者宜在手术后6个月内进行首次131I治疗.

  • 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许英艺;张雅雅;林智才;陈玉强

    目的:系统评价宫颈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表达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VIP和WangFang Data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有关OPN表达与宫颈癌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检索年时限截至2017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应用Stata1 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宫颈癌1 128例,对照组4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PN在宫颈癌组与对照组[OR=28.942,95% CI(19.363,43.260)]、高中分化组与低未分化组[OR=2.940,95% CI(2.086,4.145)]、FIGO分期Ⅰ期组与FIGO分期≥Ⅱ期组[OR =3.224,95% CI(2.181,4.768)]、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OR=4.978,95% CI(3.540,7.001)]、≤1/2肌层组与>1/2肌层组[OR=6.046,95% CI(2.848,12.833)]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PN的表达水平可能成为今后判断宫颈癌预后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复发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玲;钟世寿;李志斌

    目的:比较雷替曲塞联合顺铂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复发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复发宫颈癌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雷替曲塞2.5 ~3 mg/m2,第1天+顺铂25~30 mg/m2,第1~3天.对照组44例:多西他赛60 mg/m2第1天+顺铂25~30 mg/m2,第1~3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21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四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1.02%,对照组为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73.47%,对照组为4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有:乏力(63.27%)、恶心(59.18%)、贫血(46.94%)、白细胞下降(44.90%).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有:贫血(84.09%)、白细胞下降(75.00%)、脱发(47.73%)、恶心(40.91%).在发生Ⅲ-Ⅳ度不良反应中,治疗组主要为恶心(12.24%)和乏力(14.29%),对照组主要为骨髓抑制(20.46%)和恶心(13.64%).结论: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患者,取得比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更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不良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晚期或复发宫颈癌患者二线化疗的可选方案.

  • 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周红菊

    目的:探讨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316例子宫肌壁间平滑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年龄,体重指数,初潮年龄,绝经状态,手术方式,肌瘤数目及大小,术后病理.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共复发64/316例,复发率为20.25%.年龄,BMI,有无合并糖尿病,初潮年龄,肌瘤家族史,术后妊娠状态与肌瘤术后复发无显著关联(P值均大于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发肌瘤(风险比2.112),未绝经(风险比1.987),肌瘤大直径≥5 cm(风险比1.722),不典型肌瘤(风险比2.436),腹腔镜手术(风险比1.694)是肌瘤术后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于肌壁间平滑肌瘤而言,多发肌瘤,未绝经,肌瘤大直径≥5 cm,不典型肌瘤,腹腔镜手术是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进行术前评估复发风险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 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于婉;田力;曹翠平;陈欢欢;何平

    目的:了解NRS2002在预估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潜在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潜在的化疗不良事件的干预措施.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肿瘤内科就诊的149例老年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24h内完善NRS2002评分及相关病史采集,评估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结果:149例患者中,有营养不良风险(NRS2002评分≥3分)的老年肿瘤患者占43.6%,无营养风险占56.4%,其中年龄、肿瘤类别分布、化疗不良反应分级、WBC、Hb、Scr、UA及血清K+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分级与NRS2002评分呈正相关性,与WBC、Hb、SCr、UA及K+、Ca2+呈负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提示NRS2002评分的高低与老年肿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分级显著正相关,而SCr则是一个负性预测因子.结论:NRS2002可准确预估老年肿瘤化疗患者面临的潜在化疗风险,早期纠正贫血或可缩小老年肿瘤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风险;肾功不全不再是化疗的绝对禁忌证.

  • 以颅骨侵犯为首发表现的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作者:张君霞;吴涛;汉英;白海;王存邦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分泌大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或)其多肽链亚片段(即M蛋白),进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的恶性肿瘤.MM在我国的发病率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是第二位血液系统常见的肿瘤[1,2].且近年来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男女比为3∶2.目前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临床观察与研究,可能与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病毒感染、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相关.MM在生物学及临床上都具有明显异质性,故其疗效及预后差异很大.一般进展性MM患者自然病程约6个月,常规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年,新药及干细胞移植后可延长至5年左右.根据多项研究表明,流式细胞术可较准确地区分正常和异常的浆细胞群,从而对MM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4].MM多以骨痛、肾功能损害为首发表现,以颅骨侵犯为首发临床表现的MM临床罕见.近期我科收治一例以颅骨侵犯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 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分型与骨髓细胞形态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白蕊;黄萱;李宏;王晓梅;白彬良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分型与骨髓细胞形态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NHL骨髓侵犯患者63例,进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与流式细胞(FCM)免疫分型检测,分析两种检测之间的联系.结果:按照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结果,63例NHL骨髓侵犯患者其中小细胞成熟细胞型40例(63.49%)、大细胞原始型患者6例(9.52%)、大细胞幼稚型10例(15.87%)以及组织细胞型7例(11.11%).FCM检测根据骨髓瘤细胞特异性抗原表达情况,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患者48例(76.19%)、T细胞淋巴瘤患者10例(15.87%)、NK细胞淋巴瘤患者4例(6.35%)以及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1例(1.59%).FCM诊断4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小细胞成熟细胞型37例(77.08%)、大细胞原始型4例(8.33%)、大细胞幼稚型5例(10.42%)、组织细胞型2例(4.17%);10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小细胞成熟细胞型3例(30.00%)、大细胞原始型2例(20.00%)、大细胞幼稚型1例(10.00%)、组织细胞型4例(40.00%);4例NK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均为大细胞幼稚型(100.00%);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为组织细胞型(100.00%).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分型与骨髓细胞形态学之间具有着一定的联系,二者联合运用,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并为临床提供相应的病理分型意见,值得临床推广.

  • AML1-ETO融合基因转阴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川;梁佩淇;刘卓刚;胡荣

    目的:探讨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治疗后融合基因转阴及转阴时间长短对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治疗的35例初诊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形态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35例患者男女比例1.33∶1,中位年龄为34岁(15 ~7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6(4~61)个月,诱导缓解率为82.9%,3个疗程或以上缓解占14.3%(n=5),始终未缓解占2.9%(n=1),复发率35.3% (n=12),复发中位时间12(6 ~20)个月.其中11例治疗后融合基因转阴,包括3个月内转阴占63.6%(n=7),大于3个月转阴占36.4%(n=4).单因素分析表明AML1-ETO融合基因转阴患者OS和PFS高,预后较好,AML1-ETO融合基因转阴时间长短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 =0.707).结论:AML1-ETO融合基因转阴的AML患者预后较好,AML1-ETO融合基因转阴时间长短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无明显影响.

  • 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

    作者:王云月;阮骊韬;黄洁;宋艳;党莹

    目的:探索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结节的超声造影图像.与病理结果对比,评价参数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比较超声造影参数成像诸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结节的组间差异,参数包括:定量参数Area、Intensity、AT(arrival time)、AT-SD(arrival time-standard deviation)及定性参数灌注方式、灌注均匀性.并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利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6%、63.4%、71.6%.年龄、定量参数Area及AT在乳腺结节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有一定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0、0.82.联合年龄、Area及AT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2.定量参数Intensity、AT-SD和定性参数灌注方式及灌注均匀性在乳腺结节良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成像技术是一种可用于观察乳腺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的成像工具,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梁可可;王怀涛;张小薄;周磊;许维雪;谭晓冬

    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超声及CT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及CT特点.结果:女性患者多于男性(57.1%vs42.9%);患者年龄较大,平均(69.4±11.4)岁;肿物多为单发,直径较大,平均(5.7±2.2)cm.12例患者术前于我院行超声检查,8例患者术前行CT检查(7例行平扫+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扫描).肿物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实性,可伴粗大钙化、坏死,且多伴有周围侵犯.超声下肿物回声多不均匀,呈中低混合回声或低回声,纵横比多小于1,且血流丰富.肿物实性部分平扫CT值平均(48.5±10.0)HU;动脉期轻中度强化,CT值平均(70.7±17.5)HU;静脉期进一步强化,CT值平均(87.1±15.3)HU;且均为不均匀强化.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多见于老年女性,多为单发实性、体积较大、形态不整、边界不清、伴周围侵犯,可伴粗大钙化、坏死;超声下呈不均匀低回声或中低回声、血流丰富、纵横比小于1;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

  • 638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沈剑;孙利国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肿瘤防治相对薄弱地区相应临床诊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诊疗的638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患者年份、年龄组、职业、病理类型和TNM分期等分布的差异.结果:不同时期的患者在不同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x2 =4.704,20.461,57.073,P<0.05).尚不能认为不同时期的患者在不同地区,不同诊断年龄,不同职业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x2=0.714,1.895,2.946,P>0.05).结论:前列腺癌近年来新发病例明显增加,应推进薄弱地区的前列腺癌健康教育和早诊早治工作,降低其发病率.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