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向敏;朱玲;刘馨;陈艳;王熙才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抗血管生成是一种癌策略,其目标是抗为活跃增殖的肿瘤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的新生血管。通过阻断新血管的生成抑制癌症的生长和转移。目前,确定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是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但近,一些非VEGF因子如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及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等也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强调有必要发展药物针对多种促血管生成途径。

  • VEGFA-VEGFR2相关信号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宏超;翟校枫

    血管生成贯穿恶性肿瘤发生的全过程,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而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主要受VEGFA与VEGFR2调控。本文总结归纳近年来肿瘤血管生成VEGFA-VEGFR2信号通路上的相关信号蛋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肿瘤自杀基因靶向治疗

    作者:蒋涛;赵培林

    自杀基因靶向疗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体内体外试验已经证明了自杀基因的肿瘤杀伤效应。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也证实HSV-tk/GCV,CD/5-FC等自杀基因系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然而在临床推广应用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基因靶向转移困难、基因转染效率较低、基因转移后的表达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基因杀伤效应较低且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均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本文将从自杀基因的种类、载体、作用机制、旁观者效应和临床发展前景,尤其是纳米粒载体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Rap 1 b在肿瘤中的功能及意义

    作者:胡芳;王裴;张明鑫

    Rap1是一种小的Ras样GTP酶,在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如增殖、分化、形态形成以及凋亡中起分子开关的作用。Rap1共有两种异构体,即Rap1 a和Rap1 b。Rap1 b缺失可以导致血管生成、内皮细胞迁移及增殖功能受损以及MAPK信号通路受阻。无论是血管发生、内皮迁移以及MAPK通路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Rap1 b在肿瘤中意义重大。本文就国内外对Rap1 b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Rap1 b 肿瘤 功能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作者:王伟霞;刘晓晴

    肺癌约占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的12%,为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发病人数的16%,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不仅发病占小细胞肺癌的2/3,且其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所以治疗倍受关注。现将其治疗现状和新进展进行综述。

  • 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方一;林原;唐泽耀

    索拉非尼(多吉美,Sorafenib)是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口服多激酶抑制剂。随着索拉非尼临床应用的发展,其抗癌机制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索拉非尼不仅能作用于 RAF/MEK/ERK通路、shp 1/STAT3相关通路、Wnt/β-catenin通路和内质网途径,还能影响相关基因和酶类,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索拉非尼治疗HCC 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脊柱转移瘤诊断与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思翔;Ashok Kumar Rai;支力强;郭池华;马巍

    脊柱转移瘤已成为日益严峻的临床问题。此类患者多属恶性肿瘤晚期,预期生存时间短,生活质量差,因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医疗技术和治疗理念的快速发展,脊柱转移瘤的诊断率已有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也有所改善。但具体治疗策略还是存在争议,这取决于多种因素。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针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分型系统用以帮助制定治疗策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已成为脊柱转移瘤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本文将回顾国内外对脊柱转移瘤诊断和外科治疗策略的新进展。

  • 肿瘤浸润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丽倩;郑淑芳

    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下,基因调控失调且伴随组织内环境失衡而形成的新生物。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复发、病情进展、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所涉及的部分主要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浸润 转移 机制
  • 血管生成拟态在肿瘤研究中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乐晓峰;孙彬佳;郭斯翊;姜旭东;常青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为肿瘤组织提供了不同于经典血管的血供途径。因此,抗血管生成拟态治疗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其复杂的分子机制也是众多学者希望攻克的难题。过去的10余年中,众多学者对VM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加深了人们对VM的认识。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检索,就血管生成拟态的发现、形成机制、特别是在脑肿瘤中VM的状况及研究现状做一综述,并对相关领域中的肿瘤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 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抗肿瘤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惠晨;胡伟;丁井永

    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其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促凋亡、防扩散、抑制血管生成、抗转移和抑制P-糖蛋白,还有一些组织器官特异性通路。本文主要介绍PGG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并讨论其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

  • 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作者:吴芳;安永康;朱艳琴

    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是一种新的凋亡途径,与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不同。内质网应激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反应机制,适度的内质网应激对细胞有保护作用,而过度的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等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介绍内质网应激与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为肿瘤治疗研究提供新方向。

  • Endoglin与肿瘤血管生成、浸润及转移之间的关系

    作者:张天一;刘丹;李航宇;刘金钢

    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肿瘤新生血管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的营养支持作用。Endoglin是参与调节TGF-β信号传导的跨膜蛋白,作为TGF-β家族的辅助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Endoglin作为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之一,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呈异常高表达,并且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目前以endoglin为靶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肿瘤策略已被证实具有一定成效,但肿瘤细胞依然存在对药物的抵抗、复发及转移等现象。为寻求这一现象的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某些原发肿瘤细胞中表达的endoglin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本文结合国内外新报道,就endoglin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浸润及转移之间的关系作以一简要综述,为今后如何抑制其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及转移作用提供思路。

  •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英杰;杨娟;孙姗姗;韩竞春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及腹腔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对常规的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外科手术是局限性GIST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对于术前、术后辅助、复发、转移及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Cyclin A、PTEN、Survivin和p27与食管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詹树东;黄俊星

    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是细胞周期正性调控因子,表达高低与肿瘤的发生及进展状态关系密切。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在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细胞的粘连和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存素(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的新成员,在多种肿瘤中Survivin的表达增加与肿瘤侵袭能力的增加和患者生存时间的缩短相关联。p27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蛋白(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家族成员,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 CDK)抑制因子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本文就Cyclin A,PTEN,Survivn和p27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余沈桐;韦伊芳;马勇政;张健

    内分泌治疗作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被广泛应用。他莫西芬(tamoxifen,Tam)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常用的药物,它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ERα来降低雌激素的生物学活性,抑制细胞的增殖,从而治疗乳腺癌。然而,肿瘤细胞所表现出的原发性或获得性的他莫西芬耐药使得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寻找克服他莫西芬耐药的治疗策略已经刻不容缓。目前为止,他莫西芬耐药的相关机制已部分明确,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有证据表明ERα、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及microRNA的表达异常等多种机制均与他莫西芬耐药有关。本文对他莫西芬耐药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ER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乳腺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作者:朱江;邓智平;韩丕华;宋张骏

    目的:检测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患者的血清蛋白多肽图谱,分析乳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的蛋白表达差异,筛查其可作为潜在标记物的差异表达蛋白多肽。方法:采用液体芯片磁柱分离系统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S,MALDI-TOF MS)技术对50例病理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血清蛋白组分析。采用 Clin Pro Tools软件进行蛋白多肽的组间差异对比。结果:在分子量范围1000-10000Da 共检测到78个蛋白多肽峰图,其中11个蛋白多肽峰图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它们中有5个蛋白多肽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下调,其余6个蛋白多肽在乳腺癌患者中表达上调。其中,质核比(m/z)为:4957.03以及4600.01,在乳腺癌患者组与正常对照人群血清中为大差异表达的蛋白多肽。结论:利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以及Clin Prot系统可捕获到丰富且稳定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蛋白多肽图谱并能筛选出多个组间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多肽,可作为乳腺癌临床辅助诊断的潜在疾病标志物。

  • 乳腺癌中DEC1与claudin-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雪琼;赵思文;范倩岩;马骥;刘洋;邱雪杉;王恩华

    目的:分析DEC1(differentiated embryonic 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 1)和claud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C1和claudin-1在154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54例乳腺癌中 DEC1的表达升高与乳腺癌的高分级(P=0.002)和淋巴结转移(P=0.048)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769)、肿瘤大小(P=0.216)、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303)及孕激素水平(P=0.127)无相关性。而claudin-1的表达缺失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P=0.006)和淋巴结转移(P=0.025)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538)、肿瘤大小(P=0.801)、肿瘤的分级(P=0.083)及患者的孕激素水平(P=0.195)无相关性。并且DE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乳腺癌中DEC1的表达与claudin-1的表达负相关,并与肿瘤的高分级相关。

  • 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再程调强放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雷;卢鑫;朱兆峰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r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方法:37例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食管鳞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进行二程放疗,处方剂量为(50-60)Gy/[2Gy·(25-30)f]。结果:3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7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例,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73.0%(27/37)。本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5%、32.4%、21.1%。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全部病例随访资料完整。截止2012年12月,25例患者已经死亡,其中死于局部复发11例、远处转移8例、食管气管瘘2例、大出血2例、其他疾病1例、自杀1例。结论:调强放疗对于食管癌首程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取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

  • 乳腺化生性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丁彩霞;黄颖楠;冯海波;张娟;袁勇

    目的:探讨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我院8例乳腺化生性癌进行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结果:2例为鳞状细胞癌,6例为癌肉瘤,其中2例伴软骨化生。免疫组化检测鳞状细胞癌表达p63、CKH,癌肉瘤上皮成分表达Ckpan,间叶成分表达Vimentin,伴软骨分化者表达S-100。2例淋巴结转移,完整随访6例,3例复发,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原发于乳腺的化生性癌较罕见,诊断需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级、乳腺原发性肉瘤、恶性叶状肿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Ckpan、Vimentin、S-100、p63、CKH等是一组有用的标记物。

  • 化疗联合全身热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相洁;尹信;贾建厚;张杨勇;周峰;刘丹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全身热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ECOG-PS评分为0-2分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联合全身热疗治疗,与同期35例单纯化疗患者比较疗效。化疗方案采用含铂类(顺铂或卡铂)方案:TP(紫杉醇+顺铂或卡铂)方案、NP(长春瑞滨+顺铂或卡铂)方案。全身热疗采用上海华源WB-Ⅰ型全身热疗系统进行治疗,每个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同时进行热疗,1次/天,每次时长40-60min,直肠温度38℃-39.5℃,8-10次/周期,每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进展的患者改用未用过的二线化疗方案,总疗程6个周期,观察12个月。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症状缓解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59.4%和40.0%、75.7%和60.0%、48.6%和37.1%(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0-Ⅱ度33例和30例,Ⅲ度4例和5例;骨髓抑制0-Ⅱ度29例和28例,Ⅲ度8例和7例(P>0.05)。经过相应的药物治疗,均能很快恢复。结论:化疗联合全身热疗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较单一化疗提高了疗效,不增加患者的毒副反应,是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 JAM-A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陈瑜;张明鑫

    目的:探讨连接粘附分子A(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 A,JAM-A)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肺癌组织和52例癌旁组织JAM-A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JAM-A 在65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1.2%(P<0.05)。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 TNM分期相关,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JAM-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发挥癌基因的功能。

    关键词: JAM-A 肺癌 免疫组化
  • 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生存与预后分析

    作者:高红祥;党亚正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伽玛刀治疗的56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单纯SRS组22例,单纯SRT组16例,联合全脑放疗(WBRT)组9例,行伽玛刀挽救组7例,行联合WBRT挽救组2例。Log rank法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经治疗后6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50%、10%,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单纯SRS、单纯SRT、SRS联合WBRT、SRS/SRT挽救组、SRS+WBRT挽救组6月生存率分别为59%、55%、40%、33%、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9、6、5、3个月(P=0.005)。其中,SRS对SRT(P=0.157)、SRS对SRS +WBRT(P=0.551)、SRT对SRS +WBRT(P=0.266)、SRS/SRT挽救组对SRS+WBRT挽救组(P=0.177)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有原发灶的控制情况、病理、中枢外转移情况、KPS评分、RPA分级、病灶所处位置、前期化疗、前期颅内治疗、病灶数目(P=0.000、0.013、0.002、0.000、0.000、0.000、0.043、0.011、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原发灶控制、病理、前期颅内处理影响生存(P=0.000、0.005、0.006、0.002)。结论:用伽玛刀行单次SRS或分次SRT或与WBRT联合治疗在对生存获益上相似;KPS评分、原发灶控制情况、病理类型、前期颅内处理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

  •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肺癌EGFR突变率的相关性

    作者:王倩荣;陈衍;斯晓明;刘文超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EGFR突变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初治NSCLC患者共155例,用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和液相芯片技术检测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的表达及与病理组织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CEA、CA125在NSCLC中表达特点及CEA、CA125的表达水平与EGFR突变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血清CEA、CA125表达异常与患者EGFR敏感突变无相关性。但治疗前血清CEA、CA125表达水平高于正常10倍以上时,EGFR突变率显著升高;且随着CEA、CA125水平异常程度的升高,EGFR突变率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无法进行 EGFR突变检测的 NSCLC 患者,治疗前血清 CEA、CA125表达水平高于10倍以上者,其可能是EGFR-TKI治疗优势人群。

  • 4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病理分型、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红梅;陈文彰;燕丽香;常中飞;鲍云华

    目的:探讨CEA、SCC-Ag、NSE、CA125与肺癌病理分型以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109例肺癌患者血清中4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CEA在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3);SCC-Ag在鳞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6);NSE 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P=0.001)。CEA在T3、T4分期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T1和T2分期(P=0.041)。NSE和CA125在N2和N3期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0和N1期患者(P<0.05)。CEA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38)。CEA和SCC-Ag转移部位越多,其表达越高(P<0.05)。CEA在Ⅳb 期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和Ⅳa 期患者(P=0.037)。CA125在有胸腔积液的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胸腔积液的患者(P=0.001)。结论:CEA对晚期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SCC-Ag是诊断鳞癌有价值的标志物,NSE对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EA与临床分期正相关,高表达预示分期晚,低表达则对分期参考作用小。CEA及SCC-Ag高浓度应高度警惕有无多部位转移,CA125水平高提示可能存在胸膜转移。

  • 肺叶切除术后12例支气管胸膜瘘临床分析

    作者:俞峥;游庆军;李晓林;王嘉玮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leakage,BPL)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手术瘘口修补加组织包埋、纤支镜下生物蛋白胶或支架封堵瘘口及胸腔冲洗引流等保守治疗。结果:12例支气管胸膜瘘中痊愈8例,其中6例手术、2例蛋白胶封堵;4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如无脓性胸液,心肺功能良好,应早期积极手术,结合胸腔持续冲洗可获得良好效果,对于支架置入则需谨慎。

  • 调强放疗同步紫杉醇方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郭俊俊;刘慧娟;王蒨;车宇;吴湘阳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食管鳞癌的近期疗效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10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分为放化疗组36例和单放组34例。单放组:放疗剂量为DT (60-66)Gy/(30-32)f;放化疗组:放疗开始给予紫杉醇135mg/m2,第1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天为一个周期,共两个周期。放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食管钡餐片及C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放化疗组共36例食管鳞癌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总有效率(response rate,RR)=(CP+PR)为91.7%,其中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CR)为55.6%、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PR)为36.1%、无缓解率(non-response,NR)为8.3%,总有效率高于单放组(7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1、2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放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级以上不良反应及1、2级放射性肺炎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同步化疗治疗食管鳞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

  • 中国人ABO血型与肺癌发生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兰文静;万盛邦;周崧雯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中国人群ABO血型与肺癌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0对20年内中国不同地区发表的15篇关于 ABO 血型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中国人 ABO 血型与肺癌发生无关。A、B、O、AB 血型的OR值分别是1.03(0.80,1.32)、0.98(0.87,1.12)、0.94(0.73,1.2)、0.95(0.83,1.08)。A、B、O、AB血型在肺癌人群与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没有差别,P值分别为0.82、0.81、0.63、0.43,均大于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单一的ABO血型因素可能与肺癌发生是无关的。

  • GOLPH3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廖和和;李俊海;王凯斌;徐军;吴树强;李寒春;金磊

    目的:探讨GOLPH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7例食管癌组织中GOLPH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GOLPH3蛋白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OLPH3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呈黄褐色,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和食管癌组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GOL-PH3蛋白的表达差异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P=0.34>0.05)、性别(P=0.38>0.05)和病理类型(P=2.74>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P=0.00<0.05)、淋巴结转移(P=0.01<0.05)和临床病理分期(P=0.04<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OLPH3可能在肿瘤形成、分化、增殖和转移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研究

    作者:赵淑红;曹席明;刘国强;高晖;于娇;王青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2012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高危乳腺癌患者85例,行同侧胸壁和锁骨上下区照射,其中41例行大分割放疗(大分割组),DT 42.56Gy/16f,总疗程22-24天;44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DT 50Gy/25f,总疗程33-35天。观察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及急性放疗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随访率为100%。全组2年生存率均为100%,无照射野内复发。大分割组和常规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2.2%、11.4%(χ2=0.039,P=0.843)。大分割组和常规组1级白细胞减少、2级放射性皮炎、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4.4%与27.3%(χ2=0.092,P=0.762)、17.1%与13.6%(χ2=0.194,P=0.660)、4.9%与6.8%(χ2=0.144,P=0.704)。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近期疗效与常规分割相似,急性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 吉非替尼一线与二线治疗E GF 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梁媛;马锐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或二线治疗对患者近期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分析吉非替尼的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EGFR突变型(外显子19或21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病历和随访资料,其中31例患者接受吉非替尼一线治疗,30例患者接受吉非替尼二线治疗;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P=0.717)、年龄(P=0.849)、吸烟史(P=0.173)、病理类型(P=0.573)和临床分期(P=0.66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吉非替尼一线较二线治疗EGFR突变型NSCLC的近期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明显提高(RR:64.5% vs 23.3%,P=0.001;DCR:87.1% vs 60.0%,P=0.016)。吉非替尼一线和二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6和6.4个月(P=0.392),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6.0和17.6个月(P=0.606)。另外,在终获得疾病控制的患者中,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组为27例,二线治疗组为18例,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也无明显差异(PFS:8.0 vs 9.7个月,P=0.777;OS:17.0 vs 20.0个月,P=0.196)。结论:吉非替尼用于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一线较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但生存获益无明显差异。

  • 同步加量放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浩;吴磊;王天昶;李涛;王亚丽;高艳梅;刘秋芳

    目的:评估同步加量放疗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应用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时间,探索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76例NSCLC脑转移患者以不同分割模式分为A组(42例)和B组(34例)。A组患者全脑放疗DT 40Gy/(20f·4周)后局部推量DT 20Gy/(10f·2周),B组患者全脑放疗DT 36Gy/(20f·4周)全程同步加量适形放疗DT 24Gy/(20f·4周)。比较两组放疗疗效、不良反应、半年、1年总生存率。结果:采用 RECIST 1.1标准,A组放疗有效率为95.2%(40/42),B组有效率为97.1%(33/34),两组疗效未见统计学差异。A、B两组患者在血液毒性、神经系统受损、消化道反应、脱发等方面均未见明显异常。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94个月,患者半年、1年生存率为71.4%、35.7%;B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47个月,半年、1年生存率为82.4%、38.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分割模式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时间方面疗效相当。全脑照射全程同步加量治疗脑转移近期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很好,可缩短放疗时间。

  • 影响T1、T2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单因素分析

    作者:闫坤;葛燕燕;严士光;丁友宏;李向阳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T1、T2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率的临床因素。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2003年到2013年确诊的13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27-74岁,中位年龄为48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ER、PR、HER-2与T1、T2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1、0.015、0.048、0.002、0.001、0.001。结论:老年组、T1组、其他象限组、特殊类型乳腺癌组、ER(+)组、PR(+)组、HER-2(-)组淋巴结转移率水平较低,更有可能选择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进一步检测。

  • 乙醇与二甲苯预处理对Vim、CEA、TTF-1、Calretinin在胸腔积液膜式薄层液基细胞诊断中的敏感性

    作者:姚琼;盛友华

    目的:对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技术制备胸腔积液细胞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过程中增加脱水、透明等预处理步骤,以提高胸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反应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弥补细胞形态学诊断的局限性。方法:50例恶性胸腔积液采用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制片分成对照组与预处理组。对照组用95%酒精固定,预处理组用pH 7.4 PBS配制5%甲醛固定,50%、80%、95%、100%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然后两组制片进行Vim、CEA、TTF-1、Calretin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胸腔积液用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的脱落细胞涂片分布均匀、重叠少。对照组显示只有部分标记物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现不稳定阳性、信号弱或不能显示,预处理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定位清晰、准确、背景浅。Vim、CEA、TTF-1、Calretinin在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敏感性分别为23.0%、78.6%(P<0.001),特异性为95.1%、91.8%(P>0.05)。结合细胞学形态及临床肿瘤既往史,检出肺腺癌36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2例、间皮瘤2例、食管鳞癌1例、胃腺癌1例、结直肠癌2例、肝细胞肝癌1例、卵巢浆液性腺癌2例。结论:胸腔积液膜式薄层液基细胞制片经过脱水、透明程序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敏感性显著提高,应用免疫标记物Vim、CEA、TTF-1、Calretinin可以作为胸腔积液细胞学简单而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 含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一线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

    作者:童刚领;王芬;陈晓秋;彭安;申东兰;王树滨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含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一线化疗后继续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入组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一线采用多西他赛/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化疗6个周期,疗效评价无进展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维持化疗持续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毒副反应为止。结果:一线治疗CR 1例,PR 7例,SD 12例,卡培他滨平均维持化疗周期为10个周期。中位PFS为12.2个月,中位TTP为7.7个月,中位OS为20.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腹泻等,均可控制。结论:卡培他滨可作为转移性乳腺癌的维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毒副反应轻。

  • 索拉非尼对Hela细胞增殖及VEGFR-3和PDGFR-β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玲霞;田晓予;王瑞芳;王盈;王建刚;席守民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能否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Hela细胞中VEGFR-3和PDGFR-β的表达。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检测索拉非尼作用于Hela细胞24h、48h、72h后细胞增殖率, 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药物作用(1mg/L)48h后的凋亡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1mg/L、0.1mg/L、0.01mg/L)作用Hela细胞VEGFR-3和PDGFR-β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作用Hela细胞后,Hela 细胞的增殖率下降,呈浓度依赖性(P<0.05),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Hela细胞的增殖率不断下降。药物作用后能观察到凋亡的Hela细胞,细胞核变小、固缩,荧光明显增强。正常Hela细胞中有VEGFR-3和PDGFR-β表达,索拉非尼作用后,Hela细胞绿色荧光明显减弱,VEGFR-3和PDGFR-β表达明显降低,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索拉非尼能够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索拉非尼能够抑制Hela细胞VEGFR-3和PDGFR-β表达,可能降低Hela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

  • 沉默食管鳞癌细胞PLCE 1基因表达后cyclin D1和caspase-3的变化

    作者:赵莉;魏子白;杨长青;陈靖京;李丹;纪爱芳

    目的:通过siRNA沉默PLCE1基因表达,研究PLCE1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相关调控蛋白的影响,对其致癌机制进行探讨。方法:PLCE1特异性siRNA转染食管癌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半定量RT-PCR法检测转染后PLCE1沉默效果;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后cyclin D1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siRNA转染后PLCE1表达明显减少(P=0.000);cyclin D1水平降低(P=0.03)、caspase-3表达升高(P=0.027)。结论:PLCE1基因可能作为癌基因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和PLCE1与某些调控细胞周期和凋亡的蛋白表达有关。

  • 蒸馏水与其化疗药物溶液对胃癌MGC-803细胞作用1分钟的灭活效果比较

    作者:郭甲民;邢雯;宋永春

    目的:观察常温蒸馏水、温热蒸馏水和常温蒸馏水加不同化疗药的溶液短时间(1分钟)作用于胃癌细胞MGC-803的结果,从中筛选出能杀灭癌细胞的低冲洗浓度,为临床胃癌术野的蒸馏水化疗药物冲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常见胃癌细胞MGC-803为实验对象,以蒸馏水(DW)、43℃温热蒸馏水(HDW)和常用化疗药阿霉素(ADM)、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与蒸馏水混合溶液作为干预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DW+ADM/DDP/5-FU:10/10/50μg/ml、20/20/100μg/ml、40/40/200μg/ml、80/80/400μg/ml、160/160/800μg/ml、320/320/1600μg/ml、640/640/3200μg/ml)的水溶液作用细胞1分钟并用培养液继续培养72小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及MTT实验。结果:蒸馏水化疗药溶液相对于单纯蒸馏水和温热蒸馏水对胃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筛选出3种化疗药物的低完全抑制浓度(抑制率>90%),分别为:ADM 160μg/ml、DDP 320μg/ml、5-FU 1600μg/ml。结论:蒸馏水化疗药溶液相比于单纯蒸馏水及温热蒸馏水可明显增加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筛选出的蒸馏水化疗药溶液低浓度可对临床胃癌手术以及其他癌症手术术野冲洗液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C2-神经酰胺对间皮瘤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天华;李永春;李宪伟;迟德财

    目的:采用人工合成的外源性C2-神经酰胺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间皮瘤细胞和体内移植瘤的移植作用,为是否能将 C2-神经酰胺作为治疗人恶性间皮瘤的新化疗药提供初步理论依据。方法:在体外实验中,C2-神经酰胺作用于人恶性间皮瘤细胞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中活细胞数目并制作细胞剂量和时间的生长曲线。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离术(FACS)观察间皮瘤细胞周期的变化。DNA ladder对凋亡细胞进行分析。Fluorescent assay法检测间皮瘤细胞的Caspase-3活性。在体内实验中,建立荷瘤裸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四组,C2-神经酰胺腹腔注射组、C2-神经酰胺皮下注射组、DMSO 组和生理盐水组。观察治疗后裸鼠自然状态、重量,计算肿瘤体积,21天时处死裸鼠,肉眼及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2-ceram-ide对人间皮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中,在一定的时间与剂量范围内,C2-神经酰胺对间皮瘤细胞的抑制呈现剂量依从和时间依从性。FACS及DNA电泳细胞凋亡分析均表明,C2-神经酰胺在体外可诱导间皮瘤细胞的凋亡。FACS检测到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S期细胞增多,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Caspase-3活性测定发现C2-神经酰胺能增加间皮瘤细胞Caspase-3的活性。体内实验中,C2-神经酰胺组裸鼠肿瘤的重量、体积均小于未治疗组。C2-神经酰胺组肿瘤组织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未治疗组。结论:本实验证实C2-ceramide在体内、外均可抑制恶性间皮瘤细胞增殖、侵袭,诱导间皮瘤细胞凋亡,进一步了解间皮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临床试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siRNA靶向沉默胃癌MKN45细胞COX-2基因对Notch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瞡;刘宏斌;韩晓鹏;苏琳;李洪涛;于建平;李三党

    目的:探讨siRNA靶向沉默COX-2基因表达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和相关机制研究。方法:通过COX-2小干扰RNA转染胃癌细胞MKN45为实验组,转染siRNA control为阴性对照组,以未转染细胞为空白组,转染48h后,RT-PCR法检测靶向沉默COX-2基因的效果以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MKN45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OX-2,N1ICD,N2ICD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靶向沉默COX-2基因可明显抑制MKN45细胞增殖和提高凋亡率。靶向沉默COX-2基因可明显下调COX-2和Hes-1 mRNA 水平,而对Notch1和Notch2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靶向沉默COX-2基因可明显下调COX-2,N1ICD,N2ICD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靶向沉默COX-2基因可抑制胃癌细胞MKN45增殖和促进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实现的。

  • 去细胞的肿瘤细胞外基质制备及结构研究

    作者:高巍;程蒿;吕卫东;雷光焰;刘志刚;陆建荣

    目的:探讨去细胞处理对肿瘤细胞外基质骨架成分、结构及组织稳定性的影响,为构建体外三维肿瘤提供依据。方法:以人肺腺癌A549肿瘤细胞种植免疫缺陷鼠而得到的肿瘤组织块为材料,切成薄片后接受不同方法的去细胞处理,组织化学染色了解细胞去除程度。新鲜和去细胞处理的肿瘤组织片(n=10)分别进行DNA,胶原和氨基聚糖含量检测;对细胞去除彻底的Tris-Trypsin-Triton 和SDS组孔隙率和机械性能进行检测,新鲜肿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Tris-Trypsin-Triton 和SDS 组经去细胞处理后细胞成分完全去除,组织间隙增宽。与新鲜组织比较,各组DNA含量明显降低,尤其Tris-Trypsin-Triton和SDS处理组DNA含量较新鲜组明显减少。经去细胞处理后,Tris-Trypsin-Triton 和SDS处理组肿瘤基质的孔隙率均大于新鲜组(P<0.05),SDS组孔隙率大于Tris-Trypsin-Triton组(P<0.05)。经过去细胞处理,Tris-Trypsin-Triton 和SDS处理组弹性模量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Tris-Trypsin-Triton 和SDS处理较彻底去除肿瘤组织细胞成分,SDS处理组有更高的孔隙率。去细胞处理后肿瘤组织弹性模量有所下降,所得到的肿瘤细胞外基质基本成分需经进一步交联处理可以作为一种肿瘤工程支架材料。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王翠翠;杨淑云;钟定荣;孙希炎;郑金锋

    目的:观察原发性中枢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基因重排检测及microRNA表达特征。方法:收集确诊的PCNS -DLBCL 25例,观察并分析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并进行重链和轻链基因重排检测。对其中10例典型PCNS-DLBCL、10例颅外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DLBCL)和10例颅外非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GC-DLBCL)的石蜡包埋组织块微切割提取microRNA,进行芯片杂交,对三者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PCNS-DLBCL多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脑叶(10/25例),其中额叶受累为常见(6/25例)。所有病例均可见中心母细胞样的大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呈靶环样生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5/25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20、CD79a,不表达CD3、CD5、CD23、CyclinD1,Ki-67阳性率在50%-90%(平均80%),仅有3例表达CD10(占12%),19例表达Bcl-6(占76%),22例表达Mum-1(88%)。基因重排检测显示24/25例呈B细胞单克隆性(96%)。microRNA芯片杂交显示,与NGC-DLBCL比较,升高2倍及以上者788个microRNA或片段,下降0.5倍以下者401个microRNA或片段;与GC-DLBCL比较,升高2倍及以上者611个microR-NA或片段,下降0.5倍以下者229个microRNA或片段。结论:PCNS-DLBCL以老年男性好发,常累及多个部位,免疫组化显示大部分为活化B细胞来源,基因重排检测B细胞单克隆性高,microRNA芯片杂交显示, PCNS-DLBCL microRNA表达明显不同于颅外NGC-DLBCL和GC-DLBCL,可能存在microRNA诊断性标志物。从microRNA表达差异的数量看,PCNS-DLBCL与颅外GC-DLBCL差异较小,此与二者的预后接近相关。

  • 缺氧环境中Galectin-l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潘洪飞;任大鹏;孟凡东;田昕;李妍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Galectin-1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siRNA干扰Galectin-1在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Real time-PCR分析Galectin-1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Transwell小室观察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免疫荧光分析缺氧条件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siRNA-Galectin-l干扰组和200μmol/L氯化钴处理组的细胞出现了增殖抑制;用200μmol/L氯化钴处理Tca8113细胞后,Galectin-l mRNA的表达量上调(0.91±0.11,P<0.05);siRNA+Tca8113细胞组Bcl-2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低(0.16±0.02,P<0.05);siRNA-Galectin-l干扰组迁移出的细胞数(31±6)明显低于200μmol/L氯化钴+Tca8113细胞组(43±6)和Tca8113细胞组(51±8,P<0.05);免疫荧光结果所示,siRNA+200μmol/L氯化钴+Tca8113细胞组的荧光强度弱。结论:Galectin-1是反应肿瘤细胞缺氧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可利用Galectin-1作为内在的缺氧标志物。

  • miRNA-21抑制剂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高楚蒙;张晓凤;牛畅

    目的:通过观察miR-21抑制剂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带来的变化,探讨miR-21抑制剂在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将MG63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实验组转染miR-21抑制剂(hsa-miR-21 inhibitors)抑制其细胞内miR-21活性,阴性对照组转染抑制剂阴性对照核苷酸序列(microRNA inhibitor N.C),正常细胞对照组不做转染。采用MTT比色实验测定三组细胞24h、48h、72h和96h的吸光度(OD)值,并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两对照组间细胞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之间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细胞迁移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21抑制剂可通过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内miR-21的活性,显著抑制其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和降低迁移。miR-21可能成为骨肉瘤诊治的新靶点。

  • 黄芪三参饮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放射效应的研究

    作者:戴安伟;陆琼;杨文娟;张丽;李张艳;王良花;李胜业;杨华

    目的:观察黄芪三参饮(Huangqi Sanshen Yin,HQSSY)在不同放疗剂量下对小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只小鼠服用中药后接受不同放射剂量照射,对照组60只小鼠单纯接受不同放射剂量照射,两组小鼠雌雄各半。同时接受照射84h后处死,按Withers HR方法镜下计数每环再生的小肠隐窝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析两组在再生隐窝细胞数上的差异。结果:两组小鼠性别无差异(P>0.05)。剂量12Gy、13Gy对两组雄性小鼠照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14Gy、16Gy对两组雄性小鼠照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剂量对两组雌性小鼠照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剂量15Gy对两组雄性、雌性小鼠照射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小鼠不分性别在不同剂量下照射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隐窝细胞数结果所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HQSSY对每环再生小肠隐窝具有修复作用,在不同放疗剂量下对小鼠小肠上皮细胞放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益气养阴法对放疗有减毒增效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麝香保心丸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

    作者:花道金;韩正祥;冯守信;杜秀平;冯婷婷

    目的:探讨中药麝香保心丸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只清洁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治疗组(照射+麝香保心丸)。应用SD大鼠建立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治疗组自照射前3天至照射后15天给予麝香保心丸灌胃,于照射后第3天、7天、15天、30天、60天分别处死每组大鼠6只,取心脏血,ELS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1,ET-1)含量变化,取肺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炎性渗出,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纤维生成情况。结果:照射后各组大鼠肺组织炎性渗出、纤维化逐渐加重,单纯照射组严重。照射后第3天、7天、15天Ⅰ型胶原纤维表达量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0天时明显增加,60天时稍减少,治疗组较单纯照射组表达减弱(P<0.05)。血浆ET-1含量自照射后3天逐渐增加,至30天时达高峰,60天时稍下降,治疗组比单纯照射组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减轻RILI大鼠肺组织炎性渗出、抑制胶原纤维合成,对RILI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自噬对人胆管癌HCCC-9810细胞125 I粒子内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畅智慧;王辉;杜小丽;郑加贺;刘兆玉

    目的:探讨自噬对人胆管癌HCCC-9810细胞125 I粒子内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MTT检测不同照射剂量下125 I粒子对HCCC-981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电镜检测自噬体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LC3来观察不同照射剂量下125 I粒子对HCCC-9810细胞自噬发生的影响。3-MA抑制自噬后检测125 I粒子对HCCC-981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125 I粒子照射HCCC-9810细胞后细胞活性明显下降并呈剂量相关性。电镜检测和LC3-Ⅱ蛋白印迹显示内放疗照射后HCCC-9810细胞自噬明显增加。3-MA抑制自噬后125 I粒子内放疗对HCCC-9810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结论:125 I粒子内放疗后HCCC-9810细胞自噬明显增加,抑制自噬后125 I粒子内放疗对HCCC-9810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 β-榄香烯诱导LCC-2细胞凋亡及逆转TAM耐药性的机制

    作者:马海琳;周小娟;张晓智;汪涛

    目的:探讨β-榄香烯诱导乳腺癌LCC -2细胞凋亡及逆转他莫昔芬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逆转,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百分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S2蛋白的表达。结果:β-榄香烯降低他莫昔芬对LCC-2细胞的IC50(P<0.01),逆转倍数为3.6倍;影响细胞周期时相,明显增强他莫昔芬对LCC-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凋亡率由(2.17±0.16)%上升至(9.13±0.34)%,(P<0.01);降低LCC2细胞Bcl-2表达,表达率由(56.52±4.85)%降至(28.02±6.32)%;pS2为阴性表达。结论:β-榄香烯(β-elemene)可部分逆转LCC-2细胞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主要是抑制Bcl-2的表达,诱导耐药细胞凋亡。

  • MS-275通过上调ROS释放选择性杀伤胃癌细胞

    作者:黄辞;吴智群;宫卫东;何志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选择性杀伤胃癌细胞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MS-275分别处理GES-1、MKN-45细胞,通过WST-1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析MS-275细胞毒性及选择性杀伤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ROS抑制剂对MS-275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PCR分别检测处理后胃癌细胞中p21、p57、cyclin D1、cyclin E1、和TBP-2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MS -275对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 -1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但对胃癌细胞MKN-45影响显著(P<0.05)。MS-275对胃癌细胞MKN-45线粒体膜电位影响不显著,但能够诱导ROS显著升高,ROS抑制剂显著降低由MS-275诱导的ROS释放。MS-275显著激活肿瘤抑制基因p21、p57、TBP-2以及细胞周期蛋白相关基因cyclin D1、cyclin E1的表达。结论:MS-275通过促进细胞周期阻滞因子、凋亡诱导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诱导ROS生成,选择性杀伤胃癌细胞。

  • XPG G3507 C多态性与Ⅲ期大肠癌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郭楠楠;杜海娜;朱陵君

    目的:探讨Ⅲ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XPG G3507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对奥沙利铂化疗的临床疗效关系。方法:106例Ⅲ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TaqMan探针法对XPG G3507C位点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特点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06例患者的XPG G3507C位点G/G、G/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36.8%、47.2%和16.0%。针对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初诊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ECOG评分、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XPG G3507C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基因型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转移率、肿瘤相关死亡率、无疾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Ⅲ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XPG G3507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接受奥沙利铂化疗后的临床疗效可能无相关性。

  • 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薛东炜;刘春来;张西玲;王平

    目的:探讨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2μm激光组62例,双极等离子组43例。对2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两组相比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术后复发率亦无明显差异。2μm激光组无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双极等离子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2%(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15.7±4.6)min vs (9.8±3.5)min,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略长。结论: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同样具有良好疗效,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可避免闭孔神经反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安全性上更具优势。

  • FOLFOX4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小林;王娟;单桂芹

    目的:观察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72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佳支持治疗。参照RECIST标准对该方案疗效进行评估,按照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40例晚期肝癌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共完成化疗109个周期。肿瘤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9例,进展(PD)13例。CR+PR率20.0%,总有效率67.5%。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外周神经毒性,对症治疗可缓解,均可以耐受。结论: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肝癌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GP方案联合IL-2、IFNα-2 b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廖子君;余国政;郭亚焕;张彦兵;邱发凯;徐瑞

    目的:观察GP方案联合IL-2、IFNα-2b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与不良反应。方法:对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 DSA 引导下行 TACE 治疗,造影确定靶血管后,先灌注吉西他滨(Gem)800-1200mg、顺铂(CDDP)60-80mg,其后再将Gem 200-400mg、CDDP 20-40mg、干扰素9×106 IU、白介素-23×106 IU与超液化碘油8-20ml充分混匀后在透视下进行栓塞。每月1次,本观察患者至少做3次,3次治疗后1月内采用mRECIST评价疗效。随访截止时间2012年3月。结果:208例PLC患者中,行TA-CE3次58例,4次88例,5次41例,6次12例。乏血供者37例,富血供者171例。平均无疾病进展时间为7.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3.3个月;RR(133例)为63.9%,DCR(164例)为78.8%,Ⅱ期DCR高(88%)。半年、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4.5%、49.0%、22.1%。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肝区疼痛、恶心或呕吐、食欲下降,以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为Ⅱ-Ⅲ级,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以GP方案联合IL-2、IFNα-2b行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药物选择合理、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轻、可行的治疗方法。

  • 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与Roux-en-Y代胃手术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文浩;曾湘宁;刘明建

    目的:探讨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jejunal interposition pouch,JIP)与Roux-en-Y代胃手术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至2011年收治的45例胃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即采用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与Roux-en-Y代胃手术。记录其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早期并发症与晚期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营养性指标,评估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Roux-en-Y术式,其术后1年的营养状况更是优于Roux-en-Y术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相对于Roux-en-Y术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且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三种消化道重建方法对比研究

    作者:李强;贾晓斌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98例胃癌患者按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Ⅰ组,n=34)、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Ⅱ组,n=28)及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Ⅲ组,n=36)。比较3种术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指标。结果:Ⅱ组和Ⅲ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均明显优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少于Ⅰ组,P<0.05。Ⅱ组与Ⅲ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相比,除体重外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胃切除后P型空肠袢Roux-en-Y吻合术和改良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重建方式较Lahey+Braun式食管空肠端侧吻合术为胃癌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较理想的术式,更有利于患者的营养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作者:庄金满;李选;吕献军;傅军;冯琦琛

    目的:评价热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1月至2012年2月172例原发性肝癌行热化疗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通过肝动脉导管将微导管超选择置入肿瘤供血动脉,以碘油20ml与顺铂100mg或丝裂霉素8mg的110℃混悬液行热化疗栓塞。以门诊及电话方式随访收集资料。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累积生存率。结果:1-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33%、34.88%、21.51%、12.21%、7.56%、1.74%、1.74%、1.16%、1.16%、1.16%。治疗前后有CT、B超或DSA等影像学资料对比的患者160例,完全缓解(CR)2例(1.25%),部分缓解(PR)49例(30.63%),稳定(SD)78例(48.75%),进展(PD)31例(19.38%);有效率(CR+PR)31.88%,肿瘤控制率(CR+PR+SD)80.63%。结论:热化疗栓塞是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 57例胃间质瘤预后分析

    作者:曲颜丽;王海峰;唐勇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后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新疆肿瘤医院收治的57例胃GIST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胃GIST患者中复发、转移10例(17.5%),主要发生部位为肝脏及腹腔。1年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是93%和84%。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转移与核分裂象(>5/50 HPF)、肿瘤直径(>10cm)、Fletcher分级高有关;核分裂象(>5/50 HPF)、复发转移与患者生存有关。结论:手术治疗是局部可切除原发GIST的标准治疗。Fletcher分级标准是评估 GIST 复发转移比较公认的指标。对于高危或复发转移胃GIST患者,建议服用伊马替尼治疗。

  • 经阴道超声检查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

    作者:白宝艳;李逢生;薛红红;米佳;陈丽萍;王胜利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应用TVS进行检查,测评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探讨其诊断符合率与准确率。结果:TVS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性85%(29/34)、判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性80%(20/25)、特异性100%(9/9)、阳性预测值100%(20/20)、阴性预测值64%(9/14)。结论:术前TVS检测技术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可为临床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子宫颈CIN病变切缘阳性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喇建英;张凡

    目的:探讨子宫颈CIN病变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子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并接受宫颈锥切术的患者4527例,对患者年龄、病变程度、病变范围、手术方式及是否绝经与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方式、病变程度、是否绝经、病变范围是与切缘阳性高度相关的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8735、5.0352、4.1055、4.5571。结论:宫颈病变程度严重、病变范围大、LEEP、绝经后是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在宫颈锥切手术方式选择时应予以重视。

  • 42例早中期宫颈残端癌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敏;袁渊;赵西侠;郑鹏生

    目的:探讨宫颈残端癌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妇科的42例宫颈残端癌患者。分为手术组及同步放化疗组。随诊5年了解其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组5年生存率76.2%,放化疗组5年生存率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为直肠阴道漏及严重放射性直肠炎,手术组明显低于放化疗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早中期宫颈残端癌疗效较好,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不失为有效的治疗。

  • 干扰素协同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治疗HPV持续阳性的疗效

    作者:王延明;钱延玲;师晓艳

    目的:探讨干扰素协同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对宫颈癌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阳性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66例宫颈癌治疗后HR-HPV持续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干扰素协同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两种药联合治疗为观察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设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12个月后HR-HPV阳性率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治疗后HR-HPV有效率为90.20%(92/102),高于对照组68.75%(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协同重组人干扰素α-2 b阴道泡腾胶囊宫颈癌治疗后HPV阳性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珍玲;金仁顺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显微镜下2例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子宫内膜样腺体ER、PR均阳性。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良性,但具有交界性、恶性潜能,约有3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癌前期病变,是类似于由良性至恶性上皮渐进性移行的过渡形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肿瘤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取材时应多注意,尽量减少漏诊的可能。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作者:苏岩;孟令新;郑玉秀;丁兆军;迟玉华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Ⅱb -Ⅲb 期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0例。对照组40例进行全盆腔前后两野对穿照射。治疗组60例采用真空垫固定、CT模拟机定位,勾画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验证放疗计划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所有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同步紫杉醇单药化疗,药物剂量75 mg/m2,每周一次。观察同步放化疗的近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60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85.00%(51/60),与对照组有效率57.50%(23/4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0/60)、100%(60/60)、96.67%(58/60),对照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0/40)、90.0%(36/40)和85.0%(34/4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早晚期放疗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无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盆腔普通放疗相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每周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有较高的有效率,不良反应轻,患者易耐受,且操作易行。

  • 同期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岳成山;胡勇;王会霞;高山;张晶晶;李冬;董学良;王佩;余昌

    目的:总结我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治疗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70例Ib1-IVa 宫颈癌患者进入回顾性研究。化疗选用含顺铂的三个方案之一,放疗采用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照射,A点总剂量78-90Gy,B点外照射剂量46-56Gy。将患者的临床分期、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情况、肿瘤大小(>or≤4cm)、肿瘤消退情况、肿瘤标志物作为分析因素,用COX回归对上述分析因素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FS的因素有:临床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肿瘤消退情况(P=0.01)和肿瘤标志物(P=0.01)。影响OS的因素为:临床分期(P=0.01),肿瘤大小(P=0.01)与肿瘤消退情况(P<0.01)。5年生存率Ib1-Ⅱa 期患者为:91.5%,Ⅱb 期患者为:70.8%,Ⅲ期患者为:42.7%,IVa 期患者为:2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肿瘤消退情况。

  • 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后乳糜瘘的治疗体会

    作者:孙韶龙;高峰;吴鑫;姚威;胡显亮;王宝胜

    目的:甲状腺癌术中常规需要进行颈廓清术,术后会有乳糜瘘的发生,尽管发生率低,但后果严重。本研究总结治疗乳糜瘘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盛京医院普通外科262例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颈廓清手术的患者资料。以术后颈前引流液乳白色作为乳糜瘘判定标准,根据颈前引流量的情况及全身状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共9例出现乳糜瘘,发生率3.4%。1例经过手术治疗痊愈,1例并发乳糜胸,经过胸腔穿刺治愈,其余7例均经过局部加压包扎,负压吸引,营养支持,积液穿刺治愈。结论:颈廓清术中应该熟悉解剖,仔细操作,以减少乳糜瘘发生。一旦并发乳糜瘘,多数可以采用保守方法治愈,只有保守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 CD137L突变体在咽喉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文凯

    目的:探讨咽喉癌CD137L两种突变体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咽喉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采用不同抗体,测定其CD137L N端和C端表达情况。Image-Pro Plus软件中的Pa-thology批处理程序计算各病例的IOD值。结果:咽喉癌病理组织中,CD137L N端表达阳性占87.7%,C端表达阳性占78.5%。喉癌及癌旁组织之间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生长部位无显著相关性,与病理类型和肿瘤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在不同的咽喉癌患者,两种抗体检测的IOD值差值显著不同。结论:CD137L突变体的表达在不同患者呈现不同特点,其发生剪接突变的比率和机制不同。

  •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风险调查

    作者:柯庆华;杜伟;黄冰;雷勇;黄敏;罗斐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风险发生率,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营养筛查工具NRS2002对14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在142例病人中,评分≥3分者116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1.7%,其中,评分≥3分的患者中鼻咽癌比例为74.1%,口腔癌18.1%。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存在较高营养风险,鼻咽癌和口腔癌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更高,对于该类患者尤其需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 头颈部肿瘤螺旋断层调强放疗行或不行图像引导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比较

    作者:蒋华勇;张富利;王雅棣;许卫东;高军茂;姚波

    目的:评价图像引导在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运用TomoTherapy系统治疗,计算患者行或不行图像引导情况下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分析剂量差异。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螺旋断层放疗,治疗前不行图像引导,脊髓大剂量较行图像引导的情况下升高约1.09%,GTV、PTV D95、D98有所降低,降低的幅度分别GTV:1.79%、2.19%,PTV:2.37%、2.15%。行或不行图像引导,GTV、PTV D2、下颌骨剂量、双侧腮腺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时行或不行图像引导,靶区和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不必每次放疗前行图像引导。对于脊髓受量接近大剂量限制阈值,建议每次放疗前进行图像引导。

  • MRI和C T成像差异对鼻咽癌侵犯范围界定及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

    作者:谭新劲;任丽;郑伟;刘云;郑佳利

    目的:探讨MRI与CT成像差异对鼻咽癌(NPC)侵犯范围的界定及三维适形放疗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我院经病理证实的初诊NPC患者85例行CT与MRI检查,对比其向周围结构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异同。分别勾画鼻咽原发肿瘤范围并比较其靶体积(GTV)的差异。结果:MRI和CT显示椎前肌侵犯、颅底骨质破坏、咽后淋巴结转移分别为44、59、56例和65、28、2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TV-MRI较GTV-CT平均增大3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对NPC侵犯范围的显示较CT有优势,联合应用将有助于提高NPC放疗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减少肿瘤靶区的遗漏。

    关键词: MRI CT GTV 鼻咽癌
  • NT-proBNP与CVP对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应用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明虹

    目的:探讨N末端原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中心静脉压(CVP)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乳腺癌术后应用蒽环类化疗药物化疗的女性患者80例,在化疗前、第1、2、3个疗程结束及全程化疗结束后5个时间点,使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同时对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CVP测定并记录结果。结果:NT-proBNP在第1、2、3个疗程结束及全程化疗结束时其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P在化疗结束时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联合CVP对在乳腺癌患者中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致心脏毒性的早期监测有必要,加强其检测可对保护心脏功能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血细菌培养阳性对血清铁的影响分析

    作者:焦扬;吕晓娴;刘冰

    目的:回顾分析血细菌培养阳性病人血清铁浓度,了解血液感染对病人血清铁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BacT/ALERT 3D自动化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按要求采集双侧双份血培养瓶送检,血培养阳性者,分离病原菌,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应用Cobas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所有病例(45例)和对照组(45例)血清铁进行检测。结果:两组均数,对照组为19.349,病例组为12.311,两组差别显著(P<0.05)。对照组与病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统计血培养阳性病人血清铁降低。

  • 格拉司琼单药与联合用药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永兵;程宏文;青亮;冉体斌;江涛;何苗;骆明莲

    目的:探讨格拉司琼单药与联合多药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交叉设计、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联合用药组给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胃复安+维生素B6,单药组仅给格拉司琼。对比第一、二周期化疗后两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进食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共入组100例患者,其中1例自动退出,1例因顽固性呃逆退出,98例可评价疗效。联合组和单药组对急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3.5%(72/98)和61.2%(60/98)(P=0.009);对延迟性呕吐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9.0%(48/98)和40.8%(40/98)(P=0.015);食欲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20.4%(20/98)和45.9%(45/98)(P=0.001)。两组头痛、便秘、胃部不适以及呃逆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兴奋失眠患者较单药组多(10例vs 1例)(P=0.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胃复安、维生素B6对缓解顺铂等强致吐方案化疗的药物性呕吐效果更优,并能改善食欲,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的一线治疗方案。

  • 贝伐单抗治疗晚期肿瘤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灵芝;陶敏;冯军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贝伐单抗7.5mg/(kg·3w),3周为1观察周期,5mg/(kg·2w),4周为1观察周期,单药或联合化疗,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52例患者共接受134周期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9.2%)、出血(13.5%)和蛋白尿(9.6%),其中3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发生严重心肌缺血不能耐受继续治疗。结论:贝伐单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出血和蛋白尿,多为I-II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 多发骨转移癌疼痛患者心理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杨胜利;袁彬;平焕侠;孙英;许建林;施常备

    目的:探讨多发骨转移癌疼痛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临床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调查101例多发骨转移癌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所有多发骨转移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焦虑和抑郁。其中单纯疼痛者轻、中、重度分别为SAS:81.20%、89.70%、95.30%,SDS:87.10%、92.30%、97.50%。伴有脊髓损伤感觉异常和行动障碍者SAS:71.00%,SDS:89.70%。结论:多发骨转移癌患者存在明显心理障碍,尤其是存在疼痛、感觉异常和肢体活动障碍者,更应给予心理帮助和指导。

  • 奥施康定联合罗通定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静;庄雪梅;杨宗凡;申文;陈曦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罗通定用于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的治疗效果、疼痛自我效能感、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将160例老年晚期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3例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B组53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C组54例采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用罗通定治疗,根据患者疼痛控制情况调整患者用药剂量,从而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并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评定患者的疼痛自我效能感。结果:A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92.5%,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组)总有效率为88.7%,C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罗通定组)总有效率为94.4%,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终滴定剂量为(204.03±30.45)mg/天,C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终滴定剂量为(163.67±25.49)mg/天,C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B组相比,C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P<0.05),但B组和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自我效能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B组相比,C组的疼痛自我效能感更高(P<0.05);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嗜睡和便秘常见,其次是恶心、呕吐,无呼吸抑制及成瘾性的发生。结论:罗通定可增强盐酸羟考酮的镇痛、镇静作用,降低其抑制癌痛的用药剂量,两者联用在治疗老年晚期癌痛患者中重度疼痛方面安全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管理疼痛及疼痛相关症状的能力增强,具有重要的临床推荐价值。

  • 99m Tc-3 PRGD2-SPECT/CT显像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佐伟;郭一玲;张英男;李丹丹;高识;马庆杰

    目的:评价99mTc-3PRGD2-SPECT/CT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食管占位性病变患者,通过手术、病理获得终诊断。术前所有患者均分别行食管钡餐、超声内镜及SPECT/CT显像检查并对比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结果:40例食管占位患者中恶性病变32例,包括食管癌31例、平滑肌肉瘤1例;良性占位8例,包括平滑肌瘤6例、食管结核2例。SPECT/CT显像发现1例癌肺转移、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三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5%、93.8%、87.5%,97.5%、96.9%、100%,90%、90.6%、87.5%,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99mTc-3PRGD2-SPECT/CT显像对食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诊断其它两种方法无法诊断的远处转移性病灶。99m Tc-3PRGD2可望成为整合素αvβ3受体阳性的肿瘤显像剂。

  • CTVision和MV-CBCT两种IGRT技术在放疗摆位中的应用

    作者:周丹;李兆斌;龚蔷;臧冰冰;周美玲

    目的:对大孔径CT和MV-CBCT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流程的介绍以及利用两种方法获得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两种图像引导方式在放疗摆位应用中的不同之处。方法:15例患者(鼻咽癌5例,前列腺癌4例,宫颈癌6例)治疗前分别进行CT和MV-CBCT图像采集,并与计划CT进行图像融合,MV-CBCT采用自动配准方式,CT采用自动+手动配准方式,分析两组数据,探讨CTVision和MV-CBCT两种IGRT的应用。结果:CTVision和MV-CBCT对15例病人图像引导的方式在X、Y、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Y方向的误差有一定差异。结论:CTVision图像更为清晰,采集时需要剂量更少,但所需时间较长,技术员需进出机房两次。

  • 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104例临床表现、治疗及疗效分析

    作者:朱晋峰;Kumar Saurabha;Nancy Kablay;Duduetsang Chebani

    目的:提高肿瘤科医师对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诊断及处理能力。方法:收集作者援助博茨瓦纳期间所诊治的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共104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以皮损为主(90.4%)。以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类、依托泊甙等单药或者联合方案的临床获益率为87.5%。其中Good risk组为90.9%,Poor risk组为68.7%,P<0.05。肺部未受累组为94.0%,肺部受累组为60.0%,P<0.05。CD4细胞数:临床获益组治疗前(210.5±135.8)/μl,治疗后(290.7±140.6)/μl,P<0.05;疾病进展组治疗前(180.2±141.5)/μl,治疗后(171.5±88.7)/μl,P>0.05。结论:皮损是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以阿霉素等传统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仍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ACTG分期及肺部受累情况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CD4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 异氟醚和七氟醚麻醉对肝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苏伟;陈军;来炳祺;陈红光;谢克亮

    目的:探讨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120例,ASAⅠ-Ⅱ级,男83例,女37例,年龄36-79岁,体重51-85kg。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60例择期行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辅助呼吸,麻醉维持使BIS于40-60,BP、HR高于基础值20%以上时,追加0.05-0.1mg芬太尼,适时追加维库溴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24h(T3),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清IL-4、IL-10、HMGB1及VEGF-1浓度。结果:T0,T1,T2及T3时间点,I组与S组血浆中细胞因子IL-4、IL-10、HMGB1和VEGF-1的浓度均随时间升高,T3时间点血浆中细胞因子浓度达到释放高峰。在T2及T3时间点,与I组比较,S组IL-4及IL-10升高,HMGB1和VEGF-1的浓度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及T1时间点,两组血浆中IL-4、IL-10、HMGB1和VEGF-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比异氟醚麻醉能够更好地调节肝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炎症因子的生成,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