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Hippo通路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莹;辛彦

    Hippo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在果蝇体内发现的一条新的细胞信号通路,主要功能包括保持细胞增殖凋亡、调控器官体积,其调控异常将导致肿瘤的发生。Lnc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缺少特异开放阅读框,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研究显示,Lnc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Hippo信号通路和相关LncRN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KiSS-1基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会;辛彦

    KiSS-1蛋白在正常生理发育过程和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研究发现KiSS-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如乳腺癌、黑色素瘤等,提示KiSS-1参与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本文就KiSS-1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Kiss-1 肿瘤 转移
  • 磷脂酶 Cε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岑;王秀梅

    磷脂酶 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是新近发现的磷脂酶C家族的一种同工酶。PLCE1是一种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凋亡及血管生成,且与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PLCE1能激活 IP3/Ca2+、DG/PKC、ERK和 MAPK 等重要信号通路,通过激活上游基因和改变下游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发现,PLCE1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有望成为肿瘤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宫颈癌中EMT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晨羲;张宗峰

    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使上皮性肿瘤细胞获得间质表型,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在肿瘤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相关研究证实EMT在宫颈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宫颈癌中EMT的相关因素,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斐;朱雅慧;许青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去势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为临床治疗难点,化疗虽为后续主要治疗手段,但易出现耐药。新研究表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化疗后再使用抗雄激素药物能提高总生存率。本文就近年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耐药相关机制做一综述,探讨雄激素受体、自噬、JAK/STAT3信号通路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发生化疗耐药过程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

  • 表观遗传学在抗肿瘤中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新进展

    作者:马骥;余惠云;刘颖;赵庆丽

    表观遗传学近年来备受关注,它主要是指在细胞表型中不依赖于DNA序列改变所产生的可遗传改变。研究已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表观遗传学改变也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抗癌基因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以及部分抗癌microRNA的失调等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肿瘤演进中意义重大。在深入研究这些机制的同时,抗肿瘤治疗的转化研究也逐渐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将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和microRNA调控等方面阐述表观遗传学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具体机制,以及由此开展的转化医学研究等内容进行综述。

  • miR-486在非小细胞肺癌血液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彩霞;王金富;马忠英;成涌

    目的:对比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和外周血清中miR-486的表达情况,探讨miR-486是否有可能成为新的非小细胞肺癌标记物。方法:选取20例临床上确诊并进行外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每个病例取3块肿瘤组织,3块正常肺组织以及3×10ml外周血液样本。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抽取3×10ml外周血液作为对照。提取总RNA进行qRT-PCR实验。分析外周血清和肿瘤组织中miR-486的表达情况。结果:miR-486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状态( P﹤0.05),其在瘤组织内的表达与外周血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miR-486在人体外周血清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存在正相关性,提示外周血清中miR-486可以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预警因子。

  • 湖南地区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及突变位点的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梁鲁彪;周卧龙;程远大;高阳;张春芳

    目的:研究湖南地区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及突变位点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肺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34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ARMS)检测EGFR外显子18、19、20、21号突变状态。结果:134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68例,突变率50.7%。其中男、女突变率分别为40.7%、58.7%(P=0.039),吸烟、不吸烟患者突变率分别为30.6%、62.4%(P=0.000)。外显子18、19、20、21号突变分别为2例(2.9%)、32例(47.1%)、3例(4.4%)、31例(45.6%)。19、21号外显子突变在肺癌TNM分期中I-II期与III-IV期比较有差异,21号外显子突变在I-II期多见,P=0.048。结论:湖南地区肺腺癌中女性、不吸烟患者EGFR突变率高,EGFR突变以19、21号外显子为主,19与21号外显子突变相比较,21号外显子突变在肺癌TNM分期中I-II期多见。

  • Ⅰ、Ⅱ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

    作者:吉广彬;郑桓;张世伟;唐兆鹏;石畅;陈力;方圆;孟德峰;朱红成;武文飞;徐卫国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85例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完整保留ICBN的患者43例,切除ICBN的患者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观察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的皮肤感觉异常、疼痛的发生及转归。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与非保留组比较,手术时间(Z=-0.0314,P=0.754)、出血量(Z=-1.068,P=0.285)、淋巴结清扫数目( Z=-0.477,P=0.6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组及非保留组在术后第3天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80)。而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的皮肤感觉异常术后1个月(P=0.000)、术后2个月(P=0.000)、术后6个月(P=0.000),术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区皮肤感觉异常的完全缓解率均为P=0.000,患侧上肢疼痛发生率术后1个月(P=0.000)、术后2个月(P=0.005)、术后6个月(P=0.006),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疼痛的完全缓解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术式不增加手术难度,减少了患者术后患侧上臂的皮肤感觉异常及疼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ICU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调查研究

    作者:茆勇;应佑国

    目的:探讨ICU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11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手术治疗并入ICU观察,分析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26.96%,其中肺炎发生率41.94%,气胸发生率12.90%,胸腔积液发生率9.68%,呼吸衰竭发生率19.35%,脓胸发生率9.6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6.45%,肺炎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CU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单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术中出血量(≥500ml)、吸烟、有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差、肿瘤分期高(Ⅲ期)、手术经弓前入路、术后存在并发症、术后硬膜外未镇痛等(P均﹤0.05),均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而和吻合方法无关(P﹥0.05)。结论:ICU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和患者本身、手术因素关联性较大。

  • 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IFN-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辛爱利;李晓军

    目的:检测乳腺疾病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0例、局部乳腺癌患者3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患者29例、乳腺纤维瘤患者31例、正常人群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定量检测IFN-γ在不同组织血清中的水平。比较乳腺癌组与其他各组间血清IFN-γ水平的差异,同时分析乳腺癌组血清中IFN-γ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检测IFN-γ的临床意义。结果: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局部乳腺癌组、乳腺不典型增生组、乳腺纤维瘤组及正常人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2.48,P﹤0.05)。乳腺不典型增生组、乳腺纤维瘤组及正常人群组血清中IFN-γ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癌患者中IFN-γ的表达水平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 P﹥0.05),而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及脉管浸润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FN-γ血清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及侵袭转移相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乳腺癌血清标志物。

  • 顺铂胸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文兵;陈智龙;陈军;王钢胜

    目的:观察顺铂胸腔灌注联合静脉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患者,顺铂按75mg/m2胸腔灌注,同时行常规剂量的静脉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化疗,评价肺部肿瘤和胸水的控制情况、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17例肺鳞癌患者中,胸水治疗RR 76.5%,肺部肿瘤RR 29.4%,DCR 76.5%。24例肺非鳞癌患者中,胸水治疗RR 75%,肺部肿瘤RR 37.5%,DCR 83.3%。胸水治疗RR与肺部肿瘤DCR有相关性。90.2%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改善。治疗不良反应轻。结论:顺铂胸腔灌注联合静脉吉西他滨或培美曲塞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并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 73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黄鲁众;张晓晔

    目的:对广泛期SCLC影响中位生存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统计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位置、PS评分、远处转移部位和治疗方法等。采用电话形式进行随访,Kaplan-Meier曲线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带入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期是10.7个月。单因素分析得出,PS评分、脑转移、肝转移、常规治疗以及全脑预防性照射对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得出,PS﹥2分、发生肝转移和未行全脑预防照射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广泛期SCLC患者中,PS﹥2分,发生肝转移以及未行PCI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差。在临床诊治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综合治疗。

  • 单孔胸腔镜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勇;张广健;张勇;付军科;吴齐飞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在孤立性肺结节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施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uniportal VATS)组21例,传统胸腔镜手术(conven-tional VATS)组2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比传统胸腔镜组手术时间短( P﹤0.05),术后24h、72h疼痛程度减低( P﹤0.05),术中出血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 右侧副乳腺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庞新亚;高峰;权胜伟;曾兆林;吴德全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我院近期对1例副乳腺癌患者行患侧乳腺、副乳腺及周围皮肤、皮下组织切除,同时清扫同侧腋下淋巴结的手术。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5min,出血量50ml。术后皮肤愈合良好,上肢活动正常。结论:该手术方式安全、可行。

  • 吉非替尼对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及与皮疹的相关性

    作者:庄桂宝;王明元;王星

    目的:分析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后其疗效及与皮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皮疹与疗效之间关系。结果:使用吉非替尼后,皮疹、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及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4.6%、32.1%、17.9%及7.1%。与未出现皮疹患者相比较,使用吉非替尼出现皮疹的患者,其客观有效率明显升高( P﹤0.01)。结论:使用吉非替尼后出现皮疹的患者其客观有效率较未出现皮疹患者高。

  • 非小细胞肺癌中miR-19 a和miR-19 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辉;张潍;张伟;乔哲;张晋;张丹杰;马振川

    目的:分析miR-19a、miR-19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标本61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9a、miR-19b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19a、miR-19b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其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淋巴结有无转移相关(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吸烟史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9a、miR-19b高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iR-19a、miR-19b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之一。

  • 联合检测EGFR、CEA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敏;付秀华;顾岩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细胞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拷贝数,以及胸水、血清CEA水平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法)检测恶性胸腔积液( n=35)、良性胸腔积液( n=30)组患者胸水细胞块EGFR基因拷贝数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胸水及血清中CEA水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ROC)选取佳灵敏性和特异性的点作为临界值,评价CEA及联合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恶性胸腔积液完成Fish检测。恶性胸腔积液中15例阴性,20例阳性,阳性率为57.1%。其中13例为EGFR基因高度多体性,7例为EGFR基因扩增。肺腺癌16例中,EGFR基因高度多体性、扩增14例,肺腺癌扩增率为87.5%;肺鳞癌14例中,EGFR基因簇状扩增3例(21.4%),点状扩增3例(21.4%),无扩增8例(57.1%),肺鳞癌扩增率为42.9%。腺癌Fish阳性率(87.5%)高于鳞癌(42.9%),P﹤0.01。30例良性胸腔积液中有1例脓胸患者EGFR Fish检测阳性,阳性率为3.3%,余检测结果均阴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及血清CEA分别为(220.9±71.65)ng/ml、(18.11±11.38)ng/ml,显著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2.31±1.29) ng/ml、(1.67±1.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恶性胸腔积液胸水 CEA明显高于血清CEA,而良性胸腔积液组中,胸水CEA与血清CEA无明显差异。肺腺癌所致胸水及血清CEA分别为(441.02±102.65)ng/ml、(32.87±28.66)ng/ml,鳞癌所致胸水及血清 CEA 分别为(28.75±21.39)ng/ml、(5.99±5.32)ng/ml,腺癌显著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比较胸水EGFR、CEA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效能,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P=0.453﹥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胸水EGFR同CE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EGFR在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Fish技术检测胸水细胞块EGFR基因拷贝数可行,其敏感性为57.1%。对肺腺癌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为87.5%。CEA(临界值5.0ng/ml)在恶性胸腔积液及血清中显著高于良性,其中胸水 CEA 检测诊断敏感性为65.7%,而在腺癌中为87.5%,其在胸水及血清中的比值﹥1.5有助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EGFR基因突变阳性与肿瘤标记物CE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尤见于肺腺癌患者,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性试验的准确性。

  • 超声刀与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张丹;马瑞;林从尧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刀与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CNKI、CBM数据库,查找比较超声刀和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从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提取数据资料,采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合格研究,共81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超声刀手术组404例,传统电刀手术组413例。Meta结果显示:与电刀手术组相比,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淋巴结检出数目多。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天数和皮下积液发生方面略优于电刀组。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超声刀对比电刀组,术中出血少,淋巴结检出数目多,安全可行。受限于纳入文章的质量和研究数量,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 新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对尤文肉瘤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立国;李岩;李雷明;赵建淞;李旭

    目的:探讨新型DNA甲基转移酶( DNMT)抑制剂SGI-1027对尤文肉瘤SK-N-MC和SK-ES-1细胞系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细胞活性分析测定细胞增殖状况。流式细胞计数法测量细胞周期的改变。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NMT1、DNMT3a和DNMT3b以及抑癌基因p16、p2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凋亡剪切产物cleaved PARP的表达。结果:SGI-1027明显抑制尤文肉瘤细胞增殖,诱导G2期细胞增加并可见subG1峰,cleaved PARP表达增加。DNMT1、DNMT3a和DNMT3b的mRNA水平不变,但DN-MT1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16和p2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结论:新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SGI-1027能够抑制DNMT1活性,激活抑癌基因p16和p21,发挥对尤文肉瘤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 雌二醇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李青云;秦健;郝亚荣

    目的:初步探讨雌二醇( E2)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影响。方法:SGC-7901细胞分为E2干预组和对照组,E2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E2(0.1μmol/L、1.0μmol/L)干预24小时,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无水乙醇的培养基。CCK8检测E2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PCR检测E2对胃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Oncomine公共数据库查询ERα的表达情况。结果:E2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具有浓度依赖性。E 2处理组 SGC -7901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68.866±3.336)%]较对照[(59.333±0.294)%]显著增加,G2期和S期细胞总比例下降,1.0μmol/L E2作用可使胃癌细胞SGC-7901发生G1期阻滞(P﹤0.01)。两种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均表达于胃癌细胞SGC-7901,且其相关基因ERα和ERβ mRNA表达水平不随E2浓度的增加而改变。利用Oncomine公共数据库查询发现ERα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结论:E2直接作用可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引起G1期阻滞。

  • PAS改良染色法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锦;史炯;孟凡青;聂岭

    目的:改良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方法( PAS),改善PAS染色结果,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脱蜡至水的病理切片。选择2%高碘酸钠作为氧化剂,严格控制氧化剂20分钟作用时间,使用自行配制的Schiff试剂染色孵育5分钟,苏木素衬染,观察染色结果。并将300例含头颈、肺、肾脏、肝脏及胃标本的染色结果与传统的PAS染色法染色结果相互比较。结果:改良后PAS染色方法的PAS阳性物质(黏液、糖原等)颜色鲜艳,特异性强。结论:影响PAS染色的因素很多,使用2%高碘酸钠氧化液,严格控制染色温度和时间,可有效改善PAS染色结果。

    关键词: 糖原 雪夫 染色
  • 靶向干扰前列腺源性ETS因子促进HT29细胞增殖与侵袭的机制

    作者:张毅强;师帅帅;郭改娥;裴晋红;苏娇

    目的:研究干扰前列腺源性 ETS因子促进 HT29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RT-PCR、Western blot技术测定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干扰载体组中前列腺源性ETS因子以及肿瘤增殖和侵袭相关基因Survivin、MMP7、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T-PCR、Western blot结果可见干扰载体组PDEF蛋白的表达较空载体组和对照组降低,同时干扰载体组能够上调Survivin、MMP7、MMP9的基因表达( P﹤0.05)。结论:干扰前列腺源性ETS因子可以通过上调HT29细胞的Survivin、MMP7、MMP9基因表达促进HT29细胞的存活、增殖以及侵袭转移。

    关键词: 增殖 侵袭 MMP7 MMP9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诱导的基础研究

    作者:黄治勇;张绪良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非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肿瘤细胞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30只小鼠接种浓度为5×106/ml非小细胞肺癌细胞Tc-1。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和5种浓度rhTRAIL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每天注射一次灭菌生理盐水,实验组每天注射浓度不同的rhTRAIL溶液,各组均连续注射15d。每2d测量小鼠肿瘤长短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取小鼠脾脏细胞培养,测量培养液上清TNF-α浓度。结果:rhTRAIL给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随着rhTRAIL浓度的增加,肿瘤体积相应减小;小鼠的Tc-1细胞凋亡率随着rhTRAIL浓度增高,其凋亡率逐渐升高;rhTRAIL给药组小鼠的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rhTRAIL能有效增强非小细胞肺癌小鼠体内的细胞因子分泌,诱导荷瘤小鼠的肿瘤细胞凋亡,表明rhTRAIL对非小细胞肺癌小鼠的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Fascin在肾癌细胞系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毕晓军;刘炀;王建峰;张中继;张哲;毕建斌;孔垂泽

    目的:研究肌成束蛋白( Fascin)在肾癌细胞( ACHN,769-P)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沉默Fascin基因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检测Fascin基因的沉默效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变化。结果: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实验组Fascin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发现实验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 P﹤0.05)。结论:沉默肾癌细胞中的Fascin表达后,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减弱。

  • 槲皮素抑制X线照射后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性的作用

    作者:佐志刚;邓守恒;张莉;陈萍

    目的:研究放射线及槲皮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性变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VEGF、MMP-9表达对其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分别观察放射线及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后24h细胞的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放射线单独及联合应用后Hela细胞中VEGF、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素对Hel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P﹤0.05),24小时的IC50值约为120μmol/L。与空白组比较,X线照射24h后细胞侵袭能力增加(P﹤0.01),槲皮素对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P﹤0.01),槲皮素与X线共同处理细胞后,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侵袭能力( P﹤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单独作用后VEGF、MMP-9蛋白表达在一定时间内有增加的趋势( P﹥0.05),槲皮素、以及联合X线组VEGF、MMP-9蛋白表达降低( P﹤0.05)。结论:X线照射后宫颈癌Hela癌细胞侵袭潜能短暂增强;槲皮素能抑制X线照射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槲皮素能下调VEGF、MMP-9的表达有关。

  • 肾癌中E-cadherin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与β-catenin表达的关系

    作者:刘彬;张爱莉;赵志红;倪晓辰

    目的:研究肾癌( 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E-钙黏蛋白( E-cadherin)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与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53例肾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肾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E-cadherin甲基化与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r=-0.361,P﹤0.05);在蛋白水平,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 r=0.716,P﹤0.001),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E-cadherin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96,P﹤0.05)。结论:E-cadherin和β-catenin可能共同参与了包括肾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一系列病理过程。肾癌组织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的发生可能与β-catenin抑制表达有关,可通过β-catenin与Wnt传导通路产生交互协同作用,影响β-catenin的细胞内分布,共同影响肾癌的侵袭转移进程。同时,提示Wnt通路在肾癌中处于激活状态,表明该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肾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 AFP阳性胃肝样腺癌15例临床分析

    作者:邵国益;张献;胡根;戴丽强

    目的:探讨胃肝样腺癌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同时分析血清甲胎蛋白在诊断胃肝样腺癌及判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生存时间3.1~24个月,平均10.52个月,术前血清AFP浓度范围为25.23~13500μg/L。结论:胃肝样腺癌AFP 水平波动范围大,血清AFP 升高是胃肝样腺癌重要的临床病理特点,在胃肝样腺癌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条件之一,同时可以用于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胃肝样腺癌预后极差,合并肝转移或者门静脉癌栓患者建议避免手术治疗。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无瘤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韩晓鹏;许威;于建平;刘宏斌;苏琳

    目的:探讨应用无瘤技术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肿瘤脱落细胞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65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切除前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并以流式细胞学(FCM)方法检测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对比术前、术后检出率。结果:65例规范无瘤操作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术前、术后检出率分别为6.15%(4/65)和9.23%(6/65),CEA检测阳性率术前、术后分别为46.2%(30/65)和52.3%(34/65),MMP-7检测阳性率术前、术后分别为56.9%(37/65)和64.6%(42/65),术后较手术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严格遵守无瘤操作规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不增加癌细胞的脱落,也不增加腹腔种植转移几率,是安全可行的。

  •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及血清VEGF、bFGF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惠洁;郭卫东;屈振杰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8例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均分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组和单纯TACE治疗组。4~6周进行复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采用ELISA检测TACE联合索拉非尼和单纯TACE治疗前1天、后7天、后28天血清VEGF、bFGF浓度的改变,同时分析VEGF与bFGF浓度的相关性。结果: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组RR、DCR均高于单纯行TACE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8天两组患者血清VEGF、bFGF的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但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组较单纯行TACE治疗组下降明显( P﹤0.05)。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单纯TACE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并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安全性较好;TACE联合索拉非尼较单纯TACE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

  • 替吉奥、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联合化疗在治疗姑息切除胃癌中的意义

    作者:刘艳;舒振波;侯睿哲;侯睿智

    目的:分析姑息切除胃癌术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化疗的病例资料,以了解该疗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011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资料完整的姑息切除胃癌患者20例。术后第20~30天开始联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及替吉奥化疗(研究组),用药方案如下:奥沙利铂135mg/m2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替吉奥40mg/m2,2次/日,连续口服14天停药7天。每21天一疗程,实施3个疗程后评价化疗效果。无效病例中断化疗;有效病例继续用6~8个疗程,并与应用FOLFOX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24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2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1例完全缓解( CR),6例部分缓解( PR),9例稳定( SD),4例进展( PD),总有效率( CR+PR)为35%,疾病控制率为80%。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均较轻,未影响治疗。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及多西他赛化疗治疗姑息切除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且治疗效果优于FOLFOX化疗方案。

  • 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检验分析

    作者:万瑶;徐海峰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在其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2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105例发生胃良性病变的患者作为良性病变对照组,同期76例急性胃炎和胃溃疡合并作为急性炎症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中期因子( MK)、白细胞介素( IL)-6、白细胞介素( IL)-8和C-反应蛋白( CRP)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上述血清炎性因子在三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TNF-α、MK、IL -6、IL -8、CRP 等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为(15.7±2.1)ng·L-1、(616.5±254.6)pg·ml-1、(12.6±2.4)ng·L-1、(234.3±31.4)ng·L-1、(12.3±2.6)mg·L-1,与胃良性病变组和急性炎症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胃良性病变组上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急性炎症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NF-α、MK、IL-6、IL-8、CRP等血清炎性因子在胃癌组III期-IV期和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水平,分别与I期-II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NF-α、MK、IL-6、IL-8、CRP等血清炎性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进一步扩大研究的价值。

  • 腹腔镜与开放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政;张爱华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放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幵放结直肠癌根治术诊治。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IL-6、TNF-α、CRP以及ghrelin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外周静脉血血糖(BG)、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 TSH)以及皮质醇( CS)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差别。结果:术前1d,两组患者的IL-6、TNF-α、CRP以及ghrelin水平无差异性( 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1h、术后1d、术后3d的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术前1d以及术后1d,两组患者的BG、Ins、T3、T4、TSH以及CS的水平无差异性( P﹥0.05),术后2d,实验组患者除TSH外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肠蠕动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无差异性( 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影响明显小于开放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肠蠕动恢复时间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局部晚期胃癌FDP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友宏;闫坤;李志燕;刘风;严士光;李向阳

    目的: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局部晚期胃癌患者44例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和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各22例,入院后行CT检查,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患者进行2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再行CT复查,对比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常规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81.8%(18/22),获得根治性切除率为45.5%(10/22),剖腹探查率为18.2%(4/22);新辅助化疗+手术组肿瘤切除率为90.9%(20/22),获得根治性切除率为72.7%(16/22),剖腹探查率为9.1%(2/22)。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根治率和切除率。

  • 空肠血管淋巴管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石国英;毛家荣;徐红;陈玲;贾旭春;程虹

    目的:报道1例空肠血管淋巴管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空肠血管淋巴管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空肠血管淋巴管瘤无特殊临床表现及肠镜特点,镜下黏膜及黏膜下层查见大量大小不一的薄壁管腔,腔内壁衬覆单层扁平内皮,部分管腔扩张充血,部分管腔内充满淋巴液并含有淋巴细胞。免疫组化表型:淋巴管瘤CD31、CD34和D2-40均阳性,而血管瘤CD31、CD34阳性、D2-40阴性。结论: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胃肠道尤其是空肠的血管淋巴管瘤极为少见,小肠镜检查及临床特征与恶性肿瘤难以鉴别,需要结合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

  • 手术治疗阴囊Pagetˊs病13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浩乾;何纪恩

    目的:探讨阴囊Pagetˊs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病理确诊为阴囊Pagetˊs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4例为术后复发患者;10例进行广泛切除,3例进行广泛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1例发生伤口感染;术后共随访6~106个月,4例复发患者中1例术后未再复发,另3例术后再次复发,其中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9例首诊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病灶广泛切除是治疗阴囊Pagetˊs病的首选治疗手段,复发后再次手术仍能获得较好疗效。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Barrett食管诊断的价值

    作者:张秋寅;张国梁;门昌君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NBI)对Barrett食管( BE)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胃镜下检查怀疑Barrett食管的126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3例,分别在普通模式及NBI技术下取病理活检。对所观察的鳞状上皮交界处病变轮廓、Barrett食管黏膜的腺管开口及毛细血管结构形态图像进行评分,并对比两种内镜模式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诊断率。结果:NBI较普通内镜图像更清晰,诊断率明显提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P﹤0.01)。结论:NBI作为内镜一种新的检查系统,具有对病变轮廓显示清晰,操作简单的特点,对Barrett食管具有积极的诊断价值。

  • 结直肠癌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的脓液培养及感染源分析

    作者:姜俊广;王海波;陈树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的脓液的致病细菌及感染源,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率。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7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的脓液做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并就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DuKes分期及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等与术后脂肪液化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77例患者发生术后脂肪液化感染,感染率为28.1%。77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84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33.33%)、金葡菌(16.67%)、铜绿假单胞菌(17.86%)为主。感染患者的BMI指数、手术时间、是否应用抗菌药物、DuKes分期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与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是否使用抗菌药物、DuKes分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 Ax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丁彩霞;陆建荣;袁勇;张娟;蔡琳;黄颖楠;王祥

    目的:探讨Ax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结肠正常黏膜组织及150例结肠癌组织中Axin蛋白的表达。结果:Axin在结肠癌中的阳性表达(46%)低于结肠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8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xin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P﹤0.05)。结论:Axin可作为结肠癌诊断的实验室指标,对结肠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结肠癌 Axin 预后
  • 原发性肝癌的功能16层螺旋CT成像评估分析

    作者:王勇;靳光华;江广斌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功能16层螺旋CT成像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到2014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70例,进行CT常规扫描、灌注成像评估与血清甲胎蛋白( AFP)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发现病灶190个,动脉期扫描发现病灶180个,门静脉扫描发现病灶185个。原发性肝癌组患者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高于癌灶边缘,而BV、TTS与TTP值明显低于癌灶边缘,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ers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灌注参数中的BV、BF值与血清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 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应用16层螺旋CT成像扫描能有效反应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它和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贝伐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筛窦腺鳞癌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阳秋香;张秀萍;李果;袁太泽;梁颖;余锦秀

    患者,女性,41岁,因“右侧鼻塞、右眼突出伴复视2月”于2012年12月入院。体检:右侧眼球突出,活动未见异常,右侧鼻腔堵塞,右侧上颌窦区有压痛,张口齿距4cm,伸舌居中,鼻咽右顶壁黏膜增厚,双侧咽隐窝对称无变浅,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颅神经检查:嗅觉欠敏感,右眼复视,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头颅MR示右侧筛窦区肿块,大小约4.0cm ×5.6cm ×6.0cm,侵犯鼻中隔及右侧中上鼻甲、右侧鼻腔、右侧上颌窦及右侧蝶窦、眼眶(图1)。胸片、B超及骨扫描未见异常。行右侧筛窦隐窝肿物活检术,病理为右侧鼻腔筛窦腺鳞癌,因而诊断为右侧鼻腔筛窦腺鳞癌(T4bN0M0,IV b期)。

  • 细胞角蛋白20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馨方;杨卓;王丹波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癌灶组织中细胞角蛋白20( CK2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3例宫颈鳞癌癌灶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K20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CK20在宫颈鳞癌癌灶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K20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与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P﹥0.05)。结论:检测CK20对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及判断淋巴结转移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 卡铂耐药蛋白S100 A4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作者:韩志红;张秀珍;田小飞;韩星梅

    目的:检测S100A4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选择81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分为耐药组40例,敏感组4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100A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卡铂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卡铂化疗敏感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及卡铂化疗耐药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CB中S100A4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A4分别在卵巢癌组织和卵巢癌细胞耐药组中的表达高于敏感组,与卵巢癌的化疗耐药有关( P﹤0.05)。S100A4在胞浆/胞核或胞核表达耐药组中高于敏感组,有统计学意义。卡铂对 SKOV3组和 SKOV3/CB 组的 IC50分别为28.83μmol/L和69.11μmol/L,因此SKOV3/CB对卡铂的耐药指数( RI)为2.4。结论:S100A4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化疗耐药密切相关,为卵巢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甲状腺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因素及预防措施

    作者:邵渊;赵瑞敏;白艳霞;张少强;姚小宝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损伤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本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喉返神经术中损伤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及损伤后补救措施。结果:126例甲状腺癌患者中,喉返神经总损伤率为4.0%(5例),其中永久性损伤2例(1.6%),暂时性损伤3例(2.4%)。术后纤维喉镜检查均显示单侧声带运动障碍,经扩血管、营养神经、维生素药物等治疗后,3例术后6月内声带运动障碍消失,而2例术后随访1年未见功能恢复。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的损伤与癌肿在环甲关节区域侵及的范围、手术方式相关。术者的临床经验、术中与家属沟通后的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精细技巧对喉返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

    作者:刘军;郭苏晋;闫新成;曾晓兵

    目的:研究MRI对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MR表现为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10例,6名男性,4名女性,年龄范围37~62岁,平均年龄51.4岁。结果:MRI显示病变均位于髓外硬膜下,T1 WI表现为低信号,T2 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为环状强化。结论:MRI是诊断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重要手段,其MR及增强扫描表现比较典型,对外科手术计划有很大帮助。由于其典型的强化特点鉴别诊断并不复杂。

  • 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特点的评价

    作者:张妮妮;白宝艳;王胜利;袁泉;李逢生

    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特点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112侧)颈部阳性淋巴结( cN+)PTC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分为术前颈部淋巴结触诊阳性患者61侧和术前颈部触诊阴性而超声提示为颈淋巴转移患者51侧两组。记录术中转移淋巴结的数量及在Ⅱ、Ⅲ、Ⅳ、Ⅴ、Ⅵ区的分布。结果:PTC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点以类圆形及淋巴门消失多见,内部呈低回声伴钙化、囊性变或呈高回声。91例患者中21例双侧颈转移占23.1%,112侧颈清扫标本中89侧(79.5%)为多分区转移;颈转移淋巴结在Ⅱ区57.1%(64/112)、Ⅲ区56.3%(63/112)、Ⅳ区61.6%(69/112)、Ⅵ区67.9%(76/112)。Ⅴ区仅占18.8%(21/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前超声检查可以发现45.5%(51/112)的颈部触诊漏诊的颈部淋巴转移。结论:PTC的颈部淋巴转移可以多区分布,其中Ⅱ、Ⅲ、Ⅳ、Ⅵ区为主要的转移部位,Ⅵ区相对较高,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呈类圆形及淋巴门消失多见,内部呈低回声伴钙化、囊性变或呈高回声。超声在PTC颈淋巴转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心理干预对儿童白血病化疗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

    作者:杨慧;艾智慧;侯桂军;张琰;韩静;马印慧

    目的:调查心理干预后白血病儿童心理转变情况,探讨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方法:将120例白血病儿童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试验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应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 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 DSRSC)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白血病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抑郁障碍测试及焦虑和抑郁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白血病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初的诊断和治疗阶段。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VC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梁影

    目的:研究VC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汉中市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VCMP方案,化疗1~12个疗程不等,疗效判断采用EBMT标准并按WHO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20例,轻微反应10例,疾病进展5例,4例无变化,总有效率为71.2%。结论:以VC-MP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各亚型间有效率无明显差别,对于不适合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老年患者亦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 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对恶性肿瘤患者NK细胞活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龚贵香;汤健

    目的:探讨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对恶性肿瘤患者NK细胞活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2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补气健脾清热中药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0d、40d后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NRS评分、NK细胞活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两组患者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NRS评分、NK细胞活性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0d、40d后的KPS评分、NRS评分、NK细胞活性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为71.4%,观察组为92.9%,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7.9%、5.36%,对照组的发病率显著性的高于观察组,两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补气健脾清热中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杀伤性细胞的活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