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检测方法

    作者:张生军;刘敏丽;魏晓丽;许静洪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大肠癌常见的转移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肠癌有无淋巴结的转移及转移数目的多少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文献中报道有关检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探讨几种检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方法,籍此能为临床综合合理治疗大肠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大肠癌 淋巴结转移
  • 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的预后及化疗疗效

    作者:陈象逊;顾康生

    肿瘤的发生系多基因异常累计的过程,其中抑癌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关系,特别是与肿瘤的预后及化疗疗效关系密切,本文就抑癌基因的甲基化与肿瘤的预后及化疗疗效做一综述,可为肿瘤的预后预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消化系统肿瘤转移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斌;王济明

    肿瘤的转移是导致癌症病人死亡主要原因,占癌症患者死亡人数90%以上[1].目前我们对肿瘤转移的分子和细胞学机制尚不明确,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了很大的障碍.

  • 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尹永信;梁军;邵秋菊;任东青

    近年来的统计数字均表明,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中发病率高,死亡率位居第二的恶性肿瘤,我国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我国前列腺癌总体发病率也有增高的趋势.

  • 乳腺癌患者应用三苯氧胺导致的妇科并发症及其监测

    作者:徐艳珺;陆华

    三苯氧胺具有抗雌激素和雌激素的双重特性,长期持续使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发生多种病理改变.临床应予以重视,并加以监测.本文就妇科并发症的发生和临床监测方面做一综述,以早发现、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三苯氧胺 乳腺癌
  • 肿瘤患者外周血游离DNA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文洁;金冶宁

    肿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着游离DNA,其含量明显高出健康人水平,并且这些游离DNA具有肿瘤特征性.定量这些游离DNA并分析其肿瘤特征性(主要介绍微卫星的改变,如杂合性缺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对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 食管癌肿瘤细胞放疗后加速再增殖及相关治疗

    作者:徐昊平;金冶宁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多年来一直沿用常规分割放疗方法.但单纯常规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一直无明显提高,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管癌常规放疗5年生存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食管癌放疗中肿瘤细胞产生加速再增殖.随着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研究出许多克服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的治疗方法,如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剂量-密度化疗、热疗以及各种放疗增敏剂的应用等,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

  • 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现状

    作者:陈森

    鼻咽癌是华南地区常见肿瘤,其发病与遗传、EB病毒、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鼻咽癌的治疗以放疗为主.

  • 218例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陈莉颖;陈红风;付娜;叶媚娜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以用于判断临床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水平划分为4个分子亚型.对比分析4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发病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类、肿瘤大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结果:在4型中,luminal A型例数多,共131例(60.1%);basal-like型共有63例(28.9%);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所占比例较少,均为12例(5.5%).发病年龄以40岁~59岁年龄段发生乳腺癌例数多,达到77.06%.HER2过表达型在50岁~59岁年龄段发病例数显著增高,与其余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分类显示,浸润性导管癌多,各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淋巴结阳性病例中,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B型多枚淋巴结转移比例更高(P《0.05).肿瘤大径分析显示,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病例肿瘤大径2cm~5cm的比例较高,而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肿瘤大径多小于2cm(P《0.05).结论:在4型中,luminal A型所占比例高;HER2过表达型在50岁~59岁年龄段发病较多见;浸润性导管癌是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HER2过表达型和luminal B型多枚淋巴结转移情况更多发生;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肿瘤较luminal A型更大.

  • 120例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谢启超;王玲俐;胡义德;陈正堂

    目的:对肺癌患者骨转移早期症状及诊断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肺癌患者骨转移的早期确诊率.方法:收集2002至2005年我院120例伴有骨转移相关症状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骨转移早期症状和临床诊断情况.结果:肺癌患者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部位主要有肋骨(51.7%)、胸椎(37.5%)、腰骶椎(32.5%)、骨盆(27.5%)等,早期主要症状表现为相应部位的疼痛、麻木、肌肉酸胀、骨关节功能障碍以及贫血临床上常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椎体骨质增生、骨髓炎、骨折、风湿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或肋骨炎等.结论:肺癌患者易发生骨转移,转移部位常见的是肋骨、胸椎、腰骶椎和骨盆,骨转移早期症状常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腰椎转移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对肺癌骨转移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以减少误诊,提高确诊率,并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

  • 不典型乳腺癌的X线诊断

    作者:张恩;曹伟;侯东祥;刘辉

    目的:探讨不典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及钼靶X线片特征,提高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5例不典型乳腺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女性,年龄28~66岁,平均45岁.有9例临床可扪及肿块状或结节感,另6例未扪及包块,在X线检查时被发现.15例均拍摄乳腺钼靶X线片.结果:15例X线表现:小结节状肿块影7例,钙化9例,局灶性致密影6例,腺体结构不良4例,血管影增粗3例.结论:不典型乳腺癌的临床及X线表现相对不典型,诊断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肿块影和钙化,还应重视局灶性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等间接征象.阅片时应仔细观察,要双侧对比,诊断时应综合分析,结合病人触诊情况,这对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 乳腺癌根治术中横切口的应用

    作者:汪存涛;杨晓民;宋张骏;宋养荣;王成;马冬梅

    目的:分析横梭形切口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优点.方法:采用横梭形切口行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并对其疗效、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共134例,伤口Ⅰ期愈合122例,皮瓣坏死12例,肩关节活动良好,无局部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横切口行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切口隐蔽,外形美观,皮瓣坏死率低是其腋窝清扫满意,可作为乳腺癌根治术的首选切口方式.

  • NP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临床对比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李建英;刘安;陈葆青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NP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有效率和骨髓抑制方面的优缺点.方法:检索有关NP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分别对入选的研究进行文献评价,进行Meta分析.结果:从1994年~2005年共有12个研究入选,实验组413例.对照组共401例.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率RR值为1.05,95%可信区间为0.90~1.23,总体效应检验Z=0.63,P》0.05,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下降RR值为1.43,95%可信区间为1.26~1.61,总体效应检验Z=5.58,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下降RR值为0.83,95%可信区间为0.72~0.96,总体效应检验Z=2.4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P和GP方案均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GP方案对白细胞的影响小而对血小板的影响大.敏感性分析和发表性偏倚的识别结果表明,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稳定,可靠.

  • 99mTc-MIBI肺肿瘤显像与MRP表达的关系

    作者:陈佐伟;郭一玲;庞春平;卢慧;郑尔冬;张英男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99mTc-MIBI显像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的关系.方法:对22例原发性肺癌行99mTc-MIBI早期(30min)、延迟(180min)显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手术标本中MRP表达水平,比较早期摄取比值(EUR)、晚期摄取比值(DUR)及储留指数(RI)与MRP表达的关系.结果:99mTc-MIBI早期、延迟显像阳性率分别为90.9%、81.8%,MRP表达阳性率27.3%;MRP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与99mTc-MIBI的EUR、DUR及砌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肺癌组织对99mTc-MIBI聚集、洗脱与MRP表达关系不大,应用99mTc-MIBI显像检测原发性肺癌MRP基因的表达临床价值不大.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bcl-2和mt-p53蛋白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意义

    作者:金亮;侯健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bcl-2及mt-p53蛋白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NSCLC标本中bcl-2、mt-p53蛋白表达,以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单抗标记测定MVD.结果:在NSCLC中bcl-2阳性率31.67%,bcl-2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mt-p53表达阳性率为48.33%;MVD以及mt-p53表达与NSCLC的淋巴转移(P《0.05)有关,MVD低表达者术后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P《0.01);bcl-2阳性组病人中mt-p53阳性率明显低于bcl-2阴性组(P《0.05),bcl-2阳性组MVD明显低于bcl-2表达阴性组(P《0.05),相反,mt-p53阳性组MVD高于阴性组(P《0.01);在NSCLC中,在bcl-2阴性病人中mt-p53(+)组MVD(21.39±6.35)与mt-p53(-)组之间的MVD(15.91±5.6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bcl-2阳性病人中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SCLC bcl-2基因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有关,mt-p53基因则可能通过下调bcl-2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 乳腺周围型乳头状瘤与导管原位癌的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

    作者:刘力;米玮;王伟

    目的:探讨乳腺周围型乳头状瘤与导管原位癌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HE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轻度乳腺周围型乳头状瘤14例、重度乳腺周围型乳头状病4例和导管原位癌8例中SMA、34βE12、Ki-67、p5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MA在轻度周围型乳头状瘤肌上皮呈阳性表达,表达完整,在重度周围型乳头状瘤呈阳性表达,表达完整,与正常乳腺导管相比轻度变薄,在导管原位癌呈阴性或个别细胞阳性表达,34βE12在轻度周围型乳头状瘤、重度周围型乳头状瘤和导管原位癌中小型导管上皮细胞膜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5.0%、25.0%,Ki-67蛋白表达分别为21.4%、50.0%、75.0%,p53蛋白表达分别为12.8%、25.0%、87.5%.轻度与重度周围型乳头状瘤及导管原位癌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重度周围型乳头状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有时仅凭组织形态学难与导管原位癌鉴别,需结合SMA、34βE12、Ki-67、p53表达的差异进一步进行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 乳腺癌术前及术后血清VEGF-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施璠;李恩孝;吴胤瑛;吴媛;郭俊俊;董丹凤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VEGF-C水平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8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VEGF-C水平.分析术前及术后血清VEGF-C水平变化与患者年龄、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况及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术前sVEGF-C水平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女性志愿者,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10天血清VEGF-C水平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sVEGF-C含量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分期、月经状态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况无关(P》0.05);腋淋巴结阳性组sVEGF-C水平显著高于腋淋巴结阴性组(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数目多少无关(P》0.05);HER-2阳性组sVEGF-C水平与阴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对其预后的判定,尤其是对评估腋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阻断VEGF-C的作用途径可能对阻断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起到一定作用.

  • 生脉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俊涛;王玉珍;张燕军;吴敏惠;赵征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NP方案化疗,并在化疗第1天开始用生脉注射液60ml加入5%GS 250ml中静脉滴注,连用10天;对照组单用化疗,方案同治疗组,21天为1周期,疗程为2周期.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46.9%,对照组为40.6%,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KPS评分改善的患者在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9.4%vs 34.4%,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Ⅱ度)及恶心呕吐反应(≥Ⅱ度)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化疗可以减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逆行肺叶切除在肺癌手术中的意义(附28例报告)

    作者:李曙东;王军歧;戴云;田伟;王宏涛

    目的:探讨逆行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手术中的优点.方法:对28例因受肿瘤、淋巴结压迫或侵犯,肺动脉或肺静脉显露困难的肺癌病人行逆行肺叶切除术病例(实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同类型肺癌病人常规肺叶切除术30例当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28例均顺利完成肺叶切除,切除率100%,对照组探查3例,全肺切除6例,肺叶切除21例,切除率90%,术中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术中出血8例,平均手术时间2.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9天;对照组术中出血18例,改行全肺切除6例,平均手术时间3.5小时,术后平均住院12天.结论:逆行肺叶切除术能显著提高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 食管上段癌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刘峰;耿红斌

    目的:探讨食管上段癌的临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食管上段癌的诊断过程和结果,诊断采取钡餐透视、胃镜、手术证实等方法,对初次检查未做出食道上段癌诊断的患者进行误诊原因分析归类.结果:106例食管上段癌中44例(41.5%)发生误诊或漏诊,误诊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冠心病、肋间神经痛分别占66%、22%、12%,其中钡餐检查误诊28例(63.6%),胃镜首次检查误诊16例(36.4%).结论:食管上段癌在临床中较易发生误漏诊,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不受阻患者误漏诊率较高,临床症状与GERD极易混淆而发生误诊.

    关键词: 食管上段癌 误诊
  •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1、MAGE-3和抑癌基因p53在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秋泽;董子明;赵国强;彭培立;赵洁

    目的:分析肺癌组织MAGE-1和MAGE-3基因以及p53基因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取肺癌组织标本30例,另取癌周组织作为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AGE-1和MAGE-3基因以及p53基因的表达.结果:MAGE-1,MAGE-3在肺癌中有较高表达,MAGE-3的表达高于MAGE-1的表达.p53在肺癌中表达较低,在正常组织中表达较高;MAGE-1在肺腺癌中表达较鳞癌高,MAGE-3在肺鳞癌中表达较高;MAGE-1,MAGE-3的表达可能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53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有待进一步研究;p53与MAGE在体内表达成负相关.结论:MAGE-1、MAGE-3和p53在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有不同的表达,MAGE-1、MAGE-3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与肿瘤分化无关.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nm23-H1和p53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作者:刘立刚;潘铁成;魏翔;李军;潘友民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p5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癌组织中p53和nm23-H1蛋白表达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方法对100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p5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0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nm23-H1阳性表达者70例(阳性率为70%),p53阳性表达者64例(阳性率为64%).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5),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浸润深度、病变长度以及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病变长度、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高分化鳞癌组织中p53明显低表达(29.2%);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053表达明显增高(71.4%).食管外膜受累者p53表达较高(56%);仅发生食管粘膜和(或)粘膜下浸润组的癌组织中未发现有p53蛋白的表达.食管癌组织中nm23-H1蛋白低(高)表达与p53高(低)表达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nm23-H1和p53蛋白表达亦与食管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食管癌TNM分期越晚,其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越低,p53蛋白表达越高.结论:nm23-H1基因低表达与p53基因高表达可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m23-H1可以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基因标记,其蛋白表达产物的检测可以用于患者预后的判断,并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 转录因子c-Jun在食道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张曙光;李放;李文雅;张林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C-Jun(cellular Jun)在食道鳞癌和正常癌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道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冻存标本与组织芯片中的C-Jun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在食道癌和正常组织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结果一致,C-Jun在食道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食道组织(P《0.01),在食道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而与其他因素没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转录因子C-Jun在食道癌中低表达,并且与食道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C-erbB-2和nm23表达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于冰;丁锦辉;孙国辉;王闽全

    目的:探讨C-erbB-2、nm23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30例乳腺增生病变中C-erbB-2、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58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组织中C-erbB-2,nm2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0%和70.70%,而在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0%和90.00%,与癌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erbB-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nm23与临床分期、ER状态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腋淋巴结状态、病理类型、患者年龄、月经状况及PR状态无关.C-erbB-2和nm23的蛋白表达无相关(P》0.05).结论:nm23低表达与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其临床预后的分子指标.

  • shRNA对肺癌相关基因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鹏飞;王秦秦;朱中山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研究突变型蛋白磷酸酶2A(PP2A)α催化亚基编码基因的小发夹RNA(shRNA)对人肺癌GLC-82细胞的影响.方法:根据靶基因的不同区域设计4组shRNA,采用体外转录法合成,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入GLC-82细胞,孵育48小时后,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4组shRNA作用不尽相同,其中一组shRNA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出现部分细胞脱落死亡,并且抑制GLC-82细胞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筛选出一段能特异而高效地抑制突变型PP2A α催化亚基基因表达的shRNA,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另外,应用RNA干扰技术可抑制突变型PP2A α催化亚基编码基因在人肺癌GLC-82细胞中的表达,有望成为肺癌基因治疗新的研究线索.

  • 内皮抑素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程丽;李文辉;刘梅梅;隋丽华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内皮抑素抑制:Hela细胞增殖;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而对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内皮抑素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发细胞凋亡相关.

  • 靶向干预多发性骨髓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如峰;陆化;刘澎;王永韧;沈文怡;季鸥;葛峥;汪承亚;李建勇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维持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微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靶向干预MSCs有望成为MM治疗新的途径,本实验通过分析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al)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MM患者MSCs凋亡及其IL-6、IL-1β、SCF表达的影响,探讨上述药物可能新的作用机制和MSCs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方法:含10%FBS的1640培养液培养MSCs,以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1.0μmol/L、3.0μmol/L、5.0μmol/L、7.0μmol/L的Thal,0μmol/L、0.1μmol/L、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的Dex作用MSCs 8h,倒置光学显微镜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RT-PCR检测分析IL-6、IL-1β和SCF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Thai、Dex均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MM患者MSCs凋亡;Thal下调MSCs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对IL-6的抑制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重,对IL-1β和SCF表达的下调与药物浓度无明显关系(P》0.05);Dex明显抑制MSCs IL-6、IL-1β、SCF的表达(P《0.05),对3种细胞因子的抑制呈药物浓度依赖性.结论:Thal、Dex能诱导MM患者MSCs的凋亡,抑制其IL-6、IL-1β、SCF的表达,是有效治疗MM的靶点和机制之一.

  • 氩氦靶向治疗诱导A549人腺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

    作者:邹曰坤;温居一;冯华松;段蕴铀

    目的:探讨氩氦刀术后肺癌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A549细胞爬片后行氩氦刀冷冻,末端标记法(TUNEL)原位检测细胞凋亡,DNA电泳观察梯带,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bcl-2和bax表达.结果:在冷冻周边区,光镜形态学检查及TUNEL染色可见细胞凋亡,DNA电泳可见有梯带出现.免疫组化显示,bcl-2蛋白表达在冷冻前后无明显变化,bax蛋白在冷冻后其表达上调.结论:氩氦刀可以引起冷冻区周边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机制有bax蛋白参与,而与bcl-2无关.为增加冷冻疗效,术后可结合放化疗.

    关键词: 氩氦刀 冷冻 凋亡
  • 外阴鳞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MDM2表达的研究

    作者:欧阳玲;张淑兰;付凌捷;王欣;陈荣莉

    目的:探讨外阴鳞癌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研究在鼠外阴癌变发生、演进过程中MDM2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入32只129/J型鼠腹部皮下,8只为对照组,观测肿瘤的体积,取材做病理诊断.采用RT-PCR技术检测MDM2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发生率为65.5%(19/29),其中VIN1、VIN2各5例,VIN3 9例.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发生率为34.5%.VIN1~2、VIN3、VSCC和对照组中,MDM2基因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4±0.11、0.42±0.20、1.84±0.32和0.30±0.01;VSCC分别与VIN1~2、VIN3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9/J型鼠可为外阴病变(VINs/VSCC)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MDM2在鼠外阴鳞癌中的变化与人组织相同,MDM2可作为外阴癌变的生物学指标.

  • 前列腺癌PC-3细胞株蛙皮素受体的检测

    作者:武斌;王禾;武国军;于磊;张更;寇乐乐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株蛙皮素(Bombesin,BBS)受体蛋白和受体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3细胞中蛙皮素受体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前列腺癌PC-3细胞株蛙皮素受体(BBS-R)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3细胞中有:BBS-R蛋白的表达;RT-PCR产物与预期的BBS-R的cDNA分子量完全相符.结论:实验证明PC-3细胞存在有蛙皮素特异性受体,为探索蛙皮素和蛙皮素受体的拮抗剂应用于肿瘤研究以及蛙皮素作用后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提供了基础.

  • 骨桥蛋白和p2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意义

    作者:陈素华;冯占军;蒋伟;陈飞;孙秀威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p21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OPN和p21的表达情况.结果:OPN和p21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细胞浆;OPN和p21在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0/60)和61.7%(37/60).在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OPN和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25/30)和80.0%(24/30),高于无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OPN(50.0%,15/30)和p21(43.3%,13/30)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均阳性表达的33例结直肠癌有24例(72.7%)已发生转移,与两者均阴性表达的8例结直肠癌仅有1例(12.5%)发生转移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OPN和p21均阳性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OPN和p21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肿瘤的分化、分期、性别、年龄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侵袭的发生有关,(P《0.05).OPN和p21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0.286,P《0.05).结论:OPN和p2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结直肠癌已发生转移具有指导意义.

  • 高原地区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86例报告)

    作者:张广钰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资料.结果:本组86例患者血糖控制满意,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切口液化感染3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7例,腹腔感染1例,左心衰2例,严重低血糖4例次,酮症酸中毒1例.结论:高原地区因经济、文化及习惯等原因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合并糖尿病入院前糖尿病确诊率低,围手术期采用短效胰岛素微量泵静脉泵入控制血糖效果满意.

  • 顺铂、氟尿嘧啶和羟基喜树碱5日疗法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德忱

    目的:观察顺铂、氟尿嘧啶和羟基喜树碱5日疗法联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顺铂20ml+NS250ml静脉滴注,5-FU500mg~1000mg+NS500ml静脉滴注持续6~8小时.羟基喜树碱6~10mg+NS250ml静脉滴注,以上药物连续序贯应用第1~5天,每周期21天,连续治疗2周期.结果:本组病例CR1例(2%)、PR27例(54%)、SD14例(28%)、PD8例(16%),有效率(CR+PR)56%.消化道毒副作用轻微病人易耐受.结论:本方案实施方便,安全经济,副作用小尤其是恶心呕吐病人难忍受的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因而病人易于接受配合治疗,不失为目前治疗中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案之一,值得临床选择运用.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及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明来;周玉霞;方小玲;左风霞;李青云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oxaliplatin L-OHP)联合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持续静滴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6例晚期胃癌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且有可评价的指标.L-OHP100mg/m2,静滴2小时,d1;CF 200mg/m2,静滴2小时d1,d2,注射后立即静脉推注5-Fu 400 mg/m2,d1,d2,随后5-Fu 600mg/m2持续静滴22小时.每2周重复.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 2例(4.35%),部分缓解PR19例(41.30%),稳定SD17例(36.96%),进展PD8例(17.39%),有效率RR(CR+PR)21例(45.65%).28例初治病人,CR2例,PR13例,SD8例,PD5例,RR57.69%;18例复治病人,CR0例,PR6例,SD 9例,PD 3例,RR33.33%.初治组和复治组相比较,(P》0.05),二者无显著差异.中位缓解时间6.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5个月,1年生存率52.17%(24/46).无治疗相关死亡.主要不良反应有外周神经系统病变,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9.57%,30.43%,39.13%.结论:L-OHP联合CF+5-Fu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

  • 羟基喜树碱、环磷酰胺抗血管生成热化疗治疗肝胆胰等难治性肿瘤

    作者:钱晓萍;刘宝瑞;胡静;胡文静;邹征云;殷海涛;孔炜伟;杨阳

    目的:观察小剂量羟基喜树碱、环磷酰胺抗血管生成热化疗治疗肝胆胰等难治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例肝癌、胆囊(管)癌、胰腺癌等难治性肿瘤患者采用低剂量羟基喜树碱(HCPT5mg静滴d1、5、9、13)及环磷酰胺(CTX50mg口服d1~13)联合热疗(2次/周)方案治疗3周期,比较两组治疗近期临床疗效、临床受益率、中位生存期及VEGF值的变化.结果:单用羟基喜树碱、环磷酰胺抗血管生成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58.33%(7/12例SD),临床受益率为58.33%,中位生存期11.2月,VEGF值下降者41.67%;联合热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0%(2/15例PR,10/15例SD),临床受益率66.67%,中位生存期19.2月,VEGF值下降者60%.结论:小剂量羟基喜树碱、环磷酰胺化疗能提高肝胆胰等难治性肿瘤治疗的有效率,改善临床受益,延长其生存期,联合热疗可以有显著的协同作用,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小剂量羟基喜树碱、环磷酰胺可能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 肝癌发生过程中CD31与VEGF的表达

    作者:高保华;王丽娜;李莉;尚红利;郑建云;刘冰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在人肝癌发生过程中结节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对肝癌28例,高度发育不良结节9例,低度发育不良结节13例,肝硬化结节22例进行了VEGF,CD3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CD3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发育不良结节和肝硬化结节(P《0.05);肝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高(P《0.05);高度发育不良结节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低度发育不良结节和肝硬化结节组织(P《0.05);肝癌发生过程中VEGF在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CD31的阳性表达为肝癌与肝癌发生过程中的结节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形态学标记.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卫兵;朱敏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联合卡培他滨(CAPE)治疗进展及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和毒性作用.方法:LOHP85mg/m2,静滴2小时,第1、8天,CAPE2500mg/m2,第1~14天,每3周重复,行2周期后判断疗效.结果:19例病人中完全有效3例(15.8%),部分有效7例(36.8%),稳定5例(26.3%),进展4例(21.1%),总有效率52.6%,中位生存期11月,毒性反应以手足综合症、神经毒性反应、骨髓抑制为主,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性反应可耐受.

  • 胃癌全胃或近端胃切除的体会(附160例报告)

    作者:高志清;刘正才

    目的:探讨全胃或近端胃切除时的体会,从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统计1999年1月~2004年12月,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胃体及胃底贲门癌:160例.其中142例全胃或近端胃切除,行食管空肠吻合和残胃食管吻合.结果:本组160例,其中18例为肿瘤晚期未能切除,余142例胃体或胃底贲门癌行切除手术.全胃切除空肠食管吻合100例.用吻合器吻合85例,手工吻合10例,5例记录不详.近端胃切除,残胃食管吻合42例,吻合器吻合36例,手工吻合6例.160例中除2例为胃平滑肌瘤外,其余均为恶性肿瘤,切除的142例中,仅2例食管切缘存在癌细胞,其余均切除干净.未切除的18例手术,术后伤口愈合出院综合治疗,手术切除的142例病人中,伤口裂开3例,肺部感染5例,伤口感染1例,腹泻1例,肠瘘1例,手术死亡1例,其余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全胃或近端胃切除,在术中仔细操作,在腹腔可彻底切除肿瘤,在胃肠道重建中,无论吻合器吻合或手工吻合,极少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

    关键词: 胃癌 胃切除 治疗
  • 前列腺偶发癌20例报告

    作者:虎威;杨勇

    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方法、治疗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2006年601例BPH行前列腺摘除和TUVP治疗后检出偶发癌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5岁~76岁.病理全部为腺癌,A1期16例,A2期4例.治疗15例.结果:随访1月~5年,2例A2期死亡,其中1例未治疗,余13例未见恶化.结论:应用PSA检查后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下降,TUVP可能影响检出率.

  • 残胃、胃肠吻合口恶性病变引起的狭窄支架置入术

    作者:张春生;邰韩珍;鹿丽丽;王国华;崔盾;齐石

    目的:研究残胃、胃肠吻合口恶性病变引起的狭窄支架置入术要点.方法:对我院17例残胃、胃肠吻合口恶性病变引起的狭窄支架置入术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7例,一次性支架置入成功率(10/17)59%,二次置入成功率(13/17)76%;有效率(12/17)70.5%;并发症包括单纯腹痛发生率为70.6%,不包括单纯腹痛并发症发生率为52.9%,死亡率11.8%.结论:支架置入术一次性成功率较低,并发症多,死亡率偏高.但对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是有效的手段.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中正确判断解剖结构,注意输入段的引流,选择合适的裸支架.

  • 开普拓+希罗达方案介入及全身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馨;吴炜新;吕霞;苏安;肖莉

    目的:评价开普拓+希罗达方案(XELILI方案)介入及全身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病理确诊的大肠癌患者50例,其中45例为根治术后FOLFOX4方案化疗后出现肝转移,5例为初治者.术前常规检查除外治疗禁忌症并CT扫描测量肝转移灶大小,予以开普拓+希罗达方案介入栓塞化疗序贯全身化疗,开普拓用量:180mg/m2,碘化油10ml-20ml,希罗达2000mg/m2,分两次口服,连服14天,休息7天,21天一周期.2周期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CT,判断疗效及是否进一步介入治疗,若肝转移灶及原发灶CR,继续静脉点滴开普拓,口服希罗达化疗至6个周期;PR者经皮肝穿瘤内注射盐酸;PD者改含贝伐单抗方案化疗.结果:CR8例,PR25例,SD10例,PD7例,总有效率为66%(34/50),主要毒副反应为栓塞后综合征、急性胆碱能综合症及骨髓抑制,5例出现轻中度肝功能损害,4例迟发性腹泻.随访3年,疾病进展时间为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结论:开普拓+希罗达方案介入结合全身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是安全、有效的,但两者配合的标准方案尚待研究.

  • 内皮抑素在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尚卫华;王康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直肠癌组织中的Endostatin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ndostatin定位于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及胞膜,部分癌细胞胞浆也存在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Endostatin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直肠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Endostatin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中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转移、Dukes分期相关(P《0.05).结论:Endostatin在直肠癌的血管生成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

  •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肝细胞肝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廖维甲;覃理灵;梅铭惠

    目的:探讨survivin mRNA在肝细胞肝癌(HC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32例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Survivin mRNA在HCC组织中高度表达,阳性率为65.6%,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Survivin mRNA的表达与HCC门静脉癌栓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与其它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Survivin mRNA高表达可以作为判断HCC侵袭性和进展的一个潜在重要指标.

    关键词: 肝细胞 survivin
  •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李文惠;马慧;孙鑫;韩晓鹏;刘宏斌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总医院2004年10月~2006年9月手术并经病理诊断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病历资料.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112例,甲状腺腺瘤168例,术前结节性甲状腺肿正确诊断者7例,占6.25%,误诊为甲状腺腺瘤者105例,占93.75%,甲状腺腺瘤正确诊断者162例,占96.43%,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者6例,占3.57%.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易误诊为甲状腺腺瘤,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大体形态认识上的偏差,查体不仔细,临床医师不认真分析或不认识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B型超声波的回声特点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误诊的主要原因.

  • 基因工程改造腺病毒联合化疗治疗鼻咽鳞癌

    作者:李永强;胡晓桦;谢伟敏;刘志辉;周文献;陆永奎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改造腺病毒(简称H101)局部注射治疗鼻咽鳞癌,了解H101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治疗组(A)和对照组(B),A组:H101+PF方案化疗;B组:单用PF方案化疗.结果:A组21例,有效率80.95%(17/21),B组20例,有效率25%(8/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H101联合化疗对鼻咽鳞癌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

  • 后程超分割治疗与鼻咽癌大容积原发肿瘤疗效关系的研究

    作者:师颖瑞;吴湘玮;陈艳平;张九堂;范长根;韩亚骞

    目的:探讨常规分割放疗(CFRT)与后程超分割放疗(LHRT)对鼻咽癌大容积(≥60cm3)原发肿瘤的疗效关系.方法:无远处转移的182例初治鼻咽癌(T2~4N0-3Mo).治疗前根据CT资料勾画鼻咽癌原发肿瘤,容积(≥60cm3),采用CFRT或LHRT照射,N3的病例均加用辅助化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鼻咽癌大容积≥60cm3原发肿瘤无论T分期,采用LHRT较CFRT治疗,患者原发灶5年控制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N0~2的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对比,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大容积原发肿瘤无论T分期,(N0~2)后程采用超分割照射可提高鼻咽癌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但N3的患者虽鼻咽癌控率可提高,但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未见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 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组织凋亡与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研究

    作者:杜光烨;李小强;李玉姝;范宜娟;余翔;董君波;陆玲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在自体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T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桥本甲状腺炎(HT)19例,Graves病(GD)13例,对照组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NTNG)(结甲)7例.结果:HT及GD滤泡细胞表达Fas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0.01%,结甲组滤泡细胞为57.14%.HT及GD分别与结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HT及GD中均有滤泡细胞表达FasL和Bcl-2,而结甲中FasL没有表达.Bcl-2的表达在HT和GD中较强,而在结甲组织中的表达较弱,与HT和G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HT、GD中滤泡细胞通过表达Fas和FasL,并经过Fas与FaL的作用导致部分滤泡细胞凋亡.在HT、GD中由于滤泡细胞通过增强Bct-2的表达,从而使得Fas和FasL介导的滤泡细胞凋亡作用减弱.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 28例脑转移瘤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王牧民;黄静;娄云峰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从2000年5月~2002年5月对28例脑转移瘤进行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两侧平行相对野作全脑照射,(1.8~2)Gy/次,(36~40)Gy后缩野针对转移灶加量(14~20)Gy.结果:影像学有效率64.3%.中位生存期5.6个月,6个月生存率46.4%,1年生存率21.4%.结论: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KPS评分、脑转移数目、颅外有无转移和原发灶是否控制.

  • 无症状甲状腺多发结节19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建光;谢强;孔凡民

    目的:探讨无症状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06年收治的192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无症状甲状腺多发结节多见于女性,以结节性甲状腺肿多、甲状腺腺瘤次之,均具有一定恶变机率,尤其实质性结节,需结合B超、同位素扫描、细针穿刺细胞活检综合判断,具有指征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定性.结论:甲状腺多发结节应积极治疗,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以免延误诊治.

  • 以三维适形放疗推量的宫颈癌治疗的初步研究

    作者:崔立春;耿会生;杨正浩;王璇;李欣;许世成

    目的:研究宫颈癌去除后装腔内治疗以三维适形放疗推量的可行性、治疗效果及对直肠膀胱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60例宫颈癌,随机分组,去除后装组(观察组)26例,外照射结合后装组(对照组)34例.大野照射40Gy/20次后,观察组缩野三维适形照射,总剂量65~70Gy左右,不超过75Gy;对照组中央铅挡盆腔照射给宫旁补量,使外照射B点剂量达45~50Gy;后装治疗补充A点剂量30Gy左右(4~7.5Gy/次,1-2次/周).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确切,观察组急性消化道发生率低,泌尿系反应发生率相似,观察组反应相对较轻.结论:宫颈癌去后装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明显减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的发生,近期疗效确切.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朱格红;白巧玲;李红芳

    现代静脉输液护理理念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程序化操作规程,提高输液护理质量;倡导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使输液治疗安全有效.

  • 肿瘤晚期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作者:陈民霄;薛瑞华;王勇会;杨小红;胡雪玲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频率减少,7日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燥.便秘是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及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约70%的晚期肿瘤患者主诉中有便秘.

  • PICC导管留置导管移位原因分析和对策

    作者:张仙爱;常红利;黄利娜;邹春芳;杨娟利

    目的:分析应用PICC导管置管时发生导管移位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导管移位的对策,以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方法:对189例应用PICC导管病人穿刺时操作进行评估,重点对7例导管位移原因进行分析.结果:189例置管,发生导管移位7例,其中5例误入颈内静脉,2例滞留在外周静脉;经在X线调整位置后,6例前端位于上腔静脉.结论:熟练掌握刺穿技巧,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病人相关知识的宣教,可避免或减少应用PICC导管位移的发生.

  • 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

    作者:李术芹;王雅格;佀盼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对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进行心理舒适护理、DSA和超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术舒适护理和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舒适护理.结果:7例一次手术后随访0.5~1年无复发,1例于3个月后进行二次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舒适护理使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人围手术期处于心身佳状态,促进了机体的康复.

  • 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恶性骨肿瘤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何立宏;张明华

    目的:探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恶性骨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86例接受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所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术后的康复锻炼进行分析.结果:58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并获1年2个月的随访,术后无褥疮、肺部感染、静脉栓塞和关节僵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患者的特点,围术期的健康教育及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重回社会的重要环节.

  • 格拉司琼联合黄连上清片防治化疗药所致胃肠道副反应疗效观察

    作者:郑国甫;张扬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联合黄连上清片对化疗药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并与单用格拉司琼比较.方法: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前给予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 qd×5天加黄连上清片6# bid ×5天;对照组在化疗前给予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 qd×5;观察每组病人一周内出现恶心呕吐和便秘的程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防治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有效率(CR+PR%)分别为90.6%和85.7%,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便秘发生率(中+重度%)分别为9.4%和37.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尸《0.05).结论:格拉司琼联合黄连上清片防治化疗药所致胃肠道恶心呕吐反应与单用格拉司琼效果相同显著,而发生便秘明显少于单用组.

  • 特尔津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

    作者:粟爽

    目的:评价特尔津(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观察46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特尔津的效果.结果:化疗后应用特尔津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绝对数低值均高于对照组,低值持续时间、化疗开始到细胞恢复正常数以上时间、化疗周期延迟病例数和发热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尔津可有效促进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恢复,不良反应轻微,能确保化疗按周期顺利完成,提高化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 富含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酰胺的营养配方对贲门癌术后早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包国强;李红梅;何显力;赵华栋;胡会社;赖大年

    目的:探讨富含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PN)配方对贲门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贲门癌行根治性全胃/近端胃切除术患者54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日分别接受等热量、等氮量的常规PN(对照组)和富含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酰胺的PN(研究组)支持治疗,并于术晨、术后第1、8天测定血液C3、IgA、IgM、IgG、TNF-α、IL-6水平和CD33+、CD4+、CD8+、CD4+/CD8+、NK细胞百分率,并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术后8 d后研究组血清补体C3、IgA、IgG、CD4+、CD4+/CD8+、NK细胞的恢复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研究组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血清TNF-α、IL-6水平并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常规PN对比,富含支链氨基酸和谷氨酰胺的强化PN能改善贲门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亚青;杨守京;晏伟;徐玉乔

    目的:探讨3例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发生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肉瘤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3例肿瘤分别发生在颅骨、肋骨和骨盆,镜下肿瘤由具有上皮样特征的瘤细胞构成,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带有细小空泡,细胞核大,呈空泡状或受挤压呈印戒样,有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在骨小梁间呈弥漫片状、腺管状、乳头状或单排条索状排列,有散在完整的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的背景,可见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互相交织的血管腔,其内衬上皮样瘤细胞,有的呈乳头状生长.网织纤维染色可清晰的显示瘤性血管结构,并见网织纤维围绕瘤细胞巢分布.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呈上皮性标记物CKpan、高分子量角蛋白、低分子量角蛋白、EMA、间质标记物,viment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vWF阳性,CD34、CD31弱阳性(考虑因脱钙导致该抗原严重丢失).结论:骨原发性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羟基脲致皮肤顽固性溃疡1例报道

    作者:孙幸福;王学文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服羟基脲导致皮肤顽固性溃疡的疗效,探讨rhGM-CSF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常规治疗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应用rhGM-CSF进行比较,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局部应用rhGM-CSF疗效明显.结论:rhGM-CSF能促进溃疡愈合.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冬英;魏红亚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发病经过,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临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内科1995年以来收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经I临床血象、骨髓象确诊的住院患者.结果.28例慢粒,23例HA方案及羟基脲化疗,达到完全缓解21例,CR为86.5%;部分缓解l例,2年后急淋变死亡;无效1例,3月后急单变死亡,总有效率为95.6%.结论:运用HA方案及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率高,费用低,副作用小,适合基层医院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接受骨髓移植和应用干扰素及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

  • 干扰素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王永兴;葛君俐;李小雁

    目的:观察肝炎患者治疗后体内干扰素抗体产生情况.方法:对正常献血者130例,急性乙型肝炎48例,慢性乙型肝炎50例,肝炎肝肝硬化32例,进行血清干扰素抗体的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乙肝患者组、慢性乙肝患者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阳性率分别22.9%、32.0%和28.1%,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干扰素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产生抗体.

  • 胸膜浆细胞瘤1例报道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韩秀娟;薛力;张伟;朱少君;巩丽;李爱宁;赵建业

    目的:报道1例胸膜浆细胞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对1例胸膜浆细胞瘤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成年男性患者1例,临床表现为右胸部疼痛,胸部CT示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右侧侧壁胸膜局限性增厚.镜下可见肿瘤组织由大量密集的多形性浆细胞构成,细胞多为圆或卵圆形,胞浆嗜碱性,核偏心位,染色质呈块状沿核膜排列,状似车轮,有时核旁出现亮晕.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λ链(+++)、vimentin(+++),CK(-)、LCA(-)、S-100(-)、CA125(-).结论:原发于纵隔、胸膜的浆细胞瘤十分少见,诊断依赖临床、影像学、病理学三方面结合,需与浆细胞肉芽肿、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等相鉴别.

  • 腰椎原发性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徐敏;陈玲;张书龙;杨守京

    目的:报道1例腰椎原发性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腰椎原发性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和基因重排,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小不一,胞质较丰富,核染色质呈粉尘状.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99、LCA、CD20、CD79a弥漫阳性,CD3灶性阳性,VIM肿瘤细胞阴性,间质阳性,Ki-67增值指数为37%.结论:前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表型.

  •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X线和CT诊断

    作者:康军;任小军;李广琪;陈毓秀

    目的: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PGML)的X线和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1例经胃镜活检和手术证实为原发性胃淋巴瘤.其中行胃肠气钡双对比造影(GI)检查7例,CT检查17例,两者均行检查3例.分析其GI和CT表现.结果:21例PGML中,GI表现为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5例,胃底、体多发肿块1例,胃腔扩张及收缩良好5例.CT表现为胃壁增厚17例,伴有肿块4例,形成直径2.5cm以上大溃疡4例.17例胃壁均增厚为0.6cm~4cm,14例(82.3%)增厚胃壁增强幅度为14HU~25HU的轻、中度强化.增厚胃壁强化均匀15例,见小片状坏死2例.肝脏均未见转移性病灶.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主要位于胃窦和胃体,GI主要表现为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或多发肿块,CT主要表现为浸润型,密度均匀,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可伴有大溃疡形成,在GI检查或CT三期扫描中胃的形态可变.

    关键词: 胃淋巴瘤 CT 诊断
  • 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54例,用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患者在化疗前3天开始口服平消胶囊,每次6-8粒,每天3次,连服8周以上.对照组52例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57.4%,对照组有效率36.5%,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率81.5%,对照组症状改善率53.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少而轻.结论:平消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对治疗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能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恶性黑色素瘤误诊为乳腺癌1例

    作者:陈佳权;赖琳;陈典;谭爱民

    1病案摘要患者,女,42岁,汉族,已婚,干部.于2006年8月11日因右乳腺癌术后骨转移行化疗后半月入院.患者2005年11月因"右乳腺及右腋下无痛性肿块并骨痛1月"于我院诊断为右乳腺恶性肿瘤,行改良根治术

  • 气管腺样囊性癌1例

    作者:高建华;扬帆;夏庆堂;韩文娟;李娜

    1 资料患者女性,42岁.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半月,端坐呼吸7天,于2006年8月10日入院,查体未发现异常体征.

    关键词: 气管 腺样囊性癌
  • 额叶脑胶质瘤误诊1例

    作者:张少华;谢文焜

    1病历报告男,10岁,因间断抽搐3年余加重3个月于2006年11月28日入院.患儿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不清,倒地后全身抽搐,口吐白沫.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误诊
  • 白血病的综合治疗与新进展

    作者:曹志成

    白血病是儿童期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约有30万新发病例.近年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很大程度获益于精心设计的综合治疗.新技术的开发,尤其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长足进步,大大帮助了对危险性的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疾病的监测.此外,对白血病发病机理、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另一方面,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日益受到重视,如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方案已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为治疗白血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总结白血病目前的诊疗手段,并重点介绍分子靶向治疗、中药治疗及预后监控的新进展.

  • 电子束全身照射的实施和剂量学研究

    作者:吴湘阳;李勤;常晓彬;张军安

    自行设计了全身电子线照射(TSEI)的患者固定用标准体位架,以及可以人工360度旋转的特制旋转盘.分别应用剂量仪、仿真石蜡固体体模、固体水,柯达慢感光胶片,胶片分析仪等多种剂量测试工具,对开展该技术所需的临床剂量学参数进行系统的数据采集,并加以分析.总结出一套对临床行之有效的照射剂量参数,并已应用于临床,为逐步开展此项工作的临床机构提供参考.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