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传艳;丁兆军;孟令新

    Livin是新近发现的人类IAP家族成员,为类内源性细胞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通过抑制caspase在许多物种中起着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Livin特异性表达于食管癌细胞中,通过下调或抑制Livin基因的表达及诱导产生特异性地识别Livin的抗体可抑制、杀死肿瘤细胞,为食管癌的诊断、细胞和基因靶向治疗等提供新的方法.

  • 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勇;吴新民;郭亚民

    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是胃癌转移常见形式.是影响胃癌预后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综述阐述目前与胃癌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为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纳米载体传递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微环境的靶向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艳惠;管庆霞;吕邵娃;许婷;李琳;李永吉

    大部分传统的化疗药物由于在体内的非特异性分布而导致全身性毒性及许多相关的副作用. 近年来,新兴的纳米技术克服了传统药物的非特异性靶向,而且为解决非选择性损伤机体组织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可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从肿瘤微环境的角度遏制肿瘤的发展,针对肿瘤和微环境的纳米技术也有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肿瘤的微环境和纳米载体药物传递系统在肿瘤微环境方面的靶向性及应用进行综述,为纳米技术在肿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 RNA干扰技术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三党;刘宏斌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主要通过导入双链RNA(double strands RNA,dsRNA)进而靶向抑制转录后基因的沉默,小分子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是RNA干涉的调控的关键.由于RNAi对基因沉默的高效、特异性,在胃癌治疗中,可明显影响胃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故这一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与胃癌发生相关的基因、蛋白、通路和酶等研究,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Oct4基因及其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雅;贾心善;李龙彬;张林

    Oct4是POU转录因子家族中一员,其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及自我更新状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Oct4是产生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必要因子.近来,有研究发现,Oct4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例如胚胎生殖细胞肿瘤及其它成体细胞肿瘤中,提示Oct4可能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对Oct4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OCT4 肿瘤 干细胞
  • 肺癌早期筛查研究进展

    作者:倪裕丰;丁罡;赵其德

    Ⅰ期与Ⅲ-Ⅳ期肺癌预后差别极大,其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肺癌的筛查早已成为全世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肺癌筛查的必要性、可行性、人群选择,特别是技术方案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肺癌 筛查 早期诊断
  • Notch信号通路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晓庆;邱慧磊;耿敬姝

    Notch家族是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跨膜蛋白,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对细胞生物活性起重要作用.Notch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机体正常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细胞的过度增殖和恶性转化,有效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性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为肿瘤治疗开辟新途径.现有研究证实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和抑制与头颈部肿瘤密切相关.通过对Notch信号通路进行调节,可能为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对Notch信号通路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胡云峰;张鸿毅;雷侠;杨卫卫;冯谢敏;杨小萍;赵红

    自噬目前被认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有关.近期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活性增高,但自噬在EGFR-TKI诱导的细胞死亡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自噬的上调是癌细胞的一种保护反应,联合自噬抑制剂能够增强EGFR-TKIs的细胞毒作用.另有学者认为EGFR-TKIs诱导的自噬活性增高会导致凋亡缺陷的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本研究综述了EGFR-TKI和自噬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EGFR-TKI 自噬 耐药
  •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柳倩;马为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及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所在.肿瘤标志物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肿瘤标志物,许多新的且有效的生物分子标志物也相继被人类发现,其中包括基因甲基化、多种基因突变、血中循环DNA及microRNA.众多研究表明这几种标志物对诊断肺癌及预后的估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低于传统标志物甚至还要高.因此,上述几种标志物极可能被广泛用于临床上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

  •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毕良文;时前军;张丽珍;赵滑峰;赵维勇;唐鹿群;邵彦彦;田继红

    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0月-2012年3月107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统计,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利用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因素.结果: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24.3%、12.1%和1.8%,中位生存时间为12.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KPS评分、组织学类型、靶向治疗、化疗周期大于2个、原发病灶控制情况对生存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原发灶已控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KPS≥70分、原发灶已控是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这些患者的生存期较长,是潜在的治疗获益者.

  • MiRNA-381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周苏娜;叶文广;邵秋菊;梁军;张明鑫

    目的:观察人食管鳞癌细胞及组织中miRNA-38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测定人食管鳞癌细胞TE-1、TE-10、TE-11及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381的表达.完成放疗后1个月接受影像学复查,分析患者的近期放疗疗效.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疗敏感性.结果:入组患者根据近期疗效分为放疗抵抗组(6例)和放疗敏感组(14例),放疗抵抗组的miRNA-381表达显著低于放疗敏感组(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的放疗敏感性为TE-11>TE-10 >TE-1,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放疗敏感的TE-11细胞中miRNA-381表达量高,而放疗抵抗的TE-1细胞中miRNA-381表达量低.近期疗效和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381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iRNA-381相对表达量与近期疗效呈正相关(r=0.72,P<0.05).结论:MiRNA-381在放疗敏感的食管鳞癌细胞及临床标本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放疗抵抗的细胞及组织.MiRNA-381相对表达量越高的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的近期疗效越好.

  • 局部晚期NSCLC适形加陀螺刀放疗与单纯适形放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洪涛;张为家;周遵艳;付国权;张森;杨继元;刘焰

    目的:比较适形加陀螺刀放疗与单纯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4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a或Ⅲb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为适形加陀螺刀放疗,对照组20例为单用适形放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及放射性损伤.结果:实验组有效率(CR+ PR)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放射性肺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适形加陀螺刀放疗比单用适形放疗可提高近期有效率.

  • 整合素β3蛋白高表达提示乳腺癌预后不良

    作者:甄丽娜;吕鑫鑫;赵红;汤大北;张悦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9例乳腺癌标本中整合素β3蛋白的表达,分析整合素β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整合素β3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及孕激素受体密切相关.整合素β3阳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及5年总生存时间显著差于整合素β3阴性者.腋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整合素β3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比较其预后显著不良.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整合素β3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整合素β3表达增高提示预后不良,整合素β3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 肺耐药蛋白LRP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杰;龚民;崔永;李浩;常栋;林昌锦;高志;胡健;王天佑

    目的:检测LRP在不同分化阶段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肺癌分化与LRP之间的关联;干扰LRP后,观察其对肺癌细胞A549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肺癌组织中LRP蛋白及表达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RP蛋白表达.通过RNAi技术干扰LRP后,运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干扰LRP基因效率,检测LRP在A549细胞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RK及AKT信号通路、MMP金属蛋白酶及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中LRP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相关,在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0.6%、39.3%、18.3%、8.3%,肺癌组织中LRP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RP-siRNA转染组侵袭率为(60.4±6.4)%高于对照组的(50.5±4.4)%,差异显著(P<0.05).LRP-siRNA转染组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受到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降低,Bax升高.结论:LRP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LRP蛋白有可能是肺癌浸润和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可为肺癌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 386例沉降式液基细胞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颜云;丁永玲

    目的:探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阅386例应用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诊断的细胞片,并对照其病理学诊断结果,评价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为肺支气管癌的334例患者中,细胞学检查出癌295例.病理学诊断为肺支气管良性病变的52例患者,细胞学均报告阴性.细胞学诊断敏感性为89.9%,特异性为100%.同时有细胞学和病理学分类诊断结果的217例患者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4.5%、89.8%和96.1%.结论:沉降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检查中的诊断符合率及特异性较高.

  • 41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肖宇;雷玉涛;赵红梅;王墨培;梅放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1例BPBC与409例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分析BP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结果:BPBC组中第二侧原发乳腺癌中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比例显著高于第一侧原发乳腺癌(17.1%∶2.4%,P=0.005).BPBC组中一级或二级亲属患乳腺癌的比例显著高于UBC组(24.4%∶6.3%,P=0.001).与UBC相比,BPBC组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分子分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无显著差异.8例同时性BPBC中,4例患者对侧乳腺触诊阴性,通过乳腺钼靶成像发现微小钙化进而诊断为BPBC.结论:乳腺癌家族史是BPBC明确的发病危险因素,乳腺钼靶检查有助于对侧触诊阴性的同时性BP-BC的诊断.

  • 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PXR和MDR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左晓丽;孔庆暖;纪霞;韩增磊;卫红军;黄维清

    目的:研究孕烷受体(PXR)蛋白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蛋白在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液基薄层离心涂片法分离PBMCs,SP免疫组织化学化方法检测PBMCs中PXR及MDR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PBMCs中PXR及MDR1的表达变化.结果:化疗前小细胞肺癌患者PXR、MDR1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小细胞肺癌患者PXR和MDR1的蛋白表达较化疗前增加,且两者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化疗前后小细胞肺癌患者PBMCs中PXR和MDR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PBMCs中PXR、MDR1的表达与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外周血PXR高表达可能是诱导化疗相关的MDR1表达升高的原因,外周血的检测可为早期判断小细胞肺癌临床耐药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易行的方法.

  • ATM蛋白在淋巴结阴性的进展型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韩笑;樊卫

    目的: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蛋白(ATM蛋白)在淋巴结阴性的进展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的鳞状上皮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TM蛋白在淋巴结阴性的进展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的鳞状上皮中的表达.结果:ATM蛋白在淋巴结阴性的进展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的鳞状上皮中的表达情况分别为60%、95%,二者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ATM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并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靶向治疗和标准二线化疗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陈宽冰;王一北;石文君;宣莹

    目的:比较NSCLC患者EGFR-TKI靶向治疗和标准二线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EGFR-TKI靶向治疗和标准二线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文献,共8篇RCT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OS、PFS的HR值及ORR的RR值分别为1.01(0.92,1.10)、0.90(0.74,1.08)及1.48(1.20,1.81).结论:就OS及PFS而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但是靶向治疗组ORR优于化疗组.

  • 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探讨

    作者:张曙辉;邹立新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莱特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1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持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9.1%)和疾病控制率(87.3%)均高于对照组(47.3%、63.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52.7%)高于对照组(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有效提高胸水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新;王秋实;李艳青;曾英;马强;方三高;牟江洪;李增鹏;肖华亮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在提高肺癌胸水细胞学阳性检出率及提供分型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2例胸水样本,分别行沉降式薄层液基细胞学和细胞蜡块制片,比较两种方法在胸水阳性检出率方面的差异性.对于细胞蜡块诊断为阳性和可疑阳性的病例进一步行TTF-1、CK7、CK5/6、p63、Calretinin、WT-1、Syn、CgA、Ki-67等免疫组化染色以分型.对于58例同时有活检结果的病例,以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分型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52例胸水样本中,液基细胞学和细胞蜡块的阳性检出例数(率)分别为72例(28.6%)及125例(49.6%),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8例经组织学确诊的病例中,有56例与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法分型的结果相一致(56/58,96.6%).结论:细胞蜡块制片技术可显著提高胸水阳性检出率.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在胸水标本组织学分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性.

  • 食管鳞癌淋巴管分布及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王媛媛;吴名耀;沈金辉;王少洪;吴智勇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分布及密度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食管癌巢周围和癌巢中心区以及正常食管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癌巢周围区LVD明显高于中心区和正常组织(P<0.01).癌巢周围区LVD与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浸润深度无关(P>0.05),癌巢中心区LVD与食管鳞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D2-40是淋巴管特异和敏感的标记物,食管癌功能性淋巴管主要存在于食管癌巢周围,检测癌巢周围淋巴管可能是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指标.

  • 乳腺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方三高;王琳;马强;林俐;毛成毅;肖华亮

    目的:探讨乳腺骨肉瘤(mammary osteosarcoma,MO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影像学所见,分析了1例MOS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以“左乳无痛性包块”入院.B超示包块呈强回声光团,其内回声不均,矿化灶后方形成声影.肿块切除活检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巨检见硬壳骨性包块,剖面灰白色,边界不清.镜检肿瘤主要由多边形细胞及胖梭形细胞构成,两种细胞具有多形性及非典型性,核分裂活跃,产生的嗜酸性骨样组织及基质表明其骨源性.部分区域呈软骨分化,空泡状细胞被弥漫或灶性钙化灶分隔;部分多核骨母细胞分散于肿瘤性骨小梁中;肿瘤中央区域可见灶性坏死,边缘区可见内陷的腺管结构及梭形细胞边界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呈阳性,但不表达CK.结论:MOS是一种罕见的产生骨的乳腺间叶性恶性肿瘤.需要与伴间叶分化的化生性癌(软骨、骨)及浸润性癌伴骨分化等相鉴别.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郭爱萍;余宗阳;欧阳学农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加顺铂(CPT-11+ DDP)及依托泊苷加顺铂(VP-16+ DDP)两种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D-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初治ED-SCLC患者60例,IP组31例患者,应用DDP 30mg/m2静脉滴注,d1-d3,CPT-11 200mg/m2静脉滴注,d1;EP组29例患者,应用方案DDP30mg/m2静脉滴注,VP-16 80mg/m2静脉滴注,均为d1-d3,两种方案均21d为一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每两个周期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IP组有效率为61.3%,EP组有效率为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无进展生存期6.9个月,EP组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泊泔联合顺铂方案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疗效相似,但二者的毒性谱不同(IP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EP组,EP方案血液学毒性大),且IP组生存期较长,是ED-SCLC一线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 尼妥珠单抗联合三维适形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初步研究

    作者:伍楚蓉;杨文;唐武兵;潘兴喜;卢奕宇;张永胜;陈永发;梁海春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组织病理确诊的食管癌初诊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及周期化疗;观察组(n=30)除三维适形放疗及周期化疗外,每周放疗前进行尼妥珠单抗100mg治疗,共6-7次.结果:放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完全缓解率(CR),观察组为76.7%,对照组为66.7%,两组有效率(RR)均为100.0%.随访2年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6.7%和93.3% (P >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0%和76.7% (P >0.05),两组间CR率及复发转移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黏膜炎、放射性皮炎和恶心呕吐反应、粒细胞减少、疲乏等,无皮疹及过敏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均为患者所耐受,观察组发生Ⅱ级以上放射性食管黏膜炎、粒细胞减少较对照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可提高食管癌对放疗的敏感性,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转移率,安全有效.

  • AR在乳腺导管原位癌中的表达及其与ER、PR表达的关系

    作者:高仁里;叶慧英;张丹;朱玲玲;游庆华

    目的:研究导管原位癌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AR表达与组织分级及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51例不同级别导管原位癌(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中AR的表达及与ER、PR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结果:AR阳性表达于18例DCIS中,33例DCIS中没有表达.13例低级别导管内癌中有3例AR阳性表达,15例中级导管内癌中有7例AR阳性表达,23例高级导管内癌中有8例AR阳性表达(P=0.4270).导管内癌的分化程度与ER(P =0.0036)及PR(P=0.0398)的表达密切相关.在导管内癌的不同组织学亚型间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6),但ER(P =0.0695)与PR(P=0.4672)的表达无差异.绝经前与绝经后患者导管内癌的AR表达无差异(P =0.6510),但ER(P=0.0074)与PR(P=0.0259)的表达有差异.结论:有一部分乳腺导管内癌表达AR,导管内癌的AR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DCIS中ER、PR表达也没有相关性.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前诱导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伟;谢传华;李金伟;张群贵;康昭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化疗的配合模式.方法:把符合入组标准的9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为A、B、C三组,A组为直接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4-6个周期;B组为同步放化疗前行诱导化疗2个周期,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2-4个周期;C组为同步放化疗前行诱导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后行辅助化疗0-2个周期.比较各组的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随访率95.7%,A、B、C组的有效率(ORR=CR+ PR)分别为67.7%、83.3%、66.7%,B组的有效率略高,无显著性差异(P=0.56).A、B、C三组患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3%、71.4%、78.5%和37.6%、36.9%、38.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9个月、17.9个月和20.5个月(P =0.763).治疗毒性方面,3组患者恶心呕吐反应程度相似,A组患者中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比例(32.3%)少于B、C组(分别为50.0%、51.5%),A组患者发生3、4级骨髓抑制比例(29.0%)少于B、C组(46.7%、51.5%),A组患者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比例(67.7%)多于B、C组(53.3%、48.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化疗的配合尚难以确定其固定模式,诱导化疗的选择与应用需进一步研究.

  • RNA干扰技术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Survivin基因对细胞生物学特点的影响

    作者:李元宏;李卫萍;任云青

    目的: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观察干扰后核酸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发生的变化,为进行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定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空白组Hela细胞未进行基因干扰,阴性对照组为非特异序列干扰,实验组为针对Survivin基因设计的干扰RNA(siRNA)干扰,每组均设三个平行标本.转染后48h收集细胞,RT-PCR技术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siRNA 48h后,Hela细胞中Survivin mRNA拷贝数明显减少,实验组mRNA表达量为空白组的23.4%,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为阴性对照组的23.3%,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Hela细胞凋亡率是空白组的3.08倍(P<0.01);是阴性对照组的2.69倍(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RNA干扰沉默宫颈癌Hela细胞Survivin基因能够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Survivin可能成为基因治疗宫颈癌的理想靶基因.

  •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三种方法及其超声评价

    作者:孙一欣;程文;王宽全;韩雪;李兆歆;刘钊;张丹丹;邵华

    目的:比较三种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方法的效果差异,评价超声在监测兔VX2肝癌中的价值,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佳方法.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A组超声引导注入肿瘤组织块悬液;B组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种植肿瘤组织块;C组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分别于接种后第7、14、21和28天采用超声观测三组兔肝脏成瘤情况并记录,处死动物后取病理标本进行对照,比较不同方式肿瘤的生长特点.结果:超声观测下兔VX2肝癌多呈低或等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血供较丰富,部分可见声晕.当肿块直径> 1cm时,超声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生长情况,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A组多为多结节散在分布,异位种植多;B组肿瘤多生长局限,多突出于肝表面被膜;C组肿瘤呈孤立结节,位于肝实质内.A、B、C三组接种成瘤率分别为:61.1%、44.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率:11.1%、61.1%、88.9%.异位种植率:55.6%、38.9%、0%.平均存活时间:A组(38.2 ±4.5)d、B组(37.5±3.6)d、C组(41.2±3.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法均能制成肝癌模型,开腹手术瘤块种植法成功率高、模型性质稳定,是可推荐的建立兔肝癌模型的方法,超声检查是一种监测肝癌模型的有效手段.

  • IL-18对胶质瘤大鼠外周血TGF-β、CD8+T水平的影响

    作者:宋杨英;程天军;黄淑珍;李振东;单保恩;杨宝友;白波

    目的:分析IL-18对胶质瘤大鼠外周血中TGF-β水平及CD8+T比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用立体定向技术接种9L/IL-18、9L、9L/LXSN细胞,建立实验动物模型.14天后,取各组大鼠外周血,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GF-β细胞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CD8+T比例.结果:接种9L/IL-18组大鼠外周血中TGF-β的水平为(111.5±5.9) ng/L,显著低于接种9L、9L/LXSN细胞组[(133.4±3.7) ng/L、(127.9±4.0)ng/L] (P<0.05).前者外周血中CD8+T比例(32.3±2.2)%与后两组相比[(分别为(22.3±0.8)%、(22.0±0.7)%]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可降低荷瘤鼠外周血中TGF-p水平,提高CD8+T细胞比例,从而改善荷瘤鼠免疫抑制状态,提高免疫功能.

    关键词: IL-18 胶质瘤 TGF-β CD8+T
  • 低毫安(10mA)电化学治疗对人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作者:周炳刚;沈义军;魏昌晟;张智;杨涛;王健

    目的:研究低毫安(10mA)电化学治疗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MDR)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电化学治疗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R)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低毫安电化学治疗(0.1C-2C)能不同程度降低ADR对MCF-7/ADR细胞的IC5o;2C的电化学治疗能显著提高ADR在MCF-7/ADR细胞内的浓度,降低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结论:电化学治疗能逆转MCF-7/ADR细胞的MDR,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了P-gp的功能表达,增加了细胞内ADR的积累.

  • MiRNA-21抑制物对人肺腺癌PC9/GR细胞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李明涛;王小平

    目的:观察miR-21抑制物对人肺腺癌PC9/GR细胞株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miR-21抑制物在PC9/GR细胞吉非替尼耐药的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miR-21 inhibitor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细胞对照组3组.MiR-21 inhibitor组转染miR-21抑制物抑制其细胞内miR-21表达,阴性对照组转染microRNA inhibitor NC.加入吉非替尼处理后,采用MTT比色实验测定3组细胞第1、2、3、4、5天的吸光度(OD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结果:两对照组间细胞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40.06 ±2.32)%,明显增高(P<0.05);阴性对照组[(7.39±0.79)%]和空白对照组[(6.96±0.68)%]之间细胞凋亡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细胞迁移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迁移力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PC9/GR细胞中,下调miRNA-21的表达后,PC9/GR细胞对GR的敏感性提高,凋亡程度增强,部分逆转了肺癌PC9/GR细胞对GR的耐药性.为miRNA-21与化疗联合治疗肺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 BMP 7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申炜炜;庞海林;牛玉捷;崔兆勋;汪建林;刘理礼;张贺龙

    目的:探讨重组人BMP 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rhBMP 7)在体外对人小细胞肺癌(SCLC)细胞株SBC-3和SBC-5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开发新的抗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rhBNP 7浓度梯度(0、50、100、150、200ng/ml)和时间梯度(24、48、72h)作用于SBC-3细胞和SBC-5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探索rhBMP 7的有效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选择有效作用浓度作用于SBC-3/5细胞,观察撤离rhBMP 7后细胞增殖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hBMP 7对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rhBMP 7在体外对SBC-3细胞和SBC-5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有效作用时间为48h.rh-BMP 7撤离后肿瘤细胞的增殖可以得以恢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rhBMP 7可以抑制SBC-3和SBC-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rhBMP 7不影响SBC-5细胞的凋亡率,但会诱导SBC-3细胞的凋亡(P<0.05).同时,rhBMP 7处理组中G1期的细胞比率有所升高,S期的细胞有所减少;并且这一影响在SBC-3细胞中更为明显.结论:rhBMP 7可以抑制SBC-3和SBC-5细胞的增殖,且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rhBMP 7并不影响SBC-5细胞的凋亡,但会诱导SBC-3细胞的凋亡.因rhBMP 7可以增加G1期细胞的比率,推测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为SCL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Canstatin与tumstatin抑制甲状腺癌细胞SW579迁移的机制研究

    作者:王传疆;王雷;胡海地

    目的:研究canstatin与tumstatin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SW579细胞增殖和迁移.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运动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Canstatin与tumstatin可以明显抑制SW579细胞增殖和迁移.Canstatin与tumstatin处理后细胞的MMP 3、9和1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在canstatin作用下Wave2蛋白含量下降,而tumstatin没有类似作用.结论:Canstatin与tumstatin通过抑制MMP 3、9和12蛋白水平导致SW579细胞运动减弱.

  • NDRG2基因亚型对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骆亚平;康份红;杨丽

    目的:构建表达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两种亚型(长短2种亚型分别命名为NDRG2L、NDRG2S)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NDRG2基因对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以携带人NDRG2基因的两种亚型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卵巢癌细胞株HO-8910.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MTT、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经逆转录病毒转染后,Westem blot检测NDRG2两亚型蛋白特异表达.MTT、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NDRG2基因两种亚型对HO-8910细胞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而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使卵巢癌细胞表达NDRG2基因,可以明显促进HO-8910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 shRNA干扰mTOR信号途径对口腔癌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作者:潘洪飞;任大鹏;孟凡东;田昕;李妍

    目的:探讨利用慢病毒介导shRNA干扰mTOR信号途径,对口腔腺样囊性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shRNA干扰mTOR、雷帕霉素处理口腔癌ACCM细胞株,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mTOR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real time PCR检测mTOR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增殖情况,各不同刺激因素组与单纯ACCM细胞组比较增殖率降低(P<0.05).不同刺激因素组细胞的凋亡率与单纯ACCM细胞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mTOR和Bcl-2的表达水平,雷帕霉素组和shRNA干扰mTOR组均低于单纯ACCM组(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RNA干扰信号途径,可影响口腔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抑制了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miR-200a在肝癌干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作用

    作者:汪建林;杨西胜;王兴;戴斌;阮柏;高远;李海民

    目的:分离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肝癌干细胞并分析miR-200a在肝癌干细胞和非肝癌干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差异,探讨miR-200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干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法从MHCC97-H中分选出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和非肝癌干细胞(non-liver canc-er stem cells,non-LCSCs)两个亚群;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iR-200a在两个亚群中的表达差异;在MH-CC97-H中瞬时转染miR-200a-mimic,检测LCSCs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LCSCs亚群占总体细胞的百分比为3.56%;LCSCs亚群细胞中miR-200a的表达明显低于non-LCSCs亚群(P<0.05);上调miR-200a后LCSCs亚群细胞比例为1.24%.结论:miR-200a在LCSCs亚群细胞中明显低表达,上调miR-200a后LCSCs亚群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提示miR-200a能够调控肝癌干细胞的比例.通过调控miR-200a的表达,可以降低LCSCs亚群细胞比例,从而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RNAi沉默RABGEF1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谢春英;孙顺昌;黄晓东;彭运生

    目的:探讨沉默RABGEF1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小干扰RNA技术沉默SK-OV-3细胞的RABGEF1基因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鉴定细胞内RABGEF1基因的表达水平,培养RABGEF1基因被沉默的SK-OV-3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数,分析RABGEF1基因对人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显示所构建的4个siRNA表达载体对RABGEF1基因表达的沉默率分别为52.5%、58.1%、76.2%和87.7%.将RABGEF1基因表达沉默率为87.7%的SK-OV-3细胞继续培养,计数显示细胞数目较未沉默基因减少(P<0.05).结论:应用RNAi技术沉默RABGEF1基因可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提示RABGEF1基因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 RACK1对食管鳞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小娟;徐光辉;薛琳;刘丽娟;王飙落;梁树辉;丁杰

    目的:探讨RACK1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不同转移潜能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Transwell实验检测食管鳞癌EC9706-H、EC9706-L和EC109-H、EC109-L细胞的转移潜能;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食管鳞癌高低转移细胞系EC9706-H、EC9706-L和EC109-H、EC109-L中RACK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RACK1低表达细胞中RACK1的表达后,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高于EC9706-L和EC109-L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RACK1在EC9706-H细胞和EC109-H细胞中呈低表达;而在EC9706-L细胞和EC109-L细胞中呈高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上调EC9706-H和EC109-H细胞系中RACK1的表达,二者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RACK1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负相关,过表达RACK1能够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这提示,RACK1在食管鳞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新靶点.

  • nm23-H1转染对肺癌细胞钙调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海霞;申东兰;彭安;何艳玲

    目的:探讨nm23-H1转染对肺癌细胞钙调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E-cadherin、MMP-9基因的mRNA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转染前后E-cadherin、MMP-9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细胞株E-cadherin 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转染后细胞株MMP-9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结论: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株L9981 E-cadherin 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正调控作用,对MMP-9 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

  • 沉默与过表达AEG-1重组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作者:刘昆梅;郭乐;苗琳;奚涛

    目的:设计靶向AEG-l序列的人鼠通用的siRNA,并构建沉默AEG-1表达的shRNA和过表达AEG-1的重组表达载体,以改变肿瘤细胞中AEG-1的表达,探讨AEG-1对肿瘤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首先设计靶向AEG-1的siRNA并转染细胞后检测其转染效率和沉默活性;然后将筛选出的siRNA序列插入pScilence4.1载体中构建靶向沉默AEG-1的重组载体AEG-1-shRNA.利用巢式PCR克隆AEG-1序列,将其与pEGFPC3载体进行酶切、纯化、连接,并对转化子进行筛选和鉴定,构建过表达AEG-1重组质粒pEGFPC3-AEG-1.后将重组载体AEG-1-shRNA与pEGFPC3-AEG-1转染肺癌A549细胞,利用细胞平板划痕实验和Transwel小室实验评价AEG-1表达变化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设计具有较高沉默活性的靶向AEG-1的siRNA,并成功构建了AEG-1-shRNA和pEGFPC3-AEG-1重组质粒,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小室实验结果表明AEG-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结论:AEG-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作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AEG-1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 JAK2/STAT3信号通路对A549细胞株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伊庆强;姜斌;张文颖;赵美;孔飞飞;王美玲;王炯轶;刘峰;袁海花

    目的:研究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对HIF-1α、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AG490处理在氧含量正常及缺氧条件下(CoCl2 200μmol/L)48h后Western blot法测定A549细胞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变化(分组为对照组、AG490 50μmol/L、AG490 100μmol/L、CoCl2、CoCl2+AG49050μmol/L和CoCl2+AG490 100μmol/L组).IL-6 (3.85nmol/L)处理A549细胞24h后,检测细胞中STAT3、p-STAT3、HIF-1α、VEGF蛋白表达变化(分组为对照组,IL-6组).结果: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作用48h后,相对于对照组AG490能够下调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更明显.缺氧条件下(CoCl2200μmol/L)能够上调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AG490也能够下调CoCl2诱导的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更显著.IL-6能够上调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结论: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中,缺氧可上调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JAK2/STAT3信号通路对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 血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姚素萍;刘业六;潘晓芳;梁勇;王明山;刘卫东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探讨血脂异常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8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检测空腹血脂水平.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计算体重指数(BMI)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对血脂等临床病理因素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高胆固醇血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比率高于无肝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是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无关.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血脂水平的增高可能促进结直肠癌肝转移.

  • 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对大肠癌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周旭军;关秀军;包艳春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4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28例大肠息肉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大肠息肉患者和健康体健者(P<0.05).大肠癌Dukes C-D期患者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Dukes A-B期患者(P<0.05).同时大肠癌高、中分化患者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低分化患者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结肠癌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大肠癌患者作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作姑息性切除术后1个月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与术前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可作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 E-cadherin和FSP-1/S100A4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苏林;辛彦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与FSP-1/S100A4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EMT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胃癌标本295例(其中139例配对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肠上皮化生79例及异型增生16例中E-cadherin和FSP-1/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42.03%(124/29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胃癌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33.22,98/29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0,0/139)、肠上皮化生(2.53%,2/79)和异型增生(0,0/16),P<0.0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弥漫型胃癌组(41.88%,67/160)显著高于肠型胃癌组(24.11%,27/112),P<0.05.在浸润深度达浆膜及透浆膜组(36.89%,90/244)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组(15.69%,8/51),P<0.05.FSP-1/S100A4的表达率与性别、年龄、Borrmann分型、WHO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E-cadherin异常表达组(37.10%,46/124)高于正常表达组(30.41%,52/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正常胃黏膜相比,E-cadherin在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而在胃癌中出现较高比率的异常表达,胃癌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Lauren分型相关.胃癌组织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癌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癌组织细胞中存在着EMT,且EMT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与侵袭.

  • 肝细胞肝癌血清AFP值与HBV感染的关系

    作者:徐建波;祁付珍;魏天翼;时汀;许刚;张建淮

    目的:探索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AFP值与HBV感染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1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1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肝细胞肝癌(HCC)组176例,非HCC组41例.HCC组中HBV感染模式前三位的分别是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小三阳)(30.7%),HBsAg和HBcAb阳性(25.6%)及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大三阳)(20.5%).HCC组血清AFP值高于非HCC组血清AFP值(P <0.001),但HCC组内HBV感染组与非HBV感染组之间血清AF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147),三种主要HBV感染模式之间血清AFP值也无统计学差异(P=0.578).同样的,无论在AFP阴性组(<20ng/ml)还是AFP阳性组(≥20ng/ml),三种主要的HBV感染模式之间的血清AF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C的血清AFP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肝脏恶性肿瘤血清AFP值,但HCC组内HBV的各种感染模式之间AFP值水平无差异.

  • 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王超奇

    目的:研究Caspase-3、突变型p5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行TUR-BT术切除膀胱癌组织石蜡切片中Caspase-3、突变型p53表达的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为对照.结果:Caspase-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36.4% (20/55),与对照组阳性率80% (12/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在膀胱癌标本中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与对照组阳性率33.3%(5/1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与膀胱癌的初发和复发、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膀胱癌中Caspase-3和突变型p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spase-3表达和突变型p53对判断膀胱癌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结肠直肠癌肝转移的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潘文倩;徐军;尹益民;耿智敏;艾红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RLM)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1月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RFA治疗.根据实施RFA治疗的方法将患者分成3组:经皮穿刺RFA(第1组)、开腹RFA(第2组)或经皮RFA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第3组).结果:RFA后90天,3组的死亡率均为零.一半的患者(34/67)出现手术后轻度发热.1/4的患者(17/67)有右肩部与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1例并发结肠瘘.随访显示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34.3%和4.5%.结论:对CRLM的患者,RFA或结合肝切除手术是相对微创、安全可行的方法,而且致死率低.

  • 大肠癌化疗后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羽赫;费倩;谢凤;王赫;王颖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化疗后脂肪肝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70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肝脏CT表现及实验室生化指标(AST、ALT、ALP、GGT、TG、CHOL、HDL、LDL)的变化.结果:化疗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发生脂肪肝的例数分别为21例(7.8%)、64例(23.7%)、58例(21.5%),化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较化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外高密度脂蛋白),脂肪肝组转氨酶及血脂水平均比非脂肪肝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外胆固醇).结论: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可以发生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肝脏的脂肪性病变,部分发展为脂肪肝.

    关键词: 大肠癌 化疗 脂肪肝
  • 胃癌中hMSH2表达缺失对EGFR及KRAS基因突变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志敏;吕申

    目的:探讨胃癌中hMSH2表达缺失对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连地区胃癌标本63例,所有患者均未经放疗或化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胃癌标本和38例癌旁组织的hM-SH-2、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HRM技术检测其中58例胃癌标本的EGFR基因19-21外显子和KRAS基因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筛选出的阳性标本应用DNA测序证实.结果:hMSH2表达缺失率在胃癌组为34.9%,显著低于癌旁组的60.5%(P=0.012);在Ⅲ-Ⅳ期胃癌组为47.4%,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的16.0% (P =0.011).58例胃癌标本中,hMSH2表达缺失组的EGFR突变率为10.5%,高于hMSH2表达组的2.6% (P=0.513);hMSH2表达缺失组的KRAS突变率为15.8%,高于hMSH2表达组的7.7%(P =0.623).EGFR蛋白表达率在胃癌组为47.6%,显著高于癌旁组的26.3% (P =0.034);在淋巴结转移组为57.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8.8% (P =0.007);在Ⅲ-Ⅳ期胃癌组为57.9%,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的32.0% (P =0.044).KRAS蛋白表达率在胃癌组为63.5%,显著高于癌旁组的36.8%(P=0.009);在Ⅲ-Ⅳ期胃癌组为73.7%,显著高于Ⅰ-Ⅱ期胃癌组的48.0%(p=0.038).结论:hMSH2表达缺失的胃癌组织可能更易携带EGFR及KRAS基因突变;hMSH2、EGFR和KRAS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早于胃癌的发生;hMSH2表达缺失、EGFR和KRAS蛋白表达增加在胃癌的进展中发挥作用.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一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作者:乌云高娃;李文新;苏日拉;包佳琪;沙如拉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TXT)联合奥沙利铂(OXA)、卡培他滨(Xeloda)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9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75mg/m2,d1,奥沙利铂85mg/m2,d2,卡培他滨每天1000mg/m2,bid,d1-14,21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例(5.3%),PR 10例(52.6%),SD 5例(26.3%),PD 3例(15.8%),总有效率57.9%,中位TTP为5.8个月,中位OS为10.5个月;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脱发且多以Ⅰ-Ⅱ度为主.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淋巴管密度间相关关系

    作者:王艳;汪洪志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管分布及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用CD68标记TAMs,用D2-40标记淋巴管,光镜下对TAMs及LMVD进行计数、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中的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域,肿瘤周围微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区(P<0.001),直肠癌组织中TAMs计数与肿瘤周围LMVD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39),TAMs计数与淋巴结转移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TAMs可能在肿瘤周围淋巴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继而进一步促进淋巴结癌转移.

  • 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与三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钱俐;繆捷飞;茅国新

    目的:评价多西他赛(TXT)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和三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两组.三药联合组41例,采用DOF方案:TXT 75 mg/m2静滴,d1,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滴,d,,氟尿嘧啶(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药联合组45例,采用DO或DF方案:TXT75mg/m2静滴,d,,L-OHP 85mg/m2静滴,d1或5-FU 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组均21天为一周期,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8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三药联合组与两药联合组相比,有效率(RR 43.9% vs 37.8%),疾病控制率(DCR 68.3% vs 64.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6.9个月vs5.8个月),中位生存期(OS 10.9个月vs9.8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合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药联合组(8.9%vs 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结论:以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联台方案与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前者安全性更好.

  • miRNA-221和miRNA-22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庞新亚;高峰;权胜伟

    目的:研究miRNA-221、miRNA-222在人肝癌细胞株及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Huh7、MHCC-97和46例手术切除的HCC组织及毗邻癌旁组织中提取总的RNA,用微小RNA的引物反转录后,用miRNA-221、miRNA-222特异性引物做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并分析miRNA-221、miRNA-222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细胞株MHCC-97中miRNA-221、miRNA-222的表达较肝癌细胞株HepG2、Huh7显著升高;HCC组织中miRNA-221、miRNA-222的平均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分别上调1.72±1.17,1.76±1.14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221、miRNA-222表达水平与HCC肿瘤TNM分期和包膜浸润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221、miRNA-222显著高表达可能在HC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关.

  • AFP阳性、超声与MSCT阴性人群中应用DSA检出早期肝癌的研究

    作者:汪建成;邹晓媚;梁彩云;陈代明;张威

    目的:探讨AFP显著或持续增高、超声与MSCT检查阴性或可疑人群中应用DSA检出早期肝癌的研究.方法:对肝癌高危人群中AFP显著或持续增高、超声或/和MSCT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变或疑似肝癌的68例患者,行DSA造影.结果:68例患者中超声、MSCT检查阴性29例,疑似小肝癌者39例,DSA检出51例58个病灶.DSA表现为肝动脉早至中期供瘤血管增粗、走形迂曲或紊乱,边缘见较清楚的染色结节.17例DSA阴性或可疑病人在肝动脉内注射碘油约3-5ml,1月后复查CT,7例有碘油小灶沉积者手术治疗证实为肝癌,10例排除肝癌.结论:对高危人群中AFP显著增高和持续增高、超声与MSCT阴性或可疑人群应用DSA检出早期肝癌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癌 AFP 超声 MSCT DSA
  • 替吉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温继育;李淑慧;陈晓文;陈梓宏;余忠华;徐祖敏

    目的:探讨替吉奥(S-1)胶囊联合吉西他滨(GEM)化疗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治疗组);19例采用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受益反应(CB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vs 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72.2%vs 6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0).治疗组患者CBR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1.8% vs 4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1个月(95%CI:8.0-11.5个月),高于对照组的8.02个月(95% CI:3.7-1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3.0个月(P=0.720).治疗组的6个月生存率(72.5%)略高于对照组(6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似(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方案与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相比,在客观疗效、中位生存时间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疾病控制率及临床受益反应也有所提高,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 S-1联合DDP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老年胃癌合并腹水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毛丽伟;管静芝;廖国清;王红梅;李仁德;彭孟岐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顺铂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治疗老年胃癌合并腹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患者口服替吉奥40-60mg/次,每天2次,d1-14,停药7d;顺铂90mg d1,60mg d8,均21d为1周期,2周期后行疗效评价,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7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CR 3例,PR 27例,NC 10例,PD 7例,腹水有效控制率(CR+ PR)为63.8%(30/47).mPFS为6.2个月,mOS为10.7个月.临床受益反应为80.9% (38/47).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Ⅲ-Ⅳ度贫血、白细胞减少、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3例(27.7%)、10例(21.3%)、9例(19.1%).结论:替吉奥联合DDP腹腔循环热灌注方法治疗老年胃癌合并腹水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诊治

    作者:徐相虎;曹海英;马建场;张成;杜俊杰

    目的:通过1例肺癌垂体转移病例报道,回顾分析本院另1例影像学诊断为垂体转移癌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垂体转移癌的临床资料,整理复习近期国内外关于垂体转移癌的相关文献.结果:垂体转移癌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尿崩、头痛、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病情通常进展较快.影像学表现为鞍区骑跨鞍隔生长而呈“哑铃状”浸润性肿瘤.结论:患者出现垂体异常增大或伴有垂体病变的临床症状时,首先要考虑垂体转移,垂体转移癌病人预后极差.

  •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分布及处理

    作者:傅敏仪;叶飞;陈国平;黄桂球;康红健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分布规律并选择合理的颈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资料,均行区域或全颈根治性颈清扫术,将颈清扫标本的淋巴结分区行病理学检查,确定颈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分析残留、复发与初诊时N分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和复发的颈淋巴结都是以Ⅱ、Ⅲ、Ⅴ区为主,其次Ⅳ、Ⅰ区3年、5年总生存率为68.8%、46.8%.结论:初诊N分期越高,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率越高,颈Ⅱ、Ⅲ、Ⅴ区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的主要区域,区域性根治性清扫术或全颈根治性清扫术配合必要的术后局部和浅表的放疗是合适的处理方式.

  • 局部晚期鼻咽癌替吉奥化疗同步放疗临床观察

    作者:王中卫;马秀龙;王宝娜;任宏涛;王亚利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替吉奥化疗同步放疗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放疗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替吉奥化疗同步放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复发以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00%(24/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 (16/30) (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骨髓抑制10例(33.33%)、胃肠反应14例(46.67%)、口腔黏膜反应10例(33.33%)、放射性皮炎12例(40.00%)均显著低于研究组的20例(66.67%)、24例(80.oo%)、20例(66.67%)、22例(73.33%)(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100%,与对照组的93.33%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96.67%,1年复发率为3.33%,2年复发率为6.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16.67%,23.33%(均P<0.05).结论:替吉奥化疗同步放疗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但应注意毒副反应.

  • 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马笮;李春明

    目的:探究AQP1及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高分化18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7例)和20例正常腮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和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主要定位于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腮腺腺泡上皮中,在腮腺正常组织中主要位于腮腺腺泡上皮.在癌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显著性分别为P<0.01和P<0.05.分化程度不同的黏液表皮样癌组之间AQP1和AQP5表达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AQP1和AQP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QP1和AQP5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均有表达,并可能与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与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 益气化瘀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树舒;吴敏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证属气虚血瘀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配合益气化瘀基本方加减治疗.结果:两组均能升高m、FT4,抑制TSH,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G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甲状腺功能变化幅度略大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升高WBC、HB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卡氏评分比较和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化瘀法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证属气虚血瘀型的患者治疗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met和c-src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孙颖;田云霄;王双海;杨建华;袁艳龙;吴士茜

    目的:探讨c-met和c-sr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ncer,TP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8例良性病变切除标本中c-met和c-src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met和c-src在TPC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3%和63.8%,与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c-met在TP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c-src在TP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TPC中c-src和c-met的表达呈正相关(r=0.698,P<0.01).结论:c-src和c-met的异常表达在TPC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c-src可为TPC的淋巴结转移提供依据.

  • MIF、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尹巧燕;步兰娜;董媛媛;时志民;程亮;商晓辉

    目的:分析宫颈组织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金属蛋白酶-9(MMP-9)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选择SCC组织标本51份、CIN标本41份,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标本32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IF和MMP-9的表达和MVD(CD44标记)情况.结果:SCC、CIN组中MIF和MMP-9阳性率和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NCE组(P<0.05),但MIF阳性表达在CIN组和SCC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F、MMP-9在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但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SCC组织中二者表达呈正相关.SCC组中MIF和MMP-9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其阴性者(P<0.05),在SCC淋巴结转移组织中MIF和MMP-9阳性者的MV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MIF和MMP-9的表达与MV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MIF和MMP-9在SCC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SCC组织学分化越差,MIF和MMP-9阳性表达率越高及MVD值越高,且MIF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联合检测对评估SCC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CD147、Ki-67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袁悦;周瑾;赵海华;冯桂萍;卢静

    目的:探讨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及癌变组织中CD147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病理科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存档的石蜡标本240例,维汉各120例,分为非瘤变组(正常及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宫颈病变组织中CD147和Ki-67的表达.结果:CD147和Ki-67在维汉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8,P=0.895;x2=0.071,P=0.79);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之间CD147和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8.841,P =0.000;x2=124.942,P=0.000),在CINⅡ-Ⅲ组和宫颈鳞癌组CD147和Ki-67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319,P=0.251;x2=3.339,P=0.068).结论:CD147和Ki-67在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病变的表达不存在民族差异;CD147和Ki-67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及其癌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补片修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腹壁缺损24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慧敏;付凌婕;谭明子;李潇;高一平;林蓓

    目的:分析采用补片修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治的24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后采用补片修补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腹壁包块大径为3.5-15cm,平均5.4cm,病灶切除后腹壁缺损大且深,采用补片修补,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感染,17例术后补充GnRH-a治疗,随访患者1-78个月,腹壁切口愈合良好,无复发,无腹壁疝形成,外形美观,患者感受良好.结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旦发现应及早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手术后较大腹壁缺损应用补片修补效果好.

  • 肿瘤患者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45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亚军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患者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845例肿瘤内科住院患者中45例确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较为常见;病原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导管及留置导尿管,既往广谱抗生素的暴露也是高危因素.结论:应重视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注意高危因素的预防.

  • 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卓;宋宇;张敏

    目的:观察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住院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者8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白介素-11)和对照组40例(维血宁颗粒),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时予升血小板治疗,治疗组给予白介素-11 1.5mg皮下注射qd;对照组予维血宁颗粒治疗;血小板升至100×109/L停药,血小板低于20 x 109/L时输注血小板及止血对症处理.2-3日检查血常规,每日观察用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5-16天,中位时间为7.2250天,停药后部分患者血小板仍持续上升.治疗组中2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给予输血小板10U支持治疗.对照组血小板恢复时间为14-55天,中位时间为23.90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介素-11具有明显的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可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小剂量长春瑞滨口服治疗难治性晚期肿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温旭智;任伟;杨觅;谢丽;刘宝瑞;胡静;钱晓萍

    目的:探讨小剂量长春瑞滨口服治疗多线化疗后难治性晚期肿瘤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例多线化疗后难治性晚期肿瘤患者予单药或联合口服小剂量长春瑞滨软胶囊化疗直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随访.结果:10例患者经口服长春瑞滨软胶囊后6例患者病情稳定,4例患者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达60%.10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3-64个月,中位PFS为8个月,其中6例病情稳定患者PFS为8-64个月,中位PFS为8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白细胞下降,10例患者中有1例Ⅱ度腹泻,1例Ⅱ度白细胞下降,其余不良反应均为Ⅰ度,均耐受良好.结论:小剂量长春瑞滨软胶囊在治疗多线化疗后难治性晚期肿瘤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验证.

  • 盐酸哌替啶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针对癌痛的镇痛效果对比

    作者:张春容;王学良

    目的:比较盐酸哌替啶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癌痛镇痛中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4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盐酸哌替啶片,观察2周,对比两种药物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疼痛缓解20例,有效率90.91%.哌替啶组患者疼痛缓解16例,有效率76.19%.两组缓解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两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比显示,盐酸哌替啶片的成瘾性强(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差异(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治疗癌痛时镇痛效果优于盐酸哌替啶片,患者生活质量较好.

  • 甲状腺癌颅骨单发转移1例报告

    作者:姬广辉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6岁,因“甲状腺癌术后22年,双肺转移瘤6年余”入院.患者于1991年因“颈部肿物”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病理为甲状腺滤泡状癌.2006年6月肺CT提示甲状腺癌双肺转移,自2006年开始规律行碘131核素治疗共10余次.2012年11月7日肺CT检查:双肺多发结节,左侧胸膜结节,均考虑转移瘤.于2012年12月31日、2013年1月5日CT引导下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于左肺下叶前外基底段及左肺上叶舌段胸膜下病灶两处共植入碘125放射性粒子20枚.为进一步行中医治疗入院.入院行体格检查发现:右侧前额部包块,隆起明显,直径约5cm,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质软,边界清,无触痛,活动度差,周围可触及动脉搏动.

  • 肾移植术后原发于腹膜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周正;刘维新;张庆敏;任益;张绅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2012年12月28日因“腹胀、乏力伴食欲减退1个月,加重伴尿少半个月”入院,患者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围增加,食欲减退,近半个月自觉尿量减少,每日500ml,无发热、咳嗽,无恶心、呕吐,无皮肤黄染、血尿等症状.查体:T 36.5℃,BP 120/8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腹膨隆,腹型对称,右下腹肾移植术后疤痕,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既往15年前患者行肾移植手术,一直规律服用抗排斥药环孢霉素A及强的松.

  • 急性髓系白血病17种基因异常的检测

    作者:阳洁;江庭秀;陈宏

    目的:探讨应用多重巢式RT-PCR、荧光定量PCR、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17种基因异常表达及在各亚型的分布情况,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重巢式RT-PCR检测融合基因,PCR检测FLT3-ITD,荧光定量PCR检测NPM1的突变类型(A、B、D、I和R)及C-kit/D816V,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CEBPA.对140例初诊AML患者(APL除外)的骨髓进行17种基因异常分析,并与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140例初诊AML患者中检出基因异常占69例(49.3%),其中包括FLT3-ITD、NPM1、C-kit/D816V、CEBPA、HOX11、CBFβ/MYH11、AML-ETO、MLL/AF6、MLL/AF10、dupMLL、EVI1.同时对140例初治AML患者采用G显带技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128例获得可供分析的染色体核型,其中57例(44.5%)检出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PC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检测中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PCR协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初诊AML患者的基因异常,能提高临床诊断率、指导疾病危险度分组,为判断预后及监测微小残留病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 多器官受侵犯的浆母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代娟利;梁蓉;王哲;陈协群;白庆咸;董宝侠;王健红

    目的:报道多器官受侵犯的浆母细胞淋巴瘤(PBL)1例探讨PBL的诊治.方法:总结1例多器官受侵犯的PBL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女性,50岁,因发热伴右乳腺旁包块起病,持续高热,PET/CT检测提示出现鼻咽部、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脏的多脏器广泛受侵,经乳腺包块病理检查确诊为PBL,HIV阴性,而EBER阳性.根据Ann Arbor分期该病人为Ⅳ期b型,经过3个疗程CHOP+E化疗达到缓解.结论:PBL依据病理学检查确诊,没有标准治疗方案,早诊断和早治疗和预后分子的检测与预后密切相关.

  • 特殊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例临床分析

    作者:迟昨非;王弘;郝良纯;徐刚

    目的:观察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特殊首发症状,以提高对小儿ALL特殊或不典型临床表现的认知,减少误诊率和缩短确诊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小儿血液病房收治的210例初诊ALL患儿的特殊临床表现.结果:210例患儿中,以特殊临床表现首发45例(21.4%),其中骨关节痛21例,病理性骨折6例,进行性跛行1例,皮肤包块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胸腔积液、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1例,米库利奇综合征6例,剧烈腹痛1例,反复呕吐1例,血尿1例,急性溶血发作2例.结论:早期诊断、系统个体化治疗是ALL患儿达到长期无病生存的保证.临床上一些有特殊首发症状的ALL患儿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它系统疾病.

  • 128层螺旋CT泌尿系造影及其三维重建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马英杰;初占飞;郎嘉兴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etrocaval ureter,RU)的CT影像特点,并探讨CT泌尿系造影(CT urography,CTU)并多层面图像重建在腔静脉后输尿管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CT及其三维重建表现,观察总结病变输尿管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均显影良好,诊断明确,动态延迟扫描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均可以直观见到扩张的输尿管内造影剂充盈,呈“大喇叭状”或“萝卜根状”.结论:MSCTU及其三维重建可以直观显示输尿管和下腔静脉的解剖关系,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的特点,是诊断腔静脉后输尿管好的方法.

  •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毛明伟;杨露;李敏;刘智敏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73例经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其术前MRI表现,以FIG02009新分期方法结合病理分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73例患者中Ⅰa期136例,Ⅰb期46例,Ⅱ期51例,Ⅲa期8例,Ⅲb期7例,Ⅲcl期8例,Ⅲ2期4例,Ⅳa期6例,Ⅳb期7例,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正确率为93.4%,与病理分期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具有较高准确性,在临床治疗方式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综合分析

    作者:张文君

    目的: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8人.应用软件计算其X、Y、Z方向偏移误差,并研究误差在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分别为(0.49±1.31)mm、(-0.18 ±1.96)mm、(-0.46±1.05)mm;各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变化都较大.结论:鼻咽癌IMRT摆位误差必定存在,应采取有效措施校正其误差,进而保证其临床放疗质量.

  • 一种新的混合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剂量学研究

    作者:张喜乐;杨瑞杰;孟娜;李孟昭;江萍;王俊杰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混合固定野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放疗技术(hybrid-VMAT,H-VMAT)治疗颈椎原发恶性肿瘤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13例曾接受放射治疗的颈椎原发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设计七野IMRT、双弧VMAT和H-VMAT计划,H-VMAT计划结合单弧VMAT和5个固定角度调强野.通过与IMRT和VMAT比较,评价H-VMAT技术计划质量和实施效率.结果:H-VMAT、IMRT和VMAT技术P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5、0.67和0.80,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38、0.38和0.38;PGTV平均适形指数分别为0.78、0.74和0.78,平均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06、0.05和0.06.脊髓平均D0%分别为41.78、40.70和42.42Gy,脊髓危及器官PRV平均D1%分别为44.92、44.48和45.39Gy.与IMRT相比,H-VMAT降低了黏膜V30和平均剂量(P=0.038,0.000).H-VMAT降低了下颌骨的V30和平均剂量(P=0.048,0.000),但V5无差异(P>0.05),甲状腺和腮腺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与VMAT相比,H-VMAT黏膜平均剂量有所增加(P=0.016),甲状腺、腮腺和下颌骨的V5、V30和平均剂量无差异(P>0.05).三种技术得到的正常组织V5无差异(P>0.05),H-VMAT V30和平均剂量低于IMRT(P =0.001,0.001),但较VMAT稍高(P =0.042,0.000).H-VMAT、IMRT和VMAT的平均机器跳数分别是872、1101和505 MUs,平均治疗时间分别是4.77、5.26和3.44分钟.结论:与IMR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明显改善了靶区适形度,降低了黏膜、下颌骨和正常组织中高剂量区照射体积(V30)和平均剂量,机器跳数明显下降;与VMAT相比,新的H-VMAT技术改善了脊髓的保护,平均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有所增加.

  • INTRABEAM实施乳腺癌术中放疗系统临床应用观察(附20例报告)

    作者:赵惠;汪延明;贺清卿;屈伟强;聂鲁栋;石乐乐

    目的:评价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优势.方法:INTRABEAM对20例保乳手术患者实施术中瘤床放疗,均为单次照射每次20Gy,施用器规格为4.5cm(范围1.5-5.0cm),治疗持续时间35.5-51分钟.结果:术中照射治疗后有3例发生治疗区局部积液,经抽吸并加压包扎后愈合,乳房水肿1例.结论: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系统近期无明显毒副作用,INTRABEAM术中放射治疗系统是一项安全良好耐受性技术,病人乐于接受.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