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高洁;代志军;王西京;郭新宁

    缺氧诱导因子-1(HIF-1)作为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可调节多种靶基因表达,与肿瘤的新生血管生成、增殖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本文拟就HIF-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概述.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肿瘤
  • 乳腺癌ER信号途径中HSP90作用之研究进展——一种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思路的理论基础

    作者:张柯基;张凤春

    由于传统的以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和芳香化酶抑制剂(arimedex)为主的内分泌治疗中存在耐药性,近出现了将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作为乳腺癌治疗新靶点的独特思路和手段.作为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员,HSP90影响在乳腺癌疾病进程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的稳定性和功能,在经典的乳腺癌雌激素信号途径中起独特作用,影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量和结合激素的能力.本文综述了将HSP90作为乳腺癌治疗靶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玮;赵涌

    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药物成分,是脂氧化酶的强抑制剂,一度作为抗氧化剂,以防止食物腐败.近来发现去甲二氢愈创木酸有抗肿瘤的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本文就去甲二氢愈创木酸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 直肠癌Miles术后盆腔肿块的诊治策略

    作者:杨毅;吴星娆;李岚;李娅

    直肠癌Miles术后部分患者可出现骶尾部或会阴区坠胀、疼痛并可呈进行性加重,少部分会阴区可扪及包块.如何及时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并实施合理的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并大限度地降低毒副反应,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现将其产生的原因、诊治策略作一简要综述.

  • 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喆;华积德

    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因早期诊断困难,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无手术机会.随着新型化疗药物和方案的不断涌现;放疗技术及设备的明显改进和以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生物疗法的发展,胰腺癌的治疗手段更加多样化和正规化.正确运用综合治疗有望改善胰腺癌的预后.

    关键词: 胰腺癌 综合治疗
  •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宋丽楠;刘巍

    本文总结了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一般处理和常用治疗方法,并探讨了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11(IL-11)等细胞因子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

  • 胰腺癌侵袭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陈;裘正军

    胰腺癌是预后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5%,其主要原因是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较早发生血液或淋巴转移.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胰腺癌侵袭转移过程的有关分子机制,对提高胰腺癌治疗效果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在以往研究中,对细胞外基质蛋白水解酶、黏附分子、转移抑制相关基因及肿瘤新生血管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的探讨较多,本文主要围绕趋化因子、低氧微环境、一氧化氮、环氧合酶-2及失巢凋亡在胰腺癌侵袭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胰腺癌 侵袭 转移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处理中的共识和争议

    作者:于亚平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正确处理包括如下方面: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治疗,恰当的支持治疗,从细胞和分子遗传水平证实诊断,正确分析治疗反应及通过分子监测评估疾病复发的危险性.本文综述初治APL患者现代处理方法,并提出一些尚有争议的问题供探讨.

  • RmhTNF联合顺铂与单用顺铂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比较

    作者:王志军;徐红斌;王远惠;藏爱华

    目的:研究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mhTNF)+顺铂及单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两组所有病例均先采用中心静脉管胸腔置管术,胸水引流干净后,胸腔内分别注入rmhTNF+顺铂或单用顺铂,观察两组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rmhTNF+顺铂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为92.5%,单用顺铂组为80.6%;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6%和41.9%.结论:rmhTNF+顺铂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优于单用顺铂组,而毒副反应无差别.

  • 全肺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60例分析

    作者:王宏伟;赵志鸿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在中心型肺癌治疗中的手术方法及价值.方法:对60例中晚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其中心包内处理肺血管24例,占全组肺切除40%(24/60).结果:手术死亡2例,严重并发症18.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39/60)、33.3%(20/60)、18.3%(11/60).结论:恰当选择病例,做好术前准备,全肺切除对于中晚期中心型肺癌,在临床仍不失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 21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易长生;江啸音;黄义文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01年3月在我院首程治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212例.分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为主组三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3、5年存活率分别为41.9%(89/212)、11.3%(24/212)和6.6%(14/212).5年存活率手术为主组(A组)为10.3%(6/58),放疗为主组(B组)为5.8%(6/102),化疗为主组(C组)3.8%(2/52).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为主组比放、化疗为主组的疗效明显.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秀贞;郭作超;史翠珍;林霞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紫杉醇150 mg/m2静滴第1、8天,顺铂20 mg静滴第1~5天,21天为1周期,治疗3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47例受治者,有效率为42.6%.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与支架植入后放疗比较

    作者:杨永宏

    目的:观察晚期食管癌单纯放疗与支架植入后放疗的吞咽困难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31例晚期食管癌,只能进食半流质、流质食物或不能进食,A组22例采用单纯放疗,B组9例植入支架后放疗.结果:吞咽困难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胸骨后不适、胸痛、食物返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2.7%和88.9%.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解除食管癌进食困难放射治疗优先于食管支架植入.

  • Survivin、P53、Bcl-2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石敏;俞森洋

    目的:探讨survivin、p53、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80例NSCLC肿瘤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survivin、p53、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p53、Bcl-2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49/80)、55.0%(44/80)和50.0%(40/80),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TNM分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与肺癌组织的细胞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53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以及在不同的TNM分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Bcl-2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的细胞类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组织中p53,Bcl-2蛋白与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survivin、P53、Bcl-2蛋白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起协同作用,其综合检测对肺癌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 适形放疗加化疗与常规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凤娟;辛勇;唐天友

    目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近期疗效,探讨适形放疗结合其它治疗的佳方式.方法:根据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的大小、分期,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其它治疗对32例病人进行治疗,并设同期对照组32例,用化疗加常规放射治疗,以对比研究.结果:32例治疗组病人中CR8例(25%),PR21例(65.6%),NR3例(9.4%),CR+PR 29例(90.6%),急性放射性食管炎7例(14.2%),急性放射性肺炎4例(12.5%),均为1~2级,治疗后KPS评分提高者31例,1年生存率为86%,中位生存期16.5个月.用化疗加常规放射治疗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CR+PR 21例为65.6%,中位生存期12个月,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发生率显著增多.结论: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三维适形放疗与其它治疗结合,取得较好的临床近期效果,明显改善了病人生存质量,毒副作用轻,病人可耐受.

  • 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艳玲;申东兰

    目的:研究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均接受泰索帝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泰索帝75 mg/m2静滴,第1天;顺铂80 mg/m2静滴,第1天或分3天给予;每3周重复,完成3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结果: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 3例,PR 13例,SD 11例,PD 1例,总有效率(CR+PR)57.1%(16/2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泰索帝联合顺铂是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有效化疗方案,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 绝经后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作者:邹德宏;杨红健;谢尚闹;陈文虎;张谷;俞洋

    目的:探讨绝经后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状态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41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性激素六项(LH、FSH、PRL、E2、P、T)水平,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乳腺癌ER、PR表达状态.结果:绝经后乳腺癌PR阴性组与PR阳性组比较,患者血清LH、FSH水平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05和0.031),PRL、E2、P、T水平在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R阴性组与ER阳性组之间所测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乳腺癌PR表达状态可能与垂体激素LH、FSH水平有关.

  • 得力生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旭;陈智;郑卫红;彭东崑

    目的:观察化疗与得力生注射液联用治疗老年肺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化疗作对比.方法:将57例老年肺癌随机分为得力生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40.0%(P>0.05).而治疗组中位缓解期为7个月,对照组中位缓解期为5个月(P<0.05).两组患者体重和Karnofsky(KPS)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体重和KPS评分比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血液学毒性:治疗组白细胞下降Ⅱ度8例(26.6%)、Ⅲ度1例(3.3%),对照组Ⅱ度15例(55.5%)、Ⅲ度3例(11.1%),两组均无Ⅳ度毒性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肠道反应:治疗组Ⅱ度10例(33.3%)、Ⅲ度2例(6.0%),对照组Ⅱ度14例(51.9%),Ⅲ度6例(22.2%),Ⅳ度2例(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对老年肺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化疗副反应均有较好作用.

  • DL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从军;钱勇;马越峰;陈振东

    目的:观察DLF方案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EORTC QLQ-C30量表和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测量DLF方案化疗前后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吞咽困难、反流、疼痛等化疗后得分下降,说明化疗后生活质量改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活质量等化疗后第2天得分下降,而到第2疗程前得分增高,恶心呕吐、疲乏、食欲减低等化疗后第2天得分增高,而到第2疗程后得分下降,化疗后患者无生活质量下降.结论:DLF方案化疗能够改善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

  • nm23-H1与大肠癌微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姜武忠;刘海峰;廖遇平;张静;王龙云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微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诊的12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采用SP法检测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巢式RT-PCR方法检测进入外周静脉血的大肠癌微转移灶(CK20mRNA),并与同一患者大肠癌组织标本中nm23-H1基因表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nm23-H1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7%(74/120),低分化腺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41.0%)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率(70.3%)(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m23-H1阳性表达率为53.7%,无淋巴结转移者为7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0例大肠癌患者术后3年随访中,CK20mRNA阳性检出率为41.5%,nm23-H1阳性表达率与CK2OmRNA阳性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1);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60.8%(45/74),阴性表达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21.7%(10/46),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nm23-H1与大肠癌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及外周静脉血中微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 大肠癌 nm23-H1 微转移
  • TECIA法体外药敏实验对实体瘤化疗个体化方案选择的意义

    作者:雷光焰;张曦;雷洁

    目的:通过实体瘤体外药敏实验指导化疗方案选择,实现肿瘤化疗个体化.方法:采用TECIA法对56例肿瘤组织标本进行体外组织培养,并用常见十二种化疗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试验结果与常用的经典化疗方案进行敏感符合性分析.结果:56份标本对常见化疗药高敏感占11.6%,中敏感46.0%;药敏结果与经典化疗方案符合率为50%~100%.结论:肿瘤药物敏感实验对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实体瘤 TECIA 药敏
  • COX-2、VEGF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安莉;王静;俞森洋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5例肺癌和20例肺良性病变标本,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VEGF蛋白及MVD的表达并作相关分析.结果:COX-2、VEGF、MVD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COX-2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OX-2、VEGF、MVD呈两两正相关.结论:COX-2、VEGF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肺癌的血管新生和发生发展.

  • 缺氧诱导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祺;龚凡杰;谭泽明;李永国;周建平

    目的:构建缺氧诱导模型和观察缺氧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系生长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构建缺氧诱导模型,以MTT试验观察不同程度缺氧条件对SW480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利用RT-PCR方法测定氯化钴缺氧诱导与SW480细胞HIF-1α和HO-1基因mRNA表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果:适度缺氧(CoCl2浓度<200 μmol/L)可刺激肿瘤细胞增殖,过度缺氧(CoCl2浓度>250 μmol/L)则抑制其生长;HIF-1α、HO-1基因mRNA表达与氯化钴缺氧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HIF-1α与HO-1基因mRNA的表达在缺氧诱导量效关系(相关系数r=0.786,P<0.05)和时效关系(相关系数r=0.863,P<0.05)中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缺氧可以刺激SW480细胞增殖;HIF-1α和HO-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缺氧程度密切相关;HO-1的适量表达对缺氧细胞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其过度表达可能导致细胞损伤和凋亡.

  • 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作者:胡静;钱晓萍;刘宝瑞;孙喜太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应用热疗对体内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VEC)、人肝癌细胞HepGⅡ增殖的影响.利用三维血管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热疗对HMVEC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在40 μl/ml~160 μl/ml浓度范围内,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内皮细胞存活率在82.0%~36.8%),均与浓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0.535,P值分别为0.0012、0.0043);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在40 μl/ml~80 μl/ml浓度范围内时,对人肝癌HepGⅡ细胞表现出亚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在98.8%~76.2%之间);当浓度≥160 μl/ml时对人肝癌HepGⅡ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细胞存活率低于50%).40 μl/ml~160 μl/ml的参麦注射液与热疗联合应用在体外具有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效应.结论:小剂量参麦注射液(40 μl/ml~160 μl/ml)联合热疗在体内外均具有抑制血管增殖和迁移协同作用.

  • As2O3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作者:曹娟;郑杰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胰腺癌AsPC-1细胞不同时间(1d、2d、3d),在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情况;不同浓度的As2O3处理细胞2h、5h、8h、12h、24 h后,用DCFH-DA标记细胞后检测荧光强度反映细胞内过氧化氢(H2O2)水平.结果:1 μmol/L As2O3处理AsPC-1细胞24 h即呈现明显的生长抑制和凋亡特征.As2O3对细胞内H2O2水平影响的结果显示As2O3处理AsPC-1细胞2 h后,细胞内H2O2的水平即明显升高(10 μmol/L组达79%),到5 h达到高峰(增高169%),12 h后下降,24 h水平与对照组接近,且H2O2水平的变化对As2O3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As2O3能诱导AsPC-1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的H2O2水平改变有关,并且H2O2积累是As2O3诱导细胞凋亡途径中的早期事件,H2O2可能在As2O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途径中扮演类似第二信使的角色.

  • 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其磁共振表现

    作者:姜晗昉;任军;崔勇;张晓鹏

    目的:建立一种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观察其磁共振表现.方法:先建立H22腹水瘤小鼠模型,抽取癌性腹水,制备H22小鼠肝癌细胞悬液,然后开腹直视下分别将0.02 ml的H22细胞悬液(5×105)注入20只BALB/c小鼠的肝实质内.MRI观察肿瘤体积及其影像学表现,取肿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留取10只荷瘤小鼠观察自然生存期.结果:肝的原位成瘤率为100%(20/20),肿瘤自发消退率为0(0/20),荷瘤小鼠自然生存期为18~28天,平均为21.7±1.1天.MRI检查:术后7天肿瘤平均体积为(7.76±1.33)mm3;术后14天肿瘤平均体积为(126.31±42.03)mm3;肿瘤病灶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病理切片证实肝脏成瘤.结论:成功建立BALB/c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MRI是一种可用于发现、追踪小鼠原位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无创监测手段.

  • IFNγ、TRAIL及化疗药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佟海侠;张继红;陆春伟;张锦华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IFNy)、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及化疗药联合诱导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细胞株SH-SY5Y(SY5Y)凋亡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IFNγ作用前后SY5Y细胞Caspase 8蛋白的表达;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F)比色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IFNγ、TRAIL、IFNγ+TRAIL、IFNγ+Caspase 8抑制剂(zIETD-FMK)+TRAIL及IFNγ+化疗药+TRAIL对SY5Y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结果:SY5Y细胞不表达Caspase 8,IFNγ作用48h后的SY5Y细胞Caspase 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SY5Y细胞对TRAIL不敏感,经IFNγ诱导表达Caspase 8的SY5Y细胞对TRAIL敏感;zIETD-FMK可明显抑制TRAIL对表达Caspase 8的SY5Y细胞的杀伤作用;化疗药可增强SY5Y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结论:IFNγ可通过上调SY5Y细胞Caspase 8表达而逆转SY5Y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耐受,化疗药可增强TRAIL对SY5Y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 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作者:孙培龙;胡静波;林万隆;叶启发;袁金忠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生长抑素和化疗药物对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病人45例,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15例.A组为术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为术前不加入善宁的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C组不采用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常规手术组.切除标本行MVD、VEGF、Ki67 LI、ALI检察.结果:A、B、C组MVD分别为12±8、25±17、26±16(P<0.05),VEGF表达分别为39、70、72,Ki67 LI分别为8±4、11±6、16±7(P<0.05),ALI分别为4.3±0.5、2.2±0.6、1.5±0.6(P<0.05).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增殖有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加入善宁可以加强上述作用外,对肿瘤血管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可以提高结肠癌的疗效,生长抑素可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 胃肠道肿瘤化疗药物缓释粒子内镜植入的疗效观察

    作者:牛明华;姜海行;邹晓平;任佳佳

    目的:初步评价化疗缓释粒子肿瘤部位植入治疗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1例隆起型病变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消化内镜直视下将5-FU、顺铂的缓释粒子植入到肿瘤间质.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2例,病情稳定6例,3例无缓解,平均有效率为70.9%.患者疼痛缓解率为70.9%,体重增加21例占67.7%.不良反应除因术中操作出血外仅有WBC轻度下降、轻度恶心、腹泻,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缓释粒子内镜植入突出了局部靶向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新的有效手段之一.

  • 胃肠道间质瘤37例诊治体会

    作者:韩文秀;叶早群;孟翔凌;杨文奇;徐阿曼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5年收治的37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2.3岁,男女比为1.6∶1.免疫组化表型CD117、CD34阳性率均为84%,SMA阳性率38%,S-100蛋白阳性率2%.病理诊断GIST良性9例,交界性10例,恶性18例.其中36例行根治性手术或局部切除.结论:GIST的诊断有赖于内镜及影像学与免疫组化的结合,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作者:刘迎娣;王志强;王向东;杨云生;令狐恩强;孟江云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失败后,实施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17例PTB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8例,左侧肝管9例;一次性对接成功14例,分次进行3例;术后4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6.89%;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43.05%.主要并发症为围手术期的胆道感染.结论:PTB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黑斑息肉综合征并机械性肠梗阻7例分析

    作者:张学渊;张滨;张泳;李高平;商子周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并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4年~2004年收治7例黑斑息肉综合征并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7例中6例因小肠套叠,1例因多发性息肉阻塞小肠腔致机械性肠梗阻而施行小肠切除术.病理确诊均为小肠错构瘤,其中1例息肉癌变.结论: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是外科治疗黑斑息肉综合征的主要适应症.正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术中应尽量保留正常肠管,预防短肠综合症.

  • 原发性胆囊癌误诊分析

    作者:孙文郁;涂巍;梁健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误诊原因,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原发性胆囊癌患者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明确诊断14例(占30.4%).误诊32例(占69.6%),术中误诊6例(占13.0%).合并胆囊结石者18例(占39.1%),胆囊息肉样病变8例(占17.4%).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21例(占45.7%).超声检查阳性率43.5%,CT检查阳性率66.7%,螺旋CT增强检查阳性率83.3%.结论:误诊原因:并发胆囊其它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对发病情况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影像学检查;术中对可疑病灶未做冰冻病理检查.预防措施:熟悉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可疑病例术前需完善检查;积极手术治疗癌前病变;术中可疑病灶应做冰冻病理检查.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育;王亚军;李非;王健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OXA-LV5FU2)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3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奥沙利铂(OXA)100 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亚叶酸钙(LV)200 mg/m2,静脉滴注2h后推注5-氟尿嘧啶(5-Fu)400 mg/m2,后续5-Fu1 g/m2,化疗泵持续48~72h恒速静脉输入,第1、2天.每2~3周为1周期,共3~4个周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及其毒副反应.结果:新辅助化疗后32例患者中27例获得手术切除,其中16例获得根治性切除.临床有效率为46.9%,其中完全缓解(CR)3.1%(1例),部分缓解(PR)43.8%(14例),疾病稳定(SD)34.4%(11例),疾病进展(PD)占18.8%(6例).10例肿瘤TNM分期降低.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外周感觉神经异常、白细胞减少、脱发、肝功能异常,对症治疗缓解.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 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蔡永广;符爱珍;劳逸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鼻咽癌(NPC)中的疗效.方法:63例中晚期NPC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30例、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组33例.化疗方案:PFL方案(DDP 80 mg/m2~100 mg/m2,d1;5-FU 3.5/m2 48h;CF 0.3,d1),共2~3疗程;化疗后2周常规放射治疗:鼻咽癌原发灶DT68.0Gy/7周,颈转移灶DT65.0Gy/6周,颈预防剂量55.0Gy.结果: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组原发灶及颈转移灶完全缓解率优于单纯放疗组,毒性反应与单纯放疗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中晚期NPC患者近期肿瘤缓解率,毒性反应可耐受,但远期生存率需进一步观察.

  • 颞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上颌区小涎腺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刚;何三虎;白岫峰

    目的:对35例采用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灌注化疗的原发于上颌骨区的小涎腺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研究.对化疗疗效、毒副反应及影响化疗近期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上颌骨区小涎腺恶性肿瘤患者35例,T3 12例,T4 23例;M0 32例,M1 3例(肺转移2例,纵隔转移1例).化疗方案采用顺铂(cisplatin),吡柔比星(pirarubicin),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其中7例患者因病变累及双侧上颌骨,而采用了双侧颞浅动脉插管颌内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所有患者经颞浅动脉插管颌内动脉灌注化疗1周期后,PR:22例(62.9%),NC:9例(25.7%),PD:4例(11.4%).无CR病例.毒副反应以血液毒性为主.未见其他毒性反应.无因毒性反应而延迟手术的病例.结论:本文资料表明,颞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于上颌骨区的小涎腺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RR:62.9%.吡柔比星(THP)与PDD及5-Fu有协同增效作用可能是本组病例疗效较高的原因之一.对转移患者,灌注区原发病灶缩小大于转移灶,提示动脉灌注化疗的高效性.病理类型、既往手术或放疗史是影响化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

    作者:李建虎;孙沫逸;张圃;程晓兵;杨耀武;雷德林;刘彦普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应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舌、颊、口底、咽侧壁及软腭缺损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40岁~74岁.平均59岁.颊黏膜癌4例,舌癌7例,牙龈癌5例,颊部及咽侧壁及软腭癌2例,下颌骨中心性癌1例,舌下腺癌1例.均行病变扩大切除及颌颈联合根治术,缺损范围4.5 cm×5.5 cm~7.0 cm×6.0 cm,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范围9.5 cm×4.5 cm~12.0 cm×6.0 cm.结果:术后20例皮瓣均成活,外形无异常,张口不受限.随访9个月~36个月,无舌运动受限等并发症,肿瘤无复发,患者对术后形态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解剖恒定,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脑胶质瘤术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FR)疗效观察

    作者:段玉龙;范向辉;史中州;丁朝鹏;刘桂玲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术后多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FR)的疗效.方法:16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8例行常规放疗(RT)+立体定向放疗,8例单行立体定向放疗.肿瘤剂量(DT)(57.72±10.33)Gy.结果:低分级脑胶质瘤(Ⅰ、Ⅱ级)1、2、3年生存率为100%(6/6)、100%(6/6)、83.3%(5/6),高分级脑胶质瘤(Ⅲ、Ⅳ级)1、2、3年生存率为80%(8/10)、70%(7/10)、50%(5/10).结论:采用多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脑胶质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控制肿瘤生长及延迟复发的重要辅佐治疗手段.

  • 鼻咽癌放疗前经颈外动脉穿刺安置药盒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泽;刘俊山;高彩琴

    目的:探讨经颈外动脉灌注化疗在鼻咽癌放疗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局麻下行颈外动脉安置药盒术,并在X线机造影下了解肿瘤供血动脉支,证实颈内外动脉无交通支,经药盒灌注化疗药,主要药物顺铂、5-氟脲嘧啶和平阳霉素,一周后拆线,给常规放疗,DT40Gy/20f/4w,再灌注一次,后连续放疗,总量达DT62Gy/31f/6.2w,与常规放疗3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66.66%,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53.33%,治疗组放射剂量低于对照组,毒副反应较重,但对症治疗能耐受.结论:鼻咽癌放疗前经颈外动脉安置药盒灌注化疗药临床应用,简便、安全、有效.

  • 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

    作者:肖锋;孙朝阳;石梅;张学成;陆宙;陆军;刘晓莉

    目的:建立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方法.方法:对80例鼻咽癌动态调强放疗计划分别进行3个项目的剂量验证:一是用电离室在人体等效模体中测量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二是使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调强计划每个射野的剂量强度分布,三是使用慢感光胶片竖插在模体内,测量调强计划横断面的剂量分布.结果:92.5%计划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误差小于5%,在改用体积较小的电离室和调整机架角度避开固定装置重新制定计划后,所有计划靶区参考点的绝对剂量误差也都小于5%.有88.1%的照射野剂量分布误差小于3%.结论:为了得到更加真实的测量结果,建议所有测量,尤其是绝对剂量测量都在计划实际机架角度下进行.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可定量分析照射野剂量分布误差,并且省时省力,有利于验证工作的常规化.胶片法验证由于费时费力且误差较大已趋于淘汰.对于动态调强计划,模体计划各个射野的机器跳数(MU)应与实际计划相同,这样才能得到更加真实的测量结果.

  • 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选择及复发因素探讨

    作者:马建仓;金迎迎;赵军;张大华;纪宗正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的方式及影响其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4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研究其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根据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手术方式分组,计算复发率及生存率,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29例,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颈清扫40例,患侧腺叶、峡部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16例,患侧腺叶、峡部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46例,甲状腺全切加颈清扫13例,姑息性切除5例.1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9%、92.6%和87.2%.获得随访的98例中,除6例姑息性切除病例外,其余92例中癌肿复发16例(17.4%),其中颈淋巴结复发12例,甲状腺复发4例,合并远处转移2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癌肿复发与性别、手术方式无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期、辅助治疗密切相关(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应根据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行患侧叶、峡部切除加对侧叶次全切,或全甲状腺切除术.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清扫术.其预后与年龄、临床分期、术后是否放疗、是否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密切相关.

  • 宫颈鳞癌及CIN中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与SKp2表达的意义

    作者:何春年;赵焕芬;徐翠清;翟金萍;张秀智;李萍;石卫东;陈士超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基因和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在宫颈鳞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CIN)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Rb基因产物和SKp2在各级别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状况,并以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简称正常组)做对照.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20例、CIN Ⅰ 20例、CINⅡ20例、CINⅢ37例及宫颈鳞癌40例,Rb基因蛋白和SKp2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100.0%,55.0%,20.0%,24.3%、23.5%和45.0%,80.0%,70.0%,94.6%,92.5%.Rb和SKp2的表达组间统计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另外Rb在正常组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鳞癌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CIN Ⅰ组与CINⅢ、宫颈鳞癌组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SKp2在正常组与CINⅢ、宫颈鳞癌组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CIN Ⅰ组与CINⅢ、宫颈鳞癌组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在CINⅡ组与CINⅢ、宫颈鳞癌组间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Rb基因蛋白在正常组100%表达强阳性,而随着发生CIN从轻到重至宫颈鳞癌,表达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证明Rb基因可能主要通过功能性失活或缺失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在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相反,SKp2在正常组表达阳性率较低,而随着发生CIN从轻到重至宫颈鳞癌,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表明SKp2在子宫颈癌癌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尤其临床病理实践中检测到Rb表达减弱或消失,而SKp2表达增强,有助于早期子宫颈癌的判断,在妇产科临床病理上,2个指标对于辅助诊断子宫颈癌和CIN非常有价值.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肺耐药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萍萍;王薇;赵安珍;胡友斌;李华;胡玉英;张春梅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半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64例,复发后二次手术癌组织17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6例及正常卵巢组织14例中LRP的表达,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分析.结果:在上皮性卵巢癌中LRP的阳性率为78.1%,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后癌组织中LRP的强阳性表达率与初治卵巢癌组织中相应的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R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较恒定表达,化疗可以增加癌组织中LRP的表达.检测LRP表达水平可以预测卵巢癌对铂类联合化疗疗效,也是判断其预后的可靠指标之一.

  • 晚期卵巢癌化疗联合放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武;贺启华;杨晓君;张淑莲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放疗综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随机将不能手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两组,即化疗组和化放疗组,两组各36例,均使用IPA方案,IF01.2 g/m2,i.v drip d1~5,Mesna0.4 gi.v(0、4、8h)d1~5,DDP60~80 mg/m2,i.v d1,ADM 40~60 mg/m2,i.vd1.化疗组用该方案连续化疗3个周期,每3周重复1次;化放疗组先用该方案化疗1周期,接着用6MV-X线全盆腔外照射DT40GY/4W,再缩野至癌灶局部加量DT10~20GY/1~2W,放疗结束后,休息1周,再化疗2个周期,每3周重复1次.结果:化疗组和化放疗组有效率(CR+PR)为77.8%和100%,1、3年生存率分别为60.1%,32.7%和73.1%,48.2%.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为主.结论:化疗联合放疗综合治疗晚期卵巢癌能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THP膀胱灌注联合纳米波热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谷小燕;廖建鄂

    膀胱肿瘤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均占首位[1],其术后复发率高达50%~70%,通常在术后1年内复发[2].

  • 门诊宫颈环型电切术的安全护理

    作者:戴晓玲;邹勤;李雅会;金素娟

    目的:探讨门诊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的安全护理方法.方法:对门诊5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 Ⅰ、CINⅡ进行宫颈LEEP治疗,按计划进行围手术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治愈率.结果:术后3个月治愈47例(94.0%),1次未愈3例(6.0%),未愈者于术后3个月行第2次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痊愈.总治愈率100%.结论:门诊LEEP对宫颈病变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术后护理对其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环型电切术 护理
  • 1例胸膜间皮瘤患者爆发性疼痛的护理

    作者:晁青;张亚婷;袁鸿琴;曹兰芳;罗丽红;李维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MM)是指原发于胸膜间皮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胸痛、胸水、咳嗽,气短为主要症状[1].其中胸痛占80%以上,进行性加重,疼痛剧烈.2005年9月~11月我科收住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硫酸镁预防盖诺注射致静脉炎护理观察

    作者:马云娟;张菁华;唐毅玲

    目的:观察硫酸镁外敷与静脉双途径降低盖诺(NVB)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临床使用盖诺88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均采取周围静脉穿刺,治疗组在使用NVB前用地塞米松10 mg静注,50%硫酸镁湿敷静脉穿刺点以上皮肤从静点开始至结束10分钟,25%硫酸镁注射液2 ml于NVB静滴结束后静注.对照组未用硫酸镁外敷和静注.结果:治疗组48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4.6%,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7.5%,经x2检验,x2=4.44,P<0.05.结论:硫酸镁外敷和静脉注射双途径预防盖诺引发静脉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 硫酸镁 盖诺 静脉炎
  •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

    作者:刘爱兰;朱格红;马敏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用于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48例经过盆腔放射治疗出现放射性直肠炎的宫颈癌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改进灌肠方法,充分发挥药物作用,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放射性直肠炎48例经治疗和护理有效率达86%.

  • 我院2005年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李芳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方法:统计2005年门诊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分析用药情况.结果: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不太合理.结论:仍需加强癌痛三阶梯疗法的宣传,进一步规范麻醉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 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治疗介入栓塞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旭;杨仁杰;陈辉;张宏志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栓塞术后芬太尼缓释透皮贴剂(transdermal fentanyl,TDF,多瑞吉)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介入治疗栓塞术病人34例,于术后即刻给予吗啡10 mg肌注及使用TDF,剂型25 μg/h和50 μg/h二种,术后观察镇痛效果及相关的副作用.结果:绝大多数病人均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以50 μg/h较25 μg/h为优,但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以50 μg/h多见,全组无呼吸抑制.结论:TDF可有效的用于介入栓塞术后的镇痛.

  •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宏;赵馥;赵英智;张婷;兰守丽;阙劲松;郑光辉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彩超、CT、MIR和肿瘤标志物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0例病人治疗后达到CR27例(45.O%),PR25例(41.7%),总有效率(CR+PR)为86.7%,半年生存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对多种实体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治疗技术,为晚期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 斯普林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高德荣;温珍平;王磊;韩雅玲;李红

    目的:观察斯普林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辅助疗效.方法:化疗前2个周期不加斯普林,后3个~6个周期加斯普林,10 ml/日,静脉点滴,每周期连用10天,从化疗第1日开始.所有患者加斯普林前后方案、剂量完全相同.结果:22例化疗患者加斯普林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及临床毒副反应有明显变化,加斯普林前WBC、PCT、HB发生Ⅰ度~Ⅲ度反应分别为72.7%、45.5%、31.7%,加斯普林后发生Ⅰ度~Ⅲ度反应分别为45.4%、40.9%、22.7%.加斯普林前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秘发生率为100%,加斯普林后症状好转56.2%,消失43.8%,有效率100%.结论:斯普林具有升高外周血象、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化疗耐受性的作用.

  • 地榆升白片对放疗后骨髓抑制疗效观察

    作者:赵维勇;张丽珍;田继红

    目的:观察地榆升白片在放疗所致白细胞下降中的治疗作用.方法:90例放疗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地榆升白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1组:利血生+G-CSF;对照2组:单独使用G-CSF,治疗放疗所致骨髓抑制,比较其疗效及观察病人一般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一般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疗效明显,能改善病人的一般状态,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可作为放化疗骨髓抑制时的常规口服用药.

  • 伊班膦酸钠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

    作者:何敬波;易铁男;张凌云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艾本)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42例患者予局部放疗,同时应用伊班膦酸钠治疗.结果:治疗的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20例,有效率(CR+PR)为85.7%,效果比较显著.毒副作用轻,患者容易耐受.结论:用伊班膦酸钠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疗效.

  • 153钐-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石梅;屈伟;王社教;封娟毅;郑向红;宋厂义;宁宁;陈炜

    目的:观察153钐-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153钐-EDTMP)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96例骨转移瘤患者给予剂量范围为18.5~55.5MBq/kg的153钐-EDTMP治疗.结果:患者疼痛总缓解率为86.5%(83/96);影像学显示部分患者骨转移灶缩小、消失、减少或病灶处浓聚减弱.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经治疗2周~4周内皆能好转恢复.结论:153钐-EDTMP对转移性骨肿瘤有明显缓解骨痛、控制病情进展的作用,使用安全.

  • 骨盆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沈万安;范清宇;马保安;周勇;张明华;程虹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早期延误诊断的原因及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分析51例骨盆肿瘤患者早期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式.结果:51例患者中36例早期延误诊断,术后42例达到肿瘤局部控制,9例局部复发,其中7例死于远隔脏器转移,2例带瘤存活.复发率为18.2%.结论:骨盆肿瘤早期容易延误诊断.采用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阵列诱导高温技术治疗骨盆肿瘤安全有效.

    关键词: 骨盆 肿瘤 微波 高温
  •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恶性腹腔积液

    作者:阿依夏木古丽;柳江;韩忠诚

    恶性腹水是腹腔恶性肿瘤转移和播散所致的晚期表现,积液量多,难以控制.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纳科思,rmhTNF)为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具有直接抗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肿瘤具有直接溶解及抗增殖作用.rmbTNF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2005年2月~2006年1月,我科应用纳科思治疗1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原发于上颌窦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红斌;王志军;王远惠;藏爱华

    目的:对原发于上颌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于上颌窦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在本院行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放疗采用60Co-γ线或6MV~8MV高能X线,原发灶放疗中位剂量为56Gy,颈部放疗剂量为50Gy,颈部预防放疗剂量为44Gy.放射治疗前后行CHOP、COPP、COMP、BACOP等方案化疗2个~6个周期.结果:5年生存率为53.4%.死亡8例,均死于远处转移.结论:上颌窦非霍奇金淋巴瘤需行放射治疗和全身化疗,有条件时给予鞘内预防化疗.

  • 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徐敏;张书龙;李西北;杨守京

    目的:报道5例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BNHL)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光镜、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均弥漫分布,2例瘤细胞中等大,圆形、卵圆形,胞质中等量,核大,染色质细,核仁不明显;2例瘤细胞呈空泡状,核仁明显;2例瘤细胞内可见浆细胞样淋巴细胞,5例核分裂均多见.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均CD20、CD79a和LCA弥漫阳性,CD3和CD45RO灶性阳性.1例仅LCA阳性,而CD20、CD79a、CD3和CD45RO均阴性.结论:乳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较罕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

  •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万红;曹星梅;何爱丽;刘苏虎;陈银霞;刘捷;马肖容;张王刚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血液恶性病患者合并侵润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30例按标准诊断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剂量200~400 mg/d第1天,以后200 mg/d用药14天.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66.7%,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分别为71.3%、86.3%、25.0%.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之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粒细胞减少,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伊曲康唑注射液起效时间3天~7天,中位时间4天.结论:伊曲康唑注射液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显著,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双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作者:陈海琛;张伟;朱少君;韩秀娟;李爱宁;兰淼;赵建业

    目的:报告1例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1例甲状腺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进分析.结果:71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颈部包块3月,无疼痛不适及吞咽困难.镜下可见甲状腺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伴大量小圆形肿瘤细胞浸润,瘤细胞小,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胞质少,核膜、核仁清晰,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呈弥漫性及结节性分布,并向甲状腺内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20(+)、K链(+),不表达CK(-)、CK18(-)、Syn(-)、NSE(-)、λ链(-)、CD45RO(-).结论: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淋巴瘤非常少见,一般见于成年或老年女性.应与类癌及桥本氏甲状腺炎鉴别,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沙利度胺联合十一酸睾酮和维甲酸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作者:叶娴;李汉冲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十一酸睾酮和维甲酸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9例低危MDS患者均为难治性贫血(RA),分为两组,A组使用十一酸睾酮和维甲酸,B组除该两种药物外还联合使用沙利度胺.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沙利度胺的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39.1%,缓解率为26.1%;B组总有效率为75.0%,缓解率为54.2%,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血红蛋白(Hb)增加大于30g/L的平均时间为135.9±23.7天,B组为93.8±33.5天,差异非常显著(P<0.005).A组平均红细胞输注量为18.1±8.0单位,B组为10.6±7.0单位,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5).沙利度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便秘和水肿.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十一酸睾酮和维甲酸治疗低危MDS优于仅用十一酸睾酮和维甲酸,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和胃降逆汤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病的疗效

    作者:方晓华;杨振斌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汤对食管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反流性食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和胃降逆汤和奥美拉唑、吗丁啉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降逆汤能明显改善食管贲门癌术后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粘膜损伤,疗效优于对照组.

  • 艾迪注射液导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作者:刘伟欣;陈少平

    1 资料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4月前行右侧肺癌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未给予放化疗,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背部疼痛不适,伴有活动后喘憋,5天前出现声音嘶哑,于2006年4月25日入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既往对解热镇痛类药物过敏.

  •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沛;张义长;林静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施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抗原性(PAI-1:Ag).结果:t-PA:Ag术后72h G组(单纯全麻)t-PA:Ag水平显著低于E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和G+E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P<0.05).PAI-1:Ag在G组麻醉后PAI-1:Ag高于E组和G+E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减少t-PA:Ag的灭活,明显抑制PAI-1:Ag的分泌,有利于促进纤溶功能.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