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蓉蓉;欧阳玲

    随着研究进展,长链非编码RNAs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新研究热点.其中H19是第一个被发现与癌症密切相关的lncRNA,在胚胎时期高表达,出生后表达减退,而在肿瘤中又重新出现,并积极参与到肿瘤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H19是重要的癌基因之一,但其在肿瘤中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综述H19在常见妇科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妇科常见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依据和方向.

  • 长链非编码RNA CCAT1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占学;李帅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近新发现的一组RNA,它的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少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无法编码蛋白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它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形成与发展.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olon cancer associated transcript 1,CCAT1)首先在结肠癌中被发现,并一度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特异性表达的lncRNA.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CCAT1被证实在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胆囊癌、肺癌、急性髓系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多种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并在这些肿瘤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我们对CCAT1与肿瘤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简要的总结概述,以便大家对CCAT1有进一步系统全面的了解.

  • 乳腺腺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嘉峻;李志高

    乳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原发于乳腺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类型,且关于乳腺腺泡细胞癌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少.该类型乳腺癌易与其他类型混淆,其预后也存在争议.本文就乳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学分析及预后作一综述.

  • 端粒酶活性抑制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相轩;卢再鸣

    端粒是一种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端粒能维持细胞基因组功能稳定和细胞分裂.端粒酶能催化端粒DNA复制和延伸而维持其功能.人体绝大多数细胞内端粒酶均处于相对失活或低活性状态.而癌变细胞则可通过各种机制重新激活端粒酶来维持端粒延长,进而导致细胞无限分裂、增殖和对各种放化疗产生抵抗.研究发现抑制端粒酶活性能诱导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增加其对放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因此端粒酶在一些肿瘤中可能成为治疗新靶点.本文对近10年来包括BIBR1532,T-oligo,Imetelstat,PinX1和Telomestatin等在内的端粒酶关键抑制因子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它们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

  • DWI评估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于岩岩;董越;罗娅红

    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指导宫颈癌术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阶段,大量文献表明,常规MRI联合DWI技术在诊断转移性淋巴结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可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本文主要对DWI评估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诊断和治疗早期宫颈癌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 癌相关性炎症因子IL-6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萍;刘馨;刘洪璐;王熙才

    慢性炎症在肿瘤形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癌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6在恶性肿瘤微环境中高表达,能增加肿瘤的侵袭能力、促进肿瘤远处转移及血管生成、参与肿瘤耐药性的形成等,深入研究IL-6作用于恶性肿瘤的机制,揭示微环境与实体肿瘤相互联系的分子基础,为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癌相关性炎症因子IL-6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奠定基础.

  • FOXM1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鑫慧;杨清

    FOXM1是一种增殖相关的促癌转录因子,多个研究证实,FOXM1在包括卵巢癌的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增加,研究表明FOXM1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过程,与卵巢癌增殖、侵袭、转移,上皮间质转化及耐药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未来通过对FOXM1的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将更加明确,FOXM1可作为卵巢癌临床应用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表观遗传学在口腔鳞癌中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贾宝林;张斌;李莹

    表观遗传学是人类遗传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已经在许多肿瘤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作为口腔恶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肿瘤,近来发现表观遗传学在OSCC发生、发展过程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OSCC的发病机制,为OSCC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现就当前二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AEG-1在肿瘤耐药性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王婷;王岩;王靖宇;杜乐乐;王秀梅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也称转移黏附因子(metadherin,metastasis adhesion,MTDH),在多种癌症中均表达升高,其高表达与5-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紫杉醇及顺铂等多种药物的肿瘤耐药性相关.化疗耐药性是侵袭性癌症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影响癌症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原因.AEG-1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肿瘤耐药性,其在耐药性中的多重功能突出了它作为多种癌症抗癌剂的可行靶标.本文就AEG-1在肿瘤化疗耐药性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 肿瘤起源的几个问题

    作者:岳红云;张百红

    认识肿瘤起源可能改变肿瘤治疗的方法.本文分析肿瘤起源的几个问题:胚胎细胞或成熟细胞?于细胞或体绍胞?多绍胞或单细胞?遗传或环境?进化或突变?内因或外因?传染或复制?大脑或躯体?整体或局部?偶然或必然?答案是皆有可能.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起源 理论
  • 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毛承毅;柏茂树;明波;文兵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食管癌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39/121)和无感染组(82/121).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围手术期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9例(32.2%),液气胸21例(17.4%),呼吸衰竭5例(4.1%),死亡1例(0.8%).单因素分析:FEV1/FVC、高血压史、切口、单/双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手术当日引流量与之相关;多因素分析: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术后当天引流量多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双腔插管单肺通气为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引流量多、术前肺功能受损为协同因素.

  • 乳腺癌淋巴引流途径分型的临床研究

    作者:雷涛;李振芬;冯天恩;何亮;孔长保;李金勇;陶青云;周永力;张慧;王文胜;李昌盛

    目的:探讨乳腺癌癌灶区段的淋巴引流途径分型,了解各型淋巴结转移差异.为研究各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探索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5月间开封市肿瘤医院行乳腺癌cT1-4N0-1M0手术的患者,术前对肿瘤所在区段的瘤周腺体注射亚甲蓝,进行淋巴染色示踪,术中见淋巴结或淋巴管染色显示淋巴途径者450例,根据被染色的淋巴管走向和淋巴结尤其是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 node,SLN)所在区域,进行乳腺癌区段淋巴引流途径分型(lymphatic drainage pathway type,LDPT),分为腋下(axillary,A)型、内乳(internal mammary,IM)型、腋下-内乳(axillary-internal mammary,A-IM)型、锁骨上下(supraclavicular-subciavian,S)型、胸肌间(interpectoral,Ⅰ)型、上腹(epigastrium type,E)型和其它;其中A型、A-IM型、IM型较为常见,在这三型中选取140例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均行经肋间隙入路的内乳区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s,IMLN)探查、腋下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s,ALN)探查或清扫、保乳或全乳切除,观察比较这三型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LDPT共450例:IM型25例占5.6%、A-IM型75例占16.7%、A型345例占76.7%、S型2例占0.4%、Ⅰ型2例占0.4%、E型1例占0.2%、其它0例;其中A型、A-IM型、IM型共占98.9%,对比发现:A型、A-IM型、IM型这三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型、A-IM型分别与IM型比较,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7);IMLN和ALN均转移的概率A-IM型约是A型的5倍,单纯IMLN转移的概率A-IM型约是A型的26倍.结论:不同淋巴分型的乳腺癌淋巴转移规律不同,适合的诊治方法也可能不同,分型研究,具有临床意义;IM型乳腺癌淋巴转移与其他型不同,有其特有的规律,具有与A型同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关注.

  • 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韩旭;张钢龄;李慧;张培礼;冯立文

    目的:探讨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肿瘤医院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寻找其免疫组化特点.结果: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75岁,肿物直径15~50 m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为55.56%(5/9),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为44.44% (4/9),HER2阳性率为22.22%(2/9).随访60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13月发现胸壁转移、双肺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并发上腔静脉综合征,于发病后19月死亡.结论: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在ER表达、PR表达及HER2表达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乳腺富糖原透明细胞癌预后与其组织学特性无关,而与其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况和肿瘤分期有关,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目前支持其治疗原则应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相同.

  • 吉西他滨单药与联合顺铂化疗治疗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潇;黄敏;李筱瑜;陈可和;高婷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单独使用吉西他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40例晚期NSCLC(Ⅲb/Ⅳ期)患者随机均分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n=70)和单独使用吉西他滨组(n=70).联合给药组患者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 250 mg/m2,第1、8天)和顺铂(75 mg/m2,第1天);单独给药组患者静脉注射吉西他滨(1 250 mg/m2,第1、8天).每21天为一个疗程,共持续4个疗程.结果: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给药组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单独给药组(P<0.05).而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上,吉西他滨单独给药组低于联合给药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年的随访结果也显示经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患者1年有效率及中位生存期均优于吉西他滨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中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番茄红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陈奎利;毛哲哲;胡彦峰;王慧玲;程忠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LP(2.5、5、10、20 μg/ml)和顺铂(40 μg/ml)进行干预,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axmRNA、bcl-2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延长细胞周期中G0/G1期并缩短G2/M期,提高A549细胞凋亡率(AI),上调Bax mRNA表达、下调bcl-2 mRNA表达,提高Bax/bcl-2比值,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结论:LP具有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能够阻滞细胞周期并调节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 RNA干扰抑制HPV16E6基因的表达对HPV16阳性宫颈癌细胞中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马天有;归巧娣;施瑞洁;李玲;刘文康

    目的:探讨RNAi抑制E6基因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将已验证有效的表达针对E6基因小发卡RNA(shRNA)的重组质粒转染到宫颈癌细胞CaSKi中,提取宫颈癌细胞总RNA并利用Agilent Human 1A寡核苷酸表达芯片检测RNAi后CaSKi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后实时PCR检测CDKN2B(p15)和MKI67来验证芯片分析结果.结果:与CaSKi/PSN相比,共有2 765个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其中有2 709个上凋基因(包括代谢相关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凋亡基因等)和56个下调基因(包括原癌基因、DNA结合和转录基因、代谢相关基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细胞周期和发育相关基因等).实时PCR结果表明CDKN2B(p15)和MKI67的变化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联合应用RNAi和基因芯片分析技术可以为研究HPV16 E6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分子机制提够更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途径.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伊立替康引起荷瘤裸鼠肝脏损伤的干预研究

    作者:林羽赫;王颖;谢凤;费倩;王赫

    目的: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是否可以影响伊立替康导致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方法: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皮下注射伊立替康单药或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7天后处死裸鼠,取肝脏制作肝脏病理切片观察肝脏损伤情况并制备10%肝脏组织匀浆检测肝脏组织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结肠癌HCT11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降低,肝脏SOD的表达较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升高(P<0.05);MDA的表达较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降低(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通过增强肝细胞的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终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降低伊立替康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的发生率.

  • Rab1A对NSCLC细胞迁移和JAK1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黄廷磊;王欣欣;王炯轶;刘峰;张燕捷;姜斌

    目的:观察Rab1A(Ras-related protein Rab-1A)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siRNA干扰Rab1A基因表达;应用RTCA(real-time cell analysis)法分析干扰Rab1A基因表达对NSCLC细胞迁移速率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观察干扰Rab1A基因表达对JAK1(Janus Kinase 1)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ab1A siRNA转染组NSCLC细胞系的Rab1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干扰Rab1A基因表达抑制NSCLC细胞迁移(P<0.01);干扰Rab1A基因表达可下调NSCLC细胞迁移相关蛋白JAK1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Rab1A通过调节JAK1磷酸化水平影响NSCLC细胞迁移.

  • miRNA-381表达及其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周苏娜;张明鑫;张琰君;何东杰;邵秋菊;梁军;叶文广

    目的:观察人鼻咽癌细胞及组织中miRNA-38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测定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株NP460,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放疗抵抗细胞株CNE-2R及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鼻咽癌组织中miRNA-381的表达.完成放疗后3个月接受影像学复查,分析患者的近期放疗疗效.所有病例都有2年或2年以上随访记录,根据随访记录制定放疗敏感性评估标准.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放疗敏感性.结果:入组患者根据放疗敏感性评估标准,分为放疗抵抗组(7例)和放疗敏感组(13例),放疗抵抗组的miRNA-381表达显著低于放疗敏感组(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细胞的放疗敏感性为NP460> CNE-2>CNE-2R,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RT-PCR结果显示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株NP460中miRNA-381表达量高于鼻咽癌细胞株,放疗抵抗细胞株CNE-2R中miRNA-381表达量远低于其亲代细胞株CNE-2.近期疗效和鼻咽癌组织中miRNA-381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miRNA-381相对表达量与近期疗效呈正相关(r=0.77,P <0.000 1).结论:miRNA-381在放疗抵抗的鼻咽癌细胞及临床标本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放疗敏感的细胞及组织.miRNA-381相对表达量越高的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后的近期疗效越好.

  • CCR5受体参与CIK细胞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的过程

    作者:马英桓;孙岩;李东文

    目的:选用高表达MIP-1α的人CIK细胞作为模式细胞对穿过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细胞转染技术,同时进行跨内皮迁移和抗体封闭实验,集中探讨HBMEC膜受体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CIK细胞穿过HBMEC单层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CIK细胞与HBMEC单层单独孵育过程中,引起HBMEC膜受体CCR5表达变化;HBMEC膜受体CCR5的高表达使Jurkat细胞穿过HBMEC单层能力增强.结论:HBMEC膜受体CCR5参与了CIK细胞穿过HBMEC单层过程.

  • 长链非编码RNA-FENDRR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顺铂的化疗敏感性

    作者:徐然;毛宇强;陈宽冰;何为;韩云;石文君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FENDRR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的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FENDRR基因在DDP耐药的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脂质体将FENDRR基因表达载体转染入顺铂耐药的NSCLC细胞系A549/DDP.MTT法明确A549/DDP细胞对DD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与DDP化疗敏感的NSCLC组织相比,FENDRR基因在DDP不敏感的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A549细胞相比,A549/DDP细胞呈现出对DDP的IC50显著增高,其对化疗药物DDP的耐药性更高.FENDRR基因在DDP耐药的A549/DDP细胞中表达显著低于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转染表达载体pc-FENDRR能够显著上调A549/DDP细胞中FENDRR基因的表达.FENDRR高表达能够降低A549/DDP细胞对DDP的IC50,提高化疗敏感性.FENDRR高表达能够显著地促进DDP诱导的A549/DDP细胞的凋亡.结论:长链非编码RNA-FENDRR基因与NSCLC的化疗耐药相关,能够提高NSCLC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 CDK2调控ALDH1A3介导原神经-间质转化促进胶质瘤干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作者:白晓斌;谢雨辰;王佳;王宁;刘昊;谢万福;王茂德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促进胶质瘤干细胞(GSCs)增殖和诱导原神经-间质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SCs中CDK2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利用shRNA沉默CDK2的表达以探究其促进GSCs增殖的作用;建立GSCs原神经-间质转换(PMT)模型,并对CDK2介导PMT的下游靶点和机制进行预测和验证.结果:CDK2在GSCs中高表达,而特异性沉默CDK2能够显著抑制GSCs生长(P<0.01).当GSCs接受放射处理后CDK2和ALDH1 A3表达显著上调,而CDK2沉默能够显著下调ALDH1A3的表达.E2F1是和CDK2表达关联性高的ALDH1A3启动子区域结合蛋白,而利用shRNA沉默CDK2能够下调GSCs中E2F1和ALDH1A3的表达水平.结论:CDK2能够通过调节E2F1的表达激活ALDH1 A3的启动子活性并调控其表达和功能,进而调控GSCs的生长并诱导GSCs发生PMT.

  • RNAi技术沉默DKK1基因对食管癌ECA109及EC1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作者:陆志斌;周存荣;郑琳;丛壮壮;胡力文;申翼

    目的:通过构建DKK1的靶向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探讨干扰DKK1基因的表达和对食管癌ECA109及EC1细胞系增殖的影响.方法:转染DKK1 siRNA于食管癌细胞系ECA109、EC1,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DKK1的蛋白表达变化.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及EC1成功干扰DKK1表达后,应用CCK-8法检测癌细胞增殖变化,平板克隆法检测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变化.结果:食管癌细胞系转染DKK1 siRNA后,ECA109中DKK1蛋白表达降低48.62% (P <0.01),EC1中DKK1蛋白表达降低50%(P<0.01).在CCK-8法检测癌细胞增殖变化实验中,DKK1 siRNA转染后24 h、48 h及72 h,相比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平板克隆实验中,DKK1 siRNA转染后,ECA109细胞克隆均数(77.53±4.948)低于空白对照组(44.2±7.704),克隆率下降42.98%,而EC1细胞克隆均数(71.67±5.239)低于空白对照组(36±2.646),克隆率下降49.76%.结论:干扰DKK1的表达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DKK1可能成为抑制食管癌增殖的分子靶点.

    关键词: 食管癌 DKK1 增殖
  • HIF-1α通过调控脂代谢关键基因促进肾癌细胞的侵袭

    作者:周建成;申骏龙;孙羿;程永毅;屈卫星

    目的:脂肪代谢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被认为是肾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关键的基因之一,其参与调控肾癌的侵袭转移过程.本研究探讨肾癌细胞侵袭过程中HIF-1α与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肾癌组织内HIF-1α、SCD1及FASN的表达,分析各基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HIF-1 α过表达质粒或敲除shRNA沉默正常肾脏细胞HK-2及肾癌细胞ACHN内HIF-1α后,运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SCD1及FASN的表达改变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并运用SCD1及FASN的siRNA行基因沉默后,检测此两种基因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CD1及FAS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与HIF-1α呈显著正相关.HIF-1α过表达质粒能明显上调SCD1和FAS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反之,HIF-1α shRNA则明显抑制两种基因的表达.HIF-1α促进肾癌细胞ACHN的体外侵袭能力,而同时转染SCD1及FASN siRNA沉默基因表达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减弱.结论:调控肾癌脂肪代谢的基因SCD1及FASN在HIF-1α所调控的肾癌细胞的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肾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MSCT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王水;赵惠芳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影像特征.结果:8例均为单发,左肾6例,右肾2例,5例病灶主体位于肾上极,3例位于肾下极.5例病灶主体位于肾实质,2例侵犯肾窦,1例主体位于肾窦.5例伴有同侧不同程度肾积水,2例伴有明显肾周侵犯,1例肾静脉癌栓形成.7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1例类圆形、边界清晰.CT平扫均表现为不均匀等/低混杂密度,1例病灶内可见斑点状、结节状钙化;增强扫描8例皮质期均表现为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6例实质期、肾盂期持续强化,2例强化程度下降.结论:肾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易误诊,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诊.

  • Podoplani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钱征;耿智敏;宋虎伟;万勇;王林

    目的:探讨Podoplanin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odoplanin在65例胆囊癌组织、10例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胆囊炎组织中仅淋巴管表达Podoplanin,胆囊癌组织中Podoplanin不仅淋巴管表达,还有11例(16.9%)表达于胆囊癌间质;Podoplanin高表达于胆囊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Podoplanin高表达组与淋巴转移(P<0.05)、肿瘤分期(P<0.05)和生存时间短相关.结论:Podoplanin高表达影响胆囊癌的预后,Podoplanin有望成为胆囊癌靶向治疗新的靶点.

  • PIWIL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婷;齐然

    目的:分析PIWIL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IWIL1蛋白表达,分析PIWIL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IWIL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0.00%)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1.33%)(P<0.05).PIWIL1阳性表达与胃癌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中PIWIL1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IWIL1高表达与胃癌T分期呈正相关性,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Spy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坤;王志兴;张振华

    目的:探讨Spy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3201医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60例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Spy1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py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评分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3.25 ±0.31) vs (1.34±0.23),P<O.01;Spy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相关性(P<0.05).结论:Spy1在胃癌组织中存在显著高表达,提示Spy1的异常高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化 Spy1
  • CD44,CD90的表达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作者:杨杰;曹毅;江艺;潘凡;杨和君;吕立志

    目的:探讨CD44,CD90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州总医院2002至2012年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10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90,CD44的表达,并对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44和CD90的表达相关关系经Spearman相关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5,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与CD90高表达(HR=2.765,P=0.002)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CD90高表达的患者与CD90低表达患者的肝切除术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术后5年总生存率均有显著差异(40.4% vs57.6%)(P<0.05)、(12.7%vs 61.1%) (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5年总生存率与肿瘤大小(HR=1.743;P=0.037)、AFP(HR=2.291;P=0.004)、肿瘤分化(HR=0.283;P<0.001)、CD44(HR=1.977;P =0.029)、CD90(HR=1.883;P=0.041)表达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CD44高表达的患者与CD44低表达患者的肝切除术后5年总生存率有显著差异(16.6%vs 62.7%) (P<0.001),CD44和CD90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比CD44或CD90低表达患者的术后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10.7%vs 54.5%)(P <0.001).结论:CD90与CD44的高表达相关,CD90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二者均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

  • 鼻中隔基底细胞腺瘤恶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徐婷;袁渊;吴四海;肖大江

    目的:描述1例来源于鼻中隔的基底细胞腺瘤的病情经过,并对鼻部区域原发性基底细胞腺瘤/癌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对本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以及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总结了既往所报道的2例鼻腔原性基底细胞腺瘤以及所有文献所报道的原发于鼻部区域的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结果:原发于鼻部区域的基底细胞腺瘤/癌(BCA/BCAC)较为罕见,两者的主要症状为鼻阻塞与鼻出血,平均病程为3.6月.13例BCAC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5.4%,远低于头颈部其它区域的BCAC.术后复发率为50%,病死率为25%.电镜下BCAC与BCA在组织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BCAC的细胞具有异型性,核分裂象较多见,生长呈侵袭性,可能浸润周围血管或神经.BCAC需和实性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相鉴别.结论:BCAC多数生存时间较长,生物学行为符合低度恶性肿瘤,其易复发但侵袭力不强.鼻腔的基底细胞腺瘤可能具有恶变倾向,密切随访极为必要.

  • Gli1蛋白及E-cadherin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朱莉

    目的:探讨Gli1蛋白及E-cadherin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40例正常组织中Gli1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Gli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E-cadher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结论:Gli1蛋白的高表达及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等密切相关,且两者在宫颈癌的表达呈负相关.

  • 53BP1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吴惠;黄文斌

    目的:观察53BP1在不同类型卵巢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和黏液性癌)中的表达,探讨53BP1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研究157例卵巢癌(浆液性癌61例、透明细胞癌38例、子宫内膜样癌44例、黏液性癌14例)及6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53BP1表达.结果:157例卵巢癌中,53BP1阳性表达者64例,阳性率为40.8%,而65例正常组织中,53BP1阳性率为70.8%,53BP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1).53BP1在不同类型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53BP1在卵巢Ⅱ型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Ⅰ型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3BP1在卵巢癌Ⅲ、Ⅳ期的阳性表达虽低于Ⅰ、Ⅱ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3BP1失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

  • Ezrin及FAK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余婷;周留林

    目的:利用量子点免疫荧光技术在宫颈鳞癌组织上进行Ezrin及FAK蛋白的检测,并评估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正常宫颈(normal cervix,N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HSIL)和宫颈鳞癌(SCC)组织上,利用QDs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复合物(QDs-SA)能与生物素化二抗IgG结合的特点两种方法检测Ezrin和FAK的蛋白表达.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中Ezrin和FAK的表达.结果:SP法观察到Ezrin、FAK蛋白分别着色于宫颈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呈棕黄色,且在60例宫颈鳞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0%,与以下QDs-IHC法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量子点免疫荧光法(QDs-IHC)观察到Ezrin、FAK蛋白分别定位于宫颈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定位准确,并且阳性信号分别呈现绿色、橙红色的光.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Ezrin蛋白及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6%及95.00%,与HSI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HSIL组织中Ezrin和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80.00%,与LSI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LSIL组织中Ezrin和FAK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53.33%,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zrin及FAK的阳性表达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过程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量子点免疫荧光法(QDs-IHC)能更好地检测多个指标,更具有应用前景.

  • 子宫旋切器在阴式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褚达明;欧阳玲

    目的:探讨子宫旋切器在阴式大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妇科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患者子宫大小均在孕12~16周.分为实验组(使用旋切器)38例,对照组(未使用旋切器)4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情况,在手术时间方面,实验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情况,在术后发热天数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应充分评估子宫大小及活动度,对于符合阴式子宫切除术条件的大子宫患者,应用子宫旋切器可能效果更好.

  •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或24小时滴定治疗癌痛的对比研究

    作者:侯小明;刘小军;令晓玲;马守成;杨丽平;赵达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或24小时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滴定组60例和24小时滴定组60例.对两组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与24小时滴定组比较,12小时滴定组的24小时镇痛缓解率明显提高;疼痛达稳态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滴定平均滴定剂量、镇痛起效时间及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12小时滴定方案对中、重度癌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轻,是治疗癌痛的理想选择之一.

  • PICC与IVPA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侯宁蕊;马元春;姚晚侠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port access,IVPA)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为临床置管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在西安某三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25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家庭经济情况、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PICC组(470例)和IVPA组(355例).比较2组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的费用等.结果:PICC与用IVPA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操作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带管期间的置管舒适度及置管费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肿瘤化疗者,推荐使用IVPA法,此方式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工作量及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置管舒适度,降低医疗成本.

  • 全身电子线照射治疗T3期蕈样霉菌病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郭俊俊;王倩;刘慧娟;吴湘阳;车宇

    目的:探讨全身电子线照射治疗肿瘤期蕈样霉菌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07-2016年收治的皮肤蕈样霉菌病患者1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中位年龄52岁,均为T3期患者,所有病人采用6Mev电子线全身照射,总剂量DT 36 Gy,残留病灶电子线局部加量放疗DT 10~20 Gy,放疗后有8例患者联合CHOP方案化疗2~4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100%,其中CR 72.7% (8/11)、PR 27%(3/11)、平均生存时间10.8月,目前生存2例,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红斑、干燥脱屑、脱发、无汗、色素沉着及骨髓抑制等.结论:全身电子线照射治疗T3期蕈样霉菌病的效果是显著的,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因此可作为局部晚期蕈样霉菌病的治疗选择.

  • 非髓性白血病的其他恶性血液病中DNMT3A基因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罗自勉;娄典;周新伏;尹亚飞;胡十齐;雷晓宇;周丹;刘利华;谭振清;朱凯波

    目的:了解DNMT3A基因突变在非髓性白血病的其他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6例非髓性白血病的其他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针对DNMT3A基因突变热点R882位点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DNMT3A基因23号外显子整个编码区基因片段,再将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分析DNMT3A基因突变在本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在5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各检出1例伴DNMT3A基因突变,在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5例多发性骨髓瘤和35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均未检测到DNMT'3A基因突变.结论:非髓性白血病的其他血液肿瘤患者中DNMT3A基因突变少见,伴DNMT3A基因突变的1例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联合去甲基化药物的化疗方案使伴该基因突变的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一度获得血液学完全缓解,但短期内转为急性白血病并发严重感染死亡.

  •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病理观察(附1例)

    作者:杨文圣;刘坤;牟鹏飞;季天海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SAN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研究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8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入院就诊.CT检查示肿物位于脾脏后部.大体观察,脾实质中可见孤立性的类圆形肿物,大小5 cm ×4.5 cm ×3.5 cm,质地中等偏硬,无胞膜,与周边界限尚清,肿物切面可见呈辐条状的黄白色纤维瘢痕,而将其分割成小叶状.镜下观察,其组织学表现是在纤维性及硬化背景中分布着许多的血管瘤样结节,而这些结节是由众多大小不等的裂隙状小血管及类似于脾红髓的窦状隙构成,结节内外可见胖梭形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前述结节中所有血管的内皮标记CD31阳性,毛细血管标记CD34阳性,而窦状隙标记CD8阳性,Ki-67增殖指数小于1%,后的诊断是脾SANT.结论:SANT是一种罕见的脾脏良性病变,凭借其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检测,可很好地与其他病变相鉴别,脾切除术可同时做为该病诊断性与治疗性两个方面的选择.

  • 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及治疗过程中的凝血功能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丁路;洪振飞;刘海玲;金艳霞;马魏杰;周芙玲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治疗过程中凝血功能变化,硼替佐米、沙利度胺、血栓通注射液等治疗对MM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和凝血功能结果,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二聚体>500 ng/ml患者在初治、缓解、进展组中分别占33.3%、11.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患者,化疗后APTT延长(P<0.05).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的患者,化疗后PT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P<0.05).使用血栓通改善高凝状态者TT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在进展中常出现高凝状态.硼替佐米在治疗MM时,表现出一定的抗栓塞作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使患者易出现高凝状态,加用血栓通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高凝状态.

  • C10orf99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彩凤;李昌吉;闫迎鸽;张梦迪;杨珮雯;王芯;邵永平;郑焱

    目的:研究C10orf99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C10orf99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C10orf99的阳性表达率为80.00%,而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皮损中其表达明显下降,阳性表达率为9.38%,两组C10orf99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C10orf99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C10orf99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 全身多发性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及相关文献回顾

    作者:杨建宝;冯海明;赵晔;马建兴;敬涛;王成

    目的:探索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l例MSFT临床病理特征,并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复习相关文献报告.结果:此例为61岁男性患者,主因胸闷、活动后气喘,伴咳嗽、咳痰半月,原发肿瘤位于右肺下叶,双肺散在发生,且于胸前壁、口腔、左侧丘脑、心包前区、脾脏及腹膜后等可见肿瘤生长.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瘤镜检:组织之瘤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排列呈束状、席纹状、波浪状,瘤细胞丰富,密集,胞核增大、深染、异型,核分裂> 4/10 HPF,部分有出血、坏死及黏液变,黏液变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vimentin(+),CD99(+)、EMA(+/-),不表达S-100、Bcl-2、CKp、h-caldesmon、CK8/18、desmin,Ki67阳性细胞数50%.结论:M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常需与恶性纤维瘤、纤维肉瘤、恶性胸膜间皮瘤、血管外皮细胞肉瘤、滑膜肉瘤、脑膜瘤、恶性神经鞘瘤相鉴别.MSFT预后差,易复发和转移、孤立性病变首选手术切除,术后需长期随访,不可切除患者放化疗效果欠佳.除此之外,针对该病全身多器官发病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等特点,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并与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尽可能使诊断准确化及患者获益大化.

  • 高频超声与CT检查对恶性锁骨上淋巴结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潘宏华;孟维春;姚强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恶性肿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就诊的144例恶性肿瘤患者,高频超声或CT提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转移可能.按检查方法不同分为高频超声组82例,CT组62例,对病例进行临床观察或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明确锁骨上淋巴结性质.结果:在诊断恶性锁骨上淋巴结中,高频超声组总体符合率明显高于CT组(85.4%,58.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FNAC阳性率高频超声组明显高于CT组(83.8%,49.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FNAC假阴性率(7.4%,7.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组在检查恶性肿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及FNAC阳性率方面均优于CT组,高频超声可作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FNAC是鉴别锁骨上淋巴结良恶性的主要方法,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率.

  •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应变式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病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胡彧;彭晓静;李奥;叶新华;许迪

    目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应变式弹性成像(strain elastography,SE)以及两种方法结合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女性患者114例,共135个病灶,行常规超声并进行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分类;行SWE检查,获得病灶弹性模量大值(emax),平均值(emean),标准差(esd),病变/脂肪弹性比(eratio)及弹性图像特征类型;行SE检查,获得病灶的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SR)及弹性图像评分.比较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各弹性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WE与SE中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并建立回归方程,运用ROC曲线比较BI-RADS分类、SWE、SE及二者结合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135个乳腺病灶中,良性病灶87个,恶性病灶48个.乳腺病灶的SWE指标(emax、emean、esd、eratio、弹性图像类型)及SE指标(SR、弹性图像评分)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间均有显著差异(P <0.000 1).将SWE中各项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是Esd和SWE弹性图分型;将SE中各项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是SE弹性评分;将SWE与SE中各项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是Esd、SR和SWE弹性图分型.对BI-RADS分类方法、SWE、SE以及SWE与SE结合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5、0.878、0.788和0.895.结论:SWE与SE联合运用诊断效能优于单独运用SE,略优于单独运用SW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d在SWE单独运用及与SE联合诊断时均具有诊断优势.

  • 图像引导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彭小保;陈文强;赵军军;王洁;付行平;王坚;吴奇勇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技术在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精确度、降低放疗损伤、提高放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瓦里安Clinical Ⅸ医用加速器,行大分割放射治疗,肿瘤计划靶体积总剂量为42 ~ 56 Gy,6~8 Gy/次,隔天一次,所有患者2周内行7次放疗.放疗前采用CT平扫和增强扫描,获得患者肿瘤及周围组织三维图像,并将其传输到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进行放疗方案计划设计.患者放疗前,采用CBCT扫描获取定位参考图像,再与放疗计划进行匹配,该匹配方案获取的定位参数设为在线校准参数.根据在线匹配的定位参数对患者进行在线摆位校准,再行CBCT扫描获取数据,采用系统自带软件完成图像与扫描数据的匹配,该匹配方案获取的定位参数为离线校准参数.比较X、Y、Z三个方向的离线校位误差和在线校位误差.采用VanHerk的群体性误差算法计算两种校位方法外扩界值范围.结果:在线校位X、Y、Z三个方向的误差分别为:X(0.1±1.8) mm,Y(-0.2±1.3)mm,Z(-0.5±3.1)mm;离线校位三个方向的校位误差分别为:X(-0.1±1.1)mm,Y(-0.2 ±0.6)mm,Z(-0.9±1.9)mm,Y、Z向在线校位精度均明显高于离线校位精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2,P=0.003,t=11.305,P =0.000).离线校位外扩界值范围为(4.0~4.6) mm,在线校位外扩界值为(5.9~8.9) mm,离线校位外扩界值范围明显较在线校位窄.结论:图影像引导技术可明显改善周围型肺癌患者放疗中的摆位误差,降低靶区外扩边界距离,提高放疗精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