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MEK抑制剂在EGFR-TKI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

    作者:娄芮;曹海霞;李洋;董书辰;李惠子;杜沅原;吴建中;冯继锋

    非小细胞肺癌是常见的肺癌,常见的基因突变是EGFR突变,EGFR-TKI已被用于治疗含这类突变的患者.然而,随着治疗进展,患者逐渐出现耐药性导致治疗失败.主要原因是EGFR信号通路下游重新激活,其中RAS/RAF/MEK/ERK和PI3K/AKT/PKC途径重要.ERK1/2信号再激活可产生对EGFR抑制剂的抗性.目前临床研究已经发现,MEK抑制剂可以抑制ERK磷酸化,从而阻止随后的MAP激酶下游磷酸化,并因此诱导肿瘤活动的退化和停滞.大量试验表明,ERK途径的持续激活有助于获得吉非替尼耐药性.MEK抑制剂还可以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本文总结了MEK抑制剂和EGFR-TKI的作用及其在NSCLC治疗中的作用,为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STATs家族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原亦;吴思;王爽;孙峥嵘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蛋白是一组细胞质内蛋白,其家族共有7个成员.STAT蛋白可以激活多种基因、调节多种通路,在细胞周期进展、凋亡、肿瘤血管发生、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及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消化系统肿瘤当中位居第三.本综述重点阐述STATs家族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以期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术前NLR与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蝶;马玲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大多数卵巢癌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常见的炎症标志物,其与卵巢癌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研究显示术前NLR与卵巢癌的OS和EFS均相关,且NLR越高,其判断卵巢癌预后的价值较高.本文就术前NLR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予以综述.

  • 维生素E琥珀酸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静;姜秋颖

    维生素E琥珀酸酯(vitamin E succinate,VES)是天然维生素E衍生物,具有抑制不同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VES能够有效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Fas蛋白及TGF-β1蛋白水平上调有关.VES联合化疗药物后能够使乳腺癌细胞表面的Fas表达上调,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VES与他莫西酚(Tamoxifen,TAM)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对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增强.因此,这些机制的研究发现可以评价VES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肿瘤学的发展及抗肿瘤药物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 长链非编码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金辉;高然;明超;赵光强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高,也是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绝大部分.目前发现大量的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肿瘤的理解.lncRNAs是一组非编码的RNA(ncRNAs)超过200个核苷酸,不具有蛋白质编码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的lncRNAs可能参与肿瘤发生的过程.它们参与了多重分子调控以及基因表达变化相关的途径,重要的是据报道,lncRNAs与肺癌的治疗有关,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它们可以作为潜在肺癌的诊断生物学指标或目标.本文将对长链非编码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影像引导下前列腺癌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常静;于韬

    前列腺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健康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主要通过直肠指检、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初步诊断,前列腺穿刺能够更为准确地对疾病定性.目前临床多通过超声引导下系统性穿刺活检来确诊,但是这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存在很多局限性,如术后出血、脓毒症以及漏诊率高.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磁共振(MRI)及其融合指导下精准穿刺的不断发展,前列腺癌的诊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就此对这些不同的影像穿刺活检方法作一综述.

  • Klotho在宫颈癌及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霞;高军

    宫颈癌、卵巢癌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女性死亡的常见原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十年来许多文献报道Klotho基因及其蛋白与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明显联系.因此,本文就近有关研究文献作一综述,旨在为妇科肿瘤的基因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人乳头瘤病毒DNA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吴盈盈;王微;孙峥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必要条件.高危型HPV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宿主细胞癌变中起一定作用.目前研究表明高危型HPV甲基化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且其检测的有效方法主要包括甲基化特异性PCR、亚硫酸盐测序、焦磷酸测序等.本文重点阐述了高危型HFV甲基化导致宫颈癌的主要机制,描述了宫颈病变筛查标志物,并综述了高危型HPV DNA甲基化的检测方法.

  • Chk1蛋白激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袁会军;张秋菊;范钰;李晶晶;刘斌

    Chk1(checkpoint kinase 1,Chk1)属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在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DDR)中是细胞周期检测点的核心蛋白.很多研究表明,Chk1蛋白激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生的功能,它的缺乏能使肿瘤细胞对放疗或化疗更加敏感,且其抑制剂与其它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合成致死”的效应,因此Chk1可作为今后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Chk1蛋白激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杨珊珊;杨昊;穆旭东;刘尔钰;赵文辉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为人工合成的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被普遍的应用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但大约一半的ER阳性的患者会出现耐药.可见内分泌耐药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72.9%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例中表达,并在约65%的乳腺癌中与ER同时表达.有研究显示:AR/ER越高预示着TAM治疗率越低;A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之间所形成的正反馈循环能够增加TAM耐药;AR、髓样细胞白血病-1蛋白(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与TAM耐药有可能相关.所以探讨AR在TAM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掀开了新的一页.

  • 肿瘤穿透肽iRGD在肿瘤靶向纳米递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君;孟凡岩;钱汉清;丁乃清;沙慧子;刘宝瑞

    恶性肿瘤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对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研发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复杂的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药物常难以渗透至肿瘤组织深部,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抗肿瘤作用减弱.肿瘤穿透肽(tumor-penetrating peptide) iRGD化学连接在纳米载体表面或者与纳米载体联合给药,促进药物渗透至肿瘤组织深部有效发挥抗肿瘤作用,是目前肿瘤靶向治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回顾并总结了iRGD在抗肿瘤靶向纳米递药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都显示了肿瘤穿透肽iRGD在肿瘤靶向治疗中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捷;段建敏;刘强照;陶聪慧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而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转移后出现严重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决定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关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的文献较多,但还没有宏观上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时机,未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本文就通过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类来制定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 中期因子蛋白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谭相斌;邹双优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蛋白(midkine,MK)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预后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2013年2月到2016年6月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NSCLC患者的手术切除病灶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远离肿瘤组织≥3 cm的癌旁组织7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提取组织RNA后进行MK mRNA逆转录PCR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淋巴结转移,并随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MK mRNA相对灰度比值为8.12 ±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9±0.82(t=12.493,P<0.05).在观察组中,分化程度越低、肿瘤越大、临床分期越高的患者,MK mRNA相对灰度比值越高(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随访1年,死亡12例,存活60例;死亡患者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K mRNA相对灰度比值明显高于存活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的MK 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死亡、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 =0.563,0.492,P<0.05).结论:MK mRNA在NSCL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患者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有很好的检测诊断价值.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预防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育梁;高玉华;李润浦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放射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予以常规放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患者40例,予以常规放射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布地奈德雾化溶液2 mg雾化吸入2/日,观察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炎性指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血浆IL-6及TNF-α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人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预防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减轻放射性肺炎的严重程度.

  • 紫杉醇类联合铂类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期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与毒副作用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杨媚;艾迪叶·提力瓦力迪;张建清;玛依努尔·艾力;张莉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醇类联合铂类(PTX类联合)方案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同期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两位研究者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独立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用Re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队列研究Meta分析.疾病控制率、3年总生存率(OS)、无疾病生存率(DFS)作为主要研究终点,并进行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肺部并发症及放射性食道炎相关毒副作用比较.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783例患者,PTX类联合组387例,PF组396例,5个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表明:同期放化疗所致毒副作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TX类联合组疾病控制率高于PF组[OR =2.14,95%CI (0.86,5.33)];PTX类联合组3年OS高于PF组[OR=1.79,95% CI(1.29,2.48)];PTX类联合组3年DFS高于PF组[OR=1.92,95%CI (1.00,3.71)].结论:PTX联合方案组与PF组相比,同期放化疗毒副作用相当,疾病控制率与3年OS、DFS均较好.因此PTX联合化疗方案较PF方案同期放疗治疗食管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放化疗毒副作用.

  • 吉西他滨联合洛铂二线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丹;李志斌;钟世寿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洛铂及培美曲塞单药对一线化疗后复发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共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天+洛铂50 mg/m2,第2天.对照组25例: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第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21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六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30.43%,对照组有效率为2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65.22%,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6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69.57%)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心脏损害.两组不同程度的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方案治疗一线化疗后复发的胸膜间皮瘤患者,取得与培美曲塞相似的疗效和可接受的不良反应,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作为胸膜间皮瘤患者二线化疗的可选方案.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英华;邓媛;廖毅;傅建伟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1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观察组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DP方案化疗,对照组仅D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按RESISTE1.1疗效评估标准评价疗效,按WHO标准评估毒副作用,应用KPS中的相关评分法则对患者的行为状态进行评分,同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VEGF水平均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增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P方案化疗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还可以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以及增殖.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穆凌光;孟少华;范秀廷;宋爱林

    目的:探讨107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乳腺癌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7例患者分成复发转移组(34例)及非复发转移组(73例),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TAMs、VEGF、MVD、p53蛋白表达、化疗方案、脉管癌栓、S-TK1、S-CD105、GLUT-1及HK-Ⅱ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绝经情况与术后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原发肿瘤大小、p53蛋白表达、S-TK1表达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针对影响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因素,进行综合的预防及治疗,可以降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提高生存率.

  • 不同人乳腺肿瘤细胞系中Jagge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作者:何妍彦;孙舟彤;张红艳

    目的:研究Jagged1蛋白和mRNA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分别使用蛋白印迹法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Jagged1蛋白和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Jagged1在不同的人乳腺肿瘤细胞系中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同.结论:Jagged1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系ZR-75-30和MDA-MB-231中高表达,Jagged1基因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HCC 1937中高表达,Jagged1可能是在人乳腺癌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5-Aza-CdR对人脑胶质瘤细胞miR-129-2表达水平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杨妤;杨新辉;刘利民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和U373中miR-129-2表达水平及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0.5 mmol/L的5-Aza-CdR处理人脑胶质瘤细胞U87和U373 72 h,采用RT-PCR法检测miR-129-2的表达水平,CCK-8法观察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经5-Aza-CdR处理后人脑胶质瘤细胞U87和U373的miR-129-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细胞增殖能力、侵袭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结论:5-Aza-CdR能使miR-129-2启动子去甲基化,使其表达上调,并能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

  • 不同化疗药物对胶质瘤获得性SLC22A18基因耐药的逆转作用

    作者:杨标;马延斌;楚胜华

    目的:探讨临床上治疗胶质瘤的不同化疗药物对胶质瘤U251细胞获得性SLC22A18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重组腺病毒载体(Ad)介导的SLC22A18基因联合替莫唑胺(TMZ)、卡氮芥(BCNU)以及顺铂(DDP)3种常见化疗药物处理对Ad/SLC22A18产生耐药的U251-SLC22A18/R胶质瘤细胞,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处理后胶质瘤细胞的存活率,以评估体外不同化疗药物对SLC22A18耐药的逆转作用;在体内进一步评估该逆转策略的有效性;并且通过免疫印迹等方法探讨逆转耐药的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在体外只有TMZ和BCNU能够使U251-SLC22A18/R细胞对Ad/SLC22A18重新敏感.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联合TMZ和Ad/SLC22A18能在体内有效地抑制U251-SLC22A 18/R细胞来源的胶质瘤生长,且联合TMZ和Ad/SLC22A18抑制作用明显比其它对照组强.Ad/SLC22A18和TMZ的联合治疗可以下调MGMT蛋白的表达,并且Ad/SLC22A18和BCNU的联合治疗可以上调Bax蛋白的表达.结论:联合应用Ad/SLC22A18和TMZ或BCNU能在体内外有效地逆转U251-SLC22A18/R细胞对SLC22A18的获得性耐药,TMZ的逆转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的MGMT蛋白低表达有关,BCNU的逆转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的Bax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 CDX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东升;周方正;王小聪;陈洁;安菊;李艳梅

    目的:探讨尾侧同源盒转录因子1(CDX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肠上皮细胞FHC和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Caco2中CD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SW480细胞中转染pIRES-CDX1和pIRES记为CDX1组和载体组,以不做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CD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的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Caco2中CD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肠上皮细胞FHC(P<0.05),SW480细胞中CD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CT116、Caco2(P<0.05).CDX1组细胞中CDX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载体组细胞中CDX1 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DX1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p-p38MAPK水平升高,细胞中Bcl-2、p-STAT3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体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Bel-2、STAT3、p-STAT3、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CDX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诱导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促进细胞中p38MAPK磷酸化,抑制细胞中STAT3磷酸化.

  •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促进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郑璐;孟斐;李彤;刘伟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是否能促进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的RNAi干扰技术下调HEC-1A细胞中RAGE的表达,将干扰前后的HEC-1A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构建移植瘤模型,观察RAGE对裸鼠皮下移植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RAGE shRNAi腺病毒干扰的HEC-1A细胞不再表达RAGE蛋白,干扰后的HEC-1A细胞形成的移植瘤体积及质量显著小于干扰前细胞形成的肿瘤(P<0.01).结论:RAGE促进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 艰难梭菌毒素A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研究

    作者:王涛;吴德望;杜斌斌;张维胜;傅思武;杨熊飞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毒素A(Tcd A)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唑蓝比色法(MTT)检测Tcd A对SW48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PI细胞荧光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Tcd A能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处理组SW480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细胞荧光染色观察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Tcd A可诱导SW480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破坏其外膜结构而诱发的.

  • 上调miRNA-506对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耐药性的逆转及其机制

    作者:刘长浩;刘宏旭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NA)-506对人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株A549/DDP细胞耐药性的逆转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iRNA-506模拟物,应用脂质体法转染A549/DDP细胞.应用实时逆转录酶链聚合反应(qRT-PCR)法验证各组细胞中miRNA-506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顺铂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MDR1、MRP1、Bcl-2、Bax的蛋白表达.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NA-506转染组miRNA-50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CK8结果显示,上调miRNA-506增强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上调miRNA-506促进顺铂诱导的A549/DDP细胞凋亡.上调miRNA-506可以使A549/DDP细胞MDR1、MRP1和Bcl-2蛋白的表达下降,使Bax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上调miRNA-506能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这一过程可能通过miRNA-506调控多药耐药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实现.

    关键词: miRNA-506 耐药 肺癌
  • HA14-1联合顺铂诱导人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张强;边明艳;谭明旗

    目的:观察HA14-1及其联合顺铂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Bcl-2、Bax表达的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组、DDP组、HA14-1组及DDP+ HA14-1组,分别作用24、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eal time PCR法比较细胞内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随着HA14-1及DDP浓度的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细胞凋亡率增高,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细胞的抑制率,凋亡率均增高,HA14-1作用细胞后,Bcl-2表达水平下降,Bax表达水平增高.结论:HA14-1可以诱导人小细胞肺癌凋亡,并增加肺癌细胞对DDP的化疗作用.

  • 原位回肠膀胱对上尿路功能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贺艳锋;马永图;王军才;张建斌

    目的:探讨原位回肠膀胱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评估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年以上,均无复发及转移.评估项目包括肌酐测定、泌尿系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肾积水量、膀胱造影明确有无尿液返流.结果:术后2年,膀胱造影5例(14.7%)患者出现反流致轻度肾积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10,P>0.05),术后5年,膀胱造影6例(17.6%)患者出现反流致轻度肾积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31,P>0.05);术前血肌酐(77.32±13.78)mmol/L,术后2年血肌酐(78.50±12.37) mmol/L(t=-1.93,P>0.05);术后5年血肌酐(82.15±22.49)mmol/L(t=2.36,P>0.05),无统计学差异,且均在正常范围.术后2年膀胱容量(413±19) ml,残余尿量(57.3±36.1) ml,术后5年膀胱容量(423±17) ml,残余尿量(53.3±33.7) ml,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结论:原位W型回肠膀胱可作为膀胱全切术后理想的代膀胱术式,对上尿路功能影响较轻.

  • hnRNPF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会;乔璐;白玉茹;谢宁;李燕;刘娜

    目的:研究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F(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F,hnRNPF)mRNA水平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CGA全基因组mRNA测序资料研究hnRNPF在消化系统肿瘤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分析判断其预后价值.结果:hnRNPF在不同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中胰腺癌中差异倍数大.hnRNP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P=4.95E-03)、浸润深度(P=5.22E-03)相关,与年龄、性别、淋巴结浸润、慢性胰腺炎病史无统计学差异.hnRNP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低与总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 =0.034 31).结论:hnRNPF mRNA在不同的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都增高,在胰腺癌中,hnRNPF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 影响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许杰;周正赟;蔡华霞;王曙逢

    目的:探讨影响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3年4月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50例Ⅱ、Ⅲ型进展期AEG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Ⅱ、Ⅲ型进展期AEG两组病人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250例病人中,SiewertⅡ型114例(45.6%),SiewertⅢ型136例(54.4%).两组在年龄和TNM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SiewertⅡ型和Ⅲ型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40.6±5.5)%vs(37.5±5.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路径(经胸、腹)、肿瘤大小、肿瘤大体分型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而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手术切除范围(近端胃、全胃)、病理分级、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侵犯临近器官与预后存在显著关系.结论:年龄、T分期、N分期、肿瘤侵犯临近器官是影响SiewertⅡ、Ⅲ型AEG病人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 胃肠间质瘤并发食管癌13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刚华;张雷;王林;袁达伟;党诚学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合并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13例胃肠间质瘤合并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结果:8例于术中发现间质瘤病变,其余5例术后病检偶然发现,所有间质瘤均发现存在于胃,直径0.3~2.2 cm,术后均证实为梭型细胞间质瘤,DOG1阳性13例,CD117阳性13例,CD34阳性12例,核分裂计数均<5个/50HPF,均为低度或极低度危险性间质瘤,通过随访发现其中5例病人因食管癌远处转移死亡,1例复发,其余均健在.结论:胃肠间质瘤合并食管癌并不少见;并发的胃肠间质瘤多为早期病灶,恶性程度低,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术中探查和术后仔细的病理检查是发现小间质瘤可靠的方法;术中完整切除间质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预后主要取决于食管癌恶性程度.

  • Kaiso及p120ct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福平;魏谨;薛松;马平;夏莉花;孙琼;李文洁

    目的:观察Kaiso及p120ctn在胃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胃癌及20例对应远端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so及p120ctn的表达.结果:胃癌中Kaiso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中p120ctn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中Kaiso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中p120ctn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Kaiso和p120ctn在胃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 0.001).结论:Kaiso和p120ctn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并与胃癌的分化有关.

  • 发热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作者:王新亭;张传雷;陈晓琦;冀爱英;陈欣菊

    目的:探讨发热型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3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40例,分为发热组及普通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AFP阳性率、癌性疼痛率、IL-6因子水平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发热组与普通组相比存在较高的白细胞计数[(7.32±2.5)×109/L vs (4.08-1.14)×109/L,P<0.01]、中性粒细胞比率[(79.3±5.7)%vs(56.7±11.5)%,P<0.01]、AFP阳性率(100% vs 60%,P=0.04)、癌性疼痛率(60% vs 10%,P=0.03)、IL-6因子水平[(116.6 ±15.1) ng/ml vs (104.9±12.6) ng/ml,P<0.01],普通组肝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40%及20%,发热组肝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5%、10%及5%,二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发热型肝癌存在较高的癌性疼痛率及AFP阳性率,存在白细胞增高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的特点,且发热型肝癌的预后较普通型肝癌更差.

  • 胰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熠辉;姚威;张鑫;孔祥子;王宝胜

    目的:讨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术后肿瘤2次复发的胰腺恶性SF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59岁,以“体检发现胰尾部肿物10天”为主诉首次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胰体部占位,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术后石蜡病理提示胰体尾交界性梭形细胞肿瘤,考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后5月余复查,肿瘤复发于左上腹网膜囊内,再次手术切除复发肿物,术后石蜡病理提示交界性或低度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距二次术后4月余复查,肿瘤再次复发于左上腹网膜囊内,再次予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石蜡病理提示交界性或低度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论:胰腺恶性SFT病例极其罕见,术后复发者更是少之又少,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并与其他相关性疾病加以鉴别,治疗方法以手术完全切除肿物为主,注意定期复查及远期随访.

  • 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亮亮;董阿杰;卜仁戈;孟冠良;徐添桐

    目的:探讨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错构瘤(R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9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腹入路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TLNSS)组21例,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RLNSS)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中TLNSS组患者肿瘤位于腹侧例数明显多于RLNSS组,RLNSS组患者肿瘤位于腰侧例数明显多于TL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NSS和RLNS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8.8±70.0)min、(120.5±53.9) min,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2.5±20.2)h、(53.4±15.1)h,TLNSS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长于RLN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与后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RAML的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经腹入路适合肿瘤处理难度相对较大、位于肾脏腰侧以外的患者,操作空间大,经后腹腔人路适合肿瘤位于肾脏腹侧以外的患者,术后恢复快.

  • RENAL评分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时间的影响分析

    作者:贾景文;苗东旭;王晓天;殷波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热缺血时间的影响因素,减少术中热缺血时间.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2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87例肾肿瘤患者相关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肾脏增强CT计算RENAL总评分及各项评分联合其他参数(Trocar的数量、年龄、性别、有无烟酒嗜好、肿瘤良恶性),单因素分析各参数与肾热缺血时间是否大于30 min的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热缺血时间是否大于30 min与RENAL评分系统中的R、E、A、L单项评分,患者年龄,性别,有无烟酒嗜好及肿瘤良恶性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ENAL总评分、N单项评分及Trocar数量是肾热缺血时间大于3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且Trocar数量与前两者之间分别具有交互作用.结论:RENAL总评分或N单项评分的高低结合术中Trocar数量的选择,会对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肾热缺血时间造成影响.根据术前评估采取适合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热缺血时间.

  • 鼻咽癌围放疗期EB病毒IgA抗体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果;许昱

    目的:探讨鼻咽癌围放疗期EB病毒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水平变化的价值.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1例;另选自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行EBV血清学检测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衣壳抗原IgA(VCA-IgA)和早期抗原IgA(EA-IgA)水平.比较两组VCA-IgA和EA-IgA抗体水平,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VCA-IgA和EA-IgA抗体水平和阳性率,及VCA-IgA和EA-IgA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VCA-IgA和EA-IgA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后VCA-IgA和EA-IgA抗体水平低于放疗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后VCA-IgA和EA-IgA阳性率低于放疗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咽癌患者VCA-IgA和EA-IgA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VCA-IgA和EA-IgA单项诊断.结论:VCA-IgA和EA-IgA用于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且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2015ATA指南超声模式在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利英;李月华;温德惠;李晓娟;刘翔宇;薛刚

    目的:探讨2015ATA指南超声模式对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atypia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US)和滤泡性病变(follicular lesion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FLU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初经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诊断为AUS/FLUS的204例甲状腺结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比较AUS及FLUS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资料及二维超声特征,对所有结节的二维超声图像行2015ATA指南超声模式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计算得出极低度、低度、中度及高度可疑恶性结节的恶性风险,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得出2015ATA超声模型鉴别AUS良恶性的佳诊断界点,并根据诊断界点得出诊断效能等指标.结果:在AUS/FLUS良恶性结节之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结节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4例AUS中,恶性甲状腺结节多表现为不规则边界和微钙化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7,P=0.005);2015ATA指南超声模式对AUS类结节的良恶性评估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可疑恶性结节的恶性率依次为0%、7.0%、64.3%、77.1%,恶性率随着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而在FLUS类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ATA对AUS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8%、87.4%、87.5%、94.7%、73.5%、0.90.结论:2015ATA指南有助于鉴别AUS的良恶性,将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细分为AUS和FLUS两类,在临床工作中,有助于对Bethesda Ⅲ类甲状腺结节更好的管理及治疗.

  • 肝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转移性肝癌1例报道

    作者:刘智慧;马军伟;赵红

    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变态反应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名称.其病理表现主要为网状细胞的增生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本病常伴有内脏器官浸润,但多以胃肠道[1]、肺、心内膜为主,而肝脏的嗜酸性肉芽肿极为少见.我科2015年收治1例肝嗜酸性肉芽肿病人,通过对肝脏局部病灶放射治疗后,病人好转出院,现将本病例的诊疗过程及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 晚期肿瘤合并尿液胸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黄莉;龙贺明;郭蒸;刘小辉;王祥财

    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占20% ~ 25%,其中有一部分与肾脏疾病相关,如肾病综合征、尿毒症、肾周围脓肿等.而尿液胸是更罕见的病因.现就1例尿液胸病例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9岁,于2010年6月确诊为乙状结肠癌行根治术,术后病理:中分化腺癌,侵及黏膜下层,淋巴结未见转移.2014年5月因左颈部肿大淋巴结,行穿刺细胞学提示转移性腺癌;颈、胸、全腹部增强CT:腹膜后及颈部左侧多发稍肿大淋巴结,双肺多发转移瘤;诊断为多发淋巴结转移,肝肺转移;给予姑息化疗及维持化疗,病灶评估一直为稳定.

  • 17例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刘祥祥;王健红;郝彩霞;董红娟;张娜;纵春涛;张涛;顾宏涛;董宝侠;白庆咸;高广勋;陈协群;梁蓉

    目的:探讨原发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2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17例PGI-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分期采用Ann Arbor分期法,采用国际预后指数(IPI)和Ki-67评估,观察短期缓解率,分析临床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7例PGI-DLBC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3∶1(男9例,女8例),中位年龄47岁(15~ 69岁);有B症状者6人,占35.3%;随访时间为4~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0例(58.8%),Ⅲ/Ⅳ期7例(41.2%);IPI评分≤2分患者11例(64.7%),IPI评分>2分患者6例(35.3%);6例可评估免疫分型的患者中生发中心型4例(66.7%),非生发中心型2例(33.3%);按部位,胃12例,结肠3例,直肠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疗程以上的化疗,采用CHOP、CHOP(E)方案化疗患者9例(52.9%),采用利妥西单抗联合化疗者8例(47.1%).近期疗效显示:16例可评估患者,5例CR(31.3%),5例PR(31.3%),3例SD(18.8%),3例PD(18.8%);IPI评分≤2分患者50%达CR,IPI评分>2分患者均未达CR;7例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1例达CR(14.3%),9例Ann Arbor分期Ⅰ-Ⅱ期患者,4例达CR(44.4%);7例患者联合了利妥西单抗治疗,总有效率达71.4%(2例CR、3例PR),9例未联合利妥西单抗治疗,总有效率为55.6%(3例CR、2例PR).结论:17例PGI-DLBCL患者多为中年,确诊依靠手术或内镜病理活检,大部分患者Ki-67表达>40%,需加强超声胃镜及PET-CT检查,以便更好的评估预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与其预后相关.治疗中利妥西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反应较好,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骨髓细胞学特点分析

    作者:白蕊;黄萱;李宏;王晓梅;白彬良

    目的:探讨分析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骨髓细胞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47例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EB病毒检测情况以及骨髓细胞学特征,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实验室相关指标差异.结果:47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均出现发热、脾肿大以及血清铁蛋白增高.47例患者平均EBV-DNA定量为(8.23±2.33)×105 copies/ml,患者EBV-DNA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两组受试者血常规指标WBC、PLT、Hb以及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F、FIB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47例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中,其中33例出现骨髓增生活跃,14例出现骨髓增生减低,47例患者骨髓图片中均可见噬血细胞.结论:EB病毒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EB病毒抗体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分析以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等综合手段进行分析,其中骨髓细胞学形态变化是临床诊断的要点.

  • MLAA-22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古流芳;李月;崔晓光;曹星梅

    目的:检测MLAA-2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不同状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中的表达,探讨MLAA-22是否可作为M5特异性标记应用于临床.方法:收集临床初诊、完全缓解及复发的M5患者骨髓血,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LAA-2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比较、分析基因及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变化,分析MLAA-22与M5疗效及转归的关系.结果:MLAA-22 mRNA在初诊的M5中特异性高表达,与完全缓解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AA-22蛋白在初诊的M5中显著高表达,完全缓解组MLAA-22蛋白表达较初诊患者明显下降.结论:MLAA-22 mRNA及蛋白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特异性高表达,有望成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临床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及微小残留病监测的特异性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 超声造影检查在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王文利;程颢;商静;任予;阮骊韬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经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76例患者共7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诊断试验分析.结果:终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3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特点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穿人或扭曲血管、对比剂不均匀性增强、内部有充盈缺损及造影后面积较二维增大在恶性组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85%和88%.结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望提高穿刺活检的恶性检出率.

  • 高分辨3.0T磁共振评估直肠癌术前环周切缘有无累及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维;母其文;张福洲;何孔明;靳雨;郭志伟;郭达;王文轩

    目的:探讨高分辨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直肠癌术前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有无累及的前瞻性评估,以指导直肠癌的多学科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式.方法:2012年2月至2017年7月利用GE 3.0T磁共振对46例经结肠镜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盆腔磁共振平扫、DWI检查,常规序列包括失状位FRFSE T2WI、冠位FRFSET2WI、轴位FRFSET2WI和DWI,并且所有T2WI序列都采用小视野、薄层扫描,DWI的b值取1 000 s/mm2.然后综合所有序列对直肠癌病灶进行术前MRI-T、N分期判定,评估直肠系膜筋膜、环周切缘有无累及,然后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46例直肠癌中,MRI-T分期中正确诊断40例,错误诊断6例,正确率为87.0%.N分期中正确诊断34例,错误诊断12例,正确率为73.9%.MRI判断直肠系膜环周切缘有无累及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100.0%、91.2%、80.0%及100.0%.结论:高分辨率3.0T磁共振成像可以对直肠癌手术环周切缘有无累及进行准确的预测,还可以清楚的显示病灶及邻近组织侵犯情况,指导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