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抗CD123抗体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作者:崔鹤;张王刚

    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s,LSCs)被认为是白血病发生、发展、耐药、复发的根源,如何彻底根除LSCs已成为白血病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CD123是LSCs表面相对特异的抗原,针对其研发的靶向抗体治疗药物可有效杀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LSCs,本文对抗CD123抗体靶向治疗AML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涎腺淋巴上皮癌的治疗现状研究进展

    作者:林叔陈;傅深

    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伴有淋巴间质浸润的未分化癌,发病率低,其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免疫反应、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证实,涎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放射治疗敏感肿瘤,手术联合术后放射治疗为本病治疗的常用模式,获得了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及无病生存率.

  • 吴茱萸碱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利琼;任伟;谢丽;胡静;杨觅;钱晓萍;刘宝瑞

    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是中药吴茱萸重要的生物碱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的研究表明,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本文就近几年吴茱萸碱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自噬与凋亡的相互关系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正亭;李湧健;程彬彬

    肿瘤是一类涉及基因、代谢和信号传导异常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疾病,其发生的分子机制相当复杂,但本质上仍与细胞增殖与死亡的动态失衡有关.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由基因控制的自杀程序引起的主动性死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稳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干扰因素方面有着关键性的意义.Ⅰ型PCD(经典细胞凋亡)和Ⅱ型PCD(自噬性细胞死亡)调控着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消耗,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就自噬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与凋亡的相互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肿瘤 自噬 凋亡
  • 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在VATS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刘荣婷;游永浩

    目的:探讨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下(VATS)食管癌切除术促进术后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00例行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ERAS组采取术后早期拔除胸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拔管.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拔管时间、拔管前总引流量、胸腔积液发生率、胸腔穿刺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ERAS组拔管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胸腔积液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胸腔穿刺率无显著差异(P>0.05);ERAS组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术后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并且恢复更快,住院费用更少.

  • T1、T2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调查

    作者:闫坤;葛燕燕;李向阳;李前文;严士光

    目的:探讨影响T1、T2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开发的QLQ-BR53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于首次入院第2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对符合条件的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评分经标化后录入SPSS 13.0软件,采用ANOVA检验.结果:多数领域都于术后3个月出现低值,术后12个月有所恢复,但评分较术前仍较低;部分领域评分随时间一直下降.3个时期的QLQ-BR53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手术切除了肿瘤病灶,但乳腺癌术后患者,仍面临生存质量欠佳的问题,医务人员需要对各种已经出现的和即将出现的问题进行提早、全面的干预,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

  • ALDH1在三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惠玲;李彬

    目的:探讨ALDH1在三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1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ALDH1的检测,并通过生存分析了解ALDH1与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ALDH1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51.22%,且ALDH1表达阳性的三阴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ALDH1阴性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ALDH1与淋巴结转移(P=0.003)、肿瘤大小(P =0.040)存在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TNM分期和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P>0.05).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ALDH1表达同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一样与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ALDH1也是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P=0.018).结论:ALDH1在三阴乳腺癌中表达较高,提示三阴乳腺癌组织中含有较高比例的肿瘤干细胞,进一步解释了三阴乳腺癌患者容易复发及预后不良的特点.同时,ALDH1作为三阴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能够预测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为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食管鳞癌中GPX3基因的甲基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燕芳;李许锋;蒋春雨;张积仁;吕海

    目的:采用将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相对比,并将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浆与正常人的血浆相对比的策略,检测GPX3的甲基化状态和频率.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GPX3基因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4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GPX3在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情况,对比分析.结果:GPX3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为54.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9.5% (P <0.001).GPX3在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为40.5%,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为T3组和N2组分别显著高于病理分期为T1-T2组和N0-N1组.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T3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T1-T2组.结论:GPX3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高于癌旁组织,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临床分期越晚的甲基化频率越高.

  • 三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雄激素受体表达与瘤体大小、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铁灵;郭海峰;孙治国

    目的:探讨三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乳腺癌瘤体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三阴性乳腺癌(TNBC)年轻患者7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AR表达情况,同时分析AR的表达与患者乳腺癌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76例TNBC患者中,AR表达阳性的患者15例,阳性率为19.74%.AR表达阳性的患者可见细胞核着黄色颗粒,并且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染色细胞也逐渐增多.AR表达阴性的患者则无细胞核着黄色颗粒.合并肿瘤家族史的患者AR阳性率为20.00%,组织学分级G1/G2的患者AR阳性率为66.67%,淋巴结阳性的患者AR阳性率为53.33%,肿瘤瘤体直径在2cm以上的患者AR阳性率为20.00%,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AR阳性率为13.33%.结论:TNBC患者A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较之AR表达阴性的患者具有更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 自体CIK细胞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舒心;李广欣;朱曦龄;黎功;甘泉;汪治宇

    目的:探讨自体CIK细胞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监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评价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6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试验组30例,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升高,其中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73.5±5.6)%vs(64.8±5.8)%,P=0.041]和CD3+ CD56+T淋巴细胞百分率[(16.1±1.6)%vs(4.2±0.8)%,P=0.011]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试验组的DC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 vs 63.3%,P=0.030).试验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且毒副反应轻.结论:与单纯同步放化疗相比,自体CIK细胞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安全可靠.

  • 芬太尼贴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所致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严小杰;和光宇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放射性食管炎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芬太尼透皮贴剂)34例和对照组(口服局麻药物)34例.在NRS评分≥4分时,治疗组将芬太尼透皮贴剂2.5mg贴于血液循环丰富的表皮,每72小时更换1次;对照组予口服庆大霉素混合液.结果:治疗组疼痛Ⅳ度缓解率为29.4%,Ⅲ度为52.9%;对照组疼痛Ⅳ度缓解率为8.8%,Ⅲ度为35.3%.两组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可以较好地控制放射性食管炎所引起的疼痛.

  • MicroRNA-130a调节胃癌细胞SCG7901/DDP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徐磊;黄璜;赵怡

    目的:探讨microRNA-130a(miR-130a)在胃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并对进一步作用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转染法将miR-130a模拟物或抑制剂分别瞬时转染到SCG7901和SCG7901/DDP细胞后,应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miR-130a的表达情况;CCK8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对顺铂(DDP)敏感性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PETN的表达变化.结果:MiR-130a在SGC7901/DDP中的表达水平是SGC7901细胞的(8.33±1.21)倍(P<0.01).SGC7901转染miR-130a mim-ics后,细胞中miR-130a表达水平是转染前的(5.52±1.65)倍(P<0.01),DDP对SGC7901增殖的抑制率较转染前明显下降(P<0.01),细胞内PTEN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明显下降(P<0.01).SCG7901/DDP在转染miR-130a inhibitor后,细胞中miR-130a表达水平是转染前的(0.18±0.04)倍(P<0.01),DDP对SCG7901/DDP增殖的抑制率与转染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细胞内PTEN表达水平较转染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MiR-130a通过下调PTEN的表达来调节胃癌细胞对DDP的耐药.

  • 中期因子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

    作者:徐斌勇;蔡艳;刘光华;蒋杨;殷正丰;方兴保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诱导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促进结直肠癌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MK对肠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EMT标志物、NF-κB(p65)、Zbe1和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10ng/ml、50ng/ml、100ng/ml和200ng/ml的MK作用下,SW480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106.33±4.57)%、(119.83±6.01)%、(148.52±8.31)%和(162.51±8.98)%,(F=70.954,P<0.01);HCT116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1 16.49±9.77)%、(129.79±2.31)%、(155.38±8.98)%和(158.11±6.75)%,(F =55.027,P<0.01).100ng/ml MK作用下,SW480细胞的侵袭数为每视野(40.34±2.52)个,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5μmol/L Bay11-7082预处理后的侵袭数为每视野(14.13 ±2.06)个,(F =41.391,P<0.01);HCT116细胞的侵袭数为每个视野(42.21±3.25)个,而Bay1 1-7082预处理后的细胞侵袭数为每视野(14.32 ±2.52)个,(F=69.206,P<0.01).MK诱导SW480和HCT116呈现梭形或长条形改变,E-cad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β-catenin、NF-κB(p65)和MMP-9蛋白表达上调,而Zbe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MK通过上调NF-κB(p65)信号蛋白诱导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促进下游靶蛋白MMP-9表达上调,从而促进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 抑制Survivin基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韩建秋;郝丽惠;赵丽冰;邢雅玲;王艳

    目的:探讨应用RNAi技术沉默Survivin基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Survivin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结果:siRNA实验组细胞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结论:应用RNAi技术沉默Survivin基因可以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因此,Survivin基因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 siRNA靶向沉默MALAT-1基因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体外侵袭迁移的影响

    作者:张璞;薛锋;周斌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针对MALAT-1的siRNA,脂质体法转染EC9706细胞,转染48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MALAT-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迁移、侵袭能力改变.结果:小干扰RNA下调MALAT-1表达后,RT-PCR和Western blot证实食管癌EC9706细胞中MALAT-1的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明显下调,Transwell实验证实食管癌EC9706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结论:抑制MALAT-1表达能够使食管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明显降低.

  • 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兔病原菌16s rDNA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时伟红;董婉唯;杨葳;于萌;郑志红

    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兔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经常规方法已被鉴定的兔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菌16s 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搜索到的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3种病原菌测序序列分别与兔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序列一致,证实了此种方法的可靠性.结论:16s rDNA PCR方法可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兔病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感染,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

  • 肺癌mdig基因对H3k9me3的去甲基化作用

    作者:于淼淼;赵洪文

    目的:观察肺癌mdig基因对组蛋白H3及H4部分位点赖氨酸残基的甲基化状态的作用.方法:用过表达和沉默mdig质粒转染人类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mdig对H3k4me3、H3k4me2、H3k4me1,H3k9me3、H3k9me2、H3k9me1,H3k27me3、H3k27me2、H3k27me1,H3k36me3、H3k36me2、H3k36me1及H4k20me3的甲基化状态的影响.结果:免疫蛋白印迹法显示过表达mdig引起H3k9me3的表达减弱,沉默mdig引起H3k9me3的表达增强,组蛋白H3上的4、27、36和组蛋白H4上的20位点上的赖氨酸残基甲基化状态未见明显变化.免疫荧光法显示沉默mdig引起H3k9me3的荧光表达增强,与免疫蛋白印迹法结果一致.结论:肺癌mdig基因对H3k9me3有去甲基化的作用,未见其对其他赖氨酸位点的去甲基化作用.

    关键词: 肺癌 mdig H3K9me3
  • 下调转录因子HOXB7抑制胰腺癌BXPC3细胞侵袭及迁移机制研究

    作者:郭贞;江卫华;金子良;焦锋;王理伟

    目的:研究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转染shRNA干扰转录因子HOXB7的表达后,BXPC3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印迹方法分别检测HOXB7基因mRNA及蛋白在正常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的表达;在胰腺癌细胞株BXPC3细胞中转染HOXB7shRNA及阴性对照shRNA,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转录因子HOXB7的干扰效果;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OXB7基因mRNA及蛋白在BXPC3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P<0.05).在BXPC3细胞中转染HOXB7 shRNA后HOXB7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受到抑制;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实验显示细胞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结论: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中干扰转录因子HOXB7表达后,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降低.

  • 下调RPL23对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ADR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于海燕;张志勇;王凯;刘刚;张德新

    目的:检测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及其阿霉素(ADR)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中RPL23的表达差异,探讨胃癌细胞中RPL23表达对ADR耐药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RPL23在SGC7901/ADR与SGC7901两种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MTT法检测下调RPL23后SGC7901/AD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下调RPL23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qPCR结果显示,RPL23在SGC7901/ADR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其在SGC7901细胞系中的表达(P <0.001).MTT法结果显示,下调RPL23后,在SGC7901/ADR细胞系中ADR的IC50明显升高(P <0.001).凋亡检测结果显示,下调RPL23后,SGC7901/ADR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 <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下调RPL23后,细胞中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结论:RPL23在SGC7901/ADR中的表达高于SGC7901细胞,下调RPL23表达可提高其对ADR的敏感性并促进细胞凋亡,提示RPL23可能通过作用于Bcl-2调节细胞凋亡.

    关键词: 胃癌 RPL23 耐药
  • 下调CACNA2D1对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王凯;李凯;于海燕;陈迪;聂勇战;樊代明

    目的:探讨下调CACNA2D1对胃癌耐药性细胞系SGC7901/ADR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的方法检测16对胃癌及癌旁组织以及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SGC7901/ADR中的CACNA2D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CACNA2D1的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SGC7901、SGC7901/ADR及转染CACNA2D1siRNA后SGC7901/ADR的IC50值;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qRT-PCR结果显示:CACNA2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CACNA2D1在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亲本细胞系SGC7901 (P <0.01).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结果显示相对于转染CACNA2D1 negative control (NC)组,转染CACNA2D1 siRNA组的胃癌细胞CAC-NA2D1表达降低;MTT结果显示细胞系SGC 7901与SGC7901/ADR的阿霉素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0.6)μg/ml与(5.5±0.45) μg/ml;SGC7901/ADR转染CACNA2D1 siRNA后对阿霉素的IC50明显下降.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结果显示,CACNA2D1的表达下调后,SGC7901/ADR细胞的凋亡比明显增加.结论:CAC-NA2D1能够促进胃癌SGC7901/ADR细胞系产生多药耐药.

  • 三氧化二砷增强TRAIL对肺癌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雪强;蒋碧佳;银建华;唐碧芸;黄秀兰;李文翠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联合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对裸鼠肺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裸鼠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TRAIL组、ATO组及TRAIL+ ATO组,称瘤重并计算抑瘤率,用RT-PCR检测NF-κB、Caspase-3、Survivin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TO组对裸鼠肺癌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抑制NF-κB表达,下调Survivin mRNA,上调Caspase-3的表达.结论:ATO可能通过NF-κB通路,下调Survivin,上调Caspase-3增强TRAIL对裸鼠肺癌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

  • 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表达与微血管的相关性

    作者:刘萍;杨之斌;李强;程先硕;余昆;付健健;李云峰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FGF20的表达或CD34的表达,分析FGF20在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探讨FGF20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提示结直肠癌组织中FGF2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与分化程度及肝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癌组织中FGF20的表达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为明确FGF20在结直肠癌微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深入探讨FGF20促进微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 胃肠道间质瘤免疫表型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杜娟;王彦荣;宋彬;王银萍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免疫表型的表达,分析其在诊断上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与危险度分级的关系.方法: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检测的GIST术后标本6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DOG1、SMA、S-100、Ki-67和Desmin的表达,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免疫表型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65例GIST中DOG1、CD117、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96.9%、89.2%.CD34在胃GIST的阳性表达高于小肠GIST(P <0.05),SMA在小肠GIST的阳性表达高于胃GIST(P <0.05),Ki-6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危险度分级相关.结论:CD117联合CD34、DOG1检测可以提高GIST的诊断率;SMA在小肠GIST中表达率明显高于胃GIST的表达,CD34在胃GIST中表达率高于小肠GIST的表达;Ki-67可以作为一个判定GIST预后的指标.

  • 血浆DNA含量及完整性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红燕;谢丽;禹立霞;刘宝瑞

    目的:探讨血浆DNA含量及完整性指数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8例Ⅰ/Ⅱ期胃癌术前患者、18例胃良性疾病和28例正常个体外周血标本.通过扩增重复短片段ALU115和长片段ALU247,检测血浆游离DNA含量及完整性指数.结果:血浆ALU115片段含量在早期胃癌组较良性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P =0.0017).但是完整性指数在三组之间未见到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检查ALU115和传统肿瘤标记物可以有效筛查早期胃癌.血浆DNA的含量在早期胃癌的筛查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 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的生存分析

    作者:刘洋;尤振宇;苏晓辉;刘渤娜;刘学飞

    目的:分析影响接受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接受贝伐单抗结合化疗治疗的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探讨治疗时间、心血管副反应、K-ras基因型、单器官转移部位及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接受治疗超过半年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长于治疗时间半年以内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3;P =0.043).出现心血管副反应的患者中位PFS及OS长于未出现心血管副反应的患者(P =0.014;P =0.032).K-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PFS及OS有统计学差异(P=0.024;P =0.039).单器官转移至肝脏的患者与单器官转移到卵巢的患者,其P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P=0.853;P=0.835).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其OS长于未行维持治疗的患者(P=0.013).结论:在贝伐单抗和化疗联合治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中,治疗时间和出现心血管副反应可能是患者的预后因素.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可使患者生存受益.

  • 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习波;宋华志;何远春;刘勇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诊治,实验组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1例,进展(PD)2例,临床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SD)2例,进展(PD) 10例,临床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但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提高,但实验组的Kamofsky's评分升高更具优势,两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晚期胃癌患者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

    作者:邓洪强;林家威;吴鸿根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临床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65例患者,术前均通过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浸润的深度,与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65例胃癌患者术前行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通过与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对比,对胃癌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62% (55/65),T1期为83.33%(5/6),T2-3期为89.47% (34/38),T4a期为75%(12/16),T4b期为80%(4/5).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术前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度高,为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提供可靠的依据.

  • 复方中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桂伟;马小群;任维聃;王明;李泽钊;姜国胜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组在放化疗的同时同步服用复方中药,从放化疗开始连续用至治疗结束,对照组只行放化疗,治疗完成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CR+ PR)为88.0%,完全缓解率(CR)为36.0%;对照组总有效率(CR+ PR)为68.0%,完全缓解率(CR)为28.0%,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肛门不适及消化道症状.对照组肛门不适、大便带血、恶心及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大于Ⅱ级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远低于对照组的4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明显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NK细胞及CD4/CD8 (P <0.05).结论:复方中药联合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直肠癌近期疗效,明显减轻放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

  • 结肠癌超声定量分析与IL-17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晓玲;魏志杰;韩国达;王玲

    目的:探讨结肠癌及健康对照组超声定量分析与IL-1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并记录结肠癌组及健康对照组结肠内阻力指数(R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分析阻力指数(RI)与IL-17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9.1±2.3)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2±1.4)n∥ml];结肠癌组RI(0.54±0.08)低于健康对照组(0.78 ±0.04) (P <0.05).结肠癌组IL-17阳性率与RI负相关.结论:超声影像的部分声像图特征与IL-17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诊断结肠癌的预警信号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 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健;赵纲;安燚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对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意义.方法:根据126例结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产生与否将其分成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8例产生吻合口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7±3)日]明显长于未产生吻合口漏者[(12±4)日],术后死亡率两组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所增高,无吻合口漏组术后第4日开始回落,吻合口漏组一直持续上升,4日后2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均下降,吻合口漏组第7日回升,与持续下降的无吻合口漏组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对早期诊断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具有一定的价值,临床可进一步研究,以规范该方法作为对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进行初步预判的无创检测方法之一.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化疗期营养状况的评价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程春来;李辉

    目的:运用患者主观全面评价法(patient generated-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并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围化疗期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及免疫功能检测,观察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对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我院诊断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待化疗患者80例,通过PG-SGA评分、NRS-2002评分、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测进行营养评价.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以PG-SGA评分作为营养评价指标,将80例化疗前患者分为A组(0-3分)、B组(4-8分)和C组(>8分),分别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资料完整的45例化疗患者于化疗6周期后重复上述内容,并观察化疗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PG-SGA评价结果为营养不良者占68.75%,NRS-2002评价结果营养不良者占42.50%.PG-SGA与NRS-2002分别与其他营养评价指标评价结果间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随着营养不良评分的升高,CD4+和CD4+/CD8+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评分与CD4+之间的相关系数r=-0.399(P <0.01);PG-SGA与CD4 +/CD8+之间的相关系数r=0.655(P <0.01).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化疗前.化疗后与化疗前,CD4 +/CD8+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营养不良组与营养良好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与无营养风险组相比,存在营养风险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联合运用PG-SGA、NRS-2002和实验室检测指标有助于提高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率.

  • 胃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PD-1的表达

    作者:卜全慧;韦腾飞;朱美兵

    目的:检测胃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胃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未经放、化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57例、疾病对照22例与健康对照20例,取新鲜抗凝血经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抑制性分子PD-1的百分比例;同时对胃腺癌患者进行TNM分期比较.结果:胃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D-1在CD4+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10.91±4.36)%比疾病对照(8.14±3.65)%和健康对照(7.37±3.06)%显著升高,Ⅲ-Ⅳ期胃腺癌患者的CD4+PD-1 +T细胞的百分比例(11.9±3.85)%显著高于Ⅰ-Ⅱ期(9.08±3.13)%.结论:抑制性分子PD-1在胃腺癌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增加,并随胃腺癌进展而升高,提示CD4+PD-1 +T淋巴细胞与胃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与卵巢上皮性癌耐药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蓉;孙萍;宋芳霞;王建

    目的:探讨干扰素介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与卵巢上皮性癌化疗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测定68例初治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卵巢癌顺铂敏感细胞株A2780、顺铂耐药细胞株CP70中IFITM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种卵巢癌细胞株中IFITM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铂类化疗敏感性卵巢癌组和耐药性卵巢癌组的表达强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3),Westem blot实验显示卵巢癌CP70细胞株中IFIT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2780细胞株.结论:IFITM1表达强度与卵巢癌铂类化疗的敏感性相关,检测IFITM1对判断卵巢癌化疗疗效具有临床意义.

  • 早期宫颈腺癌术后的预后分析

    作者:韩志红;张秀珍;田小飞;杨雪梅;韩星梅

    目的:研究早期(Ⅰb-Ⅱa期)经根治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宫颈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治疗结果.方法:收集2005年至2009年经手术治疗的早期(Ⅰb-Ⅱa期)宫颈腺癌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及其治疗方法与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有关(P<0.0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脉管有无瘤栓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宫颈腺癌患者生存有影响的因素是淋巴结有无转移和患者术后化疗次数.结论:淋巴结转移和患者术后的化疗次数是影响早期宫颈腺癌术后患者独立的危险因素,术后正规、及时足量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相关性临床分析

    作者:宋建平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与卵巢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例卵巢癌患者,分内异症组(n=32),非内异症组(n=167),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内异症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非内异症组(P<0.05),年龄<50岁、未生育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非内异症组;内异症组患者临床症状以月经改变和下腹痛、腹胀为主(P<0.05);内异症组肿瘤直径通常小于20cm,且主要在10-20cm之间,非内异症组肿瘤直径大部分为10-20cm;内异症组患者血CA125主要在200-1000kU/L之间,非内异症组大部分在200kU/L以下;内异症组患者以透明细胞癌、宫内膜样癌为主,非内异症组以浆液性囊腺癌为主(P<0.05);内异症组患者分期较早,Ⅰ期、Ⅱ期占合并卵巢癌患者68.8%,非内异症组分期多处于Ⅱ期、Ⅲ期,占原发卵巢癌患者70.1% (P <0.05);内异症组患者病灶部位多位于左侧卵巢,非内异症组病灶部位在左侧、右侧、双侧分布较接近(P<0.05);内异症组5年生存率为59.4%,非内异症组5年生存率为3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充分了解内异症恶变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

  • 子宫肌瘤组织SULT1E1和ERα、ERβ、PRA、PRB受体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吴海莉;宋燕;周莹莹;冷旭;王敏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组织SULT1E1、ERα、ERβ、PRA和PRB受体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0例子宫肌瘤组织、30例相应肌瘤包膜外子宫肌层组织及10例因宫颈CINⅢ级或子宫脱垂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层组织SULT1E1、ERα、ERβ和PRA,PRB受体蛋白进行检测.结果:70例标本中SULT1E1蛋白、ERα/β蛋白、PRA/B蛋白在子宫肌瘤、肌瘤包膜外子宫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67%、90.00%和100.00%、96.67%、70.00%和70.00%、66.67%、33.33%和30.00%、93.33%、70.00%和60.00%及70.00%、63.33%和70.00%,三组不同组织中五种蛋白阳性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将ERα/β和PRA/B受体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与SULT1 E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SULT1E1与ERα蛋白和PRA蛋白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0.827(P =0.001);r=-0.493(P =0.006)];SULT1E1与ERβ蛋白和PRB蛋白之间均无相关关系[r=0.192(P=0.309);r=-0.538(P =0.510)].结论:SULT1E1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过程中的抑制因素.SULT1E1和雌、孕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PRA、PRB蛋白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秀芳;马媛;林丽红;高雁荣;孟志英;石朝利

    目的:探索临床病理因素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总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86例Ⅰa-Ⅱb期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5.0%(89/356);肿瘤直径≥4cm(OR=2.778,95% CI:1.410-5.131,P=0.001),术前SSCAg水平>3ng/ml(OR=2.645,95%CI:1.106-4.673,P=0.019)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RR=3.638,95%CI:1.146-5.891,P=0.002)、FIGO分期(RR=2.672,95% CI:1.063-6.367,P=0.007)、SSCAg(RR=2.187,95% CI:1.121-4.287,P=0.001)对预后有影响.结论:肿瘤直径、术前SSCAg水平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SSCAg水平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赵丽燕;刘雄涛;钞海莲;李小英;倪秀梅;邓蕊;李荣;李向利

    目的:观察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镇痛效果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3年12月择期手术患者2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0例,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60分钟对患者穿刺部位局部涂抹利多卡因乳膏后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134例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字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疼痛进行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1级疼痛(轻微疼痛)发生率分别为53.8%和85.1%,实验组显著性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穿刺过程中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 奥氮平联合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晚期癌症性厌食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瑾;李兴德;何文志;高敬华;李永生;李际君;史英;柳志宝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醋酸甲地孕酮治疗晚期癌症性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85例癌性厌食患者随机分至治疗组(奥氮平联合醋酸甲地孕酮组+营养支持)和对照组(醋酸甲地孕酮组+营养支持)及单纯营养支持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食欲、体重、卡氏评分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并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食欲、卡氏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2.8%、69.0%,对照组分别为65.5%、34.4%,空白组分别为40.7%、33.3%,治疗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治疗组在体重、血清白蛋白、免疫功能改善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氮平联合醋酸甲地孕酮能有效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厌食症状,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效辅助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小.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作者:贾刚;张洪志;蒋会娟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恶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顺铂腹腔灌注,对照组20例单纯应用顺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腹水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控制腹水的控制率(CR +SD)为90.9%,对照组为6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腹痛、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腹水,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小.

  • 三氧化二砷辅助治疗难治或复发急髓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涛;姚亚洲;郑引索;罗晓辉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HHT)、阿糖胞苷(Ara-c)治疗难治或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elap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R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难治或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94例,方案:三氧化二砷10mg/日,d1-5、d8-12静脉滴注,高三尖杉酯碱1mg/日,d1-14静脉滴注,阿糖胞苷25mg,皮下注射2次/日,d1-14.对照组86例,给予标准剂量HA方案:用药剂量疗程同前,不加As2O3.结果:研究组68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72.3% (68/94),13例获得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ORR) 86.2% (81/94).对照组CR率54.7% (47/86),9例PR,总有效率65.1%.两组比较研究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ML的疗效比标准剂量HA方案疗效优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的Meta分析

    作者:程莹;孙延庆;张雯洁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ar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查找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手册5.1.0RCT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s,包括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第4天[MD=-2.67,95% CI(-4.97,-0.37),P=0.02]和第7天给药[MD=-3.97,95% CI(-5.35,-2.59),P<0.00001]可缩短血小板恢复至>20×109/L时间,加快血小板恢复>50×109/L的时间[MD=-6.5,95%CI(-8.53,-4.48),P<0.00001],但在血小板输注数量和粒细胞植入时间等方面,两组无差别.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空白对照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促进血小板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 福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多毛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海霞;李淑晨;燕玮;李旸;张嵘;姚鲲;廖爱军;杨威

    目的:探讨多毛细胞白血病(HC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电镜检查等进行诊断,采用福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并综合已有文献简述HCL治疗现状及进展.结果:该例患者为经典型HCL,福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后缓解.结论:HCL患者骨髓涂片发现毛细胞、电镜检查、免疫分型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对其治疗有较高的缓解率.

  • 4928例维吾尔族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疾病构成分析

    作者:阿丽亚·阿不都卡德尔;古丽娜尔;刘超;穆振诺;玛依努尔·艾力

    目的:分析2005-2012年4928例维吾尔族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分类、疾病构成及其变化,为掌握肿瘤流行病学、发展趋势、制定防治疾病规划以及指导防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统计2005-201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维吾尔族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总就诊人数,肿瘤发生部位,性别,年龄.结果:2005-2012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患者就诊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男女之比为1.2:1,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峰年龄集中在60岁,其中胃恶性肿瘤,气管、支气管恶性肿瘤,骨、关节软骨恶性肿瘤,喉恶性肿瘤、鼻咽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中位发病年龄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而肝脏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宫颈癌和脑恶性肿瘤中位年龄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结论: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部分肿瘤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