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铁代谢及相关蛋白的miRNA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玉静;张学忠

    铁是促进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必需营养物质,涉及许多代谢过程,肿瘤细胞比正常的非恶性细胞有更高的铁需求.由于铁进行氧化还原循环并参与自由基产生,机体多余的铁会增加癌症的风险.铁代谢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参与铁代谢的相关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iRNA与肿瘤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铁代谢相关蛋白mi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可能为肿瘤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医学影像技术在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反应中的应用与评价

    作者:于海如;于韬

    蒽环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广谱抗肿瘤抗生素,也是常见的与心脏毒性作用相关的药物.患者第一次用药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长期使用更可能发生剂量依赖性的心脏毒性效应.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和血栓形成是典型的心脏毒性表现.本文就如何应用医学影像技术来早期监测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反应作一综述.有助于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推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 第二代测序技术在实体瘤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妍;徐兴祥

    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也称为大规模并行测序或深度测序.这种高通量技术可以在单次运行中产生数十亿个超过几百万兆字节数据的短DNA或RNA片段.由于二代测序技术具 有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并靶向识别特异性基因突变的能力,并且仅需要少量的DNA,使得通过二代测序进行分子检测广泛的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将二代测序平台引入个体化癌症治疗和精准医学,包括对癌症患者的精准分层、肿瘤生物学预测、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评估等.本文主要对近几年二代测序应用于实体肿瘤学领域的技术发展作一综述,并回顾了近几年部分相关临床研究及二代测序技术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抗癌功效及其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贺延苓;黄若安;蔡昌兰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是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中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一类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医药和食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研究表明n-3 PUFA的摄入能够降低癌变风险.文章主要就n-3 PUFA对几类常见癌症及其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n-3 PUFA在抗癌方面的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CCL20及其受体CCR6与消化系肿瘤

    作者:陈伟;张靖;朱金水

    趋化因子是一种小的结构相关的趋化性细胞因子,不仅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趋化因子CCL20是趋化因子CC家族中的一员,趋化因子受体CCR6是目前发现的CCL20唯一受体.近年,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与消化系肿瘤密切相关.然而,人们对CCL20及其受体CCR6在消化系肿瘤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认识.本文就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消化系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CCL20及其受体CCR6成为消化系肿瘤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 示踪剂的不同注射方法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

    作者:吴涛;丰锦春;许文婷;吐鲁洪·沙列尔;王斌;杨亮;赵倩;朱丽萍

    目的:在吲哚菁绿(ICG)和美蓝联合法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比较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示踪剂两种不同方法对乳腺癌SLNB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行SLNB的289例乳腺癌患者,采用ICG联合亚甲蓝作为淋巴示踪剂,其中141例患者在乳晕皮内注射示踪剂,148例患者于乳晕皮下注射示踪剂,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种注射方法在乳腺癌SLNB中的差别.结果:乳晕皮内注射组共141例,检出前哨淋巴结(SLN)136例,检出率为96.5%;乳晕皮下注射组共148例,检出SLN 144例,检出率为97.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皮内注射组平均检出SLN数目少于皮下注射组[(2.80 ± 0.83)枚 vs (4.07 ± 1.13)枚,P<0.001];假阴性率低于皮下注射组(5.6% vs 1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结论:在ICG和美蓝联合示踪法中,皮内注射方式相对于皮下注射方式可能使SLNB手术更精准.

  • 替莫唑胺治疗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李凤彩;王艳丽;张旭宇;王海燕;陈婧

    目的:观察对于60~85岁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给予一线化疗药物治疗后6月内复发后二线化疗药物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研究中心就诊的经过EP方案一线治疗后6月内复发的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分为替莫唑胺组(n=22)和对照组(n=22).替莫唑胺组给予替莫唑胺每天150 mg/m2,连续服用5天,28天为一周期.对照组给予伊立替康65 mg/m2,d1、8+顺铂75 mg/m2分3天,d2~4,静脉输注.2周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替莫唑胺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8% vs 18%、23% vs 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莫唑胺组与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5.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莫唑胺组的胃肠道反应、腹泻及骨髓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口服28天一周期方案化疗有效率高,老年患者耐受性好,是经一线治疗后6月内复发的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值得选择的化疗方案.

  • 肺鳞癌前列腺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军;于建;仲华;靳彩玲;牛红蕊

    目的:探讨肺鳞癌转移到前列腺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医师对此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肺鳞癌术后前列腺转移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手术后确诊.术后行抗肿瘤综合治疗,观察其病情演变及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预后良好.结论:肺鳞癌前列腺转移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寡转移者预后良好.

    关键词: 肺鳞癌 前列腺 转移
  • IGF-1R基因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杨晓民;贺赛;马冬梅;宋张骏;王虎霞;丁艳妮;韩丕华;侯艳妮

    目的:检测IGF-1R基因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不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IGF-1R蛋白的表达情况,与34例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IGF-1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人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或不伴糖尿病的乳 腺癌组织中IGF-1R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伴或不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关.不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5),而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P>0.05).结论:IGF-1R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IGF-1R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无关.不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而伴糖尿病的乳腺癌组织中IGF-1R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

  • MACC1及其靶蛋白SPON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熊晶;邓辉;王渝;周晟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及其靶蛋白SPON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评估它们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于同济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26例乳腺癌患者的癌和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ACC1和SPON2蛋白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ACC1和SPON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ACC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及细胞膜,SPON2在细胞膜、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出现表达,MACC1和SPON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8.3% vs 21.4%和71.4% vs 17.5%,P均<0.01).MACC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均<0.05);SPON2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Nottingham预后指数、肿瘤复发显著相关(P均 <0.05);二者均与 ER、PR及 HER2状态无关(P >0.05),且乳腺癌组织中MACC1和SPON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ACC1和SPON2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较短(P均<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MACC1和SPON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1).结论:MACC1和SPON2可能参与了乳腺 癌的发生、发展,在乳腺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可能成为潜在的靶点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乳腺癌 MACC1 SPON2 预后
  • 肺癌骨转移278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崔兆勋;刘理礼;苏海川;宋扬;闵婕;宋杰;张贺龙

    目的:分析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为疾病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确诊为肺癌骨转移且有完整资料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在27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男185例,女性93例.年龄26~85岁,中位年龄58岁.病理类型中,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及其他类型分别占50.36%、17.27%、21.22%和11.15%.一般情况ECOG评分为2~4分的患者有194例,占69.78%.肺癌骨转移常见部位是脊柱、胸部和骨盆.结论:肿瘤的病理类型可能与肺癌骨转移相关.对于肺癌怀疑骨转移的患者建议常规行ECT筛查,必要时进一步行CT、MRI确诊,以免漏诊,有条件者可行PET-CT检查.

  • 细胞因子IL-7与IL-15联合优化胃癌EBV特异性CTL细胞培养体系

    作者:邵洁;苏舒;徐秋萍;邹征云;魏嘉;杜娟;孟凡岩;钱晓萍;刘宝瑞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7(IL-7)和IL-15在胃癌EB病毒(E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s)培养中较IL-2的优势.方法:提取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2 h,贴壁细胞加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DC负载EBV抗原肽与T细 胞混合培养,诱导EBV-CTLs,比较在细胞因子IL-2或IL-7/15培养条件下诱导的EBV-CTLs的扩增能力、表型、免疫应答及体外杀伤能力的差别.结果:与细胞因子IL-2相比较,IL-7联合IL-15培养的EBV-CT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3 +T细胞[(91.2 ± 1.5)% vs (80.8 ± 1.6)%,P=0.008 4]以及较高比例的CD3 +CD8 +T细胞[(66.8 ± 2.3)% vs (30.17 ± 6.9)%,P=0.007 6];在维持中央记忆性T细胞扩增方面,IL-7联合IL-15扩增的EBV-CT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8 +CD62L+T细胞[(26.4 ± 2.3)% vs (9.6 ± 1.4)%,P=0.003 6]及CD8 +CD27 +T细胞[(38.5 ± 3.7)% vs (16.7 ± 2.9)%,P=0.01];在免疫应答能力方面,接触DC负载抗原肽24 h后,IL-7联合IL-15培养的EBV-CTLs能分泌更多的γ干扰素(IFN-γ),且CD137上调明显高于IL-2组;在体外杀伤实验中,IL-7联合IL-15诱导的EBV-CTLs对表达EBV抗原的靶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IL-7联合IL-15在扩增胃癌抗原特异性EBV-CTLs方面具有优势,扩增的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CD3 +CD8 +T细胞,且能维持中央记忆性T细胞的扩增,表现出有更强的免疫应答和体外抗肿瘤效果,为其进一步临床个体化治疗 EBV阳性胃癌提供客观实验依据.

  • miR-21沉默下调β-catenin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荦楠;姬颖华;靳彩玲;寇小格;曲智锋

    目的:探讨miR-21沉默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β-catenin表达的关系.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法沉默食管癌Eca9706细胞株中的miR-21,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R-21、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转染48 h后,与对照组和NC组相比,miR-21组Eca9706细胞中miR-21、β-catenin mRNA和β-caten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MTT检测miR-21组细胞的光密度值(OD值)较对照组和NC组明显下降.与NC组和对照组相比,流式细胞仪检测miR-21组中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上升,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沉默miR-21能够通过下调β-catenin的表达来抑制食管癌Eca9706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 基于TCGA数据库挖掘UBE2C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作者:苗裔;曹芳;李萍萍;李娟;刘洁;周灿;刘培军

    目的:通过研究泛素偶联酶E2C(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C,UBE2C)在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对KIRC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数据库和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分析UBE2C在KIRC组织中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运用LinkedOmics和GEPIA数据库阐述UBE2C表达与KIRC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在String-DB数据库中探索UBE2C基因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位置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上下游基因.结果:UBE2C的mRNA在KIRC中表达增加,并且与KIRC病理分级、TNM分期呈正相关,且与种族和人种相关(P<0.05).我们应用TCGA分析的结果显示:高水平UBE2C是KIRC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IHC结果证实,与正常肾组织相比,KIRC中UBE2C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UBE2C相关的蛋白有ANAPC10、ANAPC11、ANAPC2、ANAPC4、ANAPC5、AUR-KA、AURKB、CCNB1等,可能参与细胞周期检查点及蛋白泛素化等细胞功能.结论:通过TCGA数据库信息挖掘发现,UBE2C在KIR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生存期有关,将为后续的肾癌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过表达CUL4A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作者:曹培培;庞海林;陈文娟;段炼;刘理礼;张贺龙

    目的:探究CUL4A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构建CUL4A过表达的A549细胞株,通过体外平板克隆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549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ting证实CUL4A过表达的A549细胞株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的细胞相比,上调CUL4A的表达能够促进 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CUL4A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的重要性,并提示CUL4A不仅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而且可能成为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CUL4A 肺腺癌 转移
  • miR-145在浆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冯云云;武春艳;詹瑛

    目的:检测miR-145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SKOV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43组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45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正常卵巢浆液腺细胞及SKOV3细胞中miR-145的表达情况;合成miR-145的模拟物miR-145 agomir,将该模拟物及对照分别转染入SKOV3细胞中,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明确miR-145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miR-145在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含量降低;与正常细胞相比,miR-145在SKOV3细胞中表达含量降低;MTT结果表明转染了miR-145 angomir的SKOV3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 抑制.结论:miR-145在浆液性卵巢癌组织及SKOV3细胞中均表达含量降低,miR-145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miR-145与卵巢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含量增高提示好的预后,有望成为新的生物学标志物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 下调口腔鳞状细胞癌Tac8113细胞的Galectin-9表达对CIK杀伤作用的影响

    作者:樊新龙;郭囡;高鑫;杨骁;石岗;赵月皎

    目的:下调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ac8113中的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9,Gal-9)基因表达并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 cells)共培养后,观察CIK细胞体外杀伤效果.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体外培养CIK细胞14 d,流式细胞术对CIK细胞进行表型检测.将已构建的Galectin-9 siRNA重组质粒 pGPU6/Gal-9,脂质体法转染Tac8113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ac8113细胞中Galectin-9蛋白的表达.CIK细胞与各组Tac8113细胞共培养,CCK8法检测杀伤情况, ELISA法检测上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的分泌情况.结果:体外培养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 测细胞表面CD3 +CD56 +细胞比例为(29.7 ± 12.8)%,Tim-3阳性率为(78.3 ± 5.5)%.pGPU6/Gal-9转染Tac8113细胞,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ac811细胞 Galectin-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CK8结果显示CIK细胞对低表达Galectin-9的Tac8113细胞的体外杀伤能力增强,分泌INF-γ增加.结论:下调口腔鳞状细胞癌Tac8113细胞中Galectin-9的表达,能够增强CIK细胞对其的体外杀伤作用.

  • Shugoshin1参与NSCLC细胞多西紫杉醇耐药的机制探讨

    作者:张宁;庞海林;刘佳钰;刘理礼

    目的:探讨SGO1(Shugoshin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A549对多西紫杉醇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功构建SGO1过表达细胞株A549-SGO1,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通过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A549-Vector细胞及A549-SGO1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549-Vector细胞相比,A549-SGO1细胞中上皮相关标志物E-cad-herin和ZO-1的表达明显降低,而间质相关标志物Fibronectin和Vimentin表达明显升高,EMT相关转录因子Twist2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SGO1可能通过Twist2介导EMT进而参与NSCLC细胞株A549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

  • FSTL1调控乳腺癌细胞干细胞样特性并增强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作者:闫俊;何艳霞;周雪萌;李洪滨;程绍强;张清媛;张悦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 like 1,FST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肿瘤干细胞样特性及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IHC)等多种生物学实验方法,从临床标本实验的角度探究FSTL1促进乳腺癌细胞干细胞和化疗耐药性的作用及可能与miR-137/FSTL1/整合素β3/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FSTL1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TNBC组织及细胞系.耐药TNBC细胞系中FSTL1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其在母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证实FSTL1可促进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上调,并促进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和球体形成.FSTL1通过调控整合素β3表达进而活化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而miR-137则可负性调控FSTL1的表达.结论:FSTL1能促进乳腺癌细胞干细胞样特性和化疗耐药性,乳腺癌细胞中存在miR-137/FSTL1/整合素β3/Wnt/β-联蛋白信号轴调节干细胞的功能和化疗耐药性.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张新明;郭德迎;何海填;叶宗岳;曹石金;蒋宏毅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巨噬细胞U937的上清液培养膀胱癌细胞系T24,CCK-8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AKT磷酸化水平.结果:CCK-8结果表明TAMs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流式结果显示TAMs能促进细胞周期G1-S期转换;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AMs促进膀胱癌细胞内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促进AKT磷酸化.结论:TAMs促进细胞周期G1-S期转换,促进AKT磷酸化和VEGF的表达,且TAMs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和预后判断新的靶点.

  • DNM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李洁;郭艳平;武磊;刘艳丽;邹余粮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卵巢组织及31例卵巢癌组织中DNMT1的表达水平;利用DN-MT1的过表达质粒及DNMT1 siRNA瞬时转染SKOV3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DNMT1的蛋白表达水平,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DNMT1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31例卵巢癌组织中 DNMT1阳性率(83.9%,26/31)显著高于15例正常卵巢组织(20.0%,3/15).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分级G3、远处转移者DNMT1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过表达DNMT1后,SKOV3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增强;敲低DNMT1后,SKOV3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受抑.结论:DNMTl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其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远处转移的作用.

  • 两种方法检测Fas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巍;靳永胜;牛娜;陈美霓;都向阳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在膀胱癌患者的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ELISA法测定58例膀胱癌术前术后血清和23例体检正常健康人血清中Fas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与血清患者匹配的58例膀胱癌组织和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组织Fas的表达.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中Fas水平(34.61 ± 15.83)μg/L高于健康人群血清中Fas水平(19.14 ± 4.85)μg/L (P<0.05);膀胱癌血清Fas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单发多发、病理分期、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膀胱癌患者组织Fas的阳性表达率为48.7%(28/58)与健康人群组93.3%(14/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Fas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单发多发、病理分期、临床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Fas蛋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膀胱癌血清中Fas水平与癌组织Fas阳性表达具有一致性.

  •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混合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宋先初;梁国标;梁天才;杜洋;李浩;余浪;杜江;付梓峰;温馨;李成;彭显月

    目的:通过对1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的混合性癌患者病例的分析,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癌混合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49岁男患,因"发现肉眼血尿2月余"入院,全麻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膀胱混合性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角化型鳞癌).结论:膀胱小细胞癌(包括其与移行细胞癌、腺癌和鳞癌等复合癌)临床表现主要以肉眼血尿为主,呈现高度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具有发现晚、进展快、转移早、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需尽早完善病理学诊断,明确肿瘤的临床分期以达到早期治疗与有效改善其预后的目的.

  • 骨盆径线及其他相关参数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尖部切缘阳性关系的探讨

    作者:宫正;李艺;刘重远;宋永胜

    目的:探讨骨盆径线及其他前列腺癌相关参数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至2017年于我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且无其他部位转移,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共120例.根据术前前列腺磁共振测量骨盆入口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前列腺尖深度、耻骨联合角.联合其他参数[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前列腺体积、病理分期、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手术方式],单因素分析各参数与前列腺尖端切缘阳性的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共35例,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与切缘阴性组在患者年龄、BMI、前列腺体积、术前PSA水平、骨盆入口前后径、坐骨棘间径及耻骨联合角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尖部深度、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方式为术后尖部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尖部深度,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方式为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列腺尖部深度大于等于28 mm,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8分,病理分期在T2期以上以及选择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尖部切缘阳性率显著升高.我们可以通过术前MRI评估患者骨盆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结合病理分期及根治术后标本Gleason评分,为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癌结节在Ⅲ期结肠癌预后中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张天棋;王文;王红兵;张建华;姚元虎

    目的:比较癌结节(tumor deposits,TDs)与转移淋巴结阳性比(lymph node ratio,LNR)在Ⅲ期结肠癌临床预后中的价值,分析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等病理因素与TDs数目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病理确诊的9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不同TDs数目组间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al,DFS)以及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等病理因素差异.应用ROC曲线比较TDs与LNR对Ⅲ期结肠癌预后的价值,多因素分析TDs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TDs阳性组中的患者平均无病生存期均低于阴性组患者(P<0.001).TDs与LN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95%CI:0.592~0.826)、0.577(95%CI:0.460~0.694),TDs诊断符合率73.3%,LNR诊断符合率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既往糖尿病史(OR=0.260)是结肠癌伴有T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Ds是Ⅲ期结肠癌复发及转移的危险因素,TDs比LNR更有助于预测结肠癌预后,伴有糖尿病史的Ⅲ期结肠癌患者术中发现TDs的可能性较大.

  •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正常人群及不同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刘汉超;刘屹立;王平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患者及正常人群中的意义.方法:随访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和健康体检患者.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不同类型膀胱癌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复发及转移的佳NLR值以及膀胱癌患者中NMIBC患者区别MIBC患者的佳NLR值.收集患者T分期、G分级、肿瘤数量、复发时间、3年无复发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结果:NLR值在正常健康人群及癌症患者中存在差异,在NMIBC患者及MIBC患者中存在差异(P<0.05).NLR值在NMIBC患者的肿瘤T分期、G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量、复发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中存在差异(P<0.05),在MIBC患者的肿瘤T分期中存在差异(P<0.05).结论:NLR值很可能为患者的疾病辅助诊断及预后提供一项经济可行的炎症标志物.

  • 胰头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彭洋;孙韶龙;王宝胜;孔祥子;刘欢欢;肖刚;王瑞;金俊伊

    目的:探讨影响胰头癌根治性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1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111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0.6%、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A19-9水平、被膜外浸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胰腺切缘、术后是否化疗为影响胰头癌预后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被膜外浸润、肿瘤大小、术后是否化疗及胰腺切缘为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化水平差、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大于等于4 cm、未达到R0切除的胰头癌患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术后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胰头癌病人的生存时间.

  •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与p53突变的关系

    作者:张立志;刘平;吉慧军;李守春;张志文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Ⅱ)对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及与p53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应用ROC曲线确定SⅡ佳临床分界值,并依此分组.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临床预后因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SⅡ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佳临床分界值为500×109/L.低SⅡ组术后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3.85个月和56.69个月,而高SⅡ组术后中位DFS和中位OS分别为29.10个月和45.10个月,两组DFS和O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手术情况、WHO分级、SⅡ、p53突变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生p53突变的低SⅡ组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好于其他情况.结论:SⅡ是神经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具有简单方便、可重复性强、非侵袭性等特点,可用来预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未发生p53突变的低SⅡ组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

  • 鼻内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刀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化静;戴皓;任婉丽;白艳霞;邵渊;陈馨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和经验,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鼻腔鼻窦乳头状瘤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鼻内镜 下行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治疗或联合柯-陆式上颌窦入路或联合泪前隐窝入路切除肿瘤,其中鼻腔肿瘤29例,鼻窦肿瘤19例,对其临床疗效行追踪随访24~36个月,对手术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变组织,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8.33%,与国内报道鼻内镜鼻内翻乳头状瘤22%术后复发率相比较,复发率明显较低(P<0.05).本组3例复发病例通过术后鼻内镜复查时发现,给予局部切除,经低温等离子刀局部电凝后治愈,1例经二次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治愈.无1例术中或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鼻内镜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切除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术中准确判断切除瘤体的根蒂部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术后鼻内镜密切随访,联合低温等离子刀处理,对达到治愈的目的及降低二次手术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联合铂类一线治疗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杨慧;陆颖;黄海欣;陈达桂;江舟;吴思蓓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在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疗的转移性鼻咽癌120例.随机分两组接受一线化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组60例,多西他赛联合铂类组60例.观察疾病缓解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采用 Kaplan - Meier法、Log - rank检验分析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中位总生存(mOS).结果:113例可评价病例,吉西他滨联合组56例,多西他赛联合组57例.吉西他滨联合组RR显著高于多西他赛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4% vs 52.6%,P=0.04).中位随访15.8个月,与多西他赛联合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组mPFS、mOS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FS:9.7个月 vs 7.8个月,P=0.014;mOS:20.6个月 vs 16.8个月,P=0.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均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联合组1级末梢神经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吉西他滨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 vs 1.8%,P=0.030),但两组均无2~4级末梢神经损害发生.结论: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治疗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有更高的RR,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及OS时间,耐受性良好,末梢神经毒性更轻,可作为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的良好选择.

  • 福沙匹坦三联用药预防高致吐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呕吐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师弘;贺新;李红;王伟;王伟;张贺龙;宋扬

    目的:评估福沙匹坦、盐酸托烷司琼、地塞米松三联方案预防高致吐化疗方案致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肿瘤科收治的乳腺癌接受高致吐性化疗方案初次化疗的患者81例,根据预防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方案的不同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盐酸托烷司琼、地塞米松二联方案预防CINV.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沙匹坦.对比两组化疗后急性期(0~24 h)及延迟期(24~120 h)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恶心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2% vs 69.0%,P<0.05);急性期观察组呕吐有效控制率为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呕吐延迟期内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控制率分别为74.4%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患者可耐受.结论:福沙匹坦三联方案对高致吐化疗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环磷酰胺化疗致乳腺癌患者的恶心呕吐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 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1例报道

    作者:毕向雁;刘苓霜;姜怡;尹菊花

    1971年Folkman J首次提出"饿死肿瘤"学说[1],即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来遏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随着肿瘤生物学的进展,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己逐步成为肿瘤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成分.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并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型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2]和抗肿瘤[3,4]的双重作用,尽管目前阿帕替尼在中国仅被批准用于晚期胃癌三线治疗[5],但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生存获益[6,7],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阿帕替尼应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三线治疗领域的报道极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科近期收治的1例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应用阿帕替尼获益的病例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

  •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脂肪肝形成临床研究

    作者:张亦琳;赵万红;张王刚;何爱丽;曹星梅;刘捷;陈银霞;王剑利;陈社平;杨云;马肖容;古流芳;王瑾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脂肪肝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集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15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化疗前后肝脏B超、生化指标转氨酶[肝功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及血脂[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h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在158例患者中,化疗期间共有59例患者超声检查诊断为脂肪肝,发生率达37.3%,与化疗前具有显著差异;出现脂肪肝时间为化疗后1.5~17.0个月,平均5.4个月;化疗2.0~12.0个疗程出现,平均4.2个疗程.出现脂肪肝患者从初诊到诊断脂肪肝时体重增长-7.1~23.2 kg,平均增长5.5 kg.不同性别、年龄、淋巴瘤类型之间,脂肪肝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后患者肝功转氨酶及血脂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例合并脂肪肝患者在化疗完全结束后3~9个月B超检测肝脏恢复正常,无脂肪肝表现.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可发生肝功损害、血脂异常,部分可发展为脂肪肝,临床医师应认识到脂肪肝危害,及早发现并处理.

  • 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崔文静;朱华锋;董莹;辛晓丽;高山;冯苗娟;侯莉萍;常子维;于书春;苏小丽;赵亚萍;田志强;李丽宁;于岩;高广勋

    目的:探讨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2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97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8例.骨髓抽提DNA,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JAK2基因包含 JAK2V617F、JAK2 N542_E543del、E543_D544del和 JAK2 K539L1/L2;CALR基因包含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MPL基因包含MPL W515K/A/L/R1/R2/S和MPL S505N.结果:在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中,仅有JAK2V617F、MPL W515K/A/L/R1/R2/S、CALR L367fs*46和 CALR K385fs*47突变,突变率分别为48.48%(64/132)、0.76%(1/132)、10.61%(14/132)和6.06%(8/132),并且这几种突变不同时出现.PV中仅有JAK2V617F突变,突变 率为74.07%(20/27),ET中JAK2V617F、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突变率分别为42.27%(41/97)、13.40%(13/97)、8.25%(8/97),PMF中 JAK2V617F、CALR L367fs*46和MPL W515K/A/L/R1/R2/S突变率分别为37.50%(3/8)、12.50%(1/8)和12.50%(1/8).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在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CALR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PLT)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基因检测为MPN的诊断及预后能提供更加方便、准确地依据,为相关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 R-GEMOX方案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

    作者:张呈;苏铭俊;容庭杰;钟建雄

    目的:观察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挽救性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正规标准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B细胞性NHL患者,采用R-GEMOX方案(利妥昔单抗375 mg/m2,第0天;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28 d为一个周期,每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每1个周期化疗后评价毒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7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8例,总有效率(CR+PR)为75%.7例具有B类症状的患者,5例症状消失,1例明显改善.毒副反应可耐受.结论:R-GEMOX方案对复发难治B细胞性NHL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补救性化疗方案.

  • 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作者:高飞;杜明珠;李光;王浩;刘锋;宋艳萍

    目的:观察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IDA、Ara-C、G-CSF)诱导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53例老年MDS转化的AML患者,采用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减量IAG方案诱导治疗,观察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所有53例患者均完成2疗程化疗,骨髓造血恢复后复查骨髓象评估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3例(43.4%),部分缓(partial remission,PR)11例(20.8%),总有效率(overall remission rate,ORR)64.2%(34/53).所有患者均出现Ⅲ-Ⅳ级血液学毒性,主要合并症为粒细胞减少所致的感染及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恶心呕吐、肝肾功损害、心脏毒性等非血液学毒性均可耐受,无治疗相关死亡.性别、年龄、KPS评分对完全缓解率无明确影响,细胞遗传学良好者较细胞遗传学不良者缓解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减剂量IAG方案治疗老年MDS转化的AML疗效确切,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临床值得推广.

  • 病灶刮除植骨术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聂治军;袁启令;董向辉;常彦海;王金堂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就诊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GCT患者共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均为初次手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周围GCT病灶刮除植骨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0个月,术后4例复发,复发率12.5%,末次随访时根据MSTS标准评定疗效:优21例,良8例,可3例,差0,总体优良率90.6%.结论:膝关节周围GCT患者行病灶刮除植骨术疗效满意,正确使用广泛刮除术配合辅助方法是降低其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 婴幼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CT诊断

    作者:刘乐;张翼;周小倩;杨全新;李晓会

    目的:描述婴幼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的CT表现,提高该病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CAM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胸部CT平扫表现.结果:31例CCAM的 CT表现为单个或多发含气囊腔16例,多发小囊腔14例,小囊腔合并实性软组织1例;累及左肺17例,累及右肺13例,两肺均累及1例;6例合并肺气肿,8例纵隔向健侧不同程度移位.病理结果16例大囊型均为StockerⅠ型,15例小囊型符合StockerⅡ型.结论:CT检查对诊断CCAM有很高价值,能较准确的显示病变形态及范围,并推测其病理分型.

  •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PET/CT影像表现

    作者:张倩;辛军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varian endometrioid carcinoma,OEC)的 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在诊断OE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手术病例证实的27例OEC患者的PET/CT影像特征,包括位置、大小、密度等解剖学特点及18F-FDG代谢水平特征,两组或多组病灶SUVmax值有无差异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有7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17例为单侧发生(其中左侧7例,右侧10例),10为双侧发生,共有病灶37个;肿瘤大径1.5~24 cm,平均(10.92 ± 5.73)cm.31个为囊实性肿物,6个为实性肿物,实性部分均表现为不同程度18F - FDG高摄取,平均 SUVmax值为14.30 ± 5.83(5.93~28.33).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量及合并子宫内膜癌与否之间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OEC在PET/CT上多为单侧或双侧明显高代谢的较大囊实性肿块,可伴有腹盆腔种植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与其他卵巢恶性肿瘤鉴别较困难.如果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可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PET/CT全身显像有助于OEC的分期.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