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HPV感染与口咽癌的关系

    作者:张洋;赵化荣

    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其中常见的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主要起源于上呼吸道、上消化道黏膜,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645,000例.近年来我国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为15.22/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45%[1].因种族、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地域差异,头颈部肿瘤的发病率存在很大差异.吸烟和饮酒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2],但20%-25%的头颈部鳞癌患者不存在吸烟和饮酒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危型(16/18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密切相关.

  • iNOS/NO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房;谢强;张德巍;郑元;桑海泉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原因尚未明了.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异常、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关系.一氧化氮(NO)是由NOS催化L-精氨酸生成的,NOS是体内产生NO的限速酶[1].NO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较为复杂,具体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 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作者:南昊成;吴立刚;刘奇伦

    乳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与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涌现,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临床上结合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对乳腺癌进行个体化治疗已成为可能.本文就雌激素受体(ER)、黄体酮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等乳腺癌分子标志的临床应用现状及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PI3K/AKT信号通路轴在肿瘤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尤川;李云峰;杨之斌

    肿瘤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肿瘤耐药、侵袭、迁移、发生远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细胞因子及其激活的信号通路均参与细胞的EMT.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在肿瘤细胞发生EMT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讨论PI3K/AKT途径在对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调控及其与其他信号通路协同诱发EMT过程中的作用,并对PI3 K/AKT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的研究进行回顾.

  • DNA双链修复相关基因NBS1的分子改变与肿瘤发生

    作者:王岩;黄坚

    NBS1基因是一种重要的DNA双链修复相关基因,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及防止细胞癌变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NBS1基因的突变、SNP基因型以及NBS1蛋白表达改变与肿瘤的发生风险和预后有关,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 鼻咽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转移规律及治疗现状

    作者:马岩;孙磊;王立莹;于雷;邱玲;贾晓晶

    鼻咽癌的发病具有地域聚集性,种族易感性和家族高发倾向,以华南、西南各省为高发区.40-59岁为发病高峰,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较为肯定的致病因素有:EB病毒感染、化学致癌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2003年WHO将鼻咽癌的病理类型分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非角化型癌及基底细胞鳞状细胞癌等3种类型.鼻咽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者达40%-50%左右.检查发现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达85%以上,是影响分期、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2].现对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Cul7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作者:杨晓娟;聂建云;李云芬;陶春英;张婷

    Cul7是一种癌基因,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证实,Cul7通过与p53、c-myc、猿猴病毒40的大T抗原间的相互作用而发挥其致癌的作用,由于p53、c-myc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推测Cul7与乳腺癌是否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Cul7 P53 c-myc 乳腺癌
  •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广欣;党立力;黄启科;陶开山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世界上第五大常见癌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结肠癌.预计未来20年,其发病率死亡率还会成倍上升[1-2].目前关于肝癌发生的细胞学机制仍不明确.随着对肿瘤和干细胞的研究逐渐深入,Hamburger和Salmon提出肿瘤干细胞学说[3],该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仅有一小部分(<1.0%)肿瘤细胞有致瘤性,绝大多数肿瘤细胞没有或仅有有限的增殖能力,这小部分肿瘤细胞因具有一些与干细胞相似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等特性,被称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为该细胞主导过程.在此后大量实验中证实乳腺癌、胰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及脑肿瘤等均存在肿瘤干细胞[4-5].于是推测出肝癌中也存在着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肝癌干细胞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若能证实其在肝癌发病中起到的作用,则将会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产生重大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的肝癌干细胞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HIF-1α与实体性肿瘤发生及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航;刘东屏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1992年Semenza GL在Hep3B细胞中发现,并于1995年克隆成功[1-2].HIF-1α是HIF-1的调节亚基和活性亚基,是机体低氧适应和病理反应中惟一的氧调节亚基[3],其转录及表达对人体许多实体性肿瘤的生长、血管形成、转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将近年来HIF-1α与实体性肿瘤的发生及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食管内支架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作者:丁绍伟;刘尊清;王伟

    目的:探讨食管内支架术改善晚期食管癌进食困难的效果.方法:对22例重度吞咽困难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在X线引导下行食管内置入支架,就其近期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支架置入后吞咽困难程度改善明显,均达Ⅰ级.并发症主要为咯血及胸痛.结论:置入食管内支架对晚期食管癌患者有缓解进食困难,改善营养状态作用.

  • CXCR4、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明正;白峰;刘佳坤;陈丽会;黄文峰

    目的:探讨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86例NSCLC组织标本、13例胸壁肺癌转移瘤标本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XCR4、VEGF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正常肺组织、NSCLC组织、胸壁转移瘤组织中CXCR4的表达依次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EGF在胸壁转移瘤、正常肺组织、NSCLC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SCLC组织中CXCR4、VEGF的表达分别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CXCR4、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XCR4-VEGF信息通路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转移过程中起作用,CXCR4、VEGF可作为监测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指标,针对CXCR4的靶向治疗可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 MMP-9及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仕茂;何晓文

    目的:研究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9、TIMP-1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伊立替康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忠立;赵兴宇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2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期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伊立替康单药方案治疗(140mg/m2,静滴90分钟,第1天;120mg/m2,第8天,每3周给药).化疗2-4周期后观察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期和毒性反应.结果:23例患者中,PR 2例(8.7%),SD 11例(47.8%),临床获益率56.5%.中位PFS为2.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主要毒副反应,Ⅲ-Ⅳ度消化道反应5例(21.7%),其中腹泻3例.Ⅲ-Ⅳ度血液学毒性4例(17.4%).结论:对于晚期复发进展的食管癌患者,伊立替康单药方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

  • ROCK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丁庆国;洪琼川;赵勇;林文松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1(ROCK1)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标本中ROCK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转移情况,了解ROCK1蛋白表达情况与不同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ROCK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ROCK1蛋白在分期较晚及有转移的患者中较高表达,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ROCK1蛋白的表达高低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 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刘文虹;李逢生

    目的:观察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超声特征.方法:在随访的584例乳腺癌患者中,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反馈证实的NEC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4例肿块均为低回声,均无钙化,3例形态规则伴后方回声增强,1例纵/横>1,2例包膜不完整.CDFI血流模式:Ⅰ型血流1例、Ⅱ型血流1例、Ⅲ型血流2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评分:3级2例(初步确定良性)、4A级1例(良恶性不确定)、5级1例(恶性).结论:原发性NEC的超声诊断比较困难,缺乏典型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需与纤维腺瘤或髓样癌等鉴别.

  • 激光定位线与CT内定位线引导肺部精确定位穿刺

    作者:张艳兰;武志芳;鄢敏;武萍;郝新忠

    目的:探索采用激光定位线与CT内定位线实施快速、精确、简捷、并发症少的肺部穿刺定位方法.方法:阅读CT图片选择病人的佳穿刺体位后,无需在患者体表做任何标记行CT扫描,然后找到佳病灶穿刺层面.利用激光定位线与CT内定位线的固定距离及激光线与检查床板的移动,确定“+”交叉点为患者表皮的精确穿刺点.结果:通过简单的公式计算及激光定位线与检查床板的移动即可找到“+”点,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便可完成,无需在患者体表做标记,无视线与操作误差,横断面误差小于0.5mm,矢状面误差小于0.1mm.穿刺成功率为100%,无任何并发症.结论:激光定位线结合CT内定位线及简单的公式计算肺部穿刺法具有操作简单、精确率高的优点,可以应用于临床.

  • 乳腺癌组织中BP1与Bcl-2表达相关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贺广珍;李金运;张敬川

    目的:检测Beta protein 1(BP1)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BP1的表达及乳腺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乳腺癌组织中BP1和Bcl-2有无共定位.结果:乳腺组织中,RT-PCR检测癌组织中BP1 mRNA表达量为0.944±0.534,相应癌旁组织中BP1 mRNA表达量为0.115±0.081,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癌组织中BP1蛋白表达水平为0.949±0.593,相应癌旁组织中为0.095±0.057,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BP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得到一致的结果,癌组织BP1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BP1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RT-PCR检测BP1 mRNA的表达量为0.944±0.534,Bcl-2 mRNA的表达量为0.885±0.503(r =0.685,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BP1蛋白表达水平为0.949±0.593,Bcl-2蛋白表达水平为0.644±0.388(r =0.678,P<0.05).结果表明BP1与Bcl-2的表达存在正相关.间接免疫荧光双标法:激光共聚集显微镜下观察到BP1与Bcl-2共定位于乳腺癌细胞的胞浆中.结论:BP1基因是导致乳腺癌发生的一种癌基因并可能成为乳腺癌中新的治疗靶点.BP1与Bcl-2的表达存在正相关,BP1可能通过上调Bcl-2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其发挥致癌作用机制之一.

  • 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饶智国;高建飞;章必成;张亚飞;董兰兰;刘健;余丽芳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6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全身化疗或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其疗效.结果:6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OR)为51.6%,其中,全身化疗组的客观有效率(RR)为37.0%,全身化疗加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患者客观有效率(RR)为62.9%,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纯化疗组(P<0.05).总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其中,全身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全身化疗加TACE组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两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差异(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全身化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可以作为乳腺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手段.

  • 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无症状肺腺癌脑转移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娈;江昊;周涛;高亚杰;董岩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Gefitinib组,20例)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R+TMZ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和毒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Gefitinib组中位生存期(OS) 15.5个月,R+TMZ组10.8个月(P<0.05).Gefitinib组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R+TMZ组主要毒副反应是恶心、呕吐.Gefitinib组生活质量高于R+TMZ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均可用于肺腺癌伴脑转移的治疗,但吉非替尼组治疗肺腺癌伴脑转移的近期疗效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相当.吉菲替尼中位生存期优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吉菲替尼组毒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 微血管密度和细胞凋亡在多西他赛增敏加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中的表达

    作者:翟西菊

    目的:观察单药多西他赛周疗联合3D-CRT同步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AI、MVD的影响,MVD、AI与T0.5三者间的相关性,探讨多西他赛放疗增敏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60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鳞癌的初治病人入组,临床分期Ⅲa-Ⅲb.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D-CRT+多西他赛增敏+辅助化疗)30例,从放疗第1天开始,多西他赛静脉滴注(36mg/m2),每周1次,共6周,放疗结束后TP方案化疗4周期;对照组(3D-CRT+辅助化疗)30例,放疗结束后TP方案化疗4-6周期.放疗前及放疗(20Gy)后的24小时内,各行支气管镜活检1次,两次取材部位相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对肿瘤标本进行微血管密度(MVD)检测,TUNEL法检测肺癌细胞凋亡标记指数(AI),计算肿瘤缩小50%所需的时间(T0.5).结果:观察组MVD表达降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诱导AI增加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MVD表达降低与T0.5呈负相关(r=-0.624,P<0.05),AI表达增加与T0.5没有相关性.结论:多西他赛有可能通过降低MVD表达、诱导AI增加达到放疗增敏的目的,单药多西他赛周疗联合3D-CRT可有效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观察

    作者:邬德东;杨芬;姚定珠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联合全脑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A组接受6MV-X全脑照射DT 40Gy/20f,常规分割DT 2Gy/f;B组接受6MV-X全脑照射DT 40Gy/20f,常规分割DT 2Gy/f,同时口服替莫唑胺胶囊行同步化疗.结果:A、B两组近期疗效(CR+ PR)及复发中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并延长复发中位时间.

  • 奈达铂+依托泊苷同步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包中会;任洪波;杨吉帆;蒋义;李少林

    目的:探讨奈达铂+依托泊苷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奈达铂+依托泊苷联合放疗)和对照组(顺铂+依托泊苷联合放疗).对照组30例采用依托泊苷75mg/m2,静滴d1-5,顺铂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化疗第一天开始实施放疗.放疗采用等中心放疗(SAD),6MV-X线,常规照射2Gy/(f·d),总剂量50Gy/(25f·5w).连续化疗共6个周期.治疗组31例奈达铂替代顺铂80mg/m2,其余均同对照组.两组中治疗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行脑预防性照射(PCI).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24个月,随访率为98.4%.两组有效率及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9%、83.9%、61.3%和83.3%、80.0%、56.7%,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胃肠道反应及肾功能损伤等毒副反应方面有显著性优势.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4.5%,而对照组为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肾功能损伤为6.5%,而对照组为30.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依托泊苷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且胃肠道及肾脏毒性小,提高了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

  • SPHK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何琰;张丽芳

    目的:探讨SPHK1(sphingosine kinases 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人食管鳞癌组织、35例癌旁组织中SPHK1的表达.结果:40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29例SPHK1高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占所有食管鳞癌组织的72.5%,明显高于SPHK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9/35,25.7%).且SPHK1的表达与患者是否淋巴结转移(P =0.018)、TNM分期(P=0.035)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SPHK1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食管鳞癌患者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 中药独活及其单体蛇床子素体外抗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静;林黎;钱晓萍;刘宝瑞;张国铎;胡文静;谢丽;禹立霞

    目的:探讨独活醇提物及其单体蛇床子素对体外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中药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和人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趋化实验、体外小管形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并比较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对HUVEC迁移、小管形成、凋亡及周期的影响.结果: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及蛇床子素作用48h时对HUVEC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在5.16%-10.15%和22.64%-65.56%之间,对LoVo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在2.86%-7.29%和5.15%-24.39%之间.体外小管及小管迁移实验显示,3.75-30μg/ml的蛇床子素作用24h时HUVEC小管形成数目减少,且管腔不完整.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处理12h对HUVEC迁移抑制率分别在-2.16%至8.00%和13.70%至63.04%之间.3.75-30μg/ml的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诱导HUVEC细胞凋亡率分别在6.1%-14.4%和18.8%-89.5%之间.独活醇提物和蛇床子素作用HUVEC 24h后,使内皮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G0-G1期,蛇床子素对细胞周期影响强于独活醇提物.结论:蛇床子素在体外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强于独活醇提物,说明蛇床子素可能是独活醇提物中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主要成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UVEC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诱导HUVEC凋亡,阻滞HUVEC细胞周期有关.

  • 肝纤维化对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及TIMP-1、CTGF在其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孟磊;张丽;李潜;夏鹏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及肝纤维化基础上的结肠癌肝转移模型,阐明肝纤维化对肝转移癌发生的影响,探讨TIMP-1、CTGF在肝纤维化抑制结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76只,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采用CCl4灌胃法构建肝纤维化模型.病理切片证实肝纤维化模型制作成功后,将B组随机分为B1和B2两组,A组同时随机分为A1和A2两组,每组均为19只.取A2和B2组,将培养好的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应用脾脏种植切除脾脏法构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比较A2和B2组小鼠肝转移率,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TIMP-1、CTGF在各组肝脏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动物模型构建成功,病理切片证实肝纤维化及肝转移癌的发生.A2组肝转移发生率为82.4%(14/17),B2组肝转移发生率为25% (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CTGF在B1、B2组肝脏的表达与A1、A2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对肝转移癌的发生有抑制作用.TIMP-1、CTGF可能在肝纤维化抑制结肠癌肝转移中发挥作用.

  • 结直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microRNA的差异表达谱

    作者:王善伟;王展怀;徐侃伦;阮姝琴;陈丽荣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与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的微小RNA (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肠黏膜共3对,抽提、纯化RNA,加入荧光标记后与mi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应用SAM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有显著差异的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采用靶基因分析软件分析miRNA功能.结果:hsa-miR-138,hsa-miR-210,hsa-99a等12个miRNA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上调,中位假基因验出率(FDR) <5%;has-miR-29b、has-miR-494、has-miR-126等28个miRNA显著下调(FDR<5%).结论:结直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之间存在明显的miRNA差异表达谱,这些miRNA的差异性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侵袭、转移相关.

  • 沉默p110β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秦京军;程少毅

    目的:通过RNA干涉技术沉默p110β在前列腺癌细胞C4-2中的表达,观察p110β的表达抑制对前列腺癌增殖、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根据p110β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的siRNA片段(p110β-siRNA)转染C4-2细胞,利用荧光实时定量qRT-PCR检测细胞中p110β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110β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C4-2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C4-2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对C4-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p110β-siRNA下调了C4-2细胞中p110β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的表达,转染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下降.结论:p110β-siRNA能够下调p110β的表达,并有效抑制C4-2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及其迁移侵袭能力.因此,沉默p110β的表达可使前列腺细胞恶性程度降低.

  • 大鼠山仙颗粒含药血清对S-180肉瘤细胞bcl-2、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胥冰;方艳;吴肖晓;应小平

    目的:通过观察山仙颗粒(SXG)含药血清对S-180肉瘤细胞bcl-2、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肿瘤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180肉瘤细胞分别与大鼠空白血清及含不同剂量SXG的药物血清在体外共同培养.于24h、48 h、72 h后制备细胞涂片,分别用免疫荧光化学(FITC)法和免疫细胞化学(SABC)染色,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含药血清对S-180肉瘤细胞中bcl-2、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SXG含药血清可降低S-180肉瘤细胞中VEGF、bcl-2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大鼠SXG含药血清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180肉瘤细胞内VEGF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 汉防己甲素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秦蓉;曹渊;方悦;谢婵娟;陈巧云;沈慧玲;许文林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汉防己甲素对于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汉防己甲素显著抑制BGC-823细胞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汉防己甲素干预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Bax,Bad和Bak蛋白表达增加,Bcl-2和Bcl-xl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增加,用Caspase抑制剂z-VAD-fmk预处理4h后,z-VAD-fmk能抑制汉防己甲素引起的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汉防己甲素能够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并且诱导其发生凋亡.

  • 白桦酯醇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佳;王丹云;李雪婷;张淑敏;邵婷;张宗臻;刘运铎;陈秀玮

    目的:观察白桦酯醇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癌SKOV3裸鼠移植瘤模型,将3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白桦酯醇高、中、低浓度组和顺铂组(阳性对照).21天后处死裸鼠,称取瘤重量,观察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移植瘤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高、中、低组抑瘤率为54.19%、35.75%、20.6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抑瘤率与顺铂组无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各治疗组Bcl-2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调;Caspase-3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活化,其高剂量组表达与阳性药物顺铂相当.结论:白桦酯醇有一定的抑制卵巢癌生长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独活醇提物及其单体蛇床子素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黎;钱晓萍;刘宝瑞;胡静;胡文静;张国铎;谢丽;禹立霞

    目的:探讨独活醇提物及其单体蛇床子素在体外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BGC-823、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生长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中药独活醇提物及其单体蛇床子素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MKN-45、BGC-823、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独活醇提物及其单体蛇床子素对5株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蛇床子素浓度在3.75μg/ml-120 μg/ml之间对MKN-45、BGC-823、A549、MCF-7及LOVO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IC50值分别为43.299μg/ml、56.790μg/ml、37.444 μg/ml、38.397μg/ml、36.231 μg/ml;相同条件下,独活醇提物对5株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都较弱.结论:蛇床子素在体外能够抑制MKN-45、BGC-823、A549、MCF-7和LOVO的增殖,且LOVO细胞对蛇床子素敏感,蛇床子素对5株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独活醇提物,说明蛇床子素有可能是独活醇提物中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成分.

  • 霜蛎消结胶囊对小鼠乳腺癌EMT6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其p53和c-erbB-2表达的影响

    作者:苗文红;张砚敏;许鹏;陈萍;罗彬

    目的:建立小鼠EMT6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霜蛎消结胶囊对小鼠EMT6乳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p53和c-erbB-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EMT6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霜蛎消结胶囊对荷瘤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小鼠移植性EMT6乳腺癌瘤重以及小鼠移植性EMT6乳腺癌p53和c-erbB-2表达的影响.结果:霜蛎消结胶囊的大、中、小3个剂量组与造模组比较,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霜蛎消结胶囊2.0 g/kg·bw和1.0 g/kg·bw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小鼠移植性EMT6瘤体的生长(P<0.05),霜蛎消结胶囊2.0 g/kg· bw剂量组和1.0 g/kg· bw剂量组织坏死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53和c-erbB-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霜蛎消结胶囊对小鼠移植性EMT6乳腺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在于霜蛎消结胶囊可能起到下调突变型p53和c-erbB-2表达的作用,从而使肿瘤缩小,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 PSMA/4-1BBL共转染DC疫苗联合CIK细胞体外抑制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隋承光;杨明花;孟繁东;王帅;孙海燕;刘晓辉;王扬

    目的:本研究通过复制缺陷性腺病毒介导的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PSMA)和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4-1BBL)体外共同转染树突状细胞(DC)后,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观察其体外抑制前列腺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Ad-PSMA、Ad-4-1BBL、Ad-GFP按MOI=200∶1转染DC作为刺激细胞,分为共转染组、PSMA转染组、4-1BBL转染组、阴性对照组(Ad-GFP-DC组)以及未转染DC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DC细胞中PSMA和4-1BBL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CD80、CD83、CD86等表型变化;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淋巴细胞用于CIK细胞的诱导培养,按DC∶ CIK=1∶10比例将上述不同转染组DC加入CIK中,共同孵育96h(设普通DC刺激组和单独CIK细胞组为对照),收获的细胞作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DC刺激组CIK细胞CD3、CD56表达率,ELISA法检测不同DC-CIK组培养上清IFN-γ、IL-10水平;PE-7AAD凋亡试剂盒检测不同DC-CIK组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Du145的细胞毒作用.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实PSMA、4-1BBL可在DC上成功表达;各转染组DC表面CD80、CD83、CD86、HLA-DR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与未转染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培养14d,不同DC疫苗刺激组CIK以及单独CIK细胞组中CD3+、CD56+、CD3 +/CD56+T细胞比例均高于培养7d的CIK,差异显著(P<0.05),其中经不同DC疫苗刺激的CIK组上升较单独培养14d-CIK组更明显(P<0.05).DC-CIK培养上清中PSMA/4-1BBL-DC-CIK组IFN-γ分泌量高,达1176.10±14.37pg/5×106cells,IL-10分泌量低,为75.14 ±2.01 pg/5×106cells,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组别DC-CIK作用于LNCap、Du145细胞24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和坏死明显.同一组别DC疫苗刺激下的CIK细胞对LNCap的杀伤作用强于DU145细胞,差异显著(P<0.05).而在针对同一种肿瘤细胞时,PSMA/4-1BBL-DC-CIK组的杀伤作用强,LNCap细胞的凋亡率可达(24.56 ±1.68)%,Du145细胞凋亡率可达(12.67±0.94)%,与PSMA-DC-CIK组、4-1BBL-DC-CIK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PSMA-DC-CIK和4-1BBL-DC-CIK组的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则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GFP-DC-CIK、普通DC-CIK、和单独CIK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实验中Ad-PSMA/4-1BBL高效转染的DC具有成熟DC的典型特征,与CIK共培养后提高了CD3 +/CD56+T细胞比例,IFN-γ分泌量显著增高,并增加了对PSMA阳性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比普通DC-CIK及单独CIK具有更强的杀伤活性.两种肿瘤相关抗原转染DC与CIK共培养后可以更有效地提高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 芍药苷联合奥沙利铂对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黄重发;裴小红;朱清;卜全慧;周怿

    目的:观察芍药苷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芍药苷、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用药对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抑制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核内NF-κB转录活性.结果:芍药苷及奥沙利铂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W480细胞生长,两药联合具有协同抑制作用(P<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为(34.2±1.43)%,明显高于芍药苷单药组(10.2±0.16)%及奥沙利铂单药组(22.3±0.22)%(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芍药苷能够显著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P<0.05);ELISA法检测表明,与对照组(2.013±0.04)比较,芍药苷单药组(1.17±0.17)及联合用药组(0.9±0.08)吸光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芍药苷能显著提高奥沙利铂的抗肿瘤作用,此协同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从而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 肿瘤特异性Survivin、Livin共沉默RNAi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RNA干涉作用

    作者:沈建军;李斌;龙敏;姜南艳;林芳;何婷;张惠中

    目的:构建含Survivin基因启动子的、肿瘤特异性Survivin、Livin共沉默RNAi载体,研究该载体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RNA沉默作用.方法:运用分子克隆技术,选取Survivin、Livin基因RNAi特异性序列,构建以Survivin、Livin基因为靶点的、含Survivin启动子的CGM30 miR-30 shRNA载体.经测序验证,用脂质体法转染PC-3细胞,RT-PCR、免疫印迹实验检测Survivin、Livin的表达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PC-3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构建的共沉默RNAi重组载体转染PC-3细胞后,Survivin、Livin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且转染后的细胞凋亡增加了约15%,而正常前列腺上皮BPH-1细胞中则无此作用.结论:成功构建了含Survivin启动子、特异性沉默Survivin、Livin基因表达的RNAi共沉默载体CGM30-SP-sw-liv,转染该重组质粒后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 乳岩宁方联合依西美坦诱导绝经后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宏;周跃华;殷东风

    目的:探讨乳岩宁方药与依西美坦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双侧卵巢切除的方法制备绝经后裸鼠模型,将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调整浓度为5×107/ml,每只接种于卵巢切除后的裸鼠右侧胸壁第二乳垫部皮下,0.2ml/只,待裸鼠长出肿瘤0.8 cm3后,将取得的瘤块切成1mm3大小,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裸小鼠右腋窝脂肪垫下,建立绝经后裸鼠移植瘤模型.选取荷瘤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依西美坦组、乳岩宁组、联合组(乳岩宁联合依西美坦).记录各组裸鼠饮食、活动、皮毛色泽、死亡及体重变化情况;第21天,处死裸鼠取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TUNEL法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体重:实验结束时,各用药组体重比较无显著差别,但是对比体重下降,联合组下降少,为0.93±0.06g,依西美坦组下降多,为1.61±0.12g,乳岩宁组为1.11±0.16g,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瘤重:依西美坦组为0.197±0.021g、乳岩宁组为0.223±0.028g、联合组0.161±0.021g,肿瘤重量均低于对照组的0.298±0.022g,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依西美坦组、乳岩宁组、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9%、25.2%、46.0%;TUNEL法检测裸鼠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结果:凋亡指数(AI):联合组高为(39.37±3.12)%,依西美坦组(31.41±2.89)%,乳岩宁组(27.89±2.94)%,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联合组与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岩宁对裸鼠MCF-7乳腺癌移植瘤有抑制作用,与依西美坦有协同作用,增加抑瘤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 Annexin-1与BFGF在精原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宪龙;王云;张大富;常斌;王建平;张虎军;李德明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1(Annexin-1)与BFGF在精原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5例精原细胞癌组织,25例正常睾丸组织中膜联蛋白-1与BFGF的表达情况,并对膜联蛋白-1与精原细胞癌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睾丸组织及精原细胞癌中膜联蛋白-1与BFGF阳性率分别为76.00%、16.00%和20.00%、88.00%.膜联蛋白-1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Annexin-1、BFGF有助于提高精原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

  • cyclin D1和kip1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姜亚卓;杜双宽;陈娟;曹伟;程永毅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 D1和kip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以期获得评估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价的指标.方法:将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按半定量方法进行结果判定,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yclin D1和kip1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yclin D1和kip1在不同性别组、年龄组和直径组肿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对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 D1和kip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肿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kip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40).cyclin D1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5).结论:cyclin D1和kip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呈现一定规律,可以作为判断肾细胞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同时也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靶点选择.

  • 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彬;汤雷;聂国庆;张超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3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采用替吉奥(S-1)50mg/(m2·d),分2次口服,第1-14天;多西他赛(Docetaxel)75mg/(m2·d),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DDP)20mg/(m2·d),静脉滴注第1-5天,B组21例采用5-FU 500mg/(m2·d),静脉滴注24h,第1-5天;多西他赛和顺铂的剂量及用法同A组,两组均21天为1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KPS评分,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可接受.

  • 胆囊原发性腺鳞癌一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平;魏谨;高福平;朱有珍

    目的:分析胆囊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对1例胆囊腺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早期无特异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合并胆囊内结石.组织学特点:肿瘤由鳞癌及腺癌两种成分构成.以鳞癌成分为主呈巢状结构,鳞癌细胞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胞浆丰富,边界清楚,核仁较明显,核分裂像可见,可见角化珠、单个细胞内角化及细胞间桥.腺癌成分较少,肿瘤细胞排列成不规则的腺体,异型性较明显.间质中淋巴细胞较丰富,部分腺癌与鳞癌间质有移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部分癌细胞34βE12(++),部分癌细胞CK7(++)、CEA(+)、CA19-9(++)、ki-67(+)、p53(+)、CK20(-).结论:胆囊腺鳞癌是一种少见的胆囊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记.

  • 胃癌患者血清VEGF、COX-2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海存;刘宏斌;苏琳;李洪涛;韩晓鹏;朱万坤;曹廷宝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60例胃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VEGF和COX-2水平.比较胃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VEGF、COX-2浓度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分期肿瘤患者血清VEGF、COX-2浓度的差异,并进行二者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424.07±81.85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117.23±20.09pg/ml) (P <0.01).其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血清COX-2水平(41.43±9.52ng/ml)也明显高于健康人(16.88±6.27ng/ml)(P<0.05).其含量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VEGF和COX-2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期相关,提示VEGF和COX-2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二者密切相关,在胃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胃癌 VEGF COX-2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后胃癌患者血清VEGF、MMP-3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许威;刘宏斌;李洪涛;韩晓鹏;朱万坤;苏琳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对患者术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18例健康者、31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者及17例开腹手术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MMP-3的含量.结果: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前VEGF和MMP-3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在术后1周腔镜组VEGF、MMP-3含量下降,低于开腹组,但仍高于健康者(P<0.05).术后1月腔镜租和开腹组VEGF、MMP-3含量下降,低于术前,但仍高于健康者,腹腔镜组VEGF含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半年两组VEGF、MMP-3含量对比无明显差异,MMP-3降至健康者水平(P>0.05).但VEGF含量仍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机体功能影响小,VEGF、MMP-3不会过度表达,不增加肿瘤转移几率,安全可行.

  • 生长抑素对胃癌组织中VEGF-C及其受体的影响

    作者:赵滨;杨静;杨培民;蔡端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atain,SST)对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胃癌病人按随机序贯方式分为SST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VEGF-C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受体Flt-4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VEGF-C、Flt-4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VEGF-C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1)、TMN分期(P<0.01)显著相关.SST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C及其受体Fl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ST可能通过靶向VEGF-C及其受体抑制胃癌肿瘤淋巴转移.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柴延兰;肖菊香;锁爱莉;侯银银;刑雯;王颖;陈海艳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ACR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0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28例ACR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8例,进展(PD)7例.有效率(RR)为46.43% (13/28),疾病控制率(DCR)为75% (21/28).生存期为3-16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4.7月.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4例,皮疹4例,高血压2例,便血2例.未发现血栓栓塞、胃肠穿孔、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ACRC可增强疗效,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 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

    作者:李明;宋永胜;卜仁戈;吴斌;殷波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16例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结果: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为100-155min.16例均单纯阻断肾动脉,热缺血时间为20-30min.术中失血量120-260ml.术后镇痛药用量6-40mg(相当于硫酸吗啡量);引流管留置时间2-3d,进食时间18-36h,住院天数7-12d.无术后出血、感染、漏尿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肾透明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16个月均健在,肿瘤无局部复发、转移.随访期间患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c-erbB-2、ER及P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春丽;田涛;南克俊

    目的:了解c-erbB-2、ER及PR在肝细胞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肝癌治疗中应用c-erbB-2单克隆抗体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erbB-2、ER及PR的表达,并对3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1年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5例肝细胞癌患者中27例(27/35,77.14%)c-erbB-2阳性表达,ER与PR均为阴性表达.正常肝组织中1例(1/10,10%)c-erbB-2弱阳性表达,ER与PR均为阴性表达.c-erbB-2的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5).c-erbB-2在年龄≤45岁的肝细胞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100% (14/14),在年龄>45岁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61.9%(13/21),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9).c-erbB-2的表达与病理特征如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门脉侵犯、淋巴转移、血清AFP水平和HBV感染无关(P>0.05),与肝细胞癌患者1年生存率有关(P=0.049).结论:c-erbB-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率明显升高,与肝细胞癌患者发病年龄小、预后差有关.提示c-erbB-2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及靶向治疗的新靶点.ER与PR在各种组织中表达均为阴性,提示内分泌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 NOB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武月;殷红专;闫兆鹏;尹剑桥;梁宇;苏琪

    目的:研究NOB1编码蛋白在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距癌组织边缘5cm以上)、结直肠良性息肉中的表达特征.探讨结直肠癌中NOB1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2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8例结直肠息肉组织中NOB1的表达.结果:NOB1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良性息肉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44.4%、13.6%,三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分化差的结直肠癌NOB1蛋白阳性率表达高(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OB1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

  •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作者:高天丛

    目的:分析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的21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4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16例(7.5%).发生时间为术后4-15d,平均(6.8±1.4)d.其中性别、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结肠储袋等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术前有无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有无合并肠梗阻、手术方式、吻合器应用、吻合器吻合后手工缝合减张及术后直肠留置肛管引流减压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4例严重吻合口瘘的患者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4个月成功闭瘘.12例较轻的吻合口瘘患者采用单纯完全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经引流管局部冲洗等措施全部治愈,愈合时间为14d至3个月,平均(28.7±2.3)d.术后无死亡患者.结论: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及肠梗阻、低位吻合口等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吻合器吻合后手工缝合加固减张,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减压引流可显著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积极合理的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措施治疗吻合口瘘是促进吻合口愈合的关键.

  • 甲状腺全切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和并发症分析

    作者:张滨;李福荣;冯江;连凌云;李小毅;牛福勇;侯建峰;李发智;艾剑锋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及相关风险.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为全切组;86例患者实施次全切或近全切术为双叶组,20例患者复发后二次手术行全切术为复发组,分析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甲状腺全切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双叶组(P<0.05),而复发组则明显高于全切组(P<0.05);甲状腺全切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与另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切组中有腺体外侵犯组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腺体外侵犯组(P<0.05),而根治性颈清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中央区颈清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而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复发二次手术会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无显著影响;存在腺体外侵是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是否行根治性颈清术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有选择的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MMP-2蛋白及MDM2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常亮;苏君;张锐;金华;周丹;吕中华;张学新

    目的:探讨MMP-2蛋白及MDM2蛋白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性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72例胶质母细胞瘤(36例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和36例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石蜡包埋标本及10例正常脑组织石蜡包埋标本MMP-2蛋白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蛋白在两种病理类型的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胶质瘤标本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和86.1%;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和80.6%.MMP-2蛋白及MDM2蛋白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蛋白及MDM2蛋白在原发性、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可反映它们的不同分子遗传学特征.

  • 364例口腔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岚;李伟;姚亚洲;陈涛;罗晓辉

    目的:分析口腔癌根治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口腔癌患者364例口腔癌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97% (29/364);窦道及瘘管形成发生率4.67%(17/364);术后术区出血或血肿发生率0.82% (3/364);肺炎发生率2.47%(9/364);应激性溃疡发生率3.02%(11/364);颈淋巴清扫并发症发生率为14.01%(51/364);皮瓣修复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52%(31/364).结论:在口腔癌根治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合理处置,以期降低术后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 鼻咽癌生物优化放疗及其对放疗方案函数的临床验证

    作者:杨鹏飞;丁永军;郑吉宏

    目的:临床验证放疗方案评估函数的公式符合度,为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量化参考依据.方法:以鼻咽癌常规分割放疗方案为对照组,放疗方案函数引导生物优化放疗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数据,验证方案函数的正确性.结果:生物优化放疗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并发症等数据与放疗方案函数计算的结果吻合,较常规组有优势.结论:方案评估函数可以指导部分放疗方案的制定,对临床放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其全面推广有待临床验证.

  • 超声造影判定甲状腺“温结节”的性质

    作者:张红丽;郑转梅;姜珏;周琦;雷小莹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表现为“温结节”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ECT表现为“温结节”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判定结节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97例甲状腺结节中,13例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诊断为恶性;84例表现为均匀等/高增强或低增强,诊断为良性.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97.65%,准确率96.91%.结论:超声造影可用以鉴别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表现为“温结节”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 C-erbB2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谢万福;王佳;郭凯;徐高峰;李传坤;王茂德

    目的:研究C-erbB2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并筛选高表达C-erbB2的脑胶质瘤细胞系用作进一步研究.方法:利用组织芯片分析脑胶质瘤中C-erbB2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在三种脑胶质瘤细胞(BT-325细胞,U251细胞,SHG-44细胞)中筛选高表达C-erbB2的细胞株.结果:C-erbB2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免疫组化法结果及Western blot法结果均显示在BT325细胞的C-erbB2表达量高,显著高于U251细胞和SHG44细胞.结论:C-erbB2在胶质瘤组织中尤其在BT325细胞中高表达,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 FOXE1rs944289基因多态性与云南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岑鸟);蒋永新;陈灿;孙传政;赵敏

    目的:研究云南地区人群FOXE1基因rs944289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云南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i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88例、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患者84例和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NC)92例,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应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方法检测FOXE1基因rs944289多态性.结果:rs944289基因T位点携带者转移的几率较C位点携带者高4.84倍(OR=4.84,95%CI=1.597-14.668,P=0.005).rs944289 C>T基因多态性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遗传易感性与甲状腺腺瘤及健康人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06).并且在女性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TC组与NC组FOXE1基因rs944289序列CC、TC及TT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22).结论:FOXE1基因rs944289多态性中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PTC易感且转移的危险因素.

  • APE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晓红;辛晓燕;张建芳;李佳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妇女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PCR及直接测序法检测116例卵巢癌患者及141例健康妇女APE1位点rs1760944和rs113040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rs1130409位点的TG和GG基因型相对于TT基因型,降低了患卵巢癌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等位基因G相对于等位基因T,显著降低患卵巢癌的风险.按年龄、初潮年龄、孕次、产次、是否绝经进行分层分析,发现rs 1130409的TG/GG基因型比TT基因型在年龄≥50岁、初潮年龄≥15岁、孕次≥3次、产次≥3次和已绝经的女性中的保护作用更加显著.但是,未发现rs1760944的多态性与卵巢癌易感性相关.单倍体分析中,APE1T/G和G/G单倍体相对于T/T单倍体降低患卵巢癌风险.结论:APE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妇女卵巢癌易感性密切相关.

  • 早期宫颈鳞癌癌周组织及盆腔淋巴结中podoplanin及高危型HPV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邓新;刘岿然;王佳斌

    目的:检测早期宫颈鳞癌癌周组织及盆腔淋巴结中podoplanin及HPV16/18抗原的表达,寻求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标记物.方法:选取宫颈鳞癌57例,每例取1-3个淋巴结,共选取淋巴结103个,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odoplanin及HPV16/18的表达.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癌周组织、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癌周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odoplanin的阳性率分别为76.2%(16/21),41.7% (15/36),27.2%(6/22).在淋巴转移患者的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及淋巴无转移患者的淋巴结中HPV16/18的阳性率分别为89.3% (25/28),60.0% (18/30),42.2%(1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盆腔淋巴结中HPV16/18和podoplanin抗原,有助于早期发现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Podoplanin可以作为检测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特异性标志.

  • miR-45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平;宋鉴清;王学梅;张雨芹;刘艳君;陶春梅

    目的:探讨miR-45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68例宫颈癌患者和49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组织中miR-455的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内MVD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内miR-45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1.17 ±0.59 vs 2.58±0.83,P<0.01).68例宫颈癌标本MVD表达的计数结果为30.45 ±7.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内miR-455表达水平与MVD呈负相关(r=-0.835,P<0.01.宫颈癌VEGF表达为阴性、弱阳性、中度阳性和强阳性组中,miR-455相对表达定量(RQ)分别为1.77 ±0.58、1.59±0.50、1.34 ±0.35和0.68 ±0.26,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455表达水平与VEGF的表达呈负等级相关(rs=-0.857,P<0.01).结论:miR-455低表达可能通过VEGF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内微血管形成,是一个潜在的抑癌miRNA.

  • 肿瘤相关物质TAM和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HE4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胜利;双强强;刘登攀;姚安梅;闫涛;袁彬;施常备

    目的:分析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AM和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HE4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探讨TA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TAM、CA125、CA199和HE4检测,观察TAM和CA125、CA199、HE4表达情况.结果:TAM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为15.7%,CA125、CA199、HE4的表达分别为36%、11.4%、14.61%.相关分析表明TAM表达和CA125、CA199、HE4的表达没有相关性.结论: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TAM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和传统的糖类抗原CA125、CA199、HE4表达没有相关性,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验证.

  • 高危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与化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施春明

    目的:比较高危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放疗与化疗的疗效.方法:2002-2006年间,选择我科90例术后高危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分成A组(放疗组)和B组(化疗组).A组进行全盆野照射放射治疗,B组进行CAP/AP方案化疗,探讨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年生存率为A组72.9% (31/43)、B组92.10%(3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局部复发率为A组6.97%(3/43)、B组15.80% (6/38),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5年远处转移率为A组25.58%(11/43)、B组7.89%(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近期骨髓抑制较重,A组远期反应明显.结论:高危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采用辅助化疗优于放疗,能有效控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秀珍;孙萍;周敏;王平;赵西侠;杨栓雀;吴湘阳;戴晓玲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5月期间45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行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其中调强放疗组21例,常规组24例.放疗期间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50mg/m2)联合多西他赛(60-75mg/m2)或紫杉醇(175mg/m2).多西他赛或紫杉醇分d1、d8静滴,顺铂分d2、d9静滴,间隔2周,开始下一疗程.有2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化疗4-6个疗程,有其他高危因素者同步化疗3-4个疗程.结果:24例常规组中3例复发,21例IMRT治疗组中2例复发,放化疗中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泌尿系反应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但调强治疗组明显减少了Ⅲ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尽管统计未能显示不良反应及复发差异,但调强治疗组明显减少了Ⅱ、Ⅲ级不良反应的发生.

  • Galectin-7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姜英;李慧;田若阳;武昕

    目的:探讨Galectin-7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lectin-7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alectin-7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外阴皮肤(P=0.001).其在临床Ⅲ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35);中、低分化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P=0.039);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 =0.020).结论:Galectin-7的表达与外阴鳞癌的发生有关,且与外阴鳞癌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

  • 静滴左卡尼汀预防化疗药物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小平;郑磊贞;章莉;陈思宇;顾建春

    目的:评价左卡尼汀对化疗药物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方法:42例肿瘤患者,随机进入左卡尼汀组(化疗药物给药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500mg/m2,n=21)或对照组(化疗药物给药前静脉注射还原性谷胱甘肽1500mg/m2,n =21).化疗第2、4、6周期详细评价外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肿瘤相关性疲劳分级和体力状况评分以及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左卡尼汀组Ⅲ-Ⅳ度神经毒性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为9.5%∶55%(P=0.001),肿瘤相关性疲劳分级3-4级患者发生率显著降低,(57.1%∶90%,P=0.017).化疗近期有效率左卡尼汀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3.3%∶40%,P =0.760).结论:左卡尼汀对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有明显防治作用,不降低化疗疗效.

  • 前列腺癌骨髓转移继发骨髓纤维化1例分析

    作者:孟祥玲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66岁,于2009年3月出现腰腿疼痛,行腰椎CT,提示:腰3/4,4/5间盘膨出,椎管狭窄;5月查血常规,提示:WBC 5.0×109/L,N 57.1%,RBC 2.71×1012/L,HB 77g/L,PLT 82×109/L,ALP 1120U/L,LDH 651U/L,骨髓穿刺2次,均为干抽(其中包括胸骨穿刺);末梢血涂片示晚幼粒细胞1%、嗜酸粒细胞2%、嗜碱粒细胞1%、晚幼红细胞4%,余大致正常;骨髓活检示网状纤维染色++,骨髓组织中可见一类细胞广泛分布,腺样排列,胞体大,胞浆中等,核多数规则,染色质细致,可见嗜碱性大核仁,提示"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性腺癌".前列腺核磁未见明显异常.

  • 肾上腺转移瘤氩氦刀治疗1例报道

    作者:王国华;赵恩锋;张萌;李金红;史福敏

    1 病历摘要患者38岁男性,主因左肺癌术后2年余多发转移瘤治疗后4月余于2011年3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1月因咳嗽、咯痰行胸部CT检查,诊断为左肺占位.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行新辅助化疗4周期后于2009年4月6日行左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肺鳞腺癌.术后行辅助放疗1疗程.于2010年3月复查发现右肾上腺转移瘤,在当地医院行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肿瘤稍缩小.2010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行PET-CT检查示:左侧胸膜、右侧肾上腺、胰腺、腹膜后多发肿瘤转移.遂于2010年10月13号至11月5号给予左3-4肋间、心脏后缘灶、T7椎体旁、胰腺、腹膜后肿瘤转移灶伽马刀治疗,总剂量均为44Gy,治疗后右肾上腺病灶变化不大,余病灶明显缩小.

  • 恶性肿瘤合并肺毛霉菌感染2例报道

    作者:李金红;王国华;王志芳;肖丽;孟祥玲;赵恩锋

    1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王某某,男性,50岁,因右肺癌多程放化疗后,咳嗽憋气1月余入院.入院前1月咳嗽、憋气,症状加重,入院后行胸CT检查示右上肺肿物,较前略有增大,局部可见肺不张.肿瘤评价进展,予行长春瑞宾联合奈达铂静脉化疗1周期,化疗后患者出现白细胞降低,化验白细胞2.8×109/L,中性粒细胞1.1×109/L,同时患者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黏痰不易咳出.查体右上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可闻及明显哮鸣音.予生白治疗同时加头孢他啶抗感染,并行痰培养,检查回报"真菌感染(毛霉菌)",建议患者进一步行气管镜检查必要时活检,患者拒绝.

  • 子宫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作者:武丽蕊;李红霞

    1资料患者21岁,主因"下腹胀痛3天"于2011年9月13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1年8月27日,未婚,有性生活史.入院妇科检查:已婚未产型外阴,阴道畅,宫颈中度糜烂,有摆痛及举痛,后穹隆不饱满,子宫前位,稍饱满,质中,活动,轻压痛,左附件区可触及一4.0cm×4.0cm包块,压痛明显.右附件轻压痛无增厚.B超检查:子宫正常大小,肌层回声尚均匀,内膜居中,宫底上方可见范围约6.6cm ×4.0cm的混合性低回声,边界规则,CDFI显示其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PW:成低阻血流.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miR-21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王金行;周雯雯;刘柏新;满冬亮;杨志东;宋鉴清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探讨miR-21在MM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MM患者、15例MGUS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的,测定其血清β2-MG、IgA、IgM、IgG、λ、κ、TP、ALB、Hb、LDH及Ca2+等水平含量.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表达水平.相关检验分析MM患者外周血miR-21水平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MM组血清循环miR-21的表达水平较MGUS组和NC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ISS分期,MM组中Ⅰ期miR-21、IgG、κ及ALB水平较Ⅱ期和Ⅲ期明显降低或增高,Ⅲ期IgA、β2-MG和λ的水平较Ⅰ期和Ⅱ期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M患者miR-21水平与κ、(κ+λ)、IgG、(IgG+ IgA+ IgM)和β2-MG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miR-21过表达在MM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致癌基因作用,miR-21与MM的发生发展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MM患者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 原发性骨淋巴瘤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曲文书;华海清;潘军;曹梦苒;李慧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南京八一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月-11年,采用化疗联合放疗2例,均存活.单纯化疗1例,因病情进展已死亡.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为临床少见的结外淋巴瘤,以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见,预后较好.通常见为溶骨性破坏,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造成早期准确诊断非常困难,容易发生误诊.确诊有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治疗以放化疗综合治疗为宜.

  • 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张娟;丁彩霞;黄颖楠;袁勇

    目的:探讨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我院8例结外FDCS进行临床和病理学观察,随访5年.结果:8例结外FDCS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8-61岁,分别位于扁桃体、腹膜后、上颌窦、乙状结肠及肩背部等部位.结外FDCS细胞梭形、卵圆形,呈束状、漩涡状或弥漫片状排列.胞浆丰富嗜酸性,胞界不清,核呈圆形、卵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核仁小而明显,常为两个或多个核仁,亦可无核仁.染色质呈点彩状分布,细而均匀,核分裂象易见.间质中常有数量不等的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例结外FDCS行CD21、D2-40、CD35、CXCL-13、CKpan、S-100、fasin、EMA、Ki67、Vimentin免疫组化检测,其中6例CD21及CD35阳性表达,5例D2-40及CXCL-13阳性表达.随访8例,2例发生于腹膜后者死亡,3例复发,3例经手术切除或辅以放疗和化疗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FDCS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低至中度恶性肿瘤,复发率较高,CD21、D2-40、CD35及CXCL-13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其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HIF-1α及PTE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朱珂;胡荣;李迎春;杨莹;刘卓刚

    目的:研究HIF-1α及其调控基因PTE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它们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IF-1α、PTEN的表达情况,探讨HIF-1α、PTEN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IF-1α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率(69.57%)明显高于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10%),P <0.001;HIF-1 α的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中PTEN低表达(63.32%),且随着肿瘤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P<0.05)非霍奇金淋巴瘤中HIF-1α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19,P<0.01).结论:HIF-1α和PTEN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 人类疱疹病毒8型k12/T0.7基因亚型与Kaposi肉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关灿彬;张德志;吴秀娟;李婷婷;李幸丽;普雄明

    目的:了解Kaposi肉瘤患者所感染的疱疹病毒8型(HHV-8)k12/T0.7基因亚型分类,初步探索k12/T0.7基因亚型与Kaposi肉瘤不同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病理诊断明确的Kaposi肉瘤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HV-8 DNA提取、k12/T0.7基因扩增、双向测序.使用DNAMAN软件、ClustalW软件和PHYLIP软件包对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生学分析,确定HHV-8 k12/T0.7基因亚型.后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Kaposi肉瘤中有22例HHV-8阳性,阳性率为73.33%,其中7例艾滋病相关型患者HHV-8均阳性.30例HHV-8阳性患者中,10例为HHV-8 k12 A亚型,12例为A/C亚型.Kaposi肉瘤患者不同亚型间有无黏膜损害及临床分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posi肉瘤患者感染HHV-8 k12亚型以A亚型和A/C亚型为主,不同亚型与临床分型无关.

  • 鼻腔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伴颌下淋巴结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高福平;魏谨;杜志宏

    目的:探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sarcoma,E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ERMS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排列呈片状,巢状,瘤细胞较小,呈圆形,核深染,居中或偏位,胞浆少,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结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是一罕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可作出正确诊断.

  • 320排CT血管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国钦;刘昌华;陈玉强;曾英琅

    目的:评价320排CT三维血管成像(CTA)对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方法:103例介入治疗前行全肝320排CT三期扫描及CTA重建的PLC患者,以DSA为参照,分析CTA对肝内瘤灶、动静脉瘘(AVF)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对其中31例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比较其CTA与DSA的检出率.结果:CTA和DSA对肝内瘤灶的诊断及其血供评价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TA诊断AV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准确性为97.1%;31例PVTT患者中CTA发现29例优于DSA的22例(P<0.05).结论:320排CT及其CTA重建可对介入治疗前的PLC作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与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射波刀治疗前植入与治疗中追踪的金标数量统计与评价

    作者:徐慧军;李玉;张素静;刘小亮;吴昊

    目的:统计射波刀治疗前植入到肝脏肿瘤患者体内的,与治疗中用于追踪的金标数量并加以评价.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中心利用射波刀为437例肝脏肿瘤患者实施了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治疗前在这些患者体内共植入1584颗金标,每名患者植入的金标数量为2-9颗.对治疗中使用不同数量金标追踪的病例分别进行统计,并与植入时的病例进行对比.结果:植入2颗金标的例数为25例,占总例数的5.72%;植入3颗和3颗以上的金标的例数为412例,占总例数的94.28%.治疗中利用2颗金标追踪的例数为97例,占总例数的22.20%;利用3颗和3颗以上金标追踪的例数为340例,占总例数的77.80%.金标的移位率为1.70%,利用率为90.62%.结论:在治疗中使用2颗金标追踪的比例为22.20%,9.38%的金标在追踪没有使用,应不断提高金标植入的质量和数量,大限度降低2颗金标追踪的比例,提高金标利用率.

  • 山东地区女性乳腺癌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作者:王萍玉;丁宁;候超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女性乳腺癌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对山东省不同地区283名成年妇女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乳腺癌知识的获得途径、乳腺癌相关知识等.结果:调查的女性对乳腺癌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平时读书看报(占54.8%),其次为亲戚或朋友(占41.3%).94.3%的女性知道乳腺癌这种病,乳腺癌基本知识的认知情况尚可,但乳腺癌相关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且各年龄组、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程度水平的妇女在有关这些乳腺癌预防知识的问题认识有差异.结论:增加山东地区妇女乳腺癌知识普及的渠道,加强乳腺癌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注意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群体宣传教育的重点不同,做好乳腺癌的一级预防.

  • 河北省磁县2003年-2007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及地貌分类发病率分析

    作者:宋国慧;陈志峰;贺宇彤;冀鸿新;陈超;孟凡书;侯浚;宋国智;王霞

    目的:了解磁县恶性肿瘤发病流行状况.方法:按照肿瘤登记规范,收集整理并分析2003年-2007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报告资料,统计和计算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中国标化率、世界标化率等指标.结果: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5年间累计新发恶性肿瘤8587例.年粗发病率为281.19/10万,中国标化率为262.12/10万,世界标化率为351.04/10万.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328.66/10万,中国标化率为334.58/10万,世界标化率为446.93/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231.67/10万,中国标化率为198.91/10万,世界标化率为266.98/10万.男性发病率前5位肿瘤分别是食管,胃,支气管和肺,肝癌,直肠癌;女性前5位是食管,胃,支气管和肺,肝癌,乳腺癌.地貌发病情况:平原粗发病率为309.67/10万,中国标化率为288.54/10万,世界标化率为387.82/10万;丘陵粗发病为239.16/10万,中国标化率为223.21/10万,世界标化率为296.57/10万;山区粗发病率为284.96/10万,中国标化率为265.47/10万,世界标化率为356.45/10万.结论:与我县历史资料比较,恶性肿瘤发病有所上升,食管癌发病虽有下降,但仍是我县发病第一位肿瘤.胃癌发病率升高明显.三类地貌恶性肿瘤发病率平原均高于山区和丘陵,其中山区又高于丘陵.加强恶性肿瘤综合防治研究,积极开展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非常重要.

  • SPECT/CT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会静;谢学锋;蔡海峰;田立斌;吴斌;陈宝明

    目的:研究功图像融合技术在乳腺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硫胶体显像的平面扫描和断层扫描图像资料.结果:110例乳腺癌患者平面采集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8.2% (97/110),断层采集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3.6%(103/110).放射性核素平面扫描不能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的位置,应用图像融合技术可显示前哨淋巴结的数量及准确定位前哨淋巴结,提供三维定位信息.结论: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前哨淋巴结硫胶体显像的阳性检出率,并提供准确的三维定位信息.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