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odern Oncology 현대종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4992
  • 国内刊号: 61-1415/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52-297
  • 曾用名: 陕西肿瘤医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李树业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婷;赵化荣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是仅次于肿瘤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血栓有时可作为隐匿性癌的初始表现.血栓形成参与了肿瘤的进展、血管生成和转移等机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血栓栓塞不仅增加治疗难度,而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缩短生存时间.抗凝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治疗血栓,而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有效的和安全的首选药物,其优点包括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推荐在院的及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预防性使用LMWH.LMWH应作为已确诊的和存在再发可能的VTE的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

  • 组蛋白乙酰化影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倩云;任雯;李潇;祁赞梅

    在临床治疗中,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已经成为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肿瘤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异常与MDR的产生有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HDACi) 能够抑制肿瘤生长,避免肿瘤产生耐药性,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HDACi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HDACi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在抗肿瘤方面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琳;李锋;徐康宁;王刚刚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食管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对食管癌中HPV的检测和型别研究,不仅可对食管癌病因学提供新的线索,而且对预防和治疗也具有积极意义.

  • hSTC-1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李惠

    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种首先在硬骨鱼中发现的糖蛋白激素,该激素由鱼类独有的内分泌腺斯坦尼氏小体所分泌.近年来发现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也存在STC,有STC-1和STC-2两种.有研究探讨了hSTC-1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本文主要就hSTC-1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 肿瘤干细胞研究现状

    作者:王宏;马宁强

    复发和转移是限制肿瘤临床治疗疗效的瓶颈.近些年,产生和发展了肿瘤干细胞理论,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本文就肿瘤干细胞研究的理论基础、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

  • 成釉细胞瘤的侵袭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慧;木合塔尔·霍加

    成釉细胞瘤是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具有侵袭及复发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其侵袭机制对阐明其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其侵袭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现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

    作者:程颖;李鑫;刘文超

    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应用对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测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对于具有良好行为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的患者,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治疗方案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肿瘤相关症状.对于PS评分差的或高龄患者推荐单药化疗.二线治疗的选择包括: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其中,培美曲塞对于非鳞癌患者可获益,吉非替尼则应用于EGFR突变患者.尽管治疗方法和可选择的药物不断发展,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仍有限,新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研究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肿瘤顺铂耐药研究中的作用

    作者:邵娟;辛晓燕

    β-连环素(β-catenin,β-cat)作为一种重要的黏附分子,参与细胞间的黏附及Wnt信号通路的传导.Wnt通路中各成分的改变可导致β-catenin的变化,β-catenin稳定入核启动下游原癌基因的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肿瘤顺铂耐药机制,有望为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一个新的靶点.现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肿瘤顺铂耐药研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Smac促凋亡机制及其与肺癌的关系

    作者:秦思达;任宏;杨成成

    由于线粒体蛋白Smac具有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因而成为肿瘤研究中重要的凋亡调控因子之一.本文概述了Smac的结构、细胞定位和组织分布;通过Smac与IAPs、TRAIL和其它凋亡调节因子的相互作用,阐述了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并从表达、预后和治疗等方面论述了Smac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Smac表达状况与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评估及化疗效果相关.而且,Smac模拟小分子肽能通过级联放大效应增加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因此,Smac对肺癌的预后评价和治疗等均有重要的作用.

  •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娜;姜达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已被视为一种"种子细胞".近年来针对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生长发展的影响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对肿瘤的确切作用还未完全清楚,本文就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 胃癌肝转移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湘辉

    胃癌肝转移预后差,临床上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5年生存率仍不足10%.少部分经过严格筛选的患者,在根治切除原发灶的基础上,行肝转移灶的切除有可能获得较长生存期.多数患者应以全身化疗为主,尽管胃癌的化疗近年有了显著的进展,但其疗效难以长时间维持.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其他的治疗手段如射频消融、肝动脉灌注化疗亦有一定的姑息治疗价值.本文综述了胃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胃癌 肝转移 治疗
  • 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李坤;刘宏斌;朱万坤;韩晓鹏;苏琳

    腹膜转移是胃癌病人术后常见的转移方式,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腹腔内脱落的癌细胞(exfoliated cancer cells,ECC)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决条件和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对指导胃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 癌肿患者血栓与止血热点论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学文

    在血栓形成的癌肿患者处理中常见的问题是血小板减少原因的鉴别,是否与化疗、肝素或其他药物相关.未来肿瘤学者将有多种新药可供选择,但这些实验新药对癌肿血栓形成的作用尚未十分明了.尽管癌肿患者抗凝治疗有效,但对生存的助益仍有争议.

  • 幽门螺旋杆菌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栋;翟笑枫

    幽门螺旋杆菌被认为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然而近年来,诸多实验研究指出它还与肝脏肿瘤之间有密切联系,现就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涉及侵袭肝脏途径、入侵肝脏细胞病理机制与肝炎肝硬化的关系等方面.

  • 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戚锐锋;张华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与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方案组(GN组)30例,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0分钟,奈达铂80mg/m2,第2天,滴注时间大于1小时;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组(GP组)30例,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30分钟,顺铂80-100 mg/ m2,分3d,常规水化利尿.以上2组方案均21天为一个周期.结果:GN组有效率36.67%,GP组有效率40.0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GP组胃肠道反应(80%)发生率明显高于GN组(56.7%)(P<0.05);两组肾脏毒性无明显差异;两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6.7%和50.0%,奈达铂组明显(P>0.05);血小板下降GN组(73.3%)较GP组(66.7%)显著(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率不低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胃肠道毒性较轻,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过敏反应.

  • CK19和myc mRN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饶绍琴;黄文芳;杜琼;邓君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和myc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建立FQ-PCR法,并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测定15名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15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和myc的表达量.结果:CK19和myc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两组(P<0.05),β2-微球蛋白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K19和my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个基因的检测.结论:FQ-PCR技术是高度灵敏、高度特异的快速定量检测CK19和myc方法,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 uPA、PAI-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姜建涛;周斌;张淑群;李少民;张潍;张晋;乔哲;孔冉冉;马跃峰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23 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PA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39.1%、70.6%,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AI-1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34.8%、64.7%,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uPA、PAI-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在临床病理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uPA、PAI-1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储君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完整随访资料的51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8例(21.2%)患者证实为三阴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组与非三阴乳腺癌组的临床特征、复发或远处转移、生存情况.结果:510例患者中108例患者是三阴性乳腺癌,其组织学III级、髓样癌的比例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复发或远处转移率(30.8%)明显高于非三阴性(18.7%,P<0.05).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78.4%)明显低于非三阴性(88.1%,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比非三阴性乳腺癌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

  •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以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谭慧;黄云超;叶联华;杨凯云

    目的:探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价表阿霉素致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影响中的优势.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8例.均采用FEC方案化疗.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乳腺癌患者6个化疗周期进行观察,分别于化疗前1天及每周期化疗后第5天行心电图、心肌酶学、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成像检测.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表阿霉素累积量增加,于第4、5周期时心电图异常率增加,第6周期时,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期时出现心肌酶增高(P< 0.05);第6周期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减低(P<0.05);应变率成像结果显示:随表阿霉素累积量的增加,于第4周期时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房缩期峰值应变率(SRa)减低(P< 0.05),第5周期时SRe、SRa明显减低(P< 0.01),第6周期时,出现下壁及前壁的SRs减低(P<0.05),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及后壁的SRs明显减低(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随表阿霉素累计量的增加,心电图和应变率成像较早出现异常,而心肌酶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则较晚出现异常.应变率成像能够早期较精确的反映表阿霉素致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 肺泡灌洗液中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绍武;宁洁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3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90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血清及BALF中CEA、CYFRA 211和NSE的含量.结果:肺癌患者BALF中3种肿瘤标志物的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患者(P<0.05),且随着TNM临床分期升高,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也明显升高.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3种肺癌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均有所不同.BALF中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与同期血清中的含量相比,出现更早且浓度更高.结论:肺癌患者BALF中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更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普来乐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郝长城

    目的:观察普来乐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6.3±2.6岁.给予普来乐联合顺铂进行治疗.结果: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胸水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全身状况好转;5例症状有所减轻,但仍有原不适主诉存在,全身状况所有不明显改善.36例病人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0例,无效16例,有效率为55.6%.结论:普来乐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疗效显著.

  • 痰切片检测痰脱落细胞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洪兰;陈昊;闫蓉

    目的:探讨在统一护理指导方法下留取痰标本并使用痰切片检测痰脱落细胞对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在统一护理指导方法下留取痰标本,然后对350例痰标本进行痰切片和传统涂片方法检测.结果:350例痰标本检出恶性肿瘤细胞36例,经组织学证实痰切片检出阳性率为59%(36/61),分型符合率95%(34/36),传统涂片检出阳性率44%(27/61),分型符合率67%(18/27).阳性率及分型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痰脱落细胞检测肺癌时痰切片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分型符合率高于传统涂片方法,二者联合运用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 肺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与病理类型及吸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连爽;赵俊华;任慧雯;赵玉霞;丁丝露;曹丽艳;门桐林;范增慧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与肿瘤病理类型和吸烟的相关性和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经病理确诊的187例肺癌患者、33例肺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的CYFRA21-1水平.应用SPSS18统计软件包分析病理类型、吸烟和CYFRA21-1间的关系.结果:18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非良性病和健康对照组,肺良性病与健康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别;187例患者吸烟者123例(65.7%),不吸烟者64例(34.2%).在肺鳞癌、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中,吸烟者分别为72.9%、52.3%和73.0%,各组间行卡方分析χ2= 8.03 P=0.018;血清CYFRA21-1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水平分别为13.96±22.84、7.12±12.22、3.66±4.66,各组间有显著差别(F=5.58,P=0.004);阳性率分别为58.8%、38.5%和32.4%,χ2=9.82,P=0.007,但腺癌与小细胞癌比无显著差别.cfyra211阳性率在非吸烟组、轻、中、重度吸烟组分别为39.1%、61.5%、52.2%和43.0%,四组间阳性率有显著差别,以非吸烟组为低,重度吸烟组次之(χ2=9.542 P=0.023).结论:c fyra211在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中肺鳞癌的水平和阳性率高;肺鳞癌和小细胞癌吸烟者占大多数,cfyra211水平与吸烟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对肺鳞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吉西他滨联合热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温珍平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单药吉西他滨(GEM)方案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NSCLC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n=34)采用GEM联合局部热疗,对照组(n=31)采用GEM单药化疗,21天为1周期,完成2个周期评价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 效率为47.06%,对照组为2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M单药方案联合局部热疗可提高老年NSCLC的疗效.

  • 乳腺癌保乳术局部缺损即刻整形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邹天宁;唐一吟;张季;杨庄青;周绍强;陈文林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缺损即刻修复的适应证、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7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LDM)和邻近皮瓣(adjacent flap)即刻乳房缺损修复.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LDM修复22例,邻近皮瓣修复15例,术后随访6月至3年以上乳房形态自然,效果满意,外观评价可接受率100%.结论:Ⅱ期及部分ⅢA期患者行保乳手术并即刻乳房修复是安全可靠,其外形自然,顺应性佳且能够保留原有乳房皮肤的感觉,从而获得佳美容效果.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研究

    作者:王周权;王学良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指标和各种治疗方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5.7%,中位年龄50岁(39-76岁).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1例(70.0%),单纯癌4例(13.3%),髓样癌2例(6.7%),管状腺癌2例(6.7%),导管内癌1例(3.3%).Ⅰ期患者5例(16.7%),Ⅱ期15例(50.0% ),Ⅲ期8例(26.7%),Ⅳ期2例( 6.7%).核分级1级4例(13.3%),2级11例(36.7%),3级15例(50.0%).伴有脉管瘤栓10例(33.3% ),伴有神经浸润5例( 16.7%).中位生存时间3.8年(1.6-7.5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总生存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3年总生存率65.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组织学分级较高,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易较早出现复发和转移.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临床分期、脉管瘤栓和神经浸润,其中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是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态.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临床研究

    作者:田洪蕾;田洪旭;王方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乳腺小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小肿块168例(其中良性肿块81例,乳腺癌87例),对超声结果可疑恶性的48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结果:肿块径线≤1cm的早期乳腺癌,恶性特征多不明显.肿块径线>1cm而≤2cm的早期乳腺癌,不规则形态、毛刺征、不均匀低回声、微钙化、纵横比≥0.8等恶性指标的敏感性明显增高,良恶性肿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膜多见于良性肿块.对于直径>1cm的早期乳腺癌CDFI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高频彩超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对乳腺小肿块诊断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二维超声是为重要的诊断信息来源,不均匀低回声、边界回声表现、微小钙化及穿入型血流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为重要的超声征像.对于声像图特征不典型病例,应积极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 GFP方案分周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立江;蔡俊;马德;杨武;陆网坤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GEM)联合氟尿嘧啶(5-FU)、顺铂(DDP)组成的GFP分周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客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晚期食管癌,采用GFP分周方案化疗,吉西他滨(GEM)1.0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氟尿嘧啶1000mg/m2持续48小时静脉滴注,第1-2和第8-9天,顺铂20mg/m2,静脉滴注,第1-2和第8-9天.每3周重复,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2例患者共接受362周期的化疗,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CR+PR)54.8%(34/62例),中位TTP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4个月,主要不良作用为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III度和IV度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黏膜炎等,均能耐受.结论:GFP方案分周疗法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肯定,安全性好,患者可耐受.

  • 肺癌患者合并情绪障碍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志军;高亚丽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的情绪障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72例肺癌患者和72例同期住院的普通内科病人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情绪障碍.结果:肺癌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越高,情绪障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存在着明显的情绪障碍,其抑郁和焦虑症状均较明显.

  • Caveolin-1在浸润性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汤雨;廖永辉;陶开山;徐飞;千年松

    目的:探讨窖蛋白-1 ( Caveolin-1 ) 在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研究Caveolin-1在正常乳腺癌间质和正常乳腺间质中的表达.结果:80例乳腺癌组织中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而在3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率为75%,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2);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率在乳腺癌高、中分化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组,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转移阴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5 );复发组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率也明显低于未复发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2 ).K-M生存曲线显示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阴性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也明显低于间质Caveolin-1的表达阳性患者( P=0.008 ).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间质Caveolin-1是无瘤生存率( P= 0.031)的独立因素.结论:间质Caveolin-1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 平消胶囊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

    作者:张忠新;王传亭;孙红;宫帅

    目的:评价平消胶囊对放射性肺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同步放化疗并口服平消胶囊;对照组34例,仅同步放化疗.放疗予6MVX线:40GY/20f后避脊髓加量至56-60GY/28f-30f.予EP方案同步:VP16 100mg d1-5,DDP40mg d1-3.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及恶心、呕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因素中肿瘤部位、吸烟及口服中药平消胶囊治疗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有关.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平消胶囊可减轻早期放射性肺炎的炎症反应.

  • 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EGFR突变预测EGFR TKIs一线治疗的疗效的观察

    作者:王童非;李晓惠;张菊;张贺龙

    目的: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EGFR突变情况,预测EGFR TKIs作为治疗晚期NSCLC的一线疗法的疗效.方法:应用荧光偏振(TDI-FP)法检测5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情况,口服EGFR TKI进行治疗,分析外周血基因突变结果与EGFR TKI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TDI-FP法检测出的外周血EGFR突变率为60.8%(31/51).经EGFR TKIs一线治疗后,EGFR突变型和EGFR野生型有效率(RR)分别为41.9%和5.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4%和15.0%;中位PFS则分别为13.0和7.0个月.与检测组织中EGFR突变比较,TDI-FP法检测外周血EGFR突变的正确率(π)为84.2%.统计学分析显示,EGFR突变型NSCLC患者应用EGFR TKIs一线治疗能获得更佳疗效.结论:应用荧光偏振法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EGFR基因突变,对于预测EGFR TKI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有重要的价值.

  • ND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薇;吴云飞

    目的:探讨NDR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乳腺癌组织进行切片,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NDRG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DRG1蛋白在年龄≥60岁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者(P=0.002),淋巴结转移>3枚组阴性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3枚(P=0.031),早期乳腺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晚期乳腺癌组(P=0.014),而不同肿物大小和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DRG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某些临床病理因素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发光二极管光动力作用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抑制效应

    作者:刘蓉;张捷;吴琦;邵红霞;陈秀平

    目的:探讨以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光源,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其与传统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比较.方法:采用肺腺癌A549细胞常规培养并传代,将细胞接种于底部澄清黑色96孔板内培养,加入相同浓度的血卟啉衍生物类光敏剂photosan3,分别用LED激光器(光功率为50mW)和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光功率为200mW)采用相同光能量密度(分为三组:5J/cm2、10 J/cm2、20J/cm2)进行照射.照光后用MTT法检测不同激光器PDT作用后细胞OD492值,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在光敏剂浓度相同、能量密度为5、10、20J/cm2的条件下进行PDT,结果表明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相比,以LED为光源对肺腺癌A549细胞进行PDT后细胞存活率更低,各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光敏剂浓度及能量密度下采用低功率、长时间照射的LED-PDT组较半导体激光器PDT组,细 胞存活率更低,LED-PDT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具有更好的杀伤效果.

  • 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Ubc9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李慧;彭扬;牛慧彦;何平

    目的:克隆人类Ubc9基因cDNA全长,构建Ubc9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总RNA中扩增Ubc9 cDNA基因片段,经过酶切鉴定后,克隆至pUCM-T载体,测序证实碱基序列无误后,再克隆至真核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上,并转染到真核细胞,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测序证实克隆的Ubc9全长cDNA阅读框正确完整,酶切和序列测定证实Ubc9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中,该重组载体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Ubc9.

  • 小鼠α1,3-半乳糖糖基化修饰对人肝癌HuH7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喻凤;喻召才;刘文超;茹懿;杨静悦;申兴勇;刘新平

    目的:探讨利用小鼠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进行肝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pcDNA3.1-α1,3GT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人肝癌细胞HuH7,经G418压力筛选出稳定表达的阳性克隆,经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仪等试验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结果:转染有α1,3GT的HuH7经RT-PCR法检测到有α1,3GT的表达,免疫荧光镜检测其细胞表面有明显的Galα(1,3)Gal糖表位表达,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同时促进细胞凋亡.结论:转染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可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uH7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5-Aza-CdR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凋亡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艳;尚超;刘佳;孙开来;富伟能

    目的:探讨5-Aza-CdR对人喉鳞癌Hep2细胞凋亡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Hep2细胞分别经10-7mol/L 5-Aza-CdR和DMSO处理72h,应用Hoechst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5-Aza-CdR对Hep2细胞凋亡的影响.抽提各组Hep2细胞总蛋白质,行双向电泳,采用PDQuest-7.0.1软件及MALDI-TOF质谱技术筛查5-Aza-CdR对Hep2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对显著性差异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人喉鳞癌Hep2细胞在10-7mol/L 5-Aza-CdR处理72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核致密浓染,Hep2细胞的凋亡率由对照组的(2.70±0.28)%增加到(13.96±0.4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向电泳筛查了包括S100A4在内的5种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了5-Aza-CdR能明显上调喉鳞癌Hep2细胞中S100A4的表达,进而证明了双向电泳结果的可信性.结论:5-Aza-CdR介导的Hep2细胞部分蛋白质表达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5-Aza-CdR诱导的Hep2细胞凋亡的发生,为5-Aza-CdR在喉鳞癌探讨性治疗中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 β-连环蛋白在KB细胞及其肿瘤球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时伟红;李翀;刘津京;王唯;郑志红

    目的:研究信号通路β-连环蛋白在人口腔上皮样癌KB细胞及其肿瘤球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培养KB细胞及其肿瘤球,分别提取KB细胞和肿瘤球细胞的总RNA,设计引物,使用RT-PCR方法检测β-连环蛋白在KB细胞和肿瘤球细胞中的转录,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连环蛋白在两种细胞中的翻译.结果:RT-PCR方法检测显示两种细胞的β-连环蛋白的结果均为阳性,KB细胞中β-连环蛋白 mRNA含量多于肿瘤球细胞.Western bolt方法检测显示结果均为阳性,KB细胞中β-连环蛋白含量少于肿瘤球细胞.结论:在KB细胞及其肿瘤球细胞中β-连环蛋白转录并积累.

  • 表柔比星诱导的保护性自噬抑制了胃癌MGC803细胞的凋亡

    作者:徐玲;张晔;刘云鹏;曲秀娟;朱轶轲;刘静;侯科佐

    目的:明确表柔比星作用胃癌MGC803细胞后自噬的存在,探讨自噬在表柔比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表柔比星处理胃癌MGC803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1.2 μg/ml的表柔比星作用MGC803细胞 24h,细胞凋亡率为(23.56±3.49)%,并且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发生了裂解.与此同时,1.2μg/ml的表柔比星导致了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I(LC3-II)蛋白的提高和细胞自噬体的增多.提示表柔比星同时诱导了凋亡和自噬的发生.与单药表柔比星相比,自噬抑制剂氯喹联合表柔比星明显提高了细胞增殖抑制率[(71.79±4.34)% vs (47.70±3.67%),P<0.05].而且,氯喹联合表柔比星诱导了更明显的MGC803细胞凋亡[(43.98±4.67)% vs (25.09±3.29%),P<0.05].结论:表柔比星诱导的保护性自噬抑制了胃癌MGC803细胞的凋亡.自噬抑制剂联合表柔比星为胃癌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 miR-17-92基因簇反义寡核苷酸对胃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抑制作用

    作者:姚烜;张灵敏;汪洋;姚煜;纪宗正

    目的:探讨miR-17-92基因簇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合成miR-17-92基因簇中miR-17、miR-18a、miR-20a的反义寡核苷酸,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17、miR-18a、miR-20a反义寡核苷酸对SGC-7901细胞的miR-17、miR-18a、miR-20a的抑制效果,然后利用MTT、Transwell检测抑制表达后对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miR-17、miR-18a、miR-20a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抑制对应miRNA的表达,同时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结论:miR-17-92基因簇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到了癌基因的作用.

  • 5-氮杂脱氧胞苷酸诱导ER阴性细胞ERα,ERβ恢复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琳;于兆进;李宇男;何苗;王麟;任婕;白雪峰;赵海山;姚维范;魏敏杰

    目的:观察5-氮杂脱氧胞苷酸(5-Aza-dC)对ERα、ERβ阴性细胞株MDA-MB-435的ERα、ERβ的恢复表达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终浓度(1、2.5、5、10、20μmol/L) 5-Aza-dC处理 ERα、ERβ阴性细胞株MDA-MB-435 96h,通过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 PCR,RT-PCR)方法检测5'-Aza-dC处理后ER阴性MDA-MB-435乳腺癌细胞株DNMT1、ERα、ERβ mRNA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5-Aza-dC均可明显抑制DNMT1 mRNA表达,20μmol/L的5-Aza-dC对DNMT1 mRNA抑制作用为明显;采用不同浓度5-Aza-dC处理MDA-MB-435细胞96h后,ERα、ERβ mRNA表达水平随5-Aza-dC浓度增大而增加,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NMT抑制剂5-Aza-dC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恢复ER阴性细胞中ERα,ERβ mRNA表达,说明ERα,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引起ERα、ERβ蛋白失表达的重要机制之一.

  • 尼美舒利对不同COX-2表达水平的食管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孟欣颖;赵燕;朱圣韬;张澍田

    目的:比较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不同COX-2表达水平的食管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食管鳞癌细胞株EC 109、KYSE 150和TE-1,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COX-2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观察尼美舒利对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结果:COX-2蛋白在EC 109细胞中呈高表达,KYSE 150细胞中呈中等度表达,TE-1细胞不表达COX-2蛋白.尼美舒利在50μmol/L-400μmol/L浓度区间可抑制EC 109、KYSE 150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在400μmol/L时对TE-1细胞有抑制作用.EC 109细胞尼美舒利的IC50值低,KYSE150次之,TE-1高.尼美舒利可使EC 109和KYSE 150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但对TE-1细胞无上述作用.结论:尼美舒利对表达COX-2的食管鳞癌细胞有较好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

  • 胃癌SP表型细胞侵袭转移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力超;彭亮;韩璐璐;李闯;杨治华;冉宇靓

    目的:观察人胃癌SNU5肿瘤细胞系及其高侵袭细胞亚系中是否含有SP细胞,并验证该表型细胞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Transwell小室,体外筛选出高侵袭细胞;经Hoechst33342染色,应用流式检测并分选出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应用无血清培养方法检测SNU5亲本细胞、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在无血清培养中的成球能力.将分选出的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进行侵袭实验、划痕迁移实验.裸鼠皮下接种,检测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的自发性肺转移能力.基因芯片的方法分析SP表型以及非SP表型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经过三轮筛选建立了稳定的高侵袭亚细胞群SNU5-P3.SP分选检测发现,SNU5-P3的SP细胞比例为1.6%;无血清培养发现,SNU5-P3-SP细胞成球数为104±19,显著强于SNU5以及SNU5-P3-non-SP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发现,SNU5-P3-SP细胞的侵袭能力比SNU5、SNU5-P3-non-SP细胞增强近2.5倍.划痕迁移检测发现,SNU5为-P3-SP运动能力显著增强,划痕24h愈合.体内移植瘤转移实验发现SNU5-P3-SP细胞自发性肺转移率为100%,SNU5为50%,而SNU5-P3-non-SP仅有16.7%.基因芯片分析,获得733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50个,36%的基因与侵袭转移有关.结论:胃癌SP表型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征,在胃癌侵袭、转移中起到关键作用.

  • 10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后肠梗阻的观察

    作者:陈夏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后肠梗阻发生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100例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为29-81岁,平均58.5±12.1岁.所有病例术前无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等需行急诊手术,无腹腔内广泛转移,无肺、脑或骨转移.手术危险程度ASA(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Ⅲ级.肿瘤下缘距肛缘4cm-20cm,平均8.26±3.3cm.结果:100例中无中转开腹,其中术后肠梗阻5例(发生率为5%),发生于术后第4-13天.其中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腹腔镜手术不会增加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

  •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丛竹军;黄桂林;李志刚;李豫江

    目的:对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部复发患者中男26例,女15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2例;位于黏膜下层4例,侵及肌层23例,浆膜外14例;肿瘤周径小于1/4圈7例,1/4-1/2圈19例,大于1/2圈15例;上段9例,中段17例,下段15例.局部复发与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位置相关(P<0.05),与侵犯程度及肿瘤周径无关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患者的性别、分化程度以及肿瘤位置关系密切.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动脉灌注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

    作者:卜庆海;尹国文;徐士斌;尤美琴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动脉灌注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38例>65岁确诊胃癌肝转移患者,通过介入治疗在肝动脉或(和)胃左动脉灌注奥沙利铂130mg/m2,同时口服卡培他滨每天2500mg/m2,分早晚2次,餐后30min口服,d1-5,d8-12,d15-19,28天为一周期,两周期评价.结果:3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4例,进展(PD)5例,RR率为52.6%.不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消化道反应,贫血和外周神经毒性,大部分为1级,耐受良好.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动脉灌注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观察.

  • 在良性胃黏膜病变中HP感染与Tiam1、nm23H1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姚乐;李梅;冯义朝;安毅;王阿梅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各类良性胃黏膜病变中Tiam1和nm23H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良性胃黏膜病变病理组织蜡块总共257例,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测定上述病例中Tiam1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典型增生中Hp阳性病例Ti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病例的阳性表达率( P<0.05).在胃良性病变组中,Hp 阳性病例nm23H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各组中Hp 阴性病例( P<0.05).在不典型增生中Hp(+)病例根治前Tiam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根治后(P<0.05).在胃黏膜良性病变中,Hp(+)病例根治前nm23H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根治后.结论:从预防胃癌的角度,在癌前病变形成之前实施根除Hp治疗是有必要的.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时辰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夏莉;李岚;迟艳飞;王娟;葛鹏;尤君;孙洪华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Xeloda) 联合奥沙利铂( L-OHP) (Xelox 方案)时辰治疗晚期胃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2次/d,d1-14;奥沙利铂130mg/m2+5%葡萄糖500ml,d1,在14:00至17:00给药,持续3小时静脉滴注,采用时辰给药方法.按照WHO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全组21例胃肠癌患者均可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8例,总有效率(CR+PR)42.9%,胃癌有效率为40%,结肠、直肠癌有效率为45.5%.临床获益率(CR+PR+SD)66.7%.本组9例缓解(CR+PR),随访时间至2009年8月,中位缓解时间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Xelox 方案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末梢神经炎16例(76.2%)和血小板减少10例(47.6%),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 方案)时辰治疗晚期胃肠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是治疗晚期胃肠癌较好的方案.

  • 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萍;张子瑾;聂鑫;赵赟博;李琳;程刚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应用索拉非尼400mg每日两次治疗21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例由于在服药后1月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停药,未进行肿瘤评价.19例接受过1次以上实体瘤治疗反应评价标准(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1.0版)的评价,其中无客观缓解者,14例(73.7%)疾病稳定且稳定时间大于3月.5例(26.3%)持续肿瘤进展.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为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其次有脱发、乏力、纳差、口腔溃疡、肝功能异常、发热等,不良反应一般在服药后1-2周内出现,其中有2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减少药物剂量,2例由于肝功能异常而停药.结论: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以疾病稳定者多见,应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以保证持续用药.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索拉非尼
  • 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仇昊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端粒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30例大肠癌中,端粒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P<0.005).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将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通过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原位检测来协助大肠癌的早期诊断.

  • TACE联合3DCRT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疗效分析

    作者:陈大朝;刘庆春;陈龙华;袁亚维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并门静脉癌栓(PVVT)的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32例HCC合并PVVT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肿瘤及癌栓的近期疗效,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灶肿瘤近期有效率71.9%,癌栓有效率为81.3%.平均生存时间为20.63±1.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0±1.0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癌栓类型、肝功Child-Pugh分级、卡氏评分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肝癌合并PVTT疗效好,损伤小,易耐受,是治疗HCC合并PVTT有效治疗方法.

  • TP/PD-ECGF表达与血小板增多在胃癌中的意义

    作者:王蕾;胡其艳;易铁男;陈元;刘晓洪;龚先齐;谢华琴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血小板增多情况,并对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07例胃癌组织中TP/PD-ECGF的表达,记录血小板增多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中TP/PD-ECGF阳性表达率为71.0%,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P<0.01).TP/PD-ECGF表达、血小板增多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P/PD-ECGF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04%、18.12%和88.87%、75.2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3);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4.87%、17.92%和82.73%、3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P/PD-ECGF及血小板增多均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TP/PD-ECGF表达与血小板增多呈正相关,二者与胃癌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 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贾新建;向晓娟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相关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选择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55例,收集相关预后因素并进行随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计算预后指数(PI).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肿瘤侵犯深度、脉管侵犯为独立预后因子,其OR值分别为:2.719、3.341 ;由此建立预后预测模型:h(t,x) =h0(t)exp(1.000X3+1.206X7),计算PI=1.000X3+1.206X7;利用ROC曲线原理,当PI≤3.21时,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后3年预后结局较好.结论:肿瘤侵犯深度、脉管侵犯为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重要的预后指标,由此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为临床医师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个体预后结局估计提供工具.

    关键词: 直肠癌 预后 Cox模型
  • 多西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Ⅱ期临床研究

    作者:黄万中;蒋华;刘燕文;姜维美;胡春霞;张利;贾建英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DOC)腹腔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联合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A)静脉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9月,给与43例TNM Ⅲb-Ⅳ期胃癌患者(Ⅲb期19例,Ⅳ24期例)DOC 40mg/m2腹腔灌注d1,8,CF 200mg/m2静脉滴注d1-5,5-FU 375mg/m2 静脉滴注d1-5,OXA 135mg/m2 静脉滴注d1方案,每21天为一周期,共2-4个周期,每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58.1%(25/43),其中CR6.9%(3/43)、PR51.2%(22/4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7.5(2.3-14.2)个月.一年生存率为67.4%.常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黏膜炎和外周神经毒性等.结论:DOC 40mg/m2腹腔灌注d1,8,联合CF/5-FU/OXA方案静脉用药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玛依努尔.艾力;郑超;包永星;地丽达尔

    目的:观察DCF 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4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DCF,DXT (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顺铂) 25 mg/m2,第1-3天;CF(亚叶酸钙)200mg/d,静脉滴注2小时,第1-5天;5-FU(氟尿嘧啶) 5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5-6小时,3周为1周期,方案治疗,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生存期(MST).结果:全组42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3例,PR 19例,SD 11例,PD 9例.有效率(RR)为54.7%,中位TTP为5.5个月,中位MST为1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其次为口腔黏膜炎、腹泻及周围神经毒性.结论: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中的应用(附65例分析)

    作者:张伟;黄桂林;丁元升;商嵩山;王大勇

    目的:总结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双吻合器(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应用中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2010年间65例直肠癌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局部复发7例,性功能障碍1例,无大便失禁及排尿困难.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应用可有效保护盆腔脏器的功能,使一部分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成为可能,适于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

  • 直肠癌组织中hPTTG1和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殷江霞;孙红芹;唐磊;赵长林;徐惠绵

    目的:检测人垂体瘤转化基因1(human pituitary-tumour transforming gene,hPTTG1)与存活素(survivin)在直肠癌、直肠腺瘤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机制.方法:收集2006-2008年间我院直肠癌手术标本60例,直肠腺瘤10例,癌旁正常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10例直肠腺瘤、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PTTG1与survivin的表达,分析两者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在直肠癌、直肠腺瘤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PTTG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8/60)、20%(2/10)和0(0/10);hPTTG1的表达在直肠癌与直肠腺瘤之间及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90%(54/60)、80%(8/10)和20%(2/10).survivin的表达在直肠癌和直肠腺瘤组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直肠癌中hPTTG1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分型关系密切(P<0.05).直肠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60例直肠癌中两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CEA、肿瘤所在直肠部位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hPTTG1和survivin可能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直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2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分析

    作者:郭一玲;陈佐伟;张英男;冯程;辛镇祓

    目的:对在我科8年来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DTC发病规律,并证明131碘治疗DTC的疗效.方法:2002至2010年确诊为DTC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甲状腺近全切除,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131碘治疗.131碘治疗后,每半年随访一次.随访指标:颈部超声检查;血清TSH、FT4、FT3;血清Tg、TgAb检查;全身放射性碘扫描;胸部CT或MRI.疗效判定:当血清Tg、TgAb阴性,颈部超声未见肿大淋巴结,全身放射性碘扫描未见放射性浓聚时,为DTC治愈.当上述指标为阳性时,则进行再次131碘治疗.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DTC患者数逐年明显增加;乳头癌与滤泡癌的比例约为12(207):1(17),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男:女患者患病比例约为1(57):3(167);DTC在20-55岁之间为高发年龄段,峰值在25-35岁之间;131碘治疗对DTC治愈率约达90%,近10%的顽固性DTC患者多次131碘治疗效果欠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25-35岁为高发年龄,女性多于男性,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关键.手术切除甲状腺后进行131碘治疗对DTC治愈率达90%.近10%的患者131碘治疗效果欠佳,需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 282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回顾

    作者:韩金刚;张云锋;赵阳;任宏

    目的:讨论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82例甲状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和术中诊断甲状腺癌分别为162例(57.4%)和94例(33.3%),术后确诊26例(9.3%);282例手术患者无院内死亡,11例出现了声嘶(9例为暂时性,2例为永久性),7例出现低钙抽搐或肢端麻木.249例(88.3%)获得随访资料,其中颈部淋巴结复发者20例,局部复发者15例,远处转移者1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和髓样癌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和92.3%.结论:甲状腺结节钙化者高度怀疑甲状腺癌,术中冷冻有助于甲状腺癌的确诊和术式的选择,应充分重视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术后患者应坚持服用甲状腺素片,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癌的复发转移.

  • 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9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新颖;沈静侠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潜在关系.方法:对2000-2008年收治9例乳腺癌患者再发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7例,阴性2例;甲状腺癌ER阳性4例,阴性5例.4例ER阳性的甲状腺癌全来自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结论:雌激素很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临床上对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要常规检查甲状腺.甲状腺癌的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雌激素治疗ER阳性的甲状腺癌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手段.

  • 光敏拮抗剂类皮肤保护剂预防头颈部放射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徐安利;许金全;张淑英

    目的:观察光敏拮抗剂类皮肤保护剂预防头颈部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头颈部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放疗期间使用光敏拮抗剂类皮肤保护剂;对照组33例,按常规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Ⅰ级、Ⅱ级、Ⅲ级皮炎分别为 72.7%、27.3%、0;对照组病人发生Ⅰ级、Ⅱ级、Ⅲ级皮炎分别为 24.2%、66.6%、9.1%.观察组病人发生放射性皮炎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敏拮抗剂类皮肤保护剂能提高皮肤的耐受能力,降低头颈部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程度.

  • 口灵含漱对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红梅;胡建萍;高茜;杨顺蓉;马代远

    目的:观察口灵含漱对减轻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期间并发急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日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灵含漱,观察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及程度.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推迟,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40例均按时完成全程放化疗,对照组有3例因口腔黏膜损伤严重而延长了总疗程时间.结论:口灵含漱可推迟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的时间,减轻其反应程度.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26例分析

    作者:曲圣涛;关俊宏;陈铎;刘云会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垂体腺瘤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89例,次全切31例,部分切除6例,病人视力症状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均有改善.术后尿崩症18例、脑脊液漏13例、术腔血肿3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是大部分垂体腺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 腔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

    作者:徐荣;安媛;梁秦龙;王子璋;戚新春;冯海波;李树业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微创及美容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住院的21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腔镜辅助微创手术组109例,传统手术组10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2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微创组少于传统组(P<0.01).术后引流量微创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美容满意度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无并发症发生.病理结果均为良性病变,病理报恶性者改变术式,不在统计范围.结论:对于大多数良性甲状腺疾病,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有一定美容效果、病人易于接受的手术治疗方法.

  • 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安全性探讨

    作者:赵宗彬;李文仿;王耕;王明华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10年2月6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相关资料,对二次手术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7.46%(11/63),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7.94%(5/63),暂时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76%(3/63),2周后声音嘶哑逐步恢复,1例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先行呼吸机正压给氧待患者呼吸困难好转再行声带成形手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气管损伤发生率为3.17%(2/63).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二次手术因解剖组织结构改变,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进行二次手术应熟悉解剖、掌握术中操作技巧及谨慎操作.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2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春梅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提高病理诊断水平,防止漏诊、误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一侧乳头状微小癌(TMC)11例,左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左侧TMC5例,右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右侧TMC4例.肿块切面见不同质地的多发结节,灰棕色至灰白色,境界清楚.其中可见夹杂TMC的结节质地较硬,灰白、灰黄色,细颗粒状,边界不清,有不同程度纤维化.结论:典型的乳头状癌具有纤维血管轴心,被覆大而异型的细胞,排列紊乱,癌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可见核沟,有时出现核内包涵体.乳头结构不明显时,但见到明显的间质纤维化,毛玻璃样核时要考虑到乳头状微小癌亚型的可能.

  • CT监视和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感染率比较

    作者:李军伟;赵宪林;姜宏舟

    目的:比较CT监视和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后感染率.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CT监视和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449例术后感染率.结果:CT引导下穿刺术后感染率为2.1%,CT监视下穿刺术后感染率为2.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和CT引导相比,CT监视下颅内血肿穿刺术并不增加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布特点

    作者:杨丹球;陈凤坤;唐惠英;李松远;黄秋霞;施国元;李莹;何远超;吴铿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在广西沿海地区宫颈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HPV感染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复发的关系.方法:通过凯普导流杂交HPV DNA检测法,对76例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1种HPV亚型的检测.结果:宫颈癌HPV总阳性率为90.8%.宫颈癌患者HPV阳性各亚型出现的频率排序为:HPV16(56.5%),HPV18、33、58各(7.2%),HPV52、53各(5.8%),HPV31(4.3%),HPV45(2.9%),HPV35、51、56、66、68各(1.4%).HPV6(5.8%),HPV11、44、43各(1.4%)均合并在高危感染中.HPV感染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复发关联无显著性(P>0.05),与年龄密切相关,鳞癌HPV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及其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沿海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16、18、33、58感染为主要型别.HPV感染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复发无明显相关性,与发病年龄、病理类型有关.

  • 三乙醇胺保留灌肠对宫颈癌放射性肠炎的疗效

    作者:龙小丽;王亚利;黄艳;郭晨

    目的:探讨三乙醇胺保留灌肠在放射性肠炎中的疗效.方法:将79 例不同程度放射性肠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三乙醇胺保留灌肠) 和对照组( 常规保留灌肠),治疗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乙醇胺保留灌肠对放射性肠炎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极大地减轻病人痛苦,安全有效.

  • 高剂量率192铱后装机腔内加外照射治疗宫颈癌6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幸斋;王阁;单锦露;张志敏;徐太祥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192铱后装腔内加体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副作用等.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放疗中心共60例宫颈癌患者,采用8MV-X线直线加速器全盆照射,开始体外全盆腔照射,5次/周,2Gy/次,剂量25-40Gy;然后中间挡铅,4个野照射,5次/周,2Gy/次,宫旁剂量20-25Gy:同时腔内治疗,1次/周,6Gy/次,剂量为35-40Gy.腔内治疗采用ZL-HDR18铱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全部病例均宫颈阴道同时进行.腔内治疗每周1次,A点剂量36-40GY/6-7F/6-7w,腔内治疗当日停体外照射,治疗时间56-77天.结果:CR+PR 100%,随访超过3年,随访率达95%,3年生存率Ⅱ期88.3%,Ⅲ期82.9%; 早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为 12.4%,膀胱反应发生率5.2% ;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 13.8%,膀胱炎3.8%.结论:高剂量率192铱后装机腔内加体外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满意,患者生存率较高,耐受好,并发症少.

  • 子宫平滑肌肿瘤60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邓伟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病年龄、部位、组织学分型、病因.方法:对60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标本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WH0新分类为诊断标准.结果:602例中肌壁间肿瘤多见,浆膜下、黏膜下少见,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之间.结论: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良性平滑肌瘤多见,恶性平滑肌瘤很少见,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肿瘤诊断标准界于两者之间,较难把握,但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会越来越少.

  • 侵袭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于亚平;史平;翟勇平;刘海宁;宋萍;李峰;周晓刚;唐玉梅

    目的:研究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报告两例分别并发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PRCA,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联合化疗治疗后,DLBCL及其相关的PRCA均获完全缓解,而PTCL-NOS虽获缓解,但其相关的PRCA未好转,加用泼尼松治疗后PRCA缓解.结论:NHL相关的PRCA在联合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后可获完全缓解,且可不需维持治疗.

  • 复杂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俊卿;栗明;杨之斌;李云峰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在消化道肿瘤中相对少见.由于其起病隐匿、无典型的临床表现、目前缺乏有效的小肠检查手段,致使此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大大增加.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伴全小肠、十二指肠息肉样改变的病例尚未见报道.本文就1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伴全小肠、十二指肠息肉样改变进行分析讨论.

  • HAG方案诱导初发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作者:郑引索;姚亚洲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治疗初发低增生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缓解率、平均费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5例初发低增生型AML患者随机分为A组(19例),B组(16例),其中A组采用 HAG方案:高三尖杉酯碱 (H)1mg/d,阿糖胞苷 (Ara-C)25mg,ql2h,第1-14天化疗,同时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d.B组采用标准剂量 HA或DA方案.结果:诱导1个疗程结束后,A组和 B组的完全缓解 (CR)率分别为68.0%和37.0% ;病死率分别为10.2%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学毒性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 A组低于B组.结论:HAG方案诱导治疗初发低增生性AML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

  • c-FLIP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小平;杨彤涛;王海鹏;文艳华;杨连甲;周勇;范清宇

    目的:探讨c-FLI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7例临床资料完整石蜡包埋的骨肉瘤肿瘤标本,25例骨软骨瘤标本,8例正常的骨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和蛋白质印记法测定c-FLI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组织学性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骨肉瘤标本中c-FLIP表达的阳性率是83%(39/47),而在骨软骨瘤标本中表达的阳性率是16%(4/25),两者比较P<0.01;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FLIP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发病次数、肿瘤体积、病理类型及有无转移无关(P>0.05),而与临床Ennecking 分期有关(P<0.05).结论:c-FLIP蛋白的过量表达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脐尿管腹壁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刚;陈进才;李鹤;王丹;刘浩

    脐尿管囊肿或脐尿管瘘,系胚胎期遗留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约为1/30万,多见于儿童,男性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包块,或出现脐部瘘管而被发现.本文报告一例成年女性患者,因子宫内膜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诱发了脐尿管腹壁瘘,报告如下.

现代肿瘤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4 05 06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