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评价

    作者: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梁彤杰;江金带;陈洁兰

    目的:探讨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SCTP)及三维重建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SCTP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大强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MIP和SSD显示51例门静脉1~2级分支增粗,肝内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细小、扭曲,35例呈枯枝或残根状.6例仅见门静脉1~2级分支增粗,肝内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未见显影.侧支循环血管开放表现为食管下段静脉曲张(n=21),食管周围静脉曲张(n=14),胃周静脉曲张(n=24),脐静脉曲张(n=11)及腹膜后静脉曲张(n=9).结论:SCTP是诊断和评价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效方法,对门静脉高压程度,上消化道出血预测及门静脉高压术前评估有较大价值.

  • 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

    作者:郭顺林;雷军强;高明太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特征及其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7例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的交界处.典型的X线表现为狭窄、移行、扩张段并24小时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钡潴留.婴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的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病例具有典型的表现.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及X线诊断

    作者:周巧龙

    目的:探讨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排便造影检查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50例正常人和62例不同程度便秘患者,采用静坐相与力排相造影检查.测量肛直角大小,耻骨直肠肌压迹的深度和长度.结果:对照组50例力排相肛直角增大,病变组62例力排相肛直角不增大,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组中43例还表现有耻骨直肠肌压迹加深.结论:排便造影检查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简便而可靠的方法.

  • 胰腺炎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谭光喜;张晓磷;余成新;鲁际;张茂春;苏维荣;罗启明

    目的:探讨胰腺炎与脂肪肝之间的相关性.方法:86例胰腺炎都进行肝、胆、胰腺CT扫描.12例查血甘油三酯.结果:86例胰腺炎中急性胰腺炎80例,慢性胰腺炎6例.86例中伴脂肪肝者51例,占59.3%,其中Ⅰ级脂肪肝31例,Ⅱ级脂肪肝13例,Ⅲ级脂肪肝7例.伴胆系疾病者17例,占19.7%,不伴脂肪肝和胆系疾病者18例,占20.9%.12例查血甘油三酯,其中7例不同级别脂肪肝的甘油三酯呈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患脂肪肝的人易诱发胰腺炎,其机理是脂肪肝的病人血中甘油三酯升高.

  • 腹部巨大囊性病变CT诊断

    作者:陈凯;柳学国;杨林;王坚

    目的:探讨腹部巨大囊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腹部巨大囊性病变3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其病变中心点、边界、囊壁、分隔、钙化、液平征、强化等要素.结果:中下腹包块14例,有15个包块.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4例,5个包块.粘液性囊腺瘤3例,卵巢囊肿1例,卵巢-输卵管炎性囊肿1例,巨大膀胱憩室1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4例;中上腹包块13例,其中:囊性淋巴管瘤5例,肠重复畸形囊肿2例,小网膜囊内神经鞘瘤囊性变1例,胆总管囊肿3例,非胰腺性假性囊肿2例;腹膜后包块3例,有胰腺假性囊肿1例,重度肾积水2例.结论:腹部巨大囊性病变绝大多数为良性;包块中心点位于中下腹者以女性附件疾患发病率高;囊性淋巴管瘤在腹部囊性病变中占有一定比例,并且腹膜后发病也不少见.

  • 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29例CT征象分析

    作者:张毅;蒲红

    目的:总结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9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结果:各类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密度、分布、大小、形态、边界和周围侵犯情况、远处相关病灶等方面有相对不同的CT表现特点.结论:仔细观察综合分析各种CT征象对正确诊断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作者:陈惠恩;韩文德;回昱昕

    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本院1993年7月~1999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35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检查见34例病灶呈低密度(97.1%),其中25例(71.4%)病灶内见囊性更低密度区;病灶均可强化,多为轻、中度强化(28/32,80%),可延时强化(5/6);表现为"边缘分叶征”21例(60%),"边缘凹陷征”7例(20%),"胆管包绕征”6例(17.1%).结论:本病有一些CT表现特征,尤以胆管包绕征具有诊断特异性.

  • 食管癌术后复发的X线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张建伟;李辛;刘海泉;郭晻;肖金成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复发的X线表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方法:经X线钡餐造影诊断为食管癌术后复发病例共45例,分析其X线表现特点;查阅病历,了解切除范围,探讨术后复发的原因.结果:吻合口复发34例,在钡餐造影片上表现为吻合口壁毛糙、僵硬,粘膜破坏,吻合口狭窄;胸胃复发11例,在X线片上表现出外压改变,或充盈缺损,粘膜破坏.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诊断食管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当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可能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的较好办法.

    关键词: 食管癌 手术 复发 X线
  • 支气管肺类癌的影像学诊断(附13例分析)

    作者:万洁;陈宪

    目的:研究肺类癌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的X线平片,体层摄影及CT的表现.结果:肺类癌为单发类圆形或多角形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多有分叶改变,转移少见,无钙化.CT像上肿块密度、边缘与相邻组织关系更为清晰.结论:肺类癌缺乏影像学特征,难与肺癌相鉴别,后诊断需要病理证实.

    关键词: 类癌 影像学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

    作者:赵锡立;冯建;王和平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4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资料,4例均经肺泡灌洗术,其中3例经纤支镜检、1例经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在HRCT象上呈多样化改变:从弥散分布的较模糊的结节影到弥漫性斑片状云雾状肺实变阴影与磨玻璃影,呈地图样分布;多见蜂窝状、网状间质性表现,同时伴有病变范围内光滑的小叶间隔增厚.结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特别是HRCT表现相结合并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并不一定完全依赖于纤支镜或肺穿刺活检来确诊.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探讨(附80例报告)

    作者:刘沧君;张孟增;路福志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不同影像分期的介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80例病人的影像学各期表现,其中,综合影像分期Ⅰ~Ⅱ期51例,Ⅲ~Ⅳ期29例进行介入治疗.结果:通过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疼痛缓解率Ⅰ~Ⅱ期为94%,Ⅲ~Ⅳ期为62%;关节活动度均有不程度增加;DSA检查相同时相对比,血管增加Ⅰ~Ⅱ期为86%,Ⅲ~Ⅳ期为45%;骨质明显修复增生,Ⅰ~Ⅱ期为51%,Ⅲ~Ⅳ期为10%.结论:Ⅰ~Ⅱ期介入治疗效果佳,Ⅲ~Ⅳ期效果较差.

  • 介入放射在输卵管妊娠并腹腔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笪坚;柯要军;谭伟

    目的:研究经动脉途径化疗及血管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并腹腔内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5例输卵管妊娠并腹腔内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经导管向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喋呤(MTX)后行动脉栓塞,制止内出血.术后监测血β-HCG水平变化,B超监测盆腔包块变化,综合评价疗效.结果:输卵管妊娠在血管造影下大致显示Ⅰ、Ⅱ型2种血管征象.Ⅰ型为宫旁可见片状异常血管染色,Ⅱ型为宫旁圆形异常血管染色.25例中,Ⅰ型表现者4例,Ⅱ型表现者21例.24例达治愈标准,治愈率96%.血β-HCG降至正常平均需时14.4±11.5天,月经恢复正常平均需时29.78±7.1天,10例要求生育者,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9例显示通畅,1例不全梗阻.结论:经动脉途径灌注杀胚药物及血管栓塞,不仅提高杀胚药物的疗效,而且能有效的制止和预防内出血,扩大了保守治疗的适应症.

  • 不同类型被覆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支气管瘘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兴;周石;马宁;宋杰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被覆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0例,食管癌浸润或溃疡穿通所致食管气管瘘6例,食管癌中段狭窄并网状金属内支架置入及放疗后致左支气管瘘1例,BAI所致食管支气管瘘3例.选用美国GianturcoZ型带膜支架2例,Ultraflex支架2例,国产带膜网状支架6例.所有病例的支架置入均在透视下完成.结果:10例支架置入术均1次成功,瘘口完全封闭,饮水不再呛咳,术后第2、3天全部能进半流质或软食,咳嗽、发热明显减轻,肺部感染多数得到有效控制.1例内支架下滑,3例有返流性食管炎,1例支架上端再狭窄.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2例食管大出血和4例全身广泛转移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4例术后行放、化疗者,生存期均超过8个月,内支架通畅.结论:应用不同类型被覆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是一种快捷易行、安全可靠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法,术后配合放、化疗,能更好地延长生存期.

  • 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意义

    作者:王精兵;冯敢生;梁惠民;曾军;吴红英

    目的:研究和评估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6例骶骨肿瘤用明胶海绵或白芨粉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栓塞后平均3.5天行手术切除.疾病包括:骨巨细胞瘤3例、脊索瘤8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转移瘤3例.结果:本组16例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染色均较术前减少85%以上.术中失血500~1500ml之间,平均为780ml.所有肿瘤均被顺利切除.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手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 儿童颞骨正常变异的CT影像分析

    作者:李涛;邵剑波

    目的:研究儿童期正常颞骨变异的发生率,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90位儿童的颞骨CT影像回顾性分析,将颞骨的正常变异归纳为:①颈静脉球高位;②颈静脉球高位伴静脉球裸露;③颈静脉孔显著不对称;④乙状窦前位;⑤扩大的耳蜗导水管开口.结果:上述正常颞骨变异在儿童期的发生率分别为(1)12.6%;(2)3.7%;(3)3.1%;(4)1.5%;(5)4.4%.结论:儿童期颞骨正常变异较常见.在外科手术前对内耳、中耳及后颅窝正常变异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 鳃裂囊肿的MRI和CT诊断

    作者:黄国鑫;徐坚民;陈宇;张国志;张景忠

    目的:讨论鳃裂囊肿的MR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鳃裂囊肿病人(第一鳃裂囊肿2例,第二鳃裂囊肿9例)的CT或MRI的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第一鳃裂囊肿表现为耳前区反复感染或瘘,其特征为瘘道与外耳道平行;第二鳃裂囊肿常表现为颈外侧部和颌下区无压痛囊性肿块,CT和MRI表现为薄壁、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外或向后移位,颈动脉间隙大血管向内或向后内移位,颌下腺向前移位,根据Bailey的分型,本组9例中2例属Ⅰ型,7例属Ⅱ型,囊肿在T1加权上呈低至高信号,T2加权常呈高信号,囊壁强化的厚度取决于感染的程度.结论:MR和CT对第一、二鳃裂囊肿的定位及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的CT、X线诊断(附10例分析)

    作者:韩宗禹;余晖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以骨质破坏、组织性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本文分析我们遇到的10例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除2例脊柱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为临床及X线诊断外,其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目的在于对其影学特点有进一步认识.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为6~38岁,10岁以下2例,20岁以下6例;单发8例(80%),多发2例(20%);颅骨4例(图1,2),脊柱2例,股骨2例,髂骨1例,胫骨1例.我们在分析本组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CT及X线表现的基础上,讨论以下问题.

  • 妇科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李冰;蔡铭金;张立冬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根治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其疗效常不显著,我院从1998年10月~1999年12月以来,对2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超选择双侧瘤体供血动脉的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本组子宫肌瘤28例,全部经B超确诊,肿块3~5cm:16例,5cm~7cm:12例,大年龄42岁,小年龄28岁,平均35.6岁.28例患者有1例未生育,其余均有生育史.所以患者均经药物治疗1~5年无效,肿块呈进行性增大,症状体征加重.

  • 图像后处理在胸部CT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黄丽玲;李晓红

    胸部是CT检查的常见部位,但就其解剖特点来说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部位,由于胸部各组织间对X线衰减的巨大差异,使同一幅胸部CT图像上各组织CT值的差异超过1000HU以上.平时我们多采用2种不同的背景窗即纵隔窗(W:250,C:40)、肺窗(W:1700,C:-650)来分别观察肺实质及纵隔结构,但在常规肺窗中,胸膜及肺内占位性疾病的内部情况,病灶的边缘情况看的不是很清楚,而图像后处理中的Masterlook技术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 229例急腹痛B超诊断分析

    作者:季涛

    急腹痛是临床常见病,临床诊断有时较困难.B超的应用为大多数急腹痛的病因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现将我院近3年多来就诊的229例急腹痛患者的检查结果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文报告229例,男95例,女134例,年龄小3岁,大78岁,平均40.5岁.其中76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余153例经CT、化验或其他临床资料获后确诊.本组使用荷兰产Pie Medical-Scanner*!250型超声诊断仪,频率3.5~5.0*!MHz.上腹部检查按常规准备,盆腔检查采用膀胱充盆法.个别急需病例,采用膀胱灌注充盈法.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作者:黄科峰;赵国宏;贾丛凤;李冬英;赵禹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elolipoma 简称RAL)是较少见的良性肾肿瘤.在常规泌尿系检查中缺乏特征性表现,而CT的高分辨率为其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对我院经CT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RAL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本病CT诊断水平.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18~65岁,平均43.2岁.左侧4例,右侧3例,双5例.临床上无症状偶然查体发现6例,腰痛7例,右上腹痛2例,左上腹包块1例,肉眼血尿1例,发热1例.均无结节性硬化及家族史.全组病例中2例有平扫,其余10例均行平扫后增强扫描.

  • 跗骨桥的X线诊断

    作者:杨文杰;贾永;王向东

    跗骨桥也称跗骨融合,系指二块或以上的跗骨间的不正常连结,可分为纤维性、软骨性和骨性,是引起足痛的一种病因[1].由于临床和放射科医生的忽略,易出现误/漏诊.现收集我院资料完整的32例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本院自1996年~1999年间共摄足和踝关节X线照片800份,由笔者和两位主任医师对有二块或以上的跗骨桥形成者记录其部位、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X线特点进行分析.

  • 双对比造影在胃十二指肠检查的应用研究--附80例X线影像分析

    作者:关国定;解月太;郭麦军;薛慧丹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在临床的运用,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诊断,尤其是胃肠气钡双对比造影(DC)检查的价值和实用性已被公认肯定.这一简便、经济、无痛苦的技术弥补了基层医院无内窥镜设备的不足.因此,本文就我院两年来所做的80例资料较完整的胃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X线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阐述论证其诊断价值和优越性,同时亦为在基层医院积极推广这一技术起一个小范围的医疗导向宣传作用.材料和方法 95年1月至96年12月间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诉,做(DC)检查的80例病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发病年龄小25岁,大76岁,平均年龄39.36±5.86.使用KB-500型X光机配日本WTV-30D型荧光增强器,造影方法:服产气粉6克1分钟后嘱病人吞服调拌好的双重造影用硫酸钡(BC)混悬液10~30ml,身体翻转3圈后在不同体位下电视透视重点观看,必要时给予点片,然后继续服钡剂60~100ml,以观察胃十二指肠的充盈影像.观察内容和诊断依据进行胃十二指肠DC检查,重点观察其内部微粘膜结构的异常改变,即胃小区和胃小沟的形态变化.以此来揭示和确定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浸润范围及功能变化.主要诊断依据是,粘膜皱壁的增粗,平坦,破坏中断及纠集,有无狭窄,肿块及龛影征象等.

  • 成年人Ⅰ型肺结核误诊为肺癌的体会

    作者:薛家成

    成年人Ⅰ型肺结核较少见,我院遇到1例,曾转诊许多医院,并作CT扫描,均误诊为肺癌,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特谈一谈对本病的一点体会.患者男,34岁.咳嗽轻度发热,咳血,为阵发性干咳,查体:急性病容,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弹性欠佳,粘膜无黄染及出血,贫血消瘦头颅颈、腹部四肢均正常,双肺呼吸音粗糙,以右心缘为甚,其它无特殊异常.化验:WBC7600/mm3,N65%、L26%、E7%,血沉65mm/h.X线照片:立位后前位片显示:右侧肺门区可见一个约5cm×8cm一球形阴影,右中肺有片状模糊影,侧位胸片显示:可见右侧肺门区有5cm×8cm球形阴影,余肺未见明显异常.一月后拍胸片之阴影明显扩大,根据影像考虑中心性肺癌可疑,肺结核待排.后到达县、成都等医院作CT扫描,均诊断为中心性肺癌并有转移,在成都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病理切片,诊断为右肺门淋巴结核.

  • 小儿巨大支气管囊肿一例

    作者:张贵聪

    患者男,3岁,维族.以咳嗽胸闷气短为主诉入院,患儿1岁起因出现咳嗽、咳痰,痰呈白色粘痰,胸闷气短,抗炎治疗效果欠佳.查体: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未闻及罗音,右侧胸部叩诊呈浊音,胸部呈漏斗状.X线检查:(图1)胸部正位片示:可见囊性包块占据整个中叶,部分上叶及下叶区,右肺尖及右肺下野外带透光度增加,病灶与前胸壁、右胸壁界线不清.两侧肋隔角锐利.胸部呈漏斗状.X线诊断:右肺巨大占位性病变:①右肺巨大肺包虫病可能;②右肺支气管肺囊肿.

  • 盲肠脂肪瘤合并慢性肠套叠一例

    作者:黄劲柏;雷红卫;卢木发

    患者女,45岁,2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腹疼痛,阵发性发作,10天前疼痛加剧,伴恶心、呕吐,可自行缓解,平时大小便可.3月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检:腹平软,右中下腹可触及一约5cm×3cm大小之肿块,质中等,轻度压痛,活动差,肠鸣音4~5次/分.影像检查:腹部透视,双膈下无游离气体,腹区无气液平征象.经肛门插管结肠气钡造影:钡剂于横结肠中段近肝曲部上行受阻,可见弹簧状钡线及不规则充盈缺损(图1).口服稀钡剂约200ml,6小时后复查见结肠肝曲水平回肠与结肠相连续,可见回肠粘膜延伸入结肠内(图2).X线检查考虑为慢性肠套叠,炎症所致可能性大.

  • CT诊断Fahr病一例

    作者:谢应朗;崔辛

    Fahr病是以双侧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及皮质下中枢对称性钙质沉着为主要病理学的特征的疾病,CT诊断资料报道罕见[1].笔者遇见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7岁.因头部外伤伴头痛1周,于2000年3月8日入我院.患者既住有学习困难史,家庭成员未见异常.查体:神清,合作,表情呆滞,双手震颤.实验室检查:血钙2.7mmol/L,血磷1.60mmol/L.头颅CT平扫:双侧丘脑、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可见大量斑片状钙化灶,小者0.3cm×0.3cm,大者2.5cm×1.5cm,CT值243~720HU.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均显示扩大.中脑导水管及四脑室无扩大,中线结构无移位(图1,2).CT诊断:Fahr病,梗阻性脑积水.

  • 颅内脂肪瘤致视力障碍一例

    作者:朱大光

    颅内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而引起视力障碍的颅内脂肪瘤更是鲜见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经CT、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3年,近半年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头晕等,于1999年3月28号入院.入院前无外伤或手术史.体检:神志清,心、肺、肝等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0.45,眼压指测正常,双眼外眼及眼前段正常.双眼底视盘轮廓模糊不清,生理凹陷消失,呈囊状,向前隆起约3D,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中央静脉纡曲扩张,动、静脉之比1∶3,视盘周围视网膜水肿明显,呈灰白色,无出血和渗出,黄斑中心窝反光存在.双眼周围视野向心性缩小10°~15°,双眼中心视野生理盲点扩大.

  • 作者间介: 唐超峰(1965~),男,安徽临泉人,主治医师,从事放射诊断及研究

    作者:唐超峰;邵怀欣;尚健民

    患儿 2岁9个月,经常腹泻2年,受凉后加重,发现左下腹包块15天.患儿2岁时,曾因出现黄疸而入某医院就诊,以"黄疸性肝炎”治疗并"治愈”,后腹泻逐渐加重,治疗效果不佳.无异常家族史.体检:患儿体质较差,于左中下腹触及一大小约9cm×6cm包块,质中等硬度,活动度差,压痛不明显.B超示:中下腹腔类囊性包块,大小约8.2cm×4.9cm,与脾肾无关,疑肠系膜囊肿.胃吞钡:胃窦部轻度上抬,十二指肠框扩大明显.钡剂灌肠:横结肠呈弧形下垂征象(图1),肠管不规则狭窄,局部肠管轻度扩张,结肠袋形及粘膜影消失(图2).拟诊:①肠系膜囊肿;②横结肠肿瘤性占位.术中所见:横结肠段见一大小约10cm×6cm肿块,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恶性淋巴瘤,B系,弥漫性无裂细胞性.

  • CT诊断急性自发性胸椎硬膜外血肿一例

    作者:李春英;朱芳;王承缘

    急性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十分少见,有关其MRI表现国内已有报告[1],但CT尚未见报告.我院近期遇到1例经CT检查、MRI和手术证实的急性自发性胸椎硬膜外血肿,并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患者女,72岁,突发腰背部剧烈疼痛7h,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大小便失禁5h入院.查体:脊柱胸9-12椎棘突上下压痛(+),脐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低下,双侧腱反射未引出,肛门括约肌松弛.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发病前无外伤、血管损伤或凝血机制障碍等病史.X线平片:胸腰椎正位片未见明显异常.胸段CT平扫(发病后9h):胸6-12椎下缘椎管内见高密度软组织影,呈梭形或半圆形紧贴椎管后侧壁,前后径约9mm~11mm,CT值85HU,境界清楚,硬膜囊受压前移(图1).CT诊断胸段椎管内硬膜外血肿.胸腰段MRI平扫+增强(发病后24h):矢状位自胸6椎体平面至腰1椎体上缘椎管内硬膜外见长梭形稍短T1、混杂T2信号,病灶下部混有少量短T1高信号,脊髓硬膜囊明显受压前移(图2).为了同其它占位病变如肿瘤相区别,以作增强扫描.Gd-DTPA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后(图3、4).MRI诊断:胸段脊髓硬膜外血肿.手术结果:行胸6~腰1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胸椎管内硬脊膜外大量条状凝血块,压迫脊髓,清除血块,见胸6~9椎硬膜外部分血管不规则.病理结果:凝血块及部分纤维素样坏死物.

  • 胸膜透明细胞癌一例

    作者:赵启宏;田扬

    透明细胞癌,好发于30岁以下青年,以四肢多见原发于胸膜者罕见.我们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8岁.主诉左胸腹痛3月余,于1999年8月12日入院.曾自服止痛药后稍有缓解.近1月来疼痛加重并牵涉左胸背部呈刺痛,随后在当地医院以"左侧肺炎”治疗,但疗效欠佳且时感胸闷、气促,于同年7月28日支纤镜检查提示"左肺上叶支气管粘膜充血”.次日行CT检查显示"①左肺上下叶局限性炎症;②左前胸膜结节:包裹性积液与胸膜结节待鉴别”.影像学表现:入院时X线胸片显示左肺下野见34mm×35mm,边界尚清楚而密度欠均匀增高影,与前胸壁有蒂连接.左肺肋膈膜肥厚粘连.诊断为左下肺块影需排除外周型肺癌.开胸探查:8月27日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见前胸壁肿块,取材送活检.病理检查:肉眼所见40mm×25mm×10mm切面灰白而质韧,边界不清呈乳头状.镜下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明显,胞浆透亮,呈实心片块状排列,部分呈腺泡状排列.诊断:①左胸膜透明细胞癌;②术后送脂肪组织中淋巴结有癌细胞转移(1/1).

  • 外伤性胆囊穿孔致包裹性腹腔积液(胆汁)CT表现一例

    作者:冯建;赵锡立;王和平

    患者男,46岁.1个月前抬重物时砸伤右上腹,伤后右上腹钝痛,即作彩超发现右上腹腔有一液性包块,考虑为外伤所致,经抗炎治疗,疼痛缓解.10天后,病人突感腹胀、四肢水肿.体检:T35.5℃,P100次/分,R24次/分,BP105/75mmHg.发育正常,体质消瘦.心肺未见异常.腹肌轻度紧张,右上腹肋缘下触及约16cm×12cm质中等硬度包块,边缘不清,轻度压痛.叩诊右上腹浊实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超提示:①右上腹混合性肿瘤;②腹腔畸胎瘤.CT平扫见腹腔右部巨大囊性病变,上界为胆囊窝,下界达髂骨嵴水平,大小约17cm×12cm×9cm,CT值约10HU.病变壁多较菲薄,部分壁较厚.在髂骨嵴水平,另有一独立较小的囊性病灶,其壁为较厚软组织密度影.病变周围脏器受压推移.胆囊存在,但与囊性病变界限不清.增强扫描病变壁有强化.CT诊断:腹腔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

  • 大动脉炎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清;凌坚;宋金松

    大动脉炎是中国、日本和亚洲地区常见的血管病,尤其青年女性.根据本院244例造影诊断(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大动脉炎,女/男=3/1,平均年龄23.8岁.本病首先由日本眼科医师Takayasu(高安)报告1例视乳头周围血管病变,其后因脉搏消失、减弱等症状,而称为无脉病或高安氏病.现国内普遍称为大动脉炎(aorto-arteritis),日本一般名为高安氏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或大动脉炎综合征(aortitis syndrome).

  • 脊柱不稳固X线表现及测量方法研究(附73例分析)

    作者:蔡和;汤永强

    目的:通过分析归纳了脊柱不稳固的X线表现、临床症状及新的测量方法.方法:对73例脊柱不稳固的腰骶椎片均用笔者自己设计的测量方法与Ferguson's测量法进行比较,认为前者测量法较准确、方便,亦符合身体持重线力的规律.结果:本组病例统计以青壮年男性患者多见(占68.5%),脊柱不稳固的产生与先天性的脊柱结构性缺陷及后天性的运动量、姿势、负重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用改进后的摄影、测量方法可以提高对本病X线诊断的水平.

  • 脊椎滑脱的CT诊断

    作者:夏瑞明;童荣璋;王柏林;郑建民;胡劲松;马玉富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椎滑脱的CT表现并讨论其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13例患者先行腰椎侧位扫描定位图像,采用与椎间盘平行的角度,自病变椎体的上一椎体下缘扫描至下一椎体上缘,层厚5mm,间隔5mm.结果:13例中真性滑脱9例,假性滑脱4例;发生在腰5者8例,腰4者5例;Ⅰ°滑脱7例,Ⅱ°滑脱6例;CT表现为"双边征”和椎体后下缘椎间盘对称性突出;伴峡部裂7例,椎弓发育不良2例,椎小关节增生10例,椎管变形8例,侧隐窝狭窄2例,相邻椎间盘退变10例.结论:CT对诊断脊椎滑脱及评价脊椎滑脱的病因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儿科放射的今天与未来

    作者:徐赛英

    我国儿童占总人口的1/4,保护儿童健康对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儿科放射,它的服务对象就是未成年小儿,当然也包括围产期的新生儿(国外已在宫内诊断治疗畸形、肿瘤).50年来这一学科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教导,历经了摸索探讨,不断发展的过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儿科放射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又与当今医学发展、医疗设备及对比剂的不断更新不可分割.我国儿科放射从孕育到独立为放射影像学的分支是在50年代后随着各省市级儿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而逐渐发展形成的,经过近50年的实践和探索成绩明显,这与老一代放射学专家的指导、支持和心血浇灌息息相关.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小儿并非成人的缩影,存在着不少难点.首先是各种技术操作难度大,解剖分辨度差,生长发育过程中解剖生理变化多,加上胚胎发育生长演变退化过程极其复杂,较难理解而这些恰恰是儿科的特点.儿科不少疾病与胚胎发育、基因遗传、染色体异常突变、先天免疫代谢等等有关.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