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颅内皮样囊肿自发破裂一例

    作者:王晓明;焦鑫明;朱丽艳;李玉龙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突发剧烈头痛,急诊CT检查发现颅后窝中线近枕内粗隆处有一大小约为4.0 cm×4.2 cm的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为-50~-18 HU,周边无钙化(图1),侧脑室、大脑纵裂池及两侧外侧裂内见散在的脂肪密度,CT值为-60~-18 HU,占位效应不明显,脑实质内未见低密度水肿区(图2).CT诊断为皮样囊肿破裂.

  • 肝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孙红霞

    病例资料患儿,6个月,女,顺产.生后患儿腹部饱满,时常哭闹.体检:腹部膨隆,肝脏明显肿大,质硬,表面凸凹不平,肝浊音界上移,肿块下缘达盆腔上缘.

  • 肾嗜酸性细胞瘤一例

    作者:王晓琰;陈克敏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10天前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病变入院,无腰痛、尿急、尿频、血尿等症状.体检、血尿常规、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血肌酐108 mmol/l.B超示左肾上中部一11.8 cm×9.7 cm不均质回声病灶,周边血供丰富,内见成堆强回声伴声影.

  • 股骨远端剥脱性骨软骨炎一例

    作者:闫晓虹;王志铭;于希凤;武克俭;张艳

    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膝部疼痛数年,加重1周.常规摄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明显X线征象,建议CT进一步检查.结果CT显示半月板及交叉韧带均未见异常,髌股关节的股骨关节面密度明显增高,其内侧有一长条形关节软骨剥脱,关节面边缘有骨赘形成,相对髌骨关节面密度略增高(图1).CT诊断右膝髌股关节股骨关节面软骨剥脱伴退行性骨关节炎.

  • 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一例

    作者:查广盛

    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右上腹疼痛伴黑便3 d.体检:右上腹部可扪及约15 cm×15 cm大小包块,质中等,表面光滑,活动性差,有压痛.B超:右上腹部巨大实质性占位,内部回声不均.

  • 肠系膜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许炜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左上腹胀痛月余.无其它特殊不适.外院B超示左上腹脐至左肋缘下实质性包块.查体:左中上腹轻度压痛,可扪及5 cm×5 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活动欠佳.

  • 小儿喉腔丛状神经纤维瘤一例

    作者:王立莎;杨全喜

    病例资料患者,女,5岁.呼吸困难、喉喘鸣5年入院.查体:讲话声音粗、低沉,吞咽困难,肺部可闻及喉喘鸣音,吸气时"三凹征"明显.因不合作,未行喉镜检查.

  • 巨大膀胱憩室一例

    作者:王玉敏

    病例资料患者,男,82岁,排尿不畅8年.直肠指诊:前列腺Ⅲ度增大,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中间沟隆起.盆腔CT平扫:前列腺上界超过耻骨联合上缘约4 cm,膀胱后方可见一大囊腔,约8 cm×9 cm×12 cm,壁薄而光整,其内呈水样密度,推压直肠向右移位(图1).诊断:盆腔囊性占位.

  • 子宫阔韧带巨大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于学林;梁晓航;王晓琪

    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腹部坠胀1月余,发现腹部肿物1周.查体:腹部膨胀,可触及一巨大包块,上界超越脐部约5 cm,下界深达盆腔内,质地硬,活动欠佳.子宫大小不清,双侧附件触诊不满意.

  • 眶壁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周建胜;顾秀华

    病例资料患者,女,34岁.左眼外上方局部隆起1年余,局部无红肿痛,近几个月来自感有增大倾向.

  • 食管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张克宇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CT诊断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术后复发病例91例,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吻合口复发54例,部分伴周围组织浸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胸腔胃复发11例,单纯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26例.结论:CT能准确显示食管癌术后复发及/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周围结构受侵,脏器转移,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资料.

  • 肉瘤样肾细胞癌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所见

    作者:李文波;林伟;傅凯;朱鸿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基础,提高对肉瘤样肾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肾实质性肿块(右肾4例,左肾2例).平扫为分叶状、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不均质实性肿块.有灶性坏死区,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与正常实质分界不清.全部病例侵犯肾周间隙达肾周筋膜.4例侵犯肾静脉或/和下腔静脉.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术后3月内复发2例.半年内4例因复发或/和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肉瘤样肾细胞癌少见,多为分叶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肿块;极易侵犯周围组织、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并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恶性度极高,愈后极差.CT是发现病灶、判断预后可靠和准确的方法之一.确诊依靠术前细针穿刺活检.

  • 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造影对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

    作者:郭冬梅;边杰;张喜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肝移植受体的术前评估.方法:对临床上拟为肝移植受体的80例患者用容积再现(VR)法进行双期CT血管重建,观察腹腔动脉干及其分支(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血栓及侧支循环血管,依据Michels标准进行肝动脉解剖分型,与Michels的200例尸体解剖结果间的差异进行X2检验.16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MSCTA图像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清晰显示了80例患者的肝动脉和门脉系血管结构,其中62例(77.5%)肝动脉解剖为常见型,18例(22.5%)肝动脉解剖为变异型,此结果和Michels的结果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5例显示门静脉血栓,6例显示腹腔干狭窄,2例显示脾动脉瘤,2例显示肝动脉细小.16例肝移植术受体的血管结构术前得到很好的显示.结论:MSCTA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在血管方面能为肝移植受体提供综合的术前评估.

  • 俯卧左侧抬高位钡餐双对比数字图像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永生;程志刚;吴伟;罗福英;彭芳

    目的:研究气钡双对比造影俯卧左侧抬高位数字图像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贲门癌,采用500mA岛津IDR-700遥控透视数字胃肠机,对比剂用青岛Ⅲ型双对比用硫酸钡,实时采集贲门区多种部位图像,着重采集俯卧左侧抬高位胃底贲门区像.结果:28例早期贲门癌在俯卧左侧抬高位像上均能清晰显示该区微小病变.结论:俯卧左侧抬高位胃底贲门区数字化图像能清晰显示该部位的异常X线征象,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有积极的价值,尤其是癌肿未侵及食管下段时,显示病变优于其它摄影部位.

  • 磁共振成像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初步探讨

    作者:毛传万;陈映鹤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SUI的20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SUI分为3度:Ⅰ度5例、Ⅱ度9例、Ⅲ度6例.分别在自然状态下和应力(增加腹压)状态下行MRI,采用真稳态进动梯度回波(B-FFE)技术行膀胱尿道矢状面成像.测量膀胱尿道连接点至耻尾线的垂直距离,结果与1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自然状态时所有病例的膀胱尿道连接点均位于耻尾线以上,SUI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应力状态时,20例SUI患者膀胱尿道连接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8例下降至耻尾线以下,平均下移距离为(25.08±3.31)mm;10例正常对照组平均下移距离为(12.52±1.62)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MRI能显示膀胱尿道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状态,能比较准确地诊断SUI.

  • 肝内胆管脓肿的CT诊断

    作者:刘贵喜;刘小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脓肿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7例肝内胆管脓肿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27例均可见肝脓肿及胆源性病变表现.肝脓肿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块,单发圆形(8例)、多房或簇状(9例)或不规则多发(10例),增强扫描示脓肿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呈"肿块缩小征"6例,"周围充血征"8例,"簇状征"9例,"环靶征"仅4例.胆源性病变CT表现包括胆管扩张、胆管壁增厚并明显强化,胆道积气及胆道结石等.结论:CT扫描可发现肝脓肿及胆道病变,是临床诊断肝内胆管脓肿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影像诊断比较

    作者:郑文斌;刘国瑞;郭岳霖;方文辉;吴仁华

    目的:比较CT、常规MR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亚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患者在脑损伤后2 h~20 d行CT、常规MR及MR DWI,比较病变在CT、MR各种序列上的表现特点.结果:50例中CT检查阴性者24例(占48%),阳性者26例,发现DAI病灶75个.50例在MR各种序列显示病灶240个,其中非出血性病灶182个,有45个病灶在DWI上能观察到而常规MRI无法显示,占24.7%,83个病灶在DWI上信号明显高于T2WI的病灶,占45.6%;出血性病灶58个中,有12个病灶CT显示,而在常规MR和DWI上显示不清.结论:对DAI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非出血性病灶的显示,MR常规检查比CT敏感,MR DWI比常规MR T2WI敏感,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出血性病灶在DWI上的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常规MR T2WI,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出血性病灶的显示,CT优于常规MR SE序列和MR DWI.

  •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分型

    作者:王苇;李澄;杜芳;薛贞龙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和分型.方法:回顾性总结65例梗死后出血性转换患者的MRI表现.其中52例96人次行CT检查,23例行MRI Gd-DTPA增强T1扫描.结果:脑叶梗死16例,出血位于皮质(14例)和皮层下白质(2例),出血形态主要为脑回状(13例)和斑片状(2例);脑深部梗死21例,出血均位于深部(21例),其中2例合并脑室内积血,出血形态主要为团状(10例)和点状(7例);梗死范围包括脑叶和深部28例44个出血性病灶,其中22个病灶出血位于皮质,8个病灶位于皮层下白质,14个病灶位于深部,2例合并脑室内积血,出血性病灶主要为脑回状(20处)和团状(16处)出血.结论:继发出血性转换的影像学表现与脑梗死的范围有密切关系.ECSASS分型对脑卒中预后和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 海马测量对颞叶癫痫的研究

    作者:郭献日;温新东;黎金林;翁传政

    目的:探讨MRI海马测量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成人对照组20例,测量海马体积;脑电图检查发现颞叶有癫痫波的患者28例,用1.5T超导磁共振仪检查,作垂直于海马长轴的倾斜冠状位,同时测量双侧海马.结果:正常成人海马体积,右侧下限为2.60 cm3,左侧下限为2.42 cm3.28例患者中15例未见海马萎缩,但其中有5例颞叶病变,10例未发现异常病变;13例有海马萎缩,其中9例单纯海马萎缩(2例为双侧萎缩),2例为胶质瘤,其它2例分别为海绵状血管瘤与囊肿.结论:海马的萎缩是颞叶癫痫的重要原因,萎缩以单侧多见;T2WI信号的升高反映了海马的硬化程度;MR的海马成像是脑外科开展癫痫外科手术治疗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 弥漫型肺泡癌的高分辨CT特征分析

    作者:张亮亮;王仁贵

    目的:回顾性分析弥漫型肺泡癌的高分辨CT(HRCT)表现特征.方法:总结1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弥漫型肺泡癌HRCT表现.结果:12例弥漫型肺泡癌可见磨玻璃影者11例,实变9例,多发结节7例,"碎石路样"表现者2例,其中11例为混合表现.6例有支气管气像,9例病变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2例出现"血管造影征",2例伴少量胸腔积液,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弥漫型肺泡癌的HRCT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表现是多发结节、实变和磨玻璃影的混合影.HRCT片上出现实变和结节共存、伴磨玻璃影的小叶中心结节和远离实变的磨玻璃影时,则强烈提示弥漫型肺泡癌.

  • 高分辨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作者:林锐;吴仁华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初期采用非增强的飞越时间和相位对比方法发展到增强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目前常规磁共振血管成像术作为一种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 多肽的放射性标记

    作者:朱小华;吴华

    目前,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多肽作为一类新型显像剂已越来越多应用于肿瘤、感染、血栓等的诊断和治疗.

  • 动脉内留置导管药物持续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朱怀仕;王仁法;张译林

    目的:评价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FH)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对37例AvNFH患者(病变股骨头43个),采用Seldinger's穿刺术以5F Cobra导管超选择性置导管于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造影,灌注药物后,留置导管,连续3d再灌注溶栓药物.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疼痛缓解率为96.6%,关节功能改善率为93.0%.对37例患者随访12个月.关节功能改善的总优良率为83.7%.介入治疗AvNFH的总有效率为97.7%.治疗后定期复查,X线平片、CT、MRI显示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修复及新骨形成.结论: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灌注药物治疗AvNFH的方法可靠,近期疗效显著,能缩短治疗周期,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介入治疗方法.

  • 丝线加明胶海绵栓塞部分脾脏治疗脾功能亢进

    作者:彭建国;洪澜;张荣胜;卢建强;陈旺生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寻求经济而有效的栓塞剂,以提高脾栓塞疗效.方法:11例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者,均采用丝线(1 mm)、明胶海绵颗粒(1~2 mm3)与对比剂充分混合进行栓塞,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采集每次脾栓塞术前后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脾脏体积缩小,脾实质不同程度坏死,脾动脉血流量减少约50%;术后第3天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升至正常范围,1年后除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外,其余10例仍稳定在正常范围.临床有效率达100%.结论:该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经济实用,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数字化牙片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肖玲

    目的:研究数字化牙片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RONA数字化牙片机设备,对200例患者的256颗牙齿行根尖片拍摄.结果:与根尖片传统摄影比较,投照时垂直角度要不同程度加大,曝光时间缩短87%~95%.质量分级:甲级片229张,乙级片19张,丙级片8张.结论:数字化牙片X线摄影技术具有传统根尖片摄影技术所不具备的优越性,在口腔临床及科研工作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

    作者:葛雅丽;郑敏文;张劲松;杨勇;徐键;刘莹;刘燕丽;赵海涛;常英娟;宦怡

    目的:探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疑有颈、胸、腰椎转移的患者,应用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行各段脊柱扫描后,采用对接的方法完成全脊柱全程图像.结果:37例均获得直观、准确地显示全部椎管内脊髓及椎体结构的连续图像.椎体单发转移瘤9例(颈段2例,胸段4例,腰段3例);椎体多发转移瘤25例(颈、胸、腰段转移7例,胸腰段转移9例,颈、胸段转移4例,颈、腰段转移5例);无转移的3例.结论:MRI全脊柱移床扫描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转移瘤的部位、数目及邻近组织、结构侵犯的范围和程度,大大提高了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 不同对比剂剂量及年龄对肝脏双期增强扫描的技术探讨

    作者:陆琳;赵宏文;王筱丽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中使用高压注射器在不同增强剂量以及不同年龄组对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显影效果的影响.方法:全部病例(360例)均使用Marconi Mx 8000多层螺旋CT和Medrad高压注射器.对比剂剂量按1.0 ml/kg和1.5 ml/kg分为2组行增强扫描,1.0 ml/kg组122例,1.5 ml/kg组238例;每组按照年龄分为3组,18~39岁共58例、40~59岁共160例、60岁以上共142例.结果:分别测量各组肝脏双期增强CT图像上动脉期腹腔干和门脉期左右门静脉汇合处的CT值.对比分析发现两组对比剂量肝脏双期增强扫描效果均无明显差异,但青年组(18~39岁)与老年组(>60岁)比较发现门脉期有差异性.结论:本文所选择对比剂剂量1.0 ml/kg是可行的,但是青年组行肝脏双期扫描时间需要提前.

  •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王金龙;凌锋;张鸿祺;支兴龙;宋庆斌;黄居义

    目的:分析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除进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外,对颅内的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进行旋转DSA图像采集及三维重建;对82例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术后行旋转DSA检查及图像的三维重建,评价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结果: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全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76例;经旋转DSA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后,检出动脉瘤82例.其中71例行GDC或EDC介入栓塞治疗,11例行手术夹闭治疗.术后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71例介入栓塞的病例中,67例全部栓塞,4例90%栓塞.11例手术夹闭病例均完全夹闭.结论: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为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提供精确的数据;评价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

  •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沙炎;王佩华;陈忠伟;扬天锡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MLT)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PMLT的CT表现,并与病理所见作对照研究.结果:根据甲状腺肿块的形态可分为3型:单个结节型(1例),占7.7%,密度均匀;巨块型,9例(一叶3例,双叶6例),占69.2%,密度与肌肉接近,多均匀细腻;渗透型(3例),占23.1%,强化的甲状腺轮廓外见略低密度的肿瘤组织向周围间隙渗透.对照病理,甲状腺正常结构破坏,被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可累及血管壁,但不破坏血管腔.结论:PMLT的CT表现以巨块型累及双叶多见,密度均匀,而出现渗透征象为其特征性表现.

  • 颈部钝伤齿突侧块间隙不对称CT扫描的价值

    作者:王志业;陈新娟;徐爱德

    目的:研究颈部钝伤齿突侧块间隙(LADS)不对称患者功能位CT扫描时寰枢椎旋转角度,为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30例正常人和25例患者行中立位CT扫描,然后行左、右旋转25°~45°功能位扫描,测量功能位寰枢椎相对旋转角度.结果:30例正常人寰椎相对于枢椎的旋转角度大于8°.25例受伤者中19例寰椎相对于枢椎的旋转角度大于8°,其余1周后CT复查均大于8°,枢椎的运动弧度正常时应小于寰椎的50%.结论:张口位平片显示LADS间隙不对称而临床无其他症状者无需进一步检查或治疗.而临床伴有旋转固定症状者,需用功能位CT扫描.

  • 多层螺旋CT骨性泪道成像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浪;漆剑频;张菁;李劲;张进华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测量正常成人及原发性鼻泪道阻塞(PNDO)患者的骨性泪道的长度和狭窄处直径,了解骨性泪道的长度和直径与PNDO的关系.方法:43例正常成人和21例PNDO患者行多层螺旋CT轴位平扫,并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行矢、冠状位的二维重组,并测量骨性泪道的长度和狭窄处直径,采用两两比较t检验判断正常组和PNDO组的测量结果.结果:正常成人和PNDO患者骨性泪道平均长度分别是(13.23±1.58)mm和(13.70±1.17)mm,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正常成人和PNDO患者骨性泪道平均小直径分别是(4.11±0.53)mm和(3.06±0.40)mm,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测量骨性泪道的长度及狭窄处的直径,表明长和窄的骨性泪道较容易导致PNDO.

  • 柯达M35蜂鸣器电路故障检修

    作者:陈明;杭晓鹏;朱吉高

    故障现象开机后蜂鸣器叫不止,其余工作正常.故障分析由于机器其余工作正常,故可断定故障应在蜂鸣器电路.

  • 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投照方法

    作者:伍子英

    股骨交锁髓内钉顺行植入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新技术,由于以往患者在术中多采取仰卧体位,常规投照法只能方便地观察正位影像,侧位因与健侧重叠而显示不良,难以确认髓内钉是否正确地打在髓腔内及锁扣孔的情况,给临床手术观察带来一定的难度.

  • 叶酸受体型MR对比剂对荷人肝癌裸鼠诊断意义的初步研究

    作者:丁建辉;曾蒙苏;顾海雁;钟高仁;薛琼;周康荣;沈继章;陈财忠;张澍杰

    目的:探讨以叶酸介导的MR对比剂Gd-DTPA-Folate对裸鼠肿瘤信号改变的规律,评价其对肝肿瘤诊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DTPA-Folate与GdCl3在一定条件下等摩尔反应,过滤后得到Gd-DTPA-Folate;将5~6周龄SPF级BALB/C裸鼠皮下接种人肝癌细胞(SMMC-7721)作为动物模型;将裸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注射Gd-DTPA-Folate,后者注射含相同Gd离子浓度的Gd-DTPA,注射部位为尾静脉,注射剂量0.2 ml.观察注射前后两组T1WI瘤体信号改变情况,判断指标为对比信噪比(CNR).注射后扫描时间点选为即刻、1、2、3、4、6、12及24 h.结果:注射对比剂后2~3 h,实验组裸鼠瘤体信号强度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94/2.2977,P<0.05).结论:Gd-DTPA-Folate对裸鼠肝癌模型(SMMC-7721)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 超早期脑梗死CT灌注表现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娄明武;段小贝;范义;胡卫东;杨广夫

    目的:研究兔的脑梗死模型在缺血后6 h内各时间段CT灌注影像表现.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2只,采用改良O'Brein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术后0.5、1、2、3、4、6 h不同时间段进行CT灌注扫描,图像用PerfusionCT/VA 10B软件处理.测量并计算缺血区的相对面积.在各时间段取兔脑组织切片,进行红四氮唑(TTC)染色比较.结果:①从缺血0.5 h开始,CT灌注血流功能图上可见"斑状"分布缺血灶,缺血中心区在各功能图上的表现比较一致,缺血边缘区改变在TP图上明显,侧支循环区改变只表现在TS、TP图.②0.5、1 h时间段兔脑TTC染色未见明显改变,4~6 h可见缺血区从基底节向颞叶皮层发展.结论:CT灌注成像与TTC染色表现一致,能够在早期反应缺血灶的变化,是超早期脑梗死比较敏感、稳定、快速的诊断技术.

  • 全身螺旋CT在多发伤患者初步检查中的作用--与传统X线和腹部超声检查对照

    作者:王娟;周义成

  • 《放射学实践》精品栏目介绍

    作者:

    关键词: 放射学 实践
  • 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作者:张龙江;杨亚英;包颜明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均可应用于主动脉疾病的诊断.X线作为筛查手段可提示一些疾病的诊断,其应用价值极为有限.DSA是目前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因为有创伤性,而且仅能显示有血流的管腔而在主动脉瘤的应用中有一定限制.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