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肺上皮样肉瘤一例

    作者:颜志平;陈思敏;郭春生

    病例资料 男,51岁,发现左肺门肿块3个月余。因咳嗽伴咯血丝痰1个月就诊当地医院。行胸部 CT 示左肺门占位伴阻塞性肺炎,先后两次纤支镜活检均未见肿瘤细胞,为进一步治疗转诊入院。发病以来患者一般状况尚好,近3个月体重下降3 kg。化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EA、凝血指标未见明显异常。体检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左肺呼吸音减弱,右肺呼吸音清晰,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胸部 CT 检查:左肺门区见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3 cm×9.0 cm×10 cm,平扫 CT 值35~49 HU,肿块内缘与纵膈粘连,界限不清,外缘浅分叶,边界清楚(图1),左肺门结构不清,纵膈淋巴结肿大,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及其分支被包绕管腔明显变窄,表面不平整(图2),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CT 值43~74 HU,以边缘明显,左肺动脉及其分支明显受压变窄(图3)。左肺上下叶散在斑片状影及条索影、部分肺不张,以下叶为主,左侧中量胸腔积液。ECT 检查示全身骨骼未见明显恶性肿瘤骨转移。

  • 腺性膀胱炎一例

    作者:徐彦东;贾艳荣;张浩亮;张凤翔

    病例资料 患者,女,61岁。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无尿痛、尿急、尿频及排尿困难,一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 超示:膀胱输尿管开口处占位。
      CT 检查平扫示膀胱左侧输尿管开口处大小约1.5 cm×1.0 cm 的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CT 值约35 HU(图1);增强扫描示结节轻度强化,动脉期 CT 值约40 HU(图2),静脉期 CT 值约50 HU(图3),延时扫描后重建(二维、三维),膀胱左侧输尿管开口处见一不规则菜花状充盈缺损影,边界不清(图4、5)。CT诊断:膀胱左侧输尿管开口处占位,建议手术。

  • 脊柱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作者:李铁柱;戴捷;刘玲玲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疼痛,呈刀割样,难以耐受,服用止痛药后缓解。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双侧肋骨下缘及下肢麻木,当地医院以脊髓血管病治疗后无效,遂转入我院。专科查体:胸1、2椎体棘突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阴性。影像学表现:CT 表现为胸2椎体及附件膨胀性骨质破坏,椎管稍变窄(图1、2);MR 表现为胸2椎体及附件稍膨胀见不规则片状长 T1、长T2、STIR 高信号,相应水平椎管狭窄,脊髓受压,脊髓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T1 WI 增强扫描病变呈显著均匀强化,周围可见软组织包块(图3~6)。术中所见:于颈7-胸3椎体后正中切开,观察到胸2椎体及椎弓颜色发黑,触之易出血,于显微镜下见肿瘤组织呈黄褐色、质软,无边界。病理表现:间叶组织肿瘤,结合现有组织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特征考虑为混合型血管内皮细胞瘤,部分细胞增生活跃并在骨组织内呈侵袭性生长,具有潜在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图7)。

  • 《请您诊断》病例103答案:骶尾部皮下支气管源性囊肿

    作者:刘丹;宋彬

    病例报道 患者,女,35岁,因发现骶尾部包块2年余,疼痛1个多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骶尾部包块,无腹痛、大小便失禁、下肢乏力等症状,患者未予以重视。1个月前患者自觉骶尾部压痛,平卧时疼痛至当地医院行 MRI 示骶尾部巨大占位病变,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入院查体:骶尾部可扪及直径约8 cm 包块,包块质软、不活动、边界清楚、无红肿破溃,有触痛,仰卧位时明显。MRI 腰椎平扫和增强(图1~3):骶4平面以下骶尾椎背侧和前方见一哑铃状囊性占位,呈短 T1长 T2信号,后方病灶约4.8cm×6.5cm,前方病灶约6.2cm×6.6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子宫和直肠受压前移,病灶与直肠间脂肪间隙清晰。CT 平扫(图4、5):骶尾部见一哑铃状囊性肿块,大小约6.1cm×9.2cm×11.5cm,CT 值约19~21HU,边界清楚,向左前推挤直肠,两者间脂肪间隙清晰,向后突入皮下,邻近骶、尾骨未见破坏。术前临床初步诊断为囊性畸胎瘤或表皮样囊肿。

  • 膀胱肾源性腺瘤合并苗勒管发育畸形及孤立肾一例

    作者:胡杉;梁长虹;谢淑飞;刘于宝

    病例资料 患者,女,19岁。既往痛经史,体检发现膀胱肿瘤1个月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压积增高,平均红细胞含量及浓度均降低。性激素6项中除睾酮均增高。肿瘤标记物中 CA-125增高,尿检中白细胞增高。MR 增强检查:膀胱后壁三角区内见一菜花样向腔内、外突起肿块,边界欠清,大断面3.5 cm×2.5 cm×2.5 cm,病灶呈等 T1等 T2信号。增强肿块呈中度均匀强化。扫及子宫见双子宫体及双宫颈结构,未见相连。左侧宫颈内可见类圆形短 T1长 T2出血灶,与膀胱后壁肿瘤关系密切。左侧肾脏缺如。诊断为膀胱肿瘤、双子宫及独肾(图1~6)。行膀胱部分切除及左侧子宫切术、左侧卵巢囊肿剔除术。术中见膀胱肿瘤向膀胱外生长,大小约3.0 cm×3.0 cm×2.5 cm,质硬边界欠清,呈菜花样,距肿瘤边缘1 cm 切除。患者呈双子宫、双宫颈畸形,左侧子宫颈与膀胱肿瘤粘连明显,与阴道无明显相通。经患者家属同意后行经阴道妇检,确定阴道连接为右侧子宫,左侧子宫闭锁,宫颈内大量巧克力样物,左侧卵巢囊肿。行左侧子宫切除、左侧卵巢囊肿剔除。术后病理报告:膀胱肿块呈灰红色,大小6 cm ×5 cm×4 cm,表面息肉样隆起,大小5.8 cm×3 cm×2 cm,切面灰红,质中。左侧子宫组织,大小8 cm×5 cm×3 cm,内膜厚0.5 cm,宫体肌层切面灰白、质软。左侧卵巢囊肿呈灰红组织一块2.5 cm×1.6 cm×1 cm。膀胱肿块镜下所见:被覆尿路上皮组织呈息肉样增生,灶性被覆子宫内膜样腺上皮,大部分区域细胞异型性不明显,部分腺体囊性扩张,个别腺体内可见沙砾体形成;间质高度水肿伴平滑肌增生,排列紊乱,灶性可见陈旧性出血(图7~8)。左侧子宫镜下所见:子宫灶性肌层纤维排列紊乱,其间散在、多灶性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细胞,子宫内膜呈增殖期改变。左侧卵巢囊壁灶性内衬子宫内膜样腺上皮,间质广泛陈旧性出血,周边卵巢间质可见不同阶段卵泡存在。免疫组化:CK7(+),ER (+),PR (+),PAX8(+),Ki67阳性率1%,CK20(-)。病理诊断:膀胱肾源性腺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与直肠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浮;陆建平;陈录广;王振;陈玉坤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各参数指标与直肠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40例经病例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进行 DCE-MRI 成像,应用 Tofts 模型后处理得到感兴趣区的微循环参数 Ktrans 、Kep 、Ve 及iAUC 值,与术后病理分化程度进行 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Pearson 秩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15例未患直肠癌的对照组,将其与患者组的动态增强参数进行对照。结果:患者组病灶的 Ktrans 值、Kep 值、Ve 值、iAUC 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肠癌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表现为流出型。40例直肠癌术后病理结果 G1级6例,G2级21例,G3级13例。不同病理 G 分级组间 Ktrans 值、Kep 值、iAUC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Ktrans 值、iAUC 值与 G 分级有相关性(P <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反映直肠癌的微循环差异,其参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与直肠癌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 《磁共振成像》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 双能量能谱 CT 成像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

    作者:韦炜;余永强;李小虎;吕维富;邓克学;赵英明

    目的:通过分析壶腹周围癌能谱 CT 参数特征,探讨能谱成像在判断不同组织来源壶腹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能谱 CT 检查并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88例分成3组,其中胰头腺癌39例,胆总管末端腺癌22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27例。分别测量增强各期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水浓度、碘浓度及标准化碘浓度(NIC),采用单因方差分析和 Scheffe 检验比较各能谱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三期增强扫描中,3组之间水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碘浓度:胆总管末端腺癌组分别为动脉期23.34 mg/mL,门脉期25.79 mg/mL,延迟期25.52 mg/mL;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组分别为动脉期14.35 mg/mL,门脉期18.15 mg/mL,延迟期19.47 mg/mL;胰头腺癌组分别为:动脉期10.10 mg/mL,门脉期13.01 mg/mL,延迟期12.88 mg/mL。标准化碘浓度:胆总管末端腺癌动脉期0.22,门脉期0.59,延迟期0.85;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组动脉期为0.16,门脉期为0.39,延迟期0.59;胰头腺癌组动脉期0.09,门脉期0.30,延迟期0.46。斜率:胆总管末端腺癌组动脉期2.51,门脉期3.07,延迟期2.83;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组动脉期斜率为1.64,门脉期斜率为2.11,延迟期斜率为2.21;胰头腺癌组动脉期斜率为1.08,门脉期斜率为1.30,延迟期斜率为1.37;各值均为胆总管末端腺癌组高,胰腺癌组低,且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CT 能谱成像多参数联合诊断有助于鉴别壶腹周围癌的起源。

  • 低毫安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在降低腹部血管能谱CT 成像辐射剂量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庆国;王政;周志国;解学乾;李念云;张贵祥

    目的:探讨低毫安能谱扫描结合自适应统计迭代技术(ASiR)在降低上腹部能谱 CT 血管成像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搜集临床疑似腹部血管病变的患者38例,均行能谱 CT 血管成像检查。噪声指数为12.0。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组1采用常规管电流(630 mA),共18例患者;组2采用低管电流[(260~375)mA,(310.42±54.83)mA],共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选用70kev 单能图像。组1、组2图像根据采用 FBP 和 ASiR 重建算法不同共分为四个亚组,命名为组1A、组1B 和组2A、组2B。对各组间图像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和噪声进行比较。记录每位患者扫描后自动生成的 CT 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每位患者有效辐射剂量(ED),对组1、组2之间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组2的 CTDIvol 为(11.55±2.94)mGy,明显低于组1[(18.13±3.64)mGy,t=6.17,P <0.01]。组2的 ED 值为(4.48±1.34)mSv,较组1[(7.56±2.68)mSv]降低了41%(t=4.54, P <0.01)。加入50%ASiR 重建后,组1B、组2B 图像噪声分别较组1A、组2A 降低,而 SNR 及 CNR 均有升高,均值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组2B 的图像噪声较组1A 降低,SNR 及 CNR 升高,两组间均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组1A 与组2B 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 =-0.16,P >0.05)。结论:采用低毫安结合 ASiR技术能够在不明显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41%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ADC 联合 DWI 鉴别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朝艳;程敬亮;聂云飞;庞贝贝;阎静;宋一民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 ADC 值的测定,联合 DWI 磁共振成像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发生于侧脑室内,1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和15例室管膜瘤患者常规 MRI平扫、增强、DWI 信号强度,并测量肿瘤实质病变的平均 ADC 值,观察比较两组肿瘤的 DWI 信号强度和 ADC 值,运用ROC 曲线评价 ADC 值的诊断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两样本 t 检验。结果:1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 DWI 上均呈高或稍高信号,ADC 均值(0.69±0.11)×10-3 mm2/s;15例室管膜瘤 DWI 上12例呈等或稍高信号,3例呈低信号,ADC 均值(1.10±0.24)×10-3 mm2/s,两组肿瘤的平均 ADC 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ADC 值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2.9%。结论:磁共振成像 ADC 值的测定辅助 DWI 信号强度有利于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 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 MR 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

    作者:郝跃文;刘燕;印弘

    目的:探讨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DD)的磁共振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 MRI 表现。全部病例均行 MR 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患者中4例病变累及小脑半球和蚓部,3例累及小脑半球。整个肿瘤有许多粗大的类似小脑形态的结构组成,排列呈斜行或纵行,呈“虎纹征”,即 T1 WI 呈条纹状相间的等、低信号或层状排列结构;T2 WI 呈条纹状相间的等、高信号;增强后肿瘤无明显强化。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发病率极低,但具有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熟悉其 MRI 特征,能够在术前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 CT 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在肺部微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秋丽;毕然;靳甜;关玲;贾洪菊;李平

    目的:评价 CT 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微结节(直径≤5 mm)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另探索有效的穿刺方法。方法:在 CT 引导下对58例肺部微结节行经皮穿刺活检术,其中18例采用 Angiotech 20G 软组织活检针穿刺,40例采用 Angiotech 17G 同轴套管针配以 Biopince18G 自动活检针,穿刺结果与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比较采用不同穿刺针诊断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结果:经74次穿刺所有患者均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其中对29例恶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89.7%(26/29),特异性为100%(29/29);对29例良性微结节的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7%(26/29);总诊断符合率为94.8%(55/58)。两种穿刺针诊断的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 =1.000),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 =0.025),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7,P =0.159),咳血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 =0.049)。结论:CT 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对微结节的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技术,且同轴套管针配以自动活检针穿刺安全性更高。

  • 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 CT 诊断

    作者:吕哲昊;刘白鹭

    糖尿病(DM)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心血管病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病变(CAD)为常见,病变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此时,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在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无症状冠心病危险性评估中显示出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临床预后有重要价值。本文将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CT 诊断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磁共振特异性对比剂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钟玉凤(综述);唐作华(审校)

    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病率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第5位,随着我国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发生率的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亦随之不断地增加。如果能早期发现小肝癌,将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虽然 Gd-DTPA增强磁共振(MRI)检查技术在肝癌诊断上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在小肝癌诊断上仍存在一些不足。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对比剂(如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应用于肝癌的磁共振检查,为早期发现肝癌(尤其是小肝癌),进行及时治疗及提高生存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近几年来肝癌磁共振检查的细胞特异性对比剂应用及其进展做一简单综述。

  •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放射学
  • 脊柱腱鞘巨细胞瘤与骨巨细胞的影像对比

    作者:张立华;袁慧书

    目的:探讨脊柱腱鞘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异同点,以提高对此两种肿瘤的认识。方法:对7例病理确诊的腱鞘巨细胞瘤和30例骨巨细胞瘤的 CT 和 MRI 表现比较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点。结果:7例腱鞘巨细胞瘤中5例位于颈椎以小关节为中心,2例位于胸椎椎体:3例呈膨胀性骨质骨破坏,5例骨破坏区周围见硬化边;30例骨巨细胞瘤中10例位于颈椎、14例位于胸椎、6例位于腰椎,18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27例肿瘤主体位于椎体,3例位于附件,2例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边;肿瘤骨破坏部位有统计学差异、骨质破坏形式二组无统计学差异;硬化边形成与否具有统计学差异;4例腱鞘巨细胞瘤在 T2 WI 上呈等低信号、3例呈混杂信号;5例进行增强扫描:1例呈中等强化,4例明显强化;20例骨巨细胞瘤在 T2 WI 呈等低信号,8例呈混杂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21例进行增强扫描:8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增强,1例轻度强化;二组肿瘤的 MRI 信号、增强特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骨破坏形式、MRI 信号及增强无统计学差异,而病变部位及硬化形成与否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 MRI 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

    作者:陈对梅;汪青山;陈文静;黄德干;艾雪强;张文超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 MRI 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 MRI 资料。结果:18例中单关节发病14例,多关节发病4例,共累及24个关节。其中第一跖趾关节8个,膝关节6个,踝关节5个,髋关节2个,肘关节2个,跗骨间关节1个。磁共振表现:滑膜增生(n=18),关节腔或滑膜囊积液(n=16),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n=21),穿凿状或不规则状骨质破坏(n=14),骨髓水肿(n=6),关节间隙狭窄(n=10),关节增生(n=12);14个关节可见痛风结节,其中2个单发,12个多发;共发现痛风结节35个,T1 WI 呈低信号,T2 WI 信号强度不同,T2 WI 上8个病灶呈低信号,17个呈低及稍高混杂信号,10个呈稍高信号,增强后26个病灶呈不均匀强化,以边缘强化为明显,5个强化均匀,4个无强化。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具有多种 MRI 表现,MRI 有利于显示痛风结节及早期病变,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探索高频X线摄影机更换球管后千伏及毫安值校准调试的方法和意义

    作者:齐保全

    故障现象:检查患者曝光后机器报错,故障代码 E08,提示小焦点错误。关机后重新开机自检,仍然报该故障,手闸一档没有任何变化。
      分析:E08提示小焦点错误,和该报错有关的有①球管小焦点灯丝故障,如果小焦点灯丝烧断会报该错误;②小焦点灯丝驱动板故障;③HTCPU 板故障。经了解该机工作量一般,但已使用近4年,未更换过球管,灯丝烧断的可能性比较大。

  • 本刊网站及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投入使用

    作者:

    本刊网站与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已开发测试完毕,已于2008年3月1号正式开通投入使用。
      作者进行网上投稿及查稿具体步骤如下:请登录同济医院医学期刊网站(http://www.fsxsj.net)点击“放射学实践”进入本刊网站首页→点击“作者投稿”→按提示注册(请务必按系统提示正确填写个人信息,同时记住用户名和密码,以便查询稿件处理进度)→用新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点击“作者投稿”进入稿件管理页面→点击“我要投稿”→浏览文件→上传文件(浏览文件后请点击后面的“上传”按钮,只有系统提示“稿件上传成功”方可进行下一步录入操作,文章须以 WORD 格式上传,图表粘贴在文章中)→录入稿件标题、关键词等→后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投稿。投稿后请速寄审稿费(100元/篇)以使稿件迅速进入审稿处理。

  • 成立全国前列腺影像多中心研究的通知

    作者:陈敏;沈钧康;王良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会议暨湖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湖南省医学会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第二轮会议通知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 下期要目

    作者:

    关键词:
  • 说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 《放射学实践》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啦!

    作者:

    2015年6月,《放射学实践》杂志入选北京大学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研究成果--《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这是继1999,2008年之后的第3次入选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

  •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影像 治疗学
  • 急性胰腺炎新分类相关术语和并发症及 MCTSI 评分

    作者:袁涛;全冠民;石伟;任国利;刘洋;马晶晶

    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逐年增多。近20年来,有关 AP 的发病机制、病变分类和术语规范化、严重程度评估、预后预测有较大进展,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 AP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的无创性评估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阐述AP 的新概念和术语、并发症、相关的 CT 征象及评估方面的进展。

  •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医学 影像学杂志
  • MRI 联合超声诊断胎儿结节性硬化症

    作者:余旭东;杨文忠;夏风;兰为顺;夏薇;苏永学;陈欣林;杨小红;涂武超

    目的:探讨胎儿结节性硬化症(TSC)的产前 MRI 诊断方法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 MRI 联合超声诊断为 TSC 的14例胎儿资料,并总结其影像特征。MRI 主要采用快速成像即 HASTE 序列及 DWI 序列,部分胎儿结合 T1 WI (FL2D)扫描。结果:产前超声筛查发现心脏横纹肌瘤胎儿共22例,MRI 检查发现14例胎儿脑部见室管膜下结节,5例同时合并脑皮质结节。14例胎儿均诊断为 TSC。胎儿脑部结节表现为 T1 WI 稍高信号,HASTE 序列低信号结节,以 HASTE 序列显示佳。本组14例 TSC 胎儿9例终止妊娠引产,其中2例引产后标本解剖病检,证实为心脏横纹肌瘤伴颅内结节;5例出生后随访证实为 TSC。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准确诊断胎儿心脏横纹肌瘤。超声提示心脏横纹肌瘤后,MRI 对诊断胎儿 TSC 颅脑病变敏感性高。MRI 联合超声可以确诊胎儿 TSC。

  • 以患者为中心,大力开展 CT 增强双低技术

    作者:胡学梅;胡道予

    CT 增强扫描通过注入碘对比剂,使病变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的密度差增大,不仅可以提供病变部位的血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信息,还可以观察病灶与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在病灶的检出、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手术指导及疗效评估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1]。然而,CT 辐射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亦已引起社会关注,X 射线的损害程度与辐射剂量有关,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大,受到的损害越大。随着碘对比剂的广泛应用,其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碘对比剂的主要副反应是对肾功能的损害--对比剂肾病,其已经成为医源性急性肾衰竭的第三大病因[2]。据文献报道[3]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与碘对比剂总量和浓度呈正相关。此外,高浓度对比剂亦可对血液系统造成危害。因此,降低 CT 增强扫描中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检查模式或方法符合“关爱患者安全”的基本原则。

  • PACS 系统对99mTc-MDP 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增益价值

    作者:童良前;陈璟;姜圣男;陈春荣;林婉;随燕芳

    目的:探讨 PACS 系统对99m Tc-MDP 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搜集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并且99m Tc-MDP 全身骨显像发现有阳性病灶的患者240例,两位有经验的核医学医师共同以核医学影像处理系统及PACS 系统对全身骨显像的骨骼病灶做出诊断,诊断结果分为良性、可能良性、难以确定、可能骨转移、骨转移5个等级,分别用评分1~5表示。终诊断以病理、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采用 SPSS18.0软件,以 ROC 曲线及χ2检验比较两种报告系统的诊断效益,对比两种报告系统的特异度、敏感度、总的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从定性诊断方面评价 PACS 系统对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增益价值。结果:240例患者中男127例,女113例,年龄21~85(45.2±20.6)岁。PACS 系统及核医学影像处理系统诊断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及0.890,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 =2.66,P <0.01)。PACS 系统及核医学影像处理系统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7.7%(93/106)和76.4%(81/106,χ2=4.617,P =0.032<0.05),特异度分别为88.1%(118/134)和71.6%(96/134,χ2=11.255,P =0.001<0.01),总的符合率分别为87.9%(211/240)和77.1%(185/240,χ2=9.755,P =0.002<0.0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2%(93/102)和81.0%(81/100,χ2=4.380,P =0.036<0.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118/1124)和87.3%(96/110,χ2=4.641,P =0.031<0.05)。结论:相对于核医学影像处理系统,PACS 系统明显提高了99m Tc-MDP 全身骨显像对肿瘤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具有增益价值。

  • 能谱 CT 双低剂量高清共轭采集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吕仁锋;徐哲;王拓;谭晓天

    目的:探讨能谱 CT 使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结合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对冠状动脉 CTA 检查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及支架术后行冠状动脉 CTA 复查的患者152例,随机分成 A、B 两组,各76例。A 组:使用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浓度270 mg I/mL,128层40 mm 的高清(HD)共轭容积数据采集。B 组:使用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浓度为320 mg I/mL,采用128层40 mm 的标准(STD)共轭容积数据采集。两组其它扫描参数不变。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和计算图像主动脉根部对比噪声比(CNR)、冠状动脉各段 CT 值的均值及冠状动脉显示节段数,计算两组的辐射剂量(ED)和人均碘摄入量,对两组间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2±0.48)和(3.12±0.56)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5.01,P <0.05);A 组图像 CNR 高于 B 组(t=4.18,P <0.05);两组冠状动脉各段 CT 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均可满足诊断需求;A 组冠状动脉可评价节段数为1064,B 组为1032;A、B 组的 ED 值分别为(2.72±0.58)和(3.59±0.6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66,P <0.05);A 组人均碘摄入量[(234.42±10.23)mg I/kg]低于 B 组[(294.32±12.07)mg I/kg,t=33.09,P <0.001]。结论:能谱 CT 冠状动脉成像中,使用100kVp 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结合高清共轭采集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减少人体碘摄入量,同时提高整体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 《请您诊断》栏目征文启事

    作者:

    关键词: 诊断
  • 《放射学实践》(英文稿)稿约

    作者:《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关键词: 放射学 实践
  • 双源 CT 低管电压结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肝脏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作者:吕仁锋;袁丽萍;李超;谭晓天

    目的:探讨双源 CT 使用低管电压(100 kVp)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270 mg I/mL)进行肝脏增强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108例行肝脏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4例。A 组: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270 mg I/mL)。B 组: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为碘克沙醇(320 mg I/mL)。测量、计算两组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肝实质 CT 值、肝动脉 CT 值、门静脉 CT 值及有效辐射剂量(ED),并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对两组间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的 CNR 高于 B 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88,P <0.05),SNR 高于 B 组(P <0.05),A 组能够提供清晰的诊断图像,提高病变的显示;A、B 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8,P >0.05);A、B 组的肝实质 CT 值及肝动脉 CT 值均无统计学差异(t=-1.81,P >0.05;t=0.96,P >0.05),而 A 组的门静脉CT 值高于 B 组(t=7.55,P <0.05);A 组的三期总辐射剂量[(8.04±1.12)mSv]低于 B 组[(11.62±2.41)mSv](t =9.94,P <0.001)。结论:双源 CT 肝脏增强扫描采用管电压100 kVp 和低浓度等渗对比剂(270 mg I/mL)可以提供较好的图像 CNR,提高门静脉 CT 值,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 双源 CT 低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 kV 和非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 CTA 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凯;刘忱;赵汉青;李皖陇;孙晨曦;周德兴;朱虹静

    目的:评价在不同碘浓度对比剂和不同管电压的条件下采用非迭代重建技术后冠状动脉 CTA 的图像质量,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九七医院2014年5-10月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25例,A 组检查条件为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碘浓度370 mg I/mL;B 组为管电压100 kVp、对比剂碘浓度270 mg I/mL。对2组患者行冠状动脉 CTA 检查后,图像采用滤过反投影(FBP)法进行重建,分别测量及计算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及左冠状动脉主干(LMA)的 CT 值、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CT 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2组间 RCA 近段、LMA 管腔内 CT 值、SNR、CNR 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2组间 CTDIvol、DLP 及 ED 比较 B 组均低于 A 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碘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联合低 kV(100 kVp)通过非迭代重建技术仍可获得管电压120 kVp 及对比剂碘浓度370 mg I/mL 扫描条件下相同质量的图像,不仅可以满足诊断需要,还可以减低辐射剂量。

  • 欢迎订阅2016年《放射学实践》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放射学
  • 低剂量 CT 迭代重建技术及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进展

    作者:葛东泉(综述);耿海(审校)

    CT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临床带来极有益的诊断信息,但 CT 检查及对比剂的过度使用也使辐射风险加大,对比剂肾病及其它并发症日趋增多。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应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降低 CT 扫描辐射剂量的技术及低浓度对比剂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非迭代重建时头颈部双低 CTA 管电流选择的探索

    作者:李明志;于艳妮;武希庆;冯坤;牛庆亮

    目的:探讨非迭代重建条件下,身体体质指数(BMI)<24 kg/m2的患者行头颈部双低剂量(管电压100kVp,对比剂浓度270 mg I/mL)CTA 检查时,既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又能降低辐射剂量的管电流范围。方法:将 BMI<24 kg/m2,行头颈部双低剂量 CTA 检查的61例患者分为 A、B、C 三组。A 组:管电流200 mA,43例;B 组:管电流250 mA,10例;C 组:管电流310 mA,8例。测量、计算三组患者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分叉部及左右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 CT 值、噪声、信噪比(SNR)、信号噪声比(CNR)、容积 CT 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盲法由两位高年资的 CT 诊断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B、C 三组患者年龄和 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各层面 CT 值、噪声、SNR、CNR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三组间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间 CTDIvol、DL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迭代重建条件下, BMI<24 kg/m2的患者使用头颈部双低 CTA 检查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降低的管电流范围是200~250 mA。

  • 双低剂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容积 CT 全脑灌注成像中的可行性应用

    作者:王涛;师毅冰;华荣;张青山;徐凯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脑灌注成像(CTP)中的可行性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在徐州医学院徐州临床学院行全脑 CTP 检查、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28例[管电压100 kV,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 I/mL),滤波反投影重建法(FBP)重建];B组31例[管电压80 kV,对比剂为碘克沙醇(270 mg I/mL),迭代重建算法(ART)重建]。测量并计算 A、B 两组的大脑中动脉 CT 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摄入量,并对两组间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2名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采用 kappa 分析;两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A、B 两组间的 CT 值、SNR、CNR、CTP 及 CTA 的图像主观质量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间梗死灶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而 B 组(双低剂量组)的 ED、碘摄入量较 A 组低。结论:联合低管电压和迭代重建技术时,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进行全脑 CTP 检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 ED 及碘摄入量,从而降低对比剂肾病(CIN)的风险。

  • 请您诊断

    作者:

    病例105
      病例资料 患者,男,67岁,反复头痛、头晕10d 余,休息后可缓解,后逐渐头痛头晕症状加重,并伴间断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昏迷及肢体抽搐。查体:神清,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可,共济可,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征象。影像学检查见图1。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