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肺嗜酸性肉芽肿一例

    作者:张祖斌;费祥东;杜万瑞;冯国伟;柳丽华;邓淑娥

    病例资料 患者,男,42岁.主诉:反复咳嗽、少痰2个月,伴低热、乏力、消瘦1周.曾在外院抗感染治疗10d,效果不佳.两年前曾患右小腿胫骨嗜酸性肉芽肿治愈,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查体:T 37.3℃,P 70次/分,R 21次/分,BP 135/85 mmHg,双肺呼吸音粗,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部B超未见异常.血常规正常,血沉33 mm/h,嗜酸性粒细胞5.1%,嗜中性粒细胞58%,淋巴细胞28.4%,酸碱性粒细胞0.3%,中性粒细胞2.18×109/1,结核抗体弱用性,CEA(-).

  • 颌下腺多发结石一例

    作者:马翠芝

    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右侧颌下肿胀,可触及包块,舌阜红肿,中心处见溃疡,疼痛伴发热而就诊,自述此症状反复发作5年,多次被诊断为口腔溃疡合并颌下淋巴结肿大,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好转.现病情加重,颌下包块增大.

  • Hippel-Lindau病合并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余河;杨峰;李欣;周静然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人院.体检:T 35.8℃,R26次/分,P 68次/分,BP 146/82mmHg (左)、158/78 mmHg(右),一般状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治疗,曾于10年前做过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其母因患肿瘤(类别不详)去世.MRI提示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CTA示主动脉夹层,双肾、肝脏、胰腺多发囊肿,双肾及右肾上腺多发肿瘤性病变(图1~4).

  • 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扫描佳延迟时间的初步探讨

    作者:阳琴;唐鹤菡;黄子星;李昌宪;陈宪;宋彬

    目的:采用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对肝功能正常志愿者行增强MRI肝胆期扫描,评价不同延迟时相肝实质、胆道系统的信号变化,探讨肝脏功能正常时肝胆期佳延迟时间的选择.方法:应用对比剂Gd-BOPTA并采用客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VIBE)轴面T1WI序列对48例无肝胆疾病的志愿者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40、60和90 min行肝胆期扫描,测量并比较各时相肝脏、左右肝管、胆囊和胆总管的信噪比(SNR),对比率(CR),SNR增长率和CR增长率.结果:全肝、左肝管的SNR和CR均在注射Gd-BOPTA后60 min达到峰值,而胆囊和胆总管在延迟90 min时达到峰值(P<0.05);胆囊SNR增长率和CR增长率及胆总管SNR增长率在延迟90 min时达到峰值(P<0.05).结论:正常肝功能者行Gd-BOPTA增强MRI扫描,可在延迟60 min时获得肝脏和左右肝管强化的佳图像,延迟90 min时获得胆囊和胆总管强化的佳图像.

  • 双能CT与MD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囊肿CT值的影响

    作者:田志辉;王琦;时高峰;杜煜

    目的:对比研究双能CT和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肾囊肿CT值的变化,观察肾囊肿假性强化现象.方法:43例肾囊肿患者(46个肾囊肿)纳入本次研究,均采用CT多期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被诊断为单纯肾囊肿(Bosniak Ⅰ型).患者行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分别采集25 s皮质期、70 s皮髓质期及120 s均衡期图像.23位患者的26个囊肿采用GE MDCT腹部多期扫描,20位患者的20个囊肿采用Siemens双能CT腹部多期扫描.结果:46个肾囊肿中直径小5 mm,大57 mm.双能CT检出20例肾囊肿,6例出现假性强化,MDCT检出26例肾囊肿,13例出现假性强化,双能CT和MDCT的假性强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双能CT扫描增强前后囊肿的CT值大相差(8.74±7.09) HU;MDCT扫描增强前后囊肿的CT值大相差(11.64±7.37) HU.直径<1 cm的囊肿在重建层厚5 mm时假性强化的概率明显高于重建层厚1 mm时假性强化的概率.结论:肾囊肿假性强化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容积效应和硬射线效应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另外,MDCT机型、病变大小、肾脏背景浓度及肾囊肿位置都是影响囊肿CT值测量的因素.

  • MSCTA对腹腔干狭窄及侧支循环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军;胡道予;汤浩;王梓;倪程;李维

    目的:分析腹腔干狭窄的MSCTA表现,探讨MSCTA在诊断和评估腹腔干狭窄及侧支循环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A的30例腹腔干狭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3例,女7例,平均年龄53.7岁.所有病例临床病史均未提示腹腔干血管病变.分别对腹腔干血管狭窄的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并发腹腔内脏动脉瘤或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腹腔干起始段均狭窄,狭窄率45%~95%.22例伴有侧支循环(73.3%,22/30),共有28个侧支交通,其中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型17个(60.7%,17/28),胰背动脉型6个(21.4%,6/28),肝内型1个(3.6%,1/28),肠系膜下动脉型4个(14.3%,4/28).8例无侧支循环(26.7%,8/22).30例腹腔干狭窄患者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狭窄4例,合并腹腔动脉瘤3例.结论:MSCTA能够准确诊断和评价腹腔干狭窄及其伴发的侧支循环或腹腔内脏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MSCT对结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毛明香;朱希松

    目的:探讨MSCT对结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结肠Crohn病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结果:39例中多节段病变30例(76.9%),单独大肠受累4例(10.3%)、大肠伴小肠受累35例(89.7%).大肠病变累及盲肠31例(79.5%)、升结肠26例(66.7%)、横结肠17例(43.6%)、降结肠10例(25.6%)、乙状结肠16例(41.0%)、直肠6例(15.4%).MSCT征象:肠壁增厚、强化增加、肠壁分层、肠腔狭窄、肠壁脓肿、肠系膜血管增多(“梳征”)、病变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蜂窝织炎、腹腔脓肿和炎性肿块、肛周病变、瘘管/窦道、系膜淋巴结肿等.肠管增厚、肠壁分层、强化增加、肠壁内脓肿、病变肠管周围蜂窝织炎、“梳征”等可提示病变处在活动期.结论:结肠Crohn病易累及盲、升结肠,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在显示肠壁病变及肠腔外并发症以及判断病变是否在活动期具有优势.

  • 双源双能CT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范璐;郭君武;张慧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应用于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6例尿路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作对比,计算双源CT在体分析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及尿酸结石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双源CT能够准确的区分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较准确的区分草酸钙结石(灵敏度为89.03%、特异度为85.62%),磷酸盐结石(灵敏度为67.28%、特异度为90.71%)及胱氨酸结石(灵敏度为73.56%、特异度为93.43%).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对比剂Gd-DTPA对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响

    作者:王余;王海平;韩德昌;马梦华;孙正君

    目的:探讨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对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被DWI检出的5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DWI图像资料,比较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增强前后及不同b值条件下肝外胆管癌病灶信噪比(SNR)、病灶与正常肝脏间对比信噪比(CNR)及ADC值的差异.结果:同一b值条件下,增强前后病灶SNR、CNR、ADC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前后肝外胆管癌病灶SNR、CNR及ADC值均随着b值的增大而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癌病灶的DWI图像质量及ADC值不受Gd-DTPA影响,所以选择合适b值的增强后DWI序列是可行的.

  • 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少仁;刘国辉;胡银华;孙建兵;李晓军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GCT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0例GCTO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20例术前MRI诊断正确16例(80%).MRI 平扫主要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形态较规整、包膜完整的囊性、囊实性、实性肿块.6例为囊性肿块,其中1例为单一大囊性肿块,多囊性肿块内见厚薄不一分隔,以较厚为主,囊内壁光滑,囊内容物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为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内壁光滑;5例为实性肿块,T1WI和T2WI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合并症:12例子宫增大,内膜增厚,3例合并子宫内膜癌(1例同时合并子宫肌瘤)、3例合并子宫肌瘤.增强扫描20例GCTO患者的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均明显强化.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能清晰显示其合并症,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作者:刘珍银;汪文胜;吕晓飞;尹相媛;李珊珊;王一;邱士军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1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 MSCTA在咯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慧;陈月芹;孙占国;张谷青;王林省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对咯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咯血患者的MSCTA图像及后处理资料,3例行DSA检查,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中,单纯支气管动脉供血2例,膈下动脉、肺动脉联合供血1例,膈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联合供血1例,膈下动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共同供血1例.MSCTA共检出9支责任血管,包括4支异常增粗支气管动脉、3支扩张纡曲膈下动脉及2支远端扩张的肺动脉.结论:MSCTA不仅能较准确地显示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数目和走行,并且对其基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咯血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

    作者:李永华;李彦;毛毳;刘国红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CT资料.结果:PAP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地图征10例,铺路石征8例,磨玻璃征8例,蝶翼征2例及支气管充气征1例,以上征象联合出现时强烈提示本病.结论:PAP临床罕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可与其它肺部疾病相鉴别,并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 胸腺瘤MSCT征象与PCNA及MMP-2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王丰;李晓陵;温颖;姚家琪;赵德利;曹丹娜

    目的:探讨胸腺瘤MSCT征象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胸腺瘤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胸腺瘤患者行MSCT平扫,其中21例行增强扫描,所有胸腺瘤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MSCT征象与PCNA、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胸腺瘤CT征象中的病灶直径大于10 cm,分叶征,病灶边缘不光滑,纵膈脂肪线消失,胸膜、心包及大血管侵犯,纵隔淋巴结、远处转移及病灶高强化程度与胸腺瘤组织PCNA及MMP-2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SCT征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胸腺瘤的病理学特点,有利于术前无创地评估肿瘤生物学行为.

  • 甲型H1N1流感肺炎CT演变特点

    作者:齐战元;袁涛;全冠民;王颖杰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近中期CT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发热后1个月内86次CT资料,分析其肺部病变出现、进展及吸收时间和影像特点.结果:肺部病变发生时CT 表现主要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胸腔积液等.CT复查表现分为3组:完全吸收组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在6~13 d(平均11.25 d)吸收;明显减轻组29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减轻或缩小,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进展组2例,1例发热后第10天进展为ARDS,另1例合并真菌感染,复查后表现为实变及空洞扩大.2例远期复查中1例第73天仍浅淡磨玻璃密度影,1例第90d遗留少许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结节及少许索条影.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肺部病变多在发热后3天内出现,2周左右完全或部分吸收,部分病例中期复查可见间质性病变,危重症患者早中期CT即可见病变迅速进展.

  • 子宫内膜癌的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邝菲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第4位常见的恶性肿瘤.MRI因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及高质量的三维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探测、定级及分期等许多方面都优于CT及超声(US),成为评价子宫内膜癌为可靠的影像方法[1,2].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MR已从单纯的形态解剖学成像发展为功能成像,弥补了常规磁共振扫描的不足[3],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目前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主要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及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 MR-TRICKS技术在足踝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博;董越;方春晓;宁殿秀;刘爱连

    目的:探讨1.5T MR-TRICKS技术在足踝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在足踝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MR常规序列及TRICKS序列扫描的31例疑似或确诊的足踝部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利用MIP重建图像来评价足踝血管成像质量,评价动脉与足踝部病变的关系,并观察足踝部动脉动态血流及病变染色情况.TRICKS减影后图像使用功能软件SER计算出相应病变的时间信号曲线,得出时间信号曲线的峰值.结果:31例中有28例血管成像质量得分≥3,TRICKS影像能清晰显示足踝部动脉及分支;8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无足踝部病变;TRICKS影像可显示足踝动脉与病变的关系(23例)及肿瘤染色(5例);时间信号曲线反映了软组织病变的动态强化程度.结论:TRICKS技术在足踝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中是可行性的,它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老年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伟;阮学广;王慧明;郭俊林;彭俊红

    目的:采用CT及定量CT骨密度(QCT-BMD)检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骨密度正常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的差异,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QCT检测技术对本地450例50~78岁受检者进行L2~L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测定,并根据T值和BMD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50例中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为88例,其中男22例,女66例.符合骨质密度正常诊断标准为257例,其中男165例,女92例.88例骨质疏松症组中有38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43.2%,257例骨密度正常组中有70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27.2%,两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骨质疏松症可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因素.

  • 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

    作者:戴志京;徐安辉;严循成;徐建国;杨锦玲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将22例行术前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栓塞组)和16例未行化疗栓塞(对照组)骶骨肿瘤患者手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长、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总费用、术后1年内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栓塞组平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骶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的术后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栓塞组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坏死、变性、液化、假包膜形成.结论:骶骨肿瘤术前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不增加医疗费用的情况下有利于手术切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延长存活时间.

  • 常规MRI联合DWI在腮腺常见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萍;张成周;王宁;杨青霖;夏吉凯;姜兴岳

    目的:探讨常规MRI联合DWI对腮腺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的MRI图像,根据其DW1图行ADC图重建,测量肿瘤的ADC值.按发病率将62例病例分成3组: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多形性腺瘤31例,全部单发;腺淋巴瘤19例,9例单发,10例多发,共30个病灶;恶性肿瘤12例,3例淋巴瘤多发,其余均为单发,共18个病灶.比较分析3种肿瘤的ADC值.结果: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多发生于腮腺浅叶(43个,70.5%),肿瘤边界多清楚,体积一般较恶性肿瘤小;恶性肿瘤位于深叶者8个(44.4%),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83.3%).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平均ADC值均高于腺淋巴瘤(P=0.000、0.002),且多形性腺瘤平均ADC值高于恶性肿瘤(P=0.001).结论:腮腺肿瘤的常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联合DWI能为腮腺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 CT和超声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艳;周胜利;周莹

    目的:探讨CT和超声(US)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6例均行CT和US检查的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别计算CT、US及两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对所得结果行x2检验.结果:CT组、超声组、联合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1.61%、67.74%和83.87%,特异度分别为80.69%、86.21%和92.41%、符合率分别为75.56%、82.95%和90.91%.CT组与US组间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与联合组比较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和联合组间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应作为甲状腺多发结节的首选检查方法,CT在评价甲状腺恶性结节边界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及对远处转移的判断有一定优势,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实践

    作者:王恩雨;胡金文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简称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是肺部非血管性介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广泛应用于临床肺部非典型病变的诊断或典型病灶的组织定性[1].文献对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的相关报道很多,但未见详细的临床实践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实践经验总结的介绍,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应用该项技术的经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 超声技术在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洪恺;娄瑶;彭艳萍;李开艳;崔贤;管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及术中超声在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及临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3例行术中超声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所有下腔静脉栓子均为癌栓,癌栓分型为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论:超声技术对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能够脉对癌栓进行准确分型,对临床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性意义.

  • 颅内短T1信号病变的鉴别诊断(一)

    作者:张微;袁涛;全冠民

    T1WI高信号(短T1信号)是颅内病变常见表现,原因包括脂肪、出血、含蛋白病变、顺磁性物质沉积、钙化、黑色素等.确定短T1信号的性质采用以下方法:①常规MRI序列,根据不同病理基础,T2WI可呈高、中等或低信号;②脂肪抑制技术,常用频率选择性化学饱和技术,适合确定是否为较大量脂肪,同反相位技术用于显示微量脂肪;③T2·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用于显示出血,其中SWI更敏感,出血可呈各种形态低信号,尤其有助于检出微量出血和陈旧性出血;④DWI用于囊性病变评估,病灶内含蛋白成分较高时扩散受限;⑤T1WI增强扫描观察病变囊壁及实性部分有无强化.

  • 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

    作者:陈义加;查云飞;陈伦刚;徐霖;刘超;李勤祥

    目的:采用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升主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病变组搜集12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常规造影,对每支血管病变按狭窄程度分组、评价,并计算Gensini积分.CTA原始数据间隔5% R-R间期在0%~95% R-R间期重组图像,然后在主动脉窦上方约25 mm层面采用MATLAB图像分割软件,分别测量各重建期相主动脉的横断面积.受捡者完成CT扫描前后由专人常规测量血压.弹性值D[Pa-1]的计算公式为:D=△A/(A0·△P),△A代表管腔大与小面积的差值,A0代表心动周期内小管腔面积,△P代表脉压差.选取经CTA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在CT检查前后一周内采用M型超声测量升主动脉的直径变化,并将计算的弹性值与CTA测得的弹性值进行比较.结果:64-MDCT与超声测量的主动脉弹性值间有极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0.98,P<0.001).正常对照组与病变组间弹性D值及P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冠状动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与弹性D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P<0.01),与脉搏波速度(PWV)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随主动脉弹性D值的增加而递减,随PWV值的增加而递增.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D值、PWV值、Gensini积分的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O=79.29,FPV=119.11,FG=128.07,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弹性D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64-MD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同时,可以客观评价升主动脉的弹性,升主动脉弹性的定量评价有助于检测亚临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预测冠心病.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印隆林;杨志刚;陈加源;吴筱芸;蒋谨;陶客言;李迎春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连续性AD患者行64层螺旋CTA,对所有数据进行MPR、MIP、VR等重建分析.结果:CTA结果显示依据DeBakey分类法,Ⅰ型夹层14例,Ⅱ型2例,Ⅲ型42例.所有患者均存在明确的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较假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所有患者均明确显示了初始破口的位置,55例显示了一个或多个再破口,3例Ⅲ型患者未显示再破口.39例Ⅲ型患者初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胸主动脉近端,其近端瘤颈长度、宽度分别为0.4~10.8 cm(平均3.5 cm)、2.2~3.6 cm(平均2.8 cm),瘤体大径为3.2~9.2 cm(平均5.4 cm).图像准确显示了所有患者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以及假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价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凤明;戴闽晔;任峰;付峰;李晖

    目的:评价MS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境(VE)等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手术结果及超声心动图,分析MSCTA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内畸形中的优缺点.结果:11例患者心内心外畸形共35处,MSCTA共诊断26处(诊断符合率74.3%),其中心外畸形19处(诊断符合率95%),漏诊1处动脉导管未闭,诊断心内畸形7处(诊断符合率46.7%),漏诊2例房间隔缺损和6例瓣膜病变共8处畸形;超声心动图共诊断畸形29处(诊断符合率82.9%),其中诊断心外畸形14处(诊断符合率70%),漏诊主动脉缩窄5例和肺静脉瘤样扩张1例,诊断全部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100%).结论:MSCTA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特异征象,明确病变的部位、类型、侧枝血管情况,对于诊断、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A和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是诊断心内心外复杂畸形的佳方法.

  • Wilson-Mikity综合征的X线及CT诊断

    作者:赵如恩;吴慧莹;曹亚先;艾斌;肖伟强;刘立炜

    目的:探讨X线及CT在Wilson-Mikity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临床确诊的Wilson-Mikity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6例患儿在疾病的早、中、晚期均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结果:7例出生后1周内胸片未见异常;16例出生后2~3周内胸片显示:13例双肺弥漫性片状和索条状间质浸润,14例其间有小的囊状透亮区出现;双肺基底部多个小囊状病灶,其中5例融合扩大并扩展到上肺野以下肺野明显,肺透亮度增加.7例胸部CT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小囊状透亮影及小叶性肺气肿.结论:X线及CT能反映Wilson-Mikity综合征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明确病灶范围及形态上,CT较X线更有优势.

  • 髂-股动脉MSCT血管成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邱菊生;江朝根;叶志伟;杨小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髂-股动脉解剖学研究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符合要求的病例350例,所有病例行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对髂-股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动脉分叉到髂嵴连线、股骨头上缘连线的垂直距离及动脉分叉夹角.结果:腹主动脉分叉到髂嵴连线的垂直距离为(5.71±13.64) mm.腹主动脉分叉、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左右股总动脉分叉到股骨头上缘连线的垂直距离男性组分别为(121.20±12.87)、(85.38±13.48)、(82.59±14.48)、(42.56±10.91)、(41.38±10.71) mm,女性组分别为(127.35±13.78)、(92.43±13.59)、(89.11±13.10)、(36.27±10.82)、(36.45±11.25) mm.腹主动脉分叉夹角、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夹角男性组分别为(41.63±14.29)°、(25.83±12.31)°、(25.70±12.38)°,女性组分别为(43.40±11.37)°、(24.89±11.15)°、(21.80±10.98)°.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髂-股动脉及其与髂嵴、股骨头的位置关系,是髂-股动脉影像解剖学研究和介入治疗前评价的有效方法.

  • 《请您诊断》病例62答案:颅内结节性筋膜炎一例

    作者:陈英敏;郑泓明;孙吉林

    病例资料 男,71岁,因头晕10年就诊.查体:左颞部可触及局限性膨隆,按压时可诱发头晕,听力检查示左侧传导性耳聋.影像表现:左颞部单发肿块,类圆形,下部有分叶,囊性为主,跨左颞骨及硬膜内、外生长,以颅内为主;CT上呈低密度,周围绕以薄的高密度环,周围无水肿(图1、2);T1 WI、T2 WI以高信号为主,上部混以葱皮样低信号,T1WI抑脂序列病变信号无明显变化(图3~5),DWI呈低信号(图6),MRS无明显波型,MRI增强病变边缘呈不完整环状强化,上部呈"葱皮样"强化(图7).

  • 第十部分骨骼肌肉影像学

    作者:祝婷婷;甑涛;刘思敏;杨魏;杨茜;李涛;张淯淞

    RSNA2011骨骼肌肉方面的文献有100余篇,对其主要内容总结如下.肩关节MRI在肩关节疾病和损伤的检出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肌腱损伤后,预测保守治疗能否成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emehri等在磁共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脊上韧带的容积定量,预测保守治疗的效果.采用平面几何法测量冈上肌的体积,比较保守治疗成功和失败的患者冈上肌与小圆肌的体积比、冈上肌的体积及肩胛比例这3个参数之间的差异,发现冈上肌与小圆肌的体积比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由此可见测量冈上肌与小圆肌体积比能够预测保守治疗的效果.

  • 第十一部分感染及传染病影像学

    作者:李瑞利;李宏军

    每年一届的RSNA是放射医学行业的风向标,为放射学和保健学者提供继续教育计划和高质量的学习材料,并不断改进这些教育活动的内容.笔者对大会感染与传染病影像诊断方面的展板(Education Exhibits)及科研报告(scientific paper)进行归纳总结,简要介绍国内外感染与传染病影像诊断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现总结如下.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