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右颈部鳃裂囊肿伴结核一例

    作者:胡鹏;陈东;韩福刚;姜梁

    病例资料患者,女,20岁.因右颈部包块1年,肿胀伴疼痛半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畏寒发热、潮热及盗汗症状,否认既往有结核肝炎病史.入院查体:心肺肝脾及耳鼻咽喉无异常,右侧下颌角下及胸锁乳突肌前缘可扪及一包块,约4.0cm×5.0cm×3.0cm大小,表面皮温略高、有轻微触痛、质软、边界欠清、活动差.抗结核抗体及结核菌素试验(-).

  • Albright综合征一例

    作者:付彩文;王文兰

    病例资料 患者,女,9岁,因右下肢畸形、步态不稳3年,伴疼痛半年来诊.患者4岁起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每年2~3次,每次3~4天.5岁出现两侧乳房发育.同年查出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药物治疗.于6岁起出现步态不稳,右下肢畸形,半年前出现疼痛,时好时坏,近日加重.患者父母健康,其弟体健.否认家族中结核等传染病史及糖尿病等遗传病史.

  • 后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作者:洪居陆;胡国栋

    后纵隔神经内分泌癌临床十分罕见,现将1例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报道如下.病例资料

  • 脾血管肉瘤一例

    作者:李辉坚;王京超;孟庆瑶

    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无肩痛及腰背放射痛.入院查体:腹平软,上腹及左上腹压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WBC 9.4×109/l,Hb 120g/l.

  • 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和MRI诊断

    作者:王煜晅;徐龙;朱智伟;李伟大

    目的:探讨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影像资料,其中5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4例病变位于腹膜后,2例位于肠系膜.病理分型,透明血管型5例和浆细胞型1例.CT检查5例,平扫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晰锐利,1例伴有钙化,1例见卫星灶,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肠系膜肿块以及1例肾上腺区域肿块明显强化,密度均匀,门静脉期持续强化;1例胰头后方肿块中等均匀强化,1例肾上腺区域肿块中等程度周边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范围扩大.2例肠系膜肿块以及1例胰头后方肿块内部和周边可见粗大、扭曲的血管影.MRI检查1例,肿块位于后腹膜下腔静脉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锐利,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匀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结论:CT是诊断腹部局限型Castleman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多数透明血管型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

  • MSCT动态增强对肾上腺转移性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建军;曾蒙苏;严福华;王建华;周康荣;曾维新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腺癌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转移腺癌57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回顾性分析CT扫描结果并和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57例肾上腺转移腺癌患者共发现93个病灶,单侧21例,双侧36例,右侧64个病灶,左侧29个病灶.病灶境界清楚79个,境界欠清14个.病灶形态圆形或椭圆形57个,不规则形36个.肿瘤直径1.1~17.3cm,其中,<5.0cm 53个,5.0~10.0cm 35例,>10cm 5例.肿瘤呈实质性35个,不同程度坏死囊变58个,其中13例病灶坏死显著形成假囊肿样改变.平扫肿瘤CT值为15.2~43.7HU,平均32.8HU;动脉期CT值27.6~63.2HU,平均45.9HU,16个病灶内隐约可见血管影;门脉期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强化更明显,强化范围扩大,实质部分CT值为49.4~96.3HU,平均72.5HU.结论:肾上腺转移腺癌大小、形态、坏死程度等征象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肿瘤密度、血液动力学等征象则相对一致.MSCT动态增强可为其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 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MRI诊断

    作者:邱乾德;许加俊;相世峰;黄晓辉

    目的:探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6例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MRI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肾盂19例,位于肾盏7例.MR信号在T2WI上为均匀略高信号15例,混杂等高信号8例,均匀等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在T1WI上为均匀低信号16例,混杂信号8例,均匀等信号2例;增强18例中10例轻度均匀强化,8例轻度不均匀强化.MRI明确诊断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18例,可疑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5例,误诊2例,漏诊1例.结论:MRI对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病灶的发现,观察生长方式和侵犯范围均具有较高价值.

  • 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粉致泌尿系结石影像表现

    作者:杨帆;熊曾;高雅军;雷光武

    目的:探讨含三聚氰胺问题奶粉致泌尿系结石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0例有服用问题奶粉喂养史婴幼儿的影像学资料,对其中48例患有泌尿系结石患儿(总计82个部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按检出部位计算,用优势比(OR值)来评价MSCT与B超结石的检出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儿均行B超,10个部位未检出,检出率88%;28例患儿行肾尿路平片(KUB),结石均未检出,检出率0%;43例行MSCT,结石均检出,检出率100%.B超与MSCT在统计学上部位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有服用问题奶粉喂养史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大部分为X线阴性结石,筛查首选B超检查,MSCT是诊断该疾病的有效补充,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许尚文;陈自谦;钱根年;钟群

    目的:总结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CT表现.结果:CT平扫21个病灶中7个病灶呈均匀低密度,14个呈不均匀低密度 .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19个病灶有明显均匀强化、1个中等不均匀强化、1个轻度不均匀强化,6个病灶还可见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影;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10个病灶呈略高密度,6个病灶呈等密度,5个病灶呈略低密度 .平扫显示7个病灶伴有中央星状疤痕者,多期增强CT显示15个病灶有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强化.结论:CT检查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FNH 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主要特征.

  • 16层螺旋CT及TopoⅡ表达分析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丁莹莹;李鹍;谭静;封俊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回旋酶(topoⅡ)表达相结合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对111例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对111例直肠切除标本组织进行topoⅡ表达分析,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探讨二者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T分期准确度为79.3%,N分期准确度86.5%,M分期准确度90.9%,综合判断CT对直肠癌TNM分期总准确度为89.2%.直肠癌组织中topoⅡ表达阳性率85.6%.直肠癌病理分期为Ⅱ、Ⅲ、Ⅳ期者其癌组织的topo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直肠癌组织的topo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及topoⅡ检测都有利于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判断,topoⅡ检测弥补了CT对于N分期判断准确度低的缺点,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率.

  •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

    作者:侯勤明;李锡林;张华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GIST患者病例资料,均行术前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胃16例,小肠8例,结肠3例,直肠1例.良性5例,交界性6例,恶性15例.CT定位诊断符合率92.9%(26/28).17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呈不规则形,1例呈哑铃状.大多数病灶密度不均匀,肿瘤内部可发生出血、囊变、坏死,钙化及气体影,增强扫描病灶大多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部分恶性间质瘤可侵犯临近脏器.结论:GIST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定位较准确,对肿块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MSCT在肠石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施剑斐;沈亚芝

    目的:探讨MSCT对肠石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或临床诊断证实的肠石性肠梗阻的MSCT及多平面重组(MP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于定性与定位诊断、并发症与合并症的显示,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15例经手术证实的病例定位诊断均正确;21例(21/23)定性诊断正确,"气泡征"(22/23)与"瓶塞征"(21/23)为肠石性肠梗阻的典型CT表现,1例对合并症的定性诊断不确定,1例遗漏合并症;2例显示肠穿孔.结论:MSCT结合MPR对肠石性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对其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的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潘昌远;许茂盛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腹部空腔脏器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病例的CT表现.结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例,腹部外伤致空回肠穿孔4例,肠结核穿孔、异物(硬鱼骨)致乙状结肠穿孔、粪块性乙状结肠穿孔及子宫积脓自发穿孔各1例,15例腹部空腔脏器穿孔的主要CT征象为剑突下隐窝积气(13例)、肝下肝圆韧带间隙积气(9例)、网膜囊积气(4例)、穿孔脏器周围局限性积气(11例)、腹膜后间隙积气(1例)、腹腔积液(11例)以及肠壁增厚(3例)等.CT可直观地显示脏器穿孔破裂口、异物等,准确地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部位和多少,并能为穿孔部位、病因、合并症的诊断提供较多有价值的信息.结论:螺旋CT可较准确地诊断腹部空腔脏器穿孔,可作为腹部X线平片的重要补充.

  • 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

    作者:陈小龙;马强华;陈纲;叶建军;杨晓萍;朱小花

    目的:研究不同b值肾上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比较不同b值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间的差异,探讨佳b值的选择及佳b值组良恶性肿瘤的ADC值范围及阈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平扫、DWI(b值分别取0、400、800和1000s/mm2),分别观察不同b值肿瘤信号的差异,同时测量不同b值肿瘤的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值为0s/mm2时,DWI肿瘤的信号和T2WI一致,b值分别为400、800和1000s/mm2,良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逐渐减低,而恶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变化不明显;②3个b值组,低b值组肾上腺肿瘤的平均ADC值大,随着b值的增大,平均ADC值逐渐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F=13.543,P<0.05);③400~0s/mm2 b值组肾上腺良恶性肿瘤ADC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2.033,P=0.054),而800~0s/mm2 b值组及1000~0s/mm2 b值组有统计学意义(t=-2.700,P=0.013;t=-3.529,P=0.002);④以800~0s/mm2 b值组ADC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诊断阈值为0.986×10-3mm2/s,此阈值点对肾上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8%.结论:b=800~0s/mm2为较佳选择,此时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38±0.180)×10-3mm2/s,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16±0.218) ×10-3mm2/s ;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鉴别具有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益的补充.

  • 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周围区域的磁共振DTI研究

    作者:徐德荣;王桂华;张亚林;吴仕科

    目的: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周围区域的细微结构改变,探讨其确定肿瘤边界的价值.方法:将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分为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和恶性胶质瘤两组.利用DTI检测肿瘤区、肿瘤周围区和健侧脑组织区,计算各向异性(FA)和平均扩散系数(ADC)及脑白质纤维束的情况.结果:28例星形胶质细胞瘤的3个不同区域DTI数值有显著性差异.周围区域DTI各值的均数在低度恶性和恶性胶质瘤之间进行比较, ADC、FA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A图显示低度恶性星形胶质细胞瘤多以推移周围邻近白质为主,与邻近白质边界清楚,而恶性胶质瘤组则以破坏与浸润白质束为主,边界相对模糊.结论:应用DTI成像可能对确定星形胶质细胞瘤的边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3.0T及1.5T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烟雾病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侯进;黄凡衡;杨建明;全显跃

    目的:分析烟雾病1.5T及3.0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表现,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两者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烟雾病患者MRA及DSA表现,其中9例行1.5T MRA检查、13例行3.0T MRA检查,22例均行DSA检查,对两者显示的基底区侧支血管行4级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例1.5T MRA显示侧支血管3分1例、2分4例、1分3例、0分1例,13例3.0T MRA显示侧支血管3分7例、2分6例,两者有统计学差异;3.0T MRA与DSA间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0T较1.5TMRA可以更好显示基底节侧支血管,但仍不能取代DSA检查.

  • 胸腺瘤MRI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研究

    作者:董天发;吴美仙;张家云;宋亭

    目的:探讨胸腺瘤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胸腺瘤的MR影像特征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分型作对照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胸腺瘤中A型3例、AB型6例、B型15例、C型6例;肿块大径>10cm 6例,其中AB型1例、B型2例、C型3例;5~10cm 18例,其中A型1例、AB型4例、B型11例、C型2例;<5cm 6例,其中A型2例、AB型1例、B型2例、C型1例.3例A型、6例AB型及2例B型包膜完整,13例B型及6例C型包膜不完整,13例B型及6例C型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B型中12例侵犯胸膜、10例侵犯心包;C型中6例均侵犯胸膜及心包.结论:包膜完整、轮廓光整多为A型、AB型胸腺瘤,肿块直径>10cm且轮廓不规则或分叶状以B型C型多见,但MR难以区分B型和C型.

  •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贤胜;曹振东;李俊玫;李春华;丁振江;王虹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3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二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检出的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各种性质斑块所引起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3例中ACS组44例,检出软斑块30个,中等密度斑块18个,钙化斑块11个;稳定型心绞痛组19例中检出软斑块6个,中等密度斑块6个,钙化斑块18个,非钙化斑块(软斑块和中等密度斑块)与冠心病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非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14处,重度狭窄32处;钙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程度:轻度狭窄14处,中度狭窄7处,重度狭窄8处,不同性质斑块与其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定性分析,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性度的一种检查技术.

  • 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灿;周运锋;韩萍;史河水;刘永华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能辨别真假腔;除6例假腔完全血栓化或表现为壁内血肿的病例外,其余42例均能显示破口,40例显示多发破口;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均受累及的有6例,腹腔干受累及的有9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及的有10例,右肾动脉受累及的有8例,左肾动脉受累及的有15例,右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8例,左侧髂总动脉受累及的有13例,双侧均受累及的有8例;合并动脉瘤或瘤样扩张的有10例,合并粥样硬化的有20例.结论: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主动脉夹层.

  • 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血管关系的评价

    作者:HAN Xue-fang;韩雪芳;夏黎明;朱晓红;甘新莲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直径≤3cm SPN患者均行MS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SPN与相关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及其类型,并将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①SPN与相关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能良好显示.CT显示SPN与支气管有关系者恶性结节28例,良性结节13例;与血管有关系者恶性结节31例,良性结节22例;与支气管和血管均有关系者恶性结节23例,良性结节15例;②SPN与支气管关系分为4型:Ⅰ型,支气管于SPN边缘被截断;Ⅱ型,支气管到达SPN时变尖、变细或锥状中断;Ⅲ型,支气管在SPN内呈长段开放状,并可进一步分叉;Ⅳ型,支气管紧贴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SPN与支气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亦可表现为多型共存.本文中Ⅰ型19例,Ⅱ型6例,Ⅲ型8例,Ⅳ型8例.③SPN与血管关系分5型:Ⅰ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一支或多支末端杵状增粗;Ⅱ型肺血管于SPN边缘被截断,末端不呈杵状增粗;Ⅲ型显示为血管切迹征;Ⅳ型肺血管延伸进入或穿过SPN;Ⅴ型血管紧贴SPN边缘走行,或受压呈弧形改变.SPN与血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也可表现为混合型.本文中Ⅰ型16 例,Ⅱ型10例,Ⅲ型10 例,Ⅳ型9例,Ⅴ型8例.结论:采用MSCT薄层扫描,结合MPR、CPR、VR能准确显示SPN与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及其分型,将两者结合对SPN 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现状及进展

    作者:黄斌;宋英儒

    原发性脑淋巴瘤(primary brain lymphoma)是相对少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0.8%~1.5%[1],既往认为原发性脑淋巴瘤是少见病,但是近年来由于艾滋病及器官移植术后服用大量的免疫制剂患者的增多,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生率逐年增多,有学者报告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5%[2].

  • 氧化铁颗粒在MR分子影像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柴学;张帆;卢光明

    分子影像学是指借助无创性的影像手段在活体内定量地、可重复性地显示靶细胞或分子变化的信息,并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科学[1].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常规造影之挑战——冠脉CTA

    作者:王华;王伯胤

    冠心病是多种原因引发的心肌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心脏病,临床表现轻则胸闷,重则胸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 MSCT容积扫描在诊断腰椎弓峡部裂中的价值

    作者:罗小平;陈奕奕;刘秀祥;陈伟建;吴恩福

    目的:探讨MSCT容积扫描在诊断腰椎弓峡部裂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腰椎弓峡部裂的52例患者行容积CT扫描,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再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组. 并比较普通X线平片、MPR图像及VR图像.结果:52例患者共检出83处腰椎弓峡部裂.轴面图像能清楚显示环裂征.MPR图像能清楚地显示椎弓峡部裂,其中经过椎弓峡部的斜矢状面MPR图像能直观地显示峡部裂的直接征象--猎狗项圈征,对峡部裂检出率高.VR图像接近真实解剖结构,能立体显示峡部裂.结论:MSCT容积扫描及其重组图像能直观显示椎弓峡部裂的影像特征,提高诊断符合率.

  • 颅骨转移性病变的MRI诊断

    作者:张伶;王仁法;关键;王敏;夏黎明;王承缘

    目的:探讨MRI对颅骨转移性病变的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各MRI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骨转移性病变的病例资料,其中原发肿瘤为肺癌11例,白血病2例,前列腺癌2例,乳腺癌1例,直肠癌1例.17例均行MRI检查,其中平扫5例,直接增强4例,同时行平扫及增强8例,其中5例行ECT骨扫描,9例行CT平扫.MRI的主要序列有矢状面和轴面T1WI、T2WI及增强扫描.结果:17例中单发颅骨转移3例,多发颅骨转移14例,本组转移病灶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颞骨、顶骨、枕骨、额骨等,合并颅内脑实质转移15例.9例兼行MR和CT的患者中,在MRI上2例发现了更多的颅骨病灶,3例检出了颅内病灶;5例兼行MR和ECT的患者中,所有颅骨及颅内的病灶的细节在MR上显示更清晰.颅骨转移的MRI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溶骨性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或成骨性病灶呈长T1、短T2信号,13例平扫MR中,10例在T1WI上的信号均较T2WI上明显;病灶可侵及颅骨内外板以及脑膜,呈新月状或双凸形影,12例行增强扫描病例均强化明显.结论:MRI对颅骨转移的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可发现细微的病灶,T1WI和增强扫描是有价值的扫描序列.

  • 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关节软骨病损的MRI表现

    作者:陈东;胡鹏;韩福刚;唐光才;孙占国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的MRI表现.方法:分析16例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的MRI表现,重点观察关节软骨改变,与关节镜手术或关节切开手术所见对照.结果:16例病变关节的关节软骨MRI均清楚显示,其中4例关节软骨MRI表现正常(0级),12例见软骨信号异常和(或)软骨变薄、软骨表面不光滑改变(Ⅰ~Ⅱ级),其中出现软骨局部全层缺如者2例(Ⅲ级),与手术对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MRI可发现软骨下骨水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积液等改变.结论:MRI能够准确评价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关节软骨的病损部位、程度,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影像表现

    作者:何云飞;袁庆城;钟凡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CN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搜集6例经病理和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BCN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6例(6/6)均有颌骨囊肿和颅内异常钙化灶,分别伴有皮肤多发基底细胞痣或手掌、足底点状凹陷4例(4/6),脊椎侧突或椎体融合4例(4/6)、肋骨分叉3例(3/6),透明隔囊肿1例(1/6),特殊面征4例(4/6),口腔症状6例(6/6),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或肿瘤2例(2/6),双眼分离性斜视1例(1/6).结论:BCNS以颌骨囊肿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变异或病症,影像诊断为该病的确诊提供重要依据,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 肝动脉高灌注在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印利民;周明岳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致肝动脉高灌注异常表现,探讨其在判断癌灶的范围、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选择正确的介入治疗方案中的意义.方法:搜集因HCC合并门静脉左支、右支或/和主干癌栓首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的病例共69例,根据肝动脉DSA动脉期、实质期癌变和非癌变肝组织境界及血供对比,分为无、轻度、重度肝动脉高灌注,并据此判定癌变和非癌变组织血供状况而选择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案.所有病例随访1年以上,大部分病例行2~7次介入治疗.结果:无肝动脉高灌注30例,给予常规TACE术;轻度肝动脉高灌注28例,行肿瘤供血动脉节段性碘油乳剂栓塞;重度肝动脉高灌注11例,仅行肝固有动脉内灌注化疗术.三组病例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6.67%,66.67%;92.86%,71.43%,32.14%;81.82%,36.36%,0%,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高灌注征在判定HCC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门静脉血供受侵程度、指导介入方案的选择、介入栓塞治疗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子宫动脉栓塞术:两种栓塞剂对卵巢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徐海龙;张利;李曼

    目的:探讨超液化碘化油、平阳霉素混合液在子宫肌瘤栓塞术中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3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栓塞治疗,其中A组(42例)采用聚乙烯醇微粒(直径500~700μm)作为栓塞剂,另外B组(41例)采用超液化碘化油和平阳霉素混合液作为栓塞剂.观察栓塞前后血清FSH、LH、E2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栓塞前及栓塞后3个月、6个月血清性激素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出现1例永久性闭经及1例膀胱损伤.结论:从近期追踪观察来看聚乙烯醇和碘油、平阳霉素混合液两种栓塞剂在子宫肌瘤栓塞中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因为碘油的液体特性,一旦发生误栓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应慎重选择.

  • CT引导肺内小结节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庆怀;李平;付占昭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穿刺肺内直径≤1.5cm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肺内小结节患者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并发症.结果: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92.3% (36/39),阳性预测值100%;良性病变诊断特异度100%,阴性预测值89.7% (26/29),总诊断符合率92.3% (60/65).气胸发生率7.7% (5/65),肺内出血发生率10.8% (7/65),术后均未作特殊处理.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肺内小结节直径≤1.5cm病灶准确度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判别函数在腮腺肿瘤CT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熊伟;张雪林;张静;张兴华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判别函数在腮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病例资料.对良、恶性肿瘤组间的性别、部位、边界、平扫密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指标行χ2检验;对年龄、横断面大径及CT增强幅值等指标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肿瘤大径、边界、CT增强幅值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指标建立判别函数.结果:良恶性肿瘤间患者年龄、平扫边界、横断面大径、增强幅值及颈部淋巴结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和肿瘤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建立判别函数,对良、恶性肿瘤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93.8%和90.0%,整体的判别符合率为92.9%.结论:以肿瘤边界、横断面大径、增强幅值及颈部淋巴结等四项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对良、恶性腮腺肿瘤的鉴别能力强.

  • 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低剂量MSCT重组成像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昌杰;钱农;刘炜;王小琴;薛跃君;许轶群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重组成像对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36例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幼儿,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mGy);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小密度投影(MinIP)和仿真支气管镜(VB)成像,32例MSCT检查证实或高度怀疑异物者后24h内行硬支气管镜检查;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评价MSCT诊断的优势及局限性.结果:硬支气管镜证实气管支气管异物32例,MSCT均得到准确诊断,异物位于右主支气管16例,左主支气管10例,中间段支气管3例,叶支气管2例,双侧支气管1例,MSCT与传统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一致,32例异物并发肺气肿24例,阻塞性肺炎18例,肺不张4例;图像质量好的25例(69.4%),符合诊断要求的7例(19.2%),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例 (11.4%);MPR与MinIP、VB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MinIP与VB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PR能多角度清晰显示段以上气管支气管异物并能显示肺部并发症,优于其它两者,可弥补横断面图像的不足.结论: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MS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诊断,准确评估异物大小、位置、形态及肺部并发症,能减少不必要的支气管镜检查及弥补X线胸片的不足.

  • 儿童盘状半月板损伤机制和3.0T MRI表现分析

    作者:孙鹤;潘诗农;刘兆玉;邹杰;郭启勇

    目的:探讨儿童盘状半月板及损伤3.0T MR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证实的28例儿童盘状半月板3.0T MR影像资料,全部为单膝患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关节伸直受限及疼痛,部分出现跛行,11例患者存在外伤史.本组病例均行3.0T MR 常规矢状面T1WI,T2WI,质子密度抑脂序列,和横断面及冠状面T2WI序列扫描.结果:28例儿童盘状半月板3.0T MR影像特点按Hall分型:24例表现为任何一种类型盘状半月板伴撕裂(Ⅵ型);2例为双凹型(Ⅱ型);1例为板状型(Ⅰ型);1例为顿挫型(Ⅴ型).24例盘状半月板损伤中2例为Ⅱ度损伤,4例为Ⅲ度损伤,18例为Ⅳ度损伤.关节镜下所见:完全型21例;不完全型4例;Wrisberg韧带型3例.结论:3.0T MR能够显示儿童盘状半月板及不同程度损伤有助于患儿及早诊治.

  • 假膜性结肠炎的CT诊断

    作者:Schulze M;Fritz J;Joanoviciu SD;Horger M;Tübingen;曹毅媛;胡道予

    假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一种有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感染性结肠炎,肠管内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数量无限制增多的前提下由一种或多种分泌毒素致病.假膜性肠炎特征性的表现是在结肠黏膜上形成黄白色的假膜斑块.CT对于假膜性肠炎的评估很有帮助.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