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子宫肿瘤1H-MRS研究

    作者:余小多;欧阳汉;周纯武;陈雁;林蒙

    目的:探讨子宫肿瘤活体1 H-MRS表现特点.方法:5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肿瘤患者,其中良性9例,均为子宫肌瘤;恶性44例,包括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颈癌27例和肉瘤4例.全部病例均于手术或活检前行1H-MRS检查.波谱序列采用3.0T MR扫描、8通道体部线圈、单体素、点分辨表面波谱(PRESS)技术.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胆碱(3.2 ppm)、不饱和脂肪酸(2.0 ppm)、甘油三酯-CH2(1.3 ppm)及-CH3 (0.9 ppm)含量.结果:4种化合物的峰值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分别高于良性肿瘤,但仅甘油三酯-CH3峰值在良恶性肿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不同病理类型中,子宫内膜癌的胆碱峰值高(6.92×106),与子宫颈癌(3.25× 106)及子宫肌瘤(3.15×106)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及P=o,008).甘油三酯-CH3峰值在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与子宫颈癌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和0.042).子宫颈癌的甘油三酯-CH2 及-CH3峰值均高于其它类型肿瘤,但甘油三酯-CH2峰值在各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T活体1H-MRS能够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代谢状态,对子宫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 64层CT肾血管成像在肾移植供体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广金;刘剑羽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技术在肾移植供体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亲属供肾者行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应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肾血管重建,评价供肾血管情况,将影像学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40例供肾者1次屏气完成扫描,均获得满意的轴面图像,应用VR、MIP、MPR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肾血管,可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9例单侧肾由副肾动脉供血,其中8例单侧肾见单支副肾动脉,1例双侧肾各见1支副肾动脉;9例存在肾动脉分支过早,其中1例双肾动脉均为肾动脉分支过早,共10支血管距离肾动脉开口在1.5cm以内;2例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CT血管成像对供肾动静脉主干、副肾动脉、肾动脉分支过早、肾静脉主干变异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一种无创、安全、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

  • 腹膜后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平有;陈文;仇俊华;徐霖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2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腔软组织肿块,肿瘤大直径3.0~21.0cm,平均11.0 cm.肿瘤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1例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均见囊变坏死区,其中钙化2例,出血2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呈分隔状.病理诊断为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3例,恶性8例,远处转移3例.免疫组化表现为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7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少,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良性转移的平滑肌瘤的CT表现

    作者:谭国强;龙晚生;马雁秀;周伟;兰勇;张朝桐;胡茂清

    目的:探讨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外平滑肌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史.1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表现为肝脏、脾脏、腹膜及盆腔多发结节.1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并发腹腹后转移,CT示髂静脉及下腔静脉扩张,增强扫描示腔内充盈缺损.3例腹膜后转移,表现为腹膜后单发囊实性结节或囊性结节,增强扫描示强化不均或囊壁强化.2例肺转移分别表现为多发囊性结节和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囊壁强化均匀或不均.4例寄生性平滑肌瘤表现为盆腔内与子宫相隔多发实性肿块,平扫呈等密度,强化均匀.1例腹壁平滑肌瘤表现为腹壁囊实性肿块,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结论:有子宫平滑肌瘤手术病史的女性,出现局部病变或转移性病变时,应考虑到子宫平滑肌瘤转移可能.

  • CT胆管成像在疑诊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喻峰;汪翊民;代启斌;侯江平;董知祥;黄元斌

    目的:探讨CT胆管成像(CTC)在疑诊胆道梗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拟诊为胆道系统病变的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再用曲面重组、低密度投影和多平面重组等方法重建出CT胆管成像(CTC)图像,结合两者作出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计算CT+CTC对疑诊胆道梗阻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结果:胆管癌21例,胰腺癌18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胆管结石7例,胆总管囊肿3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1例.CT+ CTC对疑诊胆道梗阻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和88.3%.结论:CT和CTC对疑诊胆道梗阻病变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泌尿系结石螺旋CT低辐射量扫描的临床应用

    作者:汪素涵;孔曙兵;陈浩;余开湖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5例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3组;标准剂量组、低剂量组1和低剂量组2,标准剂量组采用120 kV,180 mA,螺距0.938进行扫描;低剂量组1和低剂量组2分别采用管电流120mA、80 mA进行扫描,其它扫描条件与标准剂量组相同.记录每次扫描的放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CT工作经验的医师进行影像诊断和图像质量评估,计算标准剂量和低剂量CT检查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度、诊断符合率和阳性预测值.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并测量其客观噪声值.结果:两个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比较,CT剂量指数分别减少29.7%和55.5%,低剂量组1、2对泌尿系结石诊断的敏感度均为93.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0%和95.5%,阳性预测值分别88.2%和100%,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方面,尽管剂量降低后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所有图像质量仍符合诊断要求.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能满足泌尿系结石的诊断要求,大大降低了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瘤的DWI对比研究

    作者:马新星;陈铟铟;王中领;戴颖钰;郭亮

    目的:探讨DW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另选取70例胶质瘤作对照(WHOⅠ~Ⅱ级31例为A组,Ⅲ~Ⅳ级39例为B组),观察及测量肿瘤的T1WI、T2WI、DWI信号、ADC值及强化方式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NSL在T1 WI上多呈低信号(23/24),T2WI上多呈高信号(23/24),DWI上多呈明显高信号(11/15),平均AIC值为(0.57±0.14)×10 -3mm2/s,低于对侧正常脑白质;A组及B组胶质瘤在T1WI上多呈低信号(51/70),T2 WI上多呈高信号(61/70),DWI上多为低信号(29/70),平均ADC值分别为(1.63±0.48)×10-3和(1.37±0.54)×10-3mm2/s,高于对侧正常脑白质,PCNSL组与胶质瘤组在DWI信号、ADC值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PCNSL多呈明显均匀强化(21/24),呈“裂隙样”(16/21)或“团块样”(5/21).A组胶质瘤强化多不明显,B组胶质瘤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呈“花环样”.结论:DWI和ADC值对PCNSL与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合T1WI、T2 WI及增强扫描等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 慢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灶扩散变化及Wallerian变性与运动功能关系的DTI研究

    作者:汤翔宇;夏黎明;朱文珍

    目的:应用DTI检测脑梗死慢性期患者脑梗死灶的改变及皮质脊髓束(CST)的Wallerian变性,并分析其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搜集36例病程半年以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MCAO)患者及36例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于1.5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全颅15个方向的DTI检查.采用手工法在双侧CST走行区及脑梗死灶取不同兴趣区(ROI)进行测量得到FA值及ADC值.结果:慢性期单侧MCAO患者脑梗死灶及其同侧CST不同ROI的FA值和ADC值与对侧相应部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灶同侧CST不同ROI及与CST相关的脑梗死灶的FA值改变率(rFA)均与运动功能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期脑梗死患者同侧CST及与CST相关的脑梗死灶rFA均与运动功能存在相关性.

  • 增强SE T1WI及T2FLAIR对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朝艳;程敬亮;白洁;张勇

    目的:探讨增强SE T1 WI与T2 FLAIR在Sturger-Weber综合征脑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0例Sturge-Weber综合征(SWS)患者,分别行MRI平扫、增强及增强后T2 FLAIR序列检查.结果:30例病例中,将增强SET1WI与增强T2 FLAIR序列进行对比,前者显示病变共累及脑叶数为46叶,后者显示病变累及脑叶数为60叶.30例病例中,T2 FLAIR增强扫描对软膜瘤病变明显显示28例,可显示2例;SE T1WI增强扫描明显显示19例,可显示9例,未显示2例,两种序列对显示病变累及脑叶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 FLAIR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SWS脑部病变,且显示病变累及范围较常规MRI增强扫描范围广,检出率高.

  • 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与磁共振血流灌注相关性研究

    作者:崔恒;程敬亮;张勇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程度与脑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的相关性.方法: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行高分辨力MRI检查并判断单侧MCA狭窄程度,同时行磁共振PWI检查,并对MCA不同狭窄状态下得出的患侧和镜像侧灌注参数,包括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BC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高分辨力MRI均可显示不同程度MCA狭窄,灌注均出现异常,患侧灌注参数rCBV、rCBF、rMTT、rTTP与镜像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狭窄率与rMTT延长百分率之间呈正相关性(r=0.45,P<0.05).结论:高分辨力MRI对MCA狭窄程度的评估与PWI灌注参数之间存在正相关性,MCA狭窄程度与PWI相结合对于评价脑组织供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Wernicke脑病的临床与MRI诊断

    作者:李光;高平;刘焦枝;徐峰

    目的:探讨Wernicke脑病(WE)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W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8例患者中4例于第三脑室旁、乳头体、丘脑内、导水管周围白质区呈对称性损害,2例以乳头体、四叠体损害为主,2例症状较重者,除上述部位信号异常外,其脑干及小脑内见广泛异常信号;所有病灶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明显高信号改变.4例患者治疗前后行DWI (b=1000s/mm2)检查显示病灶呈高、等信号,3例治疗前ADC值下降,1例无变化,治疗后ADC值均升高.结论:WE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及DWI对该病的早期和进展期患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MSCT对OSAHS患者上气道多平面狭窄的评估

    作者:何瑜;刘启榆;王杰;蒋振华

    目的:探讨MSCT在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 HS)患者上气道狭窄平面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确诊为OSAHS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上气道MSCT扫描,分别测量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3个平面气道的小横截面积及容积,判断OSAHS患者上气道的狭窄平面.结果:测量正常成年人上气道3个平面的横截面积参考值,腭后区为100 mm2,舌后区为180 mm2,会厌后区为220 mm2.本组52例OSAHS患者中单纯腭后区狭窄28例,单纯舌后区狭窄6例,腭后区及舌后区同时狭窄12例,腭后区、舌后区及会厌后区3个层面均狭窄6例.狭窄平面以腭后区多见,单纯及合并腭后区狭窄约占88.4%;34.6%的患者存在多平面狭窄.结论:MSCT能较全面评估OS-AHS患者上气道情况,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3.0T高分辨力MR大脑中动脉管壁成像研究

    作者:黄俊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颅内大动脉和颅外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据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在白种人中以颅外颈动脉狭窄为主,在亚洲及非洲人中以颅内大动脉狭窄常见[12],而后者在我国高达33%[2-3].颅内动脉病变常是预示进一步的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警因素,其中又以大脑中动脉具代表性(因其供血范围广,常受累)[4 5].

  • 胸膜斑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晨雨;何波

    长期接触石棉材料或工作、生活在被粉尘污染的环境中,易受到粉尘的侵害.石棉接触常见的表现是胸膜疾病,包括胸膜斑( pleural plaques)、弥漫性胸膜增厚(diffuse pleural thickening)及胸膜间皮瘤(pleural mesothelioma).在各种胸膜疾病的诊断中,由于胸膜斑的早期X线表现常不典型,对石棉接触史不了解易遗漏,故常有误诊,因此,胸膜斑越来越受到关注.

  • 胰腺癌淋巴管生成及其转移机制的研究

    作者:史玉振

    据统计,8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侵袭和转移,大多数癌症的淋巴道转移要早于血道转移.与血管相比,淋巴管管腔相对较大且不规则,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和极薄的结缔组织构成,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不完整,有的地方甚至缺如,其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缺乏完整基底膜,淋巴管的这些结构特点使得它比血管更易受癌细胞的侵袭和破坏.

  • ADC值评价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坏死的价值

    作者:孙美丽;高振华;王卓;胡晓书;罗柏宁;孟悛非

    目的:通过病理学对照研究,探讨ADC值评价骨肉瘤新辅助化疗后坏死的价值.方法:12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原发四肢骨肉瘤患者,在其完成新辅助化疗后且手术前3天内同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参照MRI和ADC图表现,在术后大体标本相应区取材,获取骨外软组织肿块127个区,分析不同ADC值的病理基础.结果:非软骨性肿瘤存活区、软骨性肿瘤存活区、非软骨性肿瘤坏死区、肿瘤坏死后胶原化区、肿瘤坏死囊变血腔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区ADC值分别约(1219.63±26.73)×10-6mm2/s、(2193.21±37.87)×10-6mm2/s、(1770.52±33.41)×106mm2/s、(2287.36±39.34)×10-6mm2/s和(2293.57±50.36)×10-6 mm2/s.非软骨性肿瘤存活区与其它4区、非软骨性肿瘤坏死区与其它4区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软骨性肿瘤存活区、肿瘤坏死后胶原化区、肿瘤坏死囊变血腔及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区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在判定骨肉瘤化疗后坏死时,会受到存活的软骨性肿瘤成分的影响;借助ADC值可鉴别骨肉瘤化疗后非软骨性肿瘤细胞的存活、坏死和瘤细胞外间质改变.

  • 11例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症X线表现

    作者:郑汉朋;项剑瑜;刘绪明;邱乾德

    目的:探讨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的X线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X线表现,其中糖尿病性5例,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2例,类风湿性2例,痛风性2例.结果:糖尿病性5例:骨质呈斑片状溶解2例,骨质完全溶解缺如1例,骨干一端骨质溶解呈“笔尖状”1例,骨干部分骨质溶解吸收、关节端骨质正常呈“图钉征”1例,5例溶解边缘的骨质均无硬化,溶解区附近骨质均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感觉神经根神经病2例: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和不规则缺损,骨质溶解完全缺如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关节面糜烂;溶解边缘的骨质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类风湿性2例: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笔尖状”和不规则缺损;骨质明显脱钙,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痛风性2例:趾骨骨质溶解的残留端呈“图钉状”和向心性溶解.结论:获得型肢端骨质溶解X线片主要表现为骨质溶解、吸收、缺如,无骨膜增生和骨皮质增厚,残留的骨端呈“平截状”、“笔尖状”、“图钉状”或不规则形,具有一定特征性.

  • 不同算法与肾强化程度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作者:田志辉;王琦;时高峰

    目的:采用试验模型研究不同重建算法和肾强化程度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方法:设计一个可变化浓度的模拟肾脏的体模和模拟不同直径肾内囊肿的试管作为研究对象.将肾浓度设定为40、100、140及240 HU.两种MSCT机均采用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层厚分别为5 mm和1 mm.Siemens双能CT使用B30和B70两种重建算法,GEMSCT机使用standard和bone两种重建算法.对比分析肾强化程度及重建算法对肾囊肿CT值测定的影响;同时比较囊肿在不同层厚下CT值的差异,分析产生假性强化的原因.结果:假性强化在两种CT机型和不同的重建算法中均可发生,假性强化程度为11.47~17.46HU.虽然两种CT机均可出现假性强化现象,但GE MSCT机发生的概率高于Siemens双能CT.Siemens双源CT仅在240 HU背景浓度、B70算法时出现囊肿假性强化,重建算法对其影响较大.背景浓度为240 HU时GE MSCT机均可发生假性强化现象,GE MSCT机不同重建算法和层厚对是否产生肾囊肿假性强化影响不大(P>0.05).结论:肾囊肿假性强化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重建算法的B值越大出现假性强化现象的概率越高,较高的肾脏强化程度同样会增加假性强化发生的概率.

  • D-DOM技术在儿童腹上区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爱琴;郑文龙;许崇永

    目的:探讨在线动态剂量调节(D-DOM)扫描技术在儿童腹上区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腹上区CT扫描的患儿10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IDOM技术,对照组不使用D-DOM技术.记录两组病例扫描时机器自动显示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值,同时记录研究组每例患者扫描图像上每层的mAs值.两组每例均取肝顶部、肝门及肝底部各1帧图像(共300帧),由两位副主任医师采用盲法评价图像质量,测量上述相同层面图像噪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mAs大下降54.00,平均下降18.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研究组肝顶部层面优良率为100%,略高于对照组(98.00%),肝门部两组病例优良率均为100%,但对照组优级片(78%)高于研究组(46%);肝底部两组病例优良率均为100%;研究组图像噪声平均值为3.6±1.1,对照组为3.4±1.0,两组病例图像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7,P>0.05).结论:儿童患者腹上区CT检查使用D-DOM技术进行实时在线mAs调节,既可以提高射线的利用效率从而降低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 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

    作者:杨慧远;杨学华;郑颖;谭红娜;高剑波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17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对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形态、强化程度及方式进行分析.结果:17例病灶均位于咽旁茎突前间隙,所有病变均为单发,体积较大,病灶长径为3~7 cm,12例来源于腮腺深叶,5例来源于迷走的涎腺组织,病变增强动脉期均呈轻中度强化,15例(15/17)静脉期呈轻中度延迟强化.结论:咽旁间隙的多形性腺瘤诊断需依靠病变所在位置、茎突的移位情况及强化方式进行综合分析.

  • GE OEC9800C型臂高频X线机故障分析两例

    作者:洪国慧

    通过对GE OEC9800 C型臂高频X线机同一个故障现象的两个不同故障的分析,让读者对该机器的电源部分工作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故障一故障现象:打开工作站上的开关,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故障分析:按照先易后难的检修思路,具体分析步骤如下:①检查主电源,正常.观察绿色的电源指示灯DSI为正常.

  • 小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华;姜磊;尚柳彤;贾文霄;杨利霞;王俭;丁爽;刘巍;王媛媛

    目的:探讨小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48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48例患者共检出53个病灶,其中良性肿瘤29个,恶性肿瘤24个,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病灶与正常腺体组织的DWI信号特点,定量比较分析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及良恶性组之间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除2例原位癌及1例小纤维瘤未显示外,其他良恶性病变DWI均可显示.恶性组平均ADC值[(1.41±0.37)×10-3mm2/s]明显低于对照组[(2.01±0.36)×10-3mm2/s]和良性组[(1.98±0.42)×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ADC值作为诊断指标进行ROC分析,诊断阈值为1.542×10-3 mm2/s,诊断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9.3%.结论:ADC值是鉴别乳腺癌有价值的参数,小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颅内短T1信号病变的鉴别诊断(二)

    作者:张微;袁涛;全冠民

    脑缺血及其他脑血管病1.脑梗死脑梗死的短T1信号主要见于亚急性期,原因包括出血与皮质层状坏死,病理学基础为脱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铁、钙盐及其他顺磁性物质沉积.继发于抗凝治疗或再灌注所致的出血,称为出血性转化(图22),临床病例发生率高达43%,病理学发现率更高.

  • 不常见CT增强表现的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李胜;邹文远;田林

    病例资料 患者,女,21岁.体检发现脾脏肿瘤1天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发现肿瘤前无任何不适,人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人院CT扫描:脾脏有一大小约6.3cm×5.5 cm类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尚清,其内密度尚均匀,肿瘤明显向脾脏外凸出.

  • 成人筛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作者:付志刚;谭光喜;刘宇飞;张晓磷;鲁际

    病例资料 患者,男,22岁,右侧鼻腔间断性出血2月余,右眼外前突1个月,于2008年4月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右侧鼻窦及鼻腔软组织块影,穿刺活检考虑为右鼻腔非角化型鳞癌.患者入我院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球病一例长期误诊分析

    作者:王亚丽;刘连祥;董春娇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球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非常少见,是机体对存在于支气管内的肺曲菌发生变态反应,出现近段支气管扩张和肺部浸润,常发生于过敏体质者.临床医师对ABPA认识不足,容易将其误诊为肺结核和感染性炎症.

  • 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左肘部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阎岚;韩丹

    病例资料 男,51岁,发现左肘部异常膨出 1周,无明显疼痛、麻木感,肘部活动正常,无外伤史.查体:左肘部大小约3.0 cm×1.0 cm包块,表面皮肤呈浅蓝色,有搏动感,无明显压痛,边界不清,左桡动脉搏动可,左上肢末梢无缺血改变,左上肢活动可.

  • Joubert综合征二例

    作者:李莹;任翠萍;程敬亮;张焱

    Joubert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JS)是1 969年由Joubert等[1]首次报道,目前认为该病是多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生化和分子学基础尚未知,特异的染色体部分也尚未得到证实.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仅少数共同的症状可见于所有患者,可能遗传学基础的不均一性终导致了不同的临床表现[2].

  •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一例

    作者:车友谊;叶亚鹏;吕子鑫;易海玲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无明显诱因发现颈部肿物10余年,大小约2.2cm×1.2cm,局部无红肿热痛,无压痛.10年来颈前肿物无明显增大缩小,无破溃倾向,无声嘶、喉痛、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闷、紫绀、呛咳、吞咽困难,无明显饮食及情绪异常,无心慌多汗、低热及盗汗.

  • 永存镰状窦一例

    作者:肖厚恺;胡道予

    永存镰状窦是一种少见的颅内静脉发育变异,因发病率很低,所以容易被漏诊.根据Ryu[1]的统计,永存镰状窦的发病率约2.1%.病例资料 患者,女,20岁,因意识障碍来我院就诊.患者7~8岁时开始出现抽搐症状,无意识乱走,症状持续数十年,环境嘈杂时易发作.

  • 脂质沉积性肌病一例

    作者:李珍红;邵燕;刘德姝;柴国粮

    病例资料 患者,男,5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酸痛,并进行性加重.近1个月来,行走困难,出现间歇性跛行.查体:全身肌容量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左小腿肌肉压痛,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5级;右下肢肌力5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 320排CT诊断气管联合喉甲状软骨破裂一例

    作者:丁汉军

    病例资料 患者,女,51岁.人院前半小时车祸伤,自诉颈部、胸部疼痛明显,不能言语,颈部、肩部肿胀,呼吸困难,无咳嗽咳血,无昏迷史.体检:患者神志清晰,呼吸、心跳正常.胸廓挤压痛(+),颈项部、锁骨上窝皮下气肿,触诊明显捻发感,皮肤未见破损,气管无明显偏斜.

  • 肝脏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作者:谭艳;肖恩华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亦称外周神经上皮瘤,是发生于外周神经系统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pPNET属少见病,原发于肝脏的pPNET尚未见报道.

  • SPECT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栓塞合并冠心病一例

    作者:童良前;赵明;朱小华;韩云峰

    病例资料 患者,女,65岁,于1年前出现间断胸闷,7天前出现胸痛伴气促,加重3天,来我院就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伴心慌,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在当地医院按冠心病进行相关治疗.

  • 慢性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一例

    作者:李永华;李彦;毛毳;刘国红

    病例资料 患者,女,35岁.于2周前发现右侧甲状腺肿块,自觉轻度呼吸困难就诊.患者无发热、手震、声嘶、呛咳、心悸、气促及吞咽不适;精神体力、食欲及睡眠良好,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 左下肢淋巴管瘤一例

    作者:安玉梅;安玉明;马新波

    病例资料 患者,女,15岁.14年前无意中发现左大腿肿块,约花生米大小,质软,无红肿.之后肿块逐渐变大,一个月前肿块突然变大,行走不适.查体:左下肢明显增粗,左大腿内侧可见一大小约20 cm× 15 cm肿物,皮肤无破溃及色素沉着,无静脉扩张,肿物质软,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下肢活动可,足背动脉搏动可扪及.

  • 肺肉样瘤病典型和非典型高分辨力CT征象

    作者:Fritz J;Fishman EK;Maksimovic O;Horger M;焦豫

    肺肉样瘤病为全身系统性发病疾患,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炎性肉芽肿,病因不明.临床表现、预后及病程呈多变性.在欧洲,人群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该病好发于女性,多见于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德国和爱尔兰的女性患者,但以祖籍为非洲的美国女性发病率高.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

  • 磁共振常规成像及DWI对脑膜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邱丽华;韩福刚;唐光才;吕粟;月强;龚启勇

    目的:比较磁共振常规成像序列(T1 WI、T2 WI及FLAIR)与DWI对脑膜瘤的检出率,探讨其鉴别病理亚型及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的MRI图像,计算不同序列对脑膜瘤的检出率;测量并比较不同病理亚型、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和相对ADC值(rADC值).结果:在T2 WI上出现低信号的多是纤维型、过渡型和砂粒体型,出现高信号的多是脑膜上皮型和血管瘤型.在各个序列中,以DWI对脑膜瘤病变的检出率高(87.1%),T2 WI次之(74.3%),T1 W1低(38.6%).恶性脑膜瘤的囊变发生率(67%)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22%).良性组各亚型间、良恶性两组间平均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提高对脑膜瘤的检出率,但单独根据ADC值并不能鉴别脑膜瘤的亚型及良恶性.DWI结合常规MRI表现对脑膜瘤亚型及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