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肺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

    作者:张立军;伊慧明;李春元;李威

    病例资料患者,女,70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1月余,伴右侧胸痛入院.查体:无发热,听诊示右下肺呼吸音弱,无杵状指.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 环状胰腺一例

    作者:公佩友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近15年来间断上腹胀闷,隐痛,进食后加重,偶有呕吐.近年来症状渐加重,体重下降10kg.查体:左上腹部可见胃型及蠕动波,局部有轻压痛,腹水征阳性.

  • 左髂骨硬纤维瘤一例

    作者:张振华;张亚;高波;王学建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左髋酸痛2个月入院.体检:腹平软,左侧髋部未扪及肿块,左髋关节活动正常.X线平片:左髂骨见一直径约10 cm的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区,境界清楚,边缘呈波浪状,有窄的硬化带,内部可见粗大的骨嵴将病变区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多房状(图1).CT平扫:左髂骨见膨胀性骨破坏区,CT值51 HU,境界清楚,内部可见骨嵴,无钙化,骨皮质不连续,病变向周围软组织生长(图2).MR平扫:T1WI示病变呈均匀较低信号,与邻近肌肉组织信号相近,境界清楚,边缘硬化带呈低信号,病灶向内侧软组织生长;T2WI压脂图像示病变呈高低混杂信号,中央可见斑片状低信号区(图3、4).

  • 脾脏错构瘤一例

    作者:黎昌华;王健;丁仕义;赵国宏;魏登鹏;姜小平;刘顺友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于2005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隐痛,无放射痛及牵扯痛.无发热、恶心、呕吐、纳差、进食后感饱胀.在私人诊所口服中药治疗,症状稍缓解,后间歇性感左上腹隐痛,无腹泻、腹胀等.为明确诊断收治入院.

  •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二例

    作者:张学庆;张明杰

    胰腺囊实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笔者搜集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 酷似膀胱肿瘤的卵巢透明细胞癌一例

    作者:王军;胡必富;汪军;李文艳;谢鹏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下腹部疼痛、尿频1月余.查体:盆腔触及巨大囊性肿块,膀胱区深压痛.CT平扫:示膀胱左侧壁一乳头资敌灾卓橥蝗氚螂啄?大小约3.0 cm×3.5 cm,略有分叶(图1);CT增强扫描:示肿块轻度强化(图2).CT诊断为膀胱癌.

  • 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技术对肾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晓艳;冯令志;边杰;韩万志;杨超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技术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2年以来26例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在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对肿瘤的大小、强化模式、肾周改变、邻近脏器及静脉的受侵情况和淋巴结转移等征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6例小肾癌多呈较均匀等密度灶,其余20例直径>3 cm的肿瘤多呈混杂密度.6例小肾癌中4例于增强扫描时呈快进快出表现.余20例肾癌的强化模式有2种:①肿瘤于CMP强化明显,NP强化减弱(n=15);②肿瘤于CMP和NP强化程度相近,EP强化程度明显减弱(n=5).6例小肾癌均无肾周侵犯,其余20例肾癌出现肾周、邻近脏器和静脉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结论:应用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能更加准确地对肾癌进行术前诊断和分期.

  • Krukenberg瘤病理及CT表现特点

    作者:李文波;白林;傅凯;蒲红;赵世煜

    目的:探讨胃肠道来源Krukenberg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Krukenberg瘤患者的CT表现、临床病史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11例Krukenberg瘤来源于胃癌6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2例,另2例原发灶不明.CT扫描共发现19个卵巢肿块灶,双侧肿块8例,单侧3例;囊实混合性病灶15个,实性4个,实性成分可强化;肿块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16个,不清楚3个.结论:双侧卵巢出现边界较清的囊实性或实性为主肿块,应考虑Krukenberg瘤可能.CT是发现消化道原发灶及远处转移的可靠方法之一.

  • 动脉内钙剂刺激试验在功能性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吴达明;张华;汪登斌;杨燕敏;陈克敏

    目的:评价动脉内钙剂刺激试验在功能性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胰岛素瘤患者行动脉内钙剂刺激肝静脉采血试验(ASVS)测定胰岛素的研究,ASVS前均行超声、CT、MRI及内镜超声检查.10例功能性胰岛素瘤均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病灶大小为0.8~2.0 cm.分别行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肠系膜上动脉(SMA)、脾动脉近端(SAP)和脾动脉远端(SAD)造影,并通过导管注射钙剂5 ml(含Ca2+约27 mg),于每次动脉刺激后30、60、90、120、150和180 s行右肝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不同动脉激发试验的间隔时间为15 min.阳性判断标准:若胰岛素峰值达到或超过基础值的4倍以上,即提示该动脉为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即被定位于相对应的胰腺区域.结果:10例中9例ASVS结果与终诊断完全一致,1例肿瘤位于胰尾,因未行SAD激发而漏诊.结论:ASVS是功能性胰岛素瘤安全、准确的术前定位方法,尤其适用于病灶较小、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的病例.

  • True FISP序列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作者:吕海波;周翔平;印隆林

    目的:探讨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对梗阻性黄疸病因学及定位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分析经临床证实的3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表现,由3名医生分别采用3种序列组合(True FISP序列冠状位扫描,MRI胆管成像,MRC、True FISP结合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进行病变的定位及病因学诊断,并与临床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序列组合均作出了准确的定位诊断.对于胆道及胆道内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78.9%,MRC为84.2%,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于胆道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4.6%,MRC为30.0%,前者优于后者(P<0.05).对于各种原因所致梗阻性黄疸,联合运用3种成像方法(MRC、True FISP、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为93.8%,明显优于MRC(62.5%,P<0.01),但与True FISP序列(81. 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True FISP序列能准确定位梗阻性黄疸的梗阻部位;对于胆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能提供MRC所不能提供的病变信息,能较准确地对梗阻原因作出定性诊断;如果结合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将获得更高的诊断符合率.

  • 46例子宫腺肌症的MRI征象分析

    作者:张梅花;沈钧康;钱铭辉;陆之安;杨晓春;周丽娟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子宫腺肌症的MRI主要表现:①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显示结合带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12 mm),或者外肌层内见信号类似结合带的边界欠清的肿块;②T2WI病灶内出现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灶,有时T1WI时也可出现;③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程度近似结合带;④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光整;⑤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有时显示子宫带状分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变形.结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和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万胜;刘斌;张家文

    目的:探讨CT、MRI和DS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9例GIS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行CT检查(1例同时行MRI,另1例合并肝转移瘤者同时行DSA),2例行DSA检查.结果:19例中肿瘤发生于胃6例,小肠10例,直肠2例,小肠系膜1例;恶性17例,潜在恶性2例;大径小于5 cm者4例.CT表现(17例):肿瘤向腔外生长12例,呈分叶状14例,肿瘤内有多发低密度区12例,肿瘤呈中度或明显强化16例.MRI表现(1例):肿瘤于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DSA表现(3例):肿瘤血管丰富,供血动脉增粗,引流静脉提前显影.结论:CT、MRI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肿瘤有分叶或多灶性坏死征象可提示恶性或潜在恶性诊断,对于小于5 cm GIST的良恶性判断,该征象可能有更大价值.DSA对GIST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

    作者:蔡志胜;周忠洁;严志汉;毛传万;王宗敏

    目的:探讨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常规行SE T1WI、TSE T2WI和STIR扫描,14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16例中12例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4例位于脊髓内,合并其它先天畸形6例.MR表现为T1WI上呈低信号8例,等、低混杂信号6例,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T2WI上呈高信号10例,等、高混杂信号5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3例肿瘤内有脂肪信号.11例患者行增强扫描,肿瘤内部均无强化,肿瘤边缘轻度强化2例.结论: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除与皮样囊肿鉴别困难外,与其它椎管内肿瘤容易鉴别.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磁共振诊断价值

    作者:李红;马林;何宝明;由昆;全昌斌;洪剑

    目的:评价MRI对恶急性联合变性(SCD)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1例临床怀疑SCD的患者行MRI矢状面T1WI和T2WI、横轴面T2WI,其中8例行Gd-DTPA增强扫描,10例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T2WI上颈髓、胸髓后部、侧索呈高信号,有1例前索出现类似病灶,Gd-DTPA增强扫描所有病变区均未见明显强化.10例经维生素B12治疗6~12个月后复查,示T2WI上原高信号病灶范围明显缩小或消失,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缓解和改善呈正相关.结论:MRI有助于SCD的诊断并可观察临床疗效.

  •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全脑DTI直方图分析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林富春;蒋田仔;秦文

    目的:探讨全脑DTI直方图分析对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SMS患者和35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获得全脑平均扩散率(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后,分别绘制出全脑MD和FA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SMS患者全脑平均MD和FA直方图形态明显不同于健康志愿者,表现为平均MD直方图右移、峰高降低,平均FA直方图左移.SMS患者全脑平均MD(1. 026×10-3mm2/s)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0.987×10-3mm2/s),SMS患者全脑平均FA(0.239)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0.246),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DTI检查显示SMS患者存在隐匿性脑组织损害.

  • 结节性硬化症脑部CT和MRI表现(附12例报告)

    作者:王安明;赵汉青;程国勤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脑部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为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和MRI脑部影像学表现.结果:TSC脑部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①室管膜下结节(12例),CT上表现为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MRI上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7例,T1 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1例,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4例;②皮层及皮层下结节(9例),其CT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灶3例、低密度灶6例,MRI上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9例;③脑白质异常(6例),CT上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灶4例,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6例.5例行MRI增强扫描,示室管膜下结节呈中等强化,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和脑白质异常信号均未见强化.结论:CT和MRI能较好显示结节性硬化脑部改变,CT对显示钙化结节较敏感,MRI对显示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和脑白质改变较敏感.

  • 多层CT灌注成像诊断周围型肺癌及与微血管密度对照研究

    作者:伍建林;李光军;鄂亚军;刘晓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利用16层MSCT灌注成像技术前瞻性研究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肿瘤(周围型肺癌25例,肺良性肿块13例),并与25例肺癌的免疫组化法MVD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Perfusion 2体部肿瘤灌注软件包分析以下灌注参数:血液流速(BF)、血流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肺癌各项CT灌注参数值均高于肺良性肿块,其中MTT和PS值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肺癌的MVD明显高于肺良性肿块(P<0.05),肺腺癌MVD高于肺鳞癌(P<0.05);肺癌仅BV值与其MVD呈正相关性(r=0.852,P<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其病理基础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关.

  • 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金娥;梁长虹;赵振军;何晖;张佳;茹光腾

    目的:研究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肺癌71例,良性病变31例.先进行对比剂预注射扫描,测得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对比剂峰值时间以确定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的扫描延迟时间,延迟期时间定为3 min.5 mm层厚的图像用于CT值测量,1. 25 mm层厚的图像用于多平面重组或容积再现重组以观察病灶血管.测量病灶的平扫CT值和三期增强扫描时CT净增值,观察各时相内病灶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良、恶性结节的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和延迟期CT净增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值分别为14.793、4.495和56.141,P值分别为<0.001、0.036和<0.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CT净增值协同肿瘤血管有助于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 90Y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小良;牟培源;李永忠

    肝癌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转移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适合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不到10%,转移性肝癌不到5%.并且肝癌对通常的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

  • 卵巢静脉的MSCT显示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洁;刘光华

    卵巢静脉(ovarian vein,OV)亦称性腺静脉(gonadal vein,GV)或生殖腺静脉,是女性腹腔内较细的血管,以往常规CT检查由于显示率较低而较少为临床应用.随着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出现,卵巢静脉在MSCT检查时的显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也随之而被关注.

  • 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鉴别诊断

    作者:程凤燕;刘国瑞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影像诊断工作中常见的征象.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良性压缩性骨折和转移瘤引起的恶性压缩性骨折均易发生于老年患者,两者的鉴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表现

    作者:姚倩东;王虎;莫显斌;杨春;常勇;郑敏文

    目的:探讨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HR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6例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HRCT资料.结果:6例中左侧颞骨受累4例,右侧受累2例.主要HRCT表现为受累部位骨膨大,根据病变密度分为变形性骨炎型4例,表现为高密度或磨玻璃样改变中可见点状或片状低密度区;硬化型2例,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结论:HRCT可清晰显示颞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时颞骨骨质改变、病变范围及并发症,是诊断及随访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 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

    作者:张振良;黎鲁民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方法:对100例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及100例正常腕关节的X线正侧位平片进行对比分析,测量月骨中轴线与桡骨中轴线的夹角.结果: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时,X线平片显示月骨向背侧移位,桡骨与月骨中轴线的夹角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测量月骨中轴线与桡骨中轴线的夹角对诊断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有重要价值,该夹角>2.5°可作为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依据.

  • CT诊断易被漏诊的颞骨茎突骨折

    作者:张毅;刘先军

    目的:探讨减少颞骨茎突骨折漏诊的方法.方法:对颞颌部和颈椎CT检查时漏诊的4例及以后正确检出的7例颞骨茎突骨折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例共15根茎突骨折,在CT连续断面图上主要表现为:间断征(7根),双点征(4根),位置跳跃征(3根).7例进行骨三维图像重组者,重组图像均直观地显示了10根茎突骨折的错位、成角情况.结论:减少颞骨茎突骨折漏诊的有效措施是连续薄层CT扫描并注意观察茎突的连续性,螺旋CT扫描时要常规进行骨三维图像重组.

  • 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克礼;李智勇;刘晓峰;白云清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下肢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可疑下肢血管性疾病患者的MSCT血管成像资料,扫描条件:层厚1. 25 mm,螺距1. 75,扫描时间15~20 s.对比剂总量80~100 ml,注射流率3.5~4.0 ml/s.在工作站上进行下肢血管图像重组.结果:全部病例下肢动脉的重组图像均能充分显示下肢动脉的空间关系及解剖细节,以VR和2D-MIP图像显示佳,并能明确诊断下肢动脉性疾病和血管畸型;观察下肢静脉以2D-MIP图像为主,能对静脉血栓的诊断提供帮助.结论:MSCT下肢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四肢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 MR增强扫描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

    作者:杜龙庭;徐海波

    目的:评价MR增强扫描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手术资料的56例患者的膝关节平扫加增强MR扫描图像,分析计算MRI对ACL部分撕裂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平扫诊断ACL部分撕裂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3.2%、89.2%、82.1%;MRI平扫加增强扫描诊断ACL部分撕裂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1. 1%、100%、82.1%.MR平扫加增强对诊断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MR平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者间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MR平扫加增强扫描对诊断ACL部分撕裂优于常规MRI扫描.

  • MSCT和DSA对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价值的对照

    作者:姚宏亮;胡道予;汪建成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进行肝脏MSCT和DSA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为2~14 d.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62例PHC病例中,巨块型14例,弥漫型及混合型42例,结节型6例.10例患者两种检查结果不一致,余52例影像学表现基本一致.DSA和MSCT检查均发现PHC合并门静脉主干及近端分支癌栓12例,此外,MSCT还显示2例外周分支癌栓.DSA检查发现PHC中肝动脉-门静脉瘘(APS)形成26例,MSCT检查发现APS形成21例.结论:MS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中各有特点,两者相结合对于PHC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乳腺隐匿性病灶的微创活检

    作者:彭东红;李肃;孙黎明;马捷;王国红;周冬仙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位下核芯针穿刺活检(SCNB)对乳腺隐匿性病灶(NPB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乳腺X线立体定位系统对59例NPBL进行SCNB,其中42例行手术切除,将活检标本病理结果与X线表现、手术标本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9例SCNB结果中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16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1例),其中26例良性病变及16例恶性病变共42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7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1例、硬癌1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SCNB对NPBL的诊断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100%.结论:SCNB是诊断NPBL简便、实用、微创的方法,可获得准确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及降低良性病变的手术活检率.

  • MRI诊断对小肠疾病的价值及其与小肠钡灌肠的比较

    作者:李磊;朱炯;周滟;钟亮;姚秋英;许建荣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粘膜异常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小肠病变时肠壁及系膜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

  • 螺旋CT图像重组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爱琴;郑文龙;许崇永;程建敏;林新平;胡荣党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重组技术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颌骨埋伏阻生牙患者行横轴面薄层CT扫描,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对31例共38颗埋伏阻生牙,MSCT重组图像均能清楚显示其数量、位置、阻生方位、唇腭侧、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正确诊断埋伏阻生牙及其相关情况,对埋伏阻生牙正畸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大鼠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黄丙仓;詹松华;邱书珺;张蕾

    目的:通过大鼠肝右叶血供干预分别建立肝细胞凋亡和坏死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的磁共振成像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体重为250~300克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只,分别行肝右叶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扎术、门静脉结扎术及假手术,各组在术后3 h及1、3、7和14 d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肝脏标本送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A组30只大鼠肝右叶发生凝固性坏死,光镜及电镜下均呈典型的坏死改变,TUNEL染色呈阴性;B组30只大鼠肝右叶发生小灶性凋亡,光镜下可见肝细胞核固缩改变,电镜下见肝组织核边集和凋亡小体,TUNEL染色呈阳性改变.术后3 h即可见凋亡细胞,24 h时凋亡细胞数多,7 d后肝组织开始发生小灶性坏死;C组30只大鼠肝右叶未发生凋亡和坏死的病理改变.结论:大鼠肝右叶门静脉和肝动脉双结扎可建立胆脏凝固性坏死模型,单纯肝右叶门静脉结扎能构建肝细胞小灶性凋亡模型.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位肝移植术后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周元媛;黄道中;张青萍;陈知水;刘健;王立平;杜敦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原位肝移植术后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8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黄疸患者的肝脏动静脉血流变化及胆管、肝实质声像图改变,主要观察指标有大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阻力指数(RI)及胆管内径,并结合临床资料、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8例患者于术后6天~5个月发生黄疸,持续时间为12天~1年.其中13例为胆道并发症,5例为胆总管吻合口狭窄,2例为慢性胆管炎,2例为肝内胆管结石,1例为左肝管胆泥形成并霉菌感染,3例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其余5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4例、临界急性排斥反应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后黄疸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医生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 儿童胡桃夹现象的诊断和静脉内支架置入治疗

    作者:陈伟;初建平;李鹤平;杨建勇;庄文权;郭文波;黄勇慧

    目的:探讨儿童胡桃夹现象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作用和预后.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测压对儿童胡桃夹现象进行诊断,并对3例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及介入治疗后中长期随访观察.结果: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胡桃夹现象的特征.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左肾静脉宽径是窄径的4.20倍(P=0.005),右肾静脉血流峰值是左肾静脉的1. 56倍(P=0.006).血管造影明确显示左肾静脉受压征象,左、右肾静脉压分别为11.66和7.50 mmHg,压力差为4.11 mmHg,支架置入后左肾静脉压降为8.16 mmHg.术后随访2~3年,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测压均能对胡桃夹现象提供确诊的重要信息,后者更能客观反映胡桃夹现象的病变程度,并可同时进行有效的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术简便、安全,长期疗效较好,是治疗儿童胡桃夹现象的重要手段.

  • 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及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初探

    作者:李勇刚;王仁法;高小玲;程娟娟;杨海涛;冯定义;胡军武;夏黎明;王承缘

    目的:建立恶性软组织肿瘤动物模型并初步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软组织肿瘤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2 ml,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40天行MRI常规扫描和DTI成像,扫描图像经AW 4.0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肿瘤实质区、坏死区、肿瘤周边区、肿瘤邻近正常肌肉及对侧正常肌肉的平均ADC值、部分各向异性值(FA)、各向同性值(Iso)和体积与各向异性比值(VrA).结果:所有兔大腿肌肉VX2肿瘤模型均成功建立.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坏死区、肿瘤周边区、邻近及对侧正常肌肉的FA值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坏死区、邻近及对侧正常肌肉的平均ADC值和VrA值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瘤周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邻近正常肌肉与对侧正常肌肉各参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so值在正常肌肉与不同区域肿瘤组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兔VX2软组织肿瘤模型可作为软组织肿瘤MRI研究的动物模型,扩散张量成像能用于评价软组织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手运动组块设计与事件相关设计的fMRI比较研究

    作者:傅悦;张权;张云亭;许强

    目的:探讨组块和事件相关两种fMRI实验设计在方法学上的差异及其适用范围.方法:对1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组块和事件相关两种不同任务模式下右手简单对指运动脑fMRI实验.采用GE 1.5T磁共振全身扫描仪,所获数据应用SPM 99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取两种实验设计下的脑激活图及各激活区的范围和大激活强度,对比两种实验设计方法之间的异同.结果:组块设计实验中可见对侧初级运动区(M1)、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小脑半球(CER)明显激活.事件相关设计实验可见对侧M1区及双侧SMA明显激活,小脑未见激活;SMA激活区包括前后两部分,即位于前方的辅助运动前区(Pre-SMA)和后方固有区(SMA Proper);M1区和SMA激活强度较弱、范围较小;事件相关设计可反映各激活区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过程.结论:两种实验设计均可激活对侧M1区及双侧SMA,以组块设计激活作用更强、范围更大,因此有利于功能区的检出和定位;事件相关设计激活作用较弱,但可以反映功能区的活动细节,有利于研究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联系.

  • 脑脓肿扩散加权成像与多体素氢质子波谱研究

    作者:李宗芳;田伟;顾青;徐江波;孙春涛;周泽俊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技术联合应用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脑脓肿患者行DWI(SE-EPI序列)和多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法(PRESS-SI序列)MRS检查,并使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 2进行图像分析和处理,获得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和波谱图,比较DWI和MRS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结果:9例脑脓肿于DWI上呈高信号,2例为混杂信号.MRS上10例检测到氨基酸(AA)峰,其中2例脓液培养见厌氧菌生长者波谱图上可见乙酸(Ac)峰和琥珀酸(Suc)峰.结论:应联合应用DWI和1H-MRS对脑脓肿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第二部分(论文摘译)

    作者:

    关键词: 论文
  • 第一部分第91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及腹部影像一瞥

    作者:胡道予

    第91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于2005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全世界60000名科学和医学专家参加了这次全世界大规模的医学学术会议.如同大会主题"终生学习的连接"所倡导的观念,会议涵盖有300多篇新颖的课题,专题讲座近2000个.此外,50000平方米的展厅和一系列科学研讨会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成果和信息,以及观摩新产品及实验的平台,展品广泛涉及医学影像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新型的CT、核医学、放射治疗及磁共振设备、观片屏系统及暗室设备等.这是一次放射技术领域的科学成果、放射实践信息的交流大会和多种专业教育的研讨会.因大会提供的信息量大,涉及的专业多,笔者仅就腹部影像信息方面作一简要回顾和介绍.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