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左肾巨大淋巴瘤误诊为肾细胞癌一例

    作者:石士奎;谭玉林;张阳;程敬亮

    病例资料患者,女,74岁.主因左腰痛半年,恶性呕吐半月入院.病程中腰痛为间断性发作,无明显肉眼血尿,无发热,无波动性高血压,小便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腹部超声提示左肾混合性包块,左肾结石;静脉肾盂造影延迟7、15、30和60 min,左肾始终未显影.

  • CT诊断膀胱内节育环并结石一例

    作者:田和平;马超;毛卫林

    病例资料女,37岁,发现膀胱结石1个月.患者于1个月前因大腿疼痛在当地卫生院行B超检查诊断为膀胱结石.患者15年前产后3个月上宫形节育环一枚,述上环时有刀绞样疼痛,末作特殊处理,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曾服用各种抗生素控制症状,12年前因检查宫内无环再上一枚节育环,上述症状近2年进行性加重并有大腿疼痛、膀胱结石入院.

  • 肺隔离症合并异位肺静脉引流一例

    作者:石建成;刘怀军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无临床症状,因体检胸片发现左下肺肿块析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CT表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平扫见左下肺后基底段脊柱旁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CT值35 HU,边界较清晰,周围血管纹理明显增粗、增多,可见一蒂与胸主动脉相连,在其后方可见血管影伸过胸主动脉后方与奇静脉相连;增强扫描及血管重组成像清晰显示与肿块相连蒂为肿块供血动脉来自胸主动脉,并见分支血管附于肿块边缘,左肺下叶一粗大引流静脉接受肿块周围及一部分F叶正常肺组织回流跨过肿块边缘,从胸主动脉后方回流入奇静脉,奇静脉轻度增粗,肿块本身无明显强化.CT诊断:肺隔离症(叶内型)合并异位肺静脉引流(图I).

  • 白血病并肺部毛霉菌感染一例

    作者:胡茂清;龙昉

    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1个月前出现皮下瘀点、瘀斑,双下肢尤甚,伴全身乏力,低热1周,问有咳嗽,曾咳1次血丝痰.人院后体检:全身皮肤散在瘀点、淤斑.全血细胞分析:WBC 89×109/1、RBC 2.71×1012/1、Hgb 81 g/1、PLT 19×109/1、幼稚细胞93%.

  • 高位子宫误诊一例

    作者:余灯兵

    病例报道患者,女,49岁,无意巾扪及下腹部肿块,无压痛及其他异常反应.CT检查:右下腹盆腔人口处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 cm×6.8 cm×4.5 cm,密度尚均,中央隐约可见条状低密度灶,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叶央条状低密度影界限清楚,其周围可见强化不明显低密度灶(图1)."肿块"大部分位于膀胱右上方,其下方可见条状稍高密度影,向下延伸到膀胱后方(图2、3).CT诊断:平滑肌瘤伴坏死(起源于肠系膜可能大).

  • 单侧双肾双输尿管畸形合并输尿管末端囊肿一例

    作者:汪君;喻海萍;吴扬;邵天喜

    关键词: 双肾 输尿管畸形
  • 胰腺癌胰实质期增强MSCT表现与病理的对照研究

    作者:史讯;曾蒙苏;张志勇;靳大勇;楼文晖;纪元

    目的:探讨胰腺癌胰实质期增强MS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提高胰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搜集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患者共23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胰腺实质期、肝脏实质期两期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平扫和增强表现,并根据其强化方式的不同分为A~F六种类型.将各型MS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例肿瘤中,17例平扫呈低密度,4例为略低密度,2例为等密度.在胰腺实质期中,17例平扫呈低密度的病灶增强后出现B、C、D、E、F型强化方式分别有1、1、12、2和1例;4例平扫呈略低密度病灶中出现B、C、E、F型强化方式各1例;2例平扫等密度病灶增强后,1例表现为A型,另1例为C型强化方式.23例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癌(IPMC)有2例,强化方式均表现为D型.结论:胰腺癌各型MSCT表现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其内部各组织成分构成比密切相关.IPMC有着与传统的导管腺癌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 节细胞神经瘤的CT诊断(附7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宏伟;邹新农;汤群锋;李国良;钱萍艳;吴曼莉;陈玉林;陈国兰

    目的: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7~59岁,平均42岁.7例患者均行CT扫描,包括平扫加增强扫描5例,CT平扫2例.结果:7例肿瘤中.2例位于纵隔;2例位于肾上腺;3例位于腹膜后间隙.7例肿瘤边缘清晰,呈椭圆形1例、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1例.CT平扫表现为肿瘤呈均匀低密度6例、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后呈轻、中度强化4例、不强化1例;伴有钙化4例.结论:CT有助于提高对节细胞神经瘤诊断的准确性,并可通过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及器官的关系,为临床和手术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 胆管囊腺类肿瘤的CT表现

    作者:赵燕风;赵心明;王爽;宋颖;周纯武

    目的:探讨胆管囊腺类肿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胆管囊腺瘤和3例胆管囊腺癌的CT资料,并与病理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表现对照分析.结果:6例CT扫描均表现为单发囊性病变.3例胆管囊腺癌中单房1例.多房2例,囊壁均可见乳头状结节,增强扫描结节可见强化;3例胆管囊腺瘤均为多房,囊腔4~6个,囊壁及分隔厚薄一致,平均1.0~1.1 mm,其中1例分隔可见钙化,无1例出现囊壁结节.结论: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表现有其特征性,肝脏近肝门区多囊病变提示胆管囊腺瘤或囊腺癌,囊壁或分隔出现结节则高度提示囊腺癌的可能.

  • 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于小平

    目的: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特点.方法: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11例均为单发.肿瘤长径平均为17.1 cm.共有实性肿块8例、囊实性肿块3例.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较明显强化,5例肿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肿瘤侵犯邻近脏器,6例伴有腹水,3例伴盆壁淋巴结肿大.结论:无性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CT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方立挺;田建明;史丽静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3D CE MRA检查提示颅内小动脉瘤的患者,以随后的DSA检查结果为准,分析3DCE MRA的诊断价值.在工作站上用三维容积再现(3D-VR)、大强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观察,并比较MRA和DSA对动脉瘤瘤体大经线和瘤颈的测量值.结果:47例患者,3D CE MRA共提示有49个颅内小动脉瘤.DSA检查证实其中的40例有小动脉瘤,共50个颅内小动脉瘤.3D CE MRA正确诊断42个(84%),漏诊8个;另7例3D CE MRA提示的颅内小动脉瘤,DSA未见动脉瘤.MRA VR重组时瘤颈的显示率高于MIP及MPR重组,三种方法的显示率分别为76.1%、64.3%和69.1%.50个动脉瘤,MRA、DSA均能清晰显示和测量瘤体大径线及瘤颈大小的有26个(MRA数据均由3D-VR法测得),VR法测量26个动脉瘤瘤体大径线及瘤颈均明显大于DSA测量数值(P<0.0001).结论:3D CE 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对瘤颈的显示效果VR法优于MPR及MIP.对2.5 mm以下小动脉瘤及周边的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不高,对动脉分叉处小动脉瘤及动脉圆锥的诊断应谨慎.

  • 多发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及相关特征

    作者:陈旺生;李建军;洪澜;李长清;李传资

    目的:探讨多发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多发脑膜瘤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共栓出51个肿瘤,以直径小于1.5 cm者居多(占40/51),大脑凸面病灶周围水肿较明显.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T1 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 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体部分均匀强化,边缘清楚,"硬脑膜尾征"在直径小于1.0 cm的肿瘤中出现的概率较小.结论:多发性脑膜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MRI可发现CT扫描漏检的小病灶,明确多发性脑膜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助于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 毛状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诊断(附1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作者:舒红格;漆剑频;王秋霞;王承缘

    目的:探讨毛状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提高对PMA的认知.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一例我院被确诊为PMA的资料,归纳总结PMA的影像学、组织学特点和治疗,预后.结果:PMA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在组织学上和影像学上略有差异,但PMA生物学侵袭性强,PMA的疗效和预后不佳.结论:深入了解PMA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对PMA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及相关研究意义重大.

  • 健康成人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宛四海;肖新兰;尹建华;张雪林

    目的:探索成人视神经MR扩散张量成像的特点.方法:采用单次激发ZOOM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对30例成人健康志愿者的视神经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将DTI原始数据输入个人计算机,应用Volume-one1.72软件进行后处理.结果:双侧视神经在部分各向异性图(FA图)呈高信号,在方向编码彩色图(DEC图)为绿色高信号,图像清晰,无明显伪影和扭曲变形,视神经周围脑脊液及眶内脂肪被抑制,呈无信号.本研究初步获得了成人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和平均扩散率的参数值.测得视神经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分别为左侧0.595±0.067、右侧0.589±0.066,平均扩散率(MD)值分别为左侧(0.948±0.112)×10-3 mm2/s,右侧(0.932±0.088)×10-3mm2/s,双侧视神经的FA值及MD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DTI检测视神经非常敏感.

  • 心内膜垫缺损的MRI诊断及其与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

    作者:朱娟;李葆青;黄仲奎

    目的:评价MRI诊断心内膜垫缺损(ECD)的价值和限度.方法:11例ECD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和MRI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MRI诊断ECD有11例,其中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PECD)6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CECD)5例;超声心动图诊断ECD有9例,1例CECD误诊为法乐四联症,1例CECD误诊为右室双出口.结论:MRI能较好的显示ECD的解剖畸形和复杂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判断心脏血管畸形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在诊断ECD中应互为补充.

  • 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与DSA对比分析

    作者:谭理连;何明基;李志铭;江金带;林建华;李树欣;周少萍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组对诊断与评价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肺癌同时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检查,并对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11支支气管动脉,其中图像质量优5支、良好6支;DSA显示10支支气管动脉.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形态及分支状况与DSA一致.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VR彩色成像与DSA显示肿瘤染色及肿瘤内血供状况一致率为9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克服DSA一次检查不能显示其全部供血血管的缺点;对诊断和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状况有较大临床价值.

  • 双能减影和常规DR对肺结节或肿块检出能力的比较

    作者:黄锐;冯敢生;杨炼;刘宇;李林;叶遐玲

    目的:比较双能减影和常规DR对肺结节或肿块检出的能力.方法:对经CT证实的50例患者共104个肺结节或肿块(PNM)行双能减影(DES)和常规数字X线减影(CDR)检查.评价DES和CDR对PNM的检出能力,并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对于CT证实全部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67.3%(70/104)和52.9%(55/104).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9.33,P<0.01).对于大径>1 cm的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91.5%(43/47)和89.4%(42/4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1,P>0.05).对于大径≤1 cm的PNM,DES和CDR的检出率分别为47.4%(27/57)和22.8%(13/57),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X2=8.45,P<0.01).结论:DES对PNM的检出能力优于CDR.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部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唐晓军;谭仲俊;刘佳鹏;蔡义兵;蒋菊花;唐智中;毛家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三维重组对肺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32例肺部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行MSCTA检查,并应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血管进行三维重组.结果:32例患者共进行MSCTA检查及三维重组41次.共发现供血动脉形成57支.MSCTA显示供血动脉起源及其分支的三维结构优于DSA.结论:在肺部疾病介入治疗前行MS('TA检查及三维重组,能直观、清晰地显示供血血管的数量和起源,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和曝光时间,对制订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GRAPPA技术在呼吸导航磁共振冠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金航;曾蒙苏;葛梅英;杨姗;陈财忠;沈继章;李韧晨

    目的:评价GRAPPA技术在呼吸导航磁共振冠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时19例志愿者使用和不使用GRAPPA技术行右冠脉靶容积扫描,并使用GRAPPA技术行全心扫描.经后处理得到冠脉图像,从扫描时间、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方面评价应用GRAPPA前后的图像;评价冠脉主要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GRAPPA技术应用前的扫描时间为(7.67±1.24)min、信蹂比为35.89±4.64、对比噪声比为20.35±4.27,应用后分别为(4.65±1.25)min、29.73±4.18、16.42±3.7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像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靶容积扫描和全心扫描对右冠脉近中段的显示率分别为94.7%和93.3%,对右冠脉远段显示率分别为78.9%和86.7%,全心扫描对左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近中段显示率为93.3%,前降支及左回旋支远段为86.7%和80.0%.结论:GRAPPA技术可缩短呼吸导航磁共振冠脉成像(41±13)%的扫描时间(加速因子为2),获得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应用GRAPPA技术可完成全心扫描,与靶容积扫描相比,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 磁敏感成像在神经影像中的应用

    作者:葛梅英;耿道颖

    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指使用强度或相位成像,或者两者联合应用,获得一种三维、速度补偿的梯度回波序列,该序列对局部或内在的磁化效应引起的T2%效应特别敏感[1,3],因而对静脉系统、血液成份(比如,出血后的代谢产物)以及铁含量的变化有很高的敏感度,可用于观察肿瘤血管、检测脑卒中、血管性痴呆或者外伤后的代谢产物以及脑含铁量的定量分析[4-10].本文将SWI在神经影像巾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 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现状

    作者:张泽富;梁惠民

    Budd-Chiarj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而产生的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文献报道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占该病总数的5.0%~32.5%[1-2].由于各肝静脉之间广泛存在潜在的侧支循环,在肝静脉阻塞或狭窄后,肝内血管的解剖变得更为复杂,是BCS介入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肝静脉型BCS的介入治疗.

  • 脊神经根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文美;余建明

    近年来,MRI的应用已扩展到周围神经系统.目前,脊神经MR成像有常规T1WI序列、T2 WI序列及脂肪抑制序列成像、对比剂增强T1 WI成像、各种重T2 WI磁共振脊髓成像(MRmyelograhy;MRM),水激励脂肪抑制序列WE-FS(water excitaion-fat saturation,WE-FS)及成像终效果类似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影像的序列.本文主要对脊神经根MR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黎军强;龙莉玲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肝脏病变的检查,作为一种新发展的MRI功能成像技术,DWI利用组织问扩散系数不同产生的组织对比进行成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反映生物体的组织病理生理、代谢等功能状态.该技术早用于检测超早期脑梗死,在梗死不超过2 h的时问内脑细胞未发生病理变化而仅有功能上的改变,用DWI能清楚地显示出病变范围.

  • 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作者:周永红;冯友权;谭志;陈永强;唐震

    目的:提高对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7例中9例行X线检查,10例CT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17例发生于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表现为,①皂泡状和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4例,CT 8例,MRI 6例;②病灶内骨间隔及骨嵴:平片4例,CT 8例;MRI 5例;③病灶周围骨硬化:平片3例,CT6例,MRI 4例,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④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3例,MRI 2例;⑤液-液平面:CT 5例,MRI 6例;⑥骨膜反应:无;⑦软组织肿块:CT 1例,MRI 1例.结论: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特征与长管状骨大致相仿,螺旋CT及MRI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 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胡兴荣;张家权;张峻;李顺振;李祚雯;邱妮妮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134例经临床和影像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先行射频热凝治疗,后行椎间盘内、盘外注射臭氧.结果:134例患者治疗后3~6个月随访,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分级,优85例,良36例,可8例,差5例,总有效率96.3%,优良率为90.3%,无1例并发症.结论:CT引导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兰为顺;杨文忠;张迎春

    目的:探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5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HSG)证实为一侧或双侧输卵管梗阻的不孕症患者实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术后再连续进行2~3个月的通液、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及敷贴治疗.连续随访6~12个月,对再通率及怀孕率进行统计.结果:插管成功率100%,再通率95.5%,怀孕率手术后半年36%,手术后一年怀孕患者达45%.结论: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不孕症创伤小,再通率高,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

  • 飞利浦Integris Allura 12数字血管造影机维修二例

    作者:吴树华;山岩;林宽;单林

    故障现象1 我院2004年购置的飞利普Integris Allura 12血管造影X线机,工作中突然出现故障,显示器图像消失,操作台显示故障信息"imaging not available".通知飞利普工程师来维修,诊断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摄像机故障,CCD摄像机是由荷兰Adime电了成像(Adime elec-tronic imaging)公司生产的,飞利普公司只能更换,不能维修.

  • USB接口转串口维修GMM OPERA T2000系统故障一例

    作者:赵太春

    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设备OPERA TZ000是意大利GMM(General Medical Meratrs.PA)公司所生产的DR系统设备,采用迈科(Micronics)公司高配置电脑装上Win2000作为控制系统.我院在2004年4月购置安装了一台.该设备调试好后软硬件运行一直比较稳定,但在2005年6月出现了一次比较罕见的故障.

  • CT灌注成像对脑缺血超急性期血管通透性连续观察的实验研究

    作者:全冠民;刘怀军;袁涛;雷建明;李顺姬;曹志勇;李彩英;耿左军

    目的:通过CT灌注技术PS参数变化连续观察脑缺血6 h内微血管通透性变化.方法:将55只兔随机分为时照组(5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所有动物行0.5、1、2、3、4、5和6 h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并获得表面通透性(PS)图.测量并比较不同时间点梗死区和镜像区PS值.结果:对照组兔脑无异常.实验组41只(82%)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均在CTP图像上显示局部异常灌注,病理学上可见不同程度神经元肿胀及破坏、组织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淋巴细胞浸润等.缺血局部脑组织Evans蓝染.PS图上缺血区为斑片状或斑点状通透性增大,伪彩图为红色或接近红色彩阶.PS值变化以0.5 h为著,1~6 h缺血区PS值波动不明显.各时间点缺血区的微血管通透性明显大于镜像区(t值在2.617~10.612,P值均<0.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有效显示脑缺血超急性期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脑缺血超急性期缺血局部PS较镜像区明显增大.

  • 《请您诊断》答案18:后颅窝皮样囊肿继发感染

    作者:陈欣;李欣;王春祥

    病例资料患儿,女,2岁,因间断头痛呕吐1个月,加重5天人院.查体:神清,颈亢(+),神经系统检查(-).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WBC 11.1×109/1,RBC 3.97×1012/1,HGB103 g/1.胸片(一).CT显示后颅窝中线区囊性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图1).MRI显示后颅窝中线区囊性肿物,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图2),肿物后方紧邻窦汇,第四脑室受压,幕上腩室扩张积水,增强后肿物边缘呈明显线样强化(图3).MIP重组显示枕骨骨质不连续,枕部皮下可见一斜形窭道与后颅窝囊性肿物相连.

  • 超声基础声像图与造影声像图诊断子宫肌瘤的ROC曲线分析

    作者:许杨青;陈欣林;谢明星;吕清;赵胜;胡蕾;杨小红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方法(ROC)评价超声造影中基础声像图与造影声像图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似子宫肌瘤症状患者110例,行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后进入造影检查条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采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荆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两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受试者)分别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奈件下对检查结果独立做出诊断,记录诊断结果并用SPSS统计软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图评估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应用Kappa值评估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两位受试者在常规超声条件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5和0.707,超声造影条件下曲线下面积为0.965和0.985,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01).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高,它们的Kappa值分别为0.816和0.662.结论:超声造影总体上提高了对子宫肌瘤的诊断能力.

  •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大约1.3%,而这些异常中大约80%被认为足良性的,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剩余的20%可引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症状,被认为足恶性冠状动脉异常[1].提示这些异常有助于临床决策足否需要进行适当处理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这些先天性异常中有重要价值.尽管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仪能提供二维图像,难以准确反映变异血管与周围组织的空间解剖关系.

  • 重视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研究

    作者:余建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每隔1~2年就有一项新的检查技术出现,使得人们对疾病诊断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也不断提高.影像技术成像方法的不断创新,促使专业技术人员需不间断地加强对影像新技术的学习,以适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解决临床日常影像检查中的实际问题.1.影像技术人员要加强临床知识和影像诊断知识方面的学习.

  • 如何书写医学论文的英文摘要

    作者:洪班信

    第五讲英语摘要中的常用句式英语论文摘要目前国内通用的形式是结构式摘要,全文分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在内容的表述上各有重点,在语言的表达上也相应地各具特色.由于每个部分的内容有一定范围,其语言表达的句式结构也需与之相适应而逐渐形成一些常用的套语.熟悉这些常用的套语,写起摘要来就多少会感到胸有成竹,可以从中套用、借鉴或获得启发而创新,因而对我们的写作可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学海无涯——访肖恩华

    作者:汪晓

    肖恩华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中共党员,放射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南省放射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介入放射专业组组长、湖南省临床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医学磁共振学术交流基金会评审专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刨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肿瘤影像与微创治疗杂志>、<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南肿瘤杂志>、<当代医学一中国介入放射学>等杂志编委.

  • 多层CT下肢动脉扫描时间与不同准直器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永华;陈险峰;杨明;韩萍;史河水

    目的:探讨多层CT下肢动脉扫描时问与两种准直器宽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临床诊断疑似下肢动脉闭塞的病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CTA检查,每组病例35例.实验组采用16×1.5 mm准直器宽度,对照组16×0.75 mm准直器宽度,两组扫描参数一致,扫描范围均为1 100~1200 mm,对两种准直器宽度的扫描时间、对比剂用量以及Z轴的覆盖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列表显示.结果:使用两种不同的准直器宽度扫描,实验组扫描时间是18.13±5.12,对照组是31.43±3.12,对比剂用量实验组是(80±10)ml,对照组是(120±20)ml,实验组的Z轴覆盖范围是24 mm,比对照组增加1倍.结论:使用16×1.5mE的准直器宽度扫描,可以大大缩短扫描时间,扩大z轴的覆盖范围,减少对比荆的用量.

  • MR-DWI技术对肝癌TACE术后的应用评价

    作者:杨燕敏;吴志远;吴达明;张华;马龙;顾俊玮;张伟华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经导管肝动脉栓客化疗(TACE)术后肝癌病灶栓塞效果进行评价的技术可行性.方法:31例肝癌患者TACE术后次日行DWI检查,SE-EPI序列,并与DSA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ACE术后DSA显示39个病灶,34个病灶碘油沉积较好,5个病灶碘油沉积不完全.DWI显示42个病灶,32个病灶碘油沉积完全,7个病灶碘油沉积不完全,3个病灶未见碘油沉积.碘油沉积区和肿瘤坏死区DWI呈低信号,肿瘤残留区DWI呈高信号.结论:结合常规MR DWI能评价TACE栓塞效果技术上完全可行.

  • 乳腺摄影降低辐射量的优化选择

    作者:宛然;武春雪;刘澜涛;王霄英

    目的:研究乳腺X线摄影中降低射线剂量曝光条件的优化选择.方法:在全自动(kV和mAs均自动,即auto filter)和半自动(手动kV、mAs自动,即auto time)曝光模式下对不同厚度的模体进行曝光,对所得照片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其剂量.结果:同一厚度模体在不同曝光务件下所得照片影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不同厚度模体在autofilter模式下所得照片影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即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ol,AEC)装置工作状态正常.在各种曝光条件组合中,kV高的曝光条件组合X线摄影剂量低;auto filter模式下X线摄影剂量均不是低的.结论:在乳腺X线摄影的实际工作中,首先应确保AEC的正常工作状态;在不影响照片影像质量的情况下,选用AEC装置的autotime模式适当提高kV,降低摄影剂量.

  • 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过程中辐射剂量的分析

    作者:王金龙;凌锋;白玫;李雅春

    目的:测量出血性脑血管病在介入放射学诊疗过程中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分析探讨影响X线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其减低剂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应用热释光测量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12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介入放射学检查和(或)介入治疗时患者及介入医生辐射剂量测量.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时患者皮肤剂量范围在0.013~4.032 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在0.113~1.601 mGy;行栓塞治疗时患者皮肤剂量范围在2.231~10.868 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在0.307~2.548 mLGy.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很大,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低X线辐射剂量.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怡宁;竹海鸿;孔令燕;张竹花;宋兰;金征宇

    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T时心房纤颤(AF)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及心率对图像质量和重建时相的影响.方法:对29例临床可疑冠心病的AF患者进行双源CT增强扫描.29例患者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成2组,慢心率组(<80次/分)12人,快心率组(≥80次/分)17例.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图像,以4级记分评价图像质量.比较慢心率组与快心率组的图像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结果:慢心率组和快心率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26±0.55)和(1.49±0.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3,P<0.01).慢心率组的佳重建时相约一半出现在舒张期,快心率组的佳重建时相多出现在收缩期.总体上29例患者97.4%的冠状动脉节段可以评价.结论:拥有高时间分辨力的双源CT能够为大部分房颤患者提供可评价的图像,心率对图像质量和重建时相有影响.

  • 并行采集技术与相控阵线圈的品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胡军武;曹毅媛;杜煙

    目的:探讨并验证并行采集技术与相控阵线圈品质对于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步进行,以标准水模(2%的硫酸铜溶液)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用通道正常和通道部分损坏的头颈联合线圈进行对比扫描.先采用Axial FSET1 WI序列扫描,将所得图像用GE的NEMA软件计算各个通道信噪比,并记录结果以评定不同通道与信噪比的关系;然后用ASSET序列采集Sagittal FSE T1 WI,依次取加速因子为1、1.25、1.5、1.75和2,所得数据同样使用NEMA软件计算图像信噪比,并与前部分数据结合,描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以检测加速因子与信噪比的关系.结果:在常规FSE序列中,相控阵线圈能够很好的消除单个接收通道性能下降所造成的影响;在并行采集中,随着加速因子的增大,接收通道的损坏会造成重建图像质量的显著性下降.结论:并行采集技术能有效的提高成像速度,大程度的发挥多通道相控阵线圈的能力,但当线圈通道部分损坏时,将直接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

  • 参数自动优化模式选择对乳腺DR图像质量及平均腺体剂量影响的评估

    作者:阮骥;郑君惠;陈燕琼

    目的:评估不同的参数自动优化(AOP)曝光模式对乳腺数字化放射成像(DR)图像质量和平均腺体剂量的影响,为乳腺DR摄影的质量及剂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用AOP提供的剂量(DOSE)模式、标准(STD)模式和对比度(CNT)模式三种曝光模式对乳腺模体进行曝光,每种曝光模式重复4次,记录每次曝光的平均腺体剂量(AGD).然后由两位资深的乳腺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在同一乳腺图像工作站的5MP显示器上观察,独立对所获得的12幅乳腺模体图像按美国放射学会(ACR)推荐方法评分.所有曝光数据和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相同压力和乳腺厚度条件下,DOSE曝光模式的AGD低,STD、CNT曝光模式下的AGD较之分别增加了21.9%、146.2%;3组12幅图像质量均通过ACR评分,3组图像数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DR的AOP曝光模式选择中,CNT模式的AGD明显增高.应警慎使用,DOSE模式能有效降低AGD,并且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

  • 腮腺CT扫描方式的辐射量评估

    作者:刘英娥;王桂青;孙珍娟;姜淑霞

    目的:探讨腮腺CT检查时步进式扫描与螺旋式扫描的辐射剂量比,为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提供参数.方法:将30例腮腺患者随机分成2组,17例行步进式扫描,13例行螺旋式扫描,分别记录2种扫描A-式的CTDIw、DLP、总毫安秒,观察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及阳性检出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步进式扫描,而2种扫描方式所得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检出和CT值测量也基本相同.结论:在保证CT图像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既提高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又降低辐射剂量.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