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乙状结肠孤立性溃疡并脓肿形成一例

    作者:王大伟;胡道予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l1d前行剖宫产,手术顺利.术中产妇生命体征稳定,于左中下腹部可见长约10 cm纵行手术切口,切口正常,无明显发热、切口红肿等感染迹象.剖宫产术后l1d,患者左卜腹疼痛8d,便血半天再次手术.术前患者体温37.8℃,血压145/85 mmHg,脉搏、呼吸尚稳定;左下腹部疼痛,腹部无明显移动性浊音,肝脾不大,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明显肿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7.5×109/1.术后患者对症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

  • 先天性复杂型冠状动脉瘘伴冠状动脉瘤形成一例

    作者:陈平;吴发银;程向华;宋芹霞;桂广华;史恒峰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反复发作胸闷气促两年.查体:BP 120/80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脏听诊:心率75次/分,律齐,胸骨右缘可闻及Ⅲ/6级连续性吹风样杂音,无震颤.胸片检查示心影增大,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右冠状动脉-右房瘘,左室增大.DSA、CTA如图l~4.

  • 成人双侧输尿管囊肿影像学表现一例

    作者:张维松;田俊

    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已婚.腰部胀痛不适半年,小腹坠胀痛、血尿1周入院.体检:双肾区、双侧输尿管走行区、耻骨上无压痛.T36.4℃,尿常规:红细胞卅,白细胞+.排泄性尿路造影:双肾盂、肾盏积水,双输尿管管径增粗,下段明显扩张,膀胱内见两个直径约38 mm球形含对比剂囊状影,内密度均匀,边缘有环形透亮影环绕(图1).CT平扫:排泄性尿路造影4h后膀胱CT平扫,膀胱中等充盈,CT值约46 HU,双侧输尿管入口处显示两个大小约35 mm×40 mm椭圆形低密度影,CT值约2~12 HU,中心密度更低,边缘清楚;右侧输尿管壁段示直径约3 mm高密度结石影(图2).超声表现:右侧输尿管明显扩张,膀胱内见二个类圆形无回声暗区,边界清晰,呈间歇性缩小与充盈扩张;可见输尿管内尿液进入囊肿内,充盈到一定程度后尿液从囊肿内进入膀胱(图3).输尿管镜检:囊肿壁呈淡红色半透明状,未见充血及糜烂;随着输尿管蠕动,囊肿逐渐增大,达一定程度后开始有节奏胀缩,同时见尿液呈线状从输尿管口喷入膀胱(图4);并见右侧输尿管壁段结石;行结石取出术,双侧输尿管囊肿电切.病理诊断:多量平滑肌组织,间质血管丰富(图5).

  • Kartagener综合征一例

    作者:吕新胜;王葳

    病例资料 患者,女,22岁.自幼体弱,常年咳嗽,近10年咳嗽加重、频繁,有时咳痰、脓涕,加重1周入院.查体:P 82次/分,Bp 12.8/9.07( 96/68mmHg),体温37.6℃,双上颌窦压痛,左肺湿罗音及少许哮呜音,心界向右扩大,律齐,无杂音;肝脾无肿大.化验室检查:外周血WBC 6.8×109,N 76%,L25%;肝、肾功能、血气分析正常.痰培养3次均检出嗜麦芽假单胞菌.心电图示右位心,窦性心率.

  • 单发指骨内生软骨瘤不典型表现一例

    作者:齐树青;吴清木;黄莹

    病例资料 患者,男,26岁.因右手拇指增粗4年、酸痛不适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拇指增粗,无疼痛,到当地某医院摄X线片诊断右拇指近节指骨骨囊肿.入院前1年出现右拇指增粗伴酸痛不适,到当地另一医院诊治,摄X线片诊断右拇指近节指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 骨盆巨大骨巨细胞瘤一例

    作者:李志伟;刘光洪

    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因右大腿肿痛1个月就诊.体检:右大腿根部前内侧可触及约1 2 cm×13cm大小的实性肿块,右髋4字征(+).影像检查:CT平扫见右侧髂骨,坐骨,耻骨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未见硬化边,无肿瘤性成骨及钙化,周边可见不完整的弧形骨包壳(图1、2);病灶实性部分平扫CT值约37 HU,增强扫描CT值约67 HU,病灶内侧部分可见多发小囊状无强化灶(图3).MR示右侧骨盆至右大腿上段内侧可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影,大部分边界尚清楚,病灶实质部分T2 WI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病灶内侧部分可见多发小囊状高信号(图4、5).

  • 家族性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一家系三例

    作者:刘家杰;魏艳珍;林长和;林中尧;杜聿煊

    病例资料家族3位患者均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能从事一般体力劳动,表现为身材矮小、双下肢弯曲畸形.病例1(先证者):男,20岁,身高148 cm,双膝外翻、行走活动受限近15年,逐步进展,近年来明显加重,偶感乏力,无明显骨关节痛、盗汗.脊柱曲度变直,X形腿,双膝外翻角度约25°.血 ALP347 U/l,P 0.64 mmol/l,Ca 1.99 mMol/1.病例2(先证者之母):女,43岁,身高146 cm,自幼双下肢弯曲畸形,右下肢明显,O形腿,行走不稳,鸭步态,随年龄渐加重.骨骼疼痛,7、8岁始牙齿脱落,至15岁全部脱落.无特殊面容,月经正常.血ALP130 U/1,P 0.72 mmol/1,Ca正常.病例3(先证者之兄):男,23岁,因左膝外翻畸形10余年,加剧2年行截骨矫形术.身高150 cm,X形腿,左膝明显外翻,角度约20°,左下肢短缩约2 cm.

  • Peutz-Jeghers息肉并巨大空肠套叠一例

    作者:简继华

    病例资料 男,19岁,学生,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剧痛2 l人院.为持续锐痛,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史.体检:T36.8C,P 80次/分,BP 110/70 mmHg,痛苦面容,口腔黏膜及嘴唇可见紫癜样色素沉着,腹肌稍紧张,剑突下压痛(+),左中腹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WBC 15.9×109/1.CT表现如图1~3,病理学检查如图4.

  • 延髓腹侧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作者:史玉振;朱庆强;林艳飞;童明敏;王中秋

    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阵发性头痛半年余,加重半个月余入院.头痛呈阵发性胀痛,每次持续2~3 min,每日1~2次,无恶心、呕吐,无头晕、晕厥.体格检查无异常.头颅CT平扫示延髓前方占位.MRI诊断延髓前方占位,考虑皮样囊肿可能(图1).临床诊断:延髓腹侧皮样囊肿.病理诊断:延髓腹侧支气管源性囊肿(图le、f).

  • 多层螺旋CT在腹股沟区解剖中的应用

    作者:沈超;张联合;陈文辉;俞一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腹股沟区解剖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多层螺旋CT腹股沟区扫描的三维重建图像,观察在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上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情况.结果:20例病例中腹壁下动脉在3个轴面上均能显示,显示率100%.横断面不能很好的显示腹股沟韧带,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率为70%.冠状面能100%显示腹股沟韧带,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率为77.5%.矢状面腹股沟韧带的显示率为90%,圆韧带或精索的显示率为72.5%.结论:结合多层螺旋CT重建的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能满意显示腹股沟区的关键解剖结构,对诊断分型腹股沟疝有较大意义.

  • MSCTA诊断肠扭转

    作者:曾祥芹;胡道予;庞颖;李建军;张海彬;王秋霞;沈魏

    目的:探讨MSCTA技术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扭转病例.21例患者均行MSCT双期增强并对扫描图像行后处理,由两位经验丰富临床放射科医师观察增强后肠扭转的轴面CT图像,MSCTA图像上观察扭转血管的分布、走行及扭转度数,将MSCT及MSCTA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MSCTA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结果:CT增强轴位扫描示肠系膜血管呈“漩涡征”、肠管“漩涡征”、肠管“靶征”和“鸟喙征”各2、13、5和2例.仅仅表现为肠梗阻者6例,肠缺血表现者15例,腹腔积液者4例.MSCTA表现:13例肠系膜上动脉(SMA)远端分支扭转及走行异常,且均同时伴随相对应肠系膜上静脉(SMV)远端分支的扭转及走行异常(13/21);2例SMA、SMV主干及分支形态、位置大致正常;2例SMA主干近端扭转合并受累肠系膜上静脉主干扭转;2例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走行杂乱,无确切扭转方向;2例SMA与SMV沿Z轴方向呈螺旋形旋转.结论:MSCTA与MSCT双期轴位增强图像相结合可提高肠扭转的诊断符合率.

  • 胃神经鞘瘤的CT诊断

    作者:盛二燕;彭卫军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S)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S临床资料及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6例GS中3例(3/6)发生在胃体小弯侧,2例(2/6)位于胃底,1例(1/6)位于胃窦部;肿瘤大径2.0~7.8 cm不等,且一半的肿瘤>5 cm;6例中有5例肿瘤CT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只有1例肿瘤呈分叶状;3例位于胃腔内,2例跨胃壁呈腔内外生长,1例位于腔外.CT增强扫描4例GS病变呈轻度强化,2例中等度强化,1例GS病变与胃黏膜接触面有小龛影.6例GS手术病理均显示良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S-100蛋白和NSE均为阳性,而CD117、CD34、SMA及Desmin均为阴性.结论:GS的CT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均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

  • 小肠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新进展

    作者:王明亮

    小肠是消化道中长的部分,约占消化道总长度的75%.小肠原发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病,其发生率占胃肠道肿瘤的1%~3%[1,2],其中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好发于小肠两端即回肠和十二指肠[3],症状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既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往往延误了该类疾病的诊治.

  • MRI在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黄婷;黄国忠

    腕管综合症(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俗称鼠标手,是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任何造成腕管内压力增加的因素,都可导致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CTS,主要与手腕部反复动作的慢性损伤有关.随着电脑的普及,CTS患者日益增多,人们对CTS也越来越重视.CTS常见的症状为桡侧3个半指麻木、疼痛,严重者大鱼际肌萎缩.典型者通过症状、体征(Phalen试验阳性、Tinel征阳性等)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做出诊断,但却不能显示腕管内部结构.这有赖于影像学检查,MRI对软组织显影为清楚,目前成为公认的佳腕管影像学方法.

  • 淋巴管瘤影像学诊断

    作者:陈孝柏;岳云龙;张建梅;温廷国;石峰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结果:根据所合淋巴管扩张程度不同,组织学上将其分为3型:囊性淋巴管瘤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1例和血管瘤淋巴管瘤2例.结论: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I在定性诊断方面较CT更优越.

  • 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作者:于加省;胡道予;李振强;何跃;陈如东;陈劲草;陈坚;雷霆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导致颈内动脉海绵窭瘘(CCF)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期指导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致CC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9例动脉瘤性CCF,7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均为突发颅内搏动性杂音或眼部症状.头部CT/MRI均可见患侧眼球突出,眼上静脉增粗,以及海绵窦动脉瘤征象.脑血管造影(DSA)表现上与外伤性CCF相似,不同之处是动脉早期可见海绵窦段动脉瘤.结论:动脉瘤性CCF多为突发起病,表现为颅内搏动性杂音以及眼部症状.CT、MRI有助于初步诊断,DSA是其诊断的“金标准”.

  •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同位素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对比研究

    作者:林建华;谭理连;何伟红;黄勇;李敏红;邬恒夫

    目的:比较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同位素骨扫描(radionuclide bone scan)技术在乳腺癌骨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作WB-DWI及同位素骨扫描检查.WB-DWI检查使用反转恢复平面回波弥散序列行全身扫描,将骨骼系统分为3个区域,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各区域WB-DWI阳性病例数.对所有WB-DWI及同位素骨扫描影像表现的乳腺癌转移例数及发生部位行统计学比较.结果:WB-DWI阳性病例为35例,共检出病灶数为146个;同位素骨扫描阳性病例为30例,共检出病灶数为141个,WB-DWI的病灶检出率高于同位素骨扫描;WB-DWI与同位素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例数及发生部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WB-DWI检查无辐射,覆盖范围大,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乳腺癌骨转移早期筛查、诊断及预后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神经节三维MR-PROSET影像观测

    作者:冉鹏程;柴晓明;李松柏;李琳

    目的:测量腰椎间盘突出时相应水平脊神经节(DRG)面积的变化,了解它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3D MR-PROSET序列扫描30例健康志愿者及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所得原始图像均行3D MIP后处理.测量健康志愿者组L1~S1水平及病例组椎间盘突出受累水平的双侧DRG面积.结果:健康志愿者组的L1~S1水平DRG面积逐渐增大,为(16.80±4.52)~(90.99±14.02) mm2.病例组共发现97个突出椎间盘,后正中型39个、(后)外侧型58个(分别为L3-4水平9、11个,L4-s水平13、20个,L5~S1水平17、27个),所有突出椎间盘均累及下位神经根.后正中型突出组L4~S1水平DRG面积均较志愿者组增大,为(63.64±13.29)~(99.89±16.12) m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6.960~-2.650,P<0.05).(后)外侧型组突出侧的L4~S1水平DRG面积为(70.90±14.21)~(127.33±19.92)mm2,较对侧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40~5.490,P<0.05).而对侧的L4~S1水平DRG面积为(64.46±13.52)~(103.47±16.68)mm2,较后正中型突出组相应水平的DRG面积略有增大,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t=-1.190~-0.690,P>0.05).结论:3D MR-PROSET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时DRG的面积变化,将有助于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评价.

  • 3.OT高时间分辨率对比增强MRA颅内血管成像

    作者:孔祥闯;余建明;孔祥泉;刘定西;杨明

    目的:评价3.0T高时间分辨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TR 3D CE-MRA)在颅内血管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搜集21例患者,采用3.0T磁共振,首先行常规序列T1 WI、T2 WI和TOF MRA扫描,然后在确定痛变处用TR 3D CE-MRA即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3D FLASH).所有病例在检查后1~3d行高分辨率增强MRA(HR CE-MRA),测量动脉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由2位影像专家对TR CE-MRA和HR CE-MR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别对图像伪影、静脉污染、脑动脉显示效果进行评分.评分结果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21例患者中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7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图像SNR和CNR测量均值分别为237±89和213±94,Wilcoxon test检验结果Z=-3.160,P=0.002<0.05,静脉污染组Z=-4.298,P=0.00l<0.0l,血管显示组Z=-4.491,P=0.001<0.0l,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TRCE-MRA比HR CE-MRA具有严重伪影少,没有静脉污染,良好的血管对比,能够同时评价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将是颅内血管疾病的首选.

  • IDEAL技术在脊柱病变的应用

    作者:任爱军;郭勇;田树平;郑奎宏;黄敏华

    目的:对IDEAL技术与频率选择饱和法FSE序列T2 WI脂肪抑制效果进行比较,探讨IDEAL技术在脊柱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脊柱病变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检查,频率选择饱和法进行矢状面T2 WI脂肪抑制扫描,采用IDEAL技术行矢状面T2 WI扫描,对两种方法的脂肪抑制效果、图像总体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并且比较两种方法椎体和脊髓的信噪比效率.结果:所有患者的IDEAL FSE-T2 WI脂肪抑制效果均匀、可靠,图像质量清晰、信噪比高,脂肪抑制评分为2.96,图像质量评分为2.9,椎体信噪比效率为2.83±0.28,脊髓信噪比效率为8.69±0.63;频率选择法FSE-T2 WI脂肪抑制图像的脂肪抑制效果评分为1.8,图像质量评分为2.1,椎体信噪比效率为1.82±0.28,脊髓信噪比效率为5.99±0.35.各项间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频率选择饱和法脂肪抑制相比,IDEAL FSE-T2 WI能提供均匀可靠的脂肪抑制效果、清晰的图像质量和高信噪比图像,IDEAL技术可以在脊柱病变的磁共振检查中常规应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不同TE对3.0T质子MRS谱线及代谢物定量的影响

    作者:黄国富;徐莉;粱长虹;黄飚

    目的:探讨不同回波时间(TE)对脑实质谱线信噪比(SNR)、基线稳定性及代谢物相对定量的影响.方法:36例受检者,使用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头颈联合阵列线圈.每位受检者行2~7次不等的单体素PRESS序列1 H-MRS采集共得到132条谱线.检查参数为TR 1500 ms,NSA 64次,TE 35 ms或者144 ms.选取其中同一感兴趣区除了TE之外所有参数相同的配对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SNR和基线稳定性.把所有数据按照TE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Cr SNR,NAA/Cr及Cho/Cr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TE为35 ms较TE 144 ms所获谱线SNR(Z=-5.099,P<0.000)高但基线稳定性差(Z=-5.099,P<0.000).TE为35 ms组较TE 144 ms组平均Cr SNR(48.54±19.5,29.9±19.4)更高(t= -4.471,P<0.000),平均NAA/Cr(1.56±0.27,1.73±0.36)降低(t=2.325,P=0.022),平均Cho/Cr(0.89±0.19,0.97±0.24)未见统计学差异(t=1.575,P=0.118).结论:短TE(35 ms)谱线SNR高且能显示更多代谢物,而长TE(144 ms)有助于改善不稳定的基线,提高NAA/Cr比值.

  • 双手和双腕关节3D LAVA和FAME MR动态增强扫描对比

    作者:张森;刘霞;李绪斌;杜湘珂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双手、双腕关节3D LAVA和FAME MR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探讨双手、双腕关节理想的MR动态增强成像序列.方法:对34例以双手、双腕多关节肿痛初诊患者行MR动态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3D FAME动态增强扫描,25例行3D AVA动态增强扫描.采用3分法对比评估两种成像方法图像质量.结果:25例3D LAVA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中图像质量3分22例,2分3例;9例3D FAME动态增强扫患者中2分6例,1分3例.3DLAVA动态增强扫描获得优良图像(2分及以上)明显多于3D FAME动态增强扫描(P= 0.014).结论:双手、双腕关节3D LAVA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质量优于3D FAME动态增强扫描,是一种理想的双手、双腕关节MR动态增强成像序列.

  • SPIO粒子增强MRI检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林音;邵国良;张娟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SPIO)增强MRI检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14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8只)及肿瘤转移淋巴结组(6只).MRI平扫后,3只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皮下间隙注射SPIO(10 μmol Fe/单侧乳腺)后第1、3、6、12、24和48 h点扫描,用于研究绘制兔腋窝反应性增生淋巴结SPIO增强效应—时间曲线.其余为给药后第6h扫描.测量淋巴结大小、平扫及增强后各组淋巴结信号强度并作统计学分析,观察增强后各组淋巴结MRI表现,并与病理检查对照.结果:两组淋巴结的大小及平扫时信号均无显著差别.SPIO增强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兔模型腋窝淋巴结大强化峰值在6h左右;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信号强度在T1WI、T2 WI呈不均匀降低,在T2· WI,淋巴结信号显著均匀下降,而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信号强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组织间隙注射SPIO后,腋窝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与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表现出不同的强化特征,在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显微线圈腕关节MRI成像实验研究

    作者:杨明;余建明;柳曦;赵虎;刘定西

    目的:探讨47 mm显微线圈(MC)在腕关节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尸体腕关节5个,分别使用矩形表面小线圈(CP flex small coil)、47 mm显微线圈,利用Siemens Magnetom Veri0 3.0T磁共振扫描仪检查,MR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TSE T1 WI)和质子密度加权(PDW),对扫描所得图像信噪比进行测量,并由3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评分,比较其成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对扫描所得图像中心层面的骰骨、月骨和桡骨信噪比进行测量,同时分别对两种线圈所得图像进行评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为0分;满足诊断要求为1分;图像质量好为2分,并对评分进行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显示47 mm MC图像质量明显优于矩形表面小线圈组图像,不同线圈扫描时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7 mm显微线圈能更加清晰的显示腕关节解剖结构,可作为腕关节检查的常规方法.

  • MRI评估兔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粘连

    作者:龚良庚;夏黎明;李连东;李治群;黄璐;庞颖;阮磊

    目的:探讨MRI对兔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心脏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25只日本长耳白兔,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手术组11只,改性壳聚糖防粘连膜放置组14只.术后2~3个月分别行活体MRI检查和二次开胸手术,分别评估粘连程度,结果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MRI评估常规手术组无粘连、轻度粘连、重度粘连分别为3、3和5只,防粘连膜放置组分别为4、9和1只.二次开胸手术评估常规手术组和防粘连膜放置组相应粘连程度分别为2、4、5只和5、7、2只.常规手术组和防粘连膜放置组心脏粘连程度有统计学差异(MRI与手术评估的P值分别为0.021和0.025).MRI和二次开胸手术评估不同粘连程度相互吻合的数量分别为5、9和6只,两种评估方法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9,P<0.001.结论:MRI与开胸手术评估心脏术后粘连程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MRI可以很好地评估心脏术后粘连的程度.

  • 乳腺X线摄影与MRI对致密型乳腺内病变的诊断

    作者:姜婷婷;赵亚娥;汪登斌;李志;陈克敏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与MRI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同时行乳腺X线摄影及MRI检查的致密型乳腺患者18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别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85例患者中组织病理学为恶性者80例,良性105例.乳腺X线摄影诊断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25%、65.71%、63.33%及75.00%;MRI诊断则分别为98.75%、90.47%、88.76%及98.96%.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致密型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l).结论:乳腺MR1对致密型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

  •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血流动力学与病理学对照

    作者:尹波;刘莉;邹丽萍;耿道颖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血流半定量参数在化疗前后变化;化疗后残留病灶的TIC类型与病理学评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早期强化参数Efirst、Vfirst、Ee、Ve等的均值大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的早期强化参数(P<0.05);化疗前峰值强化参数Emax、Vmax、Slopemax等参数的均值大于化疗后残留病灶的均值,化疗前Tmax的均值小于化疗后的均值(P<0.05);新辅助化疗前流出参数Ewash、Vwash的值高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的流出参数(P<0.05).新辅助化疗后22例患者TIC从Ⅲ/Ⅱ型转变为Ⅱ/I型,3例保持不变,1例从Ⅱ型转变为Ⅲ型.新辅助化疗前后的TIC类型具有明显的差异(P=0.00<0.05).不同病理反应类型与TIC类型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的半定量增强参数显著降低,TIC类型具有由流出型向流入型转变的趋势.残留病灶TIC类型与病理学反应之间具有相关性,可能和患者预后之间具有相关性.

  • 我国艾滋病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现状与临床应用

    作者:李宏军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在全球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重大传染病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新瘟疫.中国艾滋病形势总体处于低流行,但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呈高流行态势,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2007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现有艾滋病毒感染者约70万(55~85万人),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将力争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可见,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严峻形势早已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 内脏动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作者:张应和;范真真;覃智颖;潘小舟;岑贤友;顾瑞基;费西平;梁晓芬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结果:80例慢性期内脏动脉狭窄闭塞患者中SMA闭塞5例、狭窄10例,CA闭塞13例、狭窄19例,均显示前、后动脉弓侧支循环,发生率100% (46/46),直径分别为(3.4±0.17)和(3.6±0.15) mm,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32.6% (15/46),直径(2.1±0.15)mm.33例IMA闭塞,均显示Riolan动脉弓,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12.1% (4/33),1例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交通.结论:MSCTA AV重建能清楚显示慢性CA、SMA和IMA狭窄闭塞后侧支循环及其解剖细节.

  • 艾滋病相关性肺结核PET/CT表现

    作者:李莉;李宏军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PET/CT表现.方法:对4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行PET/CT检查,分析其PET/CT表现.结果:4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PET/CT发现肺内病灶26个;左侧主支气管内病灶1例;纵隔淋巴结15枚;胸骨、锁骨病灶3例;胸壁及肋骨旁软组织病灶4例;1例胸腔积液及胸膜增厚.结论:AIDS合并肺结核病变类型复杂多样,影像表现呈多元化,PET/CT功能显像不仅可以对AIDS合并肺结核进行定性诊断,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肺结核的活动性,对临床HIV阳性患者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DTI评价不同期HIV相关性痴呆脑白质微细结构损害

    作者:李瑞利;李宏军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不同期HIV相关性痴呆(HAD)患者脑白质微细结构的改变.方法:对17例HAD患者(中重度组9例,亚临床组8例)及1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测量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比较3组的FA、ADC值.结果:亚临床组HAD患者常规MRI检查正常,中重度患者T2-TIRM序列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白质异常;中重度组患者额叶、顶叶、颞叶、枕叶F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额叶、顶叶、颞叶A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组患者额叶、枕叶FA值均低于亚临床组患者,额叶、颞叶ADC值均高于亚临床组患者(P<0.05);亚临床组患者额叶、枕叶F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额叶、顶叶A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胼胝体膝部、压部、内囊前后肢3组间FA值及AD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HAD患者行定量DTI分析有助于评价HAD常规MRI检查正常区域的微结构改变,并且能够评价HAD的严重程度,这有助于HAD的早期预防及治疗,阻止或逆转认知下降;不同期的HAD患者可能存在脑白质选择性微细结构损害,该损害先出现在与高级皮层功能相关的脑区(如额叶).

  • AIDS相关性脑病的18F-FDG PET/CT表现

    作者:李云芳;李宏军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AIDS相关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AIDS患者行PET/CT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患者分别为弓形体病、弓形体病合并脑结核、胶质瘤、脑囊虫病、脑结核、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和周皮细胞瘤.结论:18F-FDG PET/CT可以对AIDS颅内病变行定位、定量、定性诊断,而且还可以根据病灶的活性评估艾滋病相关颅内疾病的治疗效果.

  • H-MRS在AIDS相关痴呆临床应用

    作者:齐石;李宏军;员达;赵晶

    目的:探讨1 H-MRS在AIDS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成人AIDS痴呆患者脑轴面T2 WI,T1WI,DWI以及左侧顶叶、右侧基底核团、右侧海马进行单体素MRS扫描.根据HAD分期分为二组,A组1期以下,B组2期以上,C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共扫描15例AIDS患者,A组10例,B组5例,C组6例.A组顶叶NAA/Cr平均值为0.942,Cho/Cr为0.479,A组海马NAA/Cr平均值为0.607,Cho/Cr为0.774,A组基底节区NAA/Cr平均值为0.723,Cho/Cr为0.573;B组顶叶NAA/Cr平均值为0.828,Cho/Cr为0.544,B组海马NAA/Cr平均值为0.748,Cho/Cr为0.864,B组基底节区NAA/Cr平均值为0.602,Cho/Cr为0.676;C组顶叶NAA/Cr平均值为1.02,Cho/Cr为0.527,C组海马NAA/Cr平均值为0.908,Cho/Cr为0.55,C组基底节NAA/Cr平均值为0.728,Cho/Cr为0.482.结论:MRS能反映AIDS痴呆患者脑内代谢变化,与正常人相比AIDS痴呆患者中顶叶、海马及基底节区NAA/Cr减低,但不能作为诊断AIDS痴呆分期的依据.

  • HIV相关脑痴呆BOLD fMRI运动功能成像

    作者:赵晶;李宏军;员达;李宁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正常健康受试者及HIV相关脑痴呆患者的右手运动功能区并且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10例HIV相关脑痴呆患者和8例健康受试者,设计右手相关运动功能实验,采取右手抓握运动方法,结合患者情况分析早期认知运动功能损伤的皮质位置区域和激活情况.结果:正常健康受试者右手运动功能区多位于左侧(对侧)初级躯体感觉运动皮层(SMC)、初级运动皮层(M1)、对侧辅助运动(SMA)、躯体感觉相关皮层以及同侧小脑.HIV患者同侧SMC有激活,对侧主要激活区域基本相同,但激活程度减弱、区域范围减小、像素数降低.结论:fMRI是一种检测HIV相关脑痴呆神经系统损伤的有效工具,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低剂量技术进展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CT目前已经成为临床诊疗过程中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对其提供信息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医生比较满意,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全美医疗机构审查委员会(U.S.Joint Commission)的新数据显示,过去20年期间,在美国CT年检查总数量提升了将近一倍.由于CT属于X射线检查设备,随着检查数量的增加在带来精确检查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射线辐射风险.因此做为一个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并有社会责任感的设备供应商,对于CT低剂量技术的研发,飞利浦从来都没有停下脚步.

  • 影像磁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战丽波

    许多人儿时把玩过小磁体,隔着障碍物用磁力移动书钉之类的小铁件.磁场力的这种非接触的跨空间作用方式为各领域进行遥控操作提供了科学基础.影像磁导航技术( magnetic navigation techniques,MNT)就是利用外界磁场控制铁磁小珠运动,引导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至患者病变处,从而完成复杂外科手术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