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放射学实践杂志

放射学实践

放射学实践杂志

Radiologic Practice 방사학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0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0313
  • 国内刊号: 42-12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同济医院《放射学实践》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郭俊渊 胡道予 Paul Gerhardt(德国)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颈静脉孔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一例

    作者:胡喜斌;孙新海;魏君臣;李美芹;徐洁;白雪琴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主诉:头痛伴声音嘶哑3月入院,疼痛以右侧颞部明显.无肢体感觉异常及运动障碍.神经专科查体左侧后组颅神经(第Ⅹ及Ⅺ及Ⅻ颅神经)麻痹.当地CT检查示轻度脑室扩张.

  • 肺动脉瘤CT表现一例

    作者:曹四海;刘鹏;高瑞真

    病例资料患者,男,71岁,外伤后体检X线胸片发现肺动脉段显著突出(图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1年,曾于25年前诊断"肺气肿",无胸闷、胸痛下肢浮肿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未见特殊改变.

  • CT诊断卵巢交界性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一例

    作者:刘海凌;欧陕兴;钱民;林伟光;郭元星

    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主诉:腹部肿物两年余.患者自诉于2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一肿物(肿物大小描述不清),无发热、腹痛及腹胀,食欲可,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

  • 婴儿畸胎瘤样Wilms瘤一例

    作者:单建伟;刘松竹;孔繁荣

    病例资料患儿,女,40天,生后20余天无诱因出现腹胀,体温:37.2℃,脉搏130次/分,体重3.5kg,消瘦,发育可,反应好,神志清.皮肤色正常,弹性较差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发育良好,呼吸略快40次/分,肺正常,心脏无杂音.

  • 食管巨大憩室伴发炎性纤维细胞肉瘤一例

    作者:张哲;杨昱;华定新

    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因面黄、乏力,伴发热2月余,于2002年9月5日以"贫血、发热待查"收入血液科住院,经查胸片及食道吞钡造影,发现食道下段巨大憩室,不排除恶变,后转入外科.查体:面黄、乏力,饮食尚可,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

  • 双侧腹股沟管内隐睾并肛周脂肪瘤一例

    作者:关键;胡道予;黄博

    病例资料患者,男,16岁.发现双侧阴囊空虚16年,无不适症状,生命征稳定.既往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隐睾,左侧睾丸缺如,于1995年拟行右侧睾丸下移术,但未成功.专科体检:双侧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可触及3 cm×2 cm×2 cm包块,质地稍软,无压痛,不能还纳腹腔,左侧腹股沟未扪及包块;阴茎包皮稍长,可上翻.

  • 单侧Madelung畸形一例

    作者:王建军;李佑志;郑俊

    病例资料患者,男,22岁,右侧腕关节疼痛及畸形10余年,否认外伤史及家族遗传史,查体见右侧腕关节掌屈及尺偏畸形.背尺侧明显突出,腕关节背伸及旋转功能受限.

  • 胸段椎管硬膜外白血病浸润一例

    作者:彭琨;李剑英;冯艳林;沈伟

    病例资料患者,男,12岁.胸背部疼痛2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周.体检:颌下、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胸椎活动受限,胸骨角平面以下胸腹部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皮肤感觉减退,下肢肌力Ⅳ级,双侧巴彬斯基征(+),双侧腱反射减弱.

  • 肝尾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罗道首;欧陕兴;郭元星

    病例报道患者,男,31岁.反复背部疼痛不适6月余入院.查体剑突下轻压痛,肝区扣痛.腹部CT示肝尾叶巨大椭圆形肿块,病灶呈外生性生长,大小为8.5 cm×4.0 cm,与肝脏、胃窦、胰头部分分界不清.平扫CT值34 HU,三期增强扫描,强化从边缘向中心发展,考虑为肝尾叶血管瘤(图1、2).

  • 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误诊一例

    作者:霍英杰;杨景震;袁静;王素青

    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胸闷、双下肢水肿1月余,活动后心慌10天.查体:一般情况好,体温、血压正常.肝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持续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0×109/l,红细胞4.55×1012/l,谷丙转氨酶227U/l,谷草转氨酶132U/l,尿常规(-),乙肝五项(-),类风湿因子(-),抗链"O"(-),C反应蛋白(-).

  • 5例淋巴管瘤CT征象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华;李健丁

    病例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我院经手术(穿刺活检1例)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4~55岁,平均23.4岁.均行CT检查(其中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仅行CT平扫).

  • 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多分支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向阳;熊枝繁;赵志辉;黄德珍;刘祥

    目的:探讨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多分支窦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进行CT瘘管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MPR/CPR)及三维表面重建(3D-SSD)处理.结果:CT瘘管造影及其后处理影像清晰显示了复杂多分支瘘管系统.2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经CT瘘管造影分别发现为邻近骶髂关节的病变和盆腔内畸胎瘤所致,另有1例显示了复杂性多分支瘘管病变累及骶尾椎,对比剂进入骶管.CT瘘管造影所见与手术一致.结论:CT瘘管造影有利于复杂性多分支瘘管系统的显示及术前准备.

  • 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表现及分期

    作者:毕国力;王关顺;包颜明;田伟;戴敏方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按照1998年FIGO修订分期原则将所有病例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采用列联表的x2检验及配对资料的x2检验.结果:子宫内膜癌的癌灶在T2 WI上表现为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信号不均匀且高于肌层,并有不均匀强化.本组显示MRI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为87%(20/23),对肌层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6.9%(10/13).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子宫内膜癌瘤灶及侵犯范围,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 静脉增强肾皮质期MSCTU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的诊断

    作者:罗敏;胡道予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增强肾皮质期尿路成像(MSCTU)对非结石尿路梗阻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MSCT平扫结石阴性的梗阻性肾积水患者行肾脏三期扫描即肾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扫描,将肾皮质期原始图像数据重建后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3D重组图像再做出诊断,将诊断结果与临床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肾皮质期MSCTU图像结合轴面图像诊断输尿管结核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18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15例,邻近部位恶性肿瘤侵犯输尿管7例,输尿管炎症5例(其中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息肉),梗阻性膀胱6例,结石排出后尿路扩张2例,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合并输尿管囊肿1例,血管压迫1例.均显示梗阻的部位,病变的形态、大小及尿路扩张情况.诊断敏感度100%,诊断符合率97.2%.结论:静脉增强肾皮质期MSCTU图像结合轴面图像对非结石性尿路梗阻疾病能准确定位和定性.

  • 输尿管癌的螺旋CT评价

    作者:王东;胡鸿群;陈军;张挽时;熊明辉;徐家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评价输尿管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3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输尿管癌的患者做平扫及4期增强扫描,并作多平面重组(MPR)和CT尿路成像(SCTU),观察螺旋CT各种成像方法诊断病变的能力,并与其他检查技术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输尿管癌中31例诊断正确,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螺旋CT上肿瘤可分为3型:管壁增厚型、腔内肿块型和腔外肿块型;多期轴面结合MPR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侵犯范围、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尿路梗阻的情况,曲面MPR更为直观;29例手术患者输尿管病变在螺旋CT图像上的表现与手术所见有很好的一致性.SCTU可获得类似于X线尿路造影的图像,能立体显示肿瘤的状况.螺旋CT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随访.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结合曲面MPR及SCTU图像能较完整、准确地提供输尿管癌多方位、全面的资料,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阴茎海绵体造影在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附92例报道

    作者:樊龙昌;刘继红;王涛;李忠远;何俊文;张滋洋;李路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造影(CG)对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临床筛选阴茎化学假体试验(ICI)阳性、高度怀疑静脉性ED的92例ED患者,年龄22~63岁,病程5个月~16年,对其进行阴茎海绵体造影,对比观察造影结果.结果:16例造影结果正常,考虑为心因性ED.而静脉漏性ED的X线表现分为4型:Ⅰ型:浅层静脉系显影9例(9.8%),包括阴部外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和髂外静脉显影;Ⅱ型:中层静脉系显影38例(41.3%),包括尿道海绵体、阴茎头、前列腺丛、膀胱下静脉、髂内静脉及阴茎背深静脉显影;Ⅲ型:深层静脉系显影10例(10.9%),包括阴茎深静脉、阴部内静脉显影;Ⅳ型:混合性静脉系显影19例(20.7%),为第Ⅰ、Ⅱ、Ⅲ型同时或其中两组显影.结论:CG是诊断静脉性ED的可靠方法,可准确显示静脉漏的部位,指导临床治疗.

  • MS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贺锋;杨帆;屠惠敏;李晓红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对小肠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临床及常规X线平片诊断为小肠梗阻患者,造影前口服1200 ml 2.5%等渗甘露醇溶液,静脉肌注20mg山莨菪碱注射液,20min后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2次重建后在GE ADW4.0图形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容积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分析小肠梗阻的MSCTE表现,并与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0例均一次屏气完成扫描,小肠充盈良好,MSCTE成像可清楚显示小肠梗阻位置、肿瘤、肠粘连、Crohn病、及系膜、血管等情况.结论:MSCTE对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有很高临床价值.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MRI诊断及病理基础

    作者:朱文珍;漆剑频;王承缘;夏黎明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方法确诊的11例CVST患者.MR检查技术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及MRV;其中4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果:11例CVST累及上矢状窦5例,横窦1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及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横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1例.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3例,T1 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 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的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8例,T1 WI及T2 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受累静脉窦可见空"三角"征或"充盈缺损"征.MRV可显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结论:磁共振检查对CVS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T2 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结合MRV检查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杨纪周;王继伟;李挺;王金让

    目的:探讨脑内与脑外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MRI检查45例,CT检查30例,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42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无明显占位效应,周围无或轻度水肿.CT检查的全部病例呈稍高及混杂密度影27例,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检查T2 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仅少数轻度强化.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MRI呈类似哑铃形或类圆形较均匀的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脑内与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优于CT像,特别是MRI的T2 WI像有助于明确诊断.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辜虎臣;杨宏伟;王刚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的CT和MRI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SGCA的CT和MRI表现.7例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SGCA均位于室间孔附近,突向脑室,形态不规则.CT表现为不均匀密度肿块,周边可见高密度钙化结节,MRI平扫示肿瘤信号不均匀,T1 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可见多发室管膜下结节,1例见皮层下钙化结节.结论:SGCA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CT和MRI可明确对该病的诊断.

  • 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影像特点

    作者:刘新忠;徐西香;雷鸣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肺结核89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非糖尿病患者肺结核连续病例20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摄有胸部X线片,部分患者行CT和MRI检查.结果:观察组病变可位于各个肺区,但位于中叶、舌叶和下叶基底段的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中以实变和空洞多见,对照组中以纤维条索、结节,斑块影多见,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血糖有效控制组和对照组变化情况相似,血糖控制差组病变进展机率增多.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特点是:可分布于各个肺区,更多的分布于中叶、舌叶和下叶基底段,病变的形态以实变和空洞多见,在血糖有效控制下会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心率下优相位窗的探讨

    作者:赵红;刘斌;吴兴旺;余永强;沈云;廖静敏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不同心率下优成像相位窗.方法:对112例病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后数据分别按R-R间期10%、20%、30%、40%、50%、60%、70%、80%及90%的相位进行后处理重组,对后处理图像按5级评分,记录扫描期间心率,112例患者心率<60次/min者为Ⅰ组,60~69次/min为Ⅱ组,70~79次/min为Ⅲ组,≥80次/min为Ⅳ组,绘制不同心率组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随时相位变化的线图,分析观察不同心率组的各时相冠状动脉评分趋势.结果:Ⅰ、Ⅱ、Ⅲ组80%相位图像质量优,Ⅳ组RCA优的相位窗为50%相位,LMA、LAD、LCX优的相位窗为40%,Pearson相关分析在R-R 40%相位,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不同心率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各相位的图像质量有差别,高心率下,可用40%、50%相位的图像来用于诊断.

  • 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征象的CT探讨

    作者:吴锡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的病理特点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且CT检查已有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的254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254例中:①淋巴结转移123例(48.42%),胸膜转移81例(31.88%),肺内转移55例(21.65%),胸壁转移14例(5.51%);②直接侵犯:纵隔51例(20.69%),胸壁21例(8.22%),心包心脏9例(3.54%).CT诊断肺内、胸壁转移和纵膈、胸壁、心包心脏直接侵犯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均较高,而诊断淋巴结、胸膜转移特异度、诊断符合率较低.结论:原发性肺癌胸内转移多见的为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胸膜转移和肺内转移.CT可以综合评价原发性肺癌的胸内转移及直接侵犯情况,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口服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螺旋CT扫描诊断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作者:钱才女;钱水春;罗昌达;王虎生;陈俊南

    目的:探讨口服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造影螺旋CT扫描结合内镜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取葛根粉10 g,95℃以上开水70 ml制成粘稠糊剂,加入60%泛影葡胺5 ml调匀,即成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对比剂.患者胸片完成后,先咽下2~3口对比剂,再含一大口对比剂并快速咽下后屏气扫描.结果:经手术病理和内镜病理证实的食管癌94例,全部经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螺旋CT扫描,对病变腔内外;肿块的位置、长度、直径,气管、支气管侵犯情况,肿块与大血管的关系以及肺、纵隔转移等情况均显示清晰.但对尚未形成管壁肿块的早期病变显示仍有限.对内镜插管困难或食管外压性病变所致狭窄梗阻,则CT扫描优于内镜检查.结论:4%泛影葡胺葛根粉糊可作为螺旋CT扫描结合内镜检查可诊断食管癌.

  •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李江涛;谢晓东;王朝华;阎庆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死亡率可高达25%~60%[1].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因其创伤小,疗效好,能解决部分开颅手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 子宫肌瘤的MRI研究进展

    作者:徐亚卡;余成新

    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s)简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随着MRI技术的发展,MRI功能成像在子宫肌瘤分型诊断中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本文重点介绍MRI功能成像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超声造影对肝癌的诊断及其影像学比较

    作者:郭凡;黄道中

    超声造影剂以及相关成像技术的开发,使超声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超声造影不仅使肝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并能根据不同肝肿瘤病灶的血供及微循环不同,通过观察造影剂在肝内的行踪及其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定性诊断.

  • 应用后处理技术减少腰椎CT检查隐性脊柱裂的漏诊

    作者:高洁冰;章作铨;韩铭钧;秦培鑫;李坤炜

    目的:探讨腰椎MSCT检查中隐性脊柱裂漏诊的原因及避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行MSCT腰椎扫描的病例,找出隐性脊柱裂的病例并行图像后处理形成A、B两组诊断图像,A组为常规横断面图像,B组为横断面、冠状面MIP及VRT的组合图像,3位诊断医师在提示前与提示后两次观察两组图像并给出诊断报告,统计各组脊柱裂的漏诊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现隐性脊柱裂58例,漏诊率A组高于B组,第一次高于第二次.结论:隐性脊柱裂在腰椎MSCT检查中常被忽略,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有效避免漏诊,并进一步分型.

  • 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许尚文;陈自谦;钱根年;李天然;赵春雷

    目的:总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搜集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侵犯9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该病主要发生于脊柱、股骨及骨盆,多侵犯单骨.9例中8例为单骨发病、1例为多发,9例中8例为B细胞源性,1例为T细胞源性.X线及CT表现为溶骨型3例,浸润型5例,硬化型1例.病变在T1 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多呈等或稍高信号,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9例均合并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骨破坏范围广泛,但骨皮质破坏的范围相对小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轻,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强化.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有助于病变的定性、定位,在术前准备及术后疗效判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 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双期成像的研究

    作者:肖格林;黄正林;余水全;李水连;刘锋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全程显示双下肢动脉、静脉的方法及相关技术问题.方法:15例临床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肘静脉注射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后,采用CT密度跟踪技术对双下肢进行全程动、静脉期扫描,然后利用CT工作站进行多模式血管成像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动脉成像清晰,静脉成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双下肢动、静脉正常2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多个动脉分支闭塞8例;双侧股深动脉血管瘤1例;动、静脉瘘2例;小腿深静脉曲张1例;小隐静脉血栓1例.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动、静脉成像可靠性高、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是诊断下肢血管疾病的可靠方法.

  • MRI及31P-MRS在脂质沉积性肌病中的诊断

    作者:左敏静;肖新兰;尹建华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及磷频谱(31P-MRS)评价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影像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例LSM和1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MRI及31P-MRS检查.结果:6例LSM患者大腿后组肌群和内侧肌群T1 WI及T2 WI上均表现为多发小斑点状高信号,T2 WI抑脂后信号减低;LSM组PCr(磷酸肌酸)、PCr/ATP(三磷酸腺苷)和磷酸化能力(P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二磷酸腺苷(ADP)、Pi(无机磷)、Pi/ATP、Pi/PC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6395).结论:MRI联合31P-MRS检查有利于LSM的诊断、鉴别诊断.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文泽;向燕萍;刘佩武;刘四斌;黄源义;周文辉;谭国卫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栓脊柱病变116例,局麻下操作,经侧方及后外侧进针.结果:116例穿刺活检成功,108例获得病理诊断,占93.1%;8例穿刺未取得或取得的病理组织不足,占6.9%.116例均有手术病理结果,其中110例穿刺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6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准确率为94.8%.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附53例报告)

    作者:廖明俊;聂永军;念丁芳;周军;李文华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价值,并对并发症的发生、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对53例患者的55个肺部病灶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栓,用COOK公司18G、21G活检针或活检枪进行病灶穿刺,穿刺后行细胞学,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55个病灶穿刺成功率100%,阳性率94%,敏感率94%,并发症发生率5%.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高.

  • 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文辉;胡军武;肖明;黄文华;夏黎明

    目的:探讨影响计算机X线摄影(CR)图像质量的因素及优化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分析2000例不同部位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的技术参数、伪影、IP板使用方式及后处理方法,并与计算机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标准作对照研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相关因素.结果:2000例中甲级片1720张,乙级片182张,丙级片98张.乙级与丙级片共280张,其中因摄影技术不当所致141张,伪影引起65张,后处理不当74张.结论:计算机X线摄影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设置参数及采取各种针对措施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

  • CR在新生儿RDS诊断中的优势

    作者:袁先宏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多发于早产儿,是患儿围产期患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的疾病[1].

  • 16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智能触发阈值的合理选择

    作者:缪熙音;周建军;陈刚;刘豪;陆海峰;曾良斌;顾君英;张晓骅;曾蒙苏

    目的:研究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阈值条件下的CTA扫描效果,以期提高颈动脉CTA图像质量.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进行检查.3组监测阈值分别为80 HU、100 HU、120 HU,监测点选在主动脉弓降部,比较3组双侧颈总动脉、颈静脉胸廓入口处(A点),入口处与分叉处之中点处(B点),颈总动脉分叉处(C点)以及颈静脉孔处(D点)的动静脉强化CT值.结果:在3种监测阈值下,各点的颈动脉强化CT值分别是:A点287.75~316.70,B点338.35~359.30,C点334.70~357.65,D点316.55~320.40,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点的颈静脉强化CT值分别是:A点68.10~104.15,B点100.60~169.60,C点120.10~216.70,D点176.10~247.30,而B、C、D点颈静脉强化CT值显示,监测阈值越低,静脉强化CT值越小.监测阈值为80 HU时的静脉强化显影明显低于100、120 HU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16层螺旋CT而言,以主动脉弓降部为监测点,监测阈值为80 HU时,可获得更为理想的颈动脉CTA图象.

  •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作为MRI口服胃肠道对比剂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建荣;樊树峰;张敏红;潘璟琍

    目的:研究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作为MRI口服胃肠道对比剂的可行性.方法:以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作为对比剂进行体外试验,根据浓度不同分10个等级进行T1 WI、T2 WI、PDWI和单次激发厚层水成像扫描,所得图像与水为对比剂时得到的图像作对比研究.结果: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浓度在7.5~10 mmol/l时各个序列增强效果均较佳,在T1 WI、PDWI表现为高信号,在T2 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乙二胺四乙酸铁钠溶液可以作为MRI口服胃肠道对比剂.

  • CT灌注负荷试验评价慢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明利;金征宇;张晓波;刘炜

    目的:利用慢性缺血动物模型探讨CT灌注负荷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42号鼠随机分6组SD大鼠的双侧椎动脉和右侧颈总动脉,实验组结扎分别在术后1天、3天、7天、14天、21天(每组7只)行CT灌注检查.每只大鼠行两次灌注检查:静息状态和负荷状态(吸入8%的CO2 10min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侧大脑半球(右/左)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的相对比值rCBF、rCBV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两侧大脑半球灌注对称,静息状态下实验组rCBF、rCBV在血管结扎后均有明显下降,但很快即恢复正常水平(7天之后);而负荷状态下,rCBF、rCBV下降到7天时达到低,之后逐渐恢复,在21天时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负荷状态下rCBF、rCBV明显低于静息状态,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相对于静息状态CT灌注,负荷试验显示了更严重的脑血液动力学损害.且两种状态下损害的时间过程不一致.提示负荷试验可更敏感地反应慢性脑缺血的状态.

  • 兔坐骨神经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

    作者:张帆;李坤成;于春水;常丽荣;秦文;高秀来

    目的:探讨DTI成像能否用于显示兔的坐骨神经.方法:三只成年家兔,运用3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膝关节线圈和DTI成像方法扫描兔股部,后处理3D显示坐骨神经的走行.结果:运用DTI 3D纤维束成像显示了兔的坐骨神经,其路径与兔坐骨神经大体解剖部位一致.结论:DTI成像在动物周围神经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颅内囊肿性病变的MRI诊断

    作者:全冠民;袁涛

    颅内囊肿性病变是一大类以囊肿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多与发育异常有关.随着影像学设备的普及,这类囊肿的发现率愈来愈高,常需与肿瘤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1,2],其诊断与鉴别已成为重要的临床课题.

  • 多层螺旋CT在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应用

    作者:毛晓芬;刘建明;杨波

    目的:探讨MSCT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MSCT的特点:①多囊性;②可出现"液-液平面"征象;③沿疏松结缔组织生长;④增强扫描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囊内容物不强化;⑤肿瘤包绕血管、神经及脂肪;⑥MSCT可以水平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结合显示病灶.结论:MSCT检查对儿童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订,在评价肿瘤侵犯方面优于超声和普通CT.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X线诊断

    作者:徐建军;王启光;陶永君;杨丽芳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病因、X线征象及其在本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75例经多导睡眠检测(PSG)确诊的OSAHS儿童患者,应用仰卧位X线咽腔侧位及张口位造影片检查,观察及测量腺样体形态、厚度,扁桃体大小,咽腔宽度等.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单纯腺样体肥大14例(18.67%);单纯扁桃体肥大5例(6.7%);两者均大56例(74.7%);合并副鼻窦炎4例(5.3%).腺样体呈双弧形突出34例(45.3%);单弧形突出36例(48%).厚度大26 mm,小11.5 mm,平均17.67 mm.A/N:大0.94,小0.50,其中≤0.60的5例,0.60~0.70的22例,0.71~0.80的29例,>0.80的19例,平均值0.74.扁桃体肥大,大37 mm×18 mm,平均值24.88 mm×13.50 mm.口咽腔横径:宽17 mm,窄1.5 mm,平均值7 mm.单纯扁桃体肥大与单纯腺样体肥大及扁桃体肥大合并单纯腺样体肥大的AHI、鼾声指数、低SaO2(%)、平均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纯腺样体肥大与扁桃体肥大合并单纯腺样体肥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HI轻、中、重度各组间扁桃体各级分布较均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腺样体各级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扁桃体、腺样体均达到Ⅲ、Ⅳ的AHI轻度组为23.0%,中度为58.3%重度为75.6%,轻度与重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OSAHS的的主要原因为腺样体、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OSAHS之间有相关性,扁桃体作用不明显,同时存在可产生相加效应.X线在本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及应用价值.

放射学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